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七大手法和四大原则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如何开设一家受欢迎的快餐店
•人员素质要高 •食物口味要独特
•旅游服务专业 •材料要优质
•大专文凭 •南北口味 •产•品英代语4号/6级明确 •适合各年龄层
•工艺制造独特
•配方设计
•制造加工精细 •搭配药材
•如何开设一家受欢迎的快餐店
•服务态度和蔼亲切
•着装得体 •微笑服务
•主动帮助客户
•订餐时间短
•参考
第三章 亲和图
• 品质不合 • 包装错误 • 色泽太深 • 重量不合
• 交期不准 • 缺能源 • 锅炉故障 • 停电 • 停水
• 机器故障 • 设备老旧 • 保养不周 • 操作不当
• 工作效率低 • 人员疲劳 • 人员不足 • 工作环境差
• 原料管理差 • 物料延误 • 原料贮存变质
• 生产计划不周 • 订单日期太近 • 订单临时增加 • 通知生产太迟
•固定梢设置不当
•其他
•设备不当
•冲压作业效率低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五、分层法 按照一定的类别,把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 类整理的一种方法。 注意几点: §确定分层的类别和调查的物件; §设计收集数据的表格; §收集和记录数据; §整理数据并绘制相应图表; §比较分析和最终的推论;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散布图示例
第一章
•Y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Y
•强正相关
•0
•X
•0
•Y
•Y
•强负相关
•X
•弱正相关
•0
•X
•0
•弱负相关
•X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四、因果图 用于寻找造成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分析原因 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注意几点: §充分组织人员全面观察,从人、机、料、 法、环、测方面寻找; §针对初步原因,展开深层的挖掘; §记下制图部门和人员、制图日期、参加人 员;
品管七大手法讲解-QA必会技能

台湾
95% 96% 93%
大陆
94% 93% 92%
结果显示,周师傅的方法配美国材料良品率最高,为98%.
3-2.实例二: 冲压成型质量状况日报表
日期:
班别: □ 白班 □ 夜班
模号: 第一套 □ 第二套 □ 第三套 □
制 程不良项目
序 厂 生 良 制 制 来 总 拉裂
其它
程程料 不
小
号
商
产
品
不 良 数
模具设备老化 模具保养不当
质量意识不够 为
教育训练不够
何
不
新机种承接不力 教育训练不够
良
自主检查未落实
那
治具不完善
规格不完善
项目改善不力 品管管理方法不当
么 高
钢材不良
现场管理不严 作业方法不当
?
其它
方法
达成年度工作目标
3-3.两类特性要因图:
2.追求对策型:
完善相关 质量系统
开发导入品 管新技术
作法: 1.明确目的. 2.决定查检项目. 3.决定检查方式(抽检、全检). 4.决定查验基准、数量、时间、对象等. 5.设计表格实施查验.
3-1.查检表的种类:
1.记录用查检表: 主要功用在于根据收集之数据以调查不良项目、不良主因、 工程分布、缺点位置等情形.必要时,对收集的数据要予以层 别.
环境
1.4M1E法:(人、机、料、法、环境) 2.5W1H法:(What、Where、When、Who、Why、How) 3.创造性思考法:希望点例举法、缺点列举法、特性列案法. 4.脑力激荡法:“Brain Storming”严禁批评、自由奔放.
