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接受研究对比较文学领域的垦拓(DOC)

合集下载

最新版2016秋华师作业《比较文学原理》满分答案

最新版2016秋华师作业《比较文学原理》满分答案

作业1.第1题最早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类的论著是A.《典论〃论文》B.《文心雕龙》C.《文章流别论》D.《文赋》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2题《<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中国》的作者是A.范存忠B.钱钟书C.朱光潜D.方平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3题教堂山会议召开于哪一年A.1954B.1957C.1958D.1968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4题《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的作者是A.拉辛B.歌德C.席勒D.莱辛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5.第5题《红楼梦评论》中运用了谁的悲剧思想?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叔本华D.尼采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6题()在《典论〃论文》中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

A.陆机B.曹丕C.刘勰D.钟嵘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7题《文心雕龙》的作者是A.曹丕B.陆机C.刘勰D.挚虞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25题明确提出翻译要使读者有类似反应的翻译理论家是A.严复B.塔特勒C.奈达D.费道罗夫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26题比较文学的故乡是A.法国B.美国C.俄国D.中国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0.第27题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学者是A.乐黛云B.吴宓C.陈寅恪D.季羡林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1.第28题《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的作者是A.吴宓B.朱光潜C.周作人D.王国维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2.第29题《李渔论戏剧结构》的作者是A.王国维B.钱钟书C.杨绛D.乐黛云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3.第30题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剧作是A.《好逑传》B.《赵氏孤儿》C.《灰栏记》D.《西厢记》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4.第31题人称"俄国比较文学之父"的是A.日尔蒙斯基B.维谢洛夫斯C.车尔尼雪夫斯基D.什克洛夫斯基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5.第32题古希腊悲剧属于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D.形而上的悲剧您的答案:A此题得分:1.016.第8题下列作品中,具有复仇主题的有A.《哈姆莱特》B.《美狄亚》C.《赵氏孤儿》D.《俄狄浦斯王》E.《麦克白》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7.第9题下列作品,将心理学中所说的意识流手法运用在创作的有A.乔伊斯的《尤利西斯》B.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C.伍尔芙《到灯塔去》D.福克纳《喧哗与骚动》E.莎士比亚《李尔王》您的答案:A,B,C,D此题得分:2.018.第10题就中国汉民族是否有史诗的问题,给出否定的答题的有:A.王国维B.海涛华C.胡适D.杨牧E.鲁迅您的答案:A,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9.第11题平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A.哲学的B.批评的C.实证的D.审美的E.考据的您的答案:A,B,D此题得分:2.020.第12题庞德的意象诗受到哪些影响?A.十四行诗B.汉诗C.柔巴依D.俳句E.素体诗您的答案: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1.第13题美国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有A.韦勒克B.雷马克C.韦斯坦因D.基亚E.卡雷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2.第14题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包括A.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B.影响的事实联系论C.影响的历史意识论D.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E.影响无处不在论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3.第15题季羡林认为,世界各国文学中,诗学即文学理论的研究自成体系的只有三处,即A.中国B.印度C.欧洲D.日本E.埃及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4.第16题英国翻译家塔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包括A.译文应该完全复写出原著的思想B.译文应该在风格、笔调上和原著一样C.译文要像原著一样流畅D.读者反应要类似E.译文要经过原著作者的认可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25.第17题法国学者梵〃第根将影响研究的路线分解成三个环节,它们是A.放送者B.传递者C.影响者D.接受者E.被影响者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6.第33题以翻译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作品闻名的两位翻译家是()。

