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德全道话养生

合集下载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道教是中国古老且丰富的文化传统之一,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灵的健康和平衡。

在道教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关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这些语录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知识和人生哲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智慧。

1. 心态平和:心态平和是道教养生的关键。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安忍为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强调了心态平和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宁,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纷扰,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 饮食有度:道教注重饮食对养生的影响。

《列子》中有一句语录:“无过为饱,清浊去淤。

”这句话告诉我们,饮食应该适度,不要贪吃和暴饮暴食。

清淡的饮食有助于消除身体内部的积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3. 修炼内功:道教强调内外修炼的平衡。

《庄子》中有一句有名的语录:“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

通过修炼内功,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保持年轻和活力。

4. 保持身心的和谐:道教注重身体和精神的和谐。

《道德经》中有一句语录:“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同时提高自我调节和保护的能力,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5. 与自然相融:道教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相融合,以获得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以上只是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智慧语录的简要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智慧语录的阐述,逐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达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道教的养生智慧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对生命和健康的独特理解。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五心养神法

五心养神法

五心养神法《黄帝内经》里有大量关于养心、调心、养神、调神的论述。

我把它归纳为五个“心”:第一,心态平和;第二,心情快乐;第三,心地善良;第四,心胸开阔;第五,心灵纯净。

心态平和心态平和,按照《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叫“清净、少欲”。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

《黄帝内经》还说了一句:“清净则肉腠闭柜,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一个人只要心态清净了,那么什么样的疾病、外邪都侵入不了我们体内,这样身体就健康了。

《黄帝内经》还有两句话:“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我们做的事情可以很多,工作可以很忙,但心态一定要闲,“闲”字是门里一个木字,原本是用木头把门住,这样外面的欲望、诱惑就被挡在门外了。

就是要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跟从镇江金山寺的佛印住持学佛时,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印批了两个字:“放屁”。

苏东坡特别地生气,就过江到寺里质问佛印。

佛印大师笑着回了他两句:“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所以,要真正的八风吹不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要时时处处都要保持这种平和、少欲、清净的心态,才能真正不受各种欲望、各种情绪的干扰。

我曾经拜会过中国佛协的会长一诚大师,他跟我说了一句话:”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

“说的十分深刻!现代人一切心灵困惑不都是因为贪多造成的吗?越贪多越困惑,越困惑就越贪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说: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计较的少。

心情快乐《黄帝内经》说:“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之心。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是说圣人能够将他的嗜好调试到和世俗一样,适应世俗习惯,没有恼怒和愤恨的不良情绪。

一切以恬愉、自得为要务。

恬愉就是一种快乐、悠闲、自足的心态,养生就是要始终保持这种心情。

《黄帝内经》还说:”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

道家养生对联

道家养生对联

道家养生对联在习武、修道之余,先生精研传统道家养生、中医理论以及脊柱学等,并把这些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一整套最科学的养生方法。

那么你知道道家养生对联有哪些吗?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道家养生对联,希望你喜欢!道家养生对联及解析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相传当年清帝回沈祭祖时,乾隆带着纪晓岚一行来到沈阳太清宫参拜。

首先来到主殿前就看到了这副楹联,乾隆帝左看右看就是不认识,于是就让随行的大臣纪晓岚来念一下,纪晓岚看后回答说:“微臣不认得。

”乾隆帝说:“你纪晓岚四库全书都编出来了,怎么会不认得呢!”纪晓岚回答说:“微臣真的不认识,我去请教一下老道。

”于是纪晓岚就去请来了郭守真的大徒弟,大徒弟回乾隆皇说:“这是道家合并的字,是道家炼丹的密绝,已经传了二千多年了。

”接着就念道:“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乾隆帝听后点头说:“深矣,深矣!”这副对联提示人们如何去理解汉字的构成,一是汉字由基因密码构成,二是一个汉字就是一句话或一个完成意识的缩写。

无独有偶,在古都西安市西郊的陕西省周至县境,有处名胜古迹名叫“楼观台”。

相传是两千多年前老子讲授《道德经》五千方的“说经台”。

在楼观台的“老子祠”内两侧,有几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老子的《道德经》。

其中有两座碑的侧边,各刻了一条七字楹联。

这副对联上面的字,字形古怪,众莫能认。

上联右上角还刻着“太上老君作”五字。

此联亦即是与沈阳太清宫的这副对联如出一辙。

这些字怎么读?意义又如何?见者无不甚感兴趣。

原来这是一副宣扬道家养生修炼要旨和方法的对联。

现在看来,也有一定的医学科学道理,值得翻译出来作为艺术和保健知识鉴赏(按字位顺序编号分解):上联:玉炉烧炼延年药; 上联一、身寳:由“身”、“宝”二字构成(宝字是繁体字)读作“玉”,同“玉”同义,是一种宝石。

