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计---货运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计---货运](https://img.taocdn.com/s3/m/0545153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b.png)
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货运组织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交通运输班级交通运输班姓名学号成绩指导老师20年7 月12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附件一:C站及其邻接区段路网示意图附件二:C车站年度到、发量,货车静载重和到发不不均衡系数表附件三:C站货运站年到、发、中转量表(单位:万吨)一、货场概述1、货场类型分析货场是办理货运业务的场所,是车站的组成部分,是铁路组织货物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
货场按办理种类可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货场。
C站货场则属于综合性货场2、货场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1)货场在站内的布置应保证取送车及管理的便利,且不妨碍车站的发展。
(2)货场的布置要便于为托运人、收货人服务,放便进出货搬运,与城市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3)货场布置要适应货场作业机械化的需要。
(4)要有足够的场地布置各项设备,并考虑货场的远期发展。
(5)货场内各项设备的布置应力求紧凑合理,并考虑作业的流水性,保证货场道路畅通。
如需改建货场,应充分利用既有设备以减少工程投资。
(6)应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并符合消防、安全和卫生要求。
二、计算步骤1.计算场库设备需要面积根据铁路车站货场的作业特点,将该站所办理的货物种类,根据装卸线的作用与功能分类,然后根据货物作业性质和货运量分别计算场库设备需要面积。
将货物分为整车成件包装货物、长大笨重货物、集装箱货物和散堆装货物。
常见的场库设备有:堆货场:用来存放不怕湿的散堆装、粗杂品、集装箱和长大笨重货物的场地; 货物站台:主要用来存放不怕风、雨、雪及阳光等自然条件影响的货物; 仓库:用来存放怕受自然条件影响的货物、危险品和贵重货物; 货棚:用来存放怕湿、怕晒得货物 因此,存放如下:根据下式计算场库设备需要面积:2()365QatF m p式中Q ——堆货场、货物站台、仓库或货棚的年度货运量,t ;a ——货物发送到达的波动系数;p ——单位面积堆货量,t/ 2m ; t ——货物占用货位时间,d 。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电子教案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1e57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8.png)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了解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概念:交通运输企业管理是指对交通运输企业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重要性: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
2.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原则:科学、公正、公平、高效、创新、协调方法:制定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进行组织协调和资源配置,加强信息化建设等。
3.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挑战:市场竞争激烈,环境变化快速,制度进展缓慢等。
发展趋势: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综合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难点: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案例分析:通过讲述具体案例,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思考和讨论。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分析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中的典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兴趣。
2.讲授:讲解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分析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中的典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六、教学评估:1.口头提问:随机提问学生有关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问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方案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七、教学资源:1.教案课件:包含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PPT 课件;2.案例资料:提供真实的交通运输企业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fe09405bb68a98271fefa29.png)
三亚学院《交通运输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物流管理任课教师:执笔人:审核人:审定日期: 2015年2月《交通运输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物流管理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8总学分:2.5 其中理论学分:2 实验学分:0.5实验目的与要求:交通运输管理实验是通过模拟公路货物运输生产的组织活动,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复习巩固所学的有关运输方式的作业环节和流程的理论知识,以及公路运输作业环节的操作及相应的单据制作,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技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物流管理相关的运输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安排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一:资料维护1.实验目的和要求本次实验主要是对企业的基本资料以及基本资源进行录入维护;对自己的车辆以及各公司的班线添加初始化,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对实际企业的基本构成和前提条件有一定的理解,了解公司在运营前还需要有其他运力,即:车辆,班线。
2.实验内容1.机构、人员、客户的增加,编辑与删除;2.机构、人员权限的分配和设定;3.班线设置,班线停靠信息设置,班线停运信息编辑;4.车辆的增加、删除,车辆运用、维护和使用信息的维护。