3-3.两类特性要因图:
1.追求原因型:
品管七大手法八大原则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质量管理QC品管七大手法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 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①降低不良的依据;②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3、实施步骤①收集数据,用层别法分类,计算各层别项目占整体项目的百分数;②把分好类的数据进行汇总,由多到少进行排列,并计算累计百分数;③绘制横轴和纵轴刻度;④绘制柱状图;⑤绘制累积曲线;⑥记录必要事项⑦分析柏拉图要点:A柏拉图有两个纵坐标,左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或金额,右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或金额的累积百分数;B柏拉图的横坐标一般表示检查项目,按影响程度大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C绘制柏拉图时,按各项目数量或金额出现的频数,对应左侧纵坐标画出直方形,将各项目出现的累计频率,对应右侧纵坐标描出点子,并将这些点子按顺序连接成线.4、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①柏拉图要留存,把改善前与改善后的柏拉图排在一起,可以评估出改善效果;②分析柏拉图只要抓住前面的2~3项就可以了;③柏拉图的分类项目不要定得太少,5~9项较合适,如果分类项目太多,超过9项,可划入其它,如果分类项目太少,少于4项,做柏拉图无实际意义;④作成的柏拉图如果发现各项目分配比例差不多时,柏拉图就失去意义,与柏拉图法则不符,应从其它角度收集数据再作分析;⑤柏拉图是管理改善的手段而非目的,如果数据项别已经清楚者,则无需浪费时间制作柏拉图;⑥其它项目如果大于前面几项,则必须加以分析层别,检讨其中是否有原因;⑦柏拉图分析主要目的是从获得情报显示问题重点而采取对策,但如果第一位的项目依靠现有条件很难解决时,或者即使解决但花费很大,得不偿失,那么可以避开第一位项目,而从第二位项目着手.四、因果图所谓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主要用于分析品质特性与影响品质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来促进问题的解决,是一种用于分析品质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
(品管工具QC七大手法)七大手法介绍

(品管工具QC七大手法)七大手法介绍壹、IE七大手法介绍壹、什么是IEIE就是指Industrisal工业,Engineering工程,是由二个英文字母的前缀结合。
“IE”是应用科学及社会学的知识,以合理化、舒适化的途径来改善我们工作的品质及效率,以达到提高生产力,增进公司之利润,进而使公司能长期的生存发展,个人的前途也有寄托之所于。
因此,简单地说“IE”就是代表“合理化及改善”的意义,为了顾及记忆的方便,我们就以中文“改善”来代表“IE”的含义。
二、改善(IE)七大手法1. 手法名称简称(1)防止呆子法(Fool-Proof) 防呆法(2)动作改善法(动作经济原则) 动改法(3)流程程序法流程法(4)5X5WIH(5X5何法) 五五法(5)人机配合法(多动作法) 人机法(6)双手操作法双手法(7)工作抽查法抽查法三、七大手法的用途名称用途(1)防呆法如何避免做错事情,使工作第壹次就做好的精神能够具体实现。
(2)动改法改善人体动作的方式,减少疲劳使工作更为舒适、更有效率,不要蛮干。
(3)流程法研究探讨牵涉到几个不同工作站或地点之流动关系,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
(4)五五法借着质问的技巧来发掘出改善的构想。
(5)人机法研究探讨操作人员和机器工作的过程,藉以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
(6)双手法研究人体双手于工作时的过程,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
(7)抽查法借着抽样观察的方法能很迅速有效地了解问题的真象。
四、改善(IE)七大手法和品管(QC)七大手法之差别“品管(QC)七手法”较着重于对问题的分析和重点的选择,但对如何加以改善则较少可应用。
“改善(IE)七手法”较着重于客观详尽了解问题之现象,以及改善方法的应用,以期达到改善的目标。
有了“改善(IE)七手法”正可弥补品管(QC)手法的缺陷而达到相辅相成之效果,使得改善的效果更为落实也更容易实现。
同时最重要的是改善(IE)七手法亦可单独使用,因其本身具有分析、发掘问题的技巧之故。
品管七大手法

品管七大手法品管七大手法:1•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2•柏拉图——确定主导因素;3•散布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4•因果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5•分层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6•直方图——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7•控制图——识别波动的来源;1.什么是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
