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篇

合集下载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注释及解析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注释及解析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明妃曲[宋] 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②。

低徊顾影无颜色③,尚得君王不自持④。

归来却怪丹青手⑤,入眼平生未曾有⑥。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⑦。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⑧;寄声欲问塞南事⑨,只有年年鸿雁飞⑩。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11)。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12),人生失意无南北(13)。

〔注释〕①本篇选自王安石《临川集》。

明妃,即王昭君。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为王明君,故称。

原共二首,本篇列第一。

作于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

在颂美明妃的绝色和她对祖国的怀恋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不为人知重的感慨。

②泪湿春风,泪流满面。

杜甫《咏怀古迹》有“画图省识春风面”,这里因以“春风”指面。

③低徊,如徘徊,心有感念、犹豫,行动也迟迟不前。

顾影,顾视自己的影像,是自我怜惜。

无颜色,无动人的颜色,指因伤心而面色惨淡。

④不自持,倾倒得把握不了自己。

⑤归来,如言“回头来”,指元帝言。

丹青手,画师。

⑥入眼,指能看得上的。

⑦“意态”二句,人的神采从来是画不出来的,毛延寿因所画的昭君不如本人而被杀实是冤枉。

⑧着尽汉宫衣,衷心思汉,所以常穿汉宫衣。

日久,衣皆穿尽。

⑨塞南,边塞以南,指汉王朝地域。

⑩“只有”句,相传鸿雁可以传书信,但明妃只见雁飞,不见书至。

(11)“好在”,如言“好吧”;是问候语,有时用在被问候者之前。

毡城,匈奴所居毡帐,这里指居住在毡城的生活。

(12)咫尺,极近的距离。

咫(zhi只),八寸为咫。

长门,长门宫。

阿娇,姓陈,汉武帝的皇后。

后失宠,退居长门宫。

(13)无南北,不分南北,是说北国,南朝均有失意人。

〔解析〕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诗歌,历代不乏名作。

如晋石崇的《王明君》,以叙事见长;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则抒情深挚,凄婉欲绝,都脍炙人口,千古传颂。

但泛览此类作品,主题大都类同,都代昭君倾吐哀怨。

唯独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蹊径独辟,另具识见,不同凡响。

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译文及注释明妃第一次出汉宫时,双颊泪痕未干,鬓角微垂。

低头徘徊,容颜暗淡,连王者情怀都难以驾驭。

离别回来,怪丹青画师。

我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景色。

神仙的意志是难以用自生的画笔来描绘的,画家毛延寿就在那个时候被冤死了。

从那时起,我离开了我的心赏析其一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

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安石称赞费明不以怨报德,具有现实意义。

有一些争议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

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

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评论有意思的是,对于赵军的离去是喜剧还是悲剧,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杜甫和王安石不是唯一唱反调的台湾人。

昭君墓周围有许多诗词,其中有一句题道:闺阁无愧于世,明妃加冕于汉宫。

一轮新月韩,万里静。

如果你谈论名声,你几乎和霍伟一样。

大家都很难过远嫁,我却很羡慕一个人遇见。

即使你是仁慈的,你如何能保持它?到目前为止,青藏高原在这里,创作背景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

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

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

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

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完善1、吴孟复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230-234 .2、高克勤等.王安石及其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9-22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明妃曲二首王安石赏析

明妃曲二首王安石赏析

明妃曲二首王安石赏析明妃曲(其一)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赏析】这是一首古体诗,四句一韵,分别押“四支”部、“二十五有”部、“五微”部以及入声字押韵(末四句)。

而诗意的安排也是跟随转韵分为四个小节,前两个小节四联八句是叙述历史事实,昭君出塞的过程。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低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即便是姿容暗淡低头徘徊,却也让君王的感情难以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汉元帝回来就迁怒于为嫔妃们画像的画工,这样的美貌,生平罕见,居然没有如实画呈。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天仙般的气质从来是无法用画笔呈现的,画工毛延寿也算是死得冤枉。

