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合集下载

我国医疗保险发展历程

我国医疗保险发展历程

我国医疗保险发展历程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的新中国成立之初。

在那个时候,由于长期战争和国民经济的落后,我国的医疗卫生条件非常艰苦,人民普遍缺乏医疗保障。

因此,建立一个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成为了当时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1950年代,我国首次推行了单位劳动者医疗费用报销制度,即由工厂、企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医疗费用报销服务。

随着医保制度的逐渐建立,人民的医疗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医疗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到了1980年代,我国开始逐步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并逐步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城镇居民医保方面,政府要求工厂、企事业单位必须为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费,政府则负责补贴困难家庭。

这一制度对于解决城镇居民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在农村合作医疗方面,政府要求农民每年缴纳一定的医疗费用,以获得一定的住院和门诊费用报销。

这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一定的医疗保障,改善了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

到了2000年代,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从城镇到农村,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险体系。

在城镇居民医保方面,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医疗保险补贴标准,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扩大了参保人群的范围,加强了医保制度的可持续性。

在农村居民医保方面,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政策支持,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和困难家庭的保障力度。

到了2020年,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全面覆盖,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一定的医疗保障。

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保险制度,加强了对医疗资源的统筹调度,提高了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并逐步推行了网上医保结算,提高了医保服务的便捷性。

总的来说,我国医疗保险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单位报销制度到城乡合一的全覆盖,从初步建立到不断改进的过程。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了全民医保的目标,有效减轻了人民的医疗负担,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医疗保障。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我国实行农村综合医疗保险制度,也被称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合作医疗)。

在该制度下,农民按户缴纳一定金额的医保费用,用于支付医疗和药费,同时享受国家补贴和优惠政策。

合作医疗制度在推广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解决了农村医疗服务不足、费用负担重等问题。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的推进,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合作医疗制度逐渐暴露出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农民医保费用的负担逐渐加重,医疗费用逐年上涨,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用药和就医权益。

另一方面,农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医疗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农民的就医需求。

为了改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状况,我国政府于2003年开始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除了原来的个人缴费和国家补贴外,引入了农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医保待遇。

2024年,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次进行了,形成了以县级为主体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新的制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参保对象,将城乡居民保险合并为一体,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医保待遇。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

为了解决农村医疗服务不足的问题,政府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不断完善医疗保障政策,提高农民的医保待遇,减轻医疗费用负担,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总结来看,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完善阶段的过程。

政府通过不断推动制度,不断提高医保待遇,逐渐解决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未来,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加强政策支持,为农民提供更高质量、更有保障的医疗服务。

浅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浅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56浅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娄静嘉徐卫东作者简介:娄静嘉(1998-),女,汉族,新疆,本科,西安石油大学,人力资源管理。

徐卫东(1999-),男,汉族,陕西,本科,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300)摘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有政府组织、引导、支持的,城乡居民自愿参保,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补贴,以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需求为主的互助共济制度。

近年来该制度也在不断推广与发展。

文章阐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由于目前该制度正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尚未完善,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策与建议一、绪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开始进行改革,以期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而当下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是全民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重要支柱,涉及大部分民众的医疗保障问题。

该制度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制度的实行需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并加以创新,这样才能够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建立,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国务院于2016年年初发布了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合并成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一项《意见》,即《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其覆盖的范围为除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

这是推进中国医疗与药品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权益公平享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为了做好制度整合工作组织实施,确保平稳顺利推进。

各地各有关部门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抓紧落实。

各省(区、市)也尽快做出了规划和部署,各统筹地区也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各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与计划生育局、财政部门、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展改革局和医药卫生改革局等部门也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制度的整合性,做好监督管理和跟踪评估,不断进行调整,确保工作平稳推进。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下面将分析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第一阶段:建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1950年-1979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相对较为简单。

1950年,中央政府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集体经济的力量,实现了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的共担共济,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

第二阶段:实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1980年-1993年)随着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也进行了一些和调整。

1986年,我国开始在农村推行新型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通过缴纳保险费,为农民提供医疗费用的报销和补助。

这一制度使得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有所减轻,有效保障了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

第三阶段: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2002年)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我国在1994年又将新型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升级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这一制度加大了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力度,使得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获得基本医疗保障。