比较文学3讲·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

比较文学3讲·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
四、 中国的比较文学的发展
中国比较文学的史前史
比较文学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a.必须与外来文化相接触; b.必须具备通识的眼光,即国际角度从事文 学研究的立场。 往往在中外文化交流达到高潮时,才产生比 较研究的兴趣和需要。
钱钟书夫妇和女儿钱瑗
• 1920年,吴宓《论新文化运动》《红楼梦 新谈》 • 1923年,《希腊文学史》:《荷马史诗与 中国文章比较》——荷马史诗与中国弹词 最相近似 • 1924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 的比较” 是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性质的讲 座。
• 冰心《中西戏剧比较》何基《中西文艺复兴之 异同》 梁实秋《歌德与中国小说》许地山 《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的点点滴滴》 • 赵景琛《鲁迅与柴霍甫(契诃夫)》《柴霍甫 与安徒生》《中西童话比较》《中西民间故事 的进化》 • 1929年,(英)瑞恰慈I· A· Richard在清华开设 “比较文学”
• 梵· 第根的《比较文学论》以及洛里哀的 《比较文学史》被翻译过来。 • 有意识地进行比较文学研究和介绍。 • 戴望舒、陈诠、傅东华、梁宗岱
• 瞿孟生P· D· Jameson《比较文学》 • 1931年,傅东华翻译(法)洛里哀《比较文学 史》 • 1937年,戴望舒翻译(法)梵第根《比较文学》
• “文学是无国界的,研究文学,自然不 限于本国。”《翻译文学与佛典》 •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 • “拜伦足以贯灵均(屈原)、太白,师 梨(雪梨)足以合义山(李商隐)、长 吉(李昌谷);而莎士比、弥尔顿,田 尼孙以及美之郎弗诸子,只可与杜甫争 高下。”——比附(世界性的眼光)
• 王国维——外界的刺激是文学和哲学发展的动 力 • “我国人之特点,实际的也,通俗的也,西方 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于抽象而 精于分类。” • 《红楼梦评论》(1904)——叔本华的美学理 论来衡量《红楼梦》

比较文学__整理doc

比较文学__整理doc

比较文学1、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名称源于法国2、1816年,法国人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在《比较文学教程》中第一次使用“比较文学”一词;3、傅东华于1931年在翻译法国学者洛里哀的《比较文学史》一书时,第一次把法语的“Littérature comparée”翻译成“比较文学”,于是,汉语语境中的这门学科名称也就这样确定下来。

4、比较文学的特点:跨越性开放性5、在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中,跨民族和跨学科最为重要6、卢康华、孙景尧合作撰写的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著作《比较文学导论》7、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研究是以一种民族文学或一种国家文学作为研究客体的,它们的研究视域或语境是单项度的、一元的,而比较文学是以两种以上的民族或国别文学的关系作为研究客体的,其研究视域是双项度或多项度的、二元或多元的。

彼此的区别是明显的。

世界文学指称的是总量上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学,也容易区分。

比较容易混淆的是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

8、总体文学也研究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但它并不强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而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同时,总体文学强调共时性,即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的横断面上展开研究,其研究内容仅限于诗学。

9、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总体文学比较报》;同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又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

这两份杂志,对比较文学学科的确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10、186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标志了比较文学的时代已经正式开始。

11、1895年,戴克斯完成了法国第一部科学的比较文学专著,也是第一篇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

12、巴尔登斯贝格在巴黎大学创立现代比较文学研究所,还创办了法国最重要的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评论》。

他主张严格的实证方法,主张言必有据,反对牵强附会。

变异学与比较文学可比性疆域的垦拓

变异学与比较文学可比性疆域的垦拓

变异学与比较文学可比性疆域的垦拓作者:王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4期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项目编号09SB084摘要:变异学以异质性、变异性、无关性对中西诗学话语模式进行观照与互阐发,不是简单的求同存异思维,而是在找寻中国较之西方的“异”,用这些“异”来重新确立、回归或认同中国文论的话语身份,摆脱“失语症”的困扰,继而从中国文化与文论的不可通约性和内在的结构性差异角度来介入中西的比较之路,这样突破和重构比较文学新的可比性疆域。

关键词:变异学;比较文学作者简介:王超,男,1982年生,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比较文学,2008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交流学者,在《文艺研究》等国家级权威核心发表2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CSSCI刊物12篇,普通刊物4篇。

独立主持省级重点课题1项,参与《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5项。

一、变异学的理论背景及基本内涵曹顺庆教授1995年提出中国文化与文论的“失语症”,认为五四之后中国出现了文化断层,继而在面对强势的西方思想时,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论话语和言说系统,也就丧失比较之可比性基础,陷入以西释中、以中注西的中国思想西方化之路。

在法国比较文学家于连看来:“这是一个要害问题,我们正处在一个西方概念模式标准化的时代。

这使得中国人无法读懂中国文化,日本人无法读懂日本文化,因为一切都被重新结构了。

中国古代思想正在逐渐变成各种西方概念,其实中国思想有它自身的逻辑。

”所以,比较文学不能盲目地用“比较”一词了否定文明之间的异质性,要重新反思比较文学的学科史,重新阐释“可比性”问题,绕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把可比性建立在求“同”存异之上的研究模式,去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异质性和无关性所在,去主动求“异”,通过“异”来还原文明自身的原生态存在样貌,让这些独立性、自主性的文明用自己的话语规则来言说,继而进行优势互补,对话融通,这就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思路。

