2019届高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提到的四大观点

唯物辩证法提到的四大观点
唯物辩证法提到的四大观点是哪些?
答:唯物辩证法提到的四大观点是:1、发展观;2、联系观;3、矛盾观;4、辩证否定观(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食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查;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

“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唯物论:物质和意识、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辩证法:发展观、联系观、矛盾观、创新等认识论:实践观、认识观、真理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地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影响意识正确与否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构成、思维方法、精神状态。
4.从实际出发:(1)原理依据:物质决定意识(2)全面、辩证地把握实际。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①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②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①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②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因果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又可以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承认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部分是组成整体的部分。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整体和部分在性能状态上会相互影响。
②方法论:办事情应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

高考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一、考纲解读(一)考点提示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发展的概念;5.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6.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二)复习建议考查重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关注热点: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如何看待我国各项改革步入深水期二、知识清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参考答案:① 制约 ②意志 ③条件 ④主导地位 ⑤决定 ⑥最优目标 ⑦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⑧有序性 ⑨综合 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①____和相互作用 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②____为转移 多样性: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③____为转移特点 世界是 普遍 联系的 相互区别:整体居于④____,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 于整体 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⑤____作用;整体的功能 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坚持整体 与部分的 统一 树立全局观念,实现 整体的⑥______; 重视部分的作用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⑦____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⑧____;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用⑨____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掌握系 统优化 的方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参考答案:①人的认识 ②新事物 ③旧事物 ④生命力⑤性质 ⑥必要准备 ⑦量的积累 ⑧质变三、考点聚焦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

考 点 突 破
二、发展观(第八课) (二)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注意: 1、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的发展是直线式前进的。(×)
考 点 突 破
二、发展观(第八课) (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量变与质变的根本区别: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 注意: 1、量变引起质变的条件:①事物在数量的增减; ②场所的变更(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 ) 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 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4、事物从量变到质变,就意味着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 5、量变引起的质变就是发展。(×)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 6、质变是新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7、事物总是处于不显著的变化当中。 (×)
考 点 突 破
一、联系观(第七课) (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注意: 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考 点 突 破
一、联系观(第七课) (三)系统优化方法
注意: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2、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其他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 能。(√)
小切口设问
• 1、联系的特点 •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 3、系统优化的方法
考 点 突 破
二、发展观(第八课) (一)发展的实质
注意: 1、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 3、运动、变化、质变 发展 4、新出现的事物≠新事物。 5、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新事物永远是新事物。 (×)
小切口设问
• 1、发展的普遍性 • 2、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五)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含答案解析

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五)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选择题1.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呈现“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①错误,人们不能根据主观愿望创造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物联网的发展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正确;③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C项。
2.有人研究发现,汉字中表达人体器官的字,大多会有“月”字旁——肝、脾、肺、胃、肾、胆……,“胖”属于正常状态;表达不健康的情况会用——病、療、疗、疡、疮、疯……所以,“瘦”是病,得治!这种思想方法()①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②纯属主观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③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④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选B本题结合汉字的构成思维,考查哲学原理,“胖”属于正常状态,“瘦”是病,得治,属于胡乱联系,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一种主观猜测和瞎想,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①③符合题意,排除④。
材料中的思想方法,是一种主观推理,纯属主观猜测的说法过于绝对,②不符合题意。
3.(2018·鞍山一检)在为庆祝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而录制的庆祝视频中,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特意强调“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过去五年中国赴英游客数量翻番”“伦敦是世界上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一座城市”“希望两国未来能促进更好的合作”。
这些观点()A.强调了中英联系的客观性B.忽略了中英联系的条件性C.体现了中英联系的多样性D.看到了部分对整体的重要影响解析:选C题目中,中英两国建交45周年,英国大使强调“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过去五年中国赴英游客数量翻番”“伦敦是世界上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一座城市”“希望两国未来能促进更好的合作”。
辩证法及唯物史观总结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重视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四、辩证法的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唯物辩证法中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的地位

