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莫里哀

4.2莫里哀
4.2莫里哀

本节主要内容

一、莫里哀的文学史地位;

二、莫里哀的生平概况;

三、莫里哀的创作过程;

四、《伪君子》简析

一、莫里哀的文学史地位

?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人,是欧洲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之一。

二、莫里哀的生平概况

?莫里哀(1622-1673)是作家的艺名,真名叫若望-巴蒂斯特·波克兰。

?1622年,莫里哀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

?他从小酷爱戏剧,长大后,违背父亲的愿望,放弃宫廷“国王内侍”的美差,决心做个当时为人所不齿的“戏子”。

?1643年,莫里哀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组织了“光耀剧团”。但营业惨淡,负债累累,两年后不得不解散。莫里哀是剧团的对外联络人,因无钱偿还剧团的债务而被扣押。?在被其父保释出狱后,莫里哀便离开了巴黎,加入了一个流浪剧团。

?莫里哀在外省度过了13年(1645-1658),足迹几乎遍及全法国。对莫里哀来说,流浪生活既是一所严峻的“生活学校”,又是一所丰富多彩的“艺术学校”。在长期的流浪过程中,他有机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耳闻目睹了各种各样的事,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他也有机会学习民间戏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的表演技巧,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

?1658年,莫里哀随剧团回到巴黎。同年10月,剧团在王

宫献演获得成功,奉命留在巴黎。

?国王路易十四接见了莫里哀及其剧团。

?莫里哀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戏剧事业。

?他的一生,自己写戏,自己也演戏。长期的劳累,使莫里哀

的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1672年底,莫里哀抱病写完自己最后一个剧本《无病呻吟》,并亲自扮演剧中主角阿尔冈。

?1673年2月17日,莫里哀演到《无病呻吟》最后一幕,咯

血倒地。几小时后,他便与世长辞了。

三、莫里哀的创作过程

?莫里哀的一生,创作成果极为丰硕。但留传下来的剧本只有30种。?根据现存剧本,可以把莫里哀的创作活动,大致分为四个时

期,即:

?1.情节喜剧时期;

2.风俗喜剧时期;

3.性格喜剧时期;

4.喜舞剧时期。

1.情节喜剧时期

?1645-1658年,情节喜剧时期。

?在外省巡回演出期间,莫里哀除演戏外,还编剧本。但在创

作上,他是初出茅庐的新手,写的剧本还未脱离情节喜剧的俗套。不过,他的剧本比起当时流行的喜剧来,却包含着更多的智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可惜这期间的剧本大都散失,传世的只有两部诗体喜剧,即:《冒失鬼》(1653)和《情怨》(1656)。

2.风俗喜剧时期

?1659-1663年,风俗喜剧时期。

?从外省回到巴黎后,莫里哀开始探讨爱情、婚姻、教育以及其他迫切的社会问题,用喜剧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人情。

?莫里哀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1659)、《太太学堂》(1662)、《太太学堂的批评》(1663)和《凡尔赛宫即兴》(1663)等。

?在《太太学堂》里,莫里哀扮演主角阿尔诺耳弗。

3.性格喜剧时期

?1664-1669年,性格戏剧时期。

?这是莫里哀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贵族进行斗争最紧张、最激烈的时期。在喜剧创作方面,他把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结合起来,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型喜剧——“喜舞剧”。莫里哀最有名的喜剧,几乎都是在这短短的几年之中完成的。

?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有:《伪君子》、《堂璜》、《恨世者》、《悭吝人》。

?在此时期的性格喜剧中,《悭吝人》(1668)代表了莫里哀喜剧创作的主要成就。

?该剧为五幕散文体喜剧,于1668年9月9日首次公演。作者生前,此剧上演盛况始终不衰,后来则受到更大的欢迎,成为世界各主要剧院的保留剧目.

?喜剧取材于古罗马喜剧作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

?剧中主人公阿巴公是个高利贷者。他悭吝成性,嗜钱如命,竟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给有钱的老头。他自己不甘寂寞,打算分文不花地娶年轻美貌的玛丽亚娜。而这个姑娘恰好就是儿子克雷央特的情人。在这种情况下,克雷央特的仆人故意拿走了阿巴公藏在花园里的一万金币。

?阿巴公不见了金币,气急败坏,痛不欲生,怀疑钱被管家瓦赖尔盗走了。瓦赖尔无奈,承认自己是阿巴公女儿的情人。

正在这时,昂赛末应约前来与阿巴公的女儿签订婚约。原来他是瓦赖尔和玛丽亚娜失散多年的父亲。克雷央特表示,只要阿巴公同意自己的婚事,他如数归还金币。昂赛末又同意负担一切结婚费用。至此,阿巴公只好点头应允两对年轻人的婚事。

?剧中所有的人物都围绕着阿巴公。阿巴公处在情节的中心。?阿巴公是吝啬鬼的典型。他吝啬,极端吝啬,吝啬得出奇,吝啬得没有道德,吝啬得缺少人性。

?剧中,仆人拉弗赉史评论说:

?阿尔巴贡[阿巴公]老爷是所有人当中顶没有人情的人,心最硬、手最紧的人。……任何人遇到了他都是没有办法的;你尽管饿得要死,他的心也不会软下来。一句话,他爱钱比爱声名、荣誉和道德还厉害,他看见一个跟他要钱的人,马上会浑身抽搐。

?剧中一段情节夸张性地表现了阿巴公的吝啬。

?阿巴让女儿嫁给有钱的昂赛末老头,女儿不同意,他便求助

于瓦赖尔。瓦赖尔没有直接反驳老头子,企图转弯抹角地唤醒他仁慈的感情。但是,白费劲,老头子坚持一点:“不要陪嫁费!”

?“这个理由十分充足,是决计驳不倒的。……不过……这关系着她一辈子的幸福或痛苦……”[瓦赖尔]

“不要陪嫁费!”[阿巴公]

?“您说得对,这是决定一切的……可是,世界上原有很多做父亲的人是愿意照顾自己女儿的爱情而不在花钱多少上打算盘的;他们是不肯为了金钱而牺牲自己的女儿的……”[瓦赖尔]

“不要陪嫁费!”[阿巴公]

?“对的,不要陪嫁费,这就叫人无话可说。理由十足,谁能不听啊!……‘不要陪嫁费’就等于美貌、青春、门第、荣誉、贤德和正直了。”[瓦赖尔]

?情愿把女儿随便嫁给任何人,只要不出陪嫁费!吝啬已经泯灭了他正常的人性。仿佛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存在,只有他和他的钱财。他谁都不爱。他是孤独的,自私的。因而,他丝毫引不起我们的怜悯与同情,只能引起我们的可笑与可怜。

4.喜舞剧时期

?1669-1673年,喜舞剧时期。

?在这最后几年,莫里哀又转向了喜舞剧的创作,主要作品有《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和《史嘉本的诡计》等。

?五幕芭蕾舞喜舞剧《醉心贵族的小市民》(1670)一译《贵人迷》。主人公汝尔丹是个醉心贵族的资产者。为了能侧身于贵族社会,他极力攀结贵族,处处以贵族为师。结果,他完全丧失了理性,变得痴痴呆呆,成了受人嘲笑的喜剧性人物。

?《史嘉本的诡计》(1671)一剧中的中心人物是仆人史嘉本。他机智,幽默,敢作敢为。他用计成全了小主人的婚事,又在光天化日之下,把老主人骗进口袋痛打了一顿,并逃脱了老主人的惩罚。

?作品把下贱的仆人当主角,并肯定、赞赏了下等人的智慧和胆识,而把上等人写成庸碌之辈,这充分表现了作者蔑视封建等级制度的勇气和民主精神。

?总的看来,莫里哀的喜剧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作品对封建贵族和反动教会的罪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笞,对资产阶级的贪吝、攀附权贵等恶习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和嘲笑,而对下层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质则予以充分肯定和赞颂。四、《伪君子》简析

?《伪君子》(1664-1669)直译为《达尔丢夫或者骗子》,是莫里哀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典范。1.情节梗概

