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历史发展脉络

合集下载

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

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

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学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中国管理学界对于管理学发展进程的积极探索和贡献,无疑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管理学经历了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

在初期,中国管理学界从西方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中国管理学界逐渐掌握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核心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管理学界开始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研究。

众多学者和企业家开始中国特有的管理实践和经验,并尝试从中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例如,曾仕强教授提出的“中国式管理”理论,强调了以“以人为本”、“以德治为基础”、“以和为贵”等原则,引起了广泛和讨论。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管理学界也开始注重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管理实践中。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优化产品和服务。

通过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中国管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的来说,中国管理学的发展进程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的探索之旅。

通过积极引进、消化和创新,中国管理学界正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体系,并努力推动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创新。

这一进程不仅对于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全球管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期待中国管理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多的成果和突破,为全球管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管理学名著百年与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在过去的百年里,管理学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蓬勃发展的历程。

众多经典著作的涌现,不仅丰富了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道路也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回顾管理学名著百年的演进过程,探讨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的现状,并从中获取启示,为中国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1) 古典管理2) 现代管理3) 当代管理1. 古典管理理论1.1 科学管理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1.1 任务管理法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 要做什么2) 怎样去做3) 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1.1.2 行为指导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

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1) 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2) 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3) 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4) 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5) 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作。

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

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1.1.3 工作定量系统泰勒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模式来规范并检验工作者的工作表现。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

在这些古文明中,人们开始组织和管理农业、建筑和劳动力。

然而,对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直到现代管理学的起源才真正开始。

现代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阶段。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的规模扩大和组织管理的需求。

在这个时期,工厂和企业经营者开始寻求更有效和高效的管理方法。

20世纪初,管理学开始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弗雷德里克·泰勒被公认为科学管理学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分析工作流程和优化劳动者的工作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随后,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和艾尔顿·梅奥的人际关系学派进一步推动了管理学的发展。

福特的流水线模式引入了大规模生产和流程的标准化,使企业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益和利润。

梅奥则强调了人际关系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提出人性化管理的概念,关注员工的情感和个人需要。

20世纪中叶,管理学进一步拓展了研究领域,包括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项目管理等。

组织行为学关注组织内部的个体和群体行为,探讨如何提高员工的动机和创造力。

战略管理则关注企业如何面对竞争和变化的环境,制定和实施长期的发展战略。

项目管理针对具体的项目实施,研究如何合理管理和分配资源,以达到项目目标。

时至今日,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学科领域,涵盖了众多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商业和组织管理,也适用于公共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各个领域。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人类探索和应对组织管理挑战的进步和创新。