不妨看看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各种报表,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空缺?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的内容用笔进行了修改?是不是有很多栏目内容有待修改?检查表是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制成图形或表格,必要时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
2.什么是柏拉图?柏拉图为意大利经济学家所发明,根据收集的项目数据,按其大小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从柏拉图中可看出哪一项有问题,其影响程度如何,从而确定问题的主次,并可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柏拉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的名字而得名。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往往不知从哪里着手,但事实上大部分的问题,只要能找出几个影响较大的原因,并加以处置及控制,就可解决问题的8 0%以上。
柏拉图是根据归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的现象,有系统地加以项目别(层别)分类,计算出各项目别所产生的数据(如不良率,损失金额)及所占的比例,再依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柏拉图分析的步骤;(1)将要处置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
(2)纵轴虽可以表示件数,但最好以金额表示比较强烈。
(3)决定搜集资料的期间,自何时至何时,作为柏拉图资料的依据,期限间尽可能定期。
(4)各项目依照合半之大小顺位左至右排列在横轴上。
(5)绘上柱状图。
(6)连接累积曲线。
柏拉图法(重点管制法),提供了我们在没法面面俱到的状况下,去抓重要的事情,关键的事情,而这些重要的事情又不是靠直觉判断得来的,而是有数据依据的,并用图形来加强表示。
品管七大手法口诀

品管七大手法口诀品管七大手法,那可是质量管理中的“大法宝”!要记住这七大手法,还真得有个好口诀。
先来说说这七大手法到底是啥。
它们分别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和控制图。
这就像是七个身怀绝技的“高手”,在质量管理的“江湖”里各显神通。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家工厂参观,他们正在为产品的质量问题头疼。
我就给他们讲起了这品管七大手法。
就拿检查表来说吧,那工厂里的工人们总是容易忽略一些小细节,比如某个零件的尺寸偏差。
我就让他们做个检查表,把每次生产时需要检查的项目都列清楚,一个一个打勾确认。
嘿,你还别说,这一招真管用!之后出现尺寸偏差的问题明显减少了。
层别法呢,就像是给不同的东西分分类。
比如说,同样是生产手机壳,按照颜色、材质、生产批次等进行分类,这样就能更清楚地看到不同类别之间的质量差异。
再说说柏拉图,这可是找出“关键少数”的好办法。
还是说那家工厂,他们生产的产品中有各种各样的缺陷,通过柏拉图一分析,马上就发现有几种缺陷占了大部分,集中精力解决这几个问题,整体质量就有了大幅提升。
因果图就像是个“追根溯源”的神器。
比如产品表面出现了瑕疵,那就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去寻找原因。
是工人操作不当?还是机器出了故障?或者是原材料有问题?散布图能让我们看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生产温度和产品强度,通过散布图就能知道温度在什么范围内,产品强度最好。
直方图能让我们对数据的分布一目了然。
比如说一批零件的尺寸,一看直方图,就能知道大部分零件的尺寸集中在哪个范围。
控制图就像是质量的“警报器”,一旦数据超出了控制范围,就赶紧采取措施。
总之啊,这品管七大手法口诀“检层柏因散直控,质量问题看得清”,大家可得记住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保证能让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无论是生产小小的零件,还是复杂的大型设备,都能派上大用场。
所以啊,朋友们,别小看这品管七大手法,掌握好了,就能在质量管理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生产出质量杠杠的产品!。
新品管七大手法

新品管七大手法在现代商业领域中,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和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新品管七大手法是指在新产品开发和管理过程中采取的七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七大手法,并探讨它们在新品管中的应用。
1. 市场调查与需求分析在新产品开发之前,进行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消费者喜好和竞争对手情况,企业可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这些调查和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重点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制定明确的目标与策略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策略对于组织和管理团队至关重要。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新产品的定位、目标市场和预期收益。
