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

合集下载

段玉裁《戴震难师》原文、注释及译文

段玉裁《戴震难师》原文、注释及译文

段玉裁《戴震难师》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戴震难师》清·段玉裁先生是年②乃能言,盖③聪明蕴蓄④者久矣。

就傅⑤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⑦之曰:“此朱文公⑧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⑨矣?”曰:“几⑩二千年矣。

”“然则(11)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12)应,曰:“此非常儿也(13)。

”【注释】①本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

戴震(1724年—1777年),清代思想家。

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特召为纂(zuàn) 修官,后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庶吉士。

博闻强记,于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

段玉裁(1735年—1815年),清代文字学家、经学家。

字若膺(yīng),号茂(mào)堂,江苏金坛人。

戴震的学生。

难,问难,难倒。

②〔是年〕这里指1733年,戴震十岁。

③〔盖〕表推测,大概。

④〔蕴蓄〕蕴藏,积蓄。

⑤〔就傅〕跟随老师。

⑥〔何以〕倒装句,以何,凭什么。

⑦〔应〕回答说。

⑧〔朱文公〕即朱熹(1130年—1200年),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博识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等多有研究。

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

他的博识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影响很大。

⑨〔相去几何时〕相隔多少时间。

⑩〔几(jī)〕差不多。

(11)〔然则〕既然这样。

(12)〔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13)〔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译文】戴震10岁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得太久。

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

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凭什么知道这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由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戴震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戴鸿运的兄弟。

他在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被称为“戴震难师”。

这个故事发生在戴震还是一名学生时期。

戴震年轻时聪明好学,但读书时总是有一些疑惑和困扰。

为了解答这些疑惑,他决定去拜访当时很有声望的学者朱熹。

当戴震拜访朱熹时,朱熹并没有给予他很多的指导和解答,反而说了一句让戴震困惑不解的话:“你问我一句问题,我也会问你一句问题,你能不能回答?”戴震说:“大人尽管提问,我一定竭尽所能回答。

”于是,朱熹问戴震:“人为何而活?是为了富贵与享乐吗?”戴震回答:“人生而为人,不仅仅是为了富贵与享乐,还要有高尚的志向和道德修养。

”朱熹听后,又问戴震:“那么,人为何而受苦?为什么要忍受痛苦和困难?”戴震思考片刻,回答道:“人苦不是为了痛苦和困难本身,而是通过苦难可以磨炼意志,增强自己的能力和品质。

”朱熹又问:“人要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戴震回答:“人要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修行和奉献,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朱熹听完戴震的回答,表情严肃地点了点头,表示对戴震的回答很满意。

他告诉戴震,自己这些问题都是他年轻时困惑并一直探索的问题,但很多人却无法给出满意的回答。

朱熹对戴震说:“你这样年纪轻轻就能给出这样深刻的回答,实在是难得。

”这个故事有了“戴震难师”的称号。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戴震的聪明才智和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他不仅仅追求知识的积累,更追求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他用深刻的理论回答了朱熹的问题,展示了他独特的见解和思考能力。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激励人们不断学习和思考,追求人生真理和意义的典范。

戴震后来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教育领域做出了很多贡献。

他主张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品质,提倡思辨和质疑的精神,在教育方面有着很高的声望。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他在学习道路上的艰辛和坚持,以及他对学习和教育的热爱和献身精神。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
戴震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历史学家,他的学问渊博、见识深远,被誉为当时“学界第一大家”。

在他的人生中,有一件事情成为了他生命中的转折点,那就是他难师的经历。

戴震本来是山东的一个乡村贫穷家庭的孩子,但是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拼命地学习,立志成为一名大学者。

在一所村塾里,他认识了一位老师,想要向他请教功课,却遭到了老师的挫折和嘲讽。

这位老师名叫杨寿林,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书法家,拥有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问,但他却十分自负和骄傲,在戴震向他请教问题时,总是故意回避或者说些让戴震无从下手的话语,让戴震感到十分沮丧和失望。

