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与启迪

合集下载

浅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其主要任务

浅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其主要任务

浅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其主要任务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现代化高校建设的必由之路。

网络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网络技术的应用,更是对高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本文拟就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其主要任务进行浅析。

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高校中,网络更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的整体形象,更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与交流方式,促进高校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网络文化建设,可以增进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推动高校的国际化进程。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还可以促进高校的管理与服务,提升高校的治理和服务水平。

通过网络文化建设,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为高校的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还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比如网络图书馆、网络课堂等,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习体验。

1、推进网络技术的应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网络技术的应用。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高校需要加大对网络技术的投入,建设先进的网络设施,提升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速度,以满足师生在网络上的学习、交流和娱乐等需求。

高校还需要开发各种网络应用程序,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和支持。

2、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网络文化的建设,高校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更多的师生通过网络了解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还需要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需要积极引导师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推动网络道德建设,抵制网络暴力和低俗之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宜人的网络环境。

论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功能的影响

论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功能的影响
从 三个 层 面 提 出 网络 文 化 对 校 园 文 化 功 能 的影 响 , 网 络 文化 能提 升校 园文 化 的教 育 功 能 、 络 文 化 能 扩展 校 园 文 化 的 即 网
社 会 功 能 和 网 络 文 化 能 优 化校 园文 化 的 管 理 功 能 。 高校 教 育 工 作 者 应 该 充 分 利 用 网 络 文 化 的 优 势 , 建 一 种 健 康 、 构 文
深 刻的影 响 。在 网上 出现 了“ 主 流 ” 族 , 们 非 一 他
喜欢 P S图片 ; 扮 “ 打 不伦 不 类 ” 造 型 夸 张 ; 欢 , 喜 劲爆 、 拉风 的音乐 ; 喜欢 用 “ 星 文 ” 将 网络 话语 火 ;
系 统 广 泛 应 用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 P M M 、 F、 如 K、 B U
明 、 极 向上 的 新 型 校 园 文 化 。 积 关 键 词 网 络 文化 ; 园 文 化 校 中图 分 类 号 G 4 6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 8 0 ( 0 0 0 —0 2 — 0 6 1 10 2 1 ) 3 18 3
如 何理解 校 园文化 与网络 文化 的 内涵及 其他 们之 间的关 系 ?从 广义 上 理 解 , 园文 化 是 指校 校
作者简介 : 李
18 2
闽 , , 师 , 士 , 要 从 事 职 业教 育 课 程 与 教 学 研究 。 女 讲 硕 主
网络 文化 对校 园 文化 功能 的影 响 寓 教于 乐 , 文 化 的要 素融入 网络信 息之 中 , 将 努力
挖 掘校 园 网站 的潜 力 , 步 构 建 大学 生 的 网上 精 逐
园 中所有 成员共 同创造形 成 的一切物 质和精 神财 富的总 和及其创 造过 程 , 括物质 文化 、 包 精神 文化 和制度文 化 。从 狭 义 上 理解 , 园文 化 主 要指 精 校 神文 化 , 指 除 了教 育 、 是 教学 、 理 以外 的一种 群 管

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分析

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分析

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媒体的兴起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从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1. 促进信息传播和交流新媒体能够帮助学校更加便捷地传播信息,包括教学信息、学术活动信息、校园新闻等。

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校园App等渠道,学校可以及时将各种信息传达给师生,从而加强学校内部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

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新媒体平台,学校可以更好地推广文化活动、艺术展览、演出活动等。

比如通过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可以吸引更多师生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文化修养。

3. 拓展学术交流空间新媒体平台能够帮助学校搭建起更加便捷的学术交流平台。

比如通过在线Webinar、直播讲座等形式,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使学术讨论更加广泛和深入。

4. 提高校园信息化管理水平新媒体在校园信息化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移动App等平台,实现学生信息、课程安排、教学资源等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共享和管理的效率。