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

人们要健康长寿,必须爱惜人身固有的这三件宝;劝人不要分外贪求,免伤精、气、神,或叫守身如玉。

印度里的中医养生

印度里的中医养生

印度里的中医养生养生观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

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中,领略养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法则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深度思想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

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其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

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延长生命《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和寿命的问题:“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神农本草经》则不断提出“不老”的概念。

聂文涛在《求索神农智慧》一书中指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大量先哲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进行的探索。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养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追求健康和长寿的重要途径。

老子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对人类深刻的道德伦理思考有着重要的启示,还蕴含着许多有益于养生的智慧。

本文将探讨老子道德经中的养生方法,并从行生活有度、心境平和、饮食节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行生活有度。

老子道德经强调守于无为,尊重自然法则,认为逆应天道会导致疾病与早衰。

因此,养生应当遵循自然规律,根据身体的需要来调整日常生活。

要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不作过分劳累,避免超负荷工作带来的身心压力。

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通过调整生活的节奏,让身心得到平衡,有效延缓衰老进程。

第二,心境平和。

道德经中提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舍去功利心理,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从容。

现代人常常因为竞争压力和各种纷扰而焦虑不安,这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了解到老子道德经中秉持的“以静制动”的原则,是我们在追求心身健康时应当思考和学习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老子的智慧,通过冥想、放松和宽容来舒缓压力,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稳。

第三,饮食节制。

老子道德经中提到,“至柔者,能胜刚”,表达了不以硬势对待身体,注重餐饮与饮食的温和与节制。

在养生方面,老子倡导节制饮食,追求平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嗜好食物对身体的损害。

应选择新鲜、健康、营养丰富的食材,多食用蔬果和全谷类食品,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和脂肪,均衡营养,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养生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老子道德经中的养生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通过行生活有度、心境平和、饮食节制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生活的质量,增强身心的健康。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实际行动去追求健康和长寿。

只有身心合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的智慧可以指导我们走向健康,但要注意,养生不能盲从,应根据个体差异和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调整。

道教养生学对体育健身的贡献

道教养生学对体育健身的贡献

道教养生学对体育健身的贡献【摘要】道教医学是我国奉献给世界医学的宝贵文化遗产。

道医从延年益寿,仙化不死的目的出发,对养生学格外重视,可以说,养生学是道教文化体系中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孕育着现代人体科学、思维科学、医学、气功学的萌生,代表着东方智慧,也堪称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关键词】道教;养生学;体育道教医学从延年益寿,仙化不死的目的出发,对养生学格外重视,构成了道医的一大特色,或者可以说,道教对中国养生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就一再强调:“要当重生,生为第一。

”因为:“死命,重事也。

人居天地人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

”而且医家治病是为其次,养生长寿方为上上:“故夫上士忿然恶死乐生,往学仙,勤能得寿耳,此上士是尚第一有志者也。

中士有志,疾其先人夭死,忿然往求道学寿,勤而竟其天年耳,是其第一坚志士也。

其次疾病多而不得常平平,忿然往学,可以止之者,勤能得复其故,已小困于病,病学,想能禁止之,已大病矣。

其次大病剧,乃求索道术,可以自救者已死矣。

”这里的“道术”当为养生术。

等到病入膏肓,再求养生,为时已晚。

唯有平日注重养生,体健身强,方能延年祛病。

如何养生,道教除宣扬吐纳导引,房中辟谷等方术外,还强调“适劳逸”、“慎饮食”、“顺四时”、“和七情”、“静思虑”、“重修德”等一系列养生原则。

被道教奉为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对上述养生要点阐述得透辟而精当。

饮食方面,它要求“食饮有节”,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其真”。

起居方面,则要“起居有常”,合于四时节令的变化而有一定的规律:春三月养生,当夜卧早起,“逆之则伤肝”;夏三月养长,当夜卧早起,“逆之则伤心”;秋三月养收,当早卧早起,”逆之则伤肺”;冬三月养藏,当早卧晚起,“逆之则伤肾”。

