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家

合集下载

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海外华文文学教程(最新版)目录1.引言:海外华文文学的定义和意义2.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3.海外华文文学的特点4.海外华文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5.结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性和影响正文一、引言:海外华文文学的定义和意义海外华文文学是指在海外华人群体中创作、传播和使用的华语文学作品。

其作者主要是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他们以华语为载体,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

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华人移民海外,华文文学开始在海外落地生根。

早期的华文文学作品以描写华人的生活和奋斗为主,如《华侨先锋》、《海外游子》等。

20 世纪中期,海外华文文学开始融入当地的文化,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如陈映真、黄碧云等。

21 世纪以来,海外华文文学更加多元化,既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对当地文化的融入和创新。

三、海外华文文学的特点海外华文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其次,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华人在不同地区的生活和文化体验;再次,它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既有中华文化的影响,也有当地文化的融入;最后,它以华语为载体,体现了华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

四、海外华文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和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另一方面,华人群体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融合也为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挑战。

未来,海外华文文学将继续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和互鉴的重要桥梁。

五、结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性和影响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华文文学作家及作品

华文文学作家及作品

华文文学作家及作品
华文文学是指以汉语为创作语言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大量的作家和作品。

以下是一些知名的华文文学作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1. 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等,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作品批判社会现象,揭示人性的丑恶。

2. 茅盾,《子夜》、《春蚕》、《家》等,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3. 老舍,《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他以深入社会底层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思考而著称。

4. 钱钟书,《围城》、《管锥编》等,他的作品以幽默讽刺和对人性的剖析见长,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一。

5.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等,她是华语文学中最具个人风格和独特视角的作家之一,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而闻名。

6.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他的作品以鲜明的
写实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而引起广泛关注。

7. 陈忠实,《白鹿原》、《活着就为了报仇》等,他的作品以
宏大的叙事和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描写而知名。

8. 莫言,《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他是中国当代文
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作品融合了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

除了以上列举的作家,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华文文学作家,如
沈从文、杨绛、王安忆、张炜等,他们的作品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题
材和风格,丰富了华文文学的多样性。

这些作家的作品在不同的时
期和背景下,通过对人性、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的思考和揭示,
展现了华文文学的独特魅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二十三章20世纪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二十三章20世纪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

二、东方板块的构成与发展特色
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东方板块主要由
日本和东南亚两个地区组成。日本的华文 文学与中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发展关 系紧密,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中国新 文学的倡导者都是戊戌变法后东渡日本开 始从事文学活动的; 郭沫若、郁达夫、成仿 吾等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也于辛亥革命前后 留学日本并转向文学创作 。
3.为什么说“香港文学由于文化根基和环境迥 异于内地,因此既不可能成为深圳那样的 ‘特区文学',也不可能完全与社会主义制 度下的内地文学合流,它将在两地作家的
交流中保持自己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 学中独特的一支”?请结合香港现当代文学 的发展历程对其这一特色加以简要概括。
4.刘以鬯的《酒徒》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意识流 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体现出很高程度的创 新和开拓,请结合作品对此给予具体说明。
第三节 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及 其代表作家
○海外华文的历史发展与繁荣 ○“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本土
性特征日趋明朗 ○东方板块的历史进程 ○西方板块的构成与特色 ○美华文学的丰硕成果
一、海外华文文学的区间板块与总体发展态势
所谓海外华文文学,主要是指在中国以外的 国家或地区,凡是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而创作的 文学作品,也就是中国以外各国的华侨、华人、 外国人以华文为表达工具,以反映华侨、华人和 其他人在居住国的社会生活,或在中国的社会生 活为内容的文学作品。
三、西方板块海外华文创作的历史变迁
(一)欧美华文文学创作的历程 (二)欧美华文文学创作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思考题
1. 20世纪的台湾文学处在祖国大陆文学与西 方文学的中间地带,它接受了两者的哪些 影响?
2.作为台湾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陈映真 小说具有怎样的特色?在艺术上显示出了哪 些新的审美追求?