1. 新媒体平台的多样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师生群体的信息获取和交流需求。

2. 融合传统文化和新媒体形式一些大学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融合传统文化和新媒体形式,比如将传统文化展示、校园活动等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宣传和推广,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3. 引入互动体验元素部分高校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出了一些互动体验项目,如线上展览、VR虚拟校园等,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校园文化体验,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一、引言教育信息化作为现代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条件。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1. 促进学校文化理念的传播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将学校的文化理念传达给更多的教师、学生和家长。

通过网上宣传、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渠道,学校可以及时传递重要信息,提高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构建开放和共享的文化氛围教育信息化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自由。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在线课程资源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共享知识和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教育管理系统发布学校的文化活动、成果展示等信息,增强学校文化的开放性和可参与性。

3. 拓宽学校文化的内涵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各种学习资料和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些资源可以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知多样化的文化。

同时,教育信息化还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在线交流等形式,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挑战1. 效果评估和管理问题教育信息化给学校文化建设带来了一些管理和评估的难题。

如何评估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养,如何评估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水平,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学校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确保信息化教育的有效运行和管理。

2. 不平衡的信息化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信息化条件薄弱,无法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这种不平衡的信息化发展也会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的差异,影响教育公平。

3. 安全和隐私问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安全和隐私问题。

浅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其主要任务

浅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其主要任务

浅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其主要任务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指在高校校园内,利用网络技术、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传播、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高校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随着互联网的流行,高校师生的网络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观念,提倡网络上的健康行为和积极价值观,抵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消极行为。

高校应该注重网络文明建设,推动网民健康上网,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氛围。

二、推动优秀文化作品传播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推动优秀文化作品的传播。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快速便捷地传播各种优秀的文化作品,如音乐、影视、文学等,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传播优秀文化作品,提升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修养。

三、促进学术文化交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还应当促进学术文化交流。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进行学术交流、学术分享和学术论坛,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激发创新思维和学术热情,推动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

四、构建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需要构建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

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网站等平台,及时发布校园文化动态、校园新闻资讯及校园活动信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了解校园文化、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促进校园文化与师生互动交流。

五、弘扬校园文化传统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弘扬校园文化传统。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传承和弘扬学校的优秀文化传统,让校园文化传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提升广大师生对学校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六、推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要推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借助网络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宣传,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形象,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校园文化品牌,提升高校整体形象和声誉。

如何利用线上教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利用线上教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利用线上教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线上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方式,还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线上教学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新机遇1、拓展文化传播渠道线上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校园文化能够更广泛地传播。

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学校官网、在线课程平台、社交媒体等,展示学校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校园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的文化特色。

学生、家长、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这些信息,从而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

2、丰富文化内容形式线上教学为校园文化的呈现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形式。

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还可以运用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校园文化。

例如,制作校园文化专题片、举办线上文化讲座、开展线上文艺演出等,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3、促进文化交流互动线上教学平台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便利。

通过在线讨论区、论坛、社交媒体群组等,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其他学校开展线上文化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借鉴,拓展校园文化的视野和内涵。

二、利用线上教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1、整合线上教学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元素学校应充分整合线上教学资源,将校园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例如,在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课程中,引入学校的校史、校训、杰出校友的事迹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此外,还可以开发专门的校园文化课程,系统地介绍学校的文化传统、特色活动和价值观念。

2、开展线上主题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学校可以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学校的特色活动,组织开展线上主题活动。

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分析

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分析

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分析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在大学校园中,新媒体的作用和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围绕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进行分析。

1. 促进信息传播和交流新媒体拥有快速、广泛、即时的特点,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向全校师生传递各种消息和信息,如校园新闻、学术讲座、学生活动等。

新媒体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便捷性。

2. 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学校可以将自身的文化特色、办学理念、学术成果等信息向外界宣传,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新媒体平台,学校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师生和资源,促进校园文化的积极发展。

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新媒体能够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更为便捷的宣传和推广渠道。

学校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方式,将各种文化活动的信息传播给全校师生,吸引更多人参与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4. 推动校园文化创新新媒体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表达和展示空间,促进了校园文化创新。

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创作,推动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发展。

1. 校园官方媒体平台日趋完善目前,大学校园中的官方媒体平台已经相当完善,大多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用于发布学校新闻、宣传活动等信息,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

