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距离计算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一.坐标计算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直线上计算公式: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x=d×cosà∆y=d×cosà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à起点计算点终点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D=2 RSinδδ=90×L/(πR)δ---------圆曲线偏角D ---------弦长L --------为弧长α=α(z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x=D*COSα△y=D*SINα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δ=L²/6RL0X1=L-(L^5/40R²L0²)Y1=L³/6RL0D=√(X1²+Y1²)α=α(h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全站仪闭合导线方位角及距离计算方法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计算方法①.方位角计算(左角)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α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αBC = αAB + ∠B ±180° = 30°+ 60° + 180° = 270°αCD = αBC + ∠C ±180° = 270°+ 70°- 180° = 160°αDE = αCD + ∠D ±180° =160°+ 100° - 180° = 80°αEB = αDE + ∠E ±180° = 80° + 130° - 180° = 30°②.方位角计算(右角)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α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αBC = αAB + ∠B ±180° = 30°+ 60° + 180° = 270°αCD = αBC - ∠C ±180° = 270° - 290° + 180°= 160°αDE = αCD - ∠D ±180° =160°- 260° - 180° = 80°αEB = αDE - ∠E ±180° = 80° - 230° - 180° = 30°总结:角在左边用加法,角在右边用减法(左加右减);在求方位角时,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出来的得数大于180°则减去180°,若小于180°则加上180°(大减小加)。
导线和导线长度
经济性考虑:在 满足功能和安全 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较短的 导线以降低成本。
考虑热设计:对 于高电流或高温 环境,应适当增 加导线长度以利
于散热。
实际应用案例
输电线路优化: 根据电力需求和 能源分布,合理 规划线路长度, 提高输电效率。
通信网络设计: 通过优化线路 长度,降低信 号衰减,提高
通信质量。
导线长度的优化设计
减少长度损失的措施
优化线路布局,减 少弯曲和交叉
选择合适的导线规 格和材料
考虑使用电缆桥架 或线槽
定期维护和检查线 路,及时处理故障
优化设计方法
确定导线长度 范围:根据实 际需求和规范, 确定导线的最 小和最大长度。
考虑机械强度: 确保导线在承 受机械应力时 不会发生断裂 或过度变形。
安全和稳定性
导线长度的限制
电压降
电压降与导线长度 成正比
电压降与导线截面 积成反比
电压降与导线材料 有关
电压降与负载电流 大小有关
电流容量
定义:导线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安全传输的电流大小 影响因素:导线的截面积、温度、绝缘材料等 安全标准: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导线长度应满足相应的安全电流容量标准 导线长度与电流容量关系:导线长度增加,电阻增大,传输电流容量减小
考虑电器设备的数量和功率
考虑安全因素和标准规范
考虑未来扩展和升级的可能性
考虑因素:电压降、允许的电压损 失、线路的负荷电流
室外导线长度
注意事项:避免过长导致电压降过 大或过短造成浪费和安全隐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计算方法:根据导线截面积、长度、 电阻率等因素计算
实际应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导线长度,并进行必要的验证和 测试
导线测量及计算..
