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科利亚的木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科利亚的木匣》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如何找到木匣的。
2.带领学生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学会使用“仍然”、“不管”等词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匣字的多音义:匣字在课文中有两个读音,一个是匣(xiá),一个是匣(y á),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读音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2.课文中体现的对比手法:课文中科利亚的两次挖木匣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对比手法的作用。
3.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科利亚为什么会把木匣埋起来:这是课文中的一个难点,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科利亚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思考过程。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木匣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对木匣的印象,由此引出课文中的主人公科利亚和他的木匣。
2.呈现:带领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情景,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个情景。
3.讲解:针对上述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首先讲解匣字的多音义,分别给出不同读音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
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科利亚为什么会把木匣埋起来。
4.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科利亚挖到木匣后的心情和行动。
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5.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和练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同时,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课堂表现,以达到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和提高。
3.实施任务型教学,通过设置问题、角色扮演、造句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
五、课堂练习与作业1.课堂练习:在讲解过程中穿插进行课堂练习,包括词语解释、近义词辨析、课文内容理解等题目,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科利亚的木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
课文原文:
《科利亚的木匣》
在卫国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
他从家门口向前走十步,埋下一个木匣子。
科利亚说:“好了,从现在起,这就是我的天地了。
”
四年后,科利亚已经能数到一百多了。
他从屋门口开始量步子,走啊走,走了十步,可是没有找到木匣子。
他又朝左边走,朝右边走,仍然没找到。
伙伴们挖呀挖,不久就挖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量了五步,朝左边挖,也找到了他的木匣子。
原来,上次埋木匣的时候,科利亚只有五六岁,步子小,而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所以应该从原来的十步改为五步才能找到木匣子。
课文赏析: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科利亚埋藏和寻找木匣的故事,向学生传达了事物会随时间、条件变化的道理,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数学中的“比例”概念。
文章首先描述了科利亚在战争开始时,按照自己当时的步幅埋下了一个木匣子,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天地”。
四年后,当科利亚长大,步幅变大,按照原来的步数却找不到木匣子,最后通过调整步数才成功找到木匣子。
这个过程体现了生活中简单的数学原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步幅会增大,相应的,之前确定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
这篇课文寓教于乐,不仅让孩子们理解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更教育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调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意义。
同时,故事中透露出的童趣和对童年记忆的珍视,也深深打动着每一个阅读者的心灵。
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匣子”、“脚丫”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科利亚的善良和爱心;(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2)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与人分享。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科利亚的善良和爱心;3.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新词的理解和运用;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导学生珍惜友谊;(2)引入课文:介绍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作者和背景。
2. 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课文内容;(2)精讲细读: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体会科利亚的善良和爱心。
3. 讨论交流:(1)小组内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2)全班交流: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字词学习:(1)学习生字:带领学生认读、写字,理解字词含义;(2)词语造句: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让学生造句。
5.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新词;(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表现人物的品质和情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朗读展示: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观察其对课文情感的把握;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
七、教学反思1. 课堂组织: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3.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原因,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导学案教学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导学案教学案26科利亚的木匣一、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意、仍然、仇敌、台阶、因此、知道”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明白得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式。
4.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如何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刻在转变,人在转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进展的目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预习学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三、导学案一、温习导入,教师简介课文的要紧内容。
二、精读感悟,深切明白得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诵课文第1-3自然段,试探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如何埋木匣的?什么缘故要埋木匣呢?(1)教师采纳范读的方式告知大伙儿: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学生找出句子朗诵:木匣里盛着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它小玩意儿。
结合课件展现的图片熟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
联系下一句明白得“各式各样”,并练习用“各式各样”说话。
(2)教师结合生字学习,指导朗诵。
全班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述科利亚埋木匣子的句子,读给大伙儿听一听。
听后评议。
注意强调表示动作的词语,还能够边做边读读这几个句子。
(4)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5)课件出示对照表格:四年前:妈妈埋大箱子走30步科利亚埋小匣子走10步2.学生默读课文4-12自然段,边读边试探: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1)课件出示对照表格:四年后:妈妈走30步挖到大箱子科利亚走10步没有挖到小匣子(2)用线段示用意帮忙学生明白得课文。
(3)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试探,擅长动脑的小孩。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6 科利亚的木匣
26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
会写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课文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利亚埋木匣。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课文含义。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
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2.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初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预习。
a.拼一拼,写一写。
b.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4.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三、抓住动词,细心揣摩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出示预习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后展示:1.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把科利亚埋木匣时表示动作的词语圈画出来。
2.这些动词反映出科利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说一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四、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1.同桌互相读生字词。
2.抄写生字表中的生字。
26 科利亚的木匣埋木匣⎩⎪⎨⎪⎧科利亚:数了十步妈妈:数三十步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
会写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课文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一、回顾课文,设疑导入1.回忆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埋木匣的部分,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入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加深理解1.精读课文,弄清以下预习问题: a .妈妈和科利亚开始挖木匣,结果怎样?b .科利亚充满信心地去挖,可是挖不到,他的心情怎样?c .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 2.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课题26.科利亚的木匣总课时2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总)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等词语的意思,理解“仍然”和“果然”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过程。
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语,能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2、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幻灯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能运用汉字构字特点掌握字形。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懂得用合并法归纳课文主要意思3、学习课文1——3自然段,通过科里亚埋匣子的事,体会他是个做事认真、善于学习的小男孩。