2. 学生自媒体群体不断壮大3. 新媒体平台影响力逐渐增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师生们更加习惯于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参与互动,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多样化的内容表达形式未来,新媒体在大学校园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内容表达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包括短视频、网络直播、AR/VR等新兴形式的内容表达。

这将给校园文化活动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惊喜。

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分析

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分析

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分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

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新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为校园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更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创新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进行分析。

1. 提升信息传播效率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工具的普及,校园文化信息能够更加快速地被传播。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官方账号,发布学术讲座信息、文化活动通知等,以便师生及时获取信息。

学生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工具分享校园生活、心情感悟,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这种信息传播的高效性有助于培养和传承校园文化。

2. 促进校园文化交流新媒体平台不仅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交流。

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学生可以建立兴趣小组,分享校园文化活动、讨论学术问题,从而提高校园文化的互动性和多元性。

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交流,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学院的文化特点,促进文化融合和共享。

3. 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通过新媒体平台,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可以得到有效扩大。

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发布校园文化成果和创新成果,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校园文化。

学校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邀请知名人士、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讲座,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范围,提升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1.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从最初的网站和论坛,到后来的微博、微信,再到现在的短视频平台,新媒体形式在不断变化。

这种技术的不断更新,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学校可以通过不断引入新的新媒体平台和技术,从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

2. 社交平台的崛起3. 多媒体融合的发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

学校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校园文化的传播和展示。

论网络文化在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论网络文化在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学习 、 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具有快捷方便、 息 信
丰富 、 交互性强等优势 , 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
( ) 一 网络 文 化 的 概 念
网络文化通常是指互联 网络 中以文字 、 声音、 图像
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已 日趋成为大学校园宣传思想工
等形态表 现出来 的文化成果 , : 如 网上书信 、 网上新 闻、
有 以下功能 : 传递知识 、 信息 的功能 ; 塑人功能 ; 功 商业 能: 娱乐服务功能等。其 中最重要 的是传递知识 、 信息 的功能。 同其他传播知识信息的载体不 同, 网络上传播 知识具有迅速 、 交互、 图文并茂的特点。网络上 的各专
业知识库 。 各种丰富的理论信息库 . 能满 足不 同专业领 域和不 同层次用户 的需求。 网络文化 已超越 了国界 . 通 过网络 .不同国家具有相同兴趣爱好 的人可 以结为一
二 、 构 大 学 和 谐 校 园文 化 的 意 义 建
广义 的校 园文化 是指校 园成 员 中的全部 生活方
式, 它包括物质文化 . 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 。狭义的校
园文化是指校园精神文化 . 以学生为主体 、 是 教师 为主 导, 在学校这个主要空间所逐渐形成的文化形态 , 它包
网络文化是人 、 信息 、 文化三位一体的产物。它具
张 玉勤
( 庆 工 商大 学 , 庆 4 0 6 ) 重 重 00 7
摘要: 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 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
求。 网络 文 化 的兴 起 与发 展 对 师生 尤其 是 大 学 生 的思 维 方 式 、 值 观 念 产 生 了深 刻 的 影响 , 价 开拓 了大 学和 谐 校 园 文 化建 设 的 新视 野。

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湘西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院覃远化【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追求,“文化的力量”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巨大动力。

而校园网络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新型载体,对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学生、教师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学生与教师的培养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关键。

利用校园网,努力培育人文环境,组织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让校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和文明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关键词】:网络文化校园文化探究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无声教育的感染作用。

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

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我们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健康成长;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园环境的建设,二是校园精神的培育,三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才的制度环境的形成,四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校园网络建设,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必然选择。

网上学习、网络教学、网上办公和网上交流已越来越普遍,在不少学校,网络已成为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学习、教学、教研;学生学习与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也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向网络的延伸,是校园网络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它和校园文化互相交错互相渗透并互为补充。

不良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成长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但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现代人类文明标志的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这当代中小学生,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如果先进的、主流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学生思想这块阵地,那么,学生就会被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吸引。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要性]浅谈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要性]浅谈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社会覆盖率大大提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