第四阶段: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至今)2003年,我国又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提高了保障水平,还完善了报销比例、补偿方式等制度安排。

此外,还引入了定点医疗机构、医联体等机制,提升了农村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医疗条件。

总体来说,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再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后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过程。

这一演变过程中,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都得到了不断提升,使得广大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服务。

未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浅析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浅析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新 中 国成 立 之 后 , 和 政 府 高 度 重 视 人 民群 众 的 身 体 健 康 , 党 大 力 支持 农 村 医疗 卫 生 事 业 的发 展 。 虽 然 大 部 分 地 区 的 经 济 都
比较 落后 , 通 过 各 级 政 府 的 直 接 行 政 干 预 , 时伴 随着 农 业 合 但 同
作 化 和 人 民公 社 的 兴 起 , 15 从 9 5年 起 , 作 医 疗 在 广 大 的农 村 合
面 与 城 市 却 相 差 很 大 。 有 不 断再 扩 大 的趋 势 。 政 府 预 算 卫 生 且 将
地 区 迅速 建 立 .到 7 ” 0年代 末 期 . 医疗 保 险 几 乎 覆 盖 了所 有 的 城


农村 医疗保 障制度的改革与重建
要 问题
医 疗 资 源 的 缺 乏 是 制 约 农 村 合 作 医疗 制 度 发 展 的 一 个 重 要 因素 , 而 也 是 目前 城 乡差 别 扩 大 的不 可 忽 视 的原 因之 一 。 从 中国
农 村人 口一 直 占全 国 总 数 的 7 %以 上 ,但 在 拥 有 的 医 疗 资 源 方 5
盾 。 让 人 不 安 的 是 发 展趋 势 。 测 算 , 9 3年 农 村 卫 生 费 用 占 更 据 19 全 国 卫 生 总 费 用 3 . , 9 8年 为 2 . , 而 2 0 年 仅 为 49 1 9 % 49 % 00
农 村 合 作 医疗 若 干 意 见 》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的发 展 在 1 9 。 9 8年 出 现 了小 小 的 高潮 , 全 国农 村 居 民 1 . %得 到 了某 种 程 度 的 医疗 ” 25 6 保 障 。.%的居 民得 到 了合 作 医疗 的保 障 ” 65 。但 是 ,城 市 居 民 自 ” 费 医疗 比重 仍 占 4 .3 。 村 居 民 自费 比重 高 达 8 .4 ”9 8 41% 农 7 %。 19 4 年之后 , 合作 医疗 又 一 次 步 人 低 迷 状 态 。 20 0 3年 以 来 , 着 执 政 为 民 、 随 以人 为 本 和 建 设 和 谐 社 会 的 提 出 ,政 府 和 社 会 各 界 充 分 认 识 开 展 新 型农 村 合 作 医 疗 试 点 工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研究