后面几联则写明妃身在塞北的心境。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

”明妃心中凄楚,深知一别后再难归国,因为思乡穿遍了汉宫中带来的华丽衣裳。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家乡事,却总是只能等来年年往返的鸿雁。

这两联,写的是昭君在塞北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却总是落空。

最后两联写明妃终于等来了家人的消息,却更加无奈伤心。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娘家人终于来信了,说什么呢?说“好在毡城莫相忆”——你在塞北好好生活吧,不要想家啊。

“毡城”,就是蒙古包连缀而成,如城池一样。

连年孤身在塞北,等来的消息居然是说“不要想家”,明妃的心结如何顺畅?“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般认为就是家书内容:“你不要伤悲,你看陈阿娇就算困守汉宫,依然有着长门之怨,和你现在流落塞北,只不过是南北地域之别罢了。

明妃曲其一赏析

明妃曲其一赏析

明妃曲其一赏析
《明妃曲其一》的赏析如下:
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深同情和赞美。

首先,诗的开头通过描绘王昭君离开汉宫时的情景,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中。

诗人通过“泪湿春风鬓角垂”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王昭君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接着,诗人借用“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的诗句,进一步揭示了王昭君的美貌,以及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这里的“不自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皇帝对王昭君美貌的迷恋,同时也暗示了王昭君悲剧的根源。

然后,诗人转向描绘王昭君的内心世界。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这两句诗,巧妙地描绘了王昭君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她感叹自己的美貌被误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被忽视,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她悲剧命运的同情。

最后,“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这两句诗,更是将王昭君的思念和孤独推向了高潮。

诗人通过鸿雁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王昭君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揭示了她孤独无助的境地。

总的来说,《明妃曲其一》是一首非常成功的历史人物诗。

诗人通过深入描绘王昭君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孤独、悲伤的人物形象。

同时,通过诗人的描绘,读者也能深刻感受到王昭君的悲剧命运,从而对这位历史人物产生深深的同情和敬意。

【明妃曲】赏析

【明妃曲】赏析

【明妃曲】赏析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

王昭君出塞和亲,是喜是悲,历史上向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立场。

在历代文人笔下,王昭君大抵是一位深可哀矜的悲剧人物,汉元帝是一个事先受蒙蔽、事后又情意缠绵的多情皇帝,而毛延寿则是酿成昭君悲剧的祸首。

王安石这首诗却独出机杼,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正是由于专制帝王对嫔妃只有玩弄之意而并无真实爱情,才导致昭君宁愿含恨离汉。

因此酿成王昭君悲剧的元凶是汉元帝。

这首诗命题新颖,遭致议论纷纷,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明妃曲(其一)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其二)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

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

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

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

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

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才是诗的主题。

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

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

古诗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翻译赏析

古诗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翻译赏析

古诗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翻译赏析《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作者为宋朝诗人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其二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前言】《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组诗作品,是作者和王安石之诗而作的和诗,题材是王昭君的故事。

第一首由胡地习俗之异,写到昭君流落之苦,再写到明妃思归作曲。

第二首写了昭君从被选入宫到远嫁胡人的过程,借汉言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人把深刻的命意寓于从容委婉的叙述,平易晓畅的语言和清晰自然的层次接转之中,反衬出对历史悲剧的感喟深沉。

全诗叙事、抒情、议论杂出,转折跌宕,而自然流畅,形象鲜明,虽以文为诗而不失诗味。

【注释】⑴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

这组诗是为唱和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而作。

⑵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⑶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