?达尔丢夫——奥尔恭(巴黎富商)

?柏奈尔夫人(奥尔恭母亲)

?欧米尔(奥尔恭续弦妻子)

?玛丽亚娜(奥尔恭女儿)

?达米斯(奥尔恭子儿)

?桃丽娜(女仆)

?国王

1.情节梗概

?外省的小贵族子弟达尔丢夫伪装成虔诚的信徒,骗取了巴黎富商奥尔恭的信任。奥尔恭把他当作“良心导师”供养起来,生活上给以优待,事无巨细都向他请教,向他吐露家里的秘密,甚至打算把女儿玛丽亚娜嫁给他。

?结果立即激起女儿和家里的其他成员的强烈不满。奥尔恭美貌的后妻欧米尔劝说达尔丢夫放弃这桩婚事,达尔丢夫却乘机挑逗她。奥尔恭的儿子达米斯暗地偷听了他们的谈话,随即向奥尔恭揭发达尔丢夫的卑鄙行径。奥尔恭却偏听偏信,反而责怪家里人串通一气,诽谤中伤达尔丢夫。

?在狂怒中,奥尔恭赶走达米斯,取消了他的继承权,当即宣布把全部财产赠送给达尔丢夫,还强迫女儿马上与达尔丢夫结婚。

?事情危急,欧米尔只好冒险施行巧计:要达尔丢夫前来与她幽会,让丈夫藏在桌子底下,偷听达尔丢夫引诱她的无耻的“自白”。

?奥尔恭终于看清了达尔丢夫的本来面目,命令他赶快滚开。

?谁料,达尔丢夫却“反客为主”,要赶走奥尔恭全家,而且还向国王告发了奥尔恭私藏政治犯秘密文件。奥尔恭陷入绝境,打算出逃。?但是,国王洞察一切,宽恕了当年勤王有功的奥尔恭,并把无恶不作的达尔丢夫拘捕入狱。奥尔恭终于逢凶化吉。

2.达尔丢夫形象

?达尔丢夫是《伪君子》一剧的中心人物,也是作家塑造得最出色的艺术形象。

?他是个宗教骗子和无赖。他伪善,狡黠,狠毒。伪善是他的

主导性格。

?喜剧通过达尔丢夫言行表里的矛盾,逐步揭示出他的性格特点。

?达尔丢夫一出场,就吩咐仆人说:“把我的鬃毛紧身衣跟鞭子都好好藏起来。”他以此标榜自己是个不重视物质享受的苦行主义者。然而,他贪图口福和安逸,一顿晚饭“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然后,就“躺在暖暖和和的床里,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他吃得多睡得足,长得“又粗又胖,脸蛋子透光”。

?可见,他根本不是什么苦修士,而是个饕餮之徒。

?在对待女色上,达尔丢夫心口不一,装得道貌岸然,其实内心十分淫恶。

?他见女仆桃丽娜袒胸露肩,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双乳遮好。然而,他不但想当玛丽亚娜的丈夫,对年轻漂亮的欧米尔也垂涎三尺。

?在对待金钱上,达尔丢夫同样表现出他的伪善的本色。

?奥尔恭在教堂门口施舍给他几个钱,他总是说给得太多,但后来,他却图谋奥尔恭的全部财产。

?在对待朋友上,奥尔恭也是口蜜腹剑。

?奥尔恭待他如上宾,引为知己,可谓恩重如山。但达尔丢夫当面称奥尔恭为“恩人”,背地里却妄图占有恩人的妻子,甚至企图霸占恩人的财产,置恩人于死地。

?在对待宗教上,达尔丢夫也是虚伪透顶。

?在教堂做祷告,他“时时刻刻毕恭毕敬地用嘴吻着地”;在奥

尔恭家里,他言必称上帝。但当欧米尔以上帝的名义拒绝满足他的肉欲时,他就干脆扔掉“上帝”这块招牌,还说:“这在我是算不了一回事的。”

?可见,自称是上帝虔诚信徒的达尔丢夫,其实是个以宗教为幌子而进行诈骗的恶棍。

?总之,达尔丢夫口是心非,表里不一,是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在他身上,作者集中了当时教会和贵族社会的一切伪善的特征。

?这使得这个形象具有了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和生命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之一。

3.思想意义

?莫里哀笔下的达尔丢夫反映出当时僧侣和贵族的一些本质特点,是教会势力和封建贵族的代表。

?《伪君子》一剧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个形象,莫里哀深刻有力地揭露了教会和贵族的丑恶面目,辛辣地讽刺了教会和贵族社会普遍流行的恶习——伪善。

围绕《伪君子》演出所展开的斗争

?在《伪君子》演出过程中,莫里哀与反对势力之间的斗争,反映出《伪君子》的重要思想意义。

?为了争取《伪君子》的公开演出,莫里哀曾进行了持续五年的斗争。

?1664年5月12日,在凡尔赛宫演出了喜剧的初稿。巴黎大主教和皇太后马上下令禁演这个喜剧。

?同年秋天,莫里哀向国王递呈要求恢复上演戏剧的陈情表,但没有获准。莫里哀于是修改喜剧,使之更臻于完善。他只能在显贵人物的府邸内上演这出戏。

?1667年8月,国王终于批准上演《伪君子》在王宫剧场演出。

?但是巴黎议会主席拉蒙翁利用国王不在巴黎的机会,第二天便禁止剧本继续演出。巴黎大主教发出通知,宣称它是“一部很危险的喜剧”,禁止教民阅读或者听人朗诵这出喜剧,违者革除教籍。

?直到1669年2月,国王才准许《伪君子》再度公演(第三次定稿)。?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当时的报纸报道说:“从来没有一个喜剧曾经获得过如此热烈的掌声。”

?《伪君子》重又引起无情攻击。莫里哀写道:

?虽然我把剧本叫做《骗子》,给主人公换上世俗的服装,虽然我给他戴上小毡帽,留着长发,围大领巾,佩一把宝剑,衣服四周镶上花边,加进些轻松的内容,小心地删去凡我认为有可能给我试图描摹的著名的真人以轻微借口的东西——看来这一切都是枉费心机,有一帮人大为震动……

?从今天的眼光看,这种情况,这种对《伪君子》、对莫里哀的攻击,正表现了作品的巨大的讽刺力量,正说明了作品的深刻的思想意义。

4.艺术特色

?《伪君子》艺术性很强。其突出特色是:

?第一,结构严谨精巧,情节凝练生动;

第二,使用对比、夸张手法,以突出人物的主导性格;

第三,语言生动,个性化。

?第一,结构严谨精巧,情节凝练生动。

?《伪君子》共五幕,幕与幕之间,各幕的场次之间,都丝丝入扣,环环相套,显得十分紧密。

?而把所有的幕、场贯穿起来的中心动作线,就是达尔丢夫的伪善行径。主人公达尔丢夫是喜剧的结构中心。

?第一幕是“楔子”部分。它介绍人物以及人物相互间的关系。

出场的人物争论激烈,幕一拉开,观众就立即屏息凝视,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悬念。

?第二幕是情节的开端部分。第一场,奥尔恭提出要女儿嫁给达尔丢夫,引起新的矛盾冲突。

?第一、二两幕,中心人物达尔丢夫未曾出场,但观众从场上人物的论争中对他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样,他一上场就立即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这两幕戏,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歌德认为这部分是他所看到的“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

?后三幕是达尔丢夫的“明场戏”。

?第三幕是情节的发展部分,矛盾双方第一次发生正面冲突。达尔丢夫以守为攻,从逆境转为顺境,情节发生第一次跌宕。

?第四幕是全剧的高潮。达尔丢夫落入陷阱,原形毕露,却反客为主,奥尔恭则由顺境转入逆境,情节再次跌宕。

?第五幕是喜剧的结局。达尔丢夫受到惩治,奥尔恭祸去福来,情节又一次跌宕。

?从情节的发展看,大团圆的结局违反了生活本身的逻辑。

?但莫里哀毕竟是位身手不凡的艺术大师,他在结构上作了一番补救工作。如在第一幕第二场,他借桃丽娜之口交代了奥尔恭过去勤王有功;在第五幕第七场,再让侍卫官照应桃丽娜的话。这对情节上的破绽有一定的“弥合”作用。