唯物辩证法中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的地位1.引言1.1 概述概述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作为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的地位。
通过对这三个基本观点的深入剖析,我们将理解到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通过对联系的理解,展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其次,我们将探讨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观,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既包含量变又包含质变。
最后,我们将深入剖析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观,指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的存在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前进。
通过对这三个基本观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唯物辩证法在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中的重要性。
它们不仅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基本手段,也是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必备工具。
因此,本文将强调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并总结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在其中的地位。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需要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和组成部分。
可以说明文章按照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三个主题进行论述,其中每个主题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详细阐述。
同时,可以提及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和论证思路,以使读者对文章整体结构有清晰的了解。
其次,可以介绍每个章节的标题和内容概要。
具体可以描述2.1节: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的研究内容,包括联系观的基本概念、联系观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联系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同样地,可以介绍2.2节: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观的研究内容,包括发展观的核心概念、发展观与联系观的关系以及发展观对于社会、自然和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的论述。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联系观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内部优化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群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整体和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状态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最佳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只和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系统优化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以及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要求着眼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势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事所固有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的规律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整体和部分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有目标从而达到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重视部分作用利用部分的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系统的内部优化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我们要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事物内部的有序性注意事物内部的优化趋势。
浙江2019高考政治优化复习必修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2019高考政治优化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判断题1.(2018浙江诸暨高三期末)“义新欧”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这种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 )答案 T解析“义新欧”中欧班列具有“人化”的特点,是一种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2.(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二联)多渠道的信息交流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联系。
( )答案 T3.(2018浙江三地市质检)“互联网+”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答案 F解析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木桶理论启示我们要立足关键部分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 )答案 F解析木桶理论启示我们要立足整体以实现最优目标。
5.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答案 F解析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二、选择题6.(2018浙江4月选考)漫画《我俩咋老赶不上他》(作者:石松涛)警示我们在工作中要( )A.充分运用主观条件B.果断抓住时机促成飞跃C.努力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D.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法。
漫画中后面两个人的车子,一个轮子过大、一个轮子过小,导致车的速度很慢,拉车人非常费劲。
说明要综合考虑车子大小与轮子大小的关系,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7.(2016浙江10月学考)世界上最聪明的机器人之一酒保Somabar,集成了Wi—Fi连接、车载传感器、电子成分标注器以及自动清洗器的功能,这让调酒变得如同点击按钮一样简单。
这里蕴含的哲理是( )A.世界是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B.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C.认识的顺序是从单个事物开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D.若干要素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就会产生新的功能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
酒保Somabar集成了Wi-Fi连接、车载传感器、电子成分标注器以及自动清洗器的功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机器人之一。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测)(含解析)

专题十四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总分 100分时间 45分钟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1.【湖北宜昌示范高中协作体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的音乐品味可以透露出大量个人信息。
喜欢简单的原声音乐的人,可能健谈又精力旺盛;热爱歌剧的人,可能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喜欢蓝调音乐、古典音乐和爵士乐等复杂音乐的人,在“经验开放性方面得分很高,但不善于运动;喜欢乡村音乐流行音乐和配乐等欢快音乐的人,一般在经验开放性和智商方面的得分都较低。
这表明①人们可以透过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内在的联系②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③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④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的音乐品味可以透露出大量个人信息”,体现了人们可以透过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内在的联系,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①②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体现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③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人为事物的联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鄂州、黄冈2019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2018年“退群”当选为年度高频热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朗的制裁,后又扬言退出《中导条约》,加剧了与俄罗斯的矛盾和纷争,美国一系列的“退群”行为将会给世界局势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这启示我们①矛盾具有统一性,重视同一性推动事物变化发展②调整事物的关键部分,会制约事物整体功能发挥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为前提④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必须坚持二者的统一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解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变化发展,①错误;材料体现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但没体现关键部分的调整制约事物整体功能发挥,②排除;美国一系列的“退群”行为,加剧了与俄罗斯的矛盾和纷争,将会给世界局势带来不确定的因素,这启示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为前提,故③正确;美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美国一系列的“退群”行为将会给世界局势带来不确定的因素,这启示我们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必须坚持二者的统一,故④正确。
2019届高三政治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

一、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C、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脱离历史条件照四、认识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规律)【重点掌握】(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2)方法论: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看问题
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
孤立存在的
特征 含义
表现
联系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联系是事 物本身所 客观 固有的, 性 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 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
与实践的关系来 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
说,可以分为自 在事物的联系和
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提示] 部分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判断: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提示] 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 起决定作用。
4.正确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系统优化方法 P58-59
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优化方法
实践方面
认识方面
整体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 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 能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2.准确把握联系的特征 P54-56
不存在孤立的 事物
特征 含义
世界上的
一切事物
普遍 性
都与周围 其他事物 有着这样
或那样的
联系
表现
方法论
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
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
样的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
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 看问题,反: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提示] 联系是普遍的,旨在强调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 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判断: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自在事物 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提示] 联系是客观的,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 立新的联系,但联系又具有多样性,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 件的变化而变化;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区别 在于是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019年高考政治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