理念 - 李建华:人文科学的体系分层及其教学方法改革

理念 - 李建华:人文科学的体系分层及其教学方法改革

理念| 李建华:人文科学的体系分层及其教学方法改革一、人文科学的学科特质及方法人文科学的教学改革,首先立足于对人文科学学科本质和研究方法特殊性的充分认识。

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系统化知识体系,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一样都具有科学的一般属性,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许多方面甚至是互渗重叠的。

但另一方面,这三大类型科学却又有各自的学科特性与品格,它们各有不同的研究重点或关注中心,各有不同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特征,其科学的体系分层、作用于社会的方式也不一致。

一般而言,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里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分析,用实证的、逻辑的方法探索自然运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使人类积累起关于自然物质世界的知识和理论,以有效地适应和改造自然。

社会科学则对象人类社会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社会的进行分门别类或整体考察研究,对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功能作用、稳定机制、变迁动因等进行调查分析,获得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运行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使人类得以更有效率地来管理它的社会生活。

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人文科学关注的中心或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自身,是关于人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的问题。

人文科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工具与技术,而是为人类构建一个意义的世界,守护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

人文科学也可以推动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因为它能提供有实用性的人文知识,能营造一个有助于经济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

不过,为人类的经济与技术行为匡定终极意义或规范价值取向,为人类生存构建一个理想精神世界,却是人文科学更为重要的功能。

人文科学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关怀,对人的精神理想的守护,对精神彼岸世界的不懈追求,使它与社会中占居主导地位的政治、经济或科技力量保持一定的距离或独立性,从而可以形成一种对社会发展进程起校正、平衡、弥补功能的人文精神力量。

这样一种具有超越性和理想性的人文精神力量,将有助于保证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符合人类的要求和造福于人类。

跨学科整合研究之垦拓-宗白华与中国早期比较文学刍议

跨学科整合研究之垦拓-宗白华与中国早期比较文学刍议

在中国现 当代 学术 史上 . 自华 占据 着一个 不太显 赫 宗 的位置 。8 年代学术复 O 来, 先后有钱学 ( 书)王学 钱钟 、 ( 国维 ) 王 的升温 , 就美学领域而 言. 自 、 朱 清 李泽厚 的光芒也
艺术的整台研究 ( td c la ) Ie iiir 已得到相 当重视 并 已正式 n rspn y 纳人 比较文学 的研究课题范 围。 正如美 国学者库勒 在《 符 号的追 寻》 一书中呼吁的 : 必须 突破文学 研究 闭关 自 的状 守 况, 文艺理论在与其它 学科 的比较研究 中发展 已成为 目前 比 较文学发展 的关键 。 在学界 欧洲中心主义” 已不得人心 的夸天 , 只对欧 早 若 美比较文学 家就 此 问题 的争 论予 必梳 理 , 眼光 势必受 到 限
维普资讯
6 2
西 南 展琏 学 院 学报 哲 学 社 舟科 学版
第2 3卷
的详尽论证 , 其涉猎 范围之广 : 及诗 歌、 兼 戏剧 、 、 画 、 音乐 绘 书法 、 、 、 建筑 园林 工艺美术 、 术美学等领域 ; 技 其致力 时间之 久 : 12 年《 从 90 美学 与艺 术略谈 》 ' 开始触 及艺类关 系 问题到
领域进行 了大量学术实 践所取 得的 卓越成就 . 以与 6 足 0年 代美国学派 的理论倡 导遥相 呼应 , 为后进 之学 法乎其 前 , 而 宗 白华正是其 中较为突 出的一咧 , 宗先 生生前从未 比较文学家 自居 但若论及文学与 艺 术、 文学与美学的科 际整台 研究 , 则当首推他 在此 领域所 作
撞过程 中重新建构中华文 化传统 , 王 国维 到钱钟 书 、 从 朱光

论题之 学术 背景厦 其意 义
“ 所谓 比较文学 的学 科定位 . 就是在 准确理解 比较文 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主题学:主题学主要指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情节、意象、人物典型等跨民族跨国界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进而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2、名词解释:
缺类现象:一种文类在某国某民族文学中有,而在他国或他民族文学中则没有。王国维认为中国没有史诗
体裁的移植: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学体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传播到了其他民族文学中,被接受、消化、改造,成为该民族文学的一种新文类。如:十四行诗、流浪汉小说、中国的话剧
1)母题:母题是1)文化传统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能够在文化传统中完整保存并在后世不断传承延续。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指将“类似”的、可比的,但没有直接关系的属于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其异同,得出有益的结论。同时,平行研究还强调文学与其他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等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平行研究注重作品的内在因素和美学价值,要求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和“文学性”。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_简答精选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_简答精选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_简答精选一,基础知识选择1、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2、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各种关系的学科。