热㊀㊀点Һ㊀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研究高㊀阁摘㊀要:农民的健康始终是中国领导人关注的焦点,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战略问题㊂虽然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但农民健康保护的发展尚未完全解决㊂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仍然是中国政府和保险业关注的问题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㊂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将受到其很大的影响和制约㊂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险;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㊁农村医疗保险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既是保护农民健康的需要,也是发展中国医疗事业的需要㊂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㊂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我国二元经济条件下,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相对应的,以合作医疗为主㊁大病统筹为特色,同时,包括防疫,保健,生育等服务项目的社区性社会医疗保障制度㊂具体包括农村保健保偿制度㊁农村健康保险制度㊁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㊁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等内容㊂二㊁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形式(一)农村保健保偿制度农村保健保偿制度,农村保健保偿制度是一种为特定人群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保偿制度,主要包括计划免疫系统和妇幼保健系统㊂它是一种保障性质的单向医疗保险制度,属于健康保险制度的范畴㊂(二)农村健康保险制度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初步探索是由卫计委和美国兰德研究所于1985年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进行的㊂在四川简阳㊁眉山2县3个乡镇26个村的4万名居民中进行的 中国农村健康保险试验研究 项目㊂该试验在总结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健康保险理论㊁技术和管理方法,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险模式㊂试验结果表明,将医疗保险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是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有效途径㊂健康保险的特点是严格的组织管理和资金管理㊂但到目前为止,农村医疗保险仍处于试验阶段㊂且大部分开展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如,广东云浮市政府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的农村健康保险㊂(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㊂主要特征:每个被保险人必须建立个人账户才能解决农村基本医疗保险问题㊂当到达特定的数额后,实行大病社会统筹㊂该模型不仅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增加了参与者的利益㊂(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2年10月,党中央及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有关农村卫生工作 的决定,并提出了建议 向贫困农村家庭提供医疗援助 ㊂2003年11月,财政部㊁卫计委和民政部联合发布了 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㊂决定从2003年开始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有效改善中国农村集体人口的健康状况㊂三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㊂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在维护农民健康方面发挥作用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㊂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在第31次的会议上,审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㊂它计划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㊂新修订的‘农业法“明文规定: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险,以改善农民的健康㊂ 到目前为止,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开始有法律规定㊂(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首先,建立有关部门配合㊁卫生部门负责㊁国家政府领导的管理机制;其次,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统一的补偿方案,在县(市㊁区)范围内,医疗费用的结算和报销方法以及医疗费用的现场报告,由指定的医疗机构独立选择;再次,还包括建立以资金管理和审计报销为核心的有关党和农民的监督制度;最后,形成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方面的规范,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社制度相联系的医疗救助体系㊂(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到2007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中国已有2451个县(市,区)开展;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为86.2%;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总支出为346.6亿元,补偿支出使大约4.5亿人次收益㊂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地区,农民的医疗负担减轻,大多数参与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㊂(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政府的卫生资金有效投放提供了制度平台该政策为参与农民的医疗提供了经济保障,并激活和释放了农民的医疗需求㊂且在新的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计划案的实施下,使得农民到农村医疗机构看病㊂这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是有益的㊂医疗服务工作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医疗卫生资源逐渐向广大农村医疗机构下沉㊂它有效地激发了农村医疗机构的活力,促进了农村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㊂四㊁结语与启示现阶段,中国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是多元化的㊂其包括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㊂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建立城乡一体化和非差别化医疗保障体系是目前重要工作任务㊂在系统设计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不断完善和巩固㊂逐步将农民纳入国民医疗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㊂参考文献:[1]王保真.医疗保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3]张德元.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昨天㊁今天和明天[J].调研日期,2003.[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医政司.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法概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作者简介:高阁,云南财经大学㊂17。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未来发展方向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未来发展方向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参保人提供医疗费用的支付和风险分担。

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医保基金的运行不平衡、报销比例过低、医保政策不够精准等。

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疗保险负担将日益加重。

其次,医疗费用不断攀升,医保基金面临巨大压力。

再次,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地区医保覆盖率低、报销比例偏低。

因此,有必要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1、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两个大的保障体系。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加强农村地区和城市失业人员的保障,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

2、提高医保政策的精准度医保政策应根据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医疗需求进行差异化设置,以确保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可以推行居民健康卡,实现医疗数据共享和个性化服务,提高医疗保险的精准度。

3、完善医保基金管理体制医保基金的运行不平衡是当前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优化医保基金的投资管理,并探索建立跨地区的统筹机制,实现医保基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4、发展商业医疗保险除了基本医疗保险外,商业医疗保险在未来的医疗保险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有助于提高医疗保险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为参保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5、加强医保与医疗服务的协调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需要与医疗服务的改革相互配合。

应加强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合作,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定价政策,推动医疗机构的诊疗规范化和价值导向。

新农合医疗制度发展现状探讨

新农合医疗制度发展现状探讨

新农合医疗制度发展现状探讨首先,新农合医疗制度在覆盖范围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自2003年新农合医疗制度实施以来,覆盖范围逐年扩大。

最初仅有几个试点地区,如今已覆盖全国农村地区。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新农合医疗制度参合总人数达 6.27亿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比例超过了90%。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新农合医疗保险的福利。

然而,新农合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这导致了一些患者不得不前往城市的大医院就诊,增加了医疗资源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费用。

其次,新农合医疗保险政策的执行存在差异。

不同地区的具体政策和制度安排存在差异,导致了一些患者在跨地区就医时遇到了困难。

此外,一些农村居民对新农合医疗保险的认知度和参与意愿较低,影响了制度的运行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新农合医疗制度。

