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答案

合集下载

《与朱元思书》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急湍.()泠.泠()缥.碧()轩邈.()横柯.()嘤.嘤()鸢飞戾天()()好鸟相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风烟..()..作响()轩邈..()泠泠..俱净()缥碧经纶..世务()直指.()任意东西..()..()横柯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使动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6.省略句可以补充进去省略的词。

仔细判断,明显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A.千丈见(于)底。

B.猿则百叫(于)无绝。

C.急湍甚(于)箭。

D.任意(于)东西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总领全篇的句子:(2)写水清澈的句子是:(3)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4)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5)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的句子是(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9.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二、提高训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螵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与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与答案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4①描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②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③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④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5.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A.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欲的心态。

B.第①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

C.第②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充了富春江的特色。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1.A 2.C 3.①青白色②高;远③美丽④筹划、治理 4.①奇山异,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D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有详细答案)

与朱元思书(有详细答案)

知识点(家长版)一、作家与作品:1、本文的作者是吴均,字叔庠,南(梁)朝文学家。

2、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题目中“书”的意思是“书信”,是一种文体。

二、解释文中加点或加线的实词或虚词,注意有些词活用时的翻译。

3、风烟俱净.()4、从.流飘荡(顺,随)5、任意东西..(向东,向西,名词用做动词)6、一百许.里( 来,左右 )7、天下独绝.( )8、水皆缥碧(青白色)9、直视无碍.( 障碍 )10、急湍.甚箭( 江流 ) ( 甚于,比 )11、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12、负.势竞上.(凭借 )( 竞相,争着 )13、互相轩邈..(高,往高处伸展 ) (无,向远处伸展)14、泠泠作响(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 15、嘤嘤成韵( 鸟鸣声 )16、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通“啭”,鸟鸣声)(穷尽)( 停止)17、鸢飞戾天者(一种凶猛的鸟 )( 至)18、望峰息.心(使…….停止,平息 )19、经纶世务者(筹划)20、窥谷忘反.(通“返”,返回)2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树枝 )( 在上边 )(好像)三、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做准确翻译。

22、蝉则千转不穷。

“啭”,鸟鸣声23、窥谷忘反。

通“返”,返回四、辩析下列句子中词的用法。

24、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形容词,绝妙猿则百叫无绝。

动词,停止。

25、上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动词,向上。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方位名词,在上面。

五、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同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水底的游鱼与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3)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最全《与朱元思书》练习题答案

最全《与朱元思书》练习题答案

与朱元思书》、给下列加线的词注音水皆缥碧(pi a o)急湍甚箭(tu a n )泠泠作响(I i ng l i ng)鸢飞戾天(yu a n I 1 )经纶世务(I u n)互相轩邈(xu a n mi a o )横柯上蔽(k e )嘤嘤成韵(y 1 ng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风烟俱净俱:全,都。

净:消散,散尽。

2、从流飘荡从:顺,随。

飘荡:漂浮移动。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流的水。

甚:比。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借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至息:使……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筹划。

窥:看。

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10、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轩:高。

邈:远。

1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激:冲击。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作:发出。

12、皆生寒树。

皆:都。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

13 好鸟相鸣。

好:美丽的。

14、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15、任意东西。

东西:向东向西(飘荡)。

16、一百许里。

许:左右。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 绝:天下独绝极猿则百叫无绝停2. 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边3. 直:直视无碍一直争高直指笔直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野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那一座座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长,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无数的山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与朱元思书》练习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及答案

一、解释括号前加点字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 )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 )甚.( )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 )势竞.( )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 )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

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 )谷忘反.( )。

横柯.( )上蔽,在昼.( )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翻译下面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第二段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运用怎样手法写水的?请简要赏析。

(4分)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怎样手法写水?请简要赏析。

(4分)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这几句是怎样写山的?请简要分析。

(4分)5.“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4分)四、比较阅读(一)【甲】《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撑(船)。

《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13篇

《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13篇

《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1《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13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中的句子作答),并且重点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2.美的自然环境能使人受到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

请就此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异或同,并从其中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是一篇经典的骈体美文,能够充分体现骈文的特征,你能够在欣赏本文的过程中发现骈文的特征吗?请写出你的发现,并用文中的句子为例,证明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视觉听觉(后两空也可填成奇山异水山奇水异水山)2.优美的景色能使人心旷神怡,淡化功利之心,变得淡泊宁静。

3.同:都是描写江水奔流迅疾的情形。

异:前者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江水流速快,后者通过与他物比较的方法间接表现江水流速快。

4.①多用偶句,讲究句式对仗匀称;②讲究声律和谐;③讲究词藻修饰。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5篇)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5篇)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窥谷忘反B.猛浪若奔/奔走相告C.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猿则百叫无绝/绝巘多生怪柏小题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小题3: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的景色特点;饱览富春江绮丽风光,作者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3分)(前两个空用原文的话回答)小题4: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文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组材,第二段写水,第三段重在写山。

B.本文第二段最后一句和《三峡》中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在表达效果上不同之处是:《三峡》运用准确的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具体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而本文则运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形象地表现水流之急。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从正面描写水的清澈见底。