制定策略可以指导团队在市场推广、设计开发、生产运营等方面的工作。
3. 引入创新的技术和方法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引入创新的技术和方法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可以通过研发新的技术和工艺,改进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
同时,探索创新的营销方法也可以帮助企业达到更好的市场推广效果。
4. 风险管理和控制在新产品开发和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和控制是不可忽视的。
企业需要通过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预测和评估可能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和减轻风险的影响。
风险管理可以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竞争风险等各个方面。
5. 进行产品测试和改进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测试和改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对新产品进行实验室测试、用户测试和市场测试,可以获取有关产品性能、用户反馈和市场需求的重要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企业可以及时进行产品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用户满意度。
6. 建立跨部门合作和沟通机制新产品开发和管理需要多个部门的紧密合作和沟通。
建立有效的跨部门合作和沟通机制可以帮助各部门之间共享信息、协调工作和解决问题。
例如,市场部门可以及时将市场需求传达给研发部门,研发部门可以向生产部门提供产品技术要求,而生产部门可以及时反馈产品生产情况。
品管七大手法和四大原则

一、起源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
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
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
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本次课程,主要讲的是QC七大手法,而SPC(管制图)是QC七大手法的核心部分,是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
二、旧七种工具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旧七种工具是我们本次课程的内容,也是我们将要大力推行的管理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
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三、新七种工具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
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旧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
第二章层别法一、定义层别法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因应目的的需要分成不同的类别,使之方便以后的分析。
二、通常的层别方法使用的最多的是空间别:作业员:不同拉、班、组别机器:不同机器别原料、零件:不同供给厂家别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湿度、作业场所产品:不同的产品别(如同时生产Ni-Cd和Ni-MH电池)时间别:不同批别、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其他:如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法生产的同种产品别三、应用层别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第三章检查表一、概述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品质管理7大手法

品质管理7大手法
1、层别法。
该方法用于将大量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以便于分析和理解。
2、柏拉图。
该方法通过层别法确定项目后,按大小排列并进行累积值图形展示,用于识别关键问题和重要因素。
3、因果图。
该方法用于分析品质特性和影响这些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
4、散布图。
该方法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程度。
5、直方图。
该方法通过数据分组和计算频率,利用正态分布原理来展示产品特性的分布。
6、控制图。
该方法用于监控产品质量过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7、流程图。
该方法用于描绘工作流程,找出问题瓶颈。
品管七大手法介绍

第23页
第四种方法 特征要因图