右角
观测方法:单导线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左角或右角,支导线 观测左右角,导线网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测角。 (二)、测边: 光电测距仪:目前是测距的主要方法,测距仪等级不同对不 同等级的导线测距的技术要求不同。测距仪的等级是按标 称精度划分。 mD=(a+b×D) mD—测距中误差: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 D—测距长度:
f
f x2 f y2
1 K S T f
考虑导线误差与边长有关,衡量导线精度用相对误差表示。
图根导线精度要求:
K
1 2000
3、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
调整原则: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比例分配到各边长的坐标增量 中去。其坐标增量改正数为:
Vxi V yi fx Si S
S
导 线 测 量
要点: 1、导线的布设形式, 各种形式使用条件。 2、导线的外业工作 包括的内容及精度 要求。 3、导线测量计算
导线的布设形式及要求
一、导线的形式: (一)、闭合导线:如图,从一点开始 经过一系列的导线点,最后又回到原来 的起始点形成一多边形。 (二)、附和导线:如图, B βA 1 2 3 βp P B βA A 7 5 6 3 2 Q 4
∆xAB
α
AB
S
∆yAB
x AB xB x A d cos AB y AB y B y A d sin AB
xA o
A yA
yB
y
以上,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出 该边的坐标增量,并计算出另一点的坐标的方法称为坐 标正算。用普通计算机计算坐标增量的方法: 例:已知坐标方位角α 12=24°36′00“ 已知边长231.30m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导线测量是土木工程或电气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用于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土地边界以及计算地形的变化等。
在导线测量中,有很多常用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测量师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导线测量计算公式:1.距离计算公式:-垂直平距(垂距):D=SQRT((ΔN)^2+(ΔE)^2)-水平平距:H=SQRT((ΔN)^2+(ΔE)^2+(ΔH)^2)-斜距:L=SQRT((ΔN)^2+(ΔE)^2+(ΔH)^2)- 仰角:A = arctan(ΔH / H)-前视高差:h1=H1-H0-反视高差:h2=H0-H22.坐标计算公式:- 相对平差量:ΔX = (ΔN * cosα) + (ΔE * sinα)- 相对平差量:ΔY = (ΔN * sinα) - (ΔE * cosα)-新坐标X=X0+∑(ΔX)-新坐标Y=Y0+∑(ΔY)3.角度计算公式:- 方位角:I = arctan((ΔE2 - ΔE1) / (ΔN2 - ΔN1))-转角:θ=I2-I1-内角和:∑θ=∑(Ii)-外角和:∑θ=n*180°-∑(Ii)4.高程计算公式:-平均高程:H=(H0+H1+H2)/3-高程改正:ΔHi=Hi-H-净高差:Nh=h1+ΔH5.线性状况计算公式:-输沙率:Q=W/(T*B)其中,Q为输沙率,W为沙子的质量,T为时间,B为河道截面积。
6.面积计算公式:-梯形法计算面积:A={0.5*(a+b)*h}- 辛普森法计算面积:A = {h / 3 * (y0 + 4y1 + 2y2 + 4y3 + ... + yn)}7.建筑斜率计算公式:-百分比斜率:P=(ΔH/L)*100- 度数斜率:s = tan^-1(ΔH / L)这些计算公式是导线测量中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测量师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地计算测量结果。
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并注意测量文档中的单位和精度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导线长度计算公式2
导线长度计算公式2
导线长度计算公式2
在电路中,导线的长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在设计和安装电路时,了解导线的长度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各种电路参数,从
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1.直导线长度计算公式
如果导线是一条直线,那么它的长度可以通过两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
假设两点的坐标是(x1,y1)和(x2,y2),导线的长度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L=√[(x2-x1)²+(y2-y1)²]
2.弯曲导线长度计算公式
如果导线是弯曲的,那么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直线段,然后利用
直线段长度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整个导线的长度。
假设有n个直线段,每个
直线段的长度分别为L₁,L₂,...,Lₙ,那么整个导线的长度可以表示为:L=L₁+L₂+...+Lₙ
3.卷曲导线长度计算公式
在一些应用中,导线可能会被卷曲成螺旋状或环形。
对于卷曲导线的