海 外 华 文 文 坛 的 独 行 侠

海 外 华 文 文 坛 的 独 行 侠

海外华文文坛的独行侠──著名海外华文女作家赵淑侠访谈录赵淑侠/陈贤茂赵淑侠,一位在海外华文文坛上驰骋数十年的独行侠,在文学界没有任何渊源,既不是文学院系的科班出身,又没有学院派的显赫人物或是文坛泰斗给予提携吹捧,也不属于文学界的任何派系、圈子,仅凭自己的毅力、努力和实力,单打独斗,却打出了一片天地,并且成为欧华文坛的盟主,这不能不说是文坛上的异数。

去年,赵淑侠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今年,她的长篇历史传记小说《凄情纳兰》在北京出版,成为今年的畅销书,可说是双喜临门。

借着为《凄情纳兰》写评论的机会,我采访了赵淑侠女士。

下面是访谈记录。

陈贤茂:我在上世纪80年代就读过您的《赛纳河之王》和《赛纳河畔》。

您在小说中努力弘扬儒家文化,认为儒家文化“使西方人感到仰之弥高,玄奥无比”。

当时读后就感到耳目一新。

反观中国国内,把中国文化看成是垃圾,咒骂中国文化,鼓吹全盘西化的,仍然大有人在。

您在欧洲、美国数十年,长期生活在洋人圈子里,非但不受西方文化影响,反而批判西方文化,崇尚儒家文化,这不能不令人啧啧称奇。

能否请您谈谈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一些思考与看法?赵淑侠: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和基础。

中华文化的建构基础是儒家思想,正如西方文化的建构基础是基督教文明一样,都是从自己的民族传统所产生的文化,千百年来根深蒂固,深植在民族精神中。

中国想全盘西化,我认为不太可能。

因为我们我们不是西方人,没有他们的传统,怎样努力也难做到“全盘”。

但这并不是说中华文化就百分之百的可取,动不得。

我不否认中华文化里有糟粕,但西方文化中也一样有优劣。

假如有什么人以为西方的一切都好得无懈可击,那是对西方的无知,天真地一厢情愿。

时至今日,中国正在强大,海外华人的表现也让西方人刮目相看,但他们最叹服羡慕的,仍是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那正是他们所没有,也无法追上的。

所以说中华文化“使西方人感到仰之弥高,玄奥无比”,并非过份之词。

从欧洲华文文学到海外华文文学

从欧洲华文文学到海外华文文学

From European Chinese Literature to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作者: 赵淑侠
作者机构: 美国纽约
出版物刊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页
主题词: 欧洲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儒家思想 基督文明
摘要: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欧洲各国华人数目在大量增加,华侨社会的结构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分子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有爱好文学、以写作为专职的,因此欧洲的华文文学,便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于1991年3月在巴黎成立,如今的欧洲华文文学,已进入成熟、稳定阶段,前景一片光明。

“世界华文作家协会”成立于1992年,今天的整个世界之上,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

分布在海外各地的华文作家,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都有完整的中华文化背景。

再就是因为长居国外,多少受到一些住在国文化特色的熏陶。

他们具有一种揉和了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质,他们更习惯以这两种特质的混合观点来看人生,看世界。

海外华文文学代表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一是对内,也就是对我们中华文化本身的。

其二是对外,也就是对全个世界,对人类文化整体的。

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与贡献1

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与贡献1

三、海外华文文学的贡献
严歌苓短篇小说《少女小渔》和《女房东》分别获台湾《中央日报》 第三届、第五届文学奖、长篇小说《扶桑》获台湾《联合报》副刊小 说大奖、《人寰》获台湾《中国时报》百万元小说大奖,电影剧本 《扶桑》、《天浴》(根据此作改编的电影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金 马奖的七项大奖)《少女小渔》(根据此作改编的电影获亚太电影展 六项大奖。
zzzzzzzzz 二、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
华侨文学
※中国文学的海外分支 ※海外华文文学的源头 黄东平《七洲洋外》 方北方《树大根深》
华人文学
※转型期的文学 ※华族意识的觉醒
从白先勇的《芝加哥 之死》到《安乐乡的一 天》 从严歌苓的《无出路 咖啡馆》到《陆犯焉 识》、《小姨多鹤》
华裔文学
※华族意识的 快速发展
三、海外华文文学的贡献
1、中国文学版图的扩大与走向世界的新方式
虹影《饥饿的女儿》
虹影有六部长篇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 韩国和越南等国出版。她的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曾获纽约 《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 的女儿》曾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被中国权威媒 体评为2000年十大人气作家之一;2001年评为《中国图书商报》十 大女作家之首,被《南方周末》、新浪网等评为2002、2003年中国 最受争议的作家;《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 (INDEPENDENT)评为2002年BooksoftheYear十大好书之一。《饥饿 的女儿》被台湾选为青少年自选教材、美国伊利诺大学 (UniversityofIllinois)2008年年度书。2005年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
一、何为海外华文文学 二、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 三、海外华文文学的贡献