D、探讨大原因原因,再细分为中、小原因,将其记入小骨 及枝骨上,称孩枝、曾孙枝。细分中小原因时,应注意必须能 采取对策者为主要条件,且有因果关系者归同于一中、小枝骨 内,无因果关系者则否。
(接下页)
品管七大手法介绍
第24页
第四种方法 特征要因图
E、决定影响问题点之原因次序 以集中思索自由讨论方式,在所列出原因中认为影响较大画上 红圈,再从画上红圈原因中指出认为影响更大者再画上红圈, 一直检讨下去,最终圈选出主要原因4—6项。(○表示主要原 因)
(接下页)
品管七大手法介绍
第9页
第二种方法 层别法
(接下页)
品管七大手法介绍
一二 组组
层别法
员 人
器 机
料 材
法 方
他 其
第10页
第二种方法 层别法
将所要进行项目利用统计表进行区分,这是利用统计方 法作为管理最基础工具。 (例一)某某企业注塑机系三班轮班,前周三班所生产 产品均为同一产品,结果为:
别、群体别)分开来,为是管理责任明确,应依部门分类。
D、把重点放在处理问题上,依5M1E方法逐项列出。 E、应按特征别绘制多张特征要因图。 F、原因分析越细越好。 G、确认原因主要程度,应考虑其可行性、价值,并经讨论表决后
决定。
(接下页)
品管七大手法介绍
第26页
第四种方法 特征要因图
H、 应将圈出主要原因整理出来,重新制作另一个特征要因 图。 I、记入必要事项于图旁,如制品名称、工程名称、完成日 期、参加圈员及圈长、上司确实认、尤其情况等。 J、品质特征决定以现场第一线所发生问题来考虑。 K、 管理者防止指示。 L、一个完整鱼骨图,必须经过三阶段酝酿----提出原因、 说明原因、圈选要因。
7大手法及八大原则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①降低不良的依据;②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品管七大手法概述

品管七大手法概述品管七大手法概述:品管七大手法,也叫品管七工具,是目前全世界都应用比较广的品质管理工具,它具有简单、使用的特性。
它们分别是:查检表、层别法、柏拉图、特性要因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品管七大手法之应用关系:品管的主管工作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对各来料、生产、出货等环节检验产品及物料,以找出各种出现或潜在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甚至决部分问题,是产品品质问题尽量在内部解决,达到在合理的成本基础上使客户满意。
品管七大手法就是在这些环节中用来处理各问题及因查检表:用来在现场收集数据,尽量让现场作业简单而有效,它是其它六手法的起点。
其它六手法的起点。
层别法:用来对收集来数据进行分类,以利于统计分析,找出细部问题,通常需要查检表设定相应栏位,也是其它手法的一个基础。
柏拉图:用来对多种问题或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最大问题或原因,以利用工具积效的提升,实现花较少成本做好更多的事情。
特性要因图:用来对一个现象或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通常用来找原因及因素,最好同层别法结合起来使用。
散布图:用来对收集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或特性的数据,找出之间可能的相关性。
直方图:用来对品质现状了解,找出比较深入的问题。
管制图:用来了解品质在过程中的变化状态和预测品质下一步可能之状况,有助于提前发现问题,是实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基本步骤之一。
一查检表定义查检表就是便于收集数据,使用简单记号填记并于统计整理,并作进一步分析或作为核对、检查之用而设计的一种表格或图表。
查检表种类记录用查检表主要功用在于根据收集的数据以调查不良项目、不良主因、工程分布、缺点位置等状况,并作为原始记录的凭证。
点检用检查表主要功用是为了要确认作业实施、机械整备的实施情况,或为预防发生不良或事故、确保安全时用。
查检表作法:查检表设计的步骤(1)明确目的——将来要能提出改善对策及数据,因之必须把握现状解析,与使用目的相配合;(2)决定查检项目——从特性要因图圈选的4~6项决定之;(3)决定抽检方式——全检、抽检;(4)决定查检方式——查检基准、查检数量、查检时间与期间、查检对象之决定,并决定收集者、记录符号;(5)设计表格实施检查。
品管七大手法

品管七大手法与新七大手法
一.品管七大手法
1.查检表:用来在现场收集数据,尽量让现场作业简单而有效,它是其它六大手法的起点.2.层别法:用来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类,以利于统计分析,找出细部问题,通常需要查检表
设定相应栏位,也是其它手法的一个基础.
3.鱼骨图:用来对一个现象或结果进行原因深入细致的分析,通常用来找原因及因素,最好同 层别法结合起来使用.
4.柏拉图:用来对多种问题或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最大问题或原因,以利用工具积效的提升,实 现花较少成本做好更多的事情.
5.散布图:用来对收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或特性的数据,找出可能的相关性.
6.管制图:用来了解品质在过程中的变化状态和预测品质下一步可能出现之状况,有助于提前 发现问 题,是实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基本步骤之一.
7.直方图:用来对品质现状了解,找出比较深入的问题.
二.品管新七大手法
1.亲和图:(KJ法)将资料或信息分类归纳,理顺关系.
2.系统图:将要实现的目的展开成具体的小项目及方法.
3.矩阵图:找出众因素之间的关系.
4.箭线图:对事件做好进程及计划管理.
5.PDPC法:(Process Decison Program Chare)如何做一个完整的计划.