长度计算,我们可以使用圆周长度的公式来计算。
对于一个半径为r的圆
形导线,其长度可以表示为:
L=2πr
以上是几种常见导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仅适
用于理想导线,即没有考虑导线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因素。
在实际电路
中,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导线的长度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设计和分析电路时需要综合考虑。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形状的导线,如扭曲导线、分支导线等,可能需要采用更复杂的计算方法来求解导线的长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导线的长度。
【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六、超高计算公式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八、标准差计算公式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坐标测量步骤一、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x 1:QD 的X 坐标 y 1:QD 的Y 坐标 x 2:ZD 的X 坐标 y 2:ZD 的Y 坐标 S :QD ~ZD 的距离 α:QD ~ZD 的方位角2. 计算公式:()()212212y y x x S -+-=1)当y 2- y 1>0,x 2- x 1>0时:1212x x y y arctg--=α 2)当y 2- y 1<0,x 2- x 1>0时:1212360x x y y arctg --+︒=α 3)当x 2- x 1<0时:1212180x x y y arctg--+︒=α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α1:QD ~JD 的方位角 α2:JD ~ZD 的方位角β:JD 处的偏角2. 计算公式: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A :方位角(ZH ~JD )T :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s s -+⎪⎪⎭⎫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2. 计算公式: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 ′=U+T cos(A+180°)Y ′=V+Tsin(A+180°)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 ″=U+T cos(A+D)Y ″=V+Tsin(A+D)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P :所求点的桩号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 :左偏-1,右偏+1C :JD 桩号 D :JD 偏角 L s :缓和曲线长 A :方位角(ZH ~JD )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T :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s s -+⎪⎪⎭⎫ ⎝⎛+=I=C-T :直缓桩号 J=I+L :缓圆桩号s L DRJ H -+=180π:圆缓桩号K=H+L :缓直桩号2. 计算公式: 1)当P<I 时中桩坐标:X m =U+(C-P)cos(A+180°) Y m =V+(C-P)sin(A+180°)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90°) Y b =Y m +Bsin(A+90°)2)当I<P<J 时()s230RL I P MA O π-︒+= ()()2390R I P I P G ---=中桩坐标:X m =U+Tcos(A+180°)+GcosO Y m =V+Tsin(A+180°)+GsinO()s290RL I P W π-︒=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W+90°) Y b =Y m +Bsin(A+MW+90°)3)当J<P<H 时()()R J P L M A R J P R L M A O s s πππ-+︒+=⎪⎭⎫⎝⎛-︒+︒+=909090 ()RJ P R G π-︒=90sin2中桩坐标:()O G R L M A R L L A T U X s ss m cos 30cos 90180cos 23+⎪⎭⎫ ⎝⎛︒+⎪⎪⎭⎫ ⎝⎛-+︒++=π ()O G R L M A R L L A T V Y s ss m sin 30sin 90180sin 23+⎪⎭⎫ ⎝⎛︒+⎪⎪⎭⎫ ⎝⎛-+︒++=π ()RJ P W π-︒=90边桩坐标:X b =X m +Bcos(O+MW+90°)Y b =Y m +Bsin(O+MW+90°)4)当H<P<K 时()sRL K P MMD A O π230180-︒-︒++= ()2390R P K P K G ---=中桩坐标:X m =U+Tcos(A+MD)+GcosO Y m =V+Tsin(A+MD)+GsinO()s290RL K P W π-︒=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MW+90°) Y b =Y m +Bsin(A+MD-MW+90°)5)当P>K 时中桩坐标:X m =U+(T+P-K)cos(A+MD) Y m =V+(T+P-K)sin(A+MD)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90°) Y b =Y m +Bsin(A+MD+90°)注:计算公式中距离、长度、桩号单位:“米”;角度测量单位:“度”;若要以“弧度”为角度测量单位,请将公式中带°的数字换算为弧度。