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一、前言体育专业的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关键环节。
随着社会对体育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体育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的优化,全面提升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二、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体育专业的基础,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核心课程包括体育科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拓展课程拓展课程是体育专业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些课程包括运动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律、体育心理咨询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加对体育产业的了解,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体育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修课程包括运动技能、健身指导、休闲体育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培养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业特长。
三、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专业注重实践环节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教师应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研讨式教学体育专业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讨,进行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教师要担任导师的角色,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和成果的撰写。
3.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体育专业学生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该与社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参与体育教学实践,参与体育项目的训练和竞赛等。
通过实践的经历,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是提高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职校体育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职校体育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一部分概况一、学校基本情况XX职业学校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人杰地灵的XX市。
学校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拥有教学、实验、体育设施齐全的校园。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0余人,学生3000余人。
二、体育建设的现状学校已经拥有了一定规模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也有一定的体育器材和设施。
但是学校的体育氛围不浓厚,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较低,体育设施的使用率也不高。
第二部分体育建设的总体目标学校体育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使体育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部分具体建设措施和计划一、加强学生体育锻炼1. 优化体育课程设置重新审视体育课程的设置,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安排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时间,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2. 加强体育教学提高教师的素质,加强体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引进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3. 丰富体育活动增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节、运动会、体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体育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4. 注重体育瑜伽健身开设瑜伽、健身等课程,满足学生对健康体魄的需求,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享受健康的乐趣。
二、提升学校体育设施1. 完善体育设施对现有的体育设施进行维修与改造,完善体育场地和器材,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
2. 增加体育设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增加体育设施和场地,提供更多的运动场地和条件,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3. 关注安全问题加强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定期检查维护设施的安全和稳定性,确保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安全。
三、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1. 培养体育教师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
2. 培养学生体育人才发现和培养学校的体育人才,在校内外比赛中进行选拔和培训,提升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
2023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2023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体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体育专业的建设也愈发关键。
本方案旨在对2023年体育专业的建设进行规划,提出合理的目标和措施,以便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
二、目标设定1. 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同时,通过开展校际比赛、实践项目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人才。
体育专业应具备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训练教练、体育管理、运动科学等领域培养出具备跨学科背景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加强体育专业科研工作,推动教师参与行业和学科前沿研究,并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学者、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
4. 加强国际化合作与交流。
开展国际交流项目,邀请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师和学生来校交流学习,提高体育专业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三、建设内容及措施1. 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现有课程的优化和完善,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制定新的课程计划。
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开设专业选修课程,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同时,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与企业、社会机构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和实训中心。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承担体育赛事组织和社会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加强科研与创新。
增加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建立与相关行业的合作研究机构,构建科研平台和实验室。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在学期中开展创新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浅谈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
2024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2024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体育专业的建设是为了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体育人才,满足社会对于优秀体育人才的需求。
本方案旨在建设一所综合性的体育专业学院,通过高质量的教学与科研,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项目的目标如下:1. 培养具有现代体育理论素养和先进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2. 推动和促进体育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我国体育科研水平;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4. 提供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良好条件;5.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二、专业设置与教学体系1. 专业设置本体育专业学院将设置以下几个专业方向:a. 体育教育方向: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和教练员。
b. 体育经济与管理方向:培养具备体育产业管理和运营能力的人才。
c. 体育科学与训练方向:培养具备科学训练与竞技能力的专业人才。
d. 健康与康复训练方向:培养具备康复治疗和运动健康指导能力的专业人才。
2. 教学体系本专业学院将采用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既注重理论学习,也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体系包括:a.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体育理论、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