?《伪君子》的结构是按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法则来组织安排的。

?全部动作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没有平行的主题和从属交叉的情节线索,人物的动作趋向一个明确的目的,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喜剧的情节也起伏跌宕,单一而不单调。

?第二,使用对比、夸张手法,以突出人物的主导性格。

?《伪君子》是著名的性格喜剧。在剧中,莫里哀使用了对比夸张手法,以刻划达尔丢夫的主导性格——伪善。

?如前所述,达尔丢夫备有鬃毛紧身衣和鞭子,俨然是个苦修士,但他一个人要“吃下六个人吃的那么多东西”,这与苦修士的身份多么不相称!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心向善、慈悲为怀的信徒,祷告中无意捏死了一只跳蚤,也故意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罪孽深重,但他要害死自己的恩人时却感到心安理得。

?莫里哀就这样把达尔丢夫的“高尚”言词与卑劣行径加以对比,予以夸张,使达尔丢夫的言与行、表与里的矛盾更加明显,从而把他的伪善性格凸现出来。

?在刻划奥尔恭形象时,莫里哀则以对比夸张手法突出其轻信、专横的性格特征。

?如奥尔恭刚从乡下回来,不问妻子和儿女的情况,第一个问题却是:“达尔丢夫怎样?”

?桃丽娜告诉他,达尔丢夫能吃能睡,太太却害过重病。奥尔恭听了,对太太生病无动于衷,却总是重复着一句话:“可怜的达尔丢夫!”

?“他吃了两只鹌鹑,还吃掉了羊腿。”[桃丽娜]

“哦,可怜的!”[奥尔恭]

“他喝掉了一罐酒。”[桃丽娜]

“哦,可怜的!”[奥尔恭]

?桃丽娜告诉他关于欧米尔的情况时,则是另一种情形——?“太太前天发烧得很厉害……”[桃丽娜]

“好,可是达尔丢夫呢?”[奥尔恭]

“她很难过。”[桃丽娜]

“好,可是达尔丢夫呢?”[奥尔恭]

“她一夜也没睡着。”[桃丽娜]

“好,可是达尔丢夫呢?”[奥尔恭]

?两相对比,可见奥尔恭对达尔丢夫是何等关心,对妻子又多么寡情。

?莫里哀用近似漫画式的对比夸张手法,把奥尔恭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到这个人十分愚蠢、荒唐,可笑可悲。?第三,语言生动、个性化。

?比如,达尔丢夫是宗教骗子,他说的话,夹着许多《圣经》上的词句,充满道德说教。他还爱堆砌词藻,文过饰非,华而不实。

思考题

?1.概述莫里哀的主要艺术成就。

2.简析达尔丢夫形象及其塑造。

3.概述《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4.古典主义戏剧要求剧作家尊奉的规则是什么?

5.什么是“三一律”?

附录:17世纪文学主要成就简表

莎士比亚喜剧与莫里哀喜剧的比较

莎士比亚喜剧与莫里哀喜剧的比较在西方近现代喜剧史上,不得不提的有两个人,这两位都是伟大的喜剧大师。一位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他开创了英国古典喜剧创作的新局面,他创作于早期的最具代表性的喜剧作品有四部,分别是《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这些喜剧中蕴含着人文主义的精神和理想,我们可以看到充满着的无限希望,因此,乐观主义是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基调。另外一位就是莫里哀,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喜剧家,他的艺术成就也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峰,其代表作有《伪君子》《吝啬鬼》《可笑的女才子》等,极具讽刺意味是莫里哀喜剧的最大特点。 可以说,莎士比亚与莫里哀都是他们各自时代喜剧界最杰出的代表,后世许多人就常将两位大师以及他们的喜剧拿出来进行比较,那么同为喜剧创作大师的他们,在喜剧创作上都有哪些异同呢 从相同点上来讲,二者的创作经历是很相似的,都曾流转于社会各个层次,由于接触面的广泛,生活经历的丰富,这就为以后喜剧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们的创作内容都包含一些闹剧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达到了喜剧的效果。 而从不同点上来讲,主要从风格特点上来考虑。 首先,从喜剧的基调上来说,莎士比亚的喜剧史肯定性、歌颂性主题所奠定的乐观开朗的基调,这是由于他处在文艺复兴时期,因此他的喜剧总是热情肯定生活中的新生事物,赞美人的力量和价值,情爱和友爱,这是时代所赋予的。当然,除此之外,对于生活中的阴暗面,莎士比亚也进行揭露和嘲讽,但他的讽刺带有温和性。而莫里哀的喜剧则大不相同,讽刺在他的喜剧中占得分量和程度都大大加强了,因此这就成为了莫里哀喜剧的主基调,它着重于反映生活中的阴暗面,可以说,他的喜剧带给人们的已经不仅仅是欢乐,更多的则是深深的思考。 其次,就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二者也有不同。莎士比亚的喜剧中,人物性格大都是丰富多面的,而且人物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尤其是女性形象,更是以其优美绝伦焕发出了明媚艳丽的独特光彩,比如聪明机智、幽默风趣的鲍西亚,活泼开朗、调皮狡黠的罗瑟琳等等,在她们身上,“天赋的灵奇”和“绝色的仙姿”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而在莫里哀的喜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则更多地体现了类型化,如同样伪善的人,达尔杜弗与唐璜,因此莫里哀在这一方面可能要稍逊莎士比亚一筹,不过对于他笔下有名的阿尔巴贡等形象还是不可否认的。 再次,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不同了。莎士比亚的喜剧,更多地体现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往往是抒情与写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恬适的喜剧氛围。莎士比亚笔下的喜剧场面充满了诗情画意、欢声笑语,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人物的感情也显得格外美好,浪漫、抒情的风格在其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莫里哀则不同,他的喜剧表现出了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这还是由于他的经历较其他作家更加丰富,他对现实的观察更加广泛所造成的。在他的喜剧中,就是靠着这些进行着批判和讽刺的。通过喜剧他更直接的描绘现实,使现实给予人启示,引人发笑,也引起人的注意。 总之,这两位伟大的喜剧大师都为我们展现了精彩,以各自不同的风格为我们展现了两个不同的天地。他们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成就,正是他们将喜剧引领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我想正是他们从不同角度的开创和引领,才使喜剧得以经久不衰的吧。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 ——————余慧斓40号汉语言文学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的近30部喜剧多是贯穿着反封建、反教会的战斗精神以及取材现实、同情人民的民主主义倾向。《伪君子》是他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该剧主要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贡家里,图谋勾引其妻子并谋取其家财,最后在精明的欧米尔的设计下中了圈套,并锒铛入狱的故事。一共有五幕,其主旨是揭露法国天主教会中的宗教骗子,集中体现了当时整个天主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本部作品中的人物主要奥尔共、欧米尔、桃丽娜、达尔杜弗、达米斯和玛丽亚娜、国王。 奥尔共和他的母亲白奈尔太太是本剧中典型的愚蠢顽固的人物,他们不辨真假、一意孤行、执迷不悟,而且奥尔共独裁专制。家中所有人都看穿达尔杜弗的真实面目时,唯独他们依旧信奉他如神,对这个骗子无比信任,痴迷崇拜,不仅仅把自己的家产都送给他,并且把自己私藏政治犯的文件匣交由他保管。甚至在儿子达米斯揭露达尔杜弗调戏欧米尔时,他还是相信他,并且把儿子赶出了家门,夺去了他的继承权。在明知女儿爱着别人并且感情美满的时候,不顾任何人的反对硬是拆散他们,让她嫁给达尔杜弗。对于他的这些愚蠢的行为,作者也作出了有力的批判,他最后的下场是差点失去全部家产,被捕入狱。这是在警示那些盲目痴信的人们要看穿教会中骗子的真实面目和教会的虚伪。 欧米尔是奥尔共的第二任妻子,但是她对于前房子女疼爱有加,视如己出,贤良淑德,把家庭照顾得仅仅有条,并且聪慧机智、勇敢,她面对被人蒙蔽双眼的丈夫,为了让他醒悟,设计暴露达尔杜弗的真实面目。在奥尔共失去全部家产,将要被捕入狱时她也没有抛弃他,而是和他一起面对。 在这部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人物是“达尔杜弗”也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通过莫里哀的成功刻画了这一形象,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达尔杜弗最本质的性格特征便是伪善。他是一个地道的表演者,巧言令色、表里不一,用纯良贤善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贪财、好色和狠毒的本性,以及见不得人的私欲。当他落魄于巴黎时,奥尔共可怜他施舍他一些钱,而他总说太多了,当着他的面把钱假惺惺地将它们送给穷人,向忏悔不该弄死一只跳蚤,却在最后坦然接受奥尔共的全部家产;他口头上宣扬苦行主义,而实际上整天贪图享乐,一顿饭要吃两只鸡、半只羊腿和许多美酒。他诱使奥尔共把他的女儿玛丽亚娜嫁给他,同时又对奥尔共的妻子百般调戏,在看见女佣桃丽娜穿袒胸露臂衣服时马上掏出手帕假装让她把胸部遮上,说是怕它伤害他的灵魂。表面正义凛然,背地里却干出令人不齿的事,他说“私下里犯罪不叫犯罪”,所以他在奥尔共和白奈尔太太面前假装出最正直、最虔诚的一面,了解他们的脾性后故意讨好他们,让他们百分之百相信自己是“圣人”、是传达神的旨意的人。他在突变的情况下随机应变,让达米斯的揭露失败了,当被达米斯告之真相时,他呼天抢地地说:“我的生命只是一堆罪行和粪污,没有一分一秒不是肮脏的”、“相信人家告诉你的话吧,大发雷霆吧,把我当做罪犯吧,赶出你的家门吧”。他以退为进,让奥尔共马上相信达尔杜弗是清白的。当最后事情全部败露之后,他便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占有了他的财产把他们一家赶出了大门并且把他的犯罪证据交给了国王,想置自己的恩人于死地。 达尔杜弗的“伪善”、“虚伪”不仅仅是代表教会的特点,也同时流行于上流社会。对于上流社会“虚伪是一种时髦的恶习,而任何时髦的恶习,都可以冒充道德。”奥尔共也是上流社会的一员,他虚伪的一面是喜欢受人谄媚。 桃丽娜是莫里哀描写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她鲜活的人物性格让人印象深刻。她虽然是个女仆,但是她似乎是最明智、最明辨是非的一个人。他毫无顾忌地说出别人的要害,对于虚伪的人和事的斥责往往是一针见血。她始终站在正义和善良的一边。她机智勇敢,她敢于和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简单框架)(大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专用).

