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二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高二数学史丽华本次月考高二数学试卷基本上符合数学教学实际,难易度设计较合理,试题起点低,而我就结合我所教这两个班学生的成绩进行整体的评价,分析一下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措施。
本试卷合计150分,选择题12个小题,合计60分,填空题4个小题,合计20分,解答题6大题,合计70分,试题重视基础,大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通性通法,对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等都进行一定的考查。
注重数学的思想性和应用性与灵活性,强调对数学技能的考察。
本次考试(12)班的数学平均分是61 ,其中90分以上的有14人,最高分是136分。
(17)班的数学平均分是55 ,其中90分以上的有9人,最高分134分。
第1、6、7、8题: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第2、4、9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前n项和公式;第3题:考查不等式性质;第5、10、11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和其前n项和公式;第12题: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第13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直接应用。
失分原因:没记住公式;没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此题(12)班有27人做对,(17)班有21人做对第14题考查递推公式的运用。
失分原因:不理解递推公式的含义;不会代数运算。
此题(12)班有35人做对,(17)班有27人做对第15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中项。
失分原因:公式没记住;少数同学把等差中项、等比中项记混了。
此题两个班都有36人做对第16题考查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失分原因:不会分析题意,找不到方位角;没记住正弦定理内容,不会用定理解题。
此题(12)班有17人做对,(17)班有14人做对第17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直接运用。
失分原因:没记住公式或公式写对了但计算有问题,多数同学得5~10分。
此题(12)班得分率51%,(17)班得分率57%第18题考查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数列的项以及证明等差数列。
高二数学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

高三数学下学期第一次省质检质量分析一、对试卷分析本次省质检试卷难度系数较小,试卷题型设计与高考题一样共22题,能紧扣高考,根据高中三年的主要内容的考试要求,重点内容重点考。
知识点覆盖比较全面,有一定的区分度,注重双基考查,注重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的考查,注重易混易错知识的考查。
试卷即能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形,又能考能力。
是本部分知识考查的一份不错的试卷。
二、得分情况及存在问题考试结束我们及时组织本备课组流水评卷,统分后我们翻阅了学生试卷,每个老师交流对试题的看法,并分别对试卷做了抽样统计:题号一二17 18 19 20 21 22 1-12 13-16均分44.8 10.6 8.3 6.7 7.8 7.2 3.1 1.3 从抽样统计可以看出:1、选择题与填空题得分较理想。
8.9.10. 12.16题人均分中最低的,这说明学生抽象数学问题和转化归纳问题的能力不足,函数部分的知识不能全面理解掌握,题目含意理解不清,束手无策,导致失分。
2、第17-22题解答题人均分有波动,第18题得分率较低,主要是数列的有关内容掌握不好而造成失误。
第21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解析几何的知识,平面向量的知识掌握不好而造成失误。
第22题的第二,三步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失误。
三、教学建议及努力方向1、遵循“来自教学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切合实际,巩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本考查内容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在解题中,训练学生对函数的性质应用常规题的基本解题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辅导、适当增加练习及时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4、增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2008年3月11日。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2024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单选题(共40分)1. 已知复数满足,( )z ()()31i 1i z --=+z=A.B.C.D.【答案】D 【解析】【分析】先求出复数的代数形式,再求模即可. z 【详解】由得()()31i 1i z --=+,()()()()1i 1i 1i333i 1i 1i 1i z +++=+=+=+--+.z ∴==故选:D.2. 某地政府调查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与家庭年收入高低的关系时,随机调查了当地3000名育龄妇女,用独立性检验的方法处理数据,并计算得,则根据这一数据以及临界值表,判断育龄妇女生育意27.326χ=愿与家庭年收入高低有关系的可信度( )参考数据如下:,()()()22210.8280.001,7.8790.005, 6.6350.01P P P χχχ≥≈≥≈≥≈.()()223.8410.05, 2.7060.1P P χχ≥≈≥≈A. 低于 B. 低于 C. 高于 D. 高于1%0.5%99%99.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临界值表求得正确答案.【详解】由于,()27.326 6.635,7.879χ=∈而,()()227.8790.005, 6.6350.01P P χχ≥≈≥≈所以可信度高于. 99%故选:C3. 已知向量满足,且,则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a b 10a b ⋅= ()3,4b =- a b A. B.C.D. ()6,8-()6,8-68,55⎛⎫- ⎪⎝⎭68,55⎛⎫-⎪⎝⎭【答案】C 【解析】【分析】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的定义计算即可.a b【详解】解:因为向量,且,那么,()3,4b =- 10a b ⋅=5b == 所以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为, a b ()3468cos ,555b a b a a b b b-⋅⎛⎫⋅=⋅=- ⎪⎝⎭ ,,故选:C.4.