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合集下载

马列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马列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二、列宁和东方社会主义理论
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 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 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 论由实践赋予
活力,由实践 来修正,由实 践来检验。
二、列宁和东方社会主义理论
采取新的途径来建设社 会主义经济已经绝对必 要了……我们现在还没 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的真正途径,而探寻这 一途径的唯一方法,就 是实行新经济政策。
一、《共产党宣言》
3、《宣言》的基本观点
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 根本的动力 阶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 度才产生的,阶级会随着社会的 发展而消亡,无产阶级消灭了资 产阶级,其自身也就消亡了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 发展的条件
一、《共产党宣言》
4、《宣言》的理论基础、基 本原则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二、列宁和东方社会主义理论
列宁晚期思想的主要内容: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把工 作重心及时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实行租让制,加强对外开放 开放市场,发展商品经济 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二、列宁和东方社会主义理论
马列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 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 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 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 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 持马克思主义。
马列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 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 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 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 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 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 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 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 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围绕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的。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只有以实际问题,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深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依据。

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只有紧密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加以深刻理解。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供您参考,()查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只有用这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更好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新时期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围绕新的历史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面对如何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党经过认真总结、深刻反思和积极探寻,于1978年底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太原率先发展新的实践-在市委党校县处班上的辅导报告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太原率先发展新的实践-在市委党校县处班上的辅导报告
实 现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指 导 意 义 。 中 国 共 产 党 走 过 八 十 一 年 的 光 辉 历 程 , 今 年 足 我 党 建 党 历 史 上 具 有 特 殊 意 义 的 年 份 , 因 为 , 党 的
内 涵 。 今 年 总 书记 在 中 央 党 校 发 表 的
“ ・3 ” 重 要 5 1
展 链 条 。 如 果 说 毛泽 东 思 想 回答 和 解 决 了 中 国革 命
向 何 处 去 的 问 题 ,邓 小 平 理 论 回 答 和 解 决 了 中 国 社
会 主 义 向何 处 去 的 问 题 ,那 么 江泽 民
“ 个代表 ” 三
十 六 大 召 开 将 迎 来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的 又 一 个 里 程
讲 话 ,结 合 新 的 实 际 , 解 放 思 想 , 与 时 俱 进 , 创 造
性 地 提 出 了 许 多 新 思 想 、 新 观 点 、新 论 断 , 对 “ 三
个 代 表 ” 思 想 进 一 步 丰 富 深 化 ,从 根 本 上 回 答 了 在
充 满 希 望 和挑 战 的 2 1世 纪 , 我 们 党 如 何 实 现 中 华 民

想 上 、 理 论 上 成 熟 的 一 个 新 的 标 志 。 当 前 , 我 们 的 崇 高 使 命 就 是 高 举 旗 帜 , 维 护 核 心 ,按 照 总 书 记
“ 一 ” 讲 活 , 全 面 阐 述 r “ 个 代 表 ” 的 七 三
4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用 发 展 善 硇 马 克 思 主 义 指 导 太 原 率 先 发 展 新 硇 实 践
在 市 委 党校 县 处 班 上 的 辅 导报 告
(0 2年 7月 3 日) 20 ●省 委 常 委 、 太 原 市 委 书 记 云 公 民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小编推荐][修改版]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小编推荐][修改版]

第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小编推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9应化2Z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论,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武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

首先,在听取张晓忠教授的讲座时,我们能够逐渐深刻意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要性!深刻阐述了再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以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的大政方针。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不懈探索,但囿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来自“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既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本本化而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也出现过使马克思主义超越时代和滞后时代的“跨越化”和僵化的问题,还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膜拜化”和“庸俗化”以及书斋化的问题。

在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解决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改革发展的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题中之义。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其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这一理论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如何总体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哪里?答:(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进一步概括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当今世界,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因此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上述经典论述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2、(2)分析材料3、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以及如何理解生态文明。