一、荷马史诗《伊里亚特》 (公元前九世纪行吟诗人,成文于-6世纪,记载-12世纪的事,-3世纪定稿 1、史诗分为《伊里亚特》《奥德塞》两部分 2、两个主要英雄人物:阿基琉斯(英俊骁勇,感情强烈、但过于自尊,盛怒之下不免残忍赫克托尔(遇事冷静,比较内向,性格稳重,有人情味 3、人神双线推进,多用善用比喻 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公元前 5世纪 1、俄狄蒲斯形象分析:正直、诚实,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而四走奔走,力图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说明其有独立意志和坚强毅力,遵循高尚的道德准则,敢于反抗神喻 2、作者的命运观:肯定独立意志和高尚品质,但命运使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但作者没有否定命运, 主人公也未能逃出命运的劫数, 存在历史局限性。 3、结构和艺术手法:歌队的穿插;临近高潮落笔的“回顾式”结构;不断“发现” “突变”推动剧情。 4、 130个剧本, 7个流传至今。 三、但丁《神曲? 地狱篇》 (13-14世纪 1、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神曲的三部分篇名:《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拦路的三头野兽:豹、狮、虎。 3、两个形象:维吉尔――理性的指引,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涤除各种罪恶,在道德上得到净化;贝雅特里奇――信仰的引导,走出迷惘,到达理想的境界。

4、神曲的两重性:虚构的情节与场景源自中世纪宗教思想。运用宗教文学中常用梦幻故事的写法,以前隐喻、象征等手法,具有一部宗教文学作品的特征;素材取自现实生活, 从现实出发评价人物、表示态度,富有现实感,使虚幻的的地狱具有可感性。塑造出有立体感的人物, 主观抒情色彩强烈。用意大利文写成; 兼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新文学的特征。 5、象征意像: 黑暗的森林 ---意大利现实 三头猛兽 ---阻碍人类达到光明世界的邪恶力量 但丁在森林中迷路 ---人类的迷惘 但丁游历 ---追随理性与信仰 6、第五歌、第十九歌的内容: 第五歌:地狱第二圈。凡生前淫荡的亡魂之所在。弗兰采斯加与保禄的故事。 第十九歌:第八圈第三层。惩罚神职人员。教皇尼古拉三世,菩尼腓斯八世。 7、神曲表现手法: A 、既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新文学特征。 (梦幻故事,但取材于现实,从现实出发来评价人物 B 、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量取自现实的比喻。 C 、注意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人物特定的处境和特定的心情。 D 、不是纯客观描写,爱憎分明、感情充沛、直抒胸臆,有鲜明的抒情性。 四、薄伽丘《十日谈》 (14世纪

2019-2020学年度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四单元 莫里哀与《伪君子》人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一篇

2019-2020学年度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四单元莫里哀与《伪君 子》人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剧本《威尼斯商人》《悭吝人》《钦差大臣》的作者依次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莫里哀、俄 国的果戈理。 B、《包法利夫人》《苦难的历程》《上尉的女儿》《父与子》的作者依次是福楼拜、阿·托尔斯 泰、普希金、契诃夫。 C、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巴黎圣母院》《约翰·克利斯朵夫》《浮士德》的作者依次是列 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罗曼·罗兰、歌德。 D、但丁、拜伦、歌德、普希金分别是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的著名诗人。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的对应关系有误的一组是( ) A、《伪君子》——莫里哀——法国《玩偶之家》——易卜生——挪威 B、《纹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捷克《草叶集》——惠特曼——美国 C、《猎人笔记》——屠格涅夫——俄国《基督山伯爵》——大仲马——法国 D、《苦难的历程》——赫尔岑——俄国《奥勃洛莫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英国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剧作家,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他的同 名悲剧作品中的主人公。 B、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喜剧作家,答尔丢夫作为代表剧作《伪君子》中的人物,已成为文学史上 “伪君子”的典型形象。 C、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以精炼含蓄的语言风格著称。他通过代表作《老人与海》对奥尔恭的塑造,充 分体现了自己的世界观。 D、孙犁是以散文笔法追求诗意风格的作家,他通过对《荷花淀》中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人民的刻 画,充分展现了人情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 A、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英国——巴尔扎克 B、阿巴贡——《威尼斯商人》——英国——莎士比亚 C、夏洛克——《吝啬鬼》——法国——莫里哀 D、泼留希金——《死魂灵》——俄国——果戈理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真正的君子不像那些_______________的伪君子,害了人还要往自己的脸上涂脂抹粉。

浅谈古典主义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

浅谈古典主义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 学院:文学院 班级:1005 姓名:樊东婷 学号:1011030112