管理学发展简史

管理学发展简史
的观点》(1979年) • 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
• Y理论假设:人们在工作上体力和脑力的投入就跟在娱乐和休闲上的投 入一样,工作是很自然的事——大部分人并不抗拒工作。即使没有外界 的压力和处罚的威胁,他们一样会努力工作以期达到目的——人们具有 自我调节和自我监督的能力。
• 背景:重点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谋求企业的 生存发展,并获取竞争优势。“战略”开始引入管理界。
• 背景:从微观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硬件"以外的造成企业效率下降的影响因素
• 管理理论丛林:人的心理、行为等对实现组织目标(效果)的影响
• 马斯洛(A. H. Maslou)的需求层次理论 • 赫次伯格(F.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 麦克莱兰(D.C.Macleland)的激励需求理论 • 麦格雷戈(D. M. McGregor)的"X理论-Y理论 • 波特-劳勒模式 • 巴纳德(C. Barnard)为创始人的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 西蒙(H. A. Simon)为代表的决策学派 • 德鲁克(P. F. Drucker)为代表的经验(案例)学派等
• 代表人物与成果
• 安索夫(Ansoff)《公司战略》(1965开战略规划的先河。 • 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 1975年)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 • 劳伦斯与罗斯奇合著的《组织与环境》(1969年) • 卡斯特(F. E. Kast)与罗森茨韦克(J. E. Resenzweig)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权变
管理学发展简史
廖开际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9世纪初到30年代)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管理学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学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 基于泰罗的实验,工厂根据所要搬运的不同原料来选择恰当尺寸 的铁锹,并把它分配给不同体力的工人,其结果是非常出色的, 工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每人每天平均工作量 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人每天平均收入从1.15美元提高到1.88 美元。
古典管理理论
泰罗的理论要点: A.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B.科学挑选工人。 C.工时研究与标准化。 D.差别记件工资制。 E.职能管理。 F.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理论要点:
①将企业的经营活动概括为六个方面--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 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其中,管理活动居于核心地位。
②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③提出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法约尔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报酬合理
泰罗
泰罗与搬运生铁块试验
❖ 第一步挑选工人:用4天的时间观察研究了75个人,最后选出1人(荷兰人施 米特)。每天工资1.85美元,条件:必须按泰罗的要求去搬运生铁。
❖ 泰罗与他的助手在研究中,试着转换各种工作因素,以观察它们对施米特的 日生产率的影响。他们还试验了行走速度、持握的位置和其他变量,从中获 取数据,比如:从车上或是地上把生铁搬起来需要多长时间;带着所搬的铁 块在平地上走,每英尺需要多长时间;带着所搬的铁块沿着跳板走向车厢, 每步需要多长时间;把生铁扔下或者堆放起来需几秒钟;空手回到原地,每 走一英尺需要多长时间,等等。
➢ 认为企业应将管理的重点放在 ➢ 提出管理人员发展计划 服务上,而不是专图追求利润。
甘特图
甘特图
古典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1841-1925 )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的是关于组织和实施有效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不断适应和回应着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因此在管理学领域中出现了许多的流派和理论。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开始,梳理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当前管理学的趋势。

一、管理学起源管理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人们通过组织、协调和规划来管理农田灌溉、建设工程等任务,以保证生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古代文明中的很多古籍都包含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例如中国的《孙子兵法》和西方的《论政》等。

到了现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管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这促使人们开始将管理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学先锋者如泰勒(Frederick W. Taylor)、韦伯(Max Weber)和福特(Henry Ford)等提出了科学管理、行政理论和生产线管理等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至中期。

泰勒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分析工作过程,确定最佳工作方法,并且在实践中加以执行和监督,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

2. 行为科学阶段行为科学阶段发生在20世纪中期至70年代。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研究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动态。

以马斯洛(Abraham Maslow)、霍桑(Elton Mayo)和麦克雷格(Douglas McGregor)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人际关系理论和X理论与Y理论等,强调了人的需求和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3. 管理科学阶段管理科学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决策科学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

线性规划、网络分析、决策树等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调度、资源配置和决策支持等方面。

管理学发展历程

管理学发展历程

管理学发展历程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断地变革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现代管理学的框架。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过程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简要介绍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最早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先秦时期的《易经》和《尚书》,以及古希腊的《诗经》和《战争学》。

这些古代文献中蕴含了诸多组织和管理的智慧,为后来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19世纪,管理学开始被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的泰勒和法国的福特是管理学的奠基人。

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原则,通过研究和分析工作流程,优化生产效率。

福特则倡导流水线生产模式,实现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操作。

他们的工作使管理学开始与实践结合,并为工业化时代的管理者提供了指导。

20世纪初,管理学开始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多个学派。

人际关系学派强调人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的观点。

行为科学学派则试图通过研究人的行为来解决管理问题。

这些学派的出现使管理学从技术层面转向了人文层面,开始关注员工需求和激励。

20世纪后半叶,管理学进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使管理者面临更复杂的挑战和机遇。

这时,现代管理学开始崛起,强调人与组织的整体性和系统运作。

学派之间的融合和交叉研究成为了发展的趋势,包括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等。

展望未来,管理学的发展方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管理者需要掌握新的工具和技术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此外,社会对企业和管理者的期望也在不断增加,管理学需要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展示出了人类对组织和管理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科技社会,管理学始终关注组织、人和系统的关系,并不断适应和引领变化。

未来的管理学将继续与时俱进,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指导,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20世纪初以来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管理学的历史发展,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未来的趋势。

一、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了诸多问题,人们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优化生产过程,并通过分工和时间研究提高劳动生产力。