3.实验仪器货物运输管理系统4.实验小结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初步的锻炼。
实验二:整车货运业务组织1.实验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掌握填制整车运单,编制路单,下达路单,运单反馈。
2.实验内容填制整车运单,编制路单,下达路单,运单反馈,回程运单的补录,回程运单的配送和反馈。
3.实验仪器货物运输管理系统4.实验小结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初步的锻炼。
实验三:零担货运业务组织1.实验目的和要求本次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会填制零担运单,生成交接清单并确认,选择班次,选择司机车辆,下达路单;同时掌握货物装车,司机签到,运输,司机签到交货,货物配送,运单反馈等内容。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指导书(08交运)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指导书(08交运)](https://img.taocdn.com/s3/m/d72b0a8671fe910ef12df84d.png)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题目:某钢铁公司在安徽地区设立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方案二、设计任务1、根据配送中心的数据资料、选定区域配送中心设立的地理位置,并与直送方式比较其成本。
2、对选址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3、根据商品特征及销售业务特点完成配送中心的初步设施布局规划。
4、根据资料提供的背景材料,针对各类商品设计其配送业务流程及采用的分拣配货方法。
5、根据设计的配送业务流程图,设计其相应作业环节的业务单证及管理表格。
6、根据配送货物性质及企业的经营方向对资料中的配送企业所属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进行设计。
7、在所设计的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框架下,请设立相应业务管理和作业操作人员岗位与职责。
三、设计资料、具体设计要求与设计提示武汉某钢铁公司所生产的0.5~2mm规格冷扎薄板与φ6mm~φ12mm线材在安徽合肥、芜湖、淮南、安庆、亳州、阜阳、六安、铜陵、滁州、宿州、蚌埠、宣城、黄山市有稳定的钢材销售市场,如最后附件图1所示,原来钢铁公司均是将薄板与线材公路直送到需要地,现决定在安徽境内设置一区域性薄板线材专业配送中心进行公路配送。
试确定该配送中心最佳选址城市,同时还应对配送中心的设施布局、功能定位、规模确定、作业流程、作业方法、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进行设计。
1.已知数据条件如下①各城市的年销售总量(吨)及运输费率如表所示:②采用工厂公路配送,从工厂到各目标市场地点运输费率均为1.4元/吨公里。
③长途公路运输实际公路运输路线与两点直线距离的修正系数为1.41。
2.设计提示①性质:为单一配送中心选址,为静态选址假设,不考虑来年收益成本变化。
②建议采用数学方法:重心法,数值分析法。
③将各目标市场的需求量集中在某一城市结点上,即每一个点城市运量代表该地区所属区域内的众多客户需求总量。
④忽略不同地点选址可能产生的固定资产构建、劳动力成本、库存成本等差异。
⑤假设运输费率与距离成线性关系各城市的钢材年销售量及汽车运输费率表四、设计方法1、人员分组。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课程设计书写规范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课程设计书写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b96d3064a7302768e993969.png)
课程设计书写规范一、论文基本格式论文一般不应少于10000字。
1.摘要(小二号黑体,居中,下空一行)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1.5倍行距)关键词:(黑体小四号,3-5个)(200-300字左右)和关键词(3-5个)。
2.目录:目录应包括论文全部章节的标题(要求建议按1……、1.1……、1.1.1……的格式编写)和参考文献。
3.正文:一般包括前言、论文主体、结论。
4.参考文献:(作为参考)不少于10个.应该列明书或文章名、作者、出版地点、出版社和出版日期。
著作图书文献书写格式如下:[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学术刊物文献书写格式如下:[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电子文献书写格式如下:[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二、打印要求1.纸张用A4单面打印2.字体与字号各章题序及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各节的一级题序与标题为四号黑体,各节的二、三级题序及标题为小四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摘要、参考文献、等部分按章处理,即标题小二号黑体,内容小四号宋体。
目录的标题采用小二号黑体,目录内容中章的标题采用四号黑体,其它内容为小四号宋体。
文章中所有的西文和阿拉伯数字、字母均采用Times New Roman体。
3.页码页码由第一章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
封面、任务书、目录不编排页码。
三、装订顺序1.封面;2.摘要;3.目录;4.正文;5.参考文献。
交通运输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f44a9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f.png)
交通运输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的构成、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交通运输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使其树立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探究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具备一定的交通运输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交通运输基本概念与分类- 交通运输的定义、功能及其发展历程。
- 交通运输的分类: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2. 我国交通运输网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我国交通运输网的构成、布局和特点。
-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等。
3. 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影响-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状况及其优缺点。