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为,若,则( ){}n a n S 153n n S t -=⨯+t =A. B. 5C.D.5-53-5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条件得到,,,从而求出,,,再由数列是等比数列得到,1S 2S 3S 1a 2a 3a {}n a 3212a a a a =即可得到.t 【详解】由题意得:,,, 115S a t ==+21215S a a t =+=+312345S a a a t =++=+即,,, 15a t =+210a =330a =因为数列是等比数列,所以, {}n a 3212a a a a =即,解得:,1030510t =+53t =-故选:C .5. 如图,八面体的每一个面都是正三角形,并且四个顶点在同一平面内,下列结论:①,,,A B C D AE平面;②平面平面;③;④平面平面,正确命题的个数//CDF ABE //CDF AB AD ⊥ACE ⊥BDF 为( )A. 1B. 2C. 3D.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以正八面体的中心为原点,分别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O ,,OB OC OE ,,x y z 角坐标系,由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法向量,对选项逐一判断,即可得到结果.【详解】以正八面体的中心为原点,分别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O ,,OB OC OE ,,x y z 设正八面体的边长为,则2()(()()(0,,,,,0,0,A E C D F 所以,,(()(,,0,AE CD CF ===设面的法向量为,则,解得,取,即CDF (),,n x y z =CD n CF n ⎧⋅==⎪⎨⋅==⎪⎩x z x y =⎧⎨=-⎩1x =()1,1,1n =-又,所以,面,即面,①正确;0AE n ⋅== AE n ⊥AE ⊄CDF AE //CDF 因为,所以,AE CF =- AE //CF 又,面,面,则面,//AB CD AB ⊄CDF CD ⊂CDF //AB CDF 由,平面,所以平面平面,②正确; AB AE A = ,AE AB ⊂ABE AEB //CDF 因为,则,所以,③正确;))(),,BAB AD ==0AB AD ⋅=u u u r u u u rAB AD ⊥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ACE ()11,0,0n =u r BDF ()20,1,0n =u u r因为,所以平面平面,④正确;120n n ⋅=ACE ⊥BDF 故选:D6. 如图,在正三角形的12个点中任取三个点构成三角形,能构成三角形的数量为( )A. 220B. 200C. 190D. 170【答案】C 【解析】【分析】利用间接法,用总数减去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情况即可.【详解】任取三个点有种,其中三点共线的有种,故能构成三角形个, 312C 353C 33125C 3C 190-=故选:C .7. 已知,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过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左、1F 2F ()2222:10,0x y a b a bΓ-=>>1F 右两支于A ,B 两点,点C 在x 轴上,,平分,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23CB F A =2BF 1F BC ∠ΓA.B.C.D.【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可知,再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得到的关系,再根据双曲线定23CB F A =2//CB F A 1,BF BC 义分别把图中所有线段用表示出来,根据边的关系利用余弦定理即可解出离心率.,,a b c 【详解】因为,所以∽,23CB F A =12F AF 1F BC △设,则,设,则,. 122FF c =24F C c =1AF t =13BF t =2AB t =因为平分,由角平分线定理可知,, 2BF 1F BC ∠11222142BF F F c BC F C c ===所以,所以, 126BC BF t ==2123AF BC t ==由双曲线定义知,即,,① 212AF AF a -=22t t a -=2t a =又由得,122B F B F a -=2322BF t a t =-=所以,即是等边三角形, 222BF AB AF t ===2ABF △所以.2260F BC ABF ∠=∠=︒在中,由余弦定理知,12F BF 22212121212cos 2BF BF F F F BF BF BF +-∠=⋅⋅即,化简得, 22214942223t t ct t+-=⋅⋅2274t c =把①代入上式得. ce a==故选:A .8.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享有“数学王子“的称号.用他名字定义的函数称为高斯函数,其中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已知数列满足,,()[]f x x =[]x {}n a 12a =26a =,若,为数列的前n 项和,则( )2156n n n a a a +++=[]51log n n b a +=n S 11000n n b b +⎧⎫⎨⎬⋅⎩⎭[]2023S =A. 999 B. 749 C. 499 D. 249【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递推关系可得为等比数列,进而可得,由累加法可求解{}1n n a a +-1145n n n a a -+=⨯-,进而根据对数的运算性质可得,根据裂项求和即可求解.151n n a +=+[]51log n n b a n +==【详解】由得,因此数列为公比为5,2156n n n a a a +++=()2115n n n n a a a a +++-=-{}1n n a a +-首项为的等比数列,故,进而根据累加法214a a -=1145n n n a a -+=⨯-得,()()()()1111112024555251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由于,又,()515log log 51nn a +=+()()()5555log 5log 51log 55log 511nnnnn n <+<⨯⇒<+<+因此,则,故[]51log n n b a n +==()11000100011100011n n n c b b n n n n +⎛⎫===- ⎪⋅⋅++⎝⎭,12110001n n S c c c n ⎛⎫=+++=- ⎪⎝⎭所以, []20231100010001100099920232023S ⎡⎤⎛⎫⎡⎤=-=-= ⎪⎢⎥⎢⎥⎝⎭⎣⎦⎣⎦故选:A【点睛】方法点睛:常见的数列求和的方法有公式法即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分组求和类似于,其中和分别为特殊数列,裂项相消法类似于,错位相减法类似于n n n c a b =+{}n a {}n b ()11n a n n =+,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等. n n n c a b =⋅{}n a {}n b 二、多选题(共20分)9. 已知方程表示椭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21124x y m m +=--A. m 的取值范围为 B. 若该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则 ()4,12()8,12m∈C. 若,则该椭圆的焦距为4 D. 若,则该椭圆经过点6m =10m =(【答案】BC 【解析】【分析】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依次判断选项即可.