3、研究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

4、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多方性、动态性的特点。

5、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指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形象之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

6、“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歌德提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也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这个概念。

7、“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这句话是美国学者孟而康提出的。

8、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9、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

10、“文化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文化转型时期,它以横向开拓为特征。

11、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逻辑学范式之外,现象学范式也得到了发展。

12、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关键之一就是沟通。

13、日本“月亮诗人”是指明惠上人,他写月亮只是动情地表达与月亮的亲密,而我国诗人李商隐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则是表现追求永恒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哲理。

14、“啊!我多么希望有什么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这段话出自英国著名诗人彭斯。

15、注重从他动反观自身的理论已逐渐为广大理论界所接受,并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明亮”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互动认知的思维方式。

17、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

18、1985 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第九讲 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文学概论 2014)

第九讲 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文学概论 2014)
第九讲 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主题学、形象学、译介学
主题学
主题学:研究类似的题材、主题、母题、情节、人物、意象在不同民族文 学中的不同表现形态及其形成的原因。 题材的演变: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灰栏记故事:《圣经· 旧约· 列王记》中所罗门断案。佛经《贤愚经》 佛断案;元杂剧李行道的《包侍制智赚灰阑记》(张海棠、马员外、 赵令史);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格鲁吉亚总督夫人、女 仆,表现了爱战胜血缘关系这一主题) 《长恨歌》故事(主题的演变)(白居易《长恨歌》、白朴《梧桐 雨》、洪升《长生殿》) 《小红帽》故事的演变和后现代改写 从《木兰辞》到迪斯尼的Mulan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爱情
沈从文《湘西散记》:‚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 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 的人。‛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斯丹达尔: 《红与黑》 川端康成:《雪国》 拉夫列尼约夫 :《第四十一个》 加西亚·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杜拉斯:《情人》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杨绛:《洗澡》 电影《恋恋风尘》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苦难
罗素(Bernard Russell,1872-1970) :‚有三种单纯而无比强烈的激 情,一直支配着我的生活: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 的巨大悲悯。‛ [英]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 [法]雨 果:《悲惨世界》 [苏]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美 ]奥尼尔:《长夜漫漫路迢迢》 沈从文:《萧萧》 路遥:《平凡的世界》 朱天文:《小毕的故事》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人性之扭曲、险恶 [英]斯蒂文森:《化身博士》 [英]王尔德:《道连· 格雷的画像》 [美]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 沈从文:《丈夫》、《鸡毛》 刘庆邦:《神木》(《电影《盲井》)

简述比较文学研究的开放性特征

简述比较文学研究的开放性特征

简述比较文学研究的开放性特征比较视域始终持一种开放的研究态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自身的调整,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这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而且这种研究往往使比较文学研究者在深度、广度等层面都获得多维度的研究效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征。

(1)比较文学研究超出了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的限域巴尔登斯伯格在探讨早期的比较文学研究时指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两种方向,一种是民俗学的方向,民俗学给比较文学的启示是,在不同民族文学间的那些看似不明显的地方寻找文学之间的联系,进而说明文学之间的某种渊源。

“另一种方向是在一系列国家的文学作品之间展开并明确那些显而易见的相互关系;在某些趣味、表达方式、体裁和情感演变之中,它要发现一些借用的现象,并确定大作家所受的外来影响。

”前者在不明显的地方寻找文学的传播关系,后者则是在明显的文学现象之间寻找文学关系,但不管是哪一种,都要求研究者将一种文学向另一种文学开放。

(2)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不仅要求在不同民族及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对文学现象进行解释与说明,而且运用特定时期的一切可能的知识来对文学进行研究,这体现了特定时代及其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兴趣。

这是比较视域开放性的重要表现。

例如在弗洛伊德的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以前,人们对希腊神话的研究,特别是对俄狄浦斯神话的解释,是长期围绕着命运、性格等方面展开的。

弗洛伊德的理论被运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后,由于其中提出了“恋母情结”这一人类男性普遍的心理结构,当将这一心理结构运用于对俄狄浦斯王的心理进行解释时,我们获得了对这一古老神话的全新理解。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文学研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一理论带给文学研究的不仅是一种崭新的文学观点、一种崭新的文学理解维度,而更是一种关于文学研究、文学思维的全新态度。