同时还要“适劳逸”,因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以上皆为养形之论。

养神主要是“和七情”、“静思虑”、“重修德”。

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③真至圣贤

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③真至圣贤

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③真至圣贤■原文【 XJ】上一节,岐伯向黄帝讲述了男女生理变化的不同点,即女七男八。

而在本节中,他前半段重点阐述了肾对生殖的重要性,而后半段重点讲述了上古、中古时期的四种不同类型的人,即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的养生之道。

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③真至圣贤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弊,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肾者主水......【原文】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点评】此段话重点说明肾的重要作用。

这里提到的肾,不单独指解剖学上的肾,而是指人体的整个泌尿生殖系统。

1、肾者主水:肾,肾脏,在中医里应该泛指与泌尿生殖相关的系统;者,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

在这里特指肾;主:当动词,管理之意;水,“肾为水脏”,它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肾对体内水液的潴留,分布与排泄,主要靠肾气的“开”和“阖”(所谓肾主开阖)。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道德经》,东周春秋末周收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希望对你有用!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一、道德经养生拳的独特功效:1、开发人体软件心脏(即人体的第二心脏,在小腿后中部,打拳时的下蹲动作有助于开发我们的软件心脏。

)人体的心脏像水泵一样,昼夜不停地把血液输送到各器官、各细胞,为我们人体提供能量。

同时它还要承受着来自情绪、工作压力、环境、食品、作息时间、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会受到伤害。

我们人体的软件心脏可辅助心脏,减轻心脏的负担。

2、能祛除危害人体健康的氧气毒,中和活性氧气毒素对人体遗传因子的侵害。

氧气是我们人类及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一种能源,但另一方面,过度的氧气也会对人造成损害。

记得曾经看过报道:新生宝宝,尤其是早产宝宝,因吸氧过度使视网膜病变,造成眼睛不可逆的失明。

实际上,即使是成人,在过高分压的氧气环境中,也会发生氧中毒。

比如,在正常大气压下,如果氧气的浓度达到50%,成人的细胞组织都将受到损害;又比如,潜水员在深50米的海水下作业时,由于氧分压太高,从而也可导致氧中毒。

1%至2%通过呼吸进体内的氧气会被转化成活性氧,使用日用品、食品添加物、化妆品、农药、药剂等化学物质时,紫外线照射后、吸烟时,受到游戏机、手机、电视机等各种电子仪器的电磁波辐射时,过量饮酒,体内有感染及炎症时,激烈运动及吸入大量高浓度的氧气时,放射线照射时,还有过度的精神压力及刺激等都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

被切开的苹果放着,会变红,这是氧导致的苹果“生锈”;许多食品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变质。

这还是因为氧引起“生锈”氧化;金属生锈也是因为氧气。

人类的衰老、生病也一样,是由于活性氧导致作为最重要发动机的线粒体以及DNA、细胞膜处于生锈状态。

3、激活人体大道基因,促进人体细胞活性化、健美化、年轻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黄帝内经养生顺口溜