【详解】A :因为方程表示椭圆,221124x y m m +=--所以,解得,且,故A 错误;12040124m m m m ->⎧⎪->⎨⎪-≠-⎩412m <<8m ≠B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221124x y m m +=--所以,解得,故B 正确;4120m m ->->812m <<C :若,则椭圆方程为,6m =22162x y +=所以,从而,故C 正确;222624c a b =-=-=24c =D :若,则椭圆方程为,10m =22126x y +=点的坐标不满足方程,即该椭圆不经过点,故D错误. ((故选:BC.10. 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公差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n a n n S 10a >d 890a a +>90a <( ) A.0d <B. 当时,取得最大值 8n =n S C.45180a a a ++<D. 使得成立的最大自然数是15 0n S >n 【答案】ABC 【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可判断,,然后可判断AB ;利用通项公式将转化为可判80a >90a <4518a a a ++9a 断C ;利用下标和性质表示出可判断D.1617,S S 【详解】解:因为等差数列中,,, {}n a 890a a +>90a <所以,,,A 正确; 80a >90a <980d a a =-<当时,取得最大值,B 正确;8n =n S ,C 正确; ()45181193243830a a a a d a d a ++=+=+=<,,()()1611689880S a a a a =+=+>11717917()1702a a S a +==<故成立的最大自然数,D 错误. 0n S >16n =故选:ABC .11. 已知的展开式中第3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 ) ()1nx +A.8n =B. 的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为56 ()1nx +2x C. 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128 D. 的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为56()21nx y +-2xy 【答案】AC 【解析】【分析】利用二项式定理求得的展开通项公式,从而得到关于的方程,解出的值判断AB ,()1nx +n n 利用所有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判断C ,根据二项式定理判断D.12n -【详解】因为的展开式通项为,()1nx +1C C k k k kr n n T x x +==所以的展开式的第项的二项式系数为,()1nx +1k +C kn 所以,解得,A 正确; 26C C n n =8n =的系数为,B 错误;2x 28C 28=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C 正确; 1722128n -==根据二项式定理,表示8个相乘,()821x y +-()21x y+-所以中有1个选择,1个选择,6个选择,()21x y+-x 2y-1所以的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为,D 错误;()21nx y +-2xy ()71187C C 156-=-故选:AC12. 已知小李每天在上班路上都要经过甲、乙两个路口,且他在甲、乙两个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分别为13,p .记小李在星期一到星期五这5天每天上班路上在甲路口遇到红灯个数之和为,在甲、乙这两个路X 口遇到红灯个数之和为,则( ) Y A. ()54243P X ==B. ()109D X =C. 当时,小李星期一到星期五上班路上恰有3天至少遇到一次红灯的概率为25p =216625D. 当时, 25p =()443E Y =【答案】BC 【解析】【分析】对于AB ,确定,即可求出和,对于C ,表示一天至少遇到红灯15,3X B ⎛⎫ ⎪⎝⎭()4P X =()D X 的概率为,可求出星期一到星期五上班路上恰有3天至少遇到一次红灯的概率的表达式,再将1233p +代入即可求得结果,对于D ,记为周一到周五这五天在乙路口遇到红灯的个数,则25p =ξ()5,B p ξ~,,即可求出.Y X ξ=+()E Y 【详解】对于AB ,小李在星期一到星期五这5天每天上班路上在甲路口遇到红灯个数之和为,且他X 在甲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为, 13则,15,3X B ⎛⎫ ⎪⎝⎭所以,, ()44511104C 133243P X ⎛⎫⎛⎫==-= ⎪ ⎪⎝⎭⎝⎭()111051339D X ⎛⎫=⨯⨯-= ⎪⎝⎭所以A 错误,B 正确,对于C ,由题意可知一天至少遇到一次红灯的概率为, ()112111333p p ⎛⎫---=+ ⎪⎝⎭则小李星期一到星期五上班路上恰有3天至少遇到一次红灯的概率为, 32351212C 13333p p ⎛⎫⎛⎫+--⎪ ⎪⎝⎭⎝⎭当时,, 25p =323233551212122122216C 1C 13333335335625p p ⎛⎫⎛⎫⎛⎫⎛⎫+--=+⨯--⨯= ⎪ ⎪⎪ ⎪⎝⎭⎝⎭⎝⎭⎝⎭所以C 正确,对于D ,记为周一到周五这五天在乙路口遇到红灯的个数,则,, ξ()5,B p ξ~Y X ξ=+所以, ()()()()1553E Y E X E X E p ξξ=+=+=⨯+当时,,所以D 错误, 25p =()121155353E Y =⨯+⨯=故选:BC三、填空题(共20分)13. 圆心在直线上,且与直线相切于点的圆的方程为______. 2x =-20x +-=(-【答案】 ()2224x y ++=【解析】【分析】设圆心为,记点为,由已知直线与直线垂直,由此可()2,C t -(-A AC 20x -=求,再求可得圆的半径,由此可得圆的方程. t AC【详解】记圆心为点,点为点,C (-A 因为圆心在直线上,故可设圆心的坐标为, C 2x =-C ()2,t -因为圆与直线相切于点, C 20x -=(A -所以直线与直线垂直, CA 20x +-=直线的斜率为 CA 20x +-=, 1⎛=- ⎝所以,0=t 所以圆心为, ()2,0C -圆的半径为,2CA r ===所以圆的方程为. ()2224x y ++=故答案为:.()2224x y ++=14. 已知随机变量,且,若,则的最小()21N ξσ ,()()0P P a ξξ≤=≥()00x y a x y +=>>,12x y+值为_________.【答案】 32+【解析】【分析】先根据正态曲线的对称性可求,结合基本不等式可求答案. 2a =【详解】,可得正态分布曲线的对称轴为,()21,N ξσ1x =又,,即. ()()0P P a ξξ≤=≥12a∴=2a =则()(121121213332222y x x y x y x y x y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y=2,4x y ==-故答案为:. 32+15.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并且,,若将,,,去掉一项后,剩{}n a 1476a a a ++=60a =2a 3a 4a 5a 下三项依次为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则为__________. {}n b 4b 【答案】## 120.5【解析】【分析】先求得,进而求得,,,,根据等比数列的知识求得. n a 2a 3a 4a 5a 4b 【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n a d 依题意,则,147660a a a a ++=⎧⎨=⎩1139650a d a d +=⎧⎨+=⎩解得,所以,151a d =⎧⎨=-⎩6n a n =-+所以, 23454,3,2,1a a a a ====通过观察可知,去掉后,3a 成等比数列,2454,2,1a a a ===所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n b 412所以.3411422b ⎛⎫=⨯= ⎪⎝⎭故答案为:1216. 