高校亦不例外,校园网络日益普及,对大学生的生活影响日益加重,对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等带来重大变化。

因此,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成为高校日益重视的重要课题。

一、校园网络文化给高校带来的影响网络文化以网络为媒介与人们的生活相伴而生,它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人文与技术相结合的文化。

网络以其在时空上无限跨越的自由度、在内容上无限宽松的包容性,使得网络文化具有技术基础性、虚拟性、互动性、包容性等特征。

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网络的思想教育、娱乐、知识传承、意见表达汇聚等方面。

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沉溺于网络世界所带来的如逃避现实、交际能力降低、思想受毒害、趣味低下等恶果。

校园网络文化给高校教育带来的影响同样具有两面性,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传统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并为之注入新的活力现代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信息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急剧改变着高校的传统办学理念,使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发生空前转变。

由传统的办学理念转向实现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一新型理念。

网络文化逐渐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格局正在形成。

根据教学需要,师生通过网络可以进行多种开放性空间的教学组合,有助于教学双方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从而打破僵化的限制教师与学生行动、思维自由的传统教学格局。

随着校园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可以预见,根据需要自己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的无年级课堂、无年级学校等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将会不断产生,网络教室辨论会、讨论会都将会成为现实。

可见,在创建出这种多向选择的、无时空限制的、以个性化为主的协作型教学模式上,校园网络文化起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校园网络文化有助于增强师生互动,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当前,高校教育对象是有想法、有主见、追求个性平等的新世纪的大学生,他们也是内心较敏感脆弱的群体。

运用新媒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运用新媒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运用新媒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运用新媒体,可以更好地传播校园文化,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新媒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新媒体促进校园文化传播1.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校园文化学校可以创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发布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学生事迹、校园风景等信息,吸引更多学生和老师关注和参与。

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将校园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群体中,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组织话题讨论、线上直播、线下演讲等形式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3.建设校园文化网站学校可以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网站,展示学校的文化传统、历史沿革、学术研究成果等内容,为师生提供一个了解学校文化的平台。

通过网站的运营,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学校的文化底蕴,增强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1.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容易造成不真实的信息在校园中传播。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审核机制,加强对信息的监控和管理,规范信息发布的流程,确保传播的信息真实、准确、规范。

2.新媒体传播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过度依赖新媒体也可能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新媒体,培养对校园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新媒体平台运营的专业性新媒体平台的运营需要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管理和维护,但学校内部可能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

学校可以考虑引进外部专业机构或人员来进行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确保运营的专业性和效果。

1.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与运营团队建设学校可以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团队的建设,培养具备新媒体运营技能的专业人才。

简析网络语言对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简析网络语言对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简析网络语言对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来交流和获取信息,网络语言也因此逐渐成为当代社交和交流的一种主要形式。

特别是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网络语言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网络语言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交流和传播高校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地方,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不同的专业领域之间需要互相交流和传播自己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

网络语言的出现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更便捷和快速的途径。

网络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能够更加贴近大学生的语言习惯,不同的文化圈子和群体之间可以更加轻松地互相沟通和交流,进而促进了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二、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约束传统文化承载着国家、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但是,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却不尽相同。

网络语言的使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约束,为不同背景下的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和开放的表达方式。

同时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也有很多新兴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这些新兴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样能够创造出新的文化共识和理解。

三、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的表达方式网络语言是一种口语化的语言,随着网络语言的逐渐普及,人们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习惯也在逐渐转变。

特别是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学生们使用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比例越来越高。

网络语言的使用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种在表达上更加自然、直接的方式,在交流方式上也更加贴合学生的性格和生活习惯。

同时,网络语言也让学生们更加关注线上交流,逐渐放弃了传统的书面信件和纸质作业的方式。

但是,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一、网络语言使用规范混乱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没有专门的规范和机构进行审查和修正,导致网络语言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模糊和混乱。

例如,在网络语言中存在很多网络流行语,但是这些流行语的使用往往因时间、地域、文化差异等因素而不同,导致通信双方在信息沟通上存在误差和理解困难。

浅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其主要任务

浅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其主要任务

浅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其主要任务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正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主要任务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1. 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促进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

