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详解
秋声赋原文翻译赏析
秋声赋原文翻译赏析《秋声赋》原文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W�W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呼!草木之无情,有时而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能及,忧其智之所不能行,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译文】我正在夜间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而来,恐惧地侧耳倾听,心想:奇怪啊!初来时淅淅�r�r十分凄凉,忽然间奔腾澎湃非常汹涌,犹如波涛在黑夜里翻滚,狂风暴雨突如其来。
它碰在物体上,霎鲲o#发出如同金属的撞击声。
又如奔袭敌阵的战士,衔枚急走,听不见号令,只听见人马行走之声。
我对书童说:“这是什么声音啊,你出去看看吧!”书童回来说:“月亮星星晶莹洁白,银河横挂天边,四周寂静人声悄然,奇怪的声音来自树间。
”我说:“啊,啊,好悲伤啊!这是秋声,为什么要来呢?要说那秋天所呈现的情状:其色忧郁,烟雾蒙蒙云气聚;其貌清明,天空高洁日色新;其气凛冽,刺透肌肉又入骨;其意萧索,高山冷落水寂寞。
高中语文文言文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译文(含赏析)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译文(含赏析)导语:《秋声赋》作于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文章描绘了山川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借景抒情写了对人事忧劳和与秋关联的音声情象的悲感,但最后“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却转喻祸根在人。
全篇语言流畅、声情并茂,不愧为佳作。
原文: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故之兵,街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胶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百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零。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译文:欧阳先生我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我惊惧地听着,说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夹杂着萧飒的风声,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江河夜间波涛惊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好像金属相互撞击;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在衔枚疾进,听不到到任何号令声,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秋声赋》古文赏析-古文观止
《秋声赋》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秋声赋》描绘了山川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借景抒情写了对人事忧劳和与秋关联的音声情象的悲感,但最后“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却转喻祸根在人。
全篇语言流畅、声情并茂,不愧为佳作。
【原文】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①,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②,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③,忽奔腾而砰湃④;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⑤,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⑥,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⑦。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⑧,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⑨:其色惨淡⑩,烟霏云敛⑾;其容清明,天高日晶⑿;其气栗冽⒀,砭人肌骨⒁;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⒂,佳木葱笼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秋声赋诗意图
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⒃。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⒄,黟然黑者为星星⒅。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⒆,亦何恨乎秋声⒇!”。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欧阳修:秋声赋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在中国古典诗文中,从宋玉《九辩》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凄音之后,经历代骚人墨客的渲染,悲秋便成为一个传统的主题。
但他们写秋气者多,写秋声者少,而以秋声命题作赋者更不多见。
仅以此而论,也足以见出欧阳修这篇《秋声赋》的创新精神。
文章的第一段,先交代作者初闻秋声的时间和感受,次写秋声的情状和童子循声求源的回答。
当作者灯下夜读时,万籁俱寂,忽听有声自西南而来,打破了夜间沉寂,搅动了他专心夜读的思绪,不觉砰然心动,故“悚然而听之”。
然后又以“异哉”的惊叹总括出秋声的奇特,接着进入对秋声的具体描绘。
初起时它象淅淅沥沥的细雨和萧飒的凉风,,继而声响猛然增强,象是洪流奔腾,波涛澎湃,狂风突起,撞击到物体上,则发出宏音巨响,有如金铁皆鸣,又好象是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千军万马急速前行之声。
《秋声赋》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秋声赋》原文注释译文鉴赏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
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①,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 汝出视之。
”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②,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 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③; 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④。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⑤,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 夷则为七月之律⑥。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 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释】①��(cong) 铮铮(zheng)铮:金属互相撞击声。
枚:开头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后。
古代行军袭击敌人,常令士兵衔于口中,防止喧哗。
这种做法叫“衔枚”。
②明河:明亮的天河,也称银河。
③砭(bia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
此为针刺义。
④绿缛 (ru):绿草茂密。
缛,繁茂。
气:古人认为大自然中弥漫着一种气,这气一年四季会发生变化,如春天是阳和之气,秋天是肃杀之气。
⑤刑官:周朝设官,以天地四季为名,掌管刑法、狱讼的官为秋官,取其杀戮之义。
阴:古人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所以这里说秋天“于时为阴”。
金:古人把五行 (金木水火土) 分配于四季,认为四季是五行相生的结果,秋天属金。
高中语文文言文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译文含赏析【word版】.doc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译文(含赏析)导语:《秋声赋》作于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文章描绘了山川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借景抒情写了对人事忧劳和与秋关联的音声情象的悲感,但最后“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却转喻祸根在人。
全篇语言流畅、声情并茂,不愧为佳作。