专题14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1、(2019 •全国一卷)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
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9 •全国一卷)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
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 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9 •全国二卷)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
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
这表明()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9 •全国三卷)毛泽东说:“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实用,必备!)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定。
要注意“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的模式。
“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和“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考大切口时,原理方法论尽量简写,考小切口则要详写。
一、辩证唯物论(也叫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1.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①物质决定意识,。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材料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材料③规律具有客观性。
这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材料④物质是运动的,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材料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或“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回答问题①原理: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材料.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材料c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②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材料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材料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5、运用“规律”或“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材料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
+材料③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材料二、唯物辩证法(也叫辩证法,把握世界的规律)关键词:联系和发展(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矛盾(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与核心)联系观(联系的特点+整体和部分)1、联系特点的原理方法论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七课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2)相互联系
A、不可分割
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 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 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就无所谓部分。
燕太子丹赠手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宴请将要为他刺杀秦王的 荆轲。他为了讨好荆轲,特意叫来一个弹琴的美女 为荆轲弹琴奏乐。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 那双纤细、灵巧的手,魂飞天外,连连称赞:“好 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到荆 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人将美人的双手切断,放 到一个盘子里,赠送给荆轲。这则材料一方面反映 了剥削阶级的野蛮残酷;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被 砍下来的手,再也不是弹琴的手了,失去了人手的 意义。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为转移。
误区一: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 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 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 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 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②联 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 是普遍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 条件的。
部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A.内涵不同,二者不能混淆 坐井观天 盲人摸象 B.地位和功能不同 第一,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分从属于整体 第二,功能不同(笔记 ) 情形一: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情形二: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情形三: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辨析题——
二、联系的特点 1、 联系具有普遍性
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创新管理

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创新管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创新已成为企业和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而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进行创新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矛盾运动,这些观点对于理解和推动创新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与创新管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创新管理中,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创新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与组织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
首先,创新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
创新应该服务于组织的长期发展战略,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管理者需要明确组织的战略方向,将创新活动与之紧密结合,确保创新的成果能够推动组织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其次,创新与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相互影响。
积极鼓励创新的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氛围。
管理者应该培育一种开放、包容、勇于尝试的组织文化,让员工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
此外,创新还与组织的资源配置、团队协作等方面存在联系。
合理的资源配置能够为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够促进创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从而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二、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观与创新管理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创新管理中,我们要树立发展的眼光,不断推动创新的进程。
一方面,管理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市场和技术的变化趋势,提前布局创新项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不断变化,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服务和管理模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方面,创新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完善的过程。
一个创新的想法从提出到实施,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试验、改进和优化。
管理者要有耐心和毅力,鼓励员工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索,不怕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推动创新不断向前发展。
2019届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解析(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世界上任 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对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应当从事 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 的真实联系。
联系观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 ①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 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 (2)联系具有 ②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 普遍性 1.联系的 间是相互联系的。 普遍性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
注意:1、联系既包括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 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的联系。即我们所说 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2、从内容上讲,联系包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 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 3、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判断:
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相联系 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3、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答案:2错,1、3正确
联系观考点3:联系的多样性
(1)原因: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 多种多样的 。 (2)表现: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 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 然联系等 。 (3)方法论1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 : 物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分析事物间的多样联系) (4)方法论2: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
唯 物 反 辩 对 证 法
方法论要求 方法论要求 普遍性 特殊性 主次矛盾 主次方面 关 相互联结 系 相互转化 反 对 一点论 均衡论
静止的
矛盾观
含义、特征、实质、方法论 方法论要求
高考政治 必修4 一轮复习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3.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 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牧区和台湾将获得更 快发展;牧区和台湾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1.6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 的若干意见。这对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实现小 康社会目标,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民 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
(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甚至在一 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 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搞好局部,做好每一个环 节的工作。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 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 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素则是组成系统的素材或基本 单位。如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第一,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第三,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甚至在一 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 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搞好局部,做好每一个环 节的工作。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 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 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素则是组成系统的素材或基本 单位。如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第一,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第三,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 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否定事 物联系的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联系是客 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否认了人的 主观能动作用,就会陷入机械论。
2019届高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