它提醒文学研究者时刻具有并保持一种开放的视域及一种文学研究的创新态势,勇于把一切新的知识成果运用于文学研究中。

《比较文学》课件

《比较文学》课件

比较文学刘俊杰liujunjie@第一讲走近比较文学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果戈理——鲁迅《雷雨》——《俄狄浦斯王》《茶花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电影——中外文学名著改编科幻小说——自然科学一、大背景1、时代转型2、必要:文化多元3、需要:提升思想认识20世纪影响世界的三位犹太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二、无所不在的比较比较是文学研究中最普通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母争子”故事旧约·列王纪贤愚经古兰经应劭《风俗通义》……《图兰朵》Turandot的演变1761年,意大利剧作家高齐:《图兰朵——中国的公主》1801年,席勒:《图兰朵》《—千零一夜》:《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l924年,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国歌舞剧张艺谋《图兰朵》《图兰朵》外国文学的翻译比较文学=文学比较?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三、知识储备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文学与文化素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努力掌握多种语言+了解其他艺术形式网络知识理想的比较学者“我希望我们的比较学者学识尽可能渊博,我甚至希望他们有百科全书派的学者那样的、狄德罗那样的雄心大志”“希望他不仅具有历史学修养,而且具有社会学修养;倘若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当然更求之不得。

”“在不久的将来,处于最理想状态的比较文学学者是这种人:具有极为广泛的爱好,通晓几种将在2000年前后用来写作的最重要的语言,并且具有对文学的美的深切体会。

”——艾田伯比较文学的“精英化”《比较文学与精英化教育》(《中国比较文学》2010.1)十年专业连续培养四门外语能力打造“如果一般的高等院校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像复旦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就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如果所有的大学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这些大学的人文学科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如果所有学科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至少,比较文学这样的少数学科,应该独自坚守精英化的理想。

大学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比较文学研究的核心是:A. 文学创作B. 文学理论C. 文学批评D. 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研究答案:D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A. 《百年孤独》B. 《挪威的森林》C. 《霍乱时期的爱情》D. 《百年孤独》答案:B3. 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A. 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B. 文学作品的接受情况C. 文学作品的相互影响D. 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答案:C4. 在比较文学中,“主题学”研究的重点是:A. 文学作品的创作技巧B. 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C. 文学作品中的共同主题D. 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答案:C5. 以下哪位学者对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弗洛伊德B. 马克思C. 艾略特D. 巴赫金答案:D6.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指的是:A.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似文学现象B. 研究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文学现象C.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文学现象D. 研究同一文化背景下的相似文学现象答案:A7.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A. 《巴黎圣母院》B. 《悲惨世界》C. 《红与黑》D. 《九三年》答案:C8. 比较文学中的“跨文化研究”主要关注的是:A.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B.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理论C.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D.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交流答案:D9. 在比较文学中,“翻译研究”主要关注的是:A. 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B. 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C. 文学作品的翻译效果D. 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答案:C10. 下列哪部作品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A. 《罗密欧与朱丽叶》B. 《哈姆雷特》C. 《第十二夜》D. 《威尼斯商人》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结合。

答案:文学;文化2.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影响研究、主题学研究、平行研究和_________。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是;二是2、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世纪末。

它的出现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3、从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我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与世界各国文学、、、的历史。

4、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史。

5、季羡林先生说过,从全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文艺理论真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确有创见而又能自成体系的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从古代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洲国家所在的广大地区。

6、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探讨了缺类问题。

7、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文学研究进入了性研究的新阶段。

8、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常常是在中实现的。

9、置身于接受者的立场,探讨作家作品的源流,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各国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被称为。

10、比较诗学是一门从跨文化的角度对、的比较研究。

11、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民族,,文化和的文学研究。

12、比较文学要求在研究中国文学时,应以为背景,以为参照系统,认识和评价自己。

13、丹纳《艺术哲学》中提出的制约文学发展的三大要素中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外界条件”相对应的是和。

14、文学理论对音乐的借鉴体现在对音乐和的吸收上。

15、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哲学家首创的哲学专题论文引起了哲学和文学的分化。

16、钱钟书先生曾倡导法,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范围内地域、时代、文类诸界限的打破,而且推向整个文化领域,体现为各个学科门类的汇通。

17、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1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书中使用了“世界文学”这个概念。