原文: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故之兵,街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胶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百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零。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译文:欧阳先生我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我惊惧地听着,说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夹杂着萧飒的风声,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江河夜间波涛惊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好像金属相互撞击;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在衔枚疾进,听不到到任何号令声,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
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原文: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一作:予曰)“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释:欧阳子:作者自称。
方:正在。
悚(sǒng)然:惊惧的样子。
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
淅沥,形容轻微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以,表并列,而。
萧飒,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鏦鏦(cōng)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
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
秋声赋原文翻译赏析
秋声赋原文翻译赏析《秋声赋》原文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呼!草木之无情,有时而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能及,忧其智之所不能行,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译文】我正在夜间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而来,恐惧地侧耳倾听,心想:奇怪啊!初来时淅淅瀝瀝十分凄凉,忽然间奔腾澎湃非常汹涌,犹如波涛在黑夜里翻滚,狂风暴雨突如其来。
它碰在物体上,霎鲲o#发出如同金属的撞击声。
又如奔袭敌阵的战士,衔枚急走,听不见号令,只听见人马行走之声。
我对书童说:“这是什么声音啊,你出去看看吧!”书童回来说:“月亮星星晶莹洁白,银河横挂天边,四周寂静人声悄然,奇怪的声音来自树间。
”我说:“啊,啊,好悲伤啊!这是秋声,为什么要来呢?要说那秋天所呈现的情状:其色忧郁,烟雾蒙蒙云气聚;其貌清明,天空高洁日色新;其气凛冽,刺透肌肉又入骨;其意萧索,高山冷落水寂寞。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
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原文: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一作:予曰)“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释:欧阳子:作者自称。
方:正在。
悚(sǒng)然:惊惧的样子。
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
淅沥,形容轻微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以,表并列,而。
萧飒,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鏦鏦(cōng)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
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
高中语文文言文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译文(含赏析)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译文(含赏析)导语:《秋声赋》作于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文章描绘了山川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借景抒情写了对人事忧劳和与秋关联的音声情象的悲感,但最后“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却转喻祸根在人。
全篇语言流畅、声情并茂,不愧为佳作。
原文: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故之兵,街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胶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百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零。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译文:欧阳先生我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我惊惧地听着,说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夹杂着萧飒的风声,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江河夜间波涛惊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好像金属相互撞击;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在衔枚疾进,听不到到任何号令声,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卷十:秋声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卷十:秋声赋原文、翻译及赏析秋声赋宋代: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 (余曰一作:予曰)“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译文及注释译文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
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
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文言知识通假字1.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样子。
)2.有动于中(“中”通“衷”,内心。
)古今异义1.如赴敌之兵(兵古:军队今:士兵)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古:自然今:天)3.金铁皆鸣(金铁赏析本文是作者晚年所作。
虽仕途已入顺境,但长期的政治斗争也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于名利。
欧阳修《秋声赋》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最新)
《秋声赋》作于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lǜ rù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呼!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作品译文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
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
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秋声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精选课件
9
原文及翻译
❖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 如助予之叹息。
❖ 童子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却听得四壁 虫声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足取的。
精选课件
14
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
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
静,山林空旷。
精选课件
4
原文及翻译
❖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 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 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 气之余烈。