b. 专业实践课程:通过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c. 课程项目设计:结合各专业方向的特点,设计相关课程项目,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d. 实习与实践:通过与体育系统、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等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实践能力。
三、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1. 师资队伍本体育专业学院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职称的教师。
同时,引进海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学术交流与讲座,提升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
2. 教学资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本专业学院将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器材,并建设体育实验室、体育馆、训练场等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良好条件。
省级财政支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保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例
为 产 业 升 级 服 务 。本 文 从 省 级 财 政 支 持 的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思 想 出发 , 提 出 了以 体 育 保 健 专 业 的 技 术 技
能 为核 心 建 设 生 产 性 实 训 基 地 的指 导 思 想 、 建 设 目标 、 建设原则 、 建 设 内容 、 资 金 来 源 以 及 管 理 运 行 模 式。
和 科 研 项 目平 台 , 在 功 能测 评 、 运 动 干 预 、 疲 劳 恢 复 和 伤 病 治 疗 四 个 方 面 形 成 明显 的 优 势 . 在 省 内 同 类 行 业 中起 示 范带 头 作用 . 成 为 在 全 省 高 职 院 校 中 辐 射 强 劲 的集 教 学 、研 发 和技 术 服 务 于 一体 的生 产 性 实训 基
合 作 , 以确保 学 生 的生 产 性 实训 ( 学 时 ) 比例 占生产 性
实 训基 地 实 训 总学 时 的 8 0 %以上 . 校 外 顶 岗 实 习 时 间
病 治疗 与 康 复 、 健 康 咨询 、 健 康 教育 和 健康 促 进 服务 , 以使 资金 投 入产 生 最 大 的经 济效 益 和社 会 效 益 . 达 到
关键词 : 高职 ; 体育保健 ; 生 产 性 实训 基 地 ; 财 政 支 持
中图 分 类 号 : G71 8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5 7 2 7( 2 01 3) 0 6 - 01 2 5 -0 3
为 了更 好 地满 足 和 适应 实 践 教 学 的需 求 . 适 应 培 养学 生 创新 精 神 和 实践 能 力 的需 要 . 保 证 人 才 培 养 的
提 高 实训 基 地 的软 、 硬 件 建 设 水 平 和 服 务 能 力 。 提 高 实 训 基 地建 设 质量 , 把其 建 成 为集 教 学 、 研发 、 技术 服 务 三 大 功能 于 一体 的综 合性 基 地 . 注 重基 地 建设 的先 进 性 、 综 合性 和开 放性 、 注重 基 地 的运 行 管理 、 注 重 基 地 功能 的开 发 . 提 高 基 地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2023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2023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我们将提出2023年体育专业的建设方案。
二、目标与定位1.目标: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体育专业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2.定位: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将体育专业定位为全面发展、创新实践的专业。
三、专业设置1.体育教育方向:培养体育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旨在培养高水平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和训练师。
2.体育健康与管理方向:培养体育健康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旨在培养具有体育产业管理和运动健康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3.运动科学方向:培养运动科学专业的学生,旨在培养能够从事运动训练和运动康复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4.休闲体育方向:培养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休闲体育活动策划、组织和管理的专业人才。
四、课程体系1.体育教育方向:包含体育教育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技术等相关课程。
2.体育健康与管理方向:包含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健康管理学、运动营养学等相关课程。
3.运动科学方向:包含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等相关课程。
4.休闲体育方向:包含休闲体育策划、体育舞蹈、户外运动等相关课程。
五、实践教学1.校外实践: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丰富实践经验。
2.实验教学:开设体育科学实验室、运动康复实验室等实验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项目实训:通过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六、师资力量1.高水平教师: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高水平教师,提供学生全方位的教育。
2.人才引进: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提供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七、实施机制1.课程建设: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规划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体育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体育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
社会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据调查,现阶段,相对于其他行业,无论是体育行政管理机构还是休闲体育企业,管理水平和用人机制都还处在一种初级阶段。
有关人士预测:我国休闲体育业要整体走向成熟还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
这期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社会体育专门人才来推动社会体育业的成熟稳定发展。
为了有效适应这种体育发展的新形势,社会体育专业应运而生,并且规模逐年扩大。
从1993 年天津体院率先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经过扩招,社会体育专业的招生院校大大增加,目前已经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该专业。
但是,从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要求阐述上来看,只是一些概括性很强的指导性、方向性的文件,内容涉及范围广,因而具体的专业方向性不够明确、细化,尤其是培养规格,没有详细的阐述社会体育人才在某一方面应达到的具体能力。
而日本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社会体育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多向的、灵活的。
并不是指明了要以培养社会体育指导者为目标,而是为了适应社会的某一方面的需求,向社会输送人才。
另外,培养目标多元化,不只是多分几个专业方向,还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权和选择机会。
我国在培养目标上是定向型的且较为单一,这与我国当前已经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以及高等教育正在实行的学生交费上学、自主选择培养方向,毕业后自主择业的发展方向是不相适应的。
一方面社区体育产业缺少专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指导员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体育专业人才又不能被社区体育产业接受,难以找到工作(或不愿在社区体育产业工作)。
如此循环不畅,不但造成了社区体育人才培养上人、财、物的浪费,而且还限制了社区体育产业,甚至社会体育产业经营层次的提高。
2023年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2023年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体育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专业队伍是当务之急。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体育专业的综合建设,培养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专业人才,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定位1. 培养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2. 提高我国的体育教育水平,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体育教师。
3. 加强对体育产业的研究,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建设内容1. 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立体育管理、体育教育、体育科学与训练、休闲与健康管理等专业方向,开设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
2. 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的教授、博士、硕士等专家学者,建立一支由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 教学设施建设投资建设一批先进的实验室、训练场馆和器材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建立与各行业合作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4. 实践教学开展校外实践教学,与体育产业、各级体育机构进行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程设置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
