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阅读答案-word范文 (3页)

合集下载

王国维为何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并称为“一代文学”

王国维为何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并称为“一代文学”

王国维为何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并称为“一代文学”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提出的“一代文学”的观点并不是说在某一个时代,某一种文体繁荣,其他文体就消失。

它们恰恰是同时存在并共同发展的,所以王国维的观点实际上就是指明了各个朝代的文学样式发展的侧重点。

王国维“一代文学”这一观点,其实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之路:第一个方面是指某种文学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展;第二个方面是指在某一时代的各种文学体裁中,其中一种文学体裁在众多文学体裁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

所以,要进一步理解王国维的这种观点,还是要以文学体裁本身为圆心,以发展的视角为半径,将这一观点的基本特征展示出来。

楚辞王国维说到的第一种文学体裁是楚辞。

自《诗经》成书以来,现实主义一统文坛。

而在远离中原的楚国,却孕育着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楚辞”。

这种文学样式深受楚国文化的影响,多以神话为题材,充满着大胆神奇的想象;楚辞突破了《诗经》四言的限制,句式参差不齐;楚辞中大量使用虚词,尤其是“兮”字。

这种作品不追求直面生活,形成了浪漫主义的文学色彩。

《离骚》则是“楚辞”中的代表作品,作者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离骚》通篇用第一人称,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充满神性色彩又与作者精神气质息息相通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这是一个百折不挠地执着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并不惜为之献身的形象。

《离骚》大量运用丰富新奇的比喻,并注意比喻的完整、系统,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象征情节,如主人公自称“香草”“美人”。

《离骚》通过浪漫不羁的想象,创造出神话般的奇幻境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独特风格,突出表现在两次飞升的描写中。

《离骚》以动人的文辞和恢弘的结构构筑,奠定了其一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汉赋王国维说到的第二种文学体裁是汉赋。

王国维之死阅读题答案

王国维之死阅读题答案

王国维之死阅读题答案推荐文章富翁之死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热度:安娜之死阅读理解答案热度:安娜之死文学作品类阅读原文及答案热度:美哉嵇康之死2016年中考阅读题答案热度:天鹅之死阅读题答案热度:你知道王国维的死因吗?《王国维之死》这篇文章会告诉你所有的答案。

下面是店铺为收集整理的《王国维之死》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王国维之死》阅读原文: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和美学家王国维,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他于一九二七年投昆明湖自尽。

雪在无声地飘落,雪花在静悄悄地为你撒着纸钱。

你毕竟是天生的美学家,选择那么柔润的波,那么秀丽绝顶的湖,作为你的坟,连死也被美所拥抱。

雪飘落着,雪花在为你惋惜。

你是聪慧的学者,目光比别人伸延得更加遥远。

你看到了近代美的曙色。

你的笔,像长天的彩虹,吸取过西方科学的亮光,然后把他撒到故土的地上,你本来应当走在时代的前列,时代也需要你更多的播种。

但你确是太认真的遗老,太怜惜那个死去的王朝,太迁就身上那一套过时的花衣布褂。

那些古老的鬼魂、陈腐的观念,竟有那么大的力量,搅乱你的神经,蒙住你明亮的眼,还紧紧地拽住你的衣角,把你拖进了永恒的寂寞。

学术上的启蒙家啊,政治上的蒙昧者;新的先驱,旧的忠臣;一半朝前向往,一半向后顾恋;在书本上驳斥着陈旧,在现实中恐惧着新生。

不可调和的矛盾,凝成了大苦闷,终于撕碎了你的心,胀裂了你的灵魂,并酿成了昆明湖这一节令人叹息的悲剧。

雪飘落着,雪花在为你叹惜!是呵,如果活的不被死的掐住了咽喉,如果前进的不被守旧的拖住了脚跟,如果春的萌芽不被冬末的残雪征服,那么,活着的,前进的,萌芽的,该会散发出多少更加浓郁的生命的芬芳。

《王国维之死》阅读题目:5.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雪在无声地飘落”,“雪飘落着”,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6.从文中看,王国维之死的原因是什么?(5分)7.作者对王国维及其悲剧持怎样的态度?(5分)《王国维之死》阅读答案:5.首尾呼应,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象征王国维之死,表达作者对王国维之死的悼念和惋惜。

《著述出书的最高境界》阅读理解附答案

《著述出书的最高境界》阅读理解附答案

《著述出书的最高境界》阅读理解附答案《著述出书的最高境界》阅读理解附答案「篇一」关于著述出书的最高境界的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议论文阅读(共8分)著述出书的最高境界做学问有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也;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非常形象,生动,精到,被广泛认可。