❖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 激昂。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 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它一旦来临, 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 落叶。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 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精选课件
5
原文及翻译
❖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 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 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 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 意志。
精选课件
6
原文及翻译
❖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 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 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精选课件
3
原文及翻译
❖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 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洌,砭人肌骨; 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欧阳修《秋声赋》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秋声赋》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欧阳修《秋声赋》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秋声赋》作于仁宗嘉佑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欧阳修《秋声赋》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声赋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lǜ rù 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呼!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作品译文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
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
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赏析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赏析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赏析1原文:秋声赋宋代: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 (余曰一作:予曰)“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赏析:本文是作者晚年所作。
虽仕途已入顺境,但长期的政治斗争也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于名利。
秋在古代也是肃杀的象征,一切生命都在秋天终止。
作者的心情也因为屡次遭贬而郁闷,但他也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
这一立意,抒发了作者难有所为的郁闷心情,以及自我超脱的愿望。
这篇赋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的对比作为基本结构框架,精心布局,文势一气贯串而又曲折变化,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为下文铺写“有声之秋”蓄势;然后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使身心受到戕残,由自然界转到社会人生,这是“无声之秋”;最后归结出全篇主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文章用第一人称的笔法来写。
(杂文收录)欧阳修《秋声赋》赏析及译文
欧阳修《秋声赋》赏析及译文杂文收录耿光华《秋声赋》作于嘉佑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
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
文章开头,作者简捷直人地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欧阳修晚上正在读书,被一种奇特的声音所搅动。
这简捷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作者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
声音的出现是以动破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不禁去倾听它,同时,也就惹动了文思。
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
接下来,是作者对秋声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
作者通过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
这也就回答了作者闻声惊惧和感叹的原因。
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
首先,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
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然后,是对秋气的议论。
“丰草”四句,作者把草木在夏天和秋季作对比,通过对比,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施加强大威力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议论又进一步展开。
“夫秋,刑官也”到这一段结束,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
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
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刘禹锡《秋声赋》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秋声赋唐·刘禹锡相国中山公赋《秋声》,以属天官太常伯,唱和俱绝,然皆得时行道之余兴,犹动光阴之叹,况伊郁老病者乎?吟之斐然,以寄孤愤。
碧天如水兮,窅窅悠悠。
百虫迎暮兮,万叶吟秋。
欲辞林而萧飒,潜命侣以啁啾。
送将归兮临水,非吾土兮登楼。
晚枝多露蝉之思,夕草起寒螿之愁。
至若松竹含韵,梧楸圣脱。
惊绮疏之晓吹,坠碧砌之凉月。
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
夜蛩鸣兮机杼促,朔雁叫兮音书绝。
远杵续兮何冷冷,虚窗静兮空切切。
如吟如啸,非竹非丝。
合自然之宫徵,动终岁之别离。
废井苔冷,荒园露滋。
草苍苍兮人寂寂,树槭槭兮虫咿咿。
则有安石风流,巨源多可。
平六符而佐主,施九流而自我。
犹复感阴虫之鸣轩,叹凉叶之初堕。
异宋玉之悲伤,觉潘郎之幺么。
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韝而有情。
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
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
注释相国中山公:即李德裕。
属(zhǔ):请人唱和。
天官:指吏部,主选授之事。
太常伯:龙朔二年(662年)改吏部尚书为太常伯,这里指王起。
得时行道:逢时易达,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光阴之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之感叹。
伊郁:愤懑,忧烦。
斐(fěi)然:形容有文采。
窅(yǎo)窅:深远的样子。
悠悠:渺远无限。
辞林:凋落的树叶。
潜:隐藏。
命侣:招呼伙伴。
啁啾(zhōu jiū):虫鸣声。
送将归: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慷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吾土:故乡。
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露蝉:露水中的蝉。
蝉翼被露水打湿,飞行困难。
夕草起:一作“夕蔓趣”。
寒螿(jiāng):指蟋蟀。
含韵:秋寒中仍然保持风韵。
梧楸:梧桐和楸树,都是早落叶的树木。
绮(qǐ)疏:雕镂华丽的窗户。
疏,窗户。
征行:指远行征戍的丈夫。
碧砌:青绿色的玉石台阶。
骚屑:风声,这里喻叹息声。
蛩(qiū):蟋蟀。
机杼(zhù):织布机和梭子。