2. 促进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和合作,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

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学习资源,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精彩和丰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完善学生管理服务。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生管理服务,包括学籍管理、课程选课、成绩查询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1. 搭建信息化平台。

高校需要建设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提供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

2. 弘扬网络文明。

高校需要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观念,提倡文明上网,抵制网络暴力和不良信息,培养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3. 加强网络安全。

高校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采取合理的网络安全措施,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和稳定。

4. 拓展网络教学资源。

高校需要积极拓展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公开课程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5. 促进学术交流创新。

高校需要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促进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推动学术创新与成果应用。

6.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高校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演出,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影响力。

探析手机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利与弊

探析手机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利与弊

制 度层面必须加 以规 定 ,以达到对学 生
使用 手机行 为的有效 监管的 目的。
表示 为其 他 目的。就上 网与学 习 、生活
的关 系问题 ,3 7 %认 为上网和学习往往
迷 恋网络世 界 ,一方面挤 占了课 余体育
锻炼 和参与社会实践 的时间 ,不利于学
生 的成长 ;另一方面手机上 网会 导致学
和 自主学 习。其 次 ,手机网络文化极 大 地提升 了高 中校 园文化的影响力 。高 中
( 1 )坚持 正 面引 导 ,避 害趋 利 。
学校应开展形式 多样 的网络兴 趣活动 , 引导学生处 理好网络世界 与现 实 世界的 关 系,娱乐 与学习的关 系 ,激励 学生把
随着信息 技术的发展 ,手机 网络文
曾报道一位初 中生为买一部苹 果手机 ,
网络文化与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 化 分析手机 弊
建 (1)手机 网络 文化 对高 中校 园文
设 化的积极影响 。高 中校园文化是带有 明
显环境界限 的文化形 态。手机网络文化 的产生 ,突破 了其原 有的环境界 限,促 使高 中文化 的视野 拓宽了 ,张力也增加
校 的 3 . 结 果 分 析

示偶 尔会浏 览 ,5 4 % 表示从不浏览 。 手机 网络 文化是 利 “ 新 生事物” ,对
文 面的调查结果 与 ,可 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
的关系 :
传 统校园文化产生 巨大的影响力 。就上
他们与现实世界 的交往能 力,甚 至产生 心理疾病 。⑤影 响学 生的消费 观。媒 体
端 。学 校应 该开展形式 多样的心理辅导
和 干预 活 动 。
会产生极 大的消极影响 ,动摇着他们 的 文化信 念。主要 有 以下几方 面 :① 影响

简析网络语言对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简析网络语言对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简析网络语言对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摘要】网络语言作为当代高校校园中普遍存在的沟通方式,对校园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对学生交流方式、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心理健康、学术氛围以及师生关系的影响,探讨了网络语言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扮演的角色。

最后提出了对网络语言使用的建议,如正确使用网络语言,避免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展望未来网络语言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指出网络语言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共同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网络语言的崛起和发展是当代高校校园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影响程度将会在未来继续扩大并演变。

【关键词】网络语言、高校、校园文化、影响、交流方式、文化氛围、心理健康、学术氛围、师生关系、角色、建议、展望1. 引言1.1 网络语言的起源与发展网络语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最初,网络语言主要是出于便捷和简洁的考虑,例如缩写和简化表达,以适应网络通信的快速和即时性。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网络语言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在虚拟社交场景下广泛应用的语言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语言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言元素和网络流行语,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风格。

网络语言在校园中的普及也是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密不可分。

当代高校学生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

在课堂、宿舍、社团活动等各种场合,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学生们最常用的交流工具之一。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当代高校学生对网络文化的接受度,也意味着网络语言已经深刻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网络语言的普及不仅改变了学生们的交流方式,同时也对校园文化氛围、学术氛围、心理健康、师生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网络语言在校园中的普及网络语言在校园中的普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讯工具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深入到了高校校园的方方面面。