这一理论为管理学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二、经典管理理论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管理学开始从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规律和原则,形成了经典管理理论。

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福尔(Henry Fayol)提出了通用管理原则,包括分工、权威、纪律、统一指挥等,为管理学奠定了基本框架。

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则提出了官僚理论,阐述了组织结构和权威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经典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行为科学对管理学的贡献在20世纪中期,行为科学的兴起推动了管理学的发展。

行为科学研究关注个体和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动机,重视人的因素对组织效果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的哈桑实验揭示了人性因素对工作动力的重要性,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应关注员工的情感和需求。

四、系统理论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兴起20世纪后半叶,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到来,管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系统理论被引入管理学领域,强调了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管理者需要全局思考,综合各种因素来进行决策和管理。

同时,现代管理思想也逐渐兴起。

经营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了管理者应以理解为基础进行决策,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需求。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管理方法。

五、管理学的影响和未来趋势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管理科学是一门与人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和应用各种科学方法和理论,旨在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目标达成。

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组织出现的初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管理科学的框架和体系。

1. 古代管理的初步探索在古代社会,管理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军事领域。

古代帝王通过建立行政机构、设立职位和实施军事战略等方式,试图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控制。

从古代中国的《孙子兵法》到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各个古代文明都有自己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后来的管理科学打下了基础。

2. 工业革命与管理的现代化18世纪的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工商业的兴起,这为管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工厂制度的出现,使得管理者需要面对更复杂的人力、物资和生产过程。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早期的管理者,如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开始试图通过科学方法和工程经验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工人和资本的协调。

3. 管理学的兴起20世纪初,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管理学家们系统化总结和研究了大量的管理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泰勒的科学管理学思想强调以时间和动作研究为基础的工作方法改进,由此诞生了著名的“一边生产一边学习”(Learning While Doing)的概念。

此外,韦伯(Max Weber)提出的理想管理模式和柯斯(Ronald Coase)的事务费用理论等都为管理学的理论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系统理论的引入20世纪50年代,管理学又迎来了新的思潮——系统理论的引入。

在这一时期,以伯特兰德·拉塞尔(Bertrand Russell)和诺伯特·魏纯(Norbert Wiener)为代表的科学家提出了系统思维的概念,认为组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

简述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脉络

简述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脉络

简述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脉络
管理理论的演进: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管理理论发展脉络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

“泰罗制”的产生。

管理科学正式产生,由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

解决了技术先进,管理落后问题。

2、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20世纪20年代以后。

代表人物。

梅奥、马斯洛,等。

行为科学的产生。

由人是“经济人”转向人是“社会人”。

发展、丰富了管理的人本原理
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二战以后。

代表人物:麦格雷戈、西蒙、德鲁克。

等。

二战以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计算机技术等应用,是管理理论更加完善。

4、文化管理、学习型组织理论阶段(新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

代表人物:威廉.大卫、彼得圣吉。

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兴起。

对人的认识更加深刻,强调文化管理,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力。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 4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 5把计划职能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 • 6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6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三 泰勒介绍:
4 主要贡献及缺陷:
• 1第一个把管理作为一门科学; • 2把科学的方法应用到管理上; • 3把人看成是经济人; • 4侧重于低层次管理; • 5科学管理的提出
• 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主要探讨了在工厂中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 制定出 所谓标准操作方法 工作定额原理 工具 机器 材料以及环境标准化原理 差别激 励计件工资制 雇主和工人协调与合作原理 还对管理的计划职能和职能 职能管 理制 组织机构上的管理控制原理进行了研究 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 一书 1912年泰勒在美国国会特别委员会上对泰勒制和其它工厂管理制的听证 会上的听证词也是一篇重要文章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前言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行为科学阶段 近代管理理论阶段
1
前言
管理的实践;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 但管理 作为一门学问;其产生 发展却不到一百年 的历史 其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末至20年代 行为科学阶段20世纪20年代~ 近代管理理论阶段二次大战~
33
2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一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又称科学管理阶段;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20年代;是管理科 学创立的时期 泰勒第一次把数学运用于管 理;创立了管理科学
二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泰勒Fredenck Tailor 18561915; 美国;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Henrie Fayol;18411925;法国;经营管理之父
26
近代管理理论阶段
一 代表人物:
除上面以外;还有组织行为学派 社会技术 系统学派 经理角色学派 经营管理理论学派 等