海外华文文学概貌

海外华文文学概貌

海外华文文学概貌海外华文文学是指中国之外其他国家、地区用汉语写作的文学,是中华文化外传以后,与世界各种民族文化相遇、交汇开出的文学奇葩。

海外华文文化是从中国的今生基带中汲取营养,是中华文化向外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当地文化旁殖的藤蔓,是中土文学海外花,是居住国本土化的新品种,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中外文化意识融会和冲突的结晶。

他在中国大陆学界的兴起和命名食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人们关注到海外华文文学的特殊价值才开始关注并重视。

对于当今海外华文文学的现状一共有以下几点:一、当今的海外华文文学可以分为两大块,以东南亚为中心,商军突起,涌现一大批“双才作家”。

他们亦文亦商,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访华寻根、勾沉文学史料、培养新秀。

以泰华为例,主要代表作家有司马攻、梦莉、姚宗伟等。

欧美以美华为代表,拥有四十多位成名作家,多数来自港台地区,具有多重身份,多数执教高校。

如白先勇、聂华苓、於梨华、陈若曦、欧阳子、杨牧、许达然等。

二、海外华文重镇之所以在东南亚地区有以下几个原因1、历史悠久,有侨民文学转为本土文学共有四五十年不等,新文学已经经历六七十个春秋。

2、地远亲近,于中国三岸邻近,华族传统被较完整的保留下来并与母国保持密切联系,交流频繁,遥相呼应。

3、人多势众,华裔数以百万计,作家诗人也数以百计。

4、重视华教、开办华教,文学新人辈出。

5、精英荟萃,不仅有强大的作家队伍,而且有自己的文学组织家、出版家、编辑家、翻译家、评论家、儿童文学家、戏剧影视家和热心家。

三、坚持严肃文学创作,古今东西熔一炉。

“现实主义现代化,现代主义现实化;严肃文学通俗化,通俗文学健康化颇受东南亚文学界赞同。

四、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千方百计寻找出路,海外华文作家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革新,题材十分宽泛,已从过去爱国思乡转为向新土社会现实乃至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富有地方色彩、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信息量极大。

在技术上也日益圆熟,品种丰富,其佳作已不让中国三岸,不可小视。

著名海外华文作家简介──云里风

著名海外华文作家简介──云里风

作者: 黄万华
出版物刊名: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3-133页
主题词: 海外华文作家;马华文学;云里风;马来西亚华人;东南亚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小说集;理想人格;现实主义传统;《南洋商报》
摘要: 著名海外华文作家简介──云里风原名陈春德,马华资深作家,曾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主席。

193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园头,1949年移居马来西亚至今。

云里风自幼丧母,家境贫寒,南渡后又积劳成疾,生活坎坷,但他在逆境中始终不失强韧之志,苦学成才,曾任华校校长...。

东南亚华文文学论文:海外鲁迅连士升

东南亚华文文学论文:海外鲁迅连士升

新加坡文坛骁将——连士升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

而东南亚是全球除中国以外华人最密集的地区,自然在这里产生了引人注目的华文文学。

东南亚20世纪的华文文学史绝对是一轴色彩缤纷的画卷,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和马来亚、菲律宾,均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华文文学作家,是他们共同完成了这一缤纷画卷。