答:(2)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其言简意赅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发展的。

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实践论原理指导新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每个中青年干部的历史使命。

一、《共产党宣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本质1、《宣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已经过去160多年了,它本身也是时代的产物,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在过去的160多年里,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运动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要求马克思、恩格斯预测几十年,几百年以后的事情是不现实的。

因此,恩格斯多次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具体论断和行动纲领是因时而宜的。

2、《宣言》体现了发展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都坚持反对对自己的理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曾经说:“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吧自己的学说当成是终极真理,而是一直注重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使之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发表于1948年2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起草的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撰写的序言中指出:马克思提出的原理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1“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而且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恩格斯先后在后期1882年的俄文版、1883年的德文版、1889年的英文版、1890年的法文版、1892年的波兰版,1893年的意大利版中,都对一些观点和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在于解域,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个方面,内容非常丰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科学理论体系。

其中,科学发展观是统实践,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又是推动社会实践的需要。

领,是贯穿其中的主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了我们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已表明,坚持以马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继承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中国革命与理论,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紧密联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理系、整体推进的发展布局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承和发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展了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跃,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创新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力民问题的战略思想,深刻体现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

建量源泉。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设创新型国家,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关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理论,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切实从思想上提高各动力和发展途径的要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是一项十分重大的政我们党关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深治任务。

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一、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走和平发展道路,把对内科学发展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

我们党自外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把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深刻成立到党的十六大之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适应、又推动世界和乎发展的要践,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努力推进马求。

时政理论常识

时政理论常识

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怎样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答:一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二是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

三是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

四是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

五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3、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是什么?答: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提倡的四个“大兴”是什么?答: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5、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倡的四种风气是什么?答: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的是要把党组织建设成什么样的领导核心?答:要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7、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答: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实质是什么?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9、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答: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它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和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10、“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答: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1、“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答: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论述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论述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
要论述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飞跃,都意味着我们党对时代发展大势、世界发展走势、中国发展趋势的把握更加精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科学指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创新发展,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和中国人民必
须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世代中华儿女既坚守本根又与时俱进,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丰厚文化土壤与广泛社会基础。

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大势,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
导新的实践进程中展现的伟大真理力量和伟大人格力量,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

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不能停滞不前的。

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完备着,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

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第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

不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变成僵死的教条,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的词句。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意味着这两方面都坚定不移,毫不含糊。

简单说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基本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理论丰富自己的历史。

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的。

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
( ) 泽 东思 想 一 毛
发展 和变化 , 马克思 主义必须 与时俱进 , 才能使党始 终 成 果 :
义必须 时代化 。任何理论都不 能停 留在 口头上 , 也不 能
18 年 , 9 1 党中央《 关于建 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 问题
“ 停 留在少数人身上 , 只有为广 大群众所掌握 , 才能变 成 的决议》指 出 :毛泽 东思想是 马克思列 宁主义在 中 国 巨大 的物质力量 , 这就表 明马克思主义必须大众化 。马 的运用和发 展 ,是被 实践 证明 了的关 于中 国革命 的正

马 克思主 义中 国化 , 是 要立 足 国情 , 中国 就 走
特 色的社会 主义道路
义论 。毛泽 东 同志在党 的七大作 了题 为《 论联合政府 》 上述《 决议 》 出 的 :为建 立新 民主主义 的新 中 国 , 指 “ 制 定 了正 确 的路线 、 方针 和政策 , 使全党 在思 想上 、 治 政
《 定 》 出“ 决 提 推进 马 克 思 主义 中 国化 、 时代 化 、 大众 主义》 。他说 :马克思 主义 的‘ “ 本本 ’ 是要 学习 的 , 是 但 化 ” 从根本上 回答 了这个 问题 。世界上各 个 国家都 有 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 ‘ , 本本 ’但是 , 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 主义 。 13 ”9 8年在中共 自己的 国情 , 马克 思主义只有 同本 国实 际相结合 , 符 走
【 者 简介] 1 乍 邹健明 , , 男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 向实践
2】 。O年 3月
第l 2卷第 l 期
资本论 》 第一卷 中 , 出了公有制的内涵 , 提 即在协作和 上、 组织上达到空前 的统一和团结 。” 在党 的领导下经 《