首先,需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

这可以通过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来实现。

其次,应进一步推进农村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加大对医疗人才的培训和激励,促使更多的医生和护士选择到农村地区执业。

此外,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医疗机构和专家团队参与到农村医疗服务中。

最后,需要加强对新农合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的认知度和参与意愿。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宣传广告、教育培训、社区活动等,将政策知识传递给更广大的农村居民。

总之,新农合医疗制度在覆盖范围和基金筹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优化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及加强政策宣传和普及工作,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农合医疗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十年来农村医疗保险的发展综述

十年来农村医疗保险的发展综述

论题:十年来农村医疗保险研究综述班别:理二作者:黄宁学号:111355020235民族:壮族籍贯:广西河池直升院校:广西民族大学邮箱:595260508@指导教师:梁桂振提纲一·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历史与背景1.农村合作医疗的形成与兴盛。

1.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

二·新农合的发展1·建立新农合2·新农合的制度。

3·新农合在几年来的参合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1.筹资困难2.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存在一些风险3.乡村医疗机构设施和医疗技术水平差4.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5.尚未建立稳定的长效筹资机制6.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7.资金运用不到位8.流动人口医疗得不到保障四、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保障1.巴西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2.泰国农村的健康卡制度。

3.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启示。

五、下一阶段的措施1. 树立大局观念2.不断实践,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补偿模式3. 加强管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吸引力十年来农村医疗保险研究综述摘要: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个方面的建设,这让农民看病有了保障,也促进了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同时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而在近十年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了很大的发展.一·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历史与背景。

1.农村合作医疗的形成与兴盛。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早在1994年就以保健药社和卫生合作社的形式创建于陕甘宁边区。

当时的具体模式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雏形。

解放后,合作医疗最早的表现形态是1995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的保健站。

当时,合作医疗就是在人民公社制度下,按照参加者互助共济的原则为农村人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958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1962年接近50%。

文化大革命虽然使中国的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在毛泽东的“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在“合作医疗好”的称赞下,农村合作医疗奇迹般进人普及鼎盛时期。

国内外农村医疗保险论文

国内外农村医疗保险论文

国内外农村医疗保险论文一、中日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比较(一)中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1938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组织下,由社会团体和个人出资创办了医疗卫生合作社。

新中国成立后,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合作社社员自发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同时,合作社提供一部分资金作为资金来源,成立了农村保健站,并随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农村医疗保健卫生网。

本文将集体合作医疗称为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该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服务,但是,保障水平低,主要保障农民的小病为主,并不能分散大病的风险。

1978年之后,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使合作社逐渐被瓦解,致使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合作医疗制度也逐渐被瓦解。

由于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实施市场化改革,再加上政府对药品监督不力,使得农民看病就医的医疗费迅速上涨,导致农村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据此,200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提出要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互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简称新农合)。

新农合从2003年至今,从试点运行到全面铺开,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覆盖了广大农民,新农合制度运行稳定且不断被完善。

(二)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日本政府在1938年制定了《国民健康保险法》,本文称《旧国民健康保险法》,主要以国民健康保险组合(简称国保组合)为实施主体,以市町村和自营业者为单位,农民或自营业者可以任意加入国保组合。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受到毁灭性打击,参与医疗保险者人数急剧下降,同时,国保组合的财政日益恶化,再加上医疗机构的药品和医疗资源的缺乏,导致旧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名存实亡。

日本约3000万的农林水产业者、自营业者、小型企业从业者相当于日本国民1/3的人口处于无医疗保险状态,日本政府为了使这部分人得到相应的医疗保障服务,在1961年修改了原来的《旧国民健康保险法》,制定了覆盖全市町村的《国民健康保险法》。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思考_胡鹏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思考_胡鹏

黑龙江医药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 Vol.27No.62014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思考胡鹏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221006)中图分类号:F840.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82(2014)06-1317-03DOI:10.13190/j.jbupt.2014.06.0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以农民为主体,是由政府组织、引导以及扶持,参合者即农民遵循自愿、受益和适度的原则,通过政府、集体以及个人多方筹集医疗资金,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共济的新型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1]。

党的《十二五规划刚要》中第八篇明确提出,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由此可见,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回顾了新农合的政策变迁以及新农合制度从试点到成熟的过程,旨在为我们深刻理解政策内涵、完善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在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下,农民自愿参加,由个人、集体和政府通过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在此文件中第一次用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且提到“各地要先行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2003年我国有79%的农村居民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