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电气距离的公式计算方法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电气距离的公式计算方法摘要:建立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空间曲线方程的方式,运用微积分等数学理论对点与导线、直线与导线、导线与导线之间的最小电气距离的公式求解方法进行了系统推导,所得计算方法与以往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的作图法、解析法及穷举法相比.具有计算简单、结果精确、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关键词:架空送电线路;电气距离公式;计算方法1前言在架空线路设计中,对导线电气距离的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如导线对交叉跨越物或设备的安全距离校核、导线风偏后对危险点的电气距离校核、导线与杆塔和拉线之间的电气间隙计算、导线换相后的线间距离验算等。
以往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作图法、解析法及穷举法来进行电气距离或电气间隙的计算,这些方法不仅工作量大、精度差,而且有时需对某些参数模型作近似处理。
并且对导线与交叉跨越物、危险点、杆塔、拉线等的电气距离或电气间隙的计算需采用不同的作图方法和计算方法。
本文采取建立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空间曲线方程的方式,运用微积分等数学理论对点与导线、直线与导线、导线与导线之间的最小电气距离或电气间隙的公式求解方法进行系统论述。
2导线空间曲线方程的建立首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X轴为横轴,Y轴为纵轴,Z轴为立轴(方向垂直地面向上),坐标原点在以上基础上可以任意确定。
为方便起见,X轴方向可与线路方向一致。
设已知导线2悬点(或起讫点)的坐标为(x1,y1,z1)和(x2,y2,z2),t为参数,则导线2悬点连线的空间曲线参数方程为:设已知导线水平应力为δ0,垂直比载为γ0,水平比载为γ4,则根据《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可知,导线任一点(x,y,z)的弧垂按斜抛物线公式为:因此有:导线在有风偏情况下的风偏角为:风偏后弧垂对导线悬点连线的空间直线Z轴方向(垂直地面方向)的变化量为:,风偏后弧垂对导线悬点连线的空间直线X、l,轴方向(水平面方向)的变化量为:。
设导线悬点连线直线与X轴在水平面上的夹角为仅,则:线风偏有向线路左侧(X轴左侧)或向线路右侧(X轴右侧)风偏的2种不同情况,当导线向线路左侧风偏时,风偏后弧垂对导线悬点连线的空间直线X轴方向的变化量为:,Y轴方向的变化量为:当导线向线路右侧风偏时。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电气距离的公式计算方法 徐海博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电气距离的公式计算方法徐海博摘要:在我国架空线路设计中,对导线电气距离的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如导线对交叉跨越物或设备的安全距离校核、导线风偏后对危险点的电气距离校核、导线与杆塔和拉线之间的电气间隙计算、导线换相后的线间距离验算等。
以往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作图法、解析法及穷举法来进行电气距离或电气间隙的计算,这些方法不仅工作量大、精度差,而且有时需对某些参数模型作近似处理。
并且对导线与交叉跨越物、危险点、杆塔、拉线等的电气距离或电气间隙的计算需采用不同的作图方法和计算方法。
关键词:架空线路;导线;电气距离现在的架空送电线路设计中,对导线电气距离的公式计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对架空送电线路中导线电气距离的计算过程推导,得出的计算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计算方法更为准确和简单,而且这种计算方式也是现在架空送电线路中导线电气距离计算最常用的一种求解方式。
一、地脚螺栓型式初步选择以本地区实际工程某-西区110kV线路为例,计算其#50-51杆塔之间与建筑物的距离,导线采用LGJ-240/3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GJ-80型钢绞线和OPGW-24B1型复合光缆,(1)导地线参数。
为方便计算,地线参数均取值GJ-80型钢绞线。
(2)导地线比载计算比载,表示架空线路单位长度(1m)、单位面积(1mm2)的荷载,一档架空线路的总荷载为:G=q•L=g•A•L式中:A—架空线路的截面积;L—档架空线路的长度在计算中常用到的一般为自荷载P1(0,0),冰荷载P2(10,0)、自荷载加冰荷载P3(10,0),无冰时的风荷载P4(0,10)、无冰时的风荷载P4(0,15)、无冰时的风荷载P4(0,25)、覆冰时的风荷载P5(10,10)、无冰时综合荷载P6(0,10)、无冰时综合荷载P6(0,15)、无冰时综合荷载P6(0,25)、覆冰时综合荷载P7(10,10),括号中的两个数值分别表示冰厚b(mm)和风速(m/s)结合本工程杆塔使用情况,查看杆塔结构图得知:塔头处导地线间的水平距离Ls=2.45m塔头处导地线间的垂直距离Lh=2.638m绝缘子串型式:FXBW4-110/70经配合计算后,得出以下结果:由S≥0.012L+1米配合间距解得Lq=403.682(m)张力计算过程中实际选用的档距值Lx=403.682(m)(3)导线风偏角计算导线风偏角计算公司如下:γ=tg-1[P4(0,25)/P1(0,0)]式中:γ—导线的风偏角;P4(0,25)—无冰时的风荷载;P1(0,0)—自荷载;经计算,导线风偏角γ=40.5464。