同时,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 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知名体育院校进行交流与合作,邀请海外专家来校讲学和指导学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四、实施措施1. 成立体育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2. 加大对体育专业建设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体育专业。
3. 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4.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5. 定期对体育专业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专业素养,掌握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全面的应用性体育专门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建设特色引领型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紧密联系市场需求,清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突出高等体育职业院校的特色,设置既可以面向社会招生,又可以为优秀运动员的职业转换服务的特色课程。
在系列课程的设置中以证书课程为主线,以“实用、够用、好用”为目标,开发“体适能健身方法(暂定)系列课程”的精品课程,带动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形成北京体育职业学院的特色专业,同时引领市场需求。
四、建设步骤与内容:1、课程体系的建设: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管理办法;建立本专业综合考试制度,形成职业能力评价指标;完成本专业的教学团队的构建;完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2、师资队伍建设:在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建设以实操和理论讲授并举的教师队伍;聘请企业的专家和行业能手形成教学团队以及培养以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为主体的企业实训实习教师队伍。
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规划:本专业已完成了“实用体能训练方法”的校企课程开发;拟与企业共同完成“私教的沟通与销售”的课程开发;4、校企合作共编教材规划:本专业已完成了校企共编教材“实用体能训练方法”;拟于企业合作完成“私教沟通与销售”、“私人教练”等课程的教材研发。
五、预期效果(一)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硬件建设: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基地;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现有3家实习基地深度融合;新增3-5家实习企业;形成实习实训管理现状报告1份;完成实习指导手册、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手册的编制;完善实习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过程监控办法及考核标准;3、内涵建设:举行校企研讨会;编制顶岗实习指导手册、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手册、岗位素质教育手册;图片、影像、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收集、汇总;完成2-3家新增实习企业的合作协议;与现有实习企业研讨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过程监控办法及考核标准,形成研讨报告;(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建人才培养模式调研小组,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
2023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一、前言自古以来,体育一直被视为国家力量、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制定一套适应时代需求、有针对性的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目标1.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其能够胜任体育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3.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推动体育学科的发展。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体育教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旨在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实践课程:包括体育训练方法、体育组织与管理等,旨在提供实践操作经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需求,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乒乓球、篮球、足球等专项运动课程。
2.实践训练(1)实习实训:通过安排学生到相关体育机构实习,使其了解实际运营情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竞赛锻炼: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和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学校等社会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科研创新(1)科研导向: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科研平台:提供实验室、科研设备等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3)科研成果:鼓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四、培养方式1.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全方位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社会实践、科研创新等多种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3.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选择机会。
体育专业建设方案(2篇)
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一、引言体育专业是培养具备体育教育、训练和研究方面知识与技能的人才的重要学科。
在当前全民健身和社会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建设一流的体育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
二、目标定位1. 培养具有体育教育、训练和管理的综合素质的人才;2.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3. 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4. 积极发展体育科研,推动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
三、课程设置1. 增设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如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育方法与理论》、体育训练专业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等,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2. 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如《体育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培养学生对于人体结构和运动机理的理解;3. 增加实践课程,如《体育实习》、《体育训练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加强体育科研课程,如《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1. 增加高水平的教授和副教授,并招聘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2. 增加专业背景、教学经验丰富的外聘教师,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3. 给予教师合理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4. 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五、实践教学环节1. 加强学生实习环节,将实际操作能力融入到课程教学中;2. 打通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3. 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加强实践教学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总结和改进教学效果。
六、科研与学术交流1. 加强科研项目申报,鼓励教师主动参与科研活动;2. 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和研究条件,支持教师进行创新研究;3. 组织学术交流和研讨会,促进学术合作和学科发展;4. 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座,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学术水平。
体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体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
体育专业的建设是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体育人才,满足社会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本实施方案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以期为相关高校的体育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二、目标定位。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体育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能够胜任体育教育、训练、竞赛组织和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建设目标。
通过专业建设,构建一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条件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丰富的体育专业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1. 课程设置。
依据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设置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休闲体育与健康等方向的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科交叉与综合能力培养。