但是戴震并没有放弃,他决定去找杨寿林的敌人——当时很有名的学者小董,向他请教同样的问题。

结果,小董给戴震详细解答了问题,并让他分析出了杨寿林的错误。

戴震得到了正确的指引,回去向杨寿林再次请教,但这一次,杨寿林却因自己的被戳破自尊心而发怒,指责戴震“妄想越界,不守本分”。

在杨寿林的气愤声中,戴震感到十分委屈和无奈,但他并没有放弃。

戴震在提高自己知识能力的道路上曾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嘲讽,但他从未轻易言败,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境,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努力,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自己拥有优点的同时,不要过于骄傲和自满,以免落入自我陶醉和误区。

国学:戴震十岁难师

国学:戴震十岁难师

国学:戴震十岁难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国学:戴震十岁难师戴震是清代的大学者,字东原。

戴震难师戴震难师是清代段玉裁写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戴震在求学阶段

戴震难师戴震难师是清代段玉裁写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戴震在求学阶段

戴震难师-《戴震难师》是清代段玉裁写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戴震在求学阶段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是清代段玉裁写的一篇文章。

主要讲述戴震在求学阶段曾经问问题难住老师的故事。

作品名称,戴震难师。

创作年代,清代。

文学体裁,记叙文。

作者,段玉裁。

就傅读书。

过目成诵。

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

至“右经一章”以下。

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

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

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

曰:“此非常儿也。

”。

注释译文。

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

大概是聪明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

跟随老师读书。

看一遍就能背下来。

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

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

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

却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

却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

”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朝代的人?”回答他说:“宋朝人。

”:“曾子。

孔子是什么朝代的人?”说:“周朝人。

”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既然这样。

那么朱熹怎么知道?”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

说:“这个孩子非同一般。

”先生:老师。

这里指戴震。

是年:在此文中指1733年。

这年戴震十岁。

少:年轻。

乃能言:才能说话。

盖:大概。

推测蕴蓄:蕴藏。

积累就傅:跟随老师。

就:靠近。

日数千言:字。

休:停塾:私塾。

指自家内设的学校。

何以:“以何”。

凭什么。

孔子之言:话语。

述:记述。

门人:学生。

应:回答。

相去:相隔。

去。

距离。

几何:多少。

几:差不多。

然则:既然这样。

那么······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为:是非常:不寻常日:每天去:距离乃:才。

陕西初中一年级第12单元第12课_戴震难师

陕西初中一年级第12单元第12课_戴震难师

如何正确看待“戴震难师〞所提的问题
这篇短文写了戴震读私塾时向老师提出疑问,难住老师的故事。一般来说,后人是不可能知 道前人发生的事情的。戴震以此为出发点,来问老师:“然那么朱文公何以知然?〞对于一 个尚处于启蒙时期的儿童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老师也称他为“非常儿〞。但如果以 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朱文公完全可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事情,但这是为幼儿的戴震所不能 了解的,所以,我们学习本文,重在学习戴震的质疑问难的精神,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正确看待“戴震难师〞所提的问题
1所•、以先老生师1是也、年称先乃他能生为言是“非年常乃儿能〞言。 读• 了这篇2文、章盖,聪你明认为蕴少蓄年者戴久震有矣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 1、日数千言不肯休。 • 2、周朝、宋朝相去几何 时矣?
如要• 何求正 仔确细3看揣、待摩几“角二戴色千震特难点年师,有〞感所情提有的节问奏题地朗读。 清• 代思想4家、、此语非言常文字儿学也家。。
走进朱熹
朱熹〔—〕,字元晦,谥号“徽国公〞,南宋徽 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 南宋著名
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 弘扬儒学的大师。代表作品?四书章句集注?? 楚辞集注?,词结有?晦庵词?。
• 难师:nàn • 蕴蓄:yùn xù • 为:wéi
• 3、然那么朱文公何以知然。
代一• 表、作 解为释?以〈下说加文点解的字字〉词注:?。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你对这位老师有何评价?
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尽信书,那么不如无书。
古义:不寻常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