各个国家的文学也各有特色,不同时期的华文文学作品也风格迥异。

而最初的东南亚华文文学,本质上是一种“移民文学”,早期的华文文学作家大多是流落异乡的中国人,他们或是不满国内政治,或是革命失败流亡至此,或是下南洋谋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华人对本地区的情感认同以及各殖民地相继取得政治上的独立,东南亚华文文学逐步由“移民文学”蜕变为独立发展的文学。

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东南亚华文文学走向独立的时候移民至此,他生于中国福建,授业与燕京大学,在中国南方辗转十年最终在新加坡安家立业,他被时代戏弄,被祖国抛弃,可最终于他乡功成名就。

他就是新加坡文坛骁将——连士升。

连士升一生坎坷,大学毕业之后再岭南大学任教,后来因为中日战争的缘故被迫移居香港,先后在《港报》和港大任职谋生。

香港沦陷之后连士升带着一家老小前往越南避难,并在西贡隐居了四年。

抗日战争结束后思乡心切的连士升即刻回国,但是当时的南京物价飞涨一片狼藉,无以立锥的连士升于是怀着对祖国的失望再次离开,在马来西亚短暂考查之后迫于国内局势决心定居于新加坡,并从此开始了他另一段充满挑战和收获的人生。

连士升初到新加坡马来亚时,带着中国北方学者特有的气质,言谈举止显得渊博自信。

他那沉着、理性、超功利、些许学究气、喜欢怀旧的文笔,一方面展现古典色彩,另一方面难掩乡土倾向。

这使得他成为新加坡的“京派”文人,他以率性见真、爱憎分明的个性和博学多识的文学功底开始在新加坡华文文学中崭露头角,自1940年代末到70年代,连士升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他的政论、游记和传记,如《南行记》、《越南河内湾》、《甘地传》、《尼赫鲁传》、《泰戈尔传》等,展示了较高的文学水平,深受当地华人的喜爱,为南洋文学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海外华文文学教程摘要:一、海外华文文学的定义与背景1.定义2.背景与历史发展二、海外华文文学的特点1.跨文化性2.身份认同3.艺术表现形式三、海外华文文学的主要类型1.移民文学2.留学生文学3.跨国婚姻文学四、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作品与作家1.代表作品2.代表作家五、海外华文文学的价值与影响1.对于世界文学的贡献2.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3.对于海外华人社群的意义正文:海外华文文学是一批以华文作为创作语言,由海外华人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反映了海外华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他们在文化碰撞中所体验的困惑、挣扎和身份认同问题。

海外华文文学的背景与历史发展可追溯至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华人移民潮的兴起,海外华文文学开始在世界各地崭露头角。

20 世纪中后期,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日益繁荣,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作家。

海外华文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跨文化性、身份认同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

跨文化性体现在作品所反映的多元文化交融的现象;身份认同问题则是海外华人作家在异国他乡所面临的关于自我与他者、祖籍国与居住国的关系问题;艺术表现形式上,海外华文文学既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又吸收了所在地文化的养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海外华文文学的主要类型包括移民文学、留学生文学和跨国婚姻文学。

移民文学主要反映了华人移民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困境、奋斗历程和心路历程;留学生文学则关注年轻一代海外华人在求学过程中的成长与反思;跨国婚姻文学则从女性视角出发,探讨了跨文化婚姻中的爱情、家庭与身份认同问题。

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作品与作家众多,如美国作家哈金、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台湾作家李敖等。

他们的作品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也为我国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考与启示。

总的来说,海外华文文学具有极高的价值与影响力。

它为世界文学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我国文学提供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参照与借鉴。

海外华文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谈郁秀的留学生文学之路最初知道郁秀,是因为《花季雨季》。

这是一本青春小说,描写了一群特区学生的高中生活。

这是郁秀16岁的时候写下的小说,那时候的她还在国内读书。

郁秀的留学生文学之路是在她1995年赴美加州大学时开始的。

她的三部留学生小说分别是:《太阳鸟》、《美国旅店》和《不会游泳的鱼》。

在加州大学读书的日子让她耳濡目染了许多留学生包括很多小留学生的生活以及一些新移民生活。

郁秀出国的时候是中国逐渐富强发达起来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可以自费留学,在国外也不用打工就可以轻松的过日子了。