其实,著述出书也有三种境界。

其一,为满足追名逐利的私欲而著述出书。

随着出版政策的宽松和印刷技术的发达,一些人写书出书的热情汹涌澎湃,他们仿佛文曲星下凡,洋洋万言倚马可待。

皇皇巨著隔夜而成,但是泥沙俱下难免鱼龙混杂,沽名钓誉必然经典难觅,这样的书,① 。

其二,② 。

如司马迁所言:“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遇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其实司马迁自己都是在遭受李陵之祸后,于巨大屈辱之中,因“郁有所结而不得通其道”。

乃“述往事,思来着”,这才有了《史记》的问世,又如【甲】这样的书,情感充沛,令人唏嘘,但常常困于个人小圈子。

其三,为完成立言传世的使命而著述出书,如孔门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论语》,内容广博,涉及政治、教育、礼仪、经济、文学、天道观、认知论等等;弘扬了孔子思想,传播了儒家文化,对后世影响至深。

又如【乙】。

这样的书,寓意深远,警醒世人,其思想至今影响中国和世界。

相比而言,第一种其实根本算不上境界不值一提;第二种虽令人感叹,但大多郁结了个人之遭遇,境界不够广阔;只有第三种,崇高的精神令人敬佩敬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最高的境界。

16、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17、从下面四个论据中选择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

(只填序号)(2分)①鲁迅为了改造国民劣根性,毅然弃医从文,愤世著书。

为后人留下了数量巨大,品味极高的精神文化遗产。

②傅雷以自己深厚的父爱吗,为儿子留下了充满拳拳爱子之心的《傅雷家书》。

话说筋骨的阅读答案

话说筋骨的阅读答案

话说筋骨的阅读答案阅读《话说筋骨》这篇文章,你会明白这么一个道理: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话说筋骨》阅读习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话说筋骨》阅读原文: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

一个人假如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

假如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即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

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

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自己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

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

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的顾左右而言他。

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

⑤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外表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

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⑥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自己的筋骨有关。

“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筋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肩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骨;“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⑦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

【参考文档】人生三境界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

【参考文档】人生三境界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人生三境界阅读答案篇一:人生三境界人生三境界 1、看远。

看远才能览物于胸。

只看眼前美景,难见山外之山;困于蝇头小利,难睹天外之天。

2、看透。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阅透人情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

3、看淡。

看淡不是不求进取,也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没有追求,而是平和与宁静,坦然和安祥[寄语]:1、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也经常出乎意料;2、金钱就像水,缺了它,会渴死,贪图它,会淹死;3、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怀念着另一条。

4、所谓现实只不过是一个错觉,虽然这个错觉非常持久。

5、生活已经告诉我们,爱不在于相互凝视,而在于眺望同一方向。

6、汽车的挡风玻璃是如此之大,而后视镜却如此之小,因为过去没有未来那么重要,要向前看,不断前行。

7、当面对两个选择时,抛硬币总能奏效,并不是因为它能给你对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抛在空中的那一秒,你突然知道你希望它是什么。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 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早安心语』:1.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2.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3.命,乃失败者的借口;运,乃成功者的谦辞。

4.打动人心的最佳方法,是谈他最珍贵的东西。

5.品格不由你占有的东西决定,而是由你匮乏的东西塑造的。

篇二:宋词之人生三境界宋词之人生三境界《蝶恋花》晏殊栅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现当代文学史不应无视旧体诗词》阅读训练及答案

《现当代文学史不应无视旧体诗词》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现当代文学史不应无视旧体诗词近几年,《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传统诗词类电视节目一度在各类媒体上“刷屏”,其高人气可见一斑。

诗词类电视节目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生动说明传统诗词在今天仍具有深广的群众基础,传统诗词背后所连接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从人们对诗词类电视节目发自内心的热情来看,旧体诗词的阅读、创作及评论仍然是当代精神文化生活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翻开各类现当代文学史论著,却基本见不到现当代“旧体诗词”的踪影。

一热一冷,引人深思。

传统诗词之“冷”,源自近现代以来中国诗歌传统的断裂。

中国从来以“诗国”著称,绵延数千年的诗歌传统定义并深刻塑造着我们民族精神生活的整体品格。

姑且不论《诗经》《楚辞》的滥觞、唐诗宋词的辉煌,即使是在“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语)逻辑下通常被认为以小说、戏曲为代表文体的明清两代,读书人也仍以“诗歌”为文学的正宗、以“诗人”为最高的褒扬。