浅谈古典主义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 关键词:莫里哀《伪君子》古典主义讽刺 摘要: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文坛上的佼佼者,其灵活机敏的喜剧艺术为法国戏剧舞台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莫里哀的喜剧艺术都能使台下的观念开怀大笑,莫里哀因此被路易十四授予“优秀喜剧诗人”的称号,他的戏剧也成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典范作品。《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作家莫里哀最著名的喜剧之一。高超的写作技巧,崇高的美学价值,使得这出喜剧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戏剧之林。这部莫里哀的代表作,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典范。 正文:17世纪的欧洲,是封建统治与资产阶级剧烈冲突的世纪,是双方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利用的世纪,也是科学征服自然,使自然受人类控制的世纪。虽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但欧洲大陆的很多地区,仍然处于封建制度的不同阶段。法国的王权反对派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鼓舞,在1648——1653年间两次反抗,都遭到残酷镇压;1661年路易十四执政,更加强化了封建制度;德国领土上新旧教派矛盾导致的战争,持续了30年,使德国在政治上更加分裂;贸易航道改变,意大利失去了欧洲商业中心的优越地位;西班牙丧失海上霸权,哈布斯堡末代王朝的君主只能连年对外征战,使得民不聊生;俄国更是停留于封建农奴制社会。由于各国历史情况的差异,17世纪这个时间断层的欧洲文学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古典主义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古典主义是17世纪至18世纪初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过渡时期在欧洲形成的艺术文化思潮,它发端于法国。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标榜“师古”“法上”,将亚里士多德《诗学》和贺拉斯《诗艺》奉为金科玉律,以尊古泥古而得名。诗人马莱伯厌恶“七星社”诗人的语言杂乱无章,倡导纯洁语言和诗歌格律化,赞扬开明专政政体给民族带来和平、公正和繁荣,兴理性沉思的诗风。1635年法兰西学士院创建,直接促成古典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沃日拉和巴尔扎克等编纂辞书,夏普蓝奉命代表学士院提出《对<熙德>的意见》,成为官方对古典主义文学的导向,用“一地,一天内完成一个故事”的“三一律”绳墨戏剧创作,确立了艺术与道德标准并重的原则。古典主义者的基本纲领是:政治上颂扬君主专制,维护其伦理道德规范;思想上倡导“自我克制”“温和折中”为主要内容的理性;艺术上采用古代题材,突出宫廷和贵族生活,并赋予崇高、悲壮色彩,遵守文学体裁界限,要求结构严谨,谨遵“三一律”,语言简洁清晰。 古典主义者提出两个响亮的口号:崇尚理性和模仿自然。古典主义者津津乐道的“自然”,并非自然风景,亦非纯客观物质世界。它指事物的自然性,即事物的常理常情;亦可指人的自然性。在他们的心中,由理性统辖的真善美,也就是自然。所谓模仿,也并非精确的客观事实。笛卡尔将人的“灵”与“肉”对立起来,认为与“肉”相关的“情”,必须以理性和意志加以控制。其唯理论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即以理性抑制感情的冲突,对莫里哀产生很大影响。他成功地吸收传统喜剧和民间艺术的积极因素,并适应时代要求进行改造,使古典主义喜剧达到高超的艺术境界。莫里哀认为,规劝众人,莫过于描绘其过失,“把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就是对它的沉重的一击。将喜剧从只供逗乐取乐,提高到对社会陋习是一种制裁的力量。莫里哀创作的喜剧是西欧戏剧中莎士比亚和洛贝.德.维加之后,在博马舍的喜剧问世之前是无与伦比的杰作。

莫里哀的喜剧艺术成就

莫里哀的喜剧艺术成就 学号:12001115 姓名:章东升班级:12级汉本2班莫喜里哀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喜剧家。他的喜剧成就超越了古典主义悲剧,成为法国古典主义杰出代表。莫里哀出生皇室,生活在富裕的自资产阶级环境中,幼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小就有戏剧天赋。 莫里哀的创作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在外省的12多年,这多年的生活经历为他提供了观察领域,接触到了城市和农村各个阶级的不同人群,了解到了他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可笑之处。作为剧团的领导人,他走向了改造传统喜剧的道路。 莫里哀创作的第二阶段在1659年至1663年,这也是古典主义戏剧得开创期。他以嘲笑迂腐的社会风气揭开了自己新创作的序幕。在《可笑的女才子》中,他抨击了贵族沙龙矫揉造作、滥用隐喻的谈吐,他对风俗的描绘开创了喜剧的新路子。在艺术上,他力求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的要求。 1664至1668年是莫里哀创作的第三阶段,也是他的成熟期,《伪君子》则是他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在《唐璜》中莫里哀将神奇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悲喜混杂。在莫里哀的戏剧中,《恨世者》是为唯一写到大贵族圈子的。他揭露了贵族的庸俗和虚伪。 第四创作阶段从1669到1673,莫里哀为了应付路易十四的娱乐要求,为宫廷的喜庆活动写剧,但他依旧写出了一些优秀的风俗喜剧。在《司卡班的诡计》中,莫里哀民主主义思想得到

了鲜明的体现。也直接影响到了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 莫里哀的喜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喜剧不同于古典主义悲剧,后者只是间接地反映现实,而莫里哀的喜剧则直接描绘现实,他一再认为喜剧要描绘当代风俗。他对现实观察广泛,对人情世态的观察也细致深入。莫里哀遵循的哲学是按理智和理性的准则,他不把本能和欲望神圣化,而是认为存在理智的本能。莫里哀反对矫揉造作和一切多余的过渡,但他趋向“中常之道”。他在《伪君子》的序中反复强调喜剧的讽刺功能,这种认识无疑突破了旧喜剧的内容,使他敢于接触别人望而生畏的题材。 莫里哀的不少喜剧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适应了当时君主专制的需要。在艺术上,莫里哀对戏剧的形式加以改造,多以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莫里哀笔下的人物不只有一种性格,他抓住了人物的复杂性,在主要性格以外,还伴随以其他性格。莫里哀的喜剧具有较多的闹剧成分,有的纯粹就是闹剧,他保存了一些传统喜剧特点如棒打、刮耳光、乔装等,又加以革新。莫里哀注重心理的刻画,闹剧手法成为描绘人物的一种方法。 莫里哀并懂得并不是人物生理上的缺陷使人发笑,而是某种怪癖、某种恶习令人发噱。他擅长从情节和场景中制造笑料,还经常利用地位颠倒和意料不到的逆转来产生喜剧效果;莫里哀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他擅长用舞台动作制造晓得效果,语言的效果也分富多彩。