这里泛指华夏以外的各民族。

【赏析】组诗第一首头四句,破空而来,用类似散文的诗语,写胡人游猎生活,晴示胡、汉之异。

接着以“谁将汉女嫁胡儿”,接到明妃身上。

写明妃以“汉女嫁胡儿”,以“如玉”之颜面,冒“无情”之“风沙”,而且“身行”之处,连“中国(指中原)人”也看不到,明示明妃“流落”之苦。

接下用“推手为琵却手琶”,紧承“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却手”,犹言一推一放。

“琵琶”本是象声词,如同现代说的“噼啪”,以乐器之声为乐器之名。

一推一放,噼噼啪啪,刻画明妃满腔哀思,信手成曲。

诗词赏析: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诗词赏析: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诗词赏析: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明妃曲二首宋代: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译文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诗词赏析: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诗词赏析: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导语】王安⽯(1021年12⽉18⽇-1086年5⽉21⽇),字介甫,号半⼭,谥⽂,封荆国公。

世⼈⼜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中国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学家、改⾰家,唐宋⼋⼤家之⼀。

欧阳修称赞王安⽯:“翰林风⽉三千⾸,吏部⽂章⼆百年。

⽼去⾃怜⼼尚在,后来谁与⼦争先。

”*⽂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等。

⽽王荆公最得世⼈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洲》中的“春风⼜绿江南岸,明⽉何时照我还。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王安⽯《明妃曲⼆⾸》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明妃曲⼆⾸ 宋代:王安⽯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颜⾊,尚得君王不⾃持。

归来却怪丹青⼿,⼊眼平⽣⼏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延寿。

⼀去⼼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万⾥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失意⽆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语独⽆处,传与琵琶⼼⾃知。

黄⾦杆拨春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暗垂泪,沙上⾏⼈却回⾸。

汉恩⾃浅胡恩深,⼈⽣乐在相知⼼。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今。

译⽂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影间周围⽆有此颜⾊,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美貌如此在眼中平⽣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延寿。

从此⼀离去⼼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

万⾥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虽然在万⾥传来亲⼈之消息,好好安⼼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幽幽阿娇被锁闭,⼈⽣如果要失意⽆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当初嫁给胡⼈的时候,⾝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

明妃曲(其一)鉴赏

明妃曲(其一)鉴赏

王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杜甫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 寓思乡情,也借昭君的美貌不被赏识的遗恨,曲折 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明妃曲二首(其一)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 北。
明妃曲二首(其一) 王安石
教学目标
• 1、分析昭君形象,把握诗歌主旨。 • 2、探究咏史怀古诗中缅怀古人类诗歌
的鉴赏规律。
回顾旧知: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 群山万壑负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 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 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 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 (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 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 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 赠太傅。
• (1)眀形象 • (2)抓背景 • (3)找链接 • (4)揣感情
拓展训练1
贾生 李商隐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1)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 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 生抑郁不得志。(2)“问鬼神”:事见《史记·屈 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 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王安石明妃曲

王安石明妃曲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引导语:的《明妃曲》二首,载于他的集本《临川先生文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明妃曲》二首的原文注释与鉴赏,欢迎大家学习。

《明妃曲》⑴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⑵。

低徊顾影无颜色⑶,尚得君王不自持⑷。

归来却怪丹青手⑸,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⑹,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⑺;寄声欲问塞南事⑻,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⑼;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⑽。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⑾。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⑿,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⒀,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⒁,尚有哀弦留至今。

词句注释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⑵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⑶低徊:徘徊不前。

⑷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⑸归来:回过来。

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⑹意态:风神。

⑺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⑻塞南:指汉王朝。

⑼毡城:此指匈奴王宫。

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⑽咫尺:极言其近。

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

长门:汉宫名。

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⑾“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

《·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写贵族女子出嫁,陪从很多。

两:同辆。

⑿杆拨:弹琵琶的工具。

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⒀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⒁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

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鉴赏:其一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

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明妃曲(其一)·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明妃曲(其一)·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明妃曲(其一)·王安石》原文与赏析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属江西)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宋神宗时任宰相,积极改革旧制,推行新法,受到保守派反对。