2. 师资建设。
加强对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专业人才,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 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与体育院校、体育俱乐部等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现代化的体育教学设施和实验室,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四、实施保障。
1. 资金保障。
加大对体育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专业建设经费的充足和合理使用。
2. 政策支持。
加强对体育专业建设的政策支持,鼓励高校和相关部门对体育专业建设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
3. 社会资源。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体育行业企业和机构合作,为体育专业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五、总结。
体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有效实施,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引言:随着社会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应当根据时代变化和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体育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围绕2023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述和探讨。
一、培养目标:1.1 培养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社会体育教育人才,能够胜任社会体育普及工作,具备独立承担一定执行能力的社会体育教师。
1.2 培养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社会体育管理人才,能够主持和组织社会体育活动,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1.3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体育推广人才,能够开展创新型社会体育项目,具备较强的市场开拓和宣传能力。
二、培养内容:2.1 专业课程培养:加强社会体育领域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2.2 实践教学培养: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3 专业实训:通过开设专业实训课程,提供专业技术的系统培训,让学生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教学和管理技能。
2.4 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体育管理和推广的具体情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模式:3.1 学分制培养:根据学生的培养计划和个人兴趣,设置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3.2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通过实践活动和参与社会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3 校企合作培养:与社会体育相关企业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培养环境:4.1 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工具,提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的场所和资源。
4.2 实践基地建设:与社会体育相关企业或机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场所。
职校体育建设实施方案范本
职校体育建设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意识逐渐增强,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职校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教育不仅是学生身体健康的保障,更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职校体育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场馆、器材的投入,确保学生有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2. 加强体育教学。
学校应该招聘高水平的体育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课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体育比赛、运动会、健身操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4. 建立健全的体育管理制度。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体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体育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体育建设工作小组,制定详细的体育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确保体育场馆、器材的完善。
3. 招聘高水平的体育教师。
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招聘工作,确保体育教学的质量。
4. 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学校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
5.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体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督和指导。
五、预期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预计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体质明显改善。
2.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得到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 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六、总结。
职校体育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途径和策略引言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途径和策略,旨在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建议。
专业培养方案优化1. 设计灵活的课程: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专业课程应该设计灵活,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向和兴趣。
2. 实践基地建设:与相关体育组织、俱乐部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1. 招聘优秀教师: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
2. 建立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培训机会,使其不断提升教学和指导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加强1. 实习实训机会:与社会体育相关的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
学生发展支持1. 建立导师制度:为每个学生指派一位导师,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
2. 提供学术支持:为学生提供学术资源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研究水平。
社会合作与交流1. 与相关机构合作:与体育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项目和研究,促进学院与社会的融合。
2. 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推动学科发展和创新。
结论通过以上途径和策略,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可以得到有效的推进。
建立灵活的课程、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教学、支持学生发展以及与社会合作与交流,将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3年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2023年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体育是一门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的学科,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体育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并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制定2023年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以推动体育专业的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通过建设,使体育专业成为我校的特色专业之一,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任务:(1)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2)推进体育专业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3)加强体育专业的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4)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5)加强与企业、体育组织等的合作,提高专业的应用性。
三、建设方案1. 课程改革(1)重新设计体育课程,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增加选修课程,开设专业方向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开展课程评估,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进行改进。