中外戏剧鉴赏

中外戏剧鉴赏 课程导读 课程介绍: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人类最具趣味性的精神创造之一,也是人类极具普遍性的娱乐方式。戏剧经历千百年的发展,是人类普遍拥有的文化财富。 本学期主要立足于东西方戏剧的鉴赏,宏观地介绍东西方两国不同时间段的戏剧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剧目加以深入剖析,深入感受经典剧作的华彩与魅力,从而打开戏剧的大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在讲述过程中将运用到大量的案例、图片和影像视频,由于影像资料非常丰富,在增添趣味性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所学课程,从而提高对中外戏剧的鉴赏能力。 主要分为两个篇章:西方和东方,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戏剧、为什么呢要进行鉴赏?因为看戏仅仅局限于喜欢,事物的表层,缺乏对戏剧更深层次的解读,鉴赏戏剧,却是能够理解戏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丰富内涵,突破对戏剧视听的限制,通过对视听之间的联系方式,戏剧的种种形式规范,乃至现象和隐喻的解读,去破译对戏剧艺术的审美认知。 课程目标 开设中外戏剧鉴赏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在中西方戏剧的对比之中欣赏戏剧艺术的魅力,领略各国丰富的文化景观,健全人格修养和丰富精神生活。通过学习,力图使学生能够掌握戏剧的基本知识、戏剧鉴赏的要素及中西方在不同时期的经典力作,并能够熟练识记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并能够熟练的对作品进行赏析,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 戏剧的定义 戏剧的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它融合了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舞蹈等艺术门类。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某种能够引起戏剧美感的艺术。因此,戏剧艺术体现了一种演+观的交流关系。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话剧主要运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在中国,戏剧是戏曲(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的缘起 古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的源头,也是戏剧发展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学界认为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狄俄尼索斯是葡萄之神,当时古希腊酿酒的主要原材料是葡萄,所以称为酒神。 酒神节有两个:①每年3月祭祀的节日称为大酒神节②每年12月份在乡村举办的为小酒神节。那么,戏剧演出都是祭祀的一部分,表示对酒神的崇拜,祭祀的时候还要唱酒神歌,称为酒神颂。 严格意义上的戏剧,普遍认为是从埃斯库罗斯开始的,因为他把演员人数增加到了两个,逐渐减少了歌舞叙事,增加了戏剧的因素,有了两个演员就有了真正的舞台交流,戏剧因此成型。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语文第四单元 莫里哀与《伪君子》人教版练习题第五十八篇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语文第四单元莫里哀与《伪君子》人教版练习题第五十八 篇 第1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真正的君子不像那些_______________的伪君子,害了人还要往自己的脸上涂脂抹粉。 ②体验式德育教育注重自我体验与反思,这种方式比起_____________地说教更易于学生接受。 ③古人论文,讲究气贯长虹,力透纸背;今人为文亦应有丹田之气,不可_______________。 A、道貌岸然装腔作势一本正经 B、道貌岸然一本正经装腔作势 C、一本正经装腔作势道貌岸然 D、一本正经道貌岸然装腔作势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张三本来就是个耳软心活之人,这不,别人几句连蒙带哄的话,就使他马上改变了自己原来的 看法,信以为真了。 B、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C、为夺取遗产,王夫人毒害了王先生,今日却在那"兔死狐悲",真是个伪君子! D、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 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英国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剧作家,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他的同 名悲剧作品中的主人公。 B、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喜剧作家,答尔丢夫作为代表剧作《伪君子》中的人物,已成为文学史上 “伪君子”的典型形象。 C、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以精炼含蓄的语言风格著称。他通过代表作《老人与海》对奥尔恭的塑造,充 分体现了自己的世界观。 D、孙犁是以散文笔法追求诗意风格的作家,他通过对《荷花淀》中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人民的刻 画,充分展现了人情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的对应关系有误的一组是( ) A、《伪君子》——莫里哀——法国《玩偶之家》——易卜生——挪威 B、《纹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捷克《草叶集》——惠特曼——美国 C、《猎人笔记》——屠格涅夫——俄国《基督山伯爵》——大仲马——法国 D、《苦难的历程》——赫尔岑——俄国《奥勃洛莫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 【答案】: 【解析】:

戏剧经典赏析教学大纲

《戏剧经典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0414323课程名称:戏剧经典赏析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文学院影视戏剧文学专业 学分数:3 学时数:54 开课学期:第学期制定/修订日期:2011 年 8 月13 日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讲授在介绍有关戏剧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取古今中外戏剧名家名作,分析、阐释其艺术特色。在对戏剧经典作品的赏析之中,帮助大学生步入戏剧艺术殿堂,基本掌握戏剧艺术的一般规律,了解名家名作,培养学生接触与欣赏戏剧艺术的兴趣,并陶冶人的性情,丰富人的心灵,由此充实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戏剧的艺术感悟能力与初步的理论分析能力,学会赏析戏剧作品,并尝试写作剧评。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外国戏剧部分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古希腊悲剧与喜剧的起源,基本演出形态及剧场艺术发展;古罗马戏剧概况 【2】教学重点 三大悲剧诗人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 【3】教学内容 古希腊戏剧概况 一、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三、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古罗马戏剧概况 普劳图斯《一坛金子》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掌握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总体特点及对戏剧的深远影响,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的特点【2】教学重点 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的艺术特色;《威尼斯商人》的悲喜性 【3】教学内容 一、《威尼斯商人》

二、《哈姆雷特》 三、《麦克白》 四、《李尔王》 第三章古典主义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古典主义戏剧缘起及基本特征;理解三一律,掌握《熙德》的艺术特色;莫里哀喜剧的特点。 【2】教学重点 高乃依《熙德》、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 【3】教学内容 古典主义戏剧缘起及基本特征 一、高乃依《熙德》 二、莫里哀《伪君子》 三、莫里哀《吝啬鬼》 第四章 18世纪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特点;理解哥尔多尼对即兴喜剧的改造,掌握《一仆二主》对即兴喜剧的承继与改造和《费加罗的婚姻》的主题与喜剧情境构造 【2】教学重点 《一仆二主》《费加罗的婚姻》 【3】教学内容 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简介 一、哥尔多尼《一仆二主》 哥尔多尼的创作及对即兴喜剧的改造;《一仆二主》赏析 二、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博马舍的“严肃戏剧”主张;《费加罗的婚姻》赏析 第五章19世纪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社会问题剧;自然主义戏剧;唯美主义戏剧、社会 喜剧,掌握《欧也尼》的优点与缺失;《钦差大臣》的戏剧冲突与讽刺性场景;《大雷雨》的 主题及人物形象、布景意义;《玩偶之家》的主题、情节结构及深刻的人物心理刻划;《朱丽 小姐》的细节描写与人性揭露;理解“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戏剧,社会喜剧与王尔德 的语言。 【2】教学重点 《欧也尼》、《钦差大臣》、《玩偶之家》 【3】教学内容

评析莫里哀与他的《伪君子》

《伪君子》的评析 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主要的文学思潮,提倡理理性,遵循秩序,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互相妥协的结果。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最有威望的古典主义者,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戏剧大师。 一、莫里哀的生平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从小生活在富裕的资产阶级环境中,博闻强识,有很丰富的外省出游经历,不能不说这样的人生经历给他以后的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作为法国的喜剧大师,古典主义的文学巨匠,莫里哀留下了不少不朽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中,最具艺术成就得要数喜剧,他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可笑的女才子》是其第一部成功的喜剧作品,而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则是《伪君子》。莫里哀对文学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圣﹒艾如尔孟说:“莫里哀是本世纪的妙手,法兰西人民一直在想念,也将永远在想念,对他所模仿的那些古人来说,假如他们能起死回生的话,他会是不可模拟的。”①-伏尔泰指出,《伪君子》揭露了伪君子的所有丑陋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人们的自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伪君子》评析 1、创作手法上遵循“三一律”创作原则 “三一律”创作原则是古典主义时期特别被看重的一套喜剧结构理论,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一个故事;戏剧的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 《伪君子》虽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它仍是在“三一律”的指导下完成的:第一幕第三场中克雷央特等奥尔贡只是为了道一句“早安”,这表明故事开始于早晨,结尾第五幕第四场郑直先生对桃丽娜说:“早安,我的亲爱的大姊”,可见已是第二日清晨,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符合“三一律”对时间的要求。此外,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地点都是在富商奥尔贡家中,这个也符合“三一律”对一个地点的要求。同时,在情节方面,整个戏剧都是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面目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也完全契合“三一律”关于一个故事的要求。因此,《伪君子》是一部典型的古典主义著作。 2、人物塑造的典型性 达尔杜弗是一个外省的落魄贵族,流落巴黎寻找发财机会。当时,外省有不少这样的中小贵族,他们大多成为骗子,莫里哀后来在《贵人迷》中再次描写到这样的骗子,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在《伪君子》中,为了答尔丢夫的出场,莫里哀特地设计了两幕没有主人公答尔丢夫的戏,在这两幕戏中充斥着奥尔贡家人的争吵与矛盾,而这争执的原因就是还未出场的答尔丢夫。关于答尔丢夫,奥尔贡的家人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以柏奈尔夫人为代表,认为他是一个“圣洁的人”;而桃丽娜和达米斯。则认为其是一个“卑劣”“虚伪至极”的人。随着第三幕的拉开,谜团被慢慢揭开:答尔丢夫一上场,就对仆人劳朗说:“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给囚犯们分捐款去了。”让人看到达尔杜弗是一个多么无私的君子。然而,他的行为却无一不证明着这个人极端伪善的本质。纵使他一再的对外宣称自己的苦行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极度贪婪,有旺盛的口腹之欲:他的食量有六人之多,一个人可以“吃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看到桃丽娜就掏出一条手帕让她盖住胸部,因为“像这样的情形,败坏人心,引起有罪的思想”。然而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他不但接收奥尔贡提出的他与玛丽亚

