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特级教师刘松《乘法分配律》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摩特级教师刘松《乘法分配律》心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观摩特级教师刘松《乘法分配律》心得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运算定律,在许多问题的解决中都要用到它。“乘法分配律”又是今后学习代数式化简、公式归纳的知识基础,在数学学习中有重要价值和地位。它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最大区别在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是乘法一种运算内部的规律,而乘法分配律是乘、加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种规律,沟通了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也深知这个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于它的变式练习多,学生在根据“乘法分配律”拆分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时最容易出错和混淆,如何让学生在掌握运算定律形式的同时理解定
律内在的算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聆听了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的这一课后备受启发。
本节课刘老师紧扣乘法的意义展开对乘法分配律算理的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是什么?刘老师给我们诠释的是加法和乘法的合并。出示把6个3、5个3、1个3相加用乘法表示,沟通乘法与加法的本质联系,然后把5个3和1个3合并就是3×5+3×1,让学生明白3×6=3×5+3×1,突出左边算式中的6就是右边算式中的(5+1),即3×(5+1)=3×5+3×1。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等号两边算式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对“乘法分配律”进行建模,强调3要和括号里的5和1分别相乘,并从乘法的意义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自己尝试找同样的算式。
值得提的一点是本环节刘老师还别有用心的反复要求学生带上动作读等式:3×(5+1)=3×5+3×1,(3乘5加1的和等于3乘5的积加上3乘1的积)。动作
虽然有点夸张,(说实话,我上课还从没有这样大胆的夸张的让学生配着动作读过算式,今天也收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却着重强调了等式两边不同的运算顺序:左边先和后积,右边先积后和。通读等式促进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形式的整体感知,配合动作则有利于学生突破认知拐点,在幽默的氛围中就加深了印象。
我觉得本节课从乘法的意义来理解乘法分配律比较便于学生掌握,导入也比较简单明了。其实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学生不是一点基础也没有,例如乘法口算12×3,先算10×3=30,再算2×3=6,30+6=36;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2=长×2+宽×2;这些刘老师在本节课中都让学生进行了回忆整理,架起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此外,刘老师还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如在解决问题中切入:“一件上衣的价钱是22元,一条裤子8元,买这样3套衣服要多少
钱?”学生在不同的解题思路中对运算定律进行了理解。还通过“贴砖的墙面图:红色瓷砖(正方形)和黄色瓷砖(长方形)共多少块?”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刘老师的教学生动、有趣,课堂语言幽默,时不时就会产生笑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种优效的课堂也来自于老师对课堂准确的把握,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充分了解。刘老师在报告中指出自己经常对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找到学生认为最难或最易出错的是什么地方,这种科学的检测让教学设计更有实效性,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总之,有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对学生准确的了解,教师心中有学生,以学导教,以学活教,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生成高效的课堂。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