然而,这一诗歌传统在近现代出现巨大的断裂。

造成断裂的表面原因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大潮以及白话文的提倡和推广,小说这一文体取代了诗歌成为中国文学新的“正宗”。

其潜在原因是“进化论”逻辑在文学领域的消极影响:传统诗词因自身“不可避免”的落后与缺陷,“不可避免”地被“科学”“先进”的新诗所淘汰、取代。

近几十年,在市场大潮挟裹而来的浮躁气息冲击下,中国诗歌传统的断裂就愈来愈严重了。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学的兴起,大部分文体逐渐完成了由“文言”向“白话”的转换。

正是在这一进程中,古典诗词不仅失去了文学主流地位,而且逐渐被排斥在“现代文学”之外。

其实在20世纪的文艺舞台上,旧体诗词的身影一直未曾消失:从1909年成立的南社,到上世纪40年代延安时期的“怀安诗社”,再到1976年的“天安门诗抄”,乃至如今个性鲜明、自成一家的网络诗词创作,旧体诗词都展现着绵长坚韧的生命力。

这些旧体诗词的创作者来自于广泛的社会阶层,郭沫若、鲁迅、郁达夫、毛泽东、程千帆、王季思、齐白石、黄宾虹……他们将旧体诗词与自身所长结合起来,开拓了旧体诗词的意境和表现领域。

实用类文本王国维《红楼梦评论》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南洛阳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实用类文本王国维《红楼梦评论》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南洛阳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材料一: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离间陷害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命运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

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

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

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

兹就宝玉、黛玉之事言之,贾母爱宝钗之温婉,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东风”之语(第八十一回),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

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祖母,則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交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

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摘编自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材料二:《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关于女性问题写得最重最深刻的一部书。

元春虽然贵为贵妃,回家省亲时却“只管呜咽对泣”,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她所作灯谜的谜底是爆竹,是一响即散之物,可见元春短命,则其悲惨可知。

迎春则嫁了中山狼,被折磨而死。

探春的结局是远嫁,一去不复返。

惜春则是出家为尼。

黛玉的结局,“泪尽天亡”。

宝钗的结局也是一个悲剧。

湘云、李纨则是守寡。

此外,如妙玉的遭劫、秦可卿的悬梁、王熙凤的被休、尤二姐的吞金、尤三姐的饮剑、金钏的跳井、鸳鸯的自誓、袭人的另嫁、晴雯冤死、司棋被逐、香菱受夏金桂的折磨酿成干血之症……总之,《红楼梦》里的这些年轻女子,个个都是悲剧结局,而且这些悲剧,都是封建婚姻或因为爱情而酿成的悲剧。

2024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质量检测模拟试题(三)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质量检测模拟试题(三)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质量检测模拟试题(三)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材料一:从近代美学观点看,王国维所用名词似待商酌。

他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移情作用”,“泪眼问花花不语”一例可证。

移情作用是凝神注视,物我两忘的结果,叔本华所谓“消失自我”。

所以王氏所谓“有我之境”其实是“无我之境”(即忘我之境)。

他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实例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是诗人在冷静中所回味出来的妙境(所谓“于静中得之”),没有经过移情作用,所以实是“有我之境”。

与其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似不如说“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因为严格地说,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

“泪眼问花花不语”,“徘徊枝上月,空度可怜宵”,都是同物之境。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兴阑啼鸟散,坐久落花多”,都是超物之境。

王国维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他认为“有我之境”比“无我之境”品格较低,不过没有说明此优于彼的理由。

英国文艺批评家罗斯金(Ruskin)主张相同。

他诋毁起于移情作用的诗,说它是“情感的错觉”,以为第一流诗人都必能以理智控制情感,只有第二流诗人才为情感所摇动,失去静观的理智,于是以在我的情感误置于外物,使外物呈现一种错误的面目。

这也只是片面的真理。

情感本身自有它的真实性,事物隔着情感的屏障去窥透,自另现一种面目。

诗的存在就根据这个基本事实。

如依罗斯金说,诗的真理必须同时是科学的真理。

这显然是与事实不符的。

依我们看,抽象地定衡诗的标准总不免有武断的毛病。

“同物之境”和“超物之境”各有胜境,不宜以一概论优劣。

比如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超物之境”,“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则为“同物之境”。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梦想是心中努力想要实现的理想,意味着更美好的可能性。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对功利现实的突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弥补。