D.第三段主要从山势险峻、山中音响、游者感受和树形山色四方面表现富春江沿岸的“奇”。

参考答案:小题1:A小题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竞赛,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与答案.doc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与答案.doc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驾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疏条交映,有时见白 D,风烟俱净,天山臭色3.廨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皆四()②互相|车琏| ()%1屈|鸟相鸣()④昆酒务者()4.简答。

一%1描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A.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阳、桐临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欲的心态。

B.第①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

C.第②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充了富春江的特色。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答案版

《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答案版

《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一、基础巩固1.文学常识填空。

这篇文章选自___南___朝梁文学家___吴均__之手,他的字是__叔庠__,吴兴故鄣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水皆缥.碧(piǎo)急湍.甚箭(tuān)互相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g)作响嘤嘤..(yīng)成韵鸢.飞戾.天(yuān)(lì)经纶.世务者(lún)横柯.上蔽(kē)3.解释词语。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全,都一样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③水皆缥碧..青白色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超过飞奔的马⑤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向高处远处伸展⑥泉水激.石冲击,撞击⑦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⑧鸢飞戾.天者至、到达⑨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治理同“返”,返回⑩横柯(11)疏条交映..互相掩映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散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马。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不停地长啸,声音不断绝。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二、阅读理解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集合15篇)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集合15篇)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集合1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家______。

本文是一篇________文。

2、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采用_____的顺序来写,为了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又兼从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写景。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采用了_______景和________景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3、选出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凭借)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4、选出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B、猛浪若奔在昼犹昏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5、富春江山上白天与夜晚难以分辨,从哪句可以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文学;吴均;骈体2、由近到远;视觉;听觉;静;动3、C4、D5、在昼犹昏。

《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一、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字叔痒,南朝梁代文学家。

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三、重点词语解释1、风烟俱净风烟:指风和烟雾。

俱:都净:消散,净尽。

2、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从:顺、随。

4、一百许里许:表示大约的数量,相当于“光景”“左右”。

5、天下独绝独绝:独一无二。

6、水皆缥碧缥碧:青绿色。

缥,本义是青白色丝织品。

7、急湍甚箭湍:急流的水甚:胜过 8、皆生寒树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9、负势竞上负:凭借竞:争着。

10、互相轩邈轩邈:高远。

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11、争高直指指:向 12、泠泠作响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3、嘤嘤成韵韵:和谐之声 14、鸢飞戾天者鸢:老鹰戾:至15、望峰息心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6、经纶世务者经伦:筹划、治理。

17、窥欲忘反反:同“返”,归,还。

18、横柯上蔽柯:树枝 19、在昼犹昏犹:好像,如同。

20、疏条交映交映:互相掩映。

四、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有时见日“见”通“现”:显现,显露。

五、词类活用猛浪若奔“奔”,动词做名词:指飞奔的马。

六、一词多义①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 ) 欲穷其林。

(走完,穷尽 )②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消失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至 ) 果如鹤唳云端。

( 叫 )七、重点语句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江面上)烟雾都消散的尽净,天空与群山是同样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意(让小船)向东或向西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世上是独一无二的。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水底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涛像飞奔的马。

《与朱元思书》题目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题目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题目及答案一、解释字词1. 风烟俱净()2. 任意东西()3. 缥碧()4. 急湍()5. 轩邈()6. 经纶()7. 柯()二、句子翻译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默写填空1. 风烟俱净,______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 水皆______,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 夹岸高山,皆生______。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 鸢飞______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内容理解概括1. 请简要概括文章第一段描绘的景色特点。

2. 请从文中选取一处景物,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五、描写手法1.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2. 作者在描绘山水景色时,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请举例分析。

六、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 文章中提到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代表了哪两种人?他们各自的心境有何不同?2.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七、综合分析1. 本文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在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2.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窥谷忘反”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一、解释字词1. 风烟俱净(风和烟都消散干净,形容天气晴朗,没有一丝杂质。

)2. 任意东西(任凭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向东或向西。

)3. 缥碧(一种青白色,形容江水的颜色。

)4. 急湍(形容水流非常急速。

)5. 轩邈(形容山势高远,向上伸展的样子。

)6. 经纶(原指整理丝缕,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7. 柯(树枝,特指树枝的末端。

)二、句子翻译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和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山峰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江水都是青白色的,深达千丈也能清澈见底。

)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江的两岸是高高的山峰,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木。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含答案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一、文常:作者:,字:,(朝代)(国别)文学家。

本文选自:《》,体裁是:。

二、字词:1.本文的通假字:(1)(2)2.一词多义:绝:①天下独绝:上:①负势竞上:②猿则百叫无绝:②横柯上蔽:3.词类活用:(解释划线字)(1)负势竞上:(2)风烟俱净:(3)互相轩邈:(4)望峰息心:(5)横柯上蔽:三、完成下题: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各自写一句)(1)比喻:(2)拟人:2.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与“鸟”有关的诗句:答:。

3.请以“山”“水”为对象,收集整理古代描绘山水的名句:山:水:4.下面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5.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水又“异”在哪?答:。