19、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叶席卷全欧的文学思潮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文学土壤。

20、正是文化和文学的和使平行研究具有了可行性。

21、我国元代的著名杂剧流传到法国,伏尔泰读了之后,写了《中国孤儿》。

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99JXSHKX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徐扬尚比较文学作为致力于无用之用的语际、族际、国际、科际文学关系会通研究的边缘学科,并不是无限可比的。

因为基于孕育比较文学的西方文化一元暨中心、二元对立统一的哲学理念,非类不比、相同不比、异质难比,完全异质或完全相同无以比。

这就要求比较文学必须立足同一平台、同一标准、同一目标的“三原则”,开展异类求同质、异质求同类、同质求异类、同类求异质的求同存异、互证互释、彼此发明;进而令其会通“四际文学关系”的传受变异研究、异同比类研究、阐释发明研究,具有以同源类同性、另类异质性、证释发明性“三元素”为内涵的可比性。

[关键词]比较文学;可比性;三原则;三元素[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 (2010)06-0099-05徐扬尚(1962—),四川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研究生,绍兴文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学批评史。

(四川成都610064)源于歌德“世界文学”观念的比较文学,经由达尔文的自然人类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英国比较文学家波斯奈特、法国比较文学家布吕纳介的文学进化论的发展后,形成了具有“跨越性”的比较文学。

它不得不面对非类不比、相同不比、异质难比、完全异质或完全相同无以比的“原罪”性问题。

由于比较文学比什么?如何比?为什么比?长期陷入对象不明、概念模糊、范围宽泛、方法通用的境地。

以致法国巴登斯贝格声色俱厉地谴责:“有人说:‘比较文学!’文学比较!这是毫无意义又毫无价值的吵闹!我们懂得,它只不过是在那些隐约相似的作品或人物之间进行对比的故弄玄虚的游戏罢了。

”“十分清楚,真实性不在那里。

仅仅对两个不同的对象同时看上一眼就作比较,仅仅靠记忆和印象的拼凑,靠一些主观臆想把可能游移不定的东西扯在一起来找类似点,这样的比较决不可能产生论证的明晰性。

”[1](P32-33)伽列在基亚《比较文学》第一版“序言”中也表达了他的担心与忠告:“比较文学的定义有必要再一次加以廓清”,“并非随便什么事物,随便什么时间地点都可以拿来比较”。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及意识形态功能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及意识形态功能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及意识形态功能【摘要】比较文学的研究不是文学之间的简单对比,也绝对不是高低好坏的衡量,它是一种将空间和地域因素抛开对文学进行纯粹的研究。

它从总体和世界的视角出发,研究不同学科和文化中人和人之间的文学沟通,了解构成文学体系的整个过程。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研究时间较短,但却有自己的研究特色,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取代了纯理论的研究,而且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功能。

【关键词】比较文学;中国;发展;意识形态功能在二十世纪初,比较文学先从西方进入日本,然后再由日本传入中国,当时的中国处于国家灭亡,意识形态瓦解的地步,一些激进分子如陈独秀、胡适等发动了影响极大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倡导抛弃旧文化,吸收西方的新文化,在文化方面,大量的翻译作品走进人们的视线,比较文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中国兴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研究领域。

在这一时期,一些著名的高校也将比较文学纳入学校的教学课程中,研究已经初具规模,它为后来的比较文学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比较文学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浪潮比较文学在中国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到五十年代,这一阶段在学术界对比较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印度、俄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上。

(一)中印文学研究中国和印度自古就有深厚的交往,佛教的传入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信仰,随着时代的发展,印度的一些故事也流入中国,尤其是明清志怪小说的兴起和印度文化的传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所以没有太多的相关研究。

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对印度文学的研究才取得突出成果。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胡适和季羡林。

胡适非常崇尚现代西学,而且带有明显的主观意识形态的色彩,在研究《西游记》时,它认为它的创作深受印度文学的影响,他的观点中更多地植入了“国民性”这一意识,他认为偏西方的表达方式是最现代而又有好处的;季羡林的研究与胡适的研究有一定的承接,他的思维没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不像胡适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政治,季羡林的研究更加具有学术性,他注重的是文化的本身,是理性的思维研究。

影视改编对文学经典的传播作用——以电影《基督山伯爵》为例

影视改编对文学经典的传播作用——以电影《基督山伯爵》为例

电影文学Film Literature影视改编对文学经典的传播作用——以电影《基督山伯爵》为例李建华影视改编是基于影视的审美要求与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而把影视之外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一些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亦即电视剧本或者电影。