6.矩阵数学解析图:对多个变动且复杂的因素进行解析清楚.。
品管(QC)七大手法

PDPC法
• PDPC法是在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做出计划 的初始阶段,对可能预测到的问题进行 先期预测分析到理想状态的一种分析方 法。又叫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 PDPC法不受人为因素限制,它以实际情 况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采取何种方法、预 测可能的结果、提出到达目标的策略、 确定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
PDPC法的分类-顺向、逆向
品质新七大手法
• 亲和图:将资料或信息分类归纳,理顺关系 • 系统图:将要实现的目的展开成具体小项目及 方法 • 矩阵图:找出众因素之间关系 • 矢线图:对事情做好进程及计划管理 • PDPC法:如何做一个完整的计划 • 矩阵数据分析法:对多个变动且复杂的因素进 行解析清楚 • 关联图:把关系的各种因素串起来
亲和图法
亲和图法又叫KJ分析法,是将收集到的资料和 信息,根据他们之间的相近性分类综合分析的 一种方法。 • 个人亲和图:主要工作由一个人进行,其重点 放在资料的组织整理上 • 团队亲和图:由2个或2个以上的人员进行,重 点放在策略上,再把所有成员各种意见整理分 析 KJ法收集数据: 直接观察法 文献资料调查法 头脑风暴法 回忆和内省法
层别法案例
• 案例:某PCBA组装公司从A、B、C三家PCB厂
进料,根据生产跟踪记录(八月份)可比较三 家供应商质量状况。 不良项目可分为:喷锡不良、孔偏、断线、 锡破、绿漆不均、板面划伤、其他。
14% 12% 10% 8% 6% 4% 2% 0% 8/2 8/3 8/4 8/5 8/6 8/7 8/10 8/11
矩阵图法及矩阵数据分析法
• 矩阵图矢利用数学上矩阵的形式表 示因素之间的关系,从中探索问题 所在并得出问题的设想。 • 矩阵图有多种类型: L型、T型、X型、Y型
矩阵数据分析法
品管七大手法335868152

品管七大手法包括“旧七大手法” 后的改善 前计划、
和“新七大手法”它们的主要区别
构想
在于如表:
第一节{旧手法}
品管七大手法: 一、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 二、柏拉图:突出主要因素。 三、散布图:展示变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四、特性要因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五、层别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六、直方图: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 七、控制图:识别波动的来源。
为UCL}和下控制界限{记为LCL}三条线
见下图.
注意几点
1、确定产品型号、工序名称、品质特性. 2、确定子组大小{4-5} 、收集100个以上资料和频率. 3 、计算各组的平均值X{取至测定值最小单位下一位元数} 4、计算各组之极差R{最大值–最小值=R}。 5、计算总平均. 6、计算极差平均值. 7、计算控制界限. 8、X控制图:中心线{CL}=X平均值. 9、控制上限{UCL}=X平均值+A2R平均值. 10、控制下限{LCL}=X平均值-A2R平均值. 11、R控制图:中心线{CL}=R平均值. 12、控制上限{UCL}=D4R平均值. 13、控制下限{LCL}=D3R平均值.
控制图示例
上控制界限
中心线
下控制界限
八、妙记手法要领
1.查检收数据. 2.管制防变异. 3.直方显分布. 4.柏拉找重点. 5.散布找相关. 6.层别找差异. 7.特性找要因.
第二节{新手法}
品管七大手法 一、关联图: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二、系统图:系统地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三、亲和图:从零乱的语言资料中汲取资讯. 四、矩阵图:多角度考察存在的问题,变数关系. 五、PDPC法:预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障疑和结果. 六、箭条图:合理制定进度计划. 七、矩阵资料解析法:多变数转化少变数资料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源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
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
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
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本次课程,主要讲的是QC七大手法,而SPC(管制图)是QC七大手法的核心部分,是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
二、旧七种工具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旧七种工具是我们本次课程的内容,也是我们将要大力推行的管理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
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三、新七种工具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