为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03年,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三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具体规定了薪农合制度的目标原则、组织管理、筹资管理、基金管理等方面,至此,拉开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试点、推行直至全覆盖的序幕。

农村医疗保险发展历程

农村医疗保险发展历程

农村医疗保险发展历程
农村医疗保险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障的需求推动下开始出现一些试点工作。

此后,经过几次尝试和改革,农村医疗保险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开始进行全面推广。

国家
政府通过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农村医疗保险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农民可以自愿参加合作医疗,每年缴纳一定的费用,享受医疗保障服务。

此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了农民的健康保障能力。

在199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的衰退和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
农村医疗保险亟需进行改革和升级。

2003年,中国政府启动
了新农合改革,将农村合作医疗与城市职工医保进行整合,形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农合制度进一步改进了农村医疗保险的统筹管理和资金保障机制,为农民提供了更全面、更可靠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随着农村医疗保险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农民医疗服务的支持力度。

通过提高农民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和水平,增加医保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医疗救助的力度,确保了农民在重大疾病和医疗紧急情况下的保障和援助。

目前,中国的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了起来,覆盖了
大部分农民。

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医疗保险的改革和发展力度,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努力实现农民的健康保障需求。

农村医疗保险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农民健康的重视,为改善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农村医疗保险的发展过程

农村医疗保险的发展过程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曾经广泛地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三级(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合作医疗大面积滑坡,现在只有10%的农村地区有台作医疗机构.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第二次农村合作医疗是在1999年开始实施的,由于保障水平低,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因而很快解除了。

2003年,开始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个人多方筹资。

目前,正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0个县(市)进行试点,截止2004年6月,狙盖9504万农业人口,实际参加人数6899万人,共筹集资金30.2亿元。

此外,截至2004年11月底,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省级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共有943个县(市)实施了农村医疗救助,受益人数491.6万人。

如何推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

如何推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

如何推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医疗保险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农村居民医疗问题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医疗合作保险逐渐成为解决农村居民医疗困难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包括保险覆盖率不高、缺乏合理的保障范围、理赔速度慢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政府在推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加强对保险机构的监督和指导,有效保障保险运行的顺利进行。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保险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二、完善保险制度和经营机制要推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发展,就需要对现有保险制度和经营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方面,要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理赔服务。

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明确保险的保障范围和赔付标准,提高保险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增加农民的参保意愿。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是以村为单位进行组织的,因此基层组织的建设至关重要。

要推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发展,应加强村级保险组织的建设,制定健全相关制度和规章,加强对保险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还应积极发挥村干部的作用,加强村级保险组织的社会化管理,提高保险运行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四、创新投保和理赔方式为了推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发展,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创新投保和理赔方式。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平台,实现保险在线化、智能化,方便农民进行投保和理赔。

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农村医疗保险进行风险评估,提高保险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监督和评估推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发展,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

《近年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综述报告》2400字

《近年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综述报告》2400字

近年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综述报告目录近年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综述报告 (1)(一)医疗保障制度趋于完善 (1)(二)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1)(三)医疗保障标准渐次提高 (2)(四)医疗保障服务取向人性化 (3)(五)医疗保障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在新时期,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首先,新农村合作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维护了农民自身的权益;其次,由于党和政府重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和完善。

新时期农村医疗保障覆盖率和预期寿命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些成就最终得到了各国和国际卫生组织的认可。

(一)医疗保障制度趋于完善20世纪初,国家于2002年要求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推动建立以重大疾病统筹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城乡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随后,2007年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系和机制建设”,进一步推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

2009年,国家明确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我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定位,明确了其制度地位。

2013年,卫生部下发《关于2013年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通知》,补贴不断完善。

此外,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要求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

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各级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人均补贴。

2018年成立国家医疗保障局,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中央与地方联动的模式。

2019年,全国医保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医疗保险,研究部署2019年医疗保险的主要任务。

(二)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提高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率。

2019年1月1日至31日,全国医疗保障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议程主要包括:(1)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其二、三次全会精神;讨论如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具体工作计划;总结去年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全面部署当前医疗保障工作;2018年发布一系列医疗保障成果。