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式中
——几何均距, = (mm或cm,其单位应与 的单位相同);
——等值半径, = (其中 为导线半径);
1.3.6零序对地电钠
B0=100πC0(S/km)
B0*=B0
式中
C0= F/km
2.双绕组变压器参数计算内容
2.1已知量:
变压器型号、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 (kV)、接线组别、变压器容量 (MVA)及变压器铭牌参数:短路损耗ΔPS(kW)、短路电压 、空载损耗 (kW)、空载电流 、基准电压UB(kV,选变压器所连母线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基准容量SB(100MVA)。
参数计算(第一版、截面积mm2)、长度(km)、排列方式、线间距离(m)、外径(mm)、分裂数、分裂距(m)、电压等级(kV)、基准电压UB(kV,母线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基准容量SB(100MVA)。
1.2待计算量:
电阻R(Ω/km)、线电抗X(Ω/km)、零序电阻R0(Ω/km)、零序电抗X0(Ω/km)、对地电纳B(S/km)、对地零序电纳B0(S/km)。
( )=cosφ
2.2待计算量:
变压器等值电路中的电阻RT(Ω)、电抗XT(Ω)、电导GT(S)、电纳BT(S)。
2.3计算公式:
2.3.1变压器等值电路中的电阻
RT= (Ω)
RT* = RT
式中
——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KV)。
2.3.2变压器等值电路中的电抗
XT= (Ω)
XT* = XT
2.3.3变压器等值电路中的电导
——几何平均半径, = 其中 为导线的等值半径。若 为单根导线的实际半径,则对非铁磁材料的圆形实心线, =0.779 ;对铜或铝的绞线, 与绞线股数有关,一般 =0.724~0.771 ;纲芯铝线取 =0.95 ;若为分裂导线, 应为导线的相应等值半径。 为几何均距。
导线相间距离计算程序
C相挂点数据(m) 始端挂点与中心线距 离: 始端挂点高程: 末端挂点与中心线距 离: 末端挂点高程: -0.5 34 -4 20
4.00 5.65 1.98
载(N/m.mm2) 0.036 0 0.036
导线水平应力(N/mm2) A相导线: B相导线: C相导线: 100 100 100
联系方式:gxuzjw@)
档距(m) 档距: 300
导线比载(N/m.mm2) 自重比载(γ 1): 无冰风荷载(γ 4): 无冰时综合荷载(γ 6):
版本:gxzjw1.0版
开始计算
结果输出(m) AB相最短距离= AC相最短距离= BC相最短距离=
注意:光标在输入状态,点击“开始计算”无效。
作者:弯弓(联系方式:gxuzjw@)
导线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的确定
导线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的确定一、导线的排列方式导线和避雷针在杆塔上的位置称为导线在杆塔,上的排列方式。
导线排列方式没有绝对固定,常见的有三种;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和三角形排列。
1.垂直排列方式垂直排列方式使用于双回路配电线路,两个回路的导线分别悬挂于杆塔两侧。
这种排列结构紧凑,节省投资,但是杆塔较高,增加雷击机会,而上下层导线容易相互接近而发生相间闪落因此这种排列的运行可靠性较低,根据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正六边形、伞形、倒伞形、平行形等2.水平排列方式水平排列有两种布置方式。
一种是对于10KV和35KV配电线路中跨越杆、跨越直线杆等,应用两棵杆与横担组成门型结构,导线使用悬式绝缘子固定于横担上,杆顶可以设置两根避雷线。
这种杆塔能承受较大的负载。
3.三角形排列三角形排列方式常有3种布置方法,线路采用针式绝缘子时;线路采用悬式绝缘子;杆顶可设置避雷线。
二、线间距离的确定,一般可按照以下原则1.导线与杆塔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绝缘间距,包括导线应用悬式绝缘子水平排列在最大风偏时于杆塔间的绝缘距离。
导线与杆塔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如下表所示。
2.导线在档距中部的接近程度不至发生相间闪落,对于35KV配电线路,线间距离一般按下式计算:D=0.4Lk+Un/110+0.65根号下(fmax)式中 D-导线水平距离(m),Lk-悬式绝缘子串长度(采用瓷横担绝缘子时Lk=0),Un-线路额定电压(KV),Fmax—导线最大弧垂(m)35KV配电线路当导线垂直排列时,垂直线间距离,一般采用0.75D对于10(6)KV架空线路的线间距离,可按下式确定:D=0.16+0.003UN+0.008i式中 D-导线间距(m),l-线路档距(m),Un-线路额定电压(KV)10KV及以下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线路同杆架设时,导线悬挂点间(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导线悬挂点间的最小垂直距离(m)导线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与档距的关系见下表:架空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m)平原地区架设配电线路时档距一般按下表的数值设置架空线路档距。
导线计算公式