- 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交通运输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我国交通运输网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第三课时: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影响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会计学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会计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00e26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0.png)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会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并理解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会计学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会计学在交通运输企业中的应用,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二、教学内容1.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会计学基本概念2.成本行为和分析3.预算编制与控制4.绩效评价与管理5.决策分析三、教学要求1.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案例,掌握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2.能够熟练掌握成本行为和分析、预算编制与控制、绩效评价与管理、决策分析等课程内容;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能够在团队中合作学习,发挥个人优势,提高综合能力。
四、教学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2.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3.讨论和演练: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演练,增强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4.课程设计:通过个人或团队课程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五、教学评价1.日常表现: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课程设计:个人或团队完成的课程设计作品;3.期末试卷: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参考书目1.《管理会计学》(第10版),作者:朱礼军;2.《管理会计:信息与决策》(第6版),作者:安东尼奥·J·霍尔特、加里·德范泰克、玛丽亚·M·卡特尔;3.《管理会计》(第8版),作者:李宏忠、刘剑锋。
七、结语交通运输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需要时刻处理大量的成本分析、绩效评价、预算控制等管理会计学问题。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管理会计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让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做出科学决策,提高企业效益。
(交通运输)运输管理系统实验指导书(优质)
![(交通运输)运输管理系统实验指导书(优质)](https://img.taocdn.com/s3/m/7fa2ca41866fb84ae55c8d28.png)
(交通运输)运输管理系统实验指导书运输管理系统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4)实验一业务管理 (5)第一节集装箱运输业务管理 (5)第二节集装箱运输业务审核 (7)第三节报价信息查询 (8)第四节零担业务管理 (9)第四节零担业务审核 (11)实验二车辆调度管理 (12)第一节运力管理 (12)第二节车辆安检 (13)第三节集装箱派车管理 (14)第四节零担派车管理(含一票一车和一票多车) (16)第五节零担一车多票派车管理 (18)第六节运输线路管理 (19)第七节车辆网上跟踪 (21)第九节GPS模拟跟踪查询 (23)第十节集装箱车返回 (24)第十一节零担车返回 (25)实验三价格及合同管理 (27)第一节集装箱运价管理 (27)第二节零担运价管理 (28)第三节零担合同价格管理 (29)第四节集装箱运价管理 (30)实验四结算管理 (33)第一节现金业务结算 (33)第二节往来业务结算 (33)第三节应收帐款销帐 (34)第四节运输收入状况统计 (35)第五节运输成本 (36)第六节车辆修理 (37)第七节单位运输毛利核算 (38)第八节单位车辆毛利核算 (39)实验五报表管理 (41)第一节集装箱运输量统计 (41)第二节零担运输量统计 (41)第三节总运输量统计 (41)第四节司机收入统计 (41)第五节车辆维修费用统计 (41)第七节运输毛利统计 (41)第八节车辆里程统计 (41)实验六基础资料管理 (42)第一节车辆类型 (42)第二节货物信息 (42)第三节车辆信息 (43)第四节计量单位 (44)第五节客户资料 (45)第六节运输节点 (46)第七节外挂单位 (47)第八节包装信息 (48)第九节货币种类 (49)第十节集装箱类型 (50)第十一节驾驶员 (51)第十二节车辆年检 (52)一.实验目的本系统适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业务管理,主要是针对货柜车的运输,零担也有一部分。
运输管理课程设计
![运输管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709c6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2.png)
运输管理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运输方案的规划与制定、运输资金的预算与控制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运输管理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设计背景运输管理在现代物流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运输方案的规划、选型、管理和优化等环节。
随着物流领域的不断发展,需要具备运输管理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
因此,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设计内容3.1 基础理论讲解1.运输管理概念及发展历程2.运输企业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3.运输市场与价格形成4.物流成本分析和管理3.2 运输方案规划与制定1.运输方案的制定步骤和方法2.运输方式的选择与评估3.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利用4.运输线路的规划和优化3.3 运输资金的预算和控制1.运输成本和收益的分析2.运输资金预算的编制方法3.运输资金的控制和优化3.4 团队合作与实践操作1.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分组合作,制定运输方案3.实地考察、跟踪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四、课程设计要求1.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运输管理课程设计;2.学生应认真学习运输管理理论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制定运输方案;3.学生应按照分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4.学生应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具有条理性、完整性、数据真实性;5.每组应进行课堂展示,让其他组了解自己的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成果展示本次课程设计的成果展示形式为课堂展示。