在新的21世纪,影视改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优势被改编成电视剧本或者电影,对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已经不是新的话题。

影视利用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作为一种影视发展策略,同时,很多的文学作品在被改编为影视的过程中也对文学经典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并且提高了文学作家的知名度,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与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现象相呼应,对影视改编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开展,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影视改编的理论,文学经典借助这一趋势得到了很高的知名度,影视改编理论研究的发展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历史小说《基督山伯爵》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是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过程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

[1]对小说《基督山伯爵》的影视改编提高了它的文学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经典的传播也带来了积极作用。

一、 电影《基督山伯爵》概要《基督山伯爵》在文学作品中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经典小说,它出自于法国大作家大仲马之笔,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作品,是一部通俗的历史小说。

《基督山伯爵》还有一个别名,被称为《基督山复仇记》。

内容主要是围绕基督山伯爵报恩与复仇这条线索来展开的,它以19世纪的法国皇帝拿破仑的“百日王朝”为故事背景,讲述唐泰斯受人所托因替拿破仑党人送信而遭人陷害最终被捕入狱的故事。

在狱中法利亚神甫教会了他很多东西并且在神甫临终的时候告诉了唐泰斯一个关于宝藏的秘密,宝藏被埋葬的地点就在基督山岛上,因此唐泰斯在越狱之后就按照法利亚神甫的指示找到了宝藏,成为富人为掩人耳目,他从此化名为基督山伯爵,在一系列策划下,基督山伯爵用自己的方式报答了恩人,并且利用自己的聪明与智慧惩罚了小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受研究对比较文学领域的垦拓李建华1,2孟昭毅3(1.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387;2.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3.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387)[摘要]接受理论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其理论思维与比较文学研究较为接近的,在被引进比较文学领域以后,被比较文学吸收、融合,使研究手段增加了科学性,减少了随意性,形成比较文学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接受研究,为研究者开辟了新的探索途径和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既有了因果联系的一致性,又表现出泾渭分明的差异性。

在比较文学中,接受研究的研究视线主要凝聚在读者(接受者)身上。

影响研究则是在接受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视点主要集中在作品(放送者)上。

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是文学事实联系的因与果,是异域文学相互关系的两个对等的方面,它不仅弥补了影响研究理论与实践上的不足,而且为拓宽比较文学研究空间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接受理论;比较文学;接受研究Accept Tuo studying cultivating to comparative literature fieldLI Jian-hua 1,2 MENG Zhao-yi3(1.College of Literatur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300387 China;2.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Ar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832003,Xinjiang, China;3. College of Literatur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300387 China)Abstract: Reception theory is one kind of new canonical form of literature research , and its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search approaches are comparatively similar. After reception theory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t has been absorbed and fused b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o that the scientificity of study methods has been strengthened and the arbitrariness has been lessened. Thus, one kind of new research approach which is reception study has been formed. Consequently, reception study has helped the researchers to open up new exploration approaches and research fields as well as has poured the vigor into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then reception study and effect research not only have had the consistency of cause-effect relations, but also have shown the entirely different differenc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line of sight of reception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aders(recipient) , while effect research based on reception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he works (broadcasters). Effect research is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literature facts, and also shows the two reciprocal aspects of foreign literature interrelations not only has it made up the deficienc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ffect research, but also laid the further foundation to broaden the research space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Key words: Rrceptive theor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ceptive study文学研究的发展轨迹是新范式不断取代旧范式的演变过程。

接受理论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主要受到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布拉格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德国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波兰英加登的现象学批评理论等的影响。

其理论建构的核心是构成的主观性,并以自我意识或是先在构成为基点,去感知或把握认识对象。

生活于历史环境中的人类,其行为活动,包括“理解”和“认识”这样的意识活动,都无法避免地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对文学作品的认知也不例外。

于是接受理论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必然会表现出主观性和历史性的特点,并以此为利器解剖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意义,力图得出某种较为完整的解释。

“接受”概念于1979年8月在奥地利固斯布鲁克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大会上,被国际比较文学界所承认,其理论思维与比较文学研究颇多接近之处。

由于接受理论的渗透,比较文学扩大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所关注的对象,不仅形成了接受研究的新方法,而且也使研究手段增加了科学性,减少了随意性。

创作活动与放送者、接受者的关系形成一个新的系统,使比较文学研究形成一个新的理论层面,为研究者开辟了新的探索途径。

在比较文学领域里运用接受理论,对文学过程、文学现象、个案作家作品和各种文学活动等,进行具体的分析探索,形成接受研究,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和结论。