晚年居金陵,自号半山老人。

王安石在文学上卓有成就,所作诗文,常反映社会现实。

作品收入《王荆公文集》。

《明妃曲》,汉朝一种歌曲的旧题目。

写的是王昭君的故事。

用这旧题目写王昭君的诗很多,如唐代储光羲。

宋代除王安石,还有曾巩、李纲、陆游,元朝刘因、周权,明朝彭华、唐皋,清代吴光、徐化溥、陆次云、袁枚等等。

王安石有《明妃曲》两首,此选其一。

这是历来被公认的咏明妃的一篇佳作。

《明妃曲》这首诗,独具只眼,自出机杼,对昭君出塞的史事和传说,成功地作了翻新的艺术处理。

他不仅翻了画师毛延寿的案,而且指出昭君远嫁匈奴要比幽闭深宫好得多。

联系《明妃曲》后篇中“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的诗句,就可看出诗人的见解是多么的新颖和精辟。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汉家对昭君恩泽浅薄,而匈奴对昭君恩泽却是深厚的;人生之乐在于两心相知,又何必分汉家和胡地呢?这说明,昭君出塞和亲在客观上能够起到保持汉胡两族亲睦团结的作用。

历代描写王昭君的作品,一直替昭君的出塞唱着悲歌,究其原因:一是作者出于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认为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被遣送到异俗朔漠之地去受苦,实在是一个命运的悲剧。

例如,西晋诗人石崇(季伦)的《王昭君辞》(《昭明文选》),在王昭君的身上饰以“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和“朝华不足欢,甘以秋草并”的感伤色彩,甚至借昭君之口,说什么“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为明珠投暗而无限痛惜。

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嫁与胡儿》诗词翻译赏析

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嫁与胡儿》诗词翻译赏析

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嫁与胡儿》诗词翻译赏析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嫁与胡儿》诗词翻译赏析《明妃曲·明妃初嫁与胡儿》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前言】《明妃曲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

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

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

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

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注释】⑾“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

《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写贵族女子出嫁,陪从很多。

两:同辆。

⑿杆拨:弹琵琶的工具。

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⒀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⒁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

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翻译】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赏析】首两句写明妃(王昭君)嫁胡,胡人以毡车百辆相迎。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赏析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明妃曲二首王安石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赏析历代文人似乎对昭君出塞这一咏史题材有特殊的感情,从西晋石崇的《王朋君》一诗篇起,一直到清末屡吟不绝,各具风貌。

这类题材的诗歌或以悲怨凄凉立意,或从个人遭际着眼,或讥讽汉帝的寡情少恩,或咒骂画工的居心不良,或直言无隐,哀叹国势的不振;或机锋侧出,写下一段翻案文字。

“如何一段琵琶曲,青草离离咏不休”(元虞集《昭君出塞图》),纵观封建时代的众多歌咏昭君之作,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算得上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了。

王安石论诗有“自出己意,借事相发,情态毕出”(《蔡宽夫诗话》引王安石语)的议论,正可用来评价此二诗。

二诗刻画人物动作、心理,形象饱满,抒发情感,寓意精警,耐人寻味。

形象与议论的有机组合,赋与了诗歌不朽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不已。

诗云: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和王介甫明妃曲原文及赏析

和王介甫明妃曲原文及赏析

和王介甫明妃曲原文及赏析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原文及赏析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欧阳修〔宋代〕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译文北方少数民族以鞍马为家,以打猎为生。

泉水甘甜,野草丰美没有固定的地点,鸟儿受惊,野兽互相追逐。

是谁将汉人女子嫁给胡人,风沙是无情的,而女子容貌如此美丽。

出门都很难看到中原人,只能在马背上暗自思念故乡。

在琵琶声中,胡人也会感到叹息。

如此美丽的女子流落异地,死在他乡,而琵琶曲却传到了汉宫里。

汉宫里争着弹昭君所弹的琵琶曲,心中的怨恨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细小的手生在闺房之中,只能学弹琵琶,不会走出闺房。