每个小组通过PPT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运输方案和实践操作。
展示中,应有明确的目的和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细节。
六、结语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相信学生已经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运输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
同时,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增强。
期望学生通过课程设计,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加出色。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课程设计报告资料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课程设计报告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cb6104c58fb770bf68a5565.png)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课程设计报告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国航、东航和南航三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比较分析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 年月日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开放天空”进程的加快,我国民航运输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开放的航空运输市场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航空公司进入中国,竞争将更加激烈。
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础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所以如何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成为各家航空公司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解决的根本方法就在于如何打造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下面主要介绍分析国航、东航和南航三家航空公司以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比较。
关键词: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Abstract:As the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speeding up of the "open skies", China's civil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s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Open air transport market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foreign airlines to China, will be more competitive.And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access to the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How to achieve long-term stabilit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become the airlines is an urgent need to study and solve the important problem, and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lies in how to build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The following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main Air China, China Eastern airlines and China southern threeairlines, and the comparison of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Aviation enterpris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1.三家公司的概况1.1、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是中国唯一挂载国旗的航空公司。
交通运输管理实战作业指导书
![交通运输管理实战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1af7f6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0.png)
交通运输管理实战作业指导书第1章交通运输管理概述 (3)1.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3)1.2 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4)1.3 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趋势 (4)第2章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 (4)2.1 交通运输组织结构 (4)2.1.1 组织架构概述 (5)2.1.2 管理部门 (5)2.1.3 行业协会 (5)2.1.4 运输企业 (5)2.1.5 辅助服务机构 (5)2.2 交通运输管理流程 (5)2.2.1 运输计划管理 (5)2.2.2 运输安全管理 (5)2.2.3 运输服务管理 (5)2.2.4 运输成本管理 (5)2.2.5 运输信息管理 (5)2.3 交通运输调度与协调 (5)2.3.1 调度工作概述 (5)2.3.2 调度原则 (6)2.3.3 调度方法 (6)2.3.4 协调机制 (6)2.3.5 应急调度 (6)第3章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 (6)3.1 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原理 (6)3.1.1 概述 (6)3.1.2 运输规划的目标 (6)3.1.3 运输规划的原则 (6)3.1.4 运输规划的步骤 (6)3.2 交通运输网络设计 (6)3.2.1 运输网络设计概述 (6)3.2.2 运输网络设计的目标 (6)3.2.3 运输网络设计的方法 (7)3.2.4 运输网络设计的步骤 (7)3.3 交通运输设施规划 (7)3.3.1 运输设施规划概述 (7)3.3.2 运输设施规划的目标 (7)3.3.3 运输设施规划的内容 (7)3.3.4 运输设施规划的步骤 (7)3.3.5 运输设施规划的关键技术 (7)第4章道路运输管理 (7)4.1.1 定义与分类 (8)4.1.2 功能与作用 (8)4.2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 (8)4.2.1 管理体制 (8)4.2.2 管理职能 (8)4.2.3 管理措施 (8)4.3 道路运输市场管理 (8)4.3.1 市场主体管理 (9)4.3.2 市场竞争管理 (9)4.3.3 运输质量管理 (9)第5章铁路运输管理 (9)5.1 铁路运输概述 (9)5.1.1 铁路运输基本概念 (9)5.1.2 铁路运输技术经济特征 (9)5.1.3 铁路运输网络布局 (10)5.2 铁路运输组织与管理 (10)5.2.1 运输组织 (10)5.2.2 运输调度 (10)5.2.3 运输服务 (10)5.3 铁路运输市场营销 (10)5.3.1 市场分析 (11)5.3.2 市场营销策略 (11)5.3.3 营销渠道 (11)第6章水上运输管理 (11)6.1 水上运输概述 (11)6.1.1 定义与分类 (11)6.1.2 水上运输的特点 (11)6.1.3 我国水上运输现状 (11)6.2 水上运输组织与管理 (12)6.2.1 水上运输组织 (12)6.2.2 水上运输管理 (12)6.2.3 水上运输相关政策法规 (12)6.3 水上运输市场管理 (12)6.3.1 市场主体与竞争格局 (12)6.3.2 运输价格管理 (12)6.3.3 市场监管与信用体系建设 (12)6.3.4 水上运输市场发展趋势 (12)第7章航空运输管理 (12)7.1 航空运输概述 (12)7.1.1 航空运输的定义 (12)7.1.2 航空运输的发展历程 (13)7.1.3 航空运输的分类 (13)7.2 航空运输组织与管理 (13)7.2.2 航空运输管理职能 (13)7.2.3 航空运输管理政策与法规 (13)7.3 航空运输市场营销 (13)7.3.1 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分析 (13)7.3.2 航空运输市场竞争分析 (13)7.3.3 航空运输市场营销策略 (14)7.3.4 航空运输市场营销管理 (14)第8章管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14)8.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4)8.2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14)8.2.1 设计原则 (14)8.2.2 系统架构 (14)8.2.3 实施步骤 (14)8.3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15)第9章交通运输安全管理 (15)9.1 交通运输安全概述 (15)9.1.1 安全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性 (15)9.1.2 交通运输安全影响因素 (15)9.2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体系 (16)9.2.1 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16)9.2.2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16)9.2.3 安全管理措施及实施 (16)9.3 交通运输安全处理 (16)9.3.1 报告与调查 (16)9.3.2 处理与责任追究 (16)9.3.3 应急救援 (16)9.3.4 善后处理 (16)第10章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与政策 (17)10.1 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 (17)10.1.1 概述 (17)10.1.2 法律法规体系构成 (17)10.2 交通运输政策概述 (17)10.2.1 政策定义 (17)10.2.2 政策分类 (17)10.3 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实施与监督 (17)10.3.1 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实施 (17)10.3.2 法律法规与政策的监督 (18)第1章交通运输管理概述1.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和设施,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手段,实现人员、货物及信息在空间上的有效移动和流通。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08108e9bf90f76c660371a28.png)
实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系二零零六年一月一日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专业交通运输系主任批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铁路货场平面图设计设计人:完成时间:指导教师:答疑教师:一、设计要求1.课程设计应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货运规程》和《铁路工程技术规程》的基本要求,以正确的设计思想,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完成指定的课程设计任务;2.对核心部分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与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案,并做必要的理论探讨;3.设计应有说明书和必要的计算及图表;4.由于设计中,很多数据处理的计算具有重复性,因此建议用编程的方法,计算有关数据;5.最后用CAD绘制设计出的货场平面图。
二、设计背景货运站是以办理货运作业为主的车站,而货场是铁路货运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运输服务社会的窗口。
铁路货场办理的货物种类繁多、作业性质复杂,一项作业可能需要多个部门来完成,铁路运输设备除机车、车辆外,其他固定设备(如贮藏设备、搬运设备、装卸设备等)都集中在货场内,因此,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布置货场,强化货场内各项作业的标准,保证货场内各项设备的数量与质量,提高货场作业能力,整顿货场货运作业秩序,确保经济效益,是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设计的原始资料1.车站及其邻接区段路网示意图(附件一);2.车站货场平面图(附件二);3.车站按货物品类别、年度到发量、中转量、货车静载重和不均衡系数(附件三);4.车站主要货物品类别的流量与流向表(附件四);5.其他有关资料。
四、设计内容1.问题的提出以某货运站货场为背景,本着新建、改建或扩建的思想,简要分析该货运站货场目前的实际情况。
主要包括:(1)该站的地理位置;(2)枢纽内的位置;(3)主要办理的货物种类;(4)年到发量;(5)货场的装卸;(6)存贮设备等情况。