新农合发展历程简介

新农合发展历程简介

新农合发展历程简介新农合,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自2003年开始推行的一项医疗保险制度,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障。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新农合的发展历程。

新农合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农民缺乏医疗保障、贫困农民因病致贫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开始尝试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提供保障农民的医疗需求。

2003年,中国中央政府开始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

该制度通过设立基金来承担农民的医疗费用,并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的结合,以保证医疗保障的可持续性。

这一制度的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从2003年到2019年,新农合制度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完善。

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提高农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增加医保资金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新农合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截至2019年末,新农合已覆盖全国近9亿农村居民,参保率超过95%。

与此同时,新农合支付的补偿金额也大幅度增加,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医疗需求。

然而,新农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基金来源主要依靠个人和政府的缴费,存在资金不足的风险。

其次,新农合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效果存在差异,一些人群的医疗费用仍然较高。

另外,新农合的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配置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投入,保证农民的医疗需求。

其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乡村医生的培训和待遇,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此外,政府还鼓励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引入市场机制,增加医疗保障的多样性。

可以预见,未来新农合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政府、社会和个人应共同努力,推动新农合制度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障,并不断提升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

总结起来,新农合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完善,已成为中国农村居民的主要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的演变过程:
1. 1950年代至1970年代:初步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在这
一时期,政府通过建设农村卫生院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基本的农村医疗保障服务。

2. 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完善。


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开始进行改革。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同时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农村医保。

3. 2000年代至2010年代: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002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取代了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行统一的参保标准和报销比例,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4. 2010年代以后:全面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2012年,政
府提出了全面建立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并陆续在一些地区实施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试点。

此后,不断扩大试点范围,逐步推广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工作。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了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步建立、改革完善到
全面建立的过程,不断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服务。

浅谈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历程

浅谈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历程

浅谈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历程摘要:农村医疗保障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一部分。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始于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走过70多年的奋斗之旅,各方面实力与日俱增,人民对健康的向往的需求增加,缩小城乡医保发展的差距,建设“健康中国”,成为新时代的新目标。

我国的新时代到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进最后一关,我们曾经的愿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已成为现实,我国正在织牢基本医疗保障网,人民共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符合国际医疗保险发展的主流趋势。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险,发展,趋势,国情变化我国领土广袤无垠,56个民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农业大国,截至2017年,全国农村人口57661万人,占比41.48%,因此,我国农村对医疗的需求较多,现实恰好相反,农村医疗保险的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差甚远,我国应高度重视农村医疗保险的发展,解决好医疗供需问题,让农民看病简治病捷,真正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福利,健康生活。

一.农村医疗保障伊始探索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医疗的漏洞暴露无遗,缺少医生和药品,农民看病繁治病难,党和政府提出医疗卫生要“面向工农兵”,此后,农村医疗保障从无到有,各地也有其独具特色的政策和方法,虽经历了许多的变迁和挫折,但仍为我国农村医疗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在此期间,我国各地有其自己的探索与创新,为我国农村医疗改革提供可行之路,例如,东北地区率先采职合作制和群众集资的方式创办农村基层卫生机构,。

在1955年,河北,准南等地农村,相继建立由农业合作社兴办的保健站和医疗站,又出现集体与个人相结合,互助互济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合作医疗站或统筹医疗站。

这些都用以解决农村地区出现的医疗问题,让医疗走进农村,为农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救治,开启了农村医疗保障的序幕,为后来我国农村医疗走出了一条坚实的发展之路。

这些创新性的农村医疗机构,为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开辟了新道路,体现出人民的集体智慧,具有中国特色,是真正切合人民对医疗发展的美好愿望,为我国以后的探索提供宝贵的经验。

中国农村

中国农村

关注中国农村1、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发展现状世界各国都越来越强调医疗保险制度对健康的促进作用,逐步将医疗保险从保大病,发展到兼顾小病,进而发展到保障健康,其管理体制也相应发生变化,把社会医疗保障从社会保障中分离出来,与健康管理职能加以合并。

巴西在1988年,把社会健康保险制度从社会保障制度分拆出来,与卫生部合并组成新的卫生部,全面负责卫生筹资和服务管理;日本2001年把厚生省和劳动省合并为厚生劳动省,统一管理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务;德国2002年把原来劳动和社会政策部的社会保障分支与原卫生部合并,组建成新的卫生和社会保障部。