音书:音讯书信。
远杵(chǔ):远处传来的捣衣声。
《秋声赋》的全文知识解读
《秋声赋》的全文知识解读【原文:】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故之兵,街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胶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百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零。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文言知识:通假字1. 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样子。
)2. 有动于中(“中”通“衷”,内心。
)古今异义1.如赴敌之兵(兵古:军队今:士兵)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古:自然今:天)3.金铁皆鸣(金铁古:兵器今:金属名)4.其色惨淡(惨淡古:黯然无色今:多形容“萧条”和“费心苦力”)5.有动于中(中古:内心今:方位名词)6.黟然黑者为星星(星星古:点点白发今:比喻细小的、分散的'点儿或别的东西)7. 物过盛而当杀(杀古:衰败今:结束人或动物的生命)8.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古:清朗明秀今:二十四节气之一;(政治)有法度,有条理)一词多义1.既物既老而悲伤(已经,……以后)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2.金金铁皆鸣(金属,引申为武器)于行用金(五行之一)请献十金(汉以后银一两为一金)3.及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到达)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词类活用1.欧阳子方夜读书(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砭人肌骨(砭,名词作动词,刺)3.春生秋实(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春、秋,名词作状语,在春天,在秋天)4.四无人声(四,数词作名词,四处)5.如波涛夜惊(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6.百事感其心 (感,使动,使....感慨)7. 万物劳其形 (劳,使动,使....劳累)特殊句式(1) 1.胡为而来哉?(胡……哉:疑问句式,为什么呢)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来······是·······)3.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固定句式,为什么···)(2)判断句:此何声也?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人为动物,惟物之灵(3)定语后置句:闻有声自西南来者(4)状语后置句:有动于中。
秋声赋原文、注释及赏析
秋声赋原文、注释及赏析秋声赋原文、注释及赏析秋声赋唐代:刘禹锡相国中山公赋《秋声》,以属天官太常伯,唱和俱绝,然皆得时行道之余兴,犹动光阴之叹,况伊郁老病者乎?吟之斐然,以寄孤愤。
碧天如水兮,窅窅悠悠。
百虫迎暮兮,万叶吟秋。
欲辞林而萧飒,潜命侣以啁啾。
送将归兮临水,非吾土兮登楼。
晚枝多露蝉之思,夕草起寒螿之愁。
至若松竹含韵,梧楸圣脱。
惊绮疏之晓吹,坠碧砌之凉月。
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
夜蛩鸣兮机杼促,朔雁叫兮音书绝。
远杵续兮何冷冷,虚窗静兮空切切。
如吟如啸,非竹非丝。
合自然之宫徵,动终岁之别离。
废井苔冷,荒园露滋。
草苍苍兮人寂寂,树槭槭兮虫咿咿。
则有安石风流,巨源多可。
平六符而佐主,施九流而自我。
犹复感阴虫之鸣轩,叹凉叶之初堕。
异宋玉之悲伤,觉潘郎之幺么。
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韝而有情。
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
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
译文:相国中山公赋《秋声》,以属天官太常伯,唱和俱绝,然皆得时行道之余兴,犹动光阴之叹,况伊郁老病者乎?吟之斐然,以寄孤愤。
宰相中山公写了篇《秋声赋》,用来应和吏部尚书的赋作,一唱一和都很绝妙。
虽然都表现了遇到良时、理想得以施行的未尽兴致,却仍有时光匆匆、人生易老的感叹,何况像我这样抑郁苦闷、老而多病的人呢?吟诵之后,援笔成章,以寄托我心中的孤臣之愤。
碧天如水兮,窅窅悠悠。
百虫迎暮兮,万叶吟秋。
欲辞林而萧飒,潜命侣以啁啾。
送将归兮临水,非吾土兮登楼。
晚枝多露蝉之思,夕草起寒螿之愁。
蓝天有如清澈的水啊,是那样遥远深幽;百虫迎来了岁暮啊,万叶也在吟唱寒秋。
树林中将要飘下的枯叶,在西风中瑟瑟作响;潜藏的昆虫呼唤着同伴,声音凄凉而又悲忧。
送那将归之人啊,来到水边;远离了故土啊,为望乡登上高楼。
晚秋的树枝上蝉鸣阵阵,牵惹旅人的乡愁;黄昏的蔓草中寒蝉哀吟,引起人几多离愁?至若松竹含韵,梧楸圣脱。
惊绮疏之晓吹,坠碧砌之凉月。
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
夜蛩鸣兮机杼促,朔雁叫兮音书绝。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赏析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赏析欧阳修秋声赋原文赏析《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
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
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
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秋声赋》是欧阳修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
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秋在古代也是肃杀的象征,一切生命都在秋天终止。
作者的心情因为屡次遭贬而郁闷,但他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
这一立意,抒发了作者难有所为的郁闷心情,以及自我超脱的愿望。
这篇赋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的对比作为基本结构框架,精心布局,文势一气贯串而又曲折变化,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为下文铺写“有声之秋”蓄势;然后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使身心受到戕残,由自然界转到社会人生,这是“无声之秋”;最后归结出全篇主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文章用第一人称的笔法来写。
文章开头,作者简捷直人地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欧阳修晚上正在读书,被一种奇特的声音所搅动。
这简捷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作者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
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
同时这种从静到动、令人悚惊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声赋》详解(091019)
欧阳子方.(正在)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定语后置),悚然..(惊惧的样子)而听之, 欧阳先生我夜里正在读书,听到有来自西南方向的声音,我惊惧地仔细倾听,
曰:“异哉!”初淅沥..(细雨声)以.(连词,而)萧飒..(形容风声),忽奔腾而砰.湃.(同“澎湃”), 说道:"奇怪啊!" 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 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 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属相击声音),金铁皆鸣; 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铮铮,好像金属相击。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不闻号令, 但闻人马之行声。
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 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 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浩瀚银河,高悬中天。
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
(情状)也: 我说:"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天的声音,它为什么而来呢?秋天总是这样:
其色惨淡..(黯然无色),烟霏.(很盛的样子)云敛.(收,聚);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亮); 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 其气栗冽..(寒冷),砭.