设奇函数在上为单调递减函数,且,则不等式的解集()f x (0,)+∞()20f =3()2()05f x f x x--≤为___________【答案】 [)(]2,00,2-U 【解析】【分析】分析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和取值范围,即可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详解】由题意,,x ∈R 在中,为奇函数且在上单调递减,()y f x =()f x ()0,∞+()20f =∴,,函数在和上单调递减,()()f x f x =--()()220f f -==(),0∞-()0,∞+∴当和时,;当和时,. (),2-∞-()0,2()0f x >()2,0-()2,+∞()0f x >∵,3()2()05f x f x x--≤∴,即,3()2()3()2()()055f x f x f x f x f x x x x ----==-≤()0f x x≥当时,解得:;当时,解得:, 0x <20x -≤<0x >02x <≤∴不等式解集为:,3()2()05f x fx x--≤[)(]2,00,2-U 故答案为:.[)(]2,00,2-U 四、解答题(共70分)17. 已知向量,,且函数.()cos ,1m x =)2,cos n x x =()f x m n =⋅(1)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f x (2)若中,分别为角对的边,,求的取值范围. ABC ,,a b c ,,A B C ()2cos cos -=a c B b C π26A f ⎛⎫+ ⎪⎝⎭【答案】(1)πππ,π,Z 36k k k ⎡⎤-++∈⎢⎥⎣⎦(2) 30,2⎛⎫ ⎪⎝⎭【解析】【分析】(1)由题知,再根据三角函数性质求解即可; ()1sin 262πf x x ⎛⎫=++ ⎪⎝⎭(2)由正弦定理边角互化,结合恒等变换得,进而得,,再根据三角函数1cos 2B =π3B =2π0,3A ⎛⎫∈ ⎪⎝⎭的性质求解即可. 【小问1详解】因为向量,,且函数()cos ,1m x =)2,cos n x x =()f x m n =⋅所以 ()211π1cos cos cos2sin 22262f x m n x x x x x x ⎛⎫=⋅=+=++=++ ⎪⎝⎭ 令,解得, πππ2π22π262k x k -+≤+≤+ππππ,Z 36k x k k -+≤≤+∈所以,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f x πππ,π,Z 36k k k ⎡⎤-++∈⎢⎥⎣⎦【小问2详解】因为,()2cos cos -=a c B b C由正弦定理可得:, 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A B C B B C -=即,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A B C B B C =+因为,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C B B C B C A +=+=所以,2sin cos sin A B A =因为,所以, ()0,π,sin 0A A ∈≠1cos 2B =因为,所以,所以, ()0,πB ∈π3B =2π0,3A ⎛⎫∈ ⎪⎝⎭所以, πππ11sin cos 263622A f A A ⎛⎫⎛⎫+=+++=+ ⎪ ⎪⎝⎭⎝⎭所以;π13cos 0,2622A f A ⎛⎫⎛⎫+=+∈⎪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π26A f ⎛⎫+⎪⎝⎭30,2⎛⎫⎪⎝⎭18. 已知正项数列中,.{}n a 2113,223(2)n n n a S S a n -=+=-≥(1)求的通项公式; {}n a (2)若,求的前n 项和. 2nn na b ={}n b n T 【答案】(1) 21n a n =+(2) 2552n nn T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即可得解;11,1,2n n n S n a S S n -=⎧=⎨-≥⎩(2)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即可.【小问1详解】当时,,2n =2212212222324212,0S S a a a a a +=-=+=+>解得,25a =由当时,, 2n ≥21223n n n S S a -+=-得当时,,3n ≥2121223n n n S S a ---+=-两式相减得,即,()22112n n n n a a a a --+=-()()()1112n n n n n n a a a a a a ---++-=又,所以,0n a >()123n n a a n --=≥又适合上式,212a a -=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n a 32所以; 21n a n =+【小问2详解】, 2122n n n n a n b +==则, 1223521222n n n n T b b b +=+++=+++ , 231135212122222n n n n n T +-+=++++ 两式相减得 2311322221222222n n n n T ++=++++- 211111121122222n n n -++⎛⎫=+++++- ⎪⎝⎭111121212212n n n +-+=+--, 152522n n ++=-所以. 2552n nn T +=-19. 如图,在四棱锥中,侧面底面,,底面是平行四边形,S ABCD -SCD ⊥ABCD SC SD =ABCD ,,,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π3BAD ∠=2AB =1AD =,MN ,CD AB(1)证明:平面;BD ⊥SMN (2)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SA ABCD π6C SBD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面面垂直和线面垂直的性质可证得,,由线面垂直BD MN ⊥SM BD ⊥的判定可证得结论;(2)根据线面角的定义可知,设,取中点,根据垂直关系可以为π6SAM ∠=MN BD O = SN F O 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二面角的向量求法可求得结果. 【小问1详解】,,,, 2AB = 1AD =π3BAD ∠=2222cos 3BD AB AD AB AD BAD ∴=+-⋅∠=即,,,BD =222AD BD AB ∴+=AD BD ∴⊥分别为中点,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M N ,CD AB ABCD //MN AD ∴BD MN ∴⊥,为中点,,SC SD = M CD SM CD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SCD ⊥ABCD SCD ABCD CD =SM ⊂SCD 平面,又平面,;SM ∴⊥ABCD BD ⊂ABCD SM BD ∴⊥,平面,平面.SM MN M = ,SM MN ⊂SMN BD ∴⊥SMN 【小问2详解】 连接,AM 由(1)知:平面,则与平面所成角为,即, SM ⊥ABCD SA ABCD SAM ∠π6SAM ∠=在中,,, ADM △1AD DM ==2ππ3ADC BAD ∠=-∠=,解得:2222cos 3AM AD DM AD DM ADC ∴=+-⋅∠=AM =,; 2πcos 6AMSA ∴==πtan 16SM AM ==设,取中点,连接,MN BD O = SN F OF 分别为中点,,又平面,,O F ,MN SN //OF SM ∴SM ⊥ABCD 平面,又,OF ∴⊥ABCD MN BD ⊥则以为坐标原点,正方向为轴,可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O ,,OM OB OF,,x y z则,,,,C ⎛⎫- ⎪⎝⎭1,0,12S ⎛⎫- ⎪⎝⎭B ⎛⎫ ⎪ ⎪⎝⎭0,D ⎛⎫ ⎪ ⎪⎝⎭,,,112SB ⎛⎫∴=- ⎪ ⎪⎝⎭()1,0,0CB =()DB = 设平面的法向量,SBC (),,n x y z =则,令,解得:,,;1020SB n x y z CB n x ⎧⋅=+-=⎪⎨⎪⋅==⎩2y =0x=z=(0,n ∴= 设平面的法向量,SBD (),,m a b c =则,令,解得:,,;1020SB m a c DB m ⎧⋅=+-=⎪⎨⎪⋅==⎩2a =0b =1c =()2,0,1m ∴= ,cos m n m n m n⋅∴<⋅>===⋅ 二面角为钝二面角,二面角的余弦值为C SBD --∴C SB D --20. 