伟大的诗人总有浪漫的理想,优秀的作品也多寄寓着美好希望。

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者而言,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既要有古人先贤的那种浪漫想象力,又要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既做“理想家”,又做“写实家”。

王国维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这段话可以当作诗词创作的方法论。

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紧密。

在“地球村”里,古今中外的诗学思想交流碰撞空前密切,这为当代诗人博采众长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具体创作中,诗人不仅要关怀现实,还要写出立足有限性,同时又具有理想性、创造性的作品。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诗所要揭示的是内在必然性、规律性、普遍性。

这与咱们中国人所说的“道”的思想有点类似。

形上得“道”,形下才有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是“路”的终极追问。

“道可道,非常道。

”“道”瞬息万变,而“诗”是诗人创作瞬间的悟“道”得“意”,意之所向,随物赋形。

所有这些其实是说,诗歌创作要追求“意境”。

意境通过意象呈现,意象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物”。

问题是,古今时空环境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中的意象早已改变,即便是相同的意象,所承载的意境也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诗词创作不能“太拟古”,而要扎根当代生活,深入生活现场,触摸时代痛点、泪点、兴奋点。

唯有如此,诗歌创作才能摆脱旧语境,创造出新的意象和意境。

高一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传记,回答问题。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刘斌⑴ 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

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

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⑵ 碑文表现出陈寅恪对王国维辞世的痛惜和对其精神思想的推重。

⑶ 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大的、极富个性的。

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

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⑷ 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

面对喧嚣一时的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

虽然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所畏惧,依然“论学论治,迥异时流”。

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信念,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⑸《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在20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超迈的胸襟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镌刻着:重建文化,再铸国魂。

”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实际是一致的。

⑹ 1913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立“实吾民族生死一大事”。

2019年《学究天人 道兼仙释》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 (4页)

2019年《学究天人  道兼仙释》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学究天人道兼仙释》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学究天人道兼仙释李俊宝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因为顾、黄、王的名头实在太响,以至其他许多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被研究者忽略,譬如傅山就是这样一个人。

傅山一生值得称道的有三件大事:早年作为山西学生领袖,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中年从事秘密反清活动20余年,曾被捕下狱,备受折磨,抗词不屈,终于获释;晚年主要从事著述,与昆山顾炎武、容城孙逢奇、富平李因笃、周至李颙、和川戴务旃、彭城阎尔梅、长州尤西堂、番禺屈大均、吴江潘次耕等大批在野文人学者和当时尚未仕清的秀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祯、太原阎若璩等思想文化界名流相往还。

清政权稳定后,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下诏开博学鸿词科考试,以笼络各地有影响的汉族士绅。

大学士李霨等推荐了71人,在这批被推荐者中就有傅山。

但傅山宁愿乡居,以著述授徒自乐,不愿为清政府效力,遂以老病请辞,并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

康熙帝将所有托故请辞奏折一律驳回,明令各地督抚将被荐人员“作速起送来京”。

山西地方官不断登门,阳曲知县戴梦熊并备豪华轿子护送,逼傅山上道。

到京后,傅山以“病噎不食”、身体欠安为由,养病于崇文门外园教寺。

康熙在保和殿面试博学鸿儒,授予彭孙遹、朱尊彝等50人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各种官职。

傅山虽未参加面试,但仍奉康熙谕旨“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回乡之后,傅山布衣毡帽,自称为“民”。

作为17世纪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傅山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以“异端”自命,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探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在对理学的批评中,他着重批判了理学的形而上学倾向和空谈义理弊端,阐述了自己的辩证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观点。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国学”》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国学”》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国学”》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学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

然而,国学知识浩如烟海,国学书籍汗牛充栋,对于初学者及普通大众而言,怎样学国学,怎样把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国学要义》做了有益尝试,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打开国学之门的钥匙,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国学是心性之学,重在德行修养、人格塑造,它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主要在于“大学”而非“小学”。

这两种研究方式贯穿了整个学术发展史。

以注疏的形式,在经典原有框架基础上,对文本字词进行注解的研究方式一直以来居解读经典的主流,而通过建构新的观点、新的视角,重在汲古之精华以启发今人的研究方式一直处于弱势。