黄帝内经养生顺口溜

黄帝内经养生顺口溜一、内经养生有妙方,早睡早起精神爽。

就像那太阳按时升,身体机能运转棒。

我邻居老王以前天天熬夜,整天没精打采的,后来听了我的劝,早睡早起,现在那气色,好得不得了呢!二、饮食有节莫乱尝,五谷为养记心房。

好比那汽车要加油,优质燃油才健康。

我朋友小李啊,以前就爱吃那些垃圾食品,身体老生病。

现在知道五谷的好了,天天吃杂粮粥,身体强壮多了。

三、五味调和不能忘,过酸过辣把身伤。

这就像琴弦调太紧,容易断掉没商量。

我看到有个人特别嗜酸,结果把胃都吃坏了,这就是不懂得五味调和的下场啊。

四、寒温适度要考量,薄衣厚服看天相。

就如同那花朵需适宜,温度不对就萎黄。

记得有次我出门没看天气,穿得太少,回来就感冒了。

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注意寒温适度了。

五、情志舒畅心欢畅,怒气莫要心里藏。

这好比那河流要通畅,堵塞就会发水狂。

我同事老张,老是爱生气,结果身体越来越差。

后来他学会控制情绪,心情好了,身体也好转了。

六、动静结合才正常,久坐久卧不应当。

就像那钟表的指针,动一动才不会僵。

我有段时间工作忙,老是坐着,结果腰都快坐断了。

后来我每天都抽时间活动,这才慢慢好了。

七、春夏养阳秋冬藏,顺应天时寿命长。

好似那候鸟知时节,南来北往有方向。

我爷爷就特别遵循这个道理,春夏秋冬养生有道,现在九十多岁了,身体还很硬朗呢。

八、足部保暖很重要,寒从脚下把人扰。

这就像是房子的根基,根基不稳房子倒。

我妹妹冬天老是不穿厚袜子,脚总是冰凉的,还老是生病。

后来听我话注意足部保暖了,生病都少了。

九、头部防风要记牢,风吹脑袋易着恼。

就如同那火苗怕风吹,一吹就会熄灭掉。

有次我骑车没戴帽子,被风一吹,头疼了好几天呢。

十、适度劳作体不伤,过度劳累空悲伤。

这像那拉弓要有度,拉过头弦会亡。

我爸以前为了赚钱,过度劳累,结果把身体累垮了。

现在他知道适度劳作了,身体也在慢慢恢复。

养生啊,真的要遵循黄帝内经里的这些道理。

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其实都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我们照着做,身体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日常生活与中医养生的智慧

日常生活与中医养生的智慧
心包有一个檀中穴(主喜,高兴),若这个
穴经不通畅则对人体不利。(心情郁闷,生 气时则出现敲打此穴动作) “喜乐出焉”(阴气正盛,阳气将尽) 男女同乐(言语) 双手合十,收敛心包。
17
亥时(三焦当令,21-23点)猪
《说文解字》:第一个字“一”最未一个字
“亥”, 又回到初始混沌状态,生命的轮 回又将开始。(亥的写法) 阴阳和合,性爱之最佳时间。 猪始终处于享受状态,所以猪是可以养肥的。 人体,是一个最无为最自足的系统,如果偏 离了无为、自足的本性,必然生病。
肝经当令,肝藏血,主筋主决断,升发,疏泄
无精打采←肝之升发不足←肾水不足(冬不藏)
肝病、阳痿、痔疮←肝血、主筋出了问题
养肝的时间即1-3点,若不休息就养不了肝血,
加之酗酒,加重肝解酒毒素的工作。
8
寅时:(肺经当令,晨3-5点)虎


肺主治节,主一身之气→人之气血重新分布, 用 虎 来代表,主降,因此这时应为深度睡 眠。 绘画(下山虎) 如果这时醒来或大汗淋漓,这是不好的信号。
四、情欲调节



百病生于气(怒气上... 欲不可早,欲不可纵,古中医认为房事是对 元气消耗最大。 “年过二十不宜连连,年过三十不宜天天, 年过四十要象数钱(古代数钱五为基数), 年过五十进山拜庙(初一、十五),年过六 十要象过年。” 死于疾病者,色欲居其半,气郁居气半。
25
五、根据年龄养生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肾精)若优若匿,若有私意,不可 发泄。 去寒就暖,躲避寒冷,保持身体的温暖。 无泄皮肤。
23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即春夏养生发,生长;秋冬养阴即

《黄帝内经》中生命境界的解读

《黄帝内经》中生命境界的解读

《黄帝内经》中生命境界的层次第一:总论原文:1.【真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2.【至人】: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亦归于真人。

3.【圣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4.【贤人】: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原文完)【内容整体定位】:这一段中,主要描述了古人对生命境界或者说层次的划分。

也就是说,古人认为生命之间是有本质差别的,而这种差别,不是体现在财富上,也不是体现在权势上,更不是体现在外貌上,在哪里呢?【思想】!!!思想境界的高低,就决定了这个生命的层次高低。

而判断一个生命思想境界高低的是什么呢?【道德】!!!所以《道德经》流传千年,人们至今津津乐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为啥?因为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不同,生命境界不同,因此看《道德经》后的体悟就不同。

所以,阅读经典,别人的解读只能是参考。

而非常高境界的解读,我们普通人听着就会以为是神话。

比如《黄帝内经》这里对生命层次的划分,保证有些朋友看了就说这是神话而已。

扯得有点远了。

明天我们开始逐字逐句解读这四种生命境界。

首先是解读【真人】这部分内容,分四天解读完四种生命境界。

第五天做一个整体总结交流。

我们对国学的解读,都围绕一个核心生命观:人体的生命构造中分为两大体系:【思想】+【身体】,两者是本末关系,【思想】为本,【身体】为末。

也就是说,【思想】是核心,《黄帝内经》中把【思想】称为【神】,现代西医称为【心理】。

【身体】是受【思想】掌控的生命部分,属于从属地位,因此中医养生中强调【养神】,强调清心寡欲,而西医养生强调【心理】健康,就是这个道理。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中医养生之道:1、饮食调养: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品。