管理学发展史

管理学发展史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着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的理论要点具体包括: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对工人的激励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的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傅勒还首先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做参与式管理。

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着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斯韦伯则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

他的这一套思想体现在其着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经世致用之学,涉及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管理学的基石。

其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和法家的“法、术、势”三宝等思想,成为后世管理学的核心思想。

汉唐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管理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以《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管理思想著作,这些著作对于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管理学开始与西方管理学相互融合。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著作,如《天下郡国利病书》、《古今图书集成》等。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管理学思想的传入和影响,中国管理学逐渐开始与国际接轨。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想体系,如曾国藩、毛泽东、邓小平、张瑞敏等人都为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融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不断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管理学体系。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发展历程作者窦凯管理学既可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也可以说它历史悠久。

说它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因为他被人们所普遍接受是在西方科学管理诞生之后,至今时间不是很长;说他历史悠久是因为,在我们中国从传说时期就已经有了管理思想的萌芽。

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一、古典管理古典管理可分为中国的和西方的。

中国的古典管理,在书面上只有寥寥几句,如“田忌赛马”,然而从传说时期中国已经有了管理思想的萌芽。

如三皇五帝时期,燧人就已经发明了“结绳记事、文化肇始”,伏羲的“始终人伦,定对偶婚”等。

而西方的古典管理思想有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管理理论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要做什么、怎样去做、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作。

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

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泰勒的理论为上世纪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但除非理论家和实践者把泰勒主义引申为其他形式来适应新的环境,否则科学管理理论将会成为历史中辉煌的过去。

尽管如此,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

而且,泰勒有关工作任务、衡量标准、工作定量激励制度的观点在现代组织向后现代组织转变的转型期仍具有指导意义。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日益成为企业家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从初期的工业革命,到现代信息化时代,管理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研究理论。

第一部分: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管理学一词来源于法语中的“manège”,最早出现在16世纪末的法国,意为管理、操作、经营。

在此之前,管理学的脉络主要还是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直到1854年,美国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开始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分工原理”经过几百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在20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达到了高峰。

泰罗(M.F.Taylor)于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法》奠定了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成立,并开始教授企业管理课程,从而成为管理教育的先驱。

第二部分: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企业面临的管理挑战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

管理学的研究要求不仅局限于经济管理领域,也涉及到更广泛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管理需求。

当前,管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与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密切相关。

1. 跨文化经营全球化带来了不同社会文化与思维方式间的碰撞,高超的跨文化经营能力成为企业领导者的重要素质。

管理学需要关注文化差异带来的价值观、习惯、信任度、目标达成方式等方面的思考和研究,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2. 环境可持续性管理环境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已经不仅是一种长期战略,更是公司营销的重要公关亮点。

管理学在提供企业环境信息的同时,也需要着手提供一种效果较为显著的环境管理策略,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3. 创新与人才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精细化和多样化,企业需要寻找更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管理学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指导和控制组织中的活动,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管理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探讨这门学科的全貌。

管理学的历史管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但是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后期。

在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生产的兴起,组织形式逐渐从手工业向机械化制造业过渡。

在这个过程中,工厂管理员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管理任务,这种情况促使人们开始研究管理科学。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些管理思想家开始提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一次性地完成一定的工作量”,通过实行分工和专业化以提高劳动效率。

福尔莫的管理原理在管理者的工作中提供了一系列实践指导。

韦伯的官僚制度理论提出了以规则和程序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和决策过程,从而提高了管理过程的效率。

二战后,随着国际贸易和科技的发展,管理学得到了全球性的关注。

各种新兴的思想和理论也随之产生,如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

管理学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工具,而是变成了为企业家们提供战略指导和资源分配的关键能力。

管理学发展的趋势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管理学持续发展,管理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管理学发展的趋势。

多元化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管理者越来越需要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和价值观。

管理学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文化,也应该涵盖多种文化背景,培养管理者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