《伪君子》赏析

伪君子》赏析 典主义文学是17 世纪欧洲主要的文学思潮,提倡理理性,遵循秩序,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互相妥协的结果。莫里哀是17 世纪法国最有威望的古典主义者,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戏剧大师。 一、莫里哀的生平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从小生活在富裕的资产阶级环境中,博闻强识,有很丰富的外省出游经历,不能不说这样的人生经历给他以后的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作为法国的喜剧大师,古典主义的文学巨匠,莫里哀留下了不少不朽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中,最具艺术成就得要数喜剧,他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可笑的女才子》是其第一部成功的喜剧作品,而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则是《伪君子》。莫里哀对文学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圣?艾如尔孟说:“莫里哀是本世纪的妙手,法兰西人民一直在想念,也将永远在想念,对他所模仿的那些古人来说,假如他们能起死回生的话,他会是不可模拟的。”①-伏尔泰指出,《伪君子》揭露了伪君子的 所有丑陋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人们的自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伪君子》评析 1、创作手法上遵循“三一律”创作原则 “三一律” 创作原则是古典主义时期特别被看重的一套喜剧结构理论,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一个故事;戏剧的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 《伪君子》虽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它仍是在“三一律”的指导下完成的:第一幕第三场中克雷央特等奥尔贡只是为了道一句“早安” ,这表明故事开始于早晨,结尾第五幕第四场郑直先生对桃丽娜说:“早安,我的亲爱的大姊” ,可见已是第二日清晨,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符合“三一律”对时间的要求。此外,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地点都是在富商奥尔贡家中,这个也符合“三一律” 对一个地点的要求。同时,在情节方面,整个戏剧都是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面目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也完全契合“三一律” 关于一个故事的要求。因此,《伪君子》是一部典型的古典主义著作。 2、人物塑造的典型性 达尔杜弗是一个外省的落魄贵族,流落巴黎寻找发财机会。当时,外省有不少这样的中小贵族,他们大多成为骗子,莫里哀后来在《贵人迷》中再次描写到这样的骗子,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在《伪君子》中,为了答尔丢夫的出场,莫里哀特地设计了两幕没有主人公答尔丢夫的戏,在这两幕戏中充斥着奥尔贡家人的争吵与矛盾,而这争执的原因就是还未出场的答尔丢夫。关于答尔丢夫,奥尔贡的家人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以柏奈尔夫人为代表,认为他是一个“圣洁的人”;而桃丽娜和达米斯。则认为其是一个“卑劣”“虚伪至极” 的人。随着第三幕的拉开,谜团被慢慢揭开:答尔丢夫一上场,就对仆人劳朗说:“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给囚犯们分捐款去了。”让人看到达尔杜弗是一个多么无私的君子。然而,他的行为却无一不证明着这个人极端伪善的本质。纵使他一再的对外宣称自己的苦行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极度贪婪,有旺盛的口腹之欲:他的食量有六人之多,一个人可以“吃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看到桃丽娜就掏出一条手帕让她盖住胸部,因为“像这样的情形,败坏人心,引起有罪的思想”。然而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他不但接收奥尔贡提出的他与玛丽亚娜的婚事,企图拆散玛丽亚娜和她的未婚夫

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研究

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研究 ——理性喜剧的悲剧底蕴 摘要:作为欧洲贵族时代少数几部喜剧成就最高的经典之一,莫里哀的《伪君子》通过展现达尔杜弗这个邪教士的伪善、瞄准他好色这根软肋、顺着他勾引艾耳密尔这条线索,揭穿了他未能得逞、奸险恶毒的用心以及这种伪善罪恶所必然产生的严重危害。这部理性驱逐神权时代的讽刺喜剧,通过笑来打击恶以纠正时弊,透过那些可笑对象的偏执行为与拙劣表现反思自身的劣性与敌人的可怕性;它绝非轻松的幽默与无聊的调侃,更不是拿肉麻当有趣的娱乐至死,而是具有一种“闹后趋静”、“乐极生悲”的艺术伦理效果,在理性透视里渗透着悲戚与阴沉,凸现了真理的相对游移,并使这部理性喜剧跨到了悲剧界限的边缘。 关键词:理性喜剧;讽刺艺术;伪善;贴近民间。 一个编剧,死无葬身之地,但其作品却是法兰西喜剧院创办三百多年来上演次数最多的剧目;一个作家,身后无手稿流传,却仍被称为“法语创作中最全面最完满的诗歌天才”;一个演员,不肯离开舞台,宁愿放弃法兰西学院“四十名不朽者之一”的荣誉,然而,法兰西学院却为他立碑。这些颇有兴味的事情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剧团负责人于一身的莫里哀。 莫里哀崛起在那个宫廷趣味占统治地位的法国,这多少有些让人不可思议,须知当时法国乃古典主义的天下。古典主义是适应君主专制需要而产生的文学流派,其突出特点是依附王权、为王权服务,而且把史诗和悲剧作为最高等的体裁;而脱胎于民间祭祀中的狂欢歌舞与滑稽表演的喜剧,在莫里哀成名前的法国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俚俗玩艺儿。在这样的政治气候和艺术氛围中,莫里哀让它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换言之,喜剧在本不利于其发展的时代和环境中偏偏获得了审美权力的合法性,“被一种文化的主流圈子接受而合法化”并且“被此共同体保存为历史传统的一部分”,从而完成了它自身的“经典化”过程[1](P.43)。 莫里哀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大师,他是欧洲戏剧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艺术中反封建、反教会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的喜剧是比巴尔扎克早诞生二百年的“人间喜剧”。在这些剧作中,通过他塑造的316个人物,使我们看到了生活在十七世纪中叶法国各个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形形色色的脸谱。莫里哀也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作家一样,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封建束缚。他把青年人纯正的爱情与封建顽固势力及金钱至上、自私自利放在对立的地位,同情青年们为爱情自由而进行的勇敢斗争;他把教会、贵族、资产阶级当作讽刺的对象,却把下层人民刻画成富有正义感的、头脑清醒、生气勃勃的人物。莫里哀独具一格的喜剧艺术给世人留下了永久的笑声,具有持久的魅力和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其美学价值是无穷而深远的。 一、批判性的《伪君子》:理性喜剧的讽刺丰碑 莫里哀主要生活在号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时期,那是一个“朕即国家”的专制主义时代。虽然当时强调国王意志有对抗教权的一定目的,而且也确使长期陷入宗教战乱的法国得到暂时宁静、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但“一个国王,一个法律,一个信仰”,致使一切都听命于宫廷。文学艺术也不例外,法兰西学院就是着眼于文化和文艺规范而成立

4.2莫里哀

本节主要内容 一、莫里哀的文学史地位; 二、莫里哀的生平概况; 三、莫里哀的创作过程; 四、《伪君子》简析 一、莫里哀的文学史地位 ?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人,是欧洲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之一。 二、莫里哀的生平概况 ?莫里哀(1622-1673)是作家的艺名,真名叫若望-巴蒂斯特·波克兰。 ?1622年,莫里哀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 ?他从小酷爱戏剧,长大后,违背父亲的愿望,放弃宫廷“国王内侍”的美差,决心做个当时为人所不齿的“戏子”。 ?1643年,莫里哀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组织了“光耀剧团”。但营业惨淡,负债累累,两年后不得不解散。莫里哀是剧团的对外联络人,因无钱偿还剧团的债务而被扣押。?在被其父保释出狱后,莫里哀便离开了巴黎,加入了一个流浪剧团。 ?莫里哀在外省度过了13年(1645-1658),足迹几乎遍及全法国。对莫里哀来说,流浪生活既是一所严峻的“生活学校”,又是一所丰富多彩的“艺术学校”。在长期的流浪过程中,他有机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耳闻目睹了各种各样的事,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他也有机会学习民间戏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的表演技巧,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