2023年1月26日,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 )支线赛多哈站结束,中国队包揽了五个单项冠军,乒乓球单打规则是首先由发球员发球2次,再由接发球员发球2次,两者交替,胜者得1分.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胜方至少比对方多2分),1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乒乓球单打比赛,甲在一次发球中,得1分的概率为,乙在一次发球中,得1分35的概率为,如果在一局比赛中,由乙队员先发球.12(1)甲、乙的比分暂时为8:8,求最终甲以11:9赢得比赛的概率; (2)求发球3次后,甲的累计得分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答案】(1)625(2)分布列见详解, 85【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甲以11:9赢得比赛,则甲再得到3分,乙得到1分,且甲得到最后一分,再根据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求概率即可;(2)根据题意可得X 的可能取值为0,1,2,3,求出相应的概率列出分布列,再求其数学期望即可. 【小问1详解】甲以11:9赢得比赛,共计20次发球,在后4次发球中,需甲在最后一次获胜,最终甲以11:9赢得比赛的概率为:. 22212131236C 2525525P ⎛⎫⎛⎫⎛⎫=⨯⨯+⨯⨯=⎪ ⎪ ⎪⎝⎭⎝⎭⎝⎭【小问2详解】设甲累计得分为随机变量X ,X 的可能取值为0,1,2,3.,()212102510P X ⎛⎫==⨯= ⎪⎝⎭, ()2212121371C 252520P X ⎛⎫⎛⎫==⨯⨯+⨯=⎪ ⎪⎝⎭⎝⎭,()2212131222C 25255P X ⎛⎫⎛⎫==⨯⨯+⨯= ⎪ ⎪⎝⎭⎝⎭,()213332520P X ⎛⎫==⨯=⎪⎝⎭∴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X 0123P110 720 25 320∴. ()17238012310205205E X =⨯+⨯+⨯+⨯=21. 已知某种商品的价格(单位:元)和需求量(单位:件)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下表是试营业期间记录的数据(对应的需求量因污损缺失): 24x =价格x16 17 18 192024需求量y 5549424036经计算得,,,由前组数据计算出的关于的线性回归5211630i ix==∑52110086ii y ==∑513949i i i x y ==∑5y x 方程为. 4710y x a=-+(1)估计对应的需求量y (结果保留整数);24x =(2)若对应的需求量恰为(1)中的估计值,求组数据的相关系数(结果保留三位小数).24x =6r 附:相关系数. r ==328.8769≈【答案】(1)16(2) 0.575-【解析】【分析】(1)计算前五组数据价格、需求量,,代入回归直线方程求出值,再代入18x =2225y =a 即可;24x =(2)求出六组数据价格、需求量的平均值,,以及与相关系数有关的数值,代入计算即可. x 'y '【小问1详解】记前五组数据价格、需求量的平均值分别为,,x y 由题设知,. 511185i i x x ===∑51122255i i y y ===∑因为回归直线经过样本中心,所以,解得. (),x y 2224718510a =-⨯+129a =即, 4712910x y -+=所以时对应的需求量(件). 24x =47241291610y =-⨯+≈【小问2详解】设六组数据价格、需求量的平均值分别为,,则,,x 'y '611196i i x x ===∑61111963i i y y ===∑,,.6212206ii x==∑62110342i i y ==∑514333i i i xy ==∑所以相关系数. 0.575r ==≈-22. 已知点,经过轴右侧一动点作轴的垂线,垂足为,且.记动点的(1,0)F y A y M ||||1AF AM -=A 轨迹为曲线.C (1)求曲线的方程;C (2)设经过点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点,经过点,且为常数)的直(1,0)B -C P Q (1,)((0,2)D t t ∈t 线与曲线的另一个交点为,求证:直线恒过定点. PD C N QN 【答案】(1)()240y x x =>(2)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1)设,根据距离公式得到方程,整理即可;()(),0A x y x >(2)设、、,表示出直线的方程,由点在直线上,代()11,P x y ()22,Q x y ()33,N x y PQ ()1,0B -PQ 入可得,同理可得,再表示出直线,代入可得124y y =()13231y y ty y y ++=QN ,即可得到直线过定点坐标.()()()131441y y ty y x +-=-QN 【小问1详解】解:设,则, ()(),0A x y x >()0,M y 因为,||||1AF AM -=又,整理得.0x >1x =+()240y x x =>【小问2详解】证明:设、、,()11,P x y ()22,Q x y ()33,N x y 所以, 121222121212444PQ y y y y k y y x x y y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PQ ()11124y y x x y y -=-+因为点在直线上,()1,0B -PQ 所以,即,解得①, ()111241y x y y -=--+21112414y y y y ⎛⎫-=-- ⎪+⎝⎭124y y =同理可得直线的方程为,PN ()11134y y x x y y -=-+又在直线上,所以,易得, ()1,D t PN ()111341t y x y y -=-+1y t ≠解得②,()13231y y ty y y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即③,QN ()22234y y x x y y -=-+()23234y y y x y y +=+将②式代入③式化简得,又, ()1311234y y ty y x y y y +=+124y y =即, ()131344y y ty y x y +=+即, ()()()131441y y ty y x +-=-所以直线恒过定点.QN 41,t ⎛⎫ ⎪⎝⎭。
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成绩分析

高二(10)班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成绩分析本次考试在学生的欢乐与痛苦中结束了。
本次自己所任教的班级的数学成绩继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
下面就本次月考的成绩做一个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更好的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此次有52人参考,优分人数4人,及格31人,较以往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进步。