目前(截止2009年7月),世界上有70%的国家和地区,其医疗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是由同一个政府部门管理的。

尤其在发达国家/地区中,这一占比更高,在经合组织和七国集团中,这一比例分别为83%和100%。

只有19%的国家/地区由劳工或社保部门管理基本医疗保险。

中国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过程中,由政府部门直接运作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根据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政府投入能力有限、农村地区医疗消费文化多种多样的现状,单靠政府力量,简单模仿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农保保障模式,是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对医疗保险需求的。

而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运作、由政府举办的公众医疗保险制度在发达国家已有先例并逐渐形成趋势。

建设农村医疗保险必要性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城乡差距大农村医疗保险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来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始终高于农村居民,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1978年至1985年7年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本保持在410元左右。

1985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明显拉大,并且呈现不断加剧的倾向。

2000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2元,是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元的2.78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出农村居民2.8个百分点。

到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比扩大到3.15倍,增幅差距也扩大到5.9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政治论文题目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课名:形势与政策姓名:李曹香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学号:2005110002授课老师:王燕晓日期:2012年6月3日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摘要在刚闭幕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中,农村问题一如既往的成为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我国一直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经济与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农村问题的和谐解决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民的幸福指数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民幸福指数。

在这之中,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尤为重要,最近几年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也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的重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得以完善。

在这之中,农村医保工作随着发展也需要针对新形势下的新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国情。

关键词农民医保共享和谐发展一、由一则新闻想到的前几天偶尔浏览《新京报》,报纸头条引起了我的兴趣——下月农民工纳入北京职工医保。

我当时有种惊讶的感觉,但转念一想,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农民在为中国的发展上付出了太多,这么多年我们似乎习惯了农民在城市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习惯了城乡在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允许不平衡的发展。

但是,农村问题又不得不解决,这也是“三农”问题每每成为“两会”重点议题的原因。

具体来看这则刊登在3月20日《新京报》上的头条新闻:19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相关通知,从4月1日起,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将统一纳入北京市城镇职工医保范围,按同等标准缴纳医保费,享受城镇职工医保待遇1。

这个新闻意味着北京的农民工今后可享受与城镇居民职工相同的医保社会服务。

本人具体查阅了相关资料和新闻,大致弄清楚了北京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信息。

北京市的农民工医保从四个方面相统一。

一是统一缴费办法:按市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标准,用人单位按全部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10%缴纳,个人按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2%和每人每月3元缴纳;二是统一建立个人账户:按照职工医疗保险规定,划入个人账户并计算缴费年限;三是统一医保待遇: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和医保待遇标准与城镇职工相同;农民工将与城镇职工一样,可选择4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四是统一持卡就医:农民工参保后可领到社保卡,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

凡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将从4月1日起,和职工一样享有职工医保。

纳入职工医保后缴费标准和城镇职工相同,将和城镇职工享受相同的医疗待遇。

从这几点来看,北京把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切实纳入到了工作日程中,这也让我对这个国家,至少这个国家的首都的社会保障事业有了信心。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很多大政方针都是从北京开始向地方发展的,北京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就是一个信号,这说明国家在“十1摘自《新京报》2012年3月20日第一版二大”以后,国家会关注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

2右图是北京市农民工医保新旧缴费对比图,由有图可以看出,新制度下如果按照月收入4201元的标准,单位每个月会为农民工缴纳168元的医疗保险费用,虽然个人承担费用略高出不纳入城镇医保时候,但是相对于正规化和制度保障来说,北京市此举无疑为农民工的身体保障开启了良性之门,农民工的医保水平提高了。

但这么美好的制度是否真的能按计划实施了。

我走访了几个建筑工地,询问了一些来京务工的农民工,他们中好多人都表示不知道医疗保障这回事。

也不知道北京市农民工医疗保障这回事。

这就让我对着本如此美好的制度乐观心态少了很多,如果农民工这个受益群体本身都不知道医疗保险改革这回事,那这个制度对于农民工又有多少价值呢?国家历届“两会”都很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也在十一大向广大农村推广,我们来回顾一下关于新型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的议案和提出的制度。