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与启迪

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与启迪

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与启迪摘要:网络文化对文化建设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它正从文化形态、文化内容和文化精神内核等方面以它自己的形式改变着高校文化的纯正性。

对此,我们应在改变观念、建立有力的引导机制、创新内容和增强主流文化吸引力等方面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以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影响;启迪一、高校网络文化的特征近十年我国互联网发生了裂变式的高速拓展。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

当代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网络群体,高校几乎都已建立了校园网,网络不仅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个领域,而且也覆盖了学生公寓,校园网络已成为标准的“第三课堂”。

所谓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为载体、将技术和社会文化相结合的新型文化。

它既具有大众文化的表征,又蕴涵精英文化的内核,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影响着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内涵扩展及形式更新。

高校网络文化特征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

其一般性特征主要有:1)虚拟性。

它的发展和交流超越了时空的界限。

在网络空间,个体可以凭想像任意驰骋,戴着美丽的面罩做着在现实世界里不能做到的事。

正如美国杂志《纽约人》上的一幅漫画所表现的那样:一条狗对另一条正在上网的狗介绍经验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

”2)自由性。

网络中的个体面对的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不存在强制与干预,因而成为各种社会意识自由表达的主要场所。

3)开放性。

信息共享是网络文化的一个主要目的,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各种文化思潮与信息都可在网上涌动,这就使得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无限扩大,使高校文化走向全面开放,通过网络人们可看到整个世界。

其特殊性特征有:1)主体参与性。

简析网络语言对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简析网络语言对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简析网络语言对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从“给力”登上新闻联播到“no zuo no die”被收入美国俚语词典,网络语言因其风格活泼、视角独特、传播快捷等特点逐渐被大家接受,形成亚文化进而融入主流文化,成为现代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是富有活力的群体,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极强,许多网络用语如“神马都是浮云”、“鸭梨山大”等就是他们的首创。

网络语言在当今的校园文化里更是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渗透于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语言对文理科院校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及网络语言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方式,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

一、网络语言、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广义的网络语言既包括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及网络专业术语,也包括人们在互联网上用于交际的自然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专指后者,其作为网络上专用的语言形式,不断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并因其直观简练而含义丰富的特点在现实中得到新的发展。

本文着重分析狭义上的网络语言。

校园文化是有局限性的文化类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探讨的是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指校园精神文化。

局限于文化的活动范围与参与对象,每种类型、甚至每个学校,都有独有的校园文化的特点。

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具有校园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大学生个性的差异及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决定了校园网络环境的活跃性。

加之网络语言的日益活跃与信息交流的便捷化,更是进一步促使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开放性。

以网络语言为媒介的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又从直接或间接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调查分析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实地调研的方式,随机向中国矿业大学(简称矿大)发放21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04份;向江苏省师范大学(简称师大)发放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90份;样本取样较为合理,较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问卷的设计主要从语言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过程着手,即:语言的产生、个人对语言的接受、个人对于语言的再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与启迪摘要:网络文化对文化建设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它正从文化形态、文化内容和文化精神内核等方面以它自己的形式改变着高校文化的纯正性。

对此,我们应在改变观念、建立有力的引导机制、创新内容和增强主流文化吸引力等方面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以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影响;启迪一、高校网络文化的特征近十年我国互联网发生了裂变式的高速拓展。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

当代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网络群体,高校几乎都已建立了校园网,网络不仅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个领域,而且也覆盖了学生公寓,校园网络已成为标准的“第三课堂”。

所谓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为载体、将技术和社会文化相结合的新型文化。

它既具有大众文化的表征,又蕴涵精英文化的内核,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影响着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内涵扩展及形式更新。

高校网络文化特征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

其一般性特征主要有:1)虚拟性。

它的发展和交流超越了时空的界限。

在网络空间,个体可以凭想像任意驰骋,戴着美丽的面罩做着在现实世界里不能做到的事。

正如美国杂志《纽约人》上的一幅漫画所表现的那样:一条狗对另一条正在上网的狗介绍经验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

”2)自由性。

网络中的个体面对的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不存在强制与干预,因而成为各种社会意识自由表达的主要场所。