与年级同类班级比较,本班的优势在于大部分人基础较扎实;同时劣势也很明显,从开始到现在,本班学生在高分分数上的表现不让人满意,较同类班级有差距。
如果数学高分不是很高,这样就会导致总分不能有效突破。
而另一方面,本次考试和最近的检测发现,如今这个差距有缩小的趋势,这是一个契机,自己要把握住,力争学生在高分上有一定的进步。
一、失分情况分析:选择题部分:理科考试中,2、5、6、7、10这五个小题失分较多。
第2、6、7题是对互斥事件概念的考查,反映了大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深理解概念,浅尝辄止。
第5、10两小题涉及到概率的计算,大部分是因为考虑不周全导致出错。
数学中的分类思想的融会贯通确实需要一定的能力,只有理解深刻才能举一反三。
选择题的第一小题也有人出错,这是我没想到的。
很简单的涉及到球表面积的计算,直接代入即可,但是还是有4人出错,这显示了平时对所有人的要求没有到位。
这种状况是不允许的。
填空题部分:本小题得分较差,除了第11题外,涉及到直棱柱的概念的理解,涉及到用投影法计算二面角的大小,以及排列组合的计算总是容易出错,这部分本来也是难点,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炼,应该有一般人掌握。
显然效果不是想象的那么好。
解答题部分:除了第17题得分让人满意外,其他5小题不容乐观:其中第16题仅有15人得分超过10分,18题也只有18人得分超过10分,19题仅有4人得分超过10分,第20、21题分别有11人,14人得分超过10分。
从这些得分情况来看,本班学生的解答题能力偏弱,题目稍一变形基本上都是目瞪口呆,无从下笔。
第16题平均得分6分,有13人没能得分,本小题对于放回抽取和不放回抽取的考查,这反映了大部分人不能理解二者之间真正的差异,导致出错。
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二中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此题一共12小题,每一小题5分,一共60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面,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且,那么实数的值是〔〕A.0B.1C. D.【答案】C【解析】【分析】先计算,再求得,利用模的计算公式求得a.【详解】∵,∴∴=3,得,那么,∴a=,应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察复数模的运算、虚数i的周期,属于根底题.2.①是三角形一边的边长,是该边上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假设把扇形的弧长,半径分别看出三角形的底边长和高,可得到扇形的面积;②由,可得到,那么①、②两个推理依次是A.类比推理、归纳推理B.类比推理、演绎推理C.归纳推理、类比推理D.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的定义及特征,即可得出结论.详解:①由三角形性质得到圆的性质有相似之处,故推理为类比推理;②由特殊到一般,故推理为归纳推理.应选:A.点睛: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类比推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纯熟掌握三种推理方式的定义及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满足,那么〔〕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由求得,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法那么化简即可.【详解】由得,所以=,应选A.【点睛】复数是高考中的必考知识,主要考察复数的概念及复数的运算.要注意对实部、虚部的理解,掌握纯虚数、一共轭复数、复数的模这些重要概念,复数的运算主要考察除法运算,通过分母实数化转化为复数的乘法,运算时特别要注意多项式相乘后的化简,防止简单问题出错,造成不必要的失分.=(i是虚数单位),那么复数的虚部为〔〕A.iB.-iC.1D.-1【答案】C【解析】故答案为C的导数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将f〔x〕=sin2x看成外函数和内函数,分别求导即可.【详解】将y=sin2x写成,y=u2,u=sinx的形式.对外函数求导为y′=2u,对内函数求导为u′=cosx,故可以得到y=sin2x的导数为y′=2ucosx=2sinxcosx=sin2x应选:D.【点睛】此题考察复合函数的求导,熟记简单复合函数求导,准确计算是关键,是根底题=的极值点为()A. B.C.或者D.【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对函数求导,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区间,从而求得函数的极值点,得到结果.【详解】==,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所以x=1是函数的极小值点,应选B.【点睛】该题考察的是有关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点的问题,属于简单题目.()A.5B.6C.7D.8【答案】D【解析】时,时,应选D.与直线及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A. B. C. D.【答案】D【解析】曲线与直线及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如下列图,图形的面积为,选.考点:定积分的简单应用.9.某校高二(2)班每周都会选出两位“进步之星〞,期中考试之后一周“进步之星〞人选揭晓之前,小马说:“两个人选应该是在小赵、小宋和小谭三人之中产生〞,小赵说:“一定没有我,肯定有小宋〞,小宋说:“小马、小谭二人中有且仅有一人是进步之星〞,小谭说:“小赵说的对〞.这四人中有且只有两人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进步之星〞是()A.小马、小谭B.小马、小宋C.小赵、小谭D.小赵、小宋【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得出四人中有且只有小马和小宋的说法是正确的,“进步之星〞是小赵和小谭.【详解】小马说:“两个人选应该是在小赵、小宋和小谭三人之中产生〞,假设小马说假话,那么小赵、小宋、小谭说的都是假话,不合题意,所以小马说的是真话;小赵说:“一定没有我,肯定有小宋〞是假话,否那么,小谭说的是真话,这样有三人说真话,不合题意;小宋说:“小马、小谭二人中有且仅有一人是进步之星〞,是真话;小谭说:“小赵说的对〞,是假话;这样,四人中有且只有小马和小宋的说法是正确的,且“进步之星〞是小赵和小谭.应选:C.【点睛】此题考察了逻辑推理的应用问题,分情况讨论是关键,是根底题目.,直线过点且与曲线相切,那么切点的横坐标为()A. B.1 C.2 D.【答案】B【解析】【分析】设出切点坐标,求出原函数的导函数,得到曲线在切点处的切线方程,把点〔0,﹣e〕代入,利用函数零点的断定求得切点横坐标.【详解】由f〔x〕=e2x﹣1,得f′〔x〕=2e2x﹣1,设切点为〔〕,那么f′〔x0〕,∴曲线y=f〔x〕在切点处的切线方程为y〔x﹣〕.把点〔0,﹣e〕代入,得﹣e,即,两边取对数,得〔〕+ln〔〕﹣1=0.令g〔x〕=〔2x﹣1〕+ln〔2x﹣1〕﹣1,显然函数g〔x〕为〔,+∞〕上的增函数,又g〔1〕=0,∴x=1,即=1.应选:B.【点睛】此题考察利用导数研究过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方程,考察函数零点的断定及应用,是中档题.f(x)的导函数f'(x)的图象如下列图,f(-1)=f(2)=3,令g(x)=(x-1)f(x),那么不等式g(x)≥3x-3的解集是() A.[-1,1]∪[2,+∞) B.(-∞,-1]∪[1,2]C.(-∞,-1]∪[2,+∞)D.