?1658年,莫里哀随剧团回到巴黎。同年10月,剧团在王 宫献演获得成功,奉命留在巴黎。 ?国王路易十四接见了莫里哀及其剧团。 ?莫里哀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戏剧事业。 ?他的一生,自己写戏,自己也演戏。长期的劳累,使莫里哀 的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1672年底,莫里哀抱病写完自己最后一个剧本《无病呻吟》,并亲自扮演剧中主角阿尔冈。 ?1673年2月17日,莫里哀演到《无病呻吟》最后一幕,咯 血倒地。几小时后,他便与世长辞了。 三、莫里哀的创作过程 ?莫里哀的一生,创作成果极为丰硕。但留传下来的剧本只有30种。?根据现存剧本,可以把莫里哀的创作活动,大致分为四个时 期,即: ?1.情节喜剧时期; 2.风俗喜剧时期; 3.性格喜剧时期; 4.喜舞剧时期。 1.情节喜剧时期 ?1645-1658年,情节喜剧时期。 ?在外省巡回演出期间,莫里哀除演戏外,还编剧本。但在创 作上,他是初出茅庐的新手,写的剧本还未脱离情节喜剧的俗套。不过,他的剧本比起当时流行的喜剧来,却包含着更多的智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可惜这期间的剧本大都散失,传世的只有两部诗体喜剧,即:《冒失鬼》(1653)和《情怨》(1656)。 2.风俗喜剧时期

莫里哀伪君子浅析

“伪善”与“伪装” ——莫里哀《伪君子》浅析食、财、色,人之所欲,对其的追求也是天性使然。试想如果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没有对这些的需求,那么上亿年的人类进化赋予我们的味觉感知能力,从原始社会演变到现代社会带给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以及人类大脑不断进化形成的对美的追求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但就是这些人类最初级的东西、这看似的“天赋人权”往往最能揭露一个人的本性。 在莫里哀的笔下,“伪君子”达尔杜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夸张后的缩影。在奥尔恭及其母亲的眼中,达尔杜弗是一个苦行僧人,是一个对钱财毫不在乎之人,更是一个对性避之千里的谦谦君子。在奥尔恭及其母亲的面前,达尔杜弗确实是这样做的,而人又是喜欢眼见为实的,所以奥尔恭眼中的达尔杜弗就是这样一个可以成为全家精神导师之人。奥尔恭没有错,他只是“例行了一个普通人的公事”——善良的相信了别人,也相信了自己的眼睛。如果对“看到的好人”都充满无端的猜疑那么这个社会将会是多么的不可信任。而达尔杜弗却在导演着一切,他深知自己是一个“有欲求的人”,并且是一个在失去之后想得到更多的人,但他还要表现出对这些身外之物满不在乎,当这种“伪装”成为了其获得利益的手段时,“伪装”就变成了“伪善”。他是在利用人们的善良和自己表现给某些人的善良去欺骗、去获取,甚至是去霸占,得手之后再在这些人的身上踩两脚以揭示其真实的身份,因为无论是好事还是恶事,“成功者”都会有一种炫耀

的渴求,有一种得到认证的需求。 其实戏剧中的演员只有两个,一个是“伪君子”达尔杜弗,另一个是他的“合作者”——奥尔恭和他的母亲,至于其余的人物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观众,他们的作用就是让作品的观众有参与其中的机会,想想他们的语言、行为,不都是我们在观看这部作品时想说的和想做的吗? 其实我们不光是一个观众,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与达尔杜弗有过某些的契合呢?伪!伪装也是人作为生物的本能性表现,只不过我们在精神上的伪装以及伪装的水平让其它的生物惭愧不已而已。但是当你的“伪装”超出了自我保护的范围而具有攻击性时,就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了。 达尔杜弗在主人面前表现出对钱财的不在乎——将主人给予的钱财赠与穷人,对性的避而远之——看见女仆坦肩露臂,用教训的口吻说:“把你的双乳遮起来,我不便看见。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会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这都还仅仅是一种伪装还造不成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用一个现在时兴的词说就是“闷骚”或者说是“擅长包装”,欺骗的是别人的眼球,而没有侵害他人的利益。但是当达尔杜弗大吃大喝、红光满面,当他调戏欧米尔,并且觊觎的是奥尔恭更多的财产时,他的“伪君子”的丑陋面目已经赤裸裸得展现出来。他是在用自己的“伪善”和别人的“真善”去满足自己的私欲并且将别人置于绝境。最终达尔杜弗受到了国王的严惩,结局是“众望所归”,达尔杜弗不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且成为了人们的笑柄,也

莎士比亚与莫里哀喜剧的异同点

莎士比亚与莫里哀喜剧的异同点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享有世界戏剧史泰斗的美名。他气势逼人的崛起,开创了英国古典喜剧创作的新局面。他一生创作可分三个阶段共有38部经世不朽的作品,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等多种形式,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在第一阶段完成,其中包括最著名的是喜剧四部曲《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在他的喜剧中蕴含着人文主义者的美好理想,以及对人类光明前途的展望,因此,乐观主义是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基调。 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喜剧家,一生创作了近三十部喜剧。他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法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高峰。他的创作在欧洲喜剧发展史上可以和莎士比亚媲美。他一生的创作也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代表作为《伪君子》《吝啬鬼》《可笑的女才子》。极富讽刺意味是他喜剧创作的最大特点。 莎士比亚与莫里哀,他们分别作为欧洲文艺复习时期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两面极富张力的旗帜。作为喜剧创作的泰斗人物,后人们常常将两人的喜剧创作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以及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以下,将是我对二人喜剧创作比对的简单结论的叙述。莎士比亚与莫里哀的喜剧创作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两者创作的第一阶段。首先,两者在创作的第一阶段有着相似的经历,即是都曾流转于社会各个层次,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收集了不少的不同阶层的写作素材为后期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此外,两者在第一阶段都有过闹剧的创作。前者有《错误的喜剧》、《驯悍记》,后者则是在此期因剧团周转的需要而进行了不少的传统闹剧创作。 随着创作的深入,二者在后两个阶段的喜剧创作中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喜剧创作风格。 西方的喜剧有着2500年的历史。喜剧的名目众多,但从本质上来看可以将其划分成两个体系——肯定型喜剧和否定型喜剧,前者以浪漫抒情喜剧为代表,后者则以讽刺喜剧为代表。莎士比亚和莫里哀分别是这两种体系的代表。这是两者的喜剧创作的首要性,也是根本性的差别。 莎士比亚在经历了前期的模仿性和尝试性的喜剧创作后,自《爱的徒劳》和《维洛那二绅士》起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喜剧特色之一,情节的独创性和主题的浪漫性。莎士比亚长于抒情的描写,以丰富的词句高亢的赞赏爱情、青春与友谊,同时他偏好以诗化的语言描写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如《仲夏夜之梦》中流传着奇妙神话的温莎林苑,贝尔蒙特花园的溶溶月色,世外桃源的亚登森林。正是在这样极富美感的景色下,人物的感情更显得特别的纯真美好。也因此增加了故事的浪漫性。 莫里哀则不同,在后两个阶段的创作之中,莫里哀的喜剧创作表现出了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丰富的社会经历让莫里哀深谙社会上的各种丑恶、不平等现象,加之前期的闹剧创作基础让莫里哀有了改造喜剧的可能。他的喜剧不同于古典主义的悲剧,后者只是间接地反映现实,而莫里哀的喜剧则更直接的描绘现实。而他找到的最能够有利的达到这一反映现实的方式便是讽刺的手法,不论是在《可笑的女才子》中对贵族沙龙矫揉造作、滥用隐喻的谈吐的抨击,还是在《太太学堂》中对修道院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的批判,都明显的体现出莫里哀喜剧创作讽刺现实的特点。 在人物的塑造上,两者的差异也较为明显。莎氏喜剧中的人物大都是被作者予以肯定赞颂的并且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是多面的。黑格尔说:“最擅长描写比较丰满人物性格的英国人,首屈一指的仍是莎士比亚”。的确,在莎氏喜剧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尤其是对女性的描写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如,聪明机智,幽默风趣的鲍西亚,能言善辩、利嘴如刀的贝特丽丝,活泼开朗、调皮狡黠的罗瑟林。她们身上不仅有着相似的美貌,还有着独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