1、导线内业计算基本原理(1)坐标的正算x B=x A+Δx AB Δx AB=S AB cosαABy B=y A+Δy AB Δy AB=S AB sinαAB(2)坐标的反算tanαAB=Δy AB/Δx AB=(y B- y A)/(x A-x B)S AB =(3)坐标方位角的传递根据坐标方位角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到如下计算公式:当水平角为左角时,α前=α后+β左-180O当算出的角度为负值时,加360O转换为正角。
当水平角为右角时,α前=α后-β右+180O当算出的角度为负值时,加360O转换为正角。
6.2普通导线测量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波测距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导线测量的方法来建立平面控制网得到迅速推广。
导线的布设形式有下述几种:1.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是从一个已知点出发,最后仍回到这个已知点。
如图6-2所示,由已知控制点1出发,经过2、3、4、5、6点最后仍闭合到1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2.附合导线敷设在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如图6-5所示,由已知点B 和已知方向αAB 出发,经过导线点1、2、3、4点最后附合到已经点C 和已知方向αCD 。
图6-5 附合导线 图6-6 支导线3.支导线支导线也称自由导线,它是由一个已知点出发,既不回到原出发点又不附合到另外已知点上。
如果测量发生粗差,这种导线无法检核。
因此,布设时一般不得超过二条边(图6-6)。
6.2.1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角度测量、边长测量以及导线连接测量。
其工作内容如下:1.踏勘选点踏勘选点之前,应先到有关部门收集原有地形图、高一级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这些已知点的位置详图。
然后按坐标把已知点展绘在原有的地形图上,在图上规划导线的布设方案。
最后带上所规划的导线网图,到实地选定各点点位并建立标志。
现场选点应注意如下事项:(1)相邻导线点间应互相通视,以便测角和测边(如果采用钢尺量距,地势应较为平坦)。
导线测量及计算
导线测量一、导线测量概述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附合导线网自由导线网钢尺量距各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表6J-1 图根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技术要求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2.导线边长测量光电测距(测距仪、全站仪)、钢尺量距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它障碍时,可采用作辅助点间接求距离法。
(α+β+γ)-180o改正内角,再计算FG边的边长:FG=bsinα/sinγ3.导线转折角测量一般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用测回法测量,两个以上方向组成的角也可用方向法。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
当与高级控制点连测时,需进行连接测量。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思路:①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α;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 计算坐标增量ΔX 、ΔY;③由坐标增量ΔX 、ΔY,计算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规范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坐标正算(由α、D,求X、Y)已知A(x A,y A),D AB,αAB,求B点坐标x B,y B。
坐标增量:待求点的坐标:(一)闭合导线计算图6-10是实测图根闭合导线示意图,图中各项数据是从外业观测手簿中获得的。
已知数据:12边的坐标方位角:12 =125°30′00″;1点的坐标:x1=500.00,y1=500.00现结合本例说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准备工作:填表,如表6-5 中填入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例:fβ=Σβ测-(n-2)×180o=359o59'10"-360o= -50";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6-5)(2)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公式可查规范)(图根导线)若:f测≤ fβ容,则:角度测量符合要求,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2)对角度进行重测本例:fβ= -50″根据表6-5可知,=±120″则fβ<fβ容,角度测量符合要求3) 角度闭合差fβ的调整:假定调整前提是:假定所有角的观测误差是相等的,角度改正数:(n—测角个数)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余数分给短边构成的角。
CAD图解法求解架空线路导线相间安全距离
. :
二 :
I t ,
: 二 ! : ! !
・) S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一
!