与时俱进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与时俱进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报告随着电波传遍祖国各地,全国人民深受鼓舞。

参加会议的代表们认为,这是一个鼓舞民心、振奋党心的报告。

许多代表纷纷表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这一辉煌局面的形成,最重要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回顾十三年,代表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世纪交替的这些年间,人类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

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全局的高度,着眼于党和国家的不断发展,鲜明地高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经过十四大和十五大,我们党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郑重地将邓小平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十三年来,尽管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但我们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实践,夺取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发展是最好的坚持,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今后的路具体怎么走,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开拓。

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

大学生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

大学生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

《大学生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纵观历史,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里的指导下,我国不仅取得革命的胜利,还成功的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将其不断发展和壮大,我们不得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性。

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对于我们大学生—国家的人力资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无可厚非的。

首先,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首先,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大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只有在学好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保证以后实践的正确性。

然后,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局,联系社会实际,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最大的社会实际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的总结过去,客观的分析现实,科学的思考未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掌握理论知识后,要将它运用于实践。

因此我们要先在思想上自觉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另外,还要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大学生应把追求真善美,作为自己明辨是非、为人行事的座右铭。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石。

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不断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进步。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同时注重尊重人民的主体精神和价值观念。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过程。

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与时俱进的。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时代为依托,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

1.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给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带来新的课题。

党的中央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适应新情况下的发展需求。

2.积极回应时代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推进,需要积极回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注重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理论文献,吸纳新思想和新理论,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更为精准和科学的指导。

3.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点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在党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关 于社 会 主义 建设 , 马克 思 、 格斯 并 没有 形成 恩

科 学社 会 主义 的理 论 体 系 。我 们 只是 强 调 , 待 马 对 克 思 主义 社会 主 义建 设 的理 论 决 不能 采取 教 条 主义 和迷信 的态度 , 而应该 从 实践 出发 , 从初 级 阶 段 的有 中 国特色 的社 会 主 义建 设 实 际 出发 。 建设 社 会 主 义 的 实 践 这 是 几 十 年 后 , 列 宁 才 从
我们 经 常讲 马 克思 、 恩格 斯 创 立 了 科 学 社 会 主
建设 的 问题 上 有 两 个 大 的认 识 误 区 : 是 关 于社 会 一
主 义革 命 , 认 为很 快 就会 取 得 胜利 , 为 资本 主义 总 认
的总危 机 已经 到 了 , 本 主义 已经没 有 生命 力 , 资 已经
个 完 整 的科 学 理 论 体 系 。 他 们 的 有 些 言 论 、 论 结
级专 政 这 些都 有 比较 完 整 的理 论 , 过 俄 国革 命 和 经 中国革 命 的实 践检 验 , 实践 证 明是 正 确 的 。当然 , 被
这 个理 论 也 是相 对 真理 , 不是 绝 对真 理 , 各个 不 同 在 的 国家 、 同的 民族 还 需 要 和 不 同 的实 际情 况 结 合 不 起 来 , 能照 抄 照搬 。 不
义 的认识 不像 我 们 今天 。 我们 今 天对 社 会 主义 的认
本 矛盾 理 论 , 于社 会 主 义 必 然 代 替 资本 主 义 规 律 关
的揭示 , 于无 产阶 级 政 党 、 产 阶级 革 命 和无 产 阶 关 无
识, 不仅 有前 人 的社 会 主义 的 理论 , 主 要 的是 我 们 更 有 建设 社会 主 义 的 实 践 ; 仅 有 别 人 的实 践 可供 借 不