这些食品都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2、慎防“久视伤血”: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不但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血更虚。

1般目视1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1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复目之疲劳。

3、不要劳心过度:人的血液循环与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绞尽脑汁,就会耗伤血汗。

因此老年人,特别是血虚体质的老年人不可用脑过度。

1旦感到大脑疲劳时,就要调理1下,或欣赏鸟语或观赏风景,令人心情愉快起来,就可以很快消除脑的疲劳。

4、保持乐观情绪:血虚的人经常精神不振、失眠、忘记、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

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友谈谈心,或听听音乐,或看看幽默剧等,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快振奋起来。

5、药物医治:积极参加体育,:老年人常常感到这里痛那里痒,很重要的1点就是血不够用,血虚老人更是如此。

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加强气血运行,这样可减少或避免疼痛。

但运动量不宜太大,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应以传统的健身运动为佳,如太极拳、8段锦等,还可进行远足、踏青,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

女性中医养生的饮食原则:1、公道安排3餐。

早饭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特别是如果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草本曲纤等,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取,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取,也是天然的瘦腰食品,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饭可以吃点平淡的,蔬菜要占大部份。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

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缘由是忽视,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公道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

饭后最少站立半小时,可以避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3、睡前5小时禁食。

黄帝内经(1-3篇)

黄帝内经(1-3篇)

倪海厦注《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眞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古时有位明君名黄帝,生而聪敏过人,出生时就能说话,幼年天资过人,长大后因敦厚诚信,故成贤明之皇帝,因具土之厚实故名黄帝。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一日,黄帝问天官歧伯:吾闻上古的人民,人人皆度百岁以上,且动作敏捷不衰。

反观今人年逾半百,但外形及动作俱退化,此因世事之变化造成的呢?还是过失在自己呢?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眞。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眞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歧伯回答,上古之人,知“天地之道”,遵循阴阳之消长,行事符合天文术数历法不背天而行。

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不使身心过劳,所以能使外形及精神皆强盛,而安享天年,历百岁方去。

现今时下之人不然,把酒当果汁暴饮无度;常心生妄想不切实际。

醉后行房以满足其欲望而竭其精,耗散其元。

不知保持精满的好处,不知精神专一的好处,只求心欲之发泄,毫无节制的作乐,生活起居无节律,故年一过五十即衰老退化。

而上古之圣人教导下民以身体空虚为邪之始生,以风气糜烂耗败人心为贼风,以此警告下民随时避之,保持身心平淡无求,则生命之源的真气必能在体内畅行无阻,神志内守则病从何生。

所以人如果能无野心必能使欲望减少,人心因安定自然无所惧,精神一定,即便身体劳动亦不感疲乏。

医道同源

医道同源

医道同源自古医道同源。

中医中最重要的两部著作《灵枢》与《素问》合称为《黄帝内经》,其中《素问》多为黄帝与岐伯关于中医的问答,虽多为托名,但黄帝被尊为中医之鼻祖且中医又称为岐黄之术,这是不可否认的。

而道家之学说又称为“黄老学说”,道家著作又多含黄帝舍其帝位而一心求道之事,可见道家亦认黄帝为其始祖。

除此之外,道家与中医在内容上亦有相通之处。

中医,名为中庸之医术,讲究的便是调和阴阳,其旨实与道家同归于一。

如上古天真论曰:“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可见中医至高境界便是“与道合真”,而医道之精粹也是“法天地阴阳之理,行针砭药石之术”,从而“合同于道”。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道家时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在宥》中有说:“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吾又何暇治天下哉!”道家以治天下而为宗旨在此彰显无遗。

妙哉!此为医道之至高者乎!中医与道家同源之例证在经典中多得数不胜数,但与其举出更多例证,我想不如先谈谈自己对“医”与“道”的认识与感悟。

我很小的时候就得了心肌炎,虽然后来病情好转了,近几年医生也告诉我心功能回复到正常了,但我心知心为君主之官,他藏由臣也,君主既已受损,他藏能得而无恙乎?所以我自得此病以来,身体便较为虚弱,吃西药也不见好,直至前几年母亲认识了一位祖上是宫廷御医、隐于坊间的中药医师,我才开始接触到了这博大精深的中医。