03
《戴震难师》中的学术争议与 批判
Chapter
对于戴震学术观点的批判
批判观点
有些学者认为戴震的学术观点过于极端,甚至有些偏执,缺乏足够的严谨性和科 学性。例如,他对于经典文献的解读方式被认为过于主观和随意,对于一些历史 事件和人物的解读也存在着明显的偏见和误解。
支持观点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戴震的学术观点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启示性,对于一些传统 学术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解决方法。他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很强的 进步意义,对于推动学术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对于戴震及其学派的争议与探讨
• 争议与探讨:戴震作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 学者,其学派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然而,关于戴震及其学派的学术成就 、思想内涵及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等问题, 历来存在着争议和探讨。有些学者认为戴震 的学派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思想贡献, 应当得到深入的研究和评价;而另一些学者 则认为戴震的学派存在着一些理论和实践上 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评。
研究不足
尽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对某 些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缺乏系统性等。
研究建议
为了推动《戴震难师》研究的深入发展,建议加强跨学科 合作,拓展研究领域,注重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提高研究质量。
《戴震难师》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研究前景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传统文 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戴震难师》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 前景广阔。
背景介绍
戴震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其著作《戴 震难师》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戴震难师》 的研究综述,旨在梳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后 续研究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总结出《戴震难师》的 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不足之处,为后续研 究提供参考。

《戴震难师》PPT课件

《戴震难师》PPT课件
这篇短文写了戴震读私塾时向老师提出疑问, 难住老师的故事。一般来说,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人 发生的事情的。戴震以此为出发点,来问老师:“然 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对于一个尚处于启蒙时期的儿 童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老师也称他为“非常 儿”。但如果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朱文公完全可 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事情,但这是为幼儿的戴震所不 能了解的,所以,我们学习本文,重在学习戴震的质 疑问难的精神,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应:动词,回答。 朱文公:即朱熹,宋代哲学家、教育家。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译: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译:(他)接着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 的人?”(老师)说:“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走近戴震
• 戴震身处康乾盛世,学 识渊博。但他幼时家贫, 其父母靠“商贾东西行营 于市”,贩布“以就口食 ”。他十岁时才会说话, 但他能“过目成诵”,学 习知识喜欢追根就底,敢 于怀疑、批判传统的经典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人物形象分析(一)
•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少年戴震有哪 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 勤学好问,善于思考,敢于质疑
• 文章用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少年戴震 的这些特点的?
• 语言描写 • 侧面描写

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

第三课时预习重点:《戴震难师》解题:本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这是一部按年月记载戴震生平事迹的书籍。

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四库全书》的纂修官之一。

段玉裁是他的学生。

段玉裁(1735-1815),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

字若膺,号懋堂。

江苏金坛人。

乾隆举人,官至四川巫山县知县。

所著《说文解字注》是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

自主学习,把握内容3、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词注上拼音。

4、大声朗读课文,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尝试解释每个字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每句的意思表达出来,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或者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补充在后面的横线处,以便在展示的时候写在黑板上。

别忘了把你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和大家分享。

第四课时一、检查预习。

1、解释文言字词。

是年:乃能言:即:盖:述之:就傅:何以:休:相去:几何:然则:无以应:非常:2、自由朗读,通译全文,把感到困难的句子写下来。

二、情景喜剧《戴震难师》要求:1、语气、语调要尽量模仿逼真,尽量做到神形兼备。

2、要准确表达疑问句之间的区别。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你认为我们在学习中应怎么做?2、从《戴震难师》这个故事钟,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你对这位老师有何评价?达标检测1、解释多义词(1)而(2)以而翁知我以千金寄之寄千金而无券公亦以次自矜卒辇而致之至“右经一章”以下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 (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而翁知我:卒辇而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戴震(约公元1768年至1826年)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学者、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在历史上被尊称为“戴震先生”,并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戴震自幼聪慧,学习刻苦,很快就成了村中的学究。

他对古代文化典籍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奋钻研书籍,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

在学业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尤以史学领域见长,他对历史文字的解读和判断非常准确,因此肩负起了许多重要的翻译任务。

戴震的广泛知识和卓越才华也引来了不少嫉妒者。

尤其是他的同学,有许多人羡慕戴震的才华,但也忌妒他的成就。

于是,他们利用戴震脾气急躁,容易冲动的特点,故意刁难他。

他们艳羡不已地说:“戴震这个人天赋聪明,确实非常有才华,但他的性格缺陷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我们需要找机会考他一考。