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旧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
第二章层别法一、定义层别法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因应目的的需要分成不同的类别,使之方便以后的分析。
二、通常的层别方法使用的最多的是空间别:作业员:不同拉、班、组别机器:不同机器别原料、零件:不同供给厂家别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湿度、作业场所产品:不同的产品别(如同时生产Ni-Cd和Ni-MH电池)时间别:不同批别、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其他:如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法生产的同种产品别三、应用层别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第三章检查表一、概述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
不妨看看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各种报表,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空缺?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的内容用笔进行了修改?是不是有很多栏目内容有待修改?二、定义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制成图形或表格,必要时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
三、目的记录某种事件发生的频率。
四、时机1.当你必须记下某种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时;2.当你想了解某件事件发生的次数时;3.当你想收集资讯时。
五、检查表种类1.不合格项目的检查表;2.工序分布检查表;3.缺陷位置检查表;4.操作检查表。
六、使用检查表的注意事项1.应尽量取得分层的信息;2.应尽量简便地取得数据;3.应立即与措施结合。
应事先规定对什么样的数据发出警告,停止生产或向上级报告。
4.检查项目如果是很久以前制订现已不适用的,必须重新研究和修订5.通常情况下归类中不能出现“其他问题类”。
第四章柏拉图一、起源意大利经济学家Vilfredo.Pareto巴雷托(柏拉图)在分析社会财富分配时设计出的一种统计图,美国品管大师Joseph Juran将之加以应用到质量管理中。
柏拉图能够充分反映出“少数关键、多数次要”的规律,也就是说柏拉图是一种寻找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的手法。
例如:少数用户占有大部分销售额、设备故障停顿时间大部分由少数故障引起,不合格品中大多数由少数人员造成等。
二、定义根据收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的位置分类;计算各项目所占的比例按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按照累计的百分数可以将各项分成三类:0~80%为A类,显然是主要问题点;80~90%为B类,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是一般因素。
三、作图步骤1.搜集数据;如正极片批量为20000PCS,不良品中变形600,露铝360,硬块120,暗痕60,其他不良60。
2.作出分项统计表(按原因、人员、工序、不良项目等)A把分类项目按频数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列,至于“其他”项,不论其频数大小均放在最后;B计算各项目的累计频数;C计算各项目在全体项目中所占比率(即频率)D计算累计比率。
(示范表格见下页)示范表格(正极制片不良分项统计表,总批量20000PCS):项目数量累计数比率% 累计比率%变形600 600 50% 50%露铝360 960 30% 80%硬块120 1080 10% 90%暗痕60 1140 5% 95%其他60 1200 5% 100%3.绘制排列图A纵轴:左:频数刻度,最大为总件数右:频率(比率)刻度,最大数为100%。
注:总件数与最大数100%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B横轴:按频数大小用直方柱在横轴上表示各项目(从左至右)C依次累加频率,并连接成线。
4.记入必要事项,如:图题、取数据时间、制图人、制图时间、检查产品总数、总频数等等。
示范图(见下页)很明显,上图中变形和露铝为A类不良项,需立即采取措施改善;硬块为B类不良项;暗痕和其他为C 类不良项。
B、C两类可稍后再采取措施改善。
四、使用排列图的注意事项1.抓住“少数关键”,把累计比率分为三类:A、B、C;2.用来确定采取措施的顺序;3.对照采取措施前后的排列图,研究各个组成项目的变化,可以对措施的效果进行鉴定;4.利用排列图不仅可以找到一个问题的主要矛盾,而且可以连续使用找到复杂问题的最终原因;5.现场应注意将排列图、因果图等质量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如可以使用因果图对造成变形和露铝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第五章因果图一、概述因果图最先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提出来的,故又叫石川图,同时因其形状,又叫鱼刺图、鱼骨图、树枝图。
还有一个名称叫特性要因图。