因此,我们可以在郁秀的三部留学生小说中发现她写作的走向。

在这三部小说中,《太阳鸟》描绘了留美中国学生的群像,包括早期的、80年代的和90年代末到美国的留学生;《加州旅店》则是描绘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赴美寻母然后定居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里面有一些描写美国小留学生的片段,但不是重点,因此我认为这更像是一篇描写新移民生活的小说;《不会游泳的鱼》描绘了一家四口移民美国后的生活,但是其中两个孩子的学校生活占据了重点,所以可以说是一部描写美国小留学生的生活的小说。

三部小说有一个明显的走向:《太阳鸟》是一部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留学生文学,《美国旅店》里则开始向美国生活的阴暗面倾斜,《不会游泳的鱼》就是彻彻底底地描写了两个小留学生的悲剧。

而在这三部作品中,主人公们都被一个问题困扰着,这个问题就是“边缘人”。

在美国生活的很多年后,他们仍然不能无法进入美国的主流,然而当他们回到中国,他们的思想已经美国化了,又无法适应中国,他们困惑,他们迷茫,他们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这就是边缘人。

接下来,我将按照郁秀写作的时间线路来整理她的留学生文学之路。

一、《太阳鸟》《太阳鸟》是郁秀于2000年完成的留学生小说,她曾经用“新青春派”这个词来概括自己这部小说的特点。

小说的主体是90年代末一批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故事,风格清新明亮,几乎没有早期留学生文学中苦兮兮的灰暗色彩,是一部积极向上的留学生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的前世、今生与来世

海外华文文学的前世、今生与来世

1 9 8 5 年, 我主编 的《 华文文学 》 杂志创刊 ,
在秦牧 的《 代 发刊词》 和我执 笔的《 编 者的话》
中, 都有关于 “ 海 外华文文学 ” 的 阐述 , 标 志着 这个新词 已正式走进了中国的传播媒介 。 1 9 8 8年 , 我在《 海 外华 文 文学 的定 义 、 特 点 及发展前景》 一文 ( 载《 香港 文学》 第4 2 、 4 3 期)

2 0 ・ 华文文学
2 0 1 7 . 2 . ( 总第 1 3 9期 )
海外华 文文学 的前世 、 今 生与来世
陈 贤茂

要 :此文乃华文文学界元老 陈贤茂教授对“ 海外 华文文学” 的概念的回顾 、 阐发与展望。他指 出,
在 中国( 包括 台港澳 ) 以外的国家或地 区, 凡是用华文( 即汉语) 作为表达工具 而创作 的文学作 品, 都称为 海 外华文文学。海 外华文文 学并不是 1 9 1 9年 以后才产生的。早在 一千多年前 , 就 已有海外华 文文学 的存 在。 那 时候称为汉文 学。创作主体不是华人作 家, 而是 非华人 作家。 鸦 片战争 以后, 随着 中国国力的衰弱 , 汉语 与汉文 学在周边 国家的地位 一落千丈。 到2 0世纪 , 以非华人作 家为主体 的海外汉文学 已逐步趋于消 失, 代 之雨起 的是以华人作 家为主体 的海外华文文学 。 展望 未来的海外华文文学 , 将是由华人作家和非华 人作家共 同创造的。届时 , 海外华文文学或将正 名为海 外汉语 文学。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 华文 ; 华人 ; 汉语 ; 海外 汉语文 学 中图分类号 :1 0 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 0 6 7 7 ( 2 0 1 7 ) 2 - 0 0 2 0 — 0 4

海外华文文学的学术史和学科史之演进

海外华文文学的学术史和学科史之演进

海外华文文学的学术史和学科史之演进◎杨匡汉摘 要: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新兴学科。

它经历了从“前科学”到具有一定学科规模的发展。

其“史”的演进,总体上是从生存/认同→文化转型→观念纠结→互为主体性之“对话”→学术之“互通”的过程。

学术史的推演,也证实了“双重传统”与“混血书写”对海外华文文学而言,是属于跨域与越界的新的文化经验的呈现。

因此,身处多重边缘而于华文的文字世界里咀嚼人性况味、人生难题和人间悲欢,可以成为对意义空间无限性的探寻之道。

另外,对华文文学研究的内在理路、学科内涵和学术命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呼吁保持“固本、守正、创新”的学术姿态。