2.以货运有关规章及背景站的有关资料:主要数据源包括:(1)货物品类;(2)货运量(到达量、发送量、中转量);以上述有关数据为依据,在全面掌握货场内各项作业系统的基础上,分析该货运站货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从宏观上提出一种能保证货场作业质量的场地、装卸设备布置和使用方案,尽量提高货场的作业能力(要有一定的依据)。
交通运输货运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货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9d936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0.png)
交通运输货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货运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选择运输方式的原则。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主要的运输方式,并理解各自的运作原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进行简单的物流规划;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使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货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各种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其次,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能够理性地评价和选择;接着,讲解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佳决策;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运输方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其次,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运输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首先,教材《交通运输货运》作为主要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其次,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再次,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感受;最后,实验设备,如物流模型、运输工具等,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整合,我们将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交通运输方面的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方面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8bdc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8.png)
交通运输方面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理解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政策法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3. 帮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线路、枢纽、工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交通运输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进行交通运输情况分析和预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展示对交通运输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投身相关领域的职业规划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倡绿色出行。
3. 通过对交通运输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交通运输事业的推动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交通运输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交通运输概述:介绍交通运输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交通运输方式:讲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3.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相关政策法规。
4. 交通运输线路与枢纽:介绍交通运输线路的规划与设计,以及重要交通枢纽的功能和布局。
5. 交通运输工具:讲解各类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的技术特点、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6. 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探讨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措施。
7. 交通运输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科技创新、智慧交通等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影响,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管理作业指导书
![交通运输管理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c4e631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f.png)
交通运输管理作业指导书第一章:概述本指导书旨在帮助交通运输管理人员了解本行业的相关要点,从而更好地执行工作职责。
以下将介绍交通运输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1.1 交通运输管理的定义交通运输管理是指对交通运输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监督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其目的在于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1.2 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管理对于保障公众的出行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有效管理,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减少交通拥堵,提升交通效率。
1.3 相关法律法规为了规范交通运输管理行为,维护法律法规的实施,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等。
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应熟悉并遵守这些法律法规。