一个质量问题的发生往往不是单纯一种或几种原因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要从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中理出头绪,抓住关键因素,就需要利用科学方法,从质量问题这个“结果”出发,依靠群众,集思广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直到找到根源为止。
因果图就是用来根据结果寻找原因的一种QC手法。
二、定义用以找出造成某问题可能原因的图表。
三、因果图可用来分析的问题类型1.表示产品质量的特性:尺寸、强度、寿命、不合格率、废品件数、纯度、透光度等;2.费用特性:价格、收率、工时数、管理费用等;3.产量特性:产量、交货时间、计划时间等4.其他特性:出勤率、差错件数、合理化建议件数四、因果图的作图步骤1.确定问题2.画粗箭头3.因素即原因分类常用:4M1E即人(员)、机(器)、料(原料)、法(工艺方法)、环(境),有时还可以补充软(件)、辅(助材料)、公(用设施)三方面。
也可用:工序顺序等分类分类好后,用中箭头与主箭头成45°角画在主箭头两侧。
4.对中箭头所代表的一类因素,要进一步将与其有关的因素以小箭头画到中箭头上去,如有必要,可再次细分至可以直接采取行动为止。
5.检查所列因素有无遗漏,如有遗漏应予补充。
6.各箭头末端的因素中,凡影响重大的重要因素可加上小圈等记号,按已有数据、搜集不到数据、未取数据等情况,还可加上其他简便记号。
7.记入有关事项,如参加人员、制图者、制定日期等。
五、注意事项1.实质上是枚举法,故要走群众路线,集中讨论;2.最好采用能用数值表示的问题;3.最细的原因要具体,以便采取措施;4.对应于一个特性可以作几个因果图,如可按4M1E作图,也可按工序进行分类,分别作因果图。
重要原因可以抽出再作新的因果图。
5.综合运用如排列图、对策表等;6.复印几份加以保存,以便以后不断追加新内容。
六、因果图与排列图联用1.建立柏拉图须先以层别建立要求目的之统计表;2.建立柏拉图之目的,在于掌握影响全局较大的[重要少数项目];3.再利用因果图针对这些项目形成的要素逐予探讨,并采取改善对策;七、另一种作图步骤(形象)1.集合有关人员召集与此问题相关的、有经验的人员,人数最好4-10人,并推选一人主导(主持人);2.挂一张大白纸,准备2~3支色笔;3.由集合的人员就影响问题的要因发言,发言内容记入图上,中途不可批评或质问(脑力激荡法);4.时间大约1小时,搜集20~30个原因即可结束;5.就所搜集的原因,何者影响最大,再由大家轮流发言,经大家磋商后,认为影响较大的因素圈上红圈;6.与5一样,针对已画上一个红圈的,若认为最重要的可以再圈上两圈、三圈;7.重新画一张因果图,未上圈的予以去除,圈数多的列为优先处理。
八、因果图示范图九、因果卡图简介因果卡图是在因果图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又称为CEDAC(Cause Effect Diagram And Cards)图。
因果卡图一般长宽各数米,大多公开张贴于生产作业现场或技术攻关地点的醒目位置,因果卡图的一般结构是:右上方为问题栏,简要说明问题的现状,作为进行质量改进的依据,右下方写明质量改进项目的目标(一般用定量值表示)、项目负责人以及项目实施期限;右方中间为质量随着本项目的实施的变化曲线;左方为鱼刺图形,鱼刺两旁分别张贴用颜色区分的原因分析卡和措施方法卡;下方钉有两只标上“原因”和“措施”字样的大口袋,分别装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卡片,供参与者填写之用。
然后将卡片按一定规则分类(如4M1E)张贴于鱼刺图形上。
如可以规定鱼刺的左边张贴原因卡,右边张贴措施卡,用横线将对应的原因卡与措施卡相联。
第六章散布图法一、定义散布图是用来表示一组成对的数据之间是否有相关性的一种图表。
这种成对的数据或许是[特性—要因]、[特性—特性]、[要因—要因]的关系。
二、散布图的分类1.正相关(如容量和附料重量)2.负相关(油的粘度与温度)3.不相关(气压与气温)4.弱正相关(身高和体重)5.弱负相关(温度与步伐)三、散布图的绘制程序1.收集资料(至少三十组以上)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3.准备座标纸,画出纵轴、横轴的刻度,计算组距。
通常用纵轴代表结果,横轴代表原因。
组距的计算以数据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再除以所需设定的组数求得。
是否一定需分组?4.将各组对应数标示在座标上;5.填上资料的收集地点、时间、测定方法、制作者等项目。
四、散布图的应用当不知道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或两个因素之间关系在认识上比较模糊而需要对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确认时,可以通过散布图来确认二者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是一种实验的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在使用散布图调查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应尽可能固定对这两个因素有影响的其他因素,才能使通过散布图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
五、散布图五种类型的示范图(见下页)第七章直方图法一、定义:为要容易的看出如长度、重量、时间、硬度等计量什的数据之分配情形,所用来表示的图形。
直方图是将所收集的测定值或数据之全距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之测定值所出现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故我们亦称之为柱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