不知道沙漠中的云是这么飘出边塞的,哪里知道这琵琶声是多么的令人断肠!汉宫里有一位美貌佳丽,最初天子并不认识。

突然间要随着汉使离去,嫁给匈奴国君,要去遥远的边地。

姣美的容颜天下无比,一旦失去,要再得到可不容易。

虽然天子发怒可以把画工杀死,对于事情又有什么补益?眼前的美丑尚且不能分辨,怎么能制服万里之外的夷狄!汉代的“和亲”实在是笨拙之计,女子不要再用容貌炫耀自己。

明妃离去时伤心落泪,伤心的泪水哟,洒向花枝。

日暮黄昏狂风吹起,风起花落啊,飘向哪里?漂亮的女孩大多有不幸的命运,不必怨天尤人,原应自己叹息!注释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

这组诗是为唱和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而作。

明妃:即王嫱,字昭君。

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

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注释及译文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注释及译文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注释及译文明妃曲二首是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诗人王安石所著的一首诗词,一共有两首,欢迎广大读者们阅读赏!明妃曲二首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译文】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注释】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⑵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明妃曲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明妃曲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明妃曲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明妃曲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明妃曲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1明妃曲二首·其一宋朝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二首·其一》译文明妃当时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春风面容鬓脚亦微微低垂。

低怪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回过来却怪罪丹青生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生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生工毛延寿。

从此一去心知更不能回归,然而,她仍眷眷于汉,不改汉服。

万里寄语欲询问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之遥传来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曲二首·其一》注释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生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低徊:幽徊不前。

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归来:回过来。

丹青手:指生师毛延寿。

意态:风神。

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塞南:指汉王朝。

毡城:此指匈奴王宫。

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咫尺:极言其近。

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

长门:汉宫名。

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这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

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

王安石《明妃曲》注释及译文

王安石《明妃曲》注释及译文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注释及译文明妃曲二首是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诗人所著的一首,一共有两首,欢迎广大读者们阅读赏!明妃曲二首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译文】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注释】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⑵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明妃曲其一诗词鉴赏

明妃曲其一诗词鉴赏

明妃曲其一诗词鉴赏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明妃曲其一是唐代女诗人秦韶华的作品,歌咏的是一位年轻的妻子的爱情故事。

诗歌以十四岁那年的少女为开始,描绘了这位少女年轻美丽,纯洁贤淑的形象,然后以前来的青梅少年及其它人对她做的一些事情为线索,表现出她内心中的爱情、志向、责任与希望,展现了她清引而又自强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表达了该女诗人个性里的最高精神品格和文化追求。

《明妃曲其一》诗词鉴赏

《明妃曲其一》诗词鉴赏

《明妃曲其一》诗词鉴赏这首诗由王安石所作,原诗如下:明见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回顾影无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生活在封建宫廷里的妇女,她們的命运总是特别悲惨:除了供帝王們玩弄之外,有时候还要做外交上献媚外国的工具。

王昭君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被牺牲者。

因此,历代詩人的作品中,都对她的遭遇充满了向情。

这一首诗描写细致,立意新鮮,对王昭君充满了深挚的同情。

《明妃曲》是一种歌曲的旧题目。

写的是王昭君的故事。

明妃,就是王昭君,本是汉朝的一个宫女。

汉元帝刘奭要按图召見宫女,先派画师給她們画象,肯送钱給画师的都画得美些,王昭君因为自己长得很美,不肯送钱买嘱,画师毛延寿就故意把她画丑,结果不得入选。

公元前33年,王昭君被派远嫁匈双的首领,临走,刘奭才見到她,发現她是宫里最美的人。

刘奭舍不得王昭君,又不敢对匈奴人失信,十分气恼,后来就把毛延寿杀掉。

本篇针对王昭君和亲一事作评价,充分肯定了历史人物的作用。

在唐代大量以此为题材的作品之中,很多都以哀伤的基调来咏叹,觉得王昭君可怜,有的还歪曲历史凭空想象。

作者在此诗中以政治家的眼光纵观历史,指出人生最重要的是真心相知,不存在汉族和匈奴的地方差异,人生失意不分南北,人生得意同样也不分南北。

王昭君在汉廷失意,在匈奴得宠,就是最好的人生价值的实现。

因此,此诗歌的第一价值是思想观点新。

此诗的第二价值是描写优秀,特别是描写王昭君离开汉廷时的神情,简直成了呼之欲出的活人。

作者采取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不直说王昭君如何美丽,只从汉元帝的角度看,还要用昭君的忧愁之态来衬托。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两句,简直把美丽写到了极点。