4、能模仿科里亚埋木匣的动作写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运用恰当的动词。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能运用规律识字,理解词语意思2、理清课文脉络。
通过科里亚埋匣子的事,体会他是个做事认真、善于学习的小男孩。
教学难点写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用上合适的动词。
课前准备幻灯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驱动导入(一)直接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前苏联的一个小朋友,他叫——科利亚(要求亲切点,大声点,再喊一次)2、理解“匣子”:科利亚有一个心爱的木匣,木匣的“匣”怎么写呢?请仔细看老师写(师板书“匣”)。
你知道木匣是什么东西吗?提示:有了问题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的(1)看看图片就知道了(2)如果我们有字典的话,查一下也能很快知道了。
3、一起读课题二、单元展开学习内容:读通课文,理清脉络设计意图教给理解词语的多通道1.多通道导学导学单: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准字音,觉得难读的或者感觉不熟练的句子或词语可以多读几遍。
2.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打个问号。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自主性预学3.交互式研学检查反馈生字词: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台阶当初懂得数数量(多音字)——测(1)理解第一组词语(看图了解)对科里亚来说,这些都是“玩意儿”指导书写:鞋斧锯皮革做鞋子,革字旁斤象形字,做形旁锯(金属做的,金字旁)(2)强调“初”的本义,用刀剪衣服,衣字旁换偏旁,比较组词(价、阶)(叨、初)(3)多音字:量(二声作动词)组词(量杯、测量、量一量)(4)理清思路(1)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科里亚的哪些事?(设小问:他先做了什么?后来又做了什么?)教师板书:埋挖启发(指导书写:挖)(2)尝试分段,讲述课文主要意思4.巩固性促学师小结:按以上三方面分成三段,合并每段的意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6.《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五、小练笔(10分钟)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段话。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二、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 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⑴ 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
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 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 冰鞋、斧头”等5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5岁时的 “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 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 “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 其他小玩意儿 ”这些词语。
⑵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⑶ 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5、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t()木匣()
6、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纠正读音。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科利亚的木匣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分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本人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工夫在变化,本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按次记叙。
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讲科利亚认真考虑的过程,和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言语课应面向全体先生,充分表现先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自动参与、自动获取。
由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留意发挥先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动性,引导先生进行探求、合作学习。
要倡导在先生独立考虑的基础上,经过老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先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先生在浏览的理论中,逐渐学会独立考虑,学会读书。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先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问”本人不懂的地方,“说”本人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先生一直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
经过本人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自动学习。
表现“以教师为主导,先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准绳。
教学目标1、会认 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意、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工夫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惯用发展的目光看待成绩、解决成绩的方法。
4、学习经过生活中的一件事阐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让先生了解课文的次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工夫在变化,本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先生学习经过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阐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让先生学习经过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阐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六课《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人教版)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量”,能正确读写“抢走、难过、仍然、随便”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科利亚的木匣》。
(板书课题)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
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生字,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
”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
”启下,是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人教版小学语文《科利亚的木匣》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科利亚的木匣》课文原文及赏析《科利亚的木匣》原文:科利亚刚学数数,他从一数到十,就往地上埋下一个木匣子。
那时候法西斯正侵占他的家乡,他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避难。
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回来了。
他们的家已经被炸毁,只有那个埋木匣的地方没有变。
科利亚记得,那时候他才四岁,只会数到十。
现在他已经是九岁了,会数到一百多了。
他想,现在我该挖五步远,而不应该挖十步远了。
于是,他就挖了五步远,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赏析:《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科利亚埋木匣、找木匣的故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理解并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课文以二战时期为背景,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主人公科利亚的勇敢和坚韧。
他在战乱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其次,课文通过科利亚埋木匣、找木匣的过程,巧妙地引入了数学知识——数数和测量。
科利亚四年前埋木匣时只会数到十,而现在他已经会数到一百多,这体现了他的成长和进步。
而他在找木匣时,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步幅的变化,准确地计算出应该挖五步远,这也展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课文以科利亚的感叹“算术真有用!”作为结尾,强调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这个简洁而有力的句子,不仅表达了科利亚的喜悦和满足,也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启发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6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1)
科利亚的木匣【教材分析】《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十步埋下了自己的小木匣。
4年后数了五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
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
通过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
这是课文表达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感悟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难点是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疏理结构、整体感知。
1.导入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会不一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6课《科利亚的木匣》说的就是这么一个理儿。
这可是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开始今天的学习,来,齐读课题。
2.游戏活动“认字走迷宫”,检查字词读音。
3.默读课文,疏理结构。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课文都读得比较熟了吧!好,请大家默读一遍,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埋木匣”(课文第1、2、3自然段)师(津津有味地):这个故事发生在科利亚的故乡,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
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
临走时,妈妈把有些重要的东西放在大箱子里,埋在了地下。
科利亚还小,才只有五岁(同时贴出图片“小科利亚”),只会数到十。
那他是怎么埋他的小木匣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2自然段,划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科利亚的木匣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故事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主要生字词,理解时间、空间与事物变化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故事情节,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面对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进行,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在战争期间为了保护自己的小木匣而埋藏它,四年之后再挖掘出来的故事,揭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步伐也在发生变化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课文插图、生字词注音及释义、重点句子解析等。
2. 学生预习作业,提前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标注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准备相关道具如小木匣模型,辅助课堂情境模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标注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分段解读:逐段分析课文,结合课件展示,讲解关键词句含义,梳理故事脉络。