最新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最新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之道:1、饮食调养: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

这些食物都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2、慎防“久视伤血”: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血更虚。

一般目视一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复目之疲劳。

3、不要劳心过度:人的血液循环与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挖空心思,就会耗伤心血。

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虚体质的老年人不可用脑过度。

一旦感到大脑疲劳时,就要调节一下,或欣赏鸟语或观赏风景,使人心情愉快起来,就能很快消除脑的疲劳。

4、保持乐观情绪: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

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友谈谈心,或听听音乐,或看看幽默剧等,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快振奋起来。

5、药物治疗:积极参加体育,:老年人经常感到这里痛那里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血不够用,血虚老人更是如此。

而时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加强气血运行,这样可减少或避免疼痛。

但运动量不宜太大,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应以传统的健身运动为佳,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还可进行郊游、踏青,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

女性中医养生的饮食原则:1、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尤其是如果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草本曲纤等,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

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

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3、睡前5小时禁食。

减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觉前吃东西。

睡眠的时候身体不需要运动,吃下的东西全部会被身体吸收变成脂肪囤积起来。

黄帝内经》名句赏析——品读经典智慧

黄帝内经》名句赏析——品读经典智慧

《素问·调经论》【名句赏析】阳经的⽓⾎灌注于阴经,阴经的⽓⾎盛满则充溢于外,能这样运⾏不已,保持阴阳平衡,形体得到充⾜的⽓⾎滋养,九候的脉象也表现⼀致,这就是正常的⼈。

凡邪⽓伤⼈⽽发⽣病变,有发⽣于阴的体内,或发⽣于阳的体表。

病⽣于阳经在表的,都是感受了风⾬寒暑邪⽓的侵袭;病⽣于阴经在⾥的,都是由于饮⾷不节、起居失常、房事过度、喜怒⽆常所致。

5、⼼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化则能出矣。

凡此⼗⼆官者,不得相失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名句赏析】⼈体脏腑的功能各不相同,⼼,主宰全⾝,是君主之官,⼈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出。

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之⽓⽽调节全⾝的活动。

肝,主怒,像将军⼀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出。

膻中,围护着⼼⽽接受其命令,是⾂使之官,⼼志的喜乐,靠它传达出来。

脾和胃主司饮⾷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五味的营养靠它们的作⽤⽽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

⼤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出体外。

⼩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的⾷物⽽进⼀步分化清浊。

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发挥强⼒⽽产⽣各种技巧。

三焦,是决渎之官,它能够通⾏⽔道。

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化作⽤,⽅能排出尿液。

以上这⼗⼆官,虽有分⼯,但其作⽤应该协调⽽不能相互脱节。

6、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昌。

主不明则⼗⼆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伤,以此养⽣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危,戒之戒之。

——《素问·灵兰秘典论》【名句赏析】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顺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这样的道理来养⽣,就可以使⼈长寿,终⽣不会发⽣重病,⽤来治理天下,就会使国家昌盛繁荣。

试析王冰的养生思想

试析王冰的养生思想

“宁失其穴,不离其经”之后,随着远隔部位联系的发现,经 脉的循行及内容有了极大的扩展,此时这种联系主要基于疾病的相关症状并与脏腑相归纳结合,已经超越了局部实体存在的联系,但当时的人们并不能给予这种发现以某种现代科学的解释,故在原有的循行基础上增加新的通路,使之成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理清早期经脉的发展过程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有助丁•帮助 我们认清经脉的本质。

如,近几年有关“干针”的争论,归根结 底就是理论之争。

从文中可以得到,古人通过临床现象发现了人体中固有存在的联系及相关症状,而不能给予科学的解释,所以建立了抽象的经脉理论,而干针同样是基于临床实践而给出的解剖学的解释,从根本上讲,两者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从经 脉早期的形成过程就可以看出其“事实”与“解释”的部分mi。

从十针之争,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启发:未来理论的创新可能更依赖于经脉的“物质基础”和“固有的联系”。

W此,对经脉 理论的整理、考证与研究十分必要。

此外,通过早期经脉发展的梳理,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穴位与其主治的本来面貌,如阴交”穴位的定位及主治随着时间的发现出现了极大的差异"2|,而发现历代在文献整理传抄或理解的错误,可以帮助 避免腧穴主治偏倚原本的用途,从而在一定程度」:减少对临床 应用的误导和机制研究中存在的困扰。