[-1,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得到函数f〔x〕的单调区间,通过讨论x的范围,从而求出不等式的解集.【详解】由题意得:f〔x〕在〔﹣∞,1〕递减,在〔1,+∞〕递增,解不等式g〔x〕≥3x﹣3,即解不等式〔x﹣1〕f〔x〕≥3〔x﹣1〕,①x﹣1≥0时,上式可化为:f〔x〕≥3=f〔2〕,解得:x≥2,②x﹣1≤0时,不等式可化为:f〔x〕≤3=f〔﹣1〕,解得:﹣1≤x≤1,综上:不等式的解集是[﹣1,1]∪[2,+∞〕,应选:A.【点睛】此题考察了函数的单调性问题,考察导数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准确判断f(x)的单调性是关键,是一道中档题.在上存在导函数,对于任意的实数,都有,当时,.假设,那么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设,那么,∴为奇函数,又,∴在上是减函数,从而在上是减函数,又等价于,即,∴,解得.考点:导数在函数单调性中的应用.【思路点睛】因为,设,那么,可得为奇函数,又,得在上是减函数,从而在上是减函数,在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可得,由此即可求出结果.二、填空题〔此题一共4小题,每一小题5分,一共20分〕为纯虚数,那么实数的值等于__________.【答案】0【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复数为纯虚数,那么,解得或者,当时,〔舍去〕,所以.考点:复数的概念.,,那么__________〔填入“〞或者“〞〕.【答案】.【解析】分析:利用分析法,逐步分析,即可得到与的大小关系.详解:由题意可知,那么比较的大小,只需比较和的大小,只需比较和的大小,又由,所以,即,即.点睛:此题主要考察了利用分析法比较大小,其中解答中合理利用分析法,逐步分析,得出大小关系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察了推理与论证才能.15..【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定积分性质:,根据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知,表示以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的四分之一面积,所以,而,所以.考点:定积分.,假设对任意实数都有,那么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案】【解析】构造函数,函数为奇函数且在上递减,即,即,即,所以即恒成立,所以,所以,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本大题一一共6小题,一共70分.解容许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者演算步骤〕〔i为虚数单位〕.〔1〕当时,求复数的值;〔2〕假设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求的取值范围.【答案】〔Ⅰ〕〔Ⅱ〕【解析】【分析】〔Ⅰ〕将代入,利用复数运算公式计算即可。
高二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二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高二数学备课组本次月考高二数学试卷基本上符合数学教学实际,难度设计较全理,试题起点低,而我就结合我所教的班级现状和学期的知识现状为此次考试进行整体的评价,分析一下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一、对试卷的总体评析本试卷合计150分,选择题12个小题,合计60分,填空题4个小题,合计16分,解答题6大题,合计74分,试题无偏题、怪题,注意知识点的覆盖。
主要考察导数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底子较差,计算能力薄弱,所以时间相对来说较为紧张,不够用。
试题重视基础,大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通性通法,对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等都进行一定的考查。
注重数学的思想性和应用性与灵活性,强调对数学技能的考察。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错误原因分析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
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会找重难点,不会提出问题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课堂缺少解题积极性,上课心不在焉,不肯动脑,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4. 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完成的质量不高,不复习,平时不预习,不能正确灵活运用定理、公式,死搬硬套。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文科班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今后教学中要注意。
1 突出知识结构,打好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首先要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注意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要加大力度,抓落实,夯实基础,在公式使用的准确性和计算的准确性上狠抓实效2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切忌千篇一律地老师讲同学听,提倡多一些思维变式题目的训练,强化学生感悟能力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求精务实,提高课堂效益回归课本,抓好基础落实3 增强学生动手实践意识重视探究和应用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兴趣。
对学生的答题规范要提出更高要求,“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有发生,对此平时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运算途径;平时训练应树立“题不在多,做精则行”的理念。
数学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

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数学)一、 试卷分析本次月考为了触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所以在试卷试题难度上设计整体偏易,除选择题10题考查数列与分段函数的单调性相结合,填空题16题讨论N 的奇偶时数列求和的问题,大题22题为2012新课标地区高考真题较难外,其他题目均为常见常考题型。
17题、18题考查三角函数化简求值正余弦定理的直接应用,19题、20、考查数列求通项求和及n a 与S n 之间的关系,裂项求和,错位相减求和。
21立体几何建系确定点的坐标,求法向量二面角,计算上略有难度。
三、 试卷上存在问题从选择填空题来看,学年普遍存在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简单的小题在运算上丢分,涉及到知识的综合运用问题显得不够灵活,甚至会读不懂题目的内在含义,等价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没有灵活运用到题目当中,17.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问题不够熟练。