前一句没有着装的色彩,没有亮丽的容颜,一副忧愁不舍之态,竟然叫君王心猿意马,按捺不住,可见昭君美到了何等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2篇)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2篇)
明妃曲二首其一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在很多人意识中,似乎是画师毛延寿害了王昭君,这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段故事来自于葛洪的《西京杂记》,它是一本小说,与《后汉书》相比,它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个画师毛延寿。

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
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墙不肯,遂不得见"。

王昭君的故事自晋代石崇作《王昭君》乐府后,吟咏其事者,代不乏人。

有的悲其远嫁,有的责怪画师,有的写昭君在胡
地的寂寞,有的写昭君的汉宫之思,种种立意不一而足。


安石这首《明妃曲》别是一种立意。

诗中的重心在于书写失
意的怨恨。

王昭君美冠后宫,但不被召幸。

更有甚者,她被
作为宫中不喜欢、不需要的女子而远嫁异族。

红颜薄命岂不
怨嗟?而在封建社会中失意的女子又岂止是远嫁的昭君?咫
尺之间不也还有汉陈皇后的悲剧?但同情美人的失意还只是
此诗的表层意思,更深层次的看,应当说作者是借了王昭君
的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诗人在写作此诗的前一年
曾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变法。

但仁宗已是暮年,无意进取,对王安石的倡议置而不论。

所以此诗的真正的用意是"托前
代以自鸣所不平"。

士不遇,这是古代诗歌中一个传统的主题,北宋由于党争激烈,不少知识分子都遭到反复贬斥,感
士不遇,就因此成了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

王安石此诗只所
以能震动当时文坛,引起巨大的反响,就因为它能言人之所
欲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首七古,全诗按情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次是起首四句,写明妃离宫时的形象。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略去了许多身锁后宫的辛酸岁月,剪取明妃失意离宫的关键
情节,鬓发散乱伤心落泪尚如此动人,使元帝激动不已,这
是用反衬的方法写明妃的美丽。

第二层"归来却怪"四句,写汉元帝问罪画师和作者对此的评论。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这是侧面的写法,
从元帝平生所见反衬明妃的美。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
毛延寿。

这是作者的议论,他强调任务的风采是难于通过绘
画来表现的。

即讥讽了汉元帝的案图召幸的好色与愚笨,也
强调了王昭君的精神风采之美。

表现了作者对明妃失意的同
情和对于元帝昏庸的讽刺。

第三层"一去心知"四句,写明妃思汉情绪。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第四层"家人万里"四句写家人对昭君的慰藉。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
南北。

附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
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
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

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
绘画也。

诚使巧县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

"(《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
色彩。

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
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

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
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
不味薄。

《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
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
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提示了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
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
在今日"。

它对第二年开始施行的政,无异吹起了一支前奏曲。

《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
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
治家风度。

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
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

这时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
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

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
以显豁的新鲜觉。

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
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
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即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并
又曲折多变。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

荆公少以意气
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叶梦得《石林诗话》)。

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
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

《感事》、《兼并》、《省兵》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
国势的积弱或内政的腐败,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
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择将"的建议;《收盐》、《河北民》等,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
的悲惨遭遇;《试院中》、《评定试卷》等,则直接抨击以
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经世济国的人才;《元日》、《歌元丰》等,热情地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商鞅》、《贾生》等,通过对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的价,抒发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进步意义。

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化。

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

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

"(《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从诗体说来,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不免失于过多的雕刻。

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

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

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

虽不以词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壮景
及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

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开了苏东坡豪放的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
影响。

从文学角度总观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

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但是,安
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
估计不足。

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

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
涩干枯,但也不失大家风范,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