2019届⾼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盾观2019⾼三政治复习提纲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联系的特征1、联系的普遍性①表现事物之间:⼀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事物内部: 每⼀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法论要求⽤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的观点看问题思考: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但是对于两个具体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1)内涵:联系是事物本⾝所固有的,不以⼈的意志为转移。
(2)根据事物的联系与实践的关系可分为:A⾃在事物的联系(⼈类产⽣以前就存在)B⼈为事物的联系请判断下列哪些事物的联系和⼈的实践活动有关:①围魏救赵②南⽔北调③花开花落,潮起潮伏④宇宙星⾠运转⑤严师出⾼徒⑥胶州湾⼤桥⑦沧海桑⽥的变迁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3)⽅法论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新的具体联系。
反对:⼈为臆造联系⼈为割裂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形式: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3)⽅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第⼆种表述⽅法强调整体的原理内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法论要求:树⽴全局观念,⽴⾜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案,寻求最优⽬标,从⽽达到整体功能⼤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部分的整原理内容: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法论要求:搞好局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四、掌握系统优化的⽅法1、系统的含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辩证法整合

人的一生好比走路,会遇到很多岔路口,每到一个路口 都面临一次选择,而每次选择无不影响着未来。每一个人都 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是舍,是得?是放弃,是坚 持?充满了辩证法。生活对人生最大的考验不仅是“得”,也 有“失”,即放弃。哪些需要放弃,哪些永不放弃?此时此 刻,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 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 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学会随时倒出“鞋里” 的那粒“沙子”。这小小的“沙粒”就是需要我们放弃的东 西。什么也不放弃的人,往往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 放弃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懂得放弃的人才会拥有更 多。快乐的人放弃痛苦,高尚的人放弃庸俗,纯洁的人放弃 污浊,善良的人放弃邪恶。聪明的人勇于放弃,高明的人乐 于放弃,精明的人善于放弃。 正如一则广告词说得那样,“舍清溪之幽,得江海之 博”。经历风雨,未必能见到彩虹;但不经历风雨,根本不 可能见到彩虹。这或许就是人生的真谛。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人类社会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矛盾的观点含义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矛盾分析法练习巩固
2.《决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 为先用人标准。这一标准体现的哲理 是( ) A.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B.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C.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D. 矛盾特殊性原理
2009年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 重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庆祝祖国60年诞。 群众游行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其中 “思想篇”包括《奋斗创业》《改革开放》 《世纪跨越》《科学发展》四个部分。这四个 部分依次行进体现了( ) A.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普遍的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
矛盾观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9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
①表现
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整个世界: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思考:
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是对于两个具体事物而言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
(1)内涵: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根据事物的联系与实践的关系可分为:
A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B人为事物的联系
请判断下列哪些事物的联系和人的实践活动有关:
①围魏救赵②南水北调③花开花落,潮起潮伏④宇宙星辰运转⑤严师出高徒⑥胶州湾大桥⑦沧海桑田的变迁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方法论要求: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反对:人为臆造联系
人为割裂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1)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形式: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3)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第二种表述方法
强调整体的
原理内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寻求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强调部分的
整原理内容: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四、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含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
A.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B.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C.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新事物的含义:
三、发展的趋势(途径)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
①对未来充满信心,热心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进其成长、壮大;
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四、发展的状态
量变的含义
质变的含义
原理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坚持适度原则。
龙之文政治哲学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一、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 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
重点知识点分析: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A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
【世界观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⑵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1)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
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点知识点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原理依据
B含义: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C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意义: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事物的共性指导下,研究事物的个性。
要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
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1、强调主要矛盾
【原理内容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强调次要矛盾
【原理内容②】
次要矛盾虽然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也会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②】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抓主要矛盾的关键词】
中心(环节)、核心、重心、重点、重中之重、要害、关键、着力(点、解决)、第一要务、攻坚、牛鼻子、关节点、节骨眼、抓症结、首要(问题)、突破口、突出地位、根本途径等。
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强调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内容①】
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①】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2、强调矛盾的次要方面【原理内容②】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②】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
※【抓矛盾主要方面的关键词】
评价人或物、权衡利弊(利大于弊)、优势、性质、本质、主流、主体、方向、大局、趋势、形势、大于、强于、总体上、总的(来看)、一方面……另一方面……。
在解决问题时用主次矛盾,在认识事物时用矛盾主次方面,此为历来考试重点。
七、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八、补充内容
1、什么是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主要有:
①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