18.涉及到证明的问题薄弱,解三角形问题(正余弦定理的应用)简单的应用还可以但是在灵活运用上还有待加强。
19.20.数列的求通项求和中分类讨论的思想缺乏,涉及到错位相减法求和的复杂计算上容易出现问题。
21.证明线线垂直概念不清提条件不够,步骤不够规范,向量运算中坐标求不对,计算出错,法向量求不准,个别同学用几何法求二面角非常简便,有同学在答题结束时不回扣主题(即问什么答什么)。
22.复合函数求导,商的导数,积的导数运算,导数的几何意义还需要加大训练的力度。
主要问题体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概念及公式理解不够透,不足以灵活运用。
第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不熟练,对于问题的变形、变式生疏,看不懂或理解不上去。
第三,在解题时忽略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解题做题,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懂一题会做一类问题的程度。
第四,计算能力上对自己要求不严,训练不到位,以至于考试时不能用较少的时间完成简单的题目,以至于后面较难的题目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
高二文科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二文科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理文科数学第二月教学情况调查测试。
命题范围:高中数学选修1-1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一节。
内容为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和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
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调查研究目前我校高二文科数学教学的现状,了解高二文科学生数学水平,以利于高二文科数学教师合理、高效地组织数学教学,指导好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打好高二阶段的数学基础.1.试题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本次高二文科试卷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考试内容86%为平时训练题型,其中有约占总分15%的第一次月考原题。
出现上次月考原题的这种策略,更有效激发学生平时多复习勤复习的学习行为。
促进学生平时积累和反思能力,加快学生形成复习系统,养成复习习惯。
(2)注重能力考查。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与计算能力。
注重考查数学思想和基本方法以及灵活地解决基本问题能力。
同时本次考试把平时作业两道类型题综合为一道,考察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本次月考比上次月考加大的难点之一。
占考试内容的8%。
(3)体现压轴题的高度。
本次月考最后一道大题第一问还较容易得分,考察的比较基础。
第二问从学生角度出发,难度较大,比较新颖。
注重引导学生在审题基础上的探索能力开发。
这是本次月考较之上次月考又一难点考察。
占考试内容的6%。
2.考试结果统计分析,总体情况大致是:最高分:97分,均分:48分;及格人数2人,及格率11%。
本次高二文科班考试设计:预测最高分:100分,均分:58分,及格率15%。
之所以及格率没达到是因为预测原来同学进步到及格,但是在考试中表现出这种进步的学生还不够预测的多。
说明这些学生能力还不足,需要再给他们一些成长时间。
3.试题及学生错误分析第1/2/3/4/5/13题基本知识点直接应用,主要错误在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
第7/11/14/17/18/19题,主要错误在于(1)审题不清;(2)对基本知识应用不熟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二数学备课组
本次月考高二数学试卷基本上符合数学教学实际,难度设计较全理,试题起点低,而我就结合我所教的班级现状和学期的知识现状为此次考试进行整体的评价,分析一下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一、对试卷的总体评析
本试卷合计150分,选择题12个小题,合计60分,填空题4个小题,合计16分,解答题6大题,合计74分,试题无偏题、怪题,注意知识点的覆盖。
主要考察导数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底子较差,计算能力薄弱,所以时间相对来说较为紧张,不够用。
试题重视基础,大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通性通法,对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等都进行一定的考查。
注重数学的思想性和应用性与灵活性,强调对数学技能的考察。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错误原因分析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
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会找重难点,不会提出问题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课堂缺少解题积极性,上课心不在焉,不肯动脑,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4. 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完成的质量不高,不复习,平时不预习,不能正确灵活运用定理、公式,死搬硬套。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文科班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今后教学中要注意。
1 突出知识结构,打好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首先要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注意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要加大力度,抓落实,夯实基础,在公式使用的准确性和计算的准确性上狠抓实效
2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切忌千篇一律地老师讲同学听,提倡多一些思维变式题目的训练,强化学生感悟能力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求精务实,提高课堂效益回归课本,抓好基础落实
3 增强学生动手实践意识
重视探究和应用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兴趣。
对学生的答题规范要提出更高要求,“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
试时有发生,对此平时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运算途径;平时训练应树立“题不在多,做精则行”的理念。
注重规范,力求颗粒归仓。
4 倡导主动学习,营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培养钻研精神同时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