(治病的石针,引申为刺)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碧绿繁茂)而争茂,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
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 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掠过,拂拭)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草木被秋风拂过便凋零变色,树木遇到秋风叶子就要脱落。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
..(征伐之象)也,于行为金;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这就是常说的秋天是天地尊严正义之气,常常显示出肃杀的心性。
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
故其在乐.(音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乐调)。
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而七月的音律是‘夷则’。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
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呜呼,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
人为万物中有生命性灵的种类。
其精.(精神,精气)。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内心),必摇.(摇落
,损耗)
百种忧虑有感于内心,万件事情来劳累他的形体。
内心有所触动,一定会消耗人的精气。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
..(润泽的样子)丹者为槁木,更何况要考虑它的力量办不到,忧虑它的智慧解决不了的事情.这当然就会使红润青春的面容变得像枯木一样,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黟然
..(点点
..(乌黑的样子)黑者为星星
白发)
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
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童子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却听得四壁虫声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秋声赋》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赋: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再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
二、字音识记
悚.(sǒng)然萧飒.(sà)绿缛.(rù)渥.(wò)然
铮.(zhēng)铮黟(yī)然砭.(biān人肌肤戕.(qiāng)贼
三、通假字
1.忽奔腾而砰湃(“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2.有动于中(“中”通“衷”,内心)
四、词类活用
1.欧阳子方夜读书(夜,名词作状语)2.春生秋实(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3.四无人声(四,数词作名词,四处)4.如波涛夜惊(夜,名词作状语)
五、实词
1、欧阳子方.夜读
书正
2、街枚疾.
走
快速
3、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只
4、其所以
..摧败零落
者用来——的\——的原因
5、天之于物,春生秋
实.结果
6、有动于中.,必摇其
精内心
7、黟然黑者为星.
星.点点白发
8、物过盛而当.
杀.必然衰败
9、奈何
..以非金石之
质为何,怎么
10、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
声怨恨
11、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没有只
六、虚词
1、而
悚然而.听之修饰忽奔腾而.砰拜并列
草绿缛而.争茂并列草拂之而.色变承接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修饰
2、之
但闻人马之.行声的草拂之而色变代“秋风”
乃其一气之.余烈的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为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发出人为.动物,惟物之灵是
七、文言句式
1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定语后置听到有来到西南方向的声音
2、亦何恨乎秋声反问句又何必去怨恨那令人惊悚感慨的秋声
3.胡为而来哉?疑问句胡……哉:为什么……呢
4.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固定句式所以……乃……;,用来……是……
5.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固定句式奈何……:为什么……
《秋声赋》练习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悚.然(sǒnɡ)萧飒.(fēnɡ)淅沥
..(lìn liè)吹拂.(fú)肃.杀(sù)
..(xī lì) B.栗冽
C.杀戮.(lù)戕.贼(qiānɡ)黟.然(mò)
D.飘泊.(bó)丘墟.(xū)渥.然(wò)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礼上往来秋高气爽皎洁零落
B.豁然开朗秋毫无犯惨淡烟霏
C.挺而走险卓有成效寂寥葱茏
D.丰富多彩贻笑大方凄切针贬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悚然而听之.②乃其一气之.
B.①此秋声也.②故其为声也.
C.①其色惨淡②其气栗冽
D.①常以肃杀而为.心②夷则为.
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③君有疾.在腠里()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⑤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⑥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⑦又兵.象也,于行用金()⑧兵
..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⑩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⑾百忧感.其心()⑿欧阳子方夜.读书()
5.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3)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参考答案:
1.D.A萧飒.(sà);B栗冽
..(lì liè);C黟(yī)然。
2. B。
A礼尚往来;C铤而走险;D针砭。
3. C。
A①代词,代“有声自西南来者”;②助词,的。
B①助词,表判断语气;②助词,表句中停顿。
D①动词,显示;②动词,是。
4.①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②快速地③小毛病④憎恶⑤快⑥士兵
⑦战争⑧兵器⑨战略物资⑩结果实⑾使……感⑿在夜里
5.见“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