综上,经脉的理论体系在《灵枢•经脉》中基本形成至于其后来内涵及症状表现的扩展,及其穴位共性与特异性等特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丨]马继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佚名.黄帝虾蟆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4[3]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4]刘衡如.校.灵枢经校勘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4 [5】孙相如,何清湖,陈小平,等.先秦两汉时期阴阳学说的形成发展及其对藏象理论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8): 3367-3370[6]王健浏锦夫,张明波.指压蠡沟穴配合运动治疗腰痛.中国针灸,2013,33(2): 155P I赵海红.杨晓庆.王进忠.刺阴谷加运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丨5,34(丨1):13丨-丨32丨81胡成想,李素荷.关于血海穴简便取穴法准确性的探讨.中国 针灸,2014,34(12):1196王西明,周永军,张辉.穴位组织的力学性能及行针过程针体 所受阻力分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28(4):21-24丨丨()1赵京生,王为群.足厥阴经与消渴.中国针灸,2002,22(9):60-62 [111马彦韬,黄强民.李丽辉.等.对于干针和针灸之争的思考.上海 针灸杂志.2018.37(9): 1076-丨083[12】曾凤.罗辉.阴交定位和主治的文献考证.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2011.34(12):812-814(收稿日期:2019年10月26日).研究报告.试析王冰的养生思想何怡,郑红斌(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杭州310053)摘要:王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是对《素问》进行重新编次并全面注解的第一人,他一生潜心医学,痴迷 黄老之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淳德全道话养生
201401204 郭德鸿
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更舒适的生活和更健康的长寿,因此,养生成了人们必需要面对,必需要实施的一项基本的社会活动。

然而现代社会在金钱物欲以及社会重要人物欲的双重诱导下,往往有相当一部分人忘记了养生,或者是根本不重视养生,或者并不知道如何养生,从而让英年早逝的悲剧一再重演。

然而我们的先哲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明晰健康长寿的道、法、术数,正如《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所论述的一样,其原文如下: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接着阐述了人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不同年龄段
的生理特点,强调肾气、正气、真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这段文字的译文如下:
从前有一位黄帝,生下来就十分聪慧与众不同,三岁时已经能说会道,十岁时对周围事物有很强的的理解力,长大后诚朴又敏达,到成年时当上天子。

他向天师岐伯请教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能活到一百岁,而且行动还没有衰老现象;现在的人,年龄才到五十岁,行动就已经衰老了,这是时代变迁的呢?还是现在人违背了养生规律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大都了解养生的道理,所以能效法于阴阳之道,并采用各种养生方法来保养身体,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常规,不轻易使身心透支,因而能够使形体和精神协调,活到他们应该到的寿数,到一百岁以后才去世。

现在的人就不同了,把酒当作浆水一样纵饮无度,经常沉迷于荒乱的生活中,乘着酒兴纵意房事,因过度色欲而耗竭精气,造成真元败散。

正是由于不懂得要保持旺盛的精气,经常过分使用精神,贪图一时的快意,背弃了养生的乐趣,生活全无规律,所以才到五十岁就衰老了。

上古的圣人经常教导他的人民:对一年四季中的各种病邪,要根据节气的变化而谨慎躲避;同时在思想上要安闲清静,不贪不求,使体内真气和顺,精神内守,这样,疾病又怎么会侵袭你呢?所以那时的人都能心态安闲少欲望,心境安定不忧惧,形体劳动而不疲倦,真气从容而顺调,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所以都能以自己所食用的食物为甘美,所穿着的衣服为舒适,所处的环境为安乐,不因地位的尊卑而羡慕嫉妒,这样的人民才称得是朴实。

对这些朴实的人民来讲,嗜欲又怎能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论也不能扰乱他们的心态,无论是愚笨的、聪明的、或者是有才能的、能力差的,都能追求内心的安定,而不汲汲于外物的获得或丧失,所以能符合养生
之道。

因此,年龄都超过一百岁,但行动不显衰老,是因为他们全面掌握了养生之道,才能避免身体受到伤害的缘故啊。


这段文字阐述的核心是,上古之人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颐享天年,主要是由于他们掌握了养生的道,在养生大道的原则下采用有利于健康长寿的法与术,用而不过,避免伤害身体的各种因素,从而达到了健康长寿的终极目标。