二 止 [ 二 : :
f ・ 一 s M , ) 2
() 1
d 』 一) ・ ・ = Ⅳ+ f f f :
( 坐标计算最小距离 二) 利用直线 1 1 已知点,建立统一空间坐标系, 。 及 上
四 、 结 语
导 线相 序排 列 方式 变化 时 ,可 以利 用 异面 直 线最 小 距 离 进 行 编 程 计 算 ,同 时 也 可 以利 用 三 维 建 模 ,建 立 考 虑 实 际 弧 垂 及 风 偏 影 响 下 的 三 维 模 型 ,可 以在 较 为
利用公式 ( )或 ( )编程 ,即可得 出N 2 1 2 4 塔不同相序
作 者简介 : 鹏焰( 9 1 , 湖北咸 宁人, 州电力勘 孙 18一)男, 惠 察设计院有 限公 司工程师, 究方向: 电线路设计。 研 送
直接对三维模型 中三相导线建立 1 1 . 米安全间隙区,当 三相 导线 安全 间隙区有 重叠时,即可 直接判 断不满足
3 o 中阖 新技 咄 2 1 6 0 高 : 01 o
C D 图解法 求解架 空线路导线相 问安全距离 A
孙 鹏 焰
( 州 电 力勘 察设 计 院有 限公 司 , 东 惠 州 5 6 0 ) 惠 广 1 0 1
摘 要 : 对 当前 架 空送 电线路 杆塔 相序 排 列 变化过 程 中,存 在 导线 间距 离小于允许 安 全距 离的 问题 ,主要 对 针
水泥杆改造为 同塔双 回架 空线路。 由于该线路经历 多
次工程改造 ,部分铁塔仍采 用单回路结构 ,以至于本
(完整版)导线复测内业计算公式
导线复测内业计算公式1、坐标反算:D=√(X1-X2)2 +(Y1-Y2)2 (距离)α=arctan(Y2-Y1)÷(X2-X1)(坐标方位角)说明:当△Y+ △X+ 第一象限当△Y+ △X- 第二象限 +180°当△Y- △X- 第三象限 +180°当△Y- △X+ 第四象限 +360°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称为直线AB的正坐标方位角。
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αBA,称为直线AB的反坐标方位角,也是直线BA的正坐标方位角。
αAB与αBA的坐标相差180度,互为正、反坐标方位角。
即αAB=αBA±180°2、闭合导线计算(1)闭合差的计算:fβ=∑β测-(n-2)×180°(左、右角)若fβ﹤fβ容即可以经行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在平差的过程中。
采用平均分配法把闭合差平均分配到各个观测角,并遵守短边的夹角多分配,长边的夹角少分配的原则,使各角改正数的总和与反号的闭合差相等。
改正数计算Vβ=fβ÷n (反号)改正后的角值β=β测+V β(2)坐标方位角的推算:α前=α后+180°-β右(右角)α前=α后-180°-β左(左角)(3)坐标增量计算闭合差计算与改正:△X=l×CosαAB △Y= l×SinαAB (l是距离)fx=∑△X测 fy=∑△Y测f=√fx2 + fy2 K=f÷L=1÷(L÷f)﹤K容(L是路线的全长)若K﹤K容可进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改正,就是将fx、fy按边长成正比反号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
反之则重测。
改正数计算:Vx(y)= fx(y)÷L×l (反号) 改正后坐标增量:△X后=△X+ Vx △Y后=△Y+ Vy (4)导线点坐标计算:X=X0+△X后Y=Y0+△Y后3、附和导线计算(1)闭合差的计算:fβ=∑β测-α终-α始+n×180°(左角)fβ=∑β测-α始-α终+n×180°(右角)若fβ﹤fβ容即可以经行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冰厚10mm 0.5 1.0 1.5 1.75
设计冰厚15mm 0.7 1.5 2.0 2.5
opop123456 123456
一、导线的线间距离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运行经验确定
1、对1000m以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D=0.4Lk+U/110+0.65√fc------------------公式1
其中: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Lk---悬垂绝缘子长度,m
U---送电线路标称电压,kV
fc----导线最大弧垂,m
2、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线间距离,宜采用公式1计算结果的75%。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垂直线间距离不宜小于下列数值(表1):
标称电压(kV) 110 220 330 500
垂直线间距离(m) 3.5 5.5 7.5 10.0 x=√[Dp*Dp+(4/3Dz)*(4/3Dz)]----------公式2
设计冰厚5mm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可根据运行经验适当减少。
在重冰区,导线应采用水平排列。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数值,宜按照上列表2“设计冰厚15mm”数值上至少增加0.5m。
三、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比表1的要求增加0.5m。
其中:Dx---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
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
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
二、覆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如无运行经验,不应小于下列值(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