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 I 想 理论 教 育导 刊 0思
22 0 年第 9 总第4 期) 0 期( 5
维普资讯
学 习 江 泽 民 同 志 “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三
克 思 主 义 质 的 规 定 性 . 为 根 本 的 除 了 对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最 规 律 的 揭 示 和 对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特 殊 的 运 动 规 律 的 揭 示


也 正 因 为 找 到 了 实 践 这 个 基 点 , 决 了 客 观 规 律 性 和 人 解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的 统 一 问 题 . 能 把 唯 物 论 与 辩 证 法 内 在 才 地 统 一 起 来 . 而 建 立 起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 在 这 样 一 个 全 从 新 的 世 界 观 的 指 引 下 . 克 思 、 格 斯 就 能 够 在 研 究 的 马 恩 每一个 领域 都有 自己独到 的建树 。马克思 的两 大发现 . 以 及 马 克 恩 、 格 斯 在 政 治 经 济 学 和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上 的 恩 系 列 重 大 贡 献 无 不 与 他 们 建 立 的 新 的 世 界 观 直 接 相
维普资讯
学 习 江 泽 民 同 志 “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三 重
用与 时俱 进 的马克思 主义指 导新 的实践
胡 振 平
( 海社 会科 学院 邓 小平 理论研 究 中心 , 海 上 上 20 2 ) 0 0 0
【 键 词 】 马 克 思 主 义 ; 时 俱 进 ; 质 ; 践 关 与 品 实 【 摘 要 】 马 克 思 主 义 具 有 与 时 俱进 的 理 论 品 质 ,与 时俱 进 已 经 成 为 马 克 思 主 义 本 身 内 在 的 要 求 .已经

最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亟须回答的几个理论问题

最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亟须回答的几个理论问题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亟须回答的几个理论问题【原文出处】理论前沿【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312【原刊页号】5~8【分类号】D2【分类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标题】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亟须回答的几个理论问题【作者】张国祚【作者简介】张国祚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摘要题】理论视野专家论坛【关键词】“三个代表”/科学体系/与时俱进/行动指南【正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作为行动指南被写在党的旗帜上。

这是党的十六大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

对此,举世瞩目,各界关心,引出不少热烈的讨论。

笔者认为,只有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才能真正领会这一决策的英明和贡献的伟大。

一、不是三句简单表述,而是一个科学体系有人说:“三个代表”是三句简单的话,能够称得上科学理论体系吗?这样提问,说明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为了走出误区,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是党的全部经验,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虽然“三个代表”这个概念的提出刚刚3年,但它贯穿于党的全部奋斗历程,而以它为名称的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3年前。

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全方位地奋力开拓,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基本经验。

党的十六大把这些基本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文如下: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既要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又要通过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不断创造新的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内容与中国的民族形式结合起来,通过中国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使之带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二是把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和具体斗争中去。

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主要强调的是结合实践。

所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就是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二,“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强调的是发展,突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和时代性。

第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强调的是当代性和中国形态。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品格和民族品格相结合,使之具有不可忽缺的中国特点、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价值用实践的观点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旨在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亦即中国是否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实际社会需要。

就此而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口号的提出和强调具有其时代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华民族面的抉择在中国近代“中国向何处去”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关键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

2.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

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4.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讲清楚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说明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传的,是坚持、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

2.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在讲清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时,既要讲清楚国情的新变化,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带来的重大的变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新变化,也要讲清楚党情的新变化,即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四、授课内容: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十六大,在80多年的奋斗中,重视科学理论指导并且富于理论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取得了三大理论成果,分别是:1.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2.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他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世纪之交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二)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时代主题变化的准确反映20世纪的百年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头50年,是战争与革命的时期。

第二个时期为50年代至80年代,是冷战和对抗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从80年代开始的20年,战争和革命、冷战和对抗开始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变。

突出表现在:第一,世界范围内各种制止世界战争爆发的因素在逐步增长,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第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从各自的历史中认识到,战争、和平、民族独立,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科技力和综合国力。