6.本文同时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答:。

7.翻译句子: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答:。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

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

8.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答:。

9.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答:。

10.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

答案:一、吴均叔痒南朝梁《艺文类聚》写景小品文二、1.(1)“转”通“啭”,鸟叫声(2)“反”通“返”,返回 2.绝:①:形容词,绝妙②动词,停止上:①状语,在上面②动词,向上 3.(1)争着(2)散净(3)往高处往远处(4)停止,平息(5)在上面三、1.(1)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拟人: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例: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5.答:“奇”是指山之“奇”,轩邈成峰,鸟鸣猿啼,光影交错,都写出了山之“奇”。

《与朱元思书》注释、翻译、默写、简答

《与朱元思书》注释、翻译、默写、简答

《与朱元思书》习题及答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2、【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4、【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5、【许】表示约数。

6、【缥碧】青白色。

7、【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8、【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9、【负势竟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10、【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1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2、【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13、【激】冲击、撞击。

14、【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15、【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16、【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17、【鸢飞戾天】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18、【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19、【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20、【反】同“返”,返回。

21、【横柯】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22、【交映】互相掩映。

二、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翻译: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学生每日提醒~~~~~~~~~~~~~~~~~~~~~~~~~~~~~~~~励志名言: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9、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0、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12 《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参考答案: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

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

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二、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参考答案:美丽的自然景色,往往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所以面对这奇山异水,作者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两句由景而生的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怡人。

当然,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东西..2.横柯上.蔽3.负势竞上.4.以为顺流下.矣参考答案:1.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

3.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4.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下。

四、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

《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参考答案:“独绝〞主要表现为山的奇和水的异。

山奇在形、声、光三点上。

形:“ 夹岸高山 千百成峰〞;声:“泉水激石 猿那么百叫无绝〞;光:“横柯上蔽有时见日〞。

异水,用水的清澈和湍急来写。

清澈写了水深、水色和水中。

水深和水色是从正面来写,水中是从侧面来写的。

水的清澈详写,写了水的静态;水的湍急是略写,写了水的动态。

二、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 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参考答案: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流露出他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三、解释以下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东.西2.横柯上.蔽3.负势竞上.4.以为顺流下.矣参考答案:1.名词做动词,向东走、向西走。

2.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3.方位名词,这里做动词,向上生长。

4.名词做动词,向下、朝下。

四、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

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参考答案:?与施从事书?渲染了雄峻连绵的青山变化多姿的景观,景观雄奇而秀丽。

作者内心有所感悟,精神得到了升华。

同时寄寓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局部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与顾章书? 描写故土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由人生的积极追求,同时也反映他对人世的退避。

以审美的视角看山水,既有争霞蓄翠的浓重的色彩,又有鹤唳猿啼的悠扬的声韵,这一切又契合于作者无拘无碍的自由心境,从而创造了一个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的审美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复习题
一、填空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书庠。

南朝时梁著名文学家,其诗文清拔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

本文题目中的“书”是信函,是古代一种文体。

2、从题目上看,本文体裁是书信;从句式上看是骈文;从内容上看,更是一篇山水游记。

3、文章在写景上有详有略,全文详写山,略写水。

写水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

写山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了景物的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4、根据原文语句填空。

①总写自富阳到桐庐山水之美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交代人在富春江沿岸的美好环境中的感受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③从听觉方面描写山中泉喧鸟鸣情景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④描写富春江沿岸全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⑤文章中直接表达对富春江及沿岸景色的无限赞美之情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有句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与朱元思书》中与其写作手法相似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⑦第一段中可作为全文纲领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一百许里许:古义是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金义是或许,赞许。

②猛浪若奔奔:古义是指飞奔的马;今义是奔跑,飞奔。

6、一词多义
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绝美,绝妙。

猿则百叫无绝绝:断、停
②负势竞上上:向上。

横柯上蔽上;在上边。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
【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绝】停止。

【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4)记住带点的词
⑴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⑵互相轩邈(意思是向高处或远处伸展。


⑶望峰息心(使……平息)⑷风烟俱净(散尽)⑸天山共色(相同)
⑹奇山异水(不同)⑺急湍甚箭(激流的水)⑻嘤嘤成韵(和谐的声音)⑼蝉则千转不穷(指蝉的叫声)(尽)⑽鸢飞戾天者(至)
⑾窥谷忘反(看)(反通返,返回)⑿经纶事务者(筹划)
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写水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点明游览路线的一句是【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4、总领下文的一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6、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7、写出光与影交相辉映的一句是【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二、文章理解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是【南朝】代【文学】家。

字【叔庠】,吴兴故鄣人。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清澈】的【湍急】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从容出游,怡然自得】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千丈见底】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幽静】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皆生寒树】相照应。

4、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特点,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抓住【清澈】和【湍急】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景状物。

5、本文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体;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文】。

6、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寒】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远上寒山石径斜】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本文是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

9、写山时,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多层次多角度写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10、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1、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先总后分】
12、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观景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这句话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
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14、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句诗与“风烟俱净,天山一色”写景相似,其诗句为【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
16、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7、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18、结合文中的语句,简析作者的志趣和情怀: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和“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