”于是一天,当戴震正在书房自习时,几个同学突然闯进来,故意惹他发火。

他们问了一些关于古代历史人物的问题,刁难戴震。

戴震本能地迎头反击,不顾自己知识有限,一一回答了问题。

但他们并不满意,故意继续提问,将问题难度逐渐加大。

戴震感到越来越吃力,他的愤怒也逐渐积蓄。

当最后一个问题问完后,戴震怒气冲冲地朝着同学们走过去,伸手要拍桌子。

可就在这一瞬间,他突然想到了自己被刁难的目的。

怒气瞬间被理智战胜,他停住了手。

戴震自嘲地笑了笑,说:“你们果然难倒了我。

”随即转身离去。

这次“戴震难师”的事件,成了戴震一生中的一次转折点。

他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急躁脾气和冲动行为,意识到这会给自己的学业和人际关系带来很大的困扰。

为了改变自己,他开始专注克制脾气,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努力调整自己的性格,变得平和稳重,处理问题时也更加客观公正。

此后,戴震成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

他广泛培养人才,主张“民贵有德,德贵有才”,提倡素质教育,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独立思考能力。

戴震的学术传统和教育理念成为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戴震,字子房,山东龙口人,清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有“会通史地,博览群书,言行不惑”之誉。

其父戴维和是一名进士,而其祖父戴实居是一名已故的明代进士,家境优渥,家族世代学问渊博。

戴震小时候聪明好学,喜欢读书,自己摸索出讀書之法,经常听父母读书,也自己找书读。

戴震从小就对学问有着认真的态度和追求。

一次,戴震向村里的老学究请教道:“如何才能做到学虽不多,却能够认真的读记所学过的知识?”。

那个老学究听完之后,不以为然地回答:“你年幼无知,我怎么会知道呢。

”戴震受到了这个回答,心中非常的失望。

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到用另外的方法学习。

于是,他开始以规范地步来学习书法,调整自己的思路,使之更加专注。

他一遍遍地练习,并时常纠正自己的错误,渐渐地,他的字越来越好看,也逐渐培养起自己专注的学习态度。

后来,戴震考入了秀才,进了官府做文员,但他并不满足现在的生活状态,一直有着更高的追求。

于是,他利用节余时间努力研究《资治通鉴》以及其他史书,致力于梳理和完善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当他在31岁时,便完成了他最为重要卓越的贡献——《资治通鉴考异》,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对日后史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

《资治通鉴考异》是戴震对《资治通鉴》进行校订并附有异同之处的研究。

这本书的问世不仅弥补了《资治通鉴》短板,丰富了中国历史的脉络,更是打破了《资治通鉴》的权威性地位,促进了历史研究的多元化发展。

其对于历史学的贡献被誉为“通鉴之考异,开启史学新门”。

戴震的一生中,他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努力向学。

他的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一位真正的学者所应具备的品质:不放弃,达到极致,专注并且勤奋努力,以及有探究精神。

为了达到追求卓越的目标,我们也必须如此奋斗,铭记戴震的精神,发扬光大历史学研究精神。

戴震难师文言文知然意思

戴震难师文言文知然意思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与解读》本文旨在对戴震难师的文言文进行翻译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戴震难师文言文原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故曰:师者,人之模范也。

模型之所以为模型,以其具有规矩、方圆、平直、曲直之形,而人亦以其言行为模范,可以示人之道也。

是以,言传身教,相辅相成,而后道之传承不息。

若夫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诲弟子。

身正则道隆,道隆则世治;身不正则道废,道废则世乱。

故曰:师者,将以模范自我者也。

自我者,模范也。

模范者,可以示人之道也。

是以,为师者当以谦虚、谨慎、勤奋、进取为原则,以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精神,以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为作风,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为方法。

方能真正践行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成为弟子心目中的典范。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与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答疑惑的。

所以老师说:老师是人类的模范。

模范之所以被称为模范,是因为它具有规矩、方圆、平直、曲直的形状,而人们也用他们的言行作为模范,以展示正确的道路。

因此,言语和行动相结合,相辅相成,道的传承才会不断。

作为老师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品行,才能教育弟子。

自身端正,道的传承就会兴盛,道的传承兴盛,世界就会安定;自身不端正,道的传承就会衰败,道的传承衰败,世界就会混乱。

所以说: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模范。

模范是可以展示正确道路的人。

因此,作为老师,应该以谦虚、谨慎、勤奋、进取为原则,以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精神,以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为作风,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为方法。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