第二章:交通运输管理主要内容本章将详细介绍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运输计划管理、运输组织管理、运输指挥管理、运输控制管理和运输监督管理等。
2.1 运输计划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包括货物运输量、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等。
同时,还应考虑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2.2 运输组织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需要合理组织运输资源,包括车辆、人员和设备等。
同时,还需进行运输需求分析,确保运输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配比。
2.3 运输指挥管理在运输过程中,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指挥和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运输活动的有序进行。
例如,需要合理安排车辆的发车和到达时间,提前调度应急车辆等。
2.4 运输控制管理为确保交通运输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交通运输的监控和控制。
例如,需要设立交通信号灯,建立交通监控中心等。
2.5 运输监督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运输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同时,还需及时处理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和事故。
第三章: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方法与技巧本章将介绍一些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朱艳茹编适用专业:_ 交通运输 _课程编号: 5101210__ __设计周数:___ _1周____ __学分: 1学分_ ____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系2004年9月一、目的与要求交通运输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设计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又一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和能力转化为素质的重要阶段。
其基本目的是: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训练学生善于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运输企业管理过程和方法。
3.熟悉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及运输企业效益的主要途径。
4.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如现有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对计划进行评估等。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以下工作:1.选择参考题目之一。
2.根据计划完成设计任务。
3.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
4.编写说明书一份。
二、课程设计内容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课程设计的参考题目:课题一货运生产计划的编制课题二运输生产流程优化课题三运输质量管理方案设计课题四配送方案优化设计三、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方式:1.设计准备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条件、内容和步骤;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等;复习课程有关内容,熟悉有关运输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步骤和基本要求;准备好设计需要的图书、资料和用具;拟定设计计划等。
2.基础数据的计算在明确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计算基础数据,为优化方案设计打下基础。
3.方案调整根据在初步方案相关参数计算的基础上,对初步方案进行调整。
4.计划方案优化、评估5.整理和编写设计说明书6.设计总结和答辩四、课程设计进度表课程设计进度表见表1。
课程设计进度表表1五、课程设计考核方式根据课程设计任务完成和课程设计的工作答辩的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其具体评分标准和方法见表2。
六、课题相关知识课题一货运生产计划的编制(一)课程设计基础知识1.编制运输生产计划及设备运用计划的目的、意义运输生产活动是运输企业的基本活动。
运输生产管理的任务是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体系,按照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
编制运输生产计划及设备运用计划就是从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入手,按照企业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计划,从运输产品的时间、质量、数量和成本等要素出发,为社会提供符合需要和用户满意的运输服务。
2. 节约里程法基本原理1964年克拉克(Clarke)、怀特(Wright)发表了制定配送计划的节约法-论文,提出了如何从许多条可供选择的路径中,选出最佳配送路径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几何学中三角形一边之长必定小于另外两边之和。
见图1。
图1往返发货与巡回发货车辆行走距离由配送中心P向两个用户A、B送货,P至A、B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A、B间的最短距离为l3。
用户A、B对货物的需求量分别为q1和q2。
若用两辆汽车分别对A、B两个用户所需货物,各自往返送货时,汽车直行总里程为:l=2(l1+l2)如果改为由一辆汽车向A、B两个用户巡回送货(设q1+q2<汽车载重量),则汽车走行里程为:l =l1+l2+l3后一种送货方案比前一种送货方案节约的汽车走行里程为:△l=[2(l1+l2)]-(l1+l2+l3)=l1+l2-l3如果从图形上看,它等于三角形的两个邻边之和减去对边的差。
3. 提高车辆运输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①组织双程运输和循环运输;②改善装卸工作组织,努力提高装卸机械化水平;③坚持开展拖挂运输;④合理组织双班运输;⑤积极开展成组运输。
(二)运输生产计划及设备运用计划方法与步骤:1.设计准备(1)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条件、内容和步骤;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等;复习课程有关内容,熟悉有关运输计划编制的方法和步骤和基本要求;准备好设计需要的图书、资料和用具;拟定设计计划等(2)确定计划期运输任务和各项车辆利用指标(3)确定计划期车辆运行动态、技术状况和维修作业计划(4)掌握有关站点分布、道路交通情况和现场作业能力(5)确定车辆运行的各项技术参数和工作定额,如平均技术速度、技术作业时间、业务作业时间等。