3)开放性。

信息共享是网络文化的一个主要目的,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各种文化思潮与信息都可在网上涌动,这就使得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无限扩大,使高校文化走向全面开放,通过网络人们可看到整个世界。

其特殊性特征有:1)主体参与性。

大学生不仅在网上浏览与阅读,主动获得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且相当多的人乐意参与各种形式的网上互动,成为信息文化的制造者与传播者。

他们摆脱了高考的桎梏,进入了向往已久的高校,渴望身心独立,能像真正的成年人那样参与更大范围的社会交往与生活探讨,BBS、博客和QQ群等很快成为他们喜欢的交流方式。

据调查,已有超30%的大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2)话题集中性。

大学生的网络议题往往追随现实社会的主流话题,内容贴近校园生活,一般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和冲突性,很容易引发相当数量的人集中讨论,甚至上升为网络舆情。

较集中的话题一是涉及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全等;二是涉及学校重大决策部署、政策调整、校园稳定和就业形势等;三是涉及后勤部门服务质量和教学服务设施等。

这些议题同时反映了社会性、思想性和生活性,成为大学生民意聚焦的热点。

3)文化碎片性。

大学生往往喜欢在网上寻求快餐式的文化享受,一方面,网络语言追求新潮和前沿,不注重语言的优美与完整,仅注重语言的新奇,这些语言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话语系统;另一方面,网络本身超文本链接使得传播的内容不再完整,而是趋向碎片化和非线性化,于是出现了碎片化的浏览、传播与表达,对信息往往不作深入思考与求证,而是先做转发,尤其是微博语言的碎片性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读写思维,影响着“精英文化”的规范性和语言文字的规律。

4)政治敏感性。

大学生比较关注国内外局势和国家政策,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

尤其对有关民族团结、国家利益、社会安全等问题和“涉腐、涉富、涉权”等事件十分敏感,喜欢在网上发表见解。

比如钓鱼岛撞船事件和“家乐福”事件等都在高校学生中引发了网络热议,激发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网络政治,加入了某些网络社团或组织(如QQ群),发表过各种政治意见。

但由于他们政治辨析能力不强且缺少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其观点具有相当程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容易被人利用。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的影响关于什么是大学文化,有着许多解释。

一般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对高校文化建设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1.在文化形态上,从严谨走向随意文化形态是指文化的生存状态。

高校文化素以学术性、人文性和科学性而令人敬仰。

互联网以其丰富的本质特性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

比如网络游戏、网络论坛、网络影视和博客等日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追捧;网络文学的兴起也给大学生文学创作以最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网络语言构成了独特的话语系统;网络传播的迅捷、全面和无界更是培养了大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

这一切大大改变了高校传统的文化形态,使原来相对独立的大学文化发展规律被打破。

网络文化以它独有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去中心性等后现代特点强烈地冲击和影响着高校传统的文化形态、体制与载体,改变了大学的文化理念,改变了以纸质为主的读书方式,改变了教学的环境及手段,那种自上而下的文化灌输已失去市场。

受此影响,高校文化形态正在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从平静走向动荡,从严谨走向随意,从完整走向片段。

这种改变有积极的一面:它以其多元与开放的特性改变了高校校园文化比较封闭的一面。

网络文化琳琅满目,具有很多选择,可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以其参与性和互动性改变了教师为主的文化传授方式,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等交往中得到了体现,促进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升;它以其即时性与迅捷性传递着最新的知识技能与无限的文化信息,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以其新鲜活泼的网络语言丰富着高校的语言系统,培养了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它以其交互性为大学生提供了适当的释放空间,也为大学生创建了展示的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社会化。

但这种改变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的自由性使一些大学生把网络看做是宣泄的场所,在网上随意发泄,出现了各种思想垃圾和语言垃圾,与高校文化的高尚性和纯正性格格不入。

它的随意性和碎片性吸引着大学生忙于捕捉某个符号或浏览某个刺激的画面,却不对其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使高校文化失去了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正如迈克尔?海姆所言:“把思维的弦绷在信息上之后,我们搜集的是支离破碎的断编残简,我们逐渐习惯于抱住知识的碎片而丧失了对知识后面那智慧的感悟。