戴震,字东原,江苏金坛人。

幼而聪颖,好学不倦。

长而究心经史,尤邃于《尚书》、《周易》。

年二十有五,举进士,授编修。

震好古文,通经史,尤精于小学。

时人推为儒者之魁首,谓其学不泥古,不拘今,独探本源,以求至理。

震尝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然古之师,往往泥于古,拘于今,不能通变,故弟子多不能成器。

吾欲求一师,能通古今之变,明道而不泥,授业而不拘,解惑而不滞,然后可以成吾志也。

”于是,震游历四方,遍访名师,以求得此难师。

遇一人,名某某,自谓通经史,能解古文。

震与之论学,问:“古文之道,何所取乎?”某某答曰:“古文者,载道之器也,不泥古,不拘今,方能载道。

”震曰:“然则古文之变,何所系乎?”某某犹豫,不能答。

震又问:“经史之奥,何所求乎?”某某曰:“经史者,载道之文也,不泥古,不拘今,方能载道。

”震微笑曰:“汝所云者,非吾所谓载道也。

载道在乎变,变在乎通,通在乎解。

汝未能通变,故不能载道。

”某某默然,羞愧不能对。

震遂辞去,再访高人。

历访数人,皆不能令震满意。

震叹曰:“吾求难师,难矣哉!”后遇一人,名某,自称通天人之学,能解万物之理。

震与之论学,问:“天人之际,何所求乎?”某答曰:“天人之际,在于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在于通变。

”震曰:“然则天人合一之理,何所系乎?”某曰:“天人合一之理,在于通变,通变在乎解。

汝能通变,方能天人合一。

”震喜曰:“吾得矣!吾得难师矣!”自此,震随某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道而不泥,授业而不拘,解惑而不滞。

某亦以震为难得之弟子,相与切磋,共探真理。

译文:戴震,字东原,江苏金坛人。

自幼聪颖,好学不倦。

长大后深入研究经史,尤其精通《尚书》和《周易》。

二十五岁时,考取进士,授编修。

戴震喜爱古文,通晓经史,尤其擅长小学。

当时的人推崇他为儒者中的翘楚,认为他的学问不拘泥于古,不拘束于今,独立探索本源,以求得最高真理。

戴震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然而古代的师傅,往往拘泥于古,束缚于今,不能通晓变化,所以弟子多不能成才。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_500字戴震是明末清初的一个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曾因与高拱、顾炎武共同反对东厂权奸樊梨花而受害。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霜,但却在那样的时刻,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不妥协、不屈服,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

他被称为“戴震难师”,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坚韧不拔,他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人传颂。

戴震出生在福建福州一个寒微家庭,他的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但他却因为聪明好学,被当地的进士江彦明收养,同时也得到了他的恩师秦章的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副好的学风。

后来,戴震考中进士,接着又考中状元。

但他并没有因此就安于享受,在乡试中,他秉持着诚实、坚强的品格,勇敢地言行不合假仁假义的圈子,明刚坚毅的性格,使他在知识分子中便有胆量和开了钟鼓。

戴震在家乡事业无成,为了给家人赎罪,他在杭州当起了一名家庭教师,这也是他踏上仕途的第一步。

在杭州,戴震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挑战:西洋教会的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播基督教,并且用世俗化、生动的形式教导学生。

戴震当时十分愤怒,他认为利玛窦是泯灭国教,祸害中国人的变态巫妖。

他决定挑战利玛窦,决定要用中国传统儒学的知识击败利玛窦。

他认为,利玛窦的教育方式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对中国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影响。

于是,戴震毅然决定到达利玛窦的学堂中学习基督教的教义,从而来找到破绽。

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利玛窦战胜了,最终使利玛窦对外评定的举人皆能顺利通过举人考试,得以顺利把学生交给利玛窦。

通过这次与利玛窦的交锋,戴震得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也为他的以后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戴震的现实生活中,教育是他最关心的重点。

他在教书育人的也在为民众谋福祉,提出了许多改革教育的新思路。

他弘扬孔子思想,主张“以教学、以信为馆、以经义为教、以公为师、以私奉公”等理念,提出了“言氏奠基”理论,以德育为首,推行以经义为教的实用性教育,主张“言义实相”。