2. 科学研究(1)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院的学术水平;(2)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3. 师资队伍建设(1)加大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的力度,提高师资水平;(2)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3)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与企业、体育组织合作(1)积极与企业和体育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2)开展体育培训和体育竞赛,提高专业的应用性和影响力;(3)与企业和体育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保障措施1. 加大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改善教学条件和设备;2.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提高教育质量;3.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对体育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4.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发展。
社会体育指导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培养方案一、介绍社会体育指导是指通过非竞技性体育活动,旨在提高公众的体育意识、促进身体健康和塑造积极的生活方式。
开展社会体育指导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增进社会凝聚力和推动社会进步。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社会体育指导培养方案,以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发展。
二、培养目标社会体育指导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2.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3.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育理念和方法;5.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内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育知识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包括体育理论基础、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应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的人群的运动特点和训练需求,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指导。
2. 教育教学能力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导体育活动。
他们应具备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能够通过引导和激励,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达到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3. 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协调和组织体育项目、赛事、培训等活动。
他们应了解如何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预算以及管理流程,能够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4. 沟通能力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学员、家长、社区居民等各方进行有效的交流。
他们应能够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意见,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
5. 专业素养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能够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
他们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习惯,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四、培养方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
福建体职院社会体育专业实习调查分析
《“2030”》,[1]。
,[2]。
,,(,),、、[3]。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17。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
,33,33;36,36,100%。
,31,93.9%;34,94.4%。
3.数理统计法,Microsoft Excel ,。
收稿日期:2017-12-25基金项目:(JAS151009);(2017001B )。
作者简介:(1978-),,,,。
福建体职院社会体育专业实习调查分析1,2(1.,350000;2.,362000)摘要:、、,2017(),、、4,,,,,,。
、、、,。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穴2018雪04-0094-06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实习单位与专业方向的相关度、第一次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表1实习单位与专业方向的相关度、就业率与对口就业率分布Table1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nship units and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employment rate and counterpart1:1):,,88.24%,67.74%。
2):, 41.94%;, 73.53%。
,,20.59%,。
3):96.77%,,[4]。
(二)实习期的困难及能力特点(2):(1):,,“,”,“、,”。
,[5]。
(2):,,。
,,;,,,。
(3):,“”。
(4):、;、。
,,,,。
,:(1),,;(2),,;(3)、,、、、,;(4)、,。
, ,912643129.0338.7119.3612.90100228043464.7123.530.0011.76100.00,,981313129.0325.8041.943.231001411723441.1832.3520.595.88100.00251413180.643.2312.903.23100175483450.0014.7111.7623.53100.00,:95··《》20184( ),、,,,,2527 112 8629.0731.4012.792.33100212819119721.6528.8719.5911.34100.00()24191863202407830.7724.3623.087.693.852.560.002.565.1301002214281510006409922.2214.1428.2915.1510.100.000.006.064.040.00100.00、1085443132.2625.8116.1312.9012.90100314935348.8241.1826.478.8214.71100.0024162418769525.2616.8425.2618.957.376.32100.003026281911511925.2121.8523.5315.979.244.20100.00表2实习期遇到的困难及能力特点(三)专业基础课程在职业岗位行为中的帮助度(3),“”64.51%50.00%,、,25.80%38.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学校名称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14060专业名称社会体育专业代码 660303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1.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2.专业现状3.存在问题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四、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实效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科学化管理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6.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五、绩效考核指标六、专业建设进度、建设经费预算七、保障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社会体育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社会体育专业服务行业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精神,结合《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闽政〔2011〕47 号)、(闽政[2011]19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文件精神,特制定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1.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福建省体育产业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全省体育产业体系逐步健全,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09年体育产业创造增加值4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3%,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闽政[2011]19号)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推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重要举措。
优先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广泛宣传《全民健身条例》,普及群众体育健身,引导大众体育消费。
积极构建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多方参与、层次多样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各地可以多种形式设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构建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服务网络。
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体育健身休闲业,促进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体育健身产业发展。
依托知名本土健身企业,发展面向全国的健身俱乐部,形成辐射全国的品牌效应。
培育繁荣体育健身休闲市场,积极引进健康趣味的健身休闲项目,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努力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福建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体育行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同时也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1)《全民健身条例》的出台,为我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发展机遇。