关键词:学科演进 多元共生 “文”“史”互动海外华文文学的学术史和学科史相依互动,同样有其见“异”思迁的演进踪迹。

过程哲学告诉我们,核心的理念是有机整体的系统观照,没有恒久不变的实体,只有持续变化的关系。

一门学术和学科,在纵向发生、发展的同时,也在横向上共生和扩展。

学术史研究的目标,并非仅仅为了哪个单一的国家、地区或文学群落,而是为了一个“有机整体”——世界华文文学的命运共同体,并且探究在这一发展与拓展过程中提出的种种问题。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作为一种学术或称一门学科,总体上经历了“史”的推进过程,即从生存/认同→文化转型→观念纠结→互为主体性的“对话”→学术的互联互通。

早期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是通过搜集史料和零散的出版物,尽可能寻找华人华文的来龙去脉,以便阐释华人移居他乡和落笔成文的心态,从而触摸那些掩埋了的过去,重温那些华裔的群体之声。

从“躯体位移”而引发的“生存焦虑”,很明显地表现在双边国家之间,由较长的时空距离导致强烈的文化差异感;而文化的碰撞和所遭遇的歧见,决定了华人主体思想如何重塑问题的发生。

“生存/认同”由此成为题中之议。

早期赴美的华人移民,在充满敌意的境况中生存维艰。

歧视迫使华人不得不为自身的生存权而发出群体的呼声。

“海外华文写作永远不会凋零”

“海外华文写作永远不会凋零”

“海外华文写作永远不会凋零”1. 引言1.1 海外华文写作的兴起海外华文写作的兴起源自华人移民潮的历史背景,随着华人移民汇聚到世界各地,他们带去了中国文化及语言,推动了海外华文写作的发展。

随着华人在海外生活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开始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观点和情感用华文书写出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海外华文写作的兴起也受到数字化技术的促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海外华文作家可以更方便地与读者进行交流和互动,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使他们的作品更广泛地传播和影响。

海外华文写作在文学界和读者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欣赏,这进一步促进了海外华文写作的发展。

1.2 影响力的增强在海外华文写作中,影响力的增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文化和华人的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增强。

海外华文作家透过自己的作品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华人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他们通过自己的文字,把中国的美好展现给世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海外华文写作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对于华人社群的凝聚和引领作用上。

通过书籍、文章、博客等形式的文学作品,海外华文作家可以为华人社群提供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

他们反映华人移民的生活、思想、感情,让更多的华人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增强了华人社群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海外华文作家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他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YouTube等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可以迅速传播到全世界各地,影响力得到了更大的放大。

随着海外华文写作的发展和壮大,其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海外华文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华人的精神和文化,为华人社群提供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认可。

在未来,海外华文写作的影响力将会更加深远,为世界文学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更多的贡献。

附录 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家

附录 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家

二、欧美华文文学创作的 特点及代表作家

许多欧美华文文学作家采用中国传统的现实 主义表现手法与欧美现代派文学技巧相融合 的方式,接受了突出表现个人内在世界的意 识流技法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从而使 当地华文文学进入一个生机勃勃、多元角逐 的状态,丰富了文学表现现实生活的社会层 次和心理层次。
(一)聂华苓
附录 海外华文文学的发 展历程及其代表作 家
附录 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 及其代表作家
第一节海外华文文学的区间板块与总体发展 态势 第二节东方板块的构成与发展特色 第三节西方板块海外华文创作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海外华文文学的区间板块
与总体发展态势


所谓海外华文文学,主要是指在中国以外的国家或 地区,凡是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而创作的文学作品, 也就是中国以外各国的华侨、华人、外国人以华文 为表达工具,以反映华侨、华人和其他人在居住国 的社会生活,或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文学作 品。 海外华文文学创作首先表现出的特色是鲜明的本土 性特征。其次,海外华文作家以开放的创作态度全 方位地表现世界的意识,表现出一种广阔的文化视 角。
(二)严歌苓