他在教育改革上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戴震难师ppt1 语文版

戴震难师ppt1 语文版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简析
这篇短文写了戴震读私塾时向老师提 出疑问,难住老师的故事。一般来说,如 果没有确切的记录,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 人发生的事情的,尤其是不可能知道前人 发生的事情的细节。戴震以此为出发点, 来问老师有关孔子的事情。对于一个尚处 于启蒙的儿童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所 以,老师也称他为“非常儿”。我们学习 本文,重在学习戴震的质疑问难的精神, 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堂练习(难点字释义)
• • • • • • • • • 先生是年乃能言( 这,指示代词 )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大概,表推测 ) 就傅读书( 靠近跟随 )(师傅、老师 ) 师应之曰( 回应、回答 ) 即问( 当即,就 )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互相 )(距离 )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这样 )(那么 ) 师无以应( 没有 )( 可以用来 ) 此非常儿也( 不是 )( 平常 )
戴震难师
段玉裁
课件制作:乐至县童家镇初级中学 罗 荣
有一次,你正过河,小船超载,必须 将船上的七件货物(健康、金钱、名 誉、事业、诚信、自由、爱情)中的 六件扔掉,只保留其中一件,你将如 何选择?请说明理由。
解题:
本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这是一部 按年月记载戴震生平事迹的书籍。戴震( 1724-1777),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四库全书》的纂修官 之一。段玉裁是他的学生。 段玉裁(1735-1815),清代文字训诂学 家、经学家。字若膺yīng ,号懋mào堂。江苏 金坛人。乾隆举人,官至四川巫山县知县。所 著《说文解字注》是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 考书。
文言字词
• • • • • • • 是年: 这一年 盖:大概,表推测 蕴藏,积蓄 蕴蓄: 停,停止 休: 即:就,马上 几何:多少 然则:既然这样, 那么……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戴震难师》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老师)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朱熹)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注释】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

是年:在此文中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少:年轻。

乃能言:才能说话。

盖:大概,推测蕴蓄:蕴藏,积累就傅:跟随老师。

就:靠近。

日数千言:字。

休:停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

何以:“以何”,凭什么。

孔子之言:话语。

述:记述。

门人:学生。

应:回答。

相去:相隔。

去,距离。

几何:多少。

几:差不多。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翻译】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

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

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

”(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

”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般的孩子。

”。

不为人先的例子

不为人先的例子

不为人先的例子
1、戴震
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

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

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

皇上大为兴奋。

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

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

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

2、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声誉显赫的物理学家,深受人们的敬仰。

在纽约河滨教堂所设的世界最伟大的学者的塑像中,爱因斯坦是惟一活着的人。

但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质。

他对别人把他当成偶像感到无法理解,对报刊上的宣传和赞扬十分厌烦,非凡是那些记者、画师、雕塑师来找他拍照、画像、塑像,更使他难以忍受,他说他简直成了这些行业的模特儿了。

爱因斯坦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超人。

他熟悉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基础上开辟的,因此他总是抱着敬仰和感激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

他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人在共同奋斗,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各人有各人的贡献,因此他对同行的工作非常尊重。

就是对自己的下属和学生,爱
因斯坦也没有任何傲慢的表现,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和蔼可亲和平等待人而感动。

他还总结了这样一个成功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 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他认为自己不是什么天才,只是一个真理的忠实而勤勉的追求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
历史典故素材:戴震难师
事例内容
戴震是清代出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戴震治学广博,见解独到,他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学说进行了质疑和抨击,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

戴震十岁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究底,敢于怀疑和批判传统的经典。

他在私塾学习时,听老师讲授《大学章句》。

讲完《右经一章》,老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戴震问道:“老师,凭什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又由曾子记录的?又凭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老师告诉他:“这是先儒朱熹的注释里写的。


他又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
老师答:“南宋。


他追问:“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
老师答:“东周。


他又追问:“周与宋相距多少时间?”
老师答:“大约两千年吧!”
戴震接着又问:“既然时间相距这么远,那朱熹怎么会知道两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老师无言以对。

解读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就必须勤于动脑,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有自己的见解,学为所用。

戴震不迷信老师,不迷信先贤朱熹,正是这种批判精神和认真、严格的治学态度,才使他最终取得非凡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