数字化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学中对于数字经济的讨论就开始逐渐兴起。

现在,数字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从品牌推广到供应链管理到人力资源。

管理学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数字技术,以利用它们并在企业管理中更好地使用。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今天世界的热门话题,管理学必须关注并协助企业实现可持续性目标。

管理学家可以通过讨论可持续性管理和责任,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性实践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管理学发展史的几个阶段

管理学发展史的几个阶段

管理学发展史的几个阶段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表现为集体的协作劳动形式,有集体协作劳动的地方就有管理活动,随之形成各种管理思想。

应该说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与人类社会一样历史久远。

作为管理理论的管理学的形成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指20世纪初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前这一阶段;二、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是指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三、管理理论丛林是指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阶段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是该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四、战略管理阶段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的剧烈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长远思考以便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特点;五、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世界瞩目,由此日本企业所推行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和学习,1987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首次颁布的ISO 9000系列标准为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了实施指南,2000年修改颁布的ISO 9000系列标准提出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该遵循的八项原则;六、学习型组织理论阶段是指20世纪90 年代以后,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管理理论——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代表的管理理论出现了,并形成了许多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6))、业务流程再造(BPR)、标杆超越法(benchmarking)等。

从管理理论百年发展历史来看,质量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而全面质量管理也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90年代以后的理论和方法,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标杆超越法等都可以看成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有关人的认识和假设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从最初古典管理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到人际关系学说的社会人假设,以及后来的“复杂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假设等。

管理学发展史

管理学发展史

管理学发展史一、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以提高组织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对组织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和理论探讨。

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当时的统治者需要管理庞大的国家和人民,因此出现了一些管理理论和实践。

但是,真正的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才开始形成的。

二、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初,管理学进入了科学管理时期。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泰勒强调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如分工、高效率和奖励机制等。

他的理论对工业革命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人文关怀时期科学管理的方法虽然在提高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忽视了人性因素。

20世纪20年代,人文关怀时期的管理学兴起。

埃尔顿·梅奥是人文关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表明,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表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文关怀时期注重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情感,提倡人性化管理,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来提高组织绩效。

四、行为科学时期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时期的管理学开始兴起。

行为科学时期的管理学主要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试图解释员工行为背后的原因。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和亨利·门西尔。

他们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认为员工的动机可以分为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两种。

行为科学时期的管理学为组织提供了更深入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五、系统理论时期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进入了系统理论时期。

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

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管理学开始关注组织内部的协调和整合问题。

彼得·德鲁克是系统理论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管理学的五个基本功能: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

六、现代管理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学开始兴起。

论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论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论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现代管理学的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管理观念主要集中在军事管理和行政管理方面。

例如,中国古代的兵法和吏治思想就包含了一些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古希腊的斯多亚学派也提出了一些管理的思想,认为管理应该是一门艺术。

然而,古代管理观念主要局限于实践经验,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管理学开始进入现代阶段。

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化生产和大规模组织的兴起,促使人们对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管理学开始从实践中脱离出来,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原则。

早期的管理学家如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提出了科学管理和生产流程改进的观念,将管理视为一门科学。

此外,马克斯·韦伯提出了官僚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应该具有明确的规则和层级结构。

这些理论为管理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管理思想提供了借鉴。

20世纪中叶以后,管理学进入了现代阶段。

现代管理学强调系统思考和综合性的管理观念。

在这一阶段,管理学开始从单一的组织管理转向全面的管理,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

同时,管理学也开始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的影响,强调灵活性和创新性。

例如,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管理者的核心职责是创造价值。

此外,管理学还引入了许多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丰富了管理学的内容。

现代管理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管理学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