重在“文献学问”的文献整理作品数量较多,重在阐发国学“德性学问”,出思想、出观点的精品论著较少。

两种研究方式虽各有特点、各有千秋,但从当下普及国学和发挥国学对于当今社会的作用的角度看,后者亟须加强。

《国学要义》就是基于后者的重要创新研究成果。

该书由上篇“经典”和下篇“概念”两部分组成。

上篇运用解构的方法,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从经典的作者、文本、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思想特色的角度,分别对《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部经典进行解读和品评;下编运用建构的方法,形成一个整合系统,从概念的历史起源、社会背景、诸子观点和儒家论述的角度,分别对道、仁、义、礼、智、信、孝、忠、廉、耻十个基本概念进行解读和品评。

这种研究方法重在对经典义理的阐释,有利于帮助普通大众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国学要义,使国学的精神深入人心,让国学的价值充分发挥。

纵观历史,国学历经千年仍绵延不息,关键在于立足时代、与时俱进。

以国学主体儒学为例,在其千年演变过程中,它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和现实需求阐发注释,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朴学等不同发展阶段。

原①才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①才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①才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下列各题。

(14分)原①才【清】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②皆是也。

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

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

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

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

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③为口说而播为声气。

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④为习尚。

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

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

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⑤,所从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

”彼自尸于高明之地⑥,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

”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⑦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①原,论说文体之一,其中“原”,解释为“推究”之义。

②戢(jí)戢:聚集众多的样子。

③腾:传播。

④蒸:兴起、渐成。

⑤雠chóu:应答、响应、应验。

⑥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

高明,地位显贵。

地,地位。

⑦一命:官阶之最低者。

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君:拥戴B.其风民也皆以义风:教化C.而坏风俗而贼人才贼:杀害D.谓之不诬,可乎?诬:欺骗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是①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②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③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④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⑤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⑥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徐再思《水仙子-夜雨》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水仙子-夜雨》是元代曲作家徐再思所作的一首散曲。

保持惊奇阅读答案

保持惊奇阅读答案

保持惊奇阅读答案【原文】话说筋骨梅万林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

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

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

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

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

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

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的顾左右而言他。

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

⑤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

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⑥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

“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肩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骨;“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⑦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

【推荐】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高一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推荐】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高一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三种境界分别引自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句。

若自原词观之,晏殊的“昨夜西风”三句不过写秋日之怅望;柳永的“衣带渐宽”二句不过写别后之相思;辛弃疾的“蓦然回首”三句不过写乍见之惊喜。

这些词句与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其相去之远,真如一处北海一处南海,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势,而王国维先生竟将其比肩而立,这只是由于联想而已。

“联想”原为诗歌创作与欣赏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就创作而言,所谓“比”,所谓“兴”,所谓“托喻”,所谓“象征”,其实无一不是于联想,所以螽斯可以喻子孙之盛,关雎可以兴淑女之思,美人香草,无一不可用为寄托的象喻,大抵联想愈丰富的,境界也愈深广,创作如此,欣赏亦然。

不过欣赏者之联想与创作者之联想又微有不同。

创作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将自己抽象之感觉、感情、思想,由联想而化为具体之意象;欣赏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将作品中所表现的具体的意象,由联想而化为自己抽象之感觉、感情与思想。

创作者的联想我们可以找到两个简明的例证,其一是李后主“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其二是秦少游“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自“离恨”到更行更远还生的“春草”,自“回肠”到金炉断尽的“篆香”,这当然是联想。

而“离恨”和“回肠”是抽象的感情,“春草”和“篆香”则是具体的意象。

使读者自此具体之意象中,对抽象之感情、感觉、思想,得到鲜明生动的感受,这是创作者之能事。

至于欣赏者的联想,则我们自《人间词话》中就可以找到两个例证,其一是评南唐中主《摊破浣溪沙》词的话,王氏云:“‘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学吗?不妨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现代文阅读答案

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学吗?不妨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现代文阅读答案

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学吗?不妨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现代文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答案(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学吗?不妨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

金、元以来不断有学者倡导历朝文学各有所胜之说,后经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论述而为人耳熟能详。

历代文学各有胜擅之说,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文为尊的等级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审美眼光,揭示出不同时期文学体式丰富多彩、不断迭兴的本真面貌。

王氏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深含着为元曲鸣不平以期唤起世人对其价值重估的焦虑。

他感慨:“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遂使一代文献,郁堙沉晦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

”于是将元曲与唐诗、宋词等并列,实有为曲争地位的心理动机。

不错,正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念构建的开放视野,为每个时代寻找代表性的文学样式预留了空间,也从理论上预设了流行歌曲为“一代之文学”的可能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文体递嬗观念考察文学样式者代不乏人,王国维说到了点子上,有人的判断却出了错。