4. 互动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过程中所体现的时间与空间关系,以及他的行为背后的成长启示。
5. 角色扮演:选取部分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6. 小结巩固:教师总结全文,强调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梗概。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想如果自己是科利亚,在面临类似情况时会如何处理,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成长故事或寓言,进一步理解和体会时间、成长与行动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次课程,总结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方面的表现,强调知识要点和核心价值观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像科利亚一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用实际行动应对生活中的变化。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一)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将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故事的题目是……(师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师:木匣是什么东西呀?生:是木盒子。
师:你真棒。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能通过查字典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检查预习,认读字词师:要读懂这个故事,必需先闯字词关,准备好了吗?先开哪列火车?(生纷纷踊跃举手)(师出示生字卡,生开火车读生字,读对的全班跟读,读错的指名协助正音)师:火车顺利地到达终点,有的火车还开得挺快的呢!现在我们把字娃娃带到词语里来读读吧!(师出示课件,生齐读生字词)师:“免得”“懂得”的“的”应该读轻声,请同学们再把这两个词语齐读一遍。
(生读“免得”“懂得”两个词语)(课件出示多音字)师:谁来读读这三个词语或短语。
(指名读)师:你们真棒!都读对了!老师送你们每人一个大拇指。
(师送给同学“大拇指”,全班齐读那三个词语或短语)三、初读感知,质疑问难师:同学们一定迫不和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就请你们赶快打开书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假如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请你们在文中的空白处画上问题泡泡吧!(生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1:课文讲科利亚埋木匣的事。
师:有没有补充的?生2:还写科利亚找到了木匣。
师:科利亚什么时候埋下木匣?什么时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生3:科利亚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师: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时候?生4:战争开始的时候。
师小结、板书:战争开始埋木匣四年后找木匣师:同学们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胆地提出来吧!生1:老师,什么叫手锯?师:老师这儿刚好有图片,一起来看看。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教学重点: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教学难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课件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释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件: 26课科利亚的木匣),一起读课题。
“匣”容易读错,谁来给它组成词语来读一读。
同学们,科利亚是苏联的一位小朋友,1941年,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卫国战争暴发了,科利亚的木匣写的就是战争时期的事情,那么,科利亚和木匣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同学们刚才都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哪些地方都比较难读? (第一自然段里出现了一个多音字“数”,它的两种读音都出现在这里,很难读好。
)对了,(出示课件:数数,数到十,数了十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吧。
你认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比较难读的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件:“木匣里……”)句子中的“盛”字是个多音字,有两种读音。
这段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那就是锯,请大家跟我读,锯,手锯。
什么叫手锯?手锯就是可以拿在手里的锯子。
课文中还有比较难读的哪些地方吗?(出示课件:“科利亚丢下铲子……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同学们真能干,不但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了,还把几个难读的句子读正确了。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一次地读课文,这一次的读不出声,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科利亚和木匣之间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呢?读完了之后,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填空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6、科利亚的木匣183;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6、科利亚的木匣183;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6、科利亚的木匣183;教案学习目标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A案课前准备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
②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③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
第一课时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
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岁的“科利亚”形象,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岁的“科利亚”形象),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原文及教案【导语】《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
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
以下是老师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
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
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带走。
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他的木匣。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
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法西斯终于被赶走了。
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了故乡。
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妈妈说:“不用难过,我们还有一些东西埋在地下哩。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她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
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
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小伙伴们围上来,都朝着科利亚笑:“你的算术不管事啦!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
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教案一】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⑴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⑵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⑴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⑵指名读生字词。
⑶正音。
⑷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
“量”本课读liá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à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ǔ”和“shù”,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ǔ”,第二个数读“shù”。
⑸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区分字形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4、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⑴带着问题读课文。
写了一件什么事?①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②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③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⑵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5、作业:⑴抄写生字、新词。
⑵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
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⑴出示思考题: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⑵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⑶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⑷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⑴出示思考题: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②妈妈是怎么挖的?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⑵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⑶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⑷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
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⑸学习课文8~12自然段: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
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
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
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妈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
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
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⑴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⑵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①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②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③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案二】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
3、体会科利亚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特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矛和盾的集合》,引发思考:相同的课文结构:通过一个事例,说明一个道理,《矛和盾的集合》通过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告诉我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那么这一课,又是通过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二、学生默读课文,思考:1、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改成陈述句)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2、这个道理又是通过什么事例来说明的呢?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