2.货车运行计划编制根据计划期的货物汇总表和分线明细表,按货物性质,分为专用货源和普通货源两大类,计算出实际需要的运力,使运力、运量相平衡。
(1)根据节约里程法基本原理将站点A插入基本循环线路。
(2)根据任务编制月运输生产计划和设备运用计划。
如表3。
货车运行计划总表队别年月日表3(3)根据任务编制日运输生产计划。
根据月运输生产计划,编制日运输生产计划。
见表2,表3货物分日运行计划表年月日表4单车运行作业计划年月日至日编号:表5课题二运输生产流程优化(一)课程设计基础知识1.运输生产流程优化的目的、意义运输生产活动是运输企业的基本活动。
合理地安排运输各方资源,使之在时间上紧密衔接,并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用最短的时间,最省的费用按质完成某一运输任务是运输企业追求的目标。
网络计划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在众多的项目环节中,找到影响项目工期的关键作业和关键路线,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确保项目在最短时间内按期完成。
另外,网络计划技术还提供了相应的优化技术,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优化整合,以最佳的资源配置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
运输生产流程优化就是网络计划技术在运输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2. 网络计划技术(1)网络图的构成网络图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①事项事项表示某个工序的开始或结束。
在网络图中用〇表示。
〇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箭线的交接点,故又称为“结点”。
结点不消耗资源,也不占用时间,是表示某个工序开始或结束的符号。
②工序工序是指一个需要消耗人力、物质和时间的实践过程。
但也有一种既无人力、物质消耗,也不占用时间的特殊工序,称为“虚工序”。
工序可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紧前工序和紧后工序。
紧接在某个工序之前的工序称为该工序的紧前工序;紧接在某个工序之后的工序称为该工序的紧后工序。
③线路线路是指从始点事项开始,顺着箭线所指方向,连续不断地到达终点事项的一条道路。
在一条线路上各工序时间之和,就是该线路所需要的时间周期。
(2)网络图的画法①绘制网络图的规则a两个事项之间只能有一个工序。
b网络图必须是非循环的。
c网络图只能有一个始点事项和一个终点事项。
d代表工序的每一条箭线必须连接两个结点,不能从一条箭线的中间引出另一条箭线。
②绘制网络图绘制网络图的一般步骤是先对项目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项目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要求绘出初步的网络图,最后绘出正式的网络图。
a任务分析a)划分工序,列出全部工序明细表。
b)确定工序之间的关系,列工序分析表,见表6。
b绘制网络图。
网络图的绘制方法就是根据工序分析表的内容,由始点事项开始,逐项绘图,直至终点事项(也可以由终点事项开始,逆向绘图)。
例1 将表6下面的任务绘制成网络图。
工序分析表 表6解:根据工序分析表,绘制网络图,如图2所示。
图2 网络图(3)网络时间参数计算网络时间参数主要包括工序时间、事项时间参数和工序时间参数,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确定关键路线。
①工序时间的计算工序时间是组成网络的各项工序所需要的作业时间,相当于各项工序的工时定额,它的确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a 单一时间估计法这种方法就是在估计各项工序作业时间时,只确定一个时间值。
b 三种时间估计法这种方法就是对工序的作业时间,预计三个时间值,然后求出可能完成的时间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产品或服务开发或新建项目。
因为没有过去的资料作参考,很难获得各项作业所需的准确时间。
通常先估计三个时间:(1)最乐观时间(Optimistic Time ),指在最有利的条件下顺利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常用a表示。
(2)最可能时间(Most Likely Time )。
指在正常情况下,往常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以m 表示。
(3)最保守时间(Pessimistic Time )。
指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以b 表示。
显然,这些时间出现的机会不是相等的,因此,在求平均值时不能简单平均,而是加权平均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64bm a T ++=②事项时间参数的计算事项本身不占用时间,它表示工序应在某一个时刻开始或结束。
事项的时间参数有: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
a 事项最早开始时间的计算这是指从该事项开始的各工序最早可能开始工作的时刻,在此时刻之前不能开工。
事项最早开始时间以TE (j )表示。
b 事项最迟结束时间的计算这是指以该事项为结束的各工序最迟必须完工的时刻,在此刻若不完工,就会影响后续工序的按时开工。
事项最迟结束时间以TL (i )表示。
现计算出例1的事项时间参数如图3所示。
图3事项时间参数图中,以口里的数字为事项的最早开始时间,以△里的数字为事项的最迟结束时间。
③工序时间参数的计算工序时间参数是从工序的角度来研究网络图的计算。
工序时间参数有: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迟结束时间。
学过事项时间参数的计算后,工序时间参数的计算就很简单了。
a工序最早开始时间的计算工序最早开始时间是指工序具备了条件,最早允许开始的时刻以ES(i,i)表示。
计算工序最早开始时间应由网络图的始点事项开始,顺箭线所指方向,由左向右逐个计算,直至终点事项。
计算工序最早开始时间的方法是:工序最早开始时间就是其箭尾事项的最早开始时间,即ES(i,j)=TE(i)b工序最早结束时间的计算工序最早结束时间就是其最早开始时间加上工序时间,以EF(i,j)表示,即EF(i,j)=ES(i,j)+T(i,j)c工序最迟结束时间的计算工序最迟结束时间就是其箭头事项的最迟结束时间,以LF(i,j)表示,即LF (i,j)=TL(j)d工序最迟开始时间的计算工序最迟开始时间就是在不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条件下,最迟允许开始的时刻,以LS(i,j)表示。
工序最迟开始时间就是其工序最迟结束时间减去其工序时间,即S(i,j)=LF(i,j)-T(i,j)④时差和关键线路计算事项或工序的时间参数是为了分析各工序在时间配合上是否合理,有无潜力可挖。
在项目或任务中,经常出现有些工序的开始或结束的时间或提前或延后,在一定条件下,对后续工序和整个生产周期没有影响。
也就是说,这些工序在时间安排上存在机动时间。
而有些工序则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没有机动的余地。
为了判定这些不同情况,就要计算时差。
计算和利用时差,是网络计划技术中一个重要问题。
它为计划进度的安排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
a事项时差是指在不影响这个任务完工期的条件下,各事项最迟结束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间可以推迟的最大延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