管理学的目标是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其次,管理学注重跨学科的研究。

管理学借鉴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

第三,管理学强调系统性和综合性。

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组织,而不是某个单一的部门或功能。

第四,管理学关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管理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也要关注实践的可行性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60年代到90年代)
赫伯特·西蒙
(HebertSimon)
决策理论学派
《思维的模型》
1,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的标准并非是“最优”。3,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经验及智能。
巴纳德
(ChesterBarnard)
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麦格雷戈
(D.M.McGregor)
人性假设理论的代表人物
《企业的认识方面》
X理论-Y理论是专门研究企业中人的特性问题的理论。X理论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而Y理论是根据“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并归纳了马失落与其他类似观点
斯金纳
(B.F.Skinner)
强化理论的提出者
强化理论
凡是经过学习而发生的操作性行为,均可通过控制“强化物”来加以控制和改造。强化方式有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即用奖金、赞美、提升等吸引职工在类似条件下重复产生某一行为;负强化即预先告之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
1898年,“搬运生铁块实验”
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了工人,使生铁量的搬运量提高了三倍
1898年,“铁锹试验”
研究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i)铲上的负载有多大的问题
ii)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锹的形状,规格问题。
iii)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办法
iv)每一套动作的的精确时间
研究了“一流工人”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
《经理人员的职能》
总的特征是:组织论的管理理论,即以组织为基础分析和说明管理的职能和过程。
理论结构为:个体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
韦廉大内
(WilliamOuchi)
权变理论学派
《Z理论》
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于亲密,因此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现“民主管理”。大内把由领导者个人决策、员工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的企业称为A型组织。
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
经理角色学派
《管理工作的实质》
1,经理工作的特点:(1)工作量大、不掉紧张(2)活动短暂‘多样琐碎(3)推崇接触性的联系方式(4)审视与外部和下属的联系(5)义务与权利相混合2,经理担任十种角色,它们渊源于经理的正式权力和地位3,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的若干要点。
法约尔(H.Fayol)
管理理论之父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3,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理;4,管理五要素问题
马克斯·韦伯(M.Weber)
组织理论之父
《社会和经济理论》
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管理学发展史的脉络总结



管理学思想发展史
发展阶段
(主要时期)
重要人物
人物称号
代表著作及实验
主要内容及贡献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9世纪初到30年代)
泰罗(F.W.Taylor)
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生产率。1,配备“第一流的工人”,掌握标准化操作方法;2,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3,雇佣双方进行“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4,实行职能工长制;5,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F.Herzberg)
双因素理论的代表人物
《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影响人员行为绩效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前者指“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的因素,后者指“得到后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的因素
麦克莱兰
(D.C.Macleland)
激励需求理论
任何一个组织及每个都代表了实现某种目标而集合在一起的工作群体,不同层次的人具有不同的需求
厄威克
(LyndallF.Uruick)
管理史家
《组织的科学管理》
对古典管理理论来说,完成对理论的综合整理并使之发展。
古利克
(LutherH.Gulick)
管理学家
POSDCORB的管理七职论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30年代到60年代)
梅奥
(G.E.Mayo)
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
霍桑实验
实验结论:i)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联系
弗鲁姆
(Victor H.Vroom)
期望理论的提出者
《工作与激励》
人的行为是对目标的追求。行为的激发力决定于目标价值的高低和期望概率的大小
激励力=价值指数*预期概率
亚当斯
(J.S.Adams)
报酬公平理论的提出者
报酬公平理论
他认为只有公平的报酬,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和起到激励作用。而报酬是否公平,职工们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与他人,历史,自己的过去比较。
1,把环境对管理的影响作用具体化,把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2,描述环境变化与管理对策之间的关系;3,为说明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提出“权变矩阵图”
后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90年代以后)
戴明
(W.Edwards.Deming)
质量管理专家
PDCA循环“戴明环”
管理方法精要:正本清源、把握变异、客户至上、慎防干预、乐在工作、强调合作、重在培训、诚意正心、系统认知、强化领导
波特
(Michael E.Porter)
战略管理专家
《竞争优势》
他对于竞争战略理论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五种竞争力量”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并在《竞争战略》艺术中,明确地提出三种通用战略:成本领先、标歧立异、目标集聚
彼得·圣吉
(PeterM.Senge)
新管理大师
《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他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
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
经验学派
《管理的实践》
贡献:“目标管理”和“事业理论”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是它使得经理人能够自我控制,使得管理由“别人统治”被替代为“自我控制”,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
卢桑斯
(F·Luthans)
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的权变Fra bibliotek论:走出丛林之路》
ii)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
iii)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马斯洛
(A.H.Maslou)
需求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
《激励与个性》
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等五个层次
赫次伯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