优先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产生了巨大的空间,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条例的出台,对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各种健身活动,保障公民个人的健身权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组织方面,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支持、全民积极参与,组织公众从日常工作中抽出部分时间投身全民健身运动。
在管理方面,要求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明确管理责任,扩大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范围,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在安全方面,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监管,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确保公众参加健身活动的安全。
(2)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实施与完善,推动着体育高职教育的发展,特别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起导向作用。
体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为体育高职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条件,引导体育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直接与职业活动需要和就业需要相结合,直接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需要提供服务,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效率,为推动体育高职教育走向市场和社会奠定了基础。
2.专业现状社会体育专业2005年批准设立,2006年开始招生。
07级、08级为两年制;09级开始改为三年制,现有在校生169人,2011年计划招生90人,实际报到65人,报到率72.2%。
社会体育专业分为全民健身和休闲体育两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专任教师32人,专业带头人1人,专业骨干教师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人,占本专业教师总数21.9%,中级职称教师8人,硕士学历教师11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5%。
社会体育专业具有优质的教学条件、持续的人才需求、生源充足、报到率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好的特点。
多年来,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健身俱乐部教练、体育培训机构教练、社区居民休闲娱乐活动组织指导等岗位工作,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准确,课程设置结构比较合理。
依托体育行业,通过专业调研,逐步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校内外基地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初步建立了以职业资格考证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主线,以适应体育市场发展需求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根据就业岗位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行业)实践,积极为社会服务。
目前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编写校本教材6部。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3.存在问题(1)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功能的专业技能训练实验室还比较欠缺。
(2)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针对性不强。
(3)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培养本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师教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过程与企业(行业)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以“教育教学为核心,后勤服务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先导,以科学管理为主线,以党的建设为根本”的办学思路,按照“尚德、尚勇、尚能”的校训要求,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目标,结合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及体育产业和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的需求,突出专业特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服务全民健身的“志愿者”,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创业者”。
建设一个教学条件优良,课程体系完善,符合高职专业建设规律的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具有较强的服务企业(行业)发展能力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1)专业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福建省确定的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力争将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精品专业,按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要求进行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等建设工作。
加大社会体育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的培养力度,聘任(聘用)具有体育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使专业建设紧跟体育产业发展,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与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提升社会体育专业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的能力。
通过建设,全面带动我院的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把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成为在全国体育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
(2)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体育发展要求,能在经营性休闲健身场所和大众体育活动中从事体育健身教学指导、科学健身咨询、体育健身组织与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具体目标(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校企对接的推进力度,以体育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体育企业(行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推进素质教育。
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企业优秀文化的高度融合,学校教育要素与企业生产要素高度一致的“双主体”共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系统培养途径,进行系统化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学校、企业(行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指导体系建设.(2)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职业(岗位)能力调研与分析,重新设计职业技能课程,创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
探索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化的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模式。
实施拓展教学资源建设工程,落实“三进入”举措,不断拓展教学资源,进行专业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
(3)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制定、完善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升级改造,进行相关实验室建设,进行“教学做一体”“厂中校”、“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定、完善符合体育高职教育规律的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通过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通过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我院现有教学资源,改变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引导为辅的学习模式。
(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进行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就业与创业跟踪平台建设,加大订单班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实行开放式办学,开展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制度资源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进行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的建设,构建社会服务平台,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6)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骨干教师积累实践工作经历,树立行业影响力。
合理安排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
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