一方面了解中央对于农民医疗事业的关注,另一方面了解农村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

二、关于新型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

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际,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

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

加大各级政府对医疗救助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动员红十字会、基金会等社团组织、慈善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重点解决好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的问题。

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应给予适当补助。

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大的实际,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对农村救助对象应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

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说:“目前医保已经覆盖了95%2图片引自《新京报》2012年3月20日第一版的城乡居民。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我国从此迈入全民医保国家行列。

”3“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政府设计了合理的服务项目,并投入了可观的财政资金,为全民购买服务,这是实施全民医疗保障的重要一步。

”马进说。

基层县、乡、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同时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切入口,建立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

“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实现高效有序地运行,还必须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马进说,现在基层条件好了,但老百姓还千里迢迢地涌向大城市的医院,就是因为缺少全科医生这个健康“守门人”。

马进认为,应大力培养全科医生,让他们成为居民的家庭医生,这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重要意义。

2012年“两会”提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要实现全覆盖,这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是一件喜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落实的困难(一)、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医疗问题。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自愿参保”为原则。

虽然人均10元的缴费标准不会给农民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但是健康的青壮年人群患大病风险较小,参与积极性较低,风险较大的高危人群则倾向于参加,这样逆向选择极容易导致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入不敷出。

在政府投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缴费标准将是维持新农合基金运转的唯一选择,但是费率的提高必定使农民的参合率下降,导致新农合基金最终崩溃。

同时,“只报销大病”容易诱发农民将“小病当成大病医”的道德风险,造成医疗支出的急速上升。

此外,和大病相比,对农民健康威胁更为普遍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1998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表明,农村约有37.7%的病人发病后并未及时就医,很多农民的大病都是由于耽误对小病的治疗而形成的。

只负责大病统筹而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健工作,必定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医疗保障状况。

(二)、相同的人均缴费标准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有失公平。

在新农合开展初期,制定统一的缴费标准是操作起来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

收入较高的农户往往愿意参合,因为在大多数地区,只需缴纳10元就可获得部分“大病”医疗保障,回报率较高。

而对于很多人均纯收入不足百元的贫困农民群体,10元参合费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缴纳后不能马上见到实效,因而参与积极性较低。

结果就是——富裕的农民获得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而贫困的农民仍然没有得到任何保障,这显然违背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初衷。

(三)、农民自愿参合的积极性不高。

农民自愿参与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行的基础和根本保证。

虽然统计数据显示试点地区农民的参合率大都达到70%以上,但是这些试点一般都是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地区,农民的支付能力较强,而且当地政府为了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加强了宣传投入力度,有些地方为了高参合率甚至出现在强制参合的现象。

然而现实情况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对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普遍较差。

以欠发达的江西赣州为例,调查结果显示3摘自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4摘自李和森著《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50%的参合农户是在干部到家中说服后才交的,20%的农户只是盲目地“别人交,我也交”。

在已参合的农户中,70%的人不了解参合知识,绝大多数农户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目的和意义一知半解,普遍对缴纳的10元参加的新农合抱有较高期望值,希望能马上得到回报,然而现实状况(大病统筹)又使农户积极性受挫,参合率自然不高。

(四)、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

由于农民对新农合了解甚少,自愿参保积极性很低,为了保证较高的参合率,很多工作人员不得不挨家挨户进行宣传、说服工作,大部分的参合额都是工作人员一个一个谈出来的。

再加上农村地区农民居住非常分散,交通不便,更增加了筹资成本。

另外,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也是导致高筹资成本的重要原因。

赣州市的调查显示,只有30%的工作人员主动学习合作医疗知识,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宣传讲解工作,办事效率自然就低。

据了解,60%的农民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不满意,进一步挫败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五、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及想法(一)、加强农民的思想宣传工作。

通过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办事效率,转变粗放型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意识到这种制度既不是政府的一项恩惠,也不是农民的一项负担,而是在政府的帮助、主导下的一项农民互助共济保障制度。

(二)、改善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加强对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设备,改善医疗环境,从硬件设施上保障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三)、探索建立稳定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

要在农民自愿基础上,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简便易行的农民个人筹资方式;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助资金的拨付机制,规范和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资金拨付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财力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相应提高筹资标准,探索建立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