那么,什么是养生的大道呢?《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接着又有如下的论述: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这段文字的译文是: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一种叫真人的,他能把握天地自然变化之机,掌握阴阳消长之要,吐故纳新,保养精气,精神内守,超然独立,肌肉形体,永远不变,所以能与天地同寿,永无终结。

这是因为契合养生之道,因而能够长生。

中古时代有一种叫至人的,他有淳厚的道德,并懂得一套完整的养生方法,能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递迁,远离世俗的纷扰,聚精会神,悠游于
天地之间,视听所及,达于八荒之外。

这是一类能增益寿命而自强不息的人,可以归属于真人。

其次有称作圣人的,安处于天地间的和气,顺合于八风的变化,让自己的嗜欲喜好同于世俗,也就不会产生恼恨的情绪,行为并不脱离世俗,但举动又不受世欲牵制。

在外不使形体过度劳累,在内不让思想有所负担,务求精神安逸愉悦,以悠然自得为已功,形体不会衰惫,精神不会耗散,也可以活到一百岁。

其实有和作贤人的,他以天地为法则,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

希望追随上古真人,以求符合于养生之道。

这样,也能够使寿命延长到一定的限度。


这段文字首先论述了从上古天性自然之真而毫无人为之杂的古人能活百岁而动作不衰与不知养生之道半百而衰的具体原因,分析上古真人、中古致人、圣人和贤人在保养天真以却病延年的原则、方法、道理。

其中提到“淳德全道”,我认为这是养生大道的核心思想。

淳德者,淳厚的德行也。

“全道”在老子真传大弟子庚桑楚的《洞灵真经》中有如下文字解释:
全道篇第一:天下之水性清,土者滑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滑之,故不得寿物也者。

所以养性也。

今世之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捐之。

此全性之道也。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

故圣人之制万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全矣。

神全之人,不虑而通,不谋而当,精照无外,志凝宇宙,德若天地然。

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昏,此之谓全道之人,心平正不为外物所诱。

曰:清清而能久,则明明而能久,则虚虚,则道全而居之。

这段文字的译文是:
天下的水本来本性清澈,污泥浊土搅混了它,不能清澈。

人的天性本来是健康长寿,外物私欲迷惑了它,不能长寿。

所以养生先要养性。

现在世上那些愚人,蠢到极点,抛弃修身养性把功夫都用在玩物丧志上,不知道什么轻什么重。

所以圣人对待声色犬马,华服美食,对身心有利的就拿来,对身心有害的就抛弃。

这是健全身心的正道。

千万个人拉弓射箭对准你的眼珠,你眼睛焉有不被射瞎之理?千万件物蜂拥来戕害你的性命,你的生命焉有幸免于难之时?所以圣人驾驭万物,保全天性,天性保全精神也就保全了。

保全精神的人,不想就知道,不计划就成功,精气照耀了内外,心志凝结了宇宙,道德闪耀犹如天地之光。

在上做皇帝不会骄傲,在下做草民不会愚昧,这就是得道全功的人,心灵平正不会被物欲勾引役使。

所以说:让纯真更纯真啊,心地朴实的得道之士!让光明更光明啊,中正磊落的得道之士!让虚空更虚空啊!保全留住了道,全功成仙。

我认为这个“淳德全道”,就是指上古真人、中古致人、圣人和贤人道德臻于完满,乃至达到与天地相通的地步,一举一动无不合于天道即天人合一的思想。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也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

什么是恬淡虚无,就是一个字“静”,要静,要虚静。

这是《老子》的一种思想,后来老子大量引用:“至虚极,守静笃”。

为什么现代的人那么浮躁?这个浮躁不是说现在竞争压力大,而是因为内心的不平静。

恬惔虚无是一种平和的心态,这个是最重要的。

在恬惔虚无心态的基础上,真气从之是指一种修炼的方法、真气运行的方法,怎么运行真气,后来的道教,“内丹”养生就引用了真气从之的修炼方法,这个方法包括小周天、大周天,通调任督二脉。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恬惔虚无的。

“精神内守”就是说“精神”不要外泄,精气和神气
留在体内,不要外泄。

这样的话还有什么病呢?什么病都没有了,“病安从来”。

因此,有理由这么强调,谈养生,首先应该做到“淳德全道”,只有进入这个养生大道的原则下,那些养生之术数才能对人体发挥作用,否则,将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