要求和平,注重发展,力求发展就成了世界各国共同致力解决的主要课题。

第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打破了长期存在的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使得冷战转化为热战可能性消失了。

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一极不存在了,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也就减小了,保持世界长期和平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因为伊朗发展核武器是美国所不能允许的,这威胁到美国在中东的地位;另外伊朗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个影响石油的进口,对美国影响很大,再加上去年的无人机被伊朗打下来了,美国一直怀恨在心,所以美国需要找机会对付伊朗! )第四,人类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历史进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在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邓小平和我们党通过对世界形势演变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的分析,敏锐地意识到,旧的两极对立的国际格局已经崩溃,世界局势正朝着多极方向发展,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处于相互制衡、此消彼长的状态,爆发世界性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正是基于对时代主题的这种判断,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及时调整了我们的对内对外政策,果断地中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坚决地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任务以及相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这种时代主题转换的背景下产生的。

2.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具有探索勇气和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便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

那时,我们一方面基本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另一方面,又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觉察到了照搬苏联建设模式的诸多弊端,力图克服这些弊端,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分析,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对社会主义建设一些重大问题的阐述,都表明我们党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决心和勇气,开端是好的,方向是对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有利于后人的经验。

但是,1957年反右扩大化以后,我们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没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

一方面,仍然形成了以苏联建设模式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另一方面,受到越来越“左”的思想的干扰,出现了诸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挫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更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到灾难性的破坏。

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有的经验教训,使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极重要的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并能够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3.新的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带领亿万人民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以永不止步,永不后退,排除一切干扰的勇气,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苦探索,创造了诸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案例:小岗村的生死契约)、经济特区、乡镇企业、“三资”企业、证券市场、股份制等许许多多新事物、新经验。

邓小平理论就是在概括和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大量新创造的基础上形成的。

4.科学理论的直接继续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这些伟大人物之学说的直接继续。

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节目记者迈克·华莱士电视采访时明确回答:“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时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最近,有的外国人议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

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太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簸不破。

”它们充分说明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突出地表现在两点上:第一,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那样: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

第二,更重要的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用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恰恰在这两点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5.“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以邓小平的名字命名,总是与邓小平个人的人生经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精神品质、价值观念等主观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邓小平年轻时代留学法国和苏联,既掌握了“工业化道路”的初步知识,又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既培养了宽广胸怀和世界眼光,又树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以及用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的决心。

第二,从少年时代离家外出求学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活动工作的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党建、外交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到去世,几乎党成立以来的所有重大事件,他都经历过。

这种政治资历和治党、治国、治军以及管理社会的丰富经验,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去世以后任何人都无法比的。

第三,从投身中国革命事业到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邓小平经历了政治生涯中“三落三起”的磨炼,不仅使邓小平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使邓小平在逆境的磨炼中形成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养成了不信邪、不怕“鬼”、敢于坚持真理、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形成了善于从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中来思考未来、规划发展的思维方式,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第四,纵观邓小平的一生,作为一个党员,他是信念坚定、理想远大、胸怀宽广的人;作为一个公民,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作为一个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是具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能够宏观把握和整体推进的人。

他身上具有的这些普通人所不具有的独特品质,使他成为邓小平理论当之无愧的创立者。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1.基本理论命题的提出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以后,就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表现在:第一,通过批判“两个凡是”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重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强调全党全国人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心同德实现四个现代化,并且提出了要走一条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思想。

第三,提出了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一系列环节,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思想。

第四,重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并提出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为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第五,初步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思想,强调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中国20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

第六,支持在沿海兴办经济特区,并从原则上提出了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单位、一部分地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以带动和促进落后地区和个人发展等重要思想。

第七,在领导起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建国以来重大历史问题作了科学的评价,特别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既指出毛泽东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又充分肯定了毛泽东一生的伟大功绩,维护了毛泽东的领袖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