一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为读者的阅读而创作的,其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读者的阅读中才能表现出来。

如果没有读者的参与,一部文学作品有无生命力都无从判断。

这样,文学即被视为一个由作品将作者和读者连接起来的链条结构,作者到作品形成创作过程,作品到读者形成接受过程,二者合在一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

接受理论的这些观点即是比较文学接受研究的理论基石。

接受研究将比较文学原来只关注文学作品的学术目光,转移到对活生生的读者的关注。

以往、现在或将来都会存在的读者,正在成为其研究的主要核心,因为他们是接受过程的终结者。

传统的文学研究历来重视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但无论哪种功能都不可能单独由作品自身去实现,只能由读者在接受活动中去完成。

于是作为接受者的读者成了作品的真正完成者,成为主体,读者和作品的关系成为接受研究的主要内容。

当读者利用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时,作品就成为审美对象而被读者视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了解作家、扩充知识、加强文化修养,以及进行自娱的必需品。

接受研究从注重读者生活经历的特殊性、艺术趣味和个人气质、审美倾向和兴趣、文化修养和理想等方面入手,努力去感受、体验、理解和阐释前面提到的那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部《红楼梦》的奇特现象。

接受研究还要积极探索读者作为生物性和社会性的人,在意识和下意识中所储存的各种信息,准确地发现他们在阅读与接受时所特有的明显的个人反应和思维活动轨迹。

比较文学虽然没有必要再提出一套系统完整的、适合于比较文学学科特点的接受研究的理论,但是却应该指明进行接受研究时与接受理论研究所涉及的不同领域。

接受理论将读者视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却并未对读者进行任何限定。

而比较文学接受研究则首先强调读者的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的要求。

注重的是读者对域外那些非母语作家、作品接受时的反应,这显然与接受一部本民族的作品不同。

阅读一部域外的作品,几乎需要将读者全部的才能学识和审美本领都调动起来,或者集中起来,以便形成一种相对准确的判断体系。

而读者阅读一部与作者同处于一种文化传统的作品,即使因为历时性的原因,读者与作者之间存在某种文化传统的断裂层,读者的反应也会与前一种情况不同。

中国读者理解《哈姆雷特》与理解《红楼梦》的深刻程度,接受这两部作品时的心理感受等,显然会不一样。

反之,外国读者也会如此。

正如法国比较文学学者谢弗莱尔所指出的,探索接受现象时,“关键是要从诸如‘期待视野’、‘美学法则’及‘视野转换’等概念中得出结论并进一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接受界上,应该把共时性研究与大量的历时性研究结合起来。

接受研究并不只局限于西方传统中的名家大作,阿拉伯、东方及远东文学等均有它们的位置”①。

例如中国读者读元曲《赵氏孤儿》,普遍发现的是忠奸之间的矛盾斗争和善恶有①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附录二,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56页。

报的因果报应的思想。

但是,法国著名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在阅读了《中国通志》上马若瑟的译文之后,不仅拍案称奇,认为是“杰作”,而且根据自己的接受理解,把它改写成《中国孤儿》。

一反原作忠奸斗争的主题、暴力复仇的结局和搜孤救孤的矛盾,用来表现了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即文明对野蛮的胜利、张扬道德与理性,以突出18世纪欧洲需要理性的时代精神。

伏尔泰这种完全不同的反应,源于异域读者心中不同接受屏幕的需求。

深入研究这些反应,不难发现那些建立在法国传统文化上的审美原则和时代氛围,早已潜移默化地进入接受者的内心世界,已成为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它会影响读者对任何域外作品的接受理解。

接受理论被比较文学吸收、融合,形成接受研究的新方法,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为比较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它可以使比较文学研究在考察文学诸多观念时,注意到域外的一部作品或一位作家被读者理解、接受的过程,原作被翻版、再创造的过程,以及文学事实本身对读者的影响。

由于比较文学初兴时即源于国际文学关系史的研究,因此,许多比较文学研究的著述中,都包含有大量的文学交流的史料。

运用接受研究的方法,就可以了解到有哪些成分已被读者接受,以及哪些内容经读者筛选、过滤,被改头换面等复杂过程,并形成对这些现象的变异研究;又有哪些因素被读者拒绝吸收,以及那些拒绝接受域外影响的诸多因素,其拒绝接受的原因,以致形成排异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