”[1]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以虚拟和玄奇成为重要题材,使传统文学中表现社会精神的思想题材和深刻性被抛弃,作文造句的严谨优雅被放弃,高雅文化被嬉戏文化所替代;表现在科学技术的学习上是急功近利的,只求解近渴而不思远虑,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大打折扣;还有它的强渗透性使信息传播杂乱无章、鱼龙混杂,导致学校与政府对文化的控制力减弱。

2.在文化内容上主流与非主流同时存在高校文化是通过对社会文化的选择性整理与吸收,以大学为载体,以学术文化为主线,通过教学、科研、校园环境以及制度、礼仪、管理、社团和艺术等形成的社会亚文化。

它包含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等内容。

互联网是一个全球各种文化的呈现空间,它以极大的包容性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并存。

不同形态和不同模式的文化可以在网上自由流动,打破了差异与壁垒,加速了社会文化、外来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使高校传统文化内容受到极大冲击。

它使不同的精神、制度、环境与行为在同一个屏幕上呈现,各种文化观念、文化内容可同时涌入大学生头脑,这大大改变了高校传统的文化内容,使其从宝塔内走向社会,从“精英”走向大众,从理想文化走向现实文化。

这种改变有积极的一面:它以内容的无限性大大地丰富了高校文化,大学生可以从网上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参与各种活动,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与丰富性;它以内容的超时空性让大学生共享全球范围内最新的科技成果,得到大量新鲜、快捷的资讯与前沿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它以内容的多样性满足了大学生的业余爱好与个性发展,带来最前沿的和最流行的视听和游戏等娱乐节目;它以内容的大众性展示了一个鲜活的现实世界,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与认识。

但这种改变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的内容因具有跨文化的特点,容易混淆社会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界限,不同阶级、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在网上共生共存,良莠同现,使涉世不深的大学生难以把握,也可使其在思想价值观念上、行为方式上乃至文化取向上等发生不良变化;它可使高校传统的文化体系、文化意识与社会混沌的心理与文化相互渗透,使大学文化的精华与各种文化的糟粕相互交织,东方文化观念与西方文化观念相互较量,带来高校文化内容的不确定、文化观念的混乱与文化精神的滑坡;它可使高校文化范畴中大众文化的份额大量增加而缺少甄别,文化的学术性与思想性降低,导致高雅文化变得低俗甚至庸俗。

大众文化带来的功利化、世俗化和低俗化倾向不仅改变着高校文化的面貌,而且也极大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与道德观。

3.在文化精神上,向物态层面倾斜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精神文化。

以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文化的深层内核。

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认为,“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其核心与灵魂则体现于大学的精神”[2]。

而网络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虚拟性、自由性、游戏性和技术性。

“网络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舒缓或消解人类由于经济利益带来的社会生存压力,使人们在物质生活的紧张和焦虑中寻求精神的放纵和自由”[3]。

它所体现的思想与精神,固然有符合时代潮流的民主意识、民族意识和效率意识等,但也有很多消极的人生观、错误的价值观和交往观以及低级趣味的甚至反动的东西。

可见,网络的文化精神与高校文化精神内核有着较大差异,它使高校文化精神内核受到冲击,精神层面正在向物态层面转化,导致高校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等都会发生很大改变。

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1)网络上与高校主导价值观一致的思想思潮与文化思潮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比正规教育吸引力更大的引导作用。

比如“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就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反映出网络也可以成为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的阵地。

2)网络的互动性还可以使师生中各种观点、思想问题甚至不满情绪及时得到反映,引起网络论坛自发讨论和思想交锋,形成“意见领袖”,其观点不乏与主流观点相呼应、相配合,并以适合受众特点的表达而被许多大学生所接受,可见网络也可以成为自我教育的场所。

但这种变化也有消极的一面:1)网络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可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在网上相互激荡,与处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导致高校师生信息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和迷惘,使主导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

2)一些反社会、反人道及反科学的文化糟粕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及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想在网上泛滥,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导致他们思想混乱,并使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