明人卓人月《古今词统序》云:“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

”卓人月才、学、识均属上乘,但他于明代民歌的评价不免有拔高之嫌,很少有人能接受唐诗、宋词、明歌并列的提法。

远见卓识如卓人月,尚不免犯研究者的两大通病:一是没有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有意或无意拔高研究对象,不能恰如其分地公允评价,成为事实上的“武断的文化史家”;二是没有拉开足够的时间距离,不能跳出文化现场,“身在此山中”影响了视线与判断。

卓人月的误判对今天的启示是:现在断言流行歌曲成为一代之文学是否过早,我们是否被现象所迷惑,是否拥有了足够广阔的学术视野,是否有过对文化现象足够的反省、批判与质疑,是否拥有王国维般广收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能力?以“一代之文学”衡之于流行歌曲的研究者,也许忽略了王国维这一提法的文化语境与真正用心。

[古诗古意作者相同的]古意的作者

[古诗古意作者相同的]古意的作者

[古诗古意作者相同的]古意的作者古意的作者篇1:小升初语文必备的文学常识小升初语文常常会考到文学常识,范围不一定都是课本上的。

下面是我们整理的小升初语文必备的文学常识,学生可以了解一下。

1、中国古代神话非常丰富,其中以《山海经》中为最多。

2、西汉时期,由司马迁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约派。

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4、中国最早的字典叫《说文解字》,作者是许慎,这是第一部按部首归类的字典,这种归类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5、清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编撰了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收录了18世纪以前3000多种重要着作。

全书共230万页,连接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这部丛书叫《四库全书》。

6、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有305篇,也叫“诗三百”。

7、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离骚》。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朝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9、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宋代的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0、元杂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他的主要作品是《窦娥冤》。

11、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对志向的不懈追求。

12、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那儿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人们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13、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诗歌。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马上点标题下“小升初”关注可获取更多教育经验、方法、学习资料,每天更新哟!)14、唐代李白被人称为“谪仙”、“诗仙”。

15、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

16、唐代杜甫的诗被大家看作“诗史”。

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17.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很有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元人杂剧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如唐诗、宋词、明清传奇),就是它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

当时
杂剧创作的主要流派——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风貌。

同时,随着杂剧创作的发展,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也逐渐形成。

关于这种流派划分,前人已有论述。

如王骥德《曲律.论家数》认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才产生了文采一家。

臧懋循《元曲选.序》说:“曲有名家,有行家。

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灿然。

行家者,随所
装演,无不摹拟曲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故称
曲上乘,首日当行。


当行指适应于某一行业的要求,就戏曲说,主要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
曲词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本色一
般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贴近生活,很少装饰说的。

戏曲脚本最初总是为舞台
演出写的,最早的脚本往往只是舞台演出的记录。

如果不本色,群众听不懂,
看得也莫名其妙,它就不能适应舞台演出的要求。

因此最初从民间产生的戏曲
总是本色当行的。

关汉卿的《窦娥冤》重于叙事,直抒胸臆,言言曲尽人情,
字字当行本色,就堪称本色派的“第一杰作”。

比之关汉卿,王实甫的戏曲作品则在本色的基础上作了较多的设色加工,给人
一种“文采灿然”的感觉,代表了杂剧文采一派的最高成就。

他的代表作《西
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讲述张生与崔莺莺相爱,崔老夫人知道事情已无
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赶考,莺莺与张生在长亭依依而别,语言铺叙委婉,华
丽秀美,既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也能将日常生活语言
点化为清丽谐美的唱段。

王实甫的剧作有着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朱权《太和
正音谱》评价其“如花间关人”。

本色派与文采派,春兰秋菊,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行家”的成就在“名家”之上,“行家”指的就
是本色派,“名家”指的就是文采派。

B、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语言材料,创造出一种质朴、自然、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戏剧语言。

C、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注重戏剧语言的设色加工,词藻富丽,文采斑斓,充满诗情画意,又不乏生活气息。

D、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元杂剧,与唐诗、宋词、明清传奇一样,都体现了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

2、根据文意分别简要概括本色派与文采派的关系、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以及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上文对“本色派”或“文采派”的论述,从下面三段曲词中任选一段,分析其所体现的流派特点。

(200字左右)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
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冤》)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长亭送别”)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韫湿做重重叠叠的泪。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悃悃惶惶的寄。

(《西厢记》“长亭送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①关系:文采派是在本色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当行;
②价值:共同使元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或共同代表了元杂剧的艺术成就)。

(意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