旅美后的严歌苓在芝加哥哥 伦比亚艺术学院获得写作硕 士学位,同时转向移民小说 的创作并大获成功。她的短 篇小说《少女小渔》、《女 房东》、《海那边》、《红 罗裙》频频摘取台湾文学各 项大奖的桂冠,长篇小说 《扶桑》获台湾联合文学奖 第一名。
思考题



1、由“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文化观念的转 变,反映了海外华文文学创作本土性特征怎样的发 展趋势?P536-537 2、林语堂是怎样有效地进入美国写作和阅读界中 心区域的?为什么说这对于未来美国华文文学的定 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P541-542 3、严歌苓的小说与前几代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创 作有什么区别?她笔下塑造的海外移民人物形象具 东方板块的构成与发展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严歌苓

旅美后的严歌苓在芝加哥哥 伦比亚艺术学院获得写作硕 士学位,同时转向移民小说 的创作并大获成功。她的短 篇小说《少女小渔》、《女 房东》、《海那边》、《红 罗裙》频频摘取台湾文学各 项大奖的桂冠,长篇小说 《扶桑》获台湾联合文学奖 第一名。
思考题



1、由“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文化观念的转 变,反映了海外华文文学创作本土性特征怎样的发 展趋势?P536-537 2、林语堂是怎样有效地进入美国写作和阅读界中 心区域的?为什么说这对于未来美国华文文学的定 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P541-542 3、严歌苓的小说与前几代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创 作有什么区别?她笔下塑造的海外移民人物形象具 有哪些重要特征?P544-546
二、欧美华文文学创作的 特点及代表作家

许多欧美华文文学作家采用中国传统的现实 主义表现手法与欧美现代派文学技巧相融合 的方式,接受了突出表现个人内在世界的意 识流技法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从而使 当地华文文学进入一个生机勃勃、多元角逐 的状态,丰富了文学表现现实生活的社会层 次和心理层次。
(一)聂华苓
附录 海外华文文学的发 展历程及其代表作 家
附录 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 及其代表作家
第一节海外华文文学的区间板块与总体发展 态势 第二节东方板块的构成与发展特色 第三节西方板块海外华文创作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海外华文文学的区间板块
与总体发展态势


所谓海外华文文学,主要是指在中国以外的国家或 地区,凡是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而创作的文学作品, 也就是中国以外各国的华侨、华人、外国人以华文 为表达工具,以反映华侨、华人和其他人在居住国 的社会生活,或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文学作 品。 海外华文文学创作首先表现出的特色是鲜明的本土 性特征。其次,海外华文作家以开放的创作态度全 方位地表现世界的意识,表现出一种广阔的文化视 角。

聂华苓1964年赴美国,参加艾奥 瓦大学“作家工作室”的工作, 后与美国著名诗人保罗· 安格尔结 婚。他们夫妻主持的“国际作家 写作室”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桥 梁。聂华苓早期作品如短篇小说 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 《台湾轶事》,长篇小说《失去 的金铃子》等大多表现从祖国大 陆流落到台湾的小市民的生活和 回忆故乡的生活。
第二节 东方板块的构成与发展特色

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东方板块主要由日本和 东南亚两个地区组成。日本的华文文学与中 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发展关系紧密,鲁 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中国新文学的倡导者 都是戊戌变法后东渡日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 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新文化运动 的干将也于辛亥革命前后留学日本并转向文 学创作;另外,夏衍、穆木天、丰子恺、胡 风、周扬等都曾经留学日本从事文学活动。
第三节 西方板块海外华文创作 的历史变迁

一、欧美华文文学创作的历程 海外华文的西方板块主要包括欧洲地区和美国的华 文文学创作和研究。欧洲华文文学创作起源于20世 纪二三十年代,这一批求学欧洲的中国留学生,如 徐志摩(留学英国)、巴金(留学法国)、朱自清 (留学英国)、艾青(留学法国)、冯至(留学德 国)等,在旅欧期间就开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 深受欧美文学潮流的影响,拓宽了文化视野,在海 外所接受的文化影响延续到他们回国后,乃至整个 文学生涯,促进了中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