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新模样》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3课《蚕变新模样》中,深入探究蚕生长变化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三章《生物生长与变化》中第三节,详细探讨家蚕从卵孵化、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各个阶段特点,以及其形态结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解家蚕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各个阶段特点。

2. 知道家蚕变态发育过程,理解完全变态发育概念。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生物现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变态发育特点。

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发育概念,以及如何观察和分析家蚕在不同发育阶段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生长发育图片、视频,放大镜,蚕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观察家蚕,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蚕生长发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5分钟)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家蚕各个发育阶段特点,解释完全变态发育概念。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家蚕,记录其生长发育过程,填写观察记录表。

5. 课堂讨论(5分钟)6. 巩固拓展(10分钟)通过展示蚕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解蚕形态结构变化。

强调家蚕生长发育过程和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生长发育过程卵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2. 完全变态发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家蚕生长发育过程。

(2)解释完全变态发育概念。

2. 答案:(1)家蚕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卵孵化、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2)完全变态发育是指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差异明显发育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家蚕生长发育过程有更深入解,但仍有个别学生对完全变态发育概念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的一生》中的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其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幼虫、蛹、成虫的形态变化。

2. 教学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表、蚕宝宝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生物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自主探究3. 交流分享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蚕的发育过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蚕的发育过程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7.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的形态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并指出各阶段的形态特点。

2. 答案: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分为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阶段:身体柔软,有许多脚,不断蜕皮长大;蛹阶段:外形像花生,不能进食,进行内部器官的改造;成虫阶段:拥有翅膀,能飞行,繁殖后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使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其他昆虫发育过程的信息,了解不同昆虫的发育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家蚕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其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幼虫、蛹、成虫的形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视频、实物蚕、放大镜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观察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家蚕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

(2)分析家蚕变态发育的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物蚕,分组讨论家蚕各个阶段的特征,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交流分享(15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发育过程幼虫期:吃桑叶、蜕皮、长大蛹期:吐丝、结茧、变形成虫期:破茧、交配、产卵2. 家蚕变态发育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一幅蚕的生长图。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使学生了解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可以让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拓展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准确把握。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过程。

5. 交流分享环节的组织。

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掌握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昆虫的变态发育、实验操作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动物的生长变化,对动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昆虫的变态发育,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2.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认知。

3.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蚕的生长变化过程,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2.学生准备:观察过身边的昆虫,对动物的生长变化有基本的了解。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如蚕、昆虫标本等)、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变态发育。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昆虫具有变态发育特点?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一课,主要涉及第三章《动物的一生》中关于昆虫发育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即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家蚕变态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蚕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蚕茧、蚕蛹、蚕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蚕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家蚕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家蚕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家蚕的特点。

3. 例题讲解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结合实物或图片,阐述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4. 随堂练习(1)家蚕的变态发育有几个阶段?(2)家蚕的幼虫和成虫有什么不同?(3)家蚕的蛹和成虫有什么联系?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思考的成果,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特点及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家蚕变态发育的示意图。

(2)举例说明家蚕变态发育的特点。

2. 答案:(1)示意图见附图。

(2)家蚕变态发育的特点: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蛹为过渡阶段,不食不动;成虫具有繁殖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资料,了解不同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知道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难点:昆虫变态发育的内在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蚕的生长图片、实验材料等。

2.学具:学生实验材料、笔记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

2.呈现(5分钟)展示蚕的生长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昆虫为什么会发生变态发育?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变态发育的内在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和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5《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5《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5《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蚕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奇妙和自然的规律。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蚕丝的特点和用途。

此外,教科书还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生命科学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蚕的生长过程和蚕丝的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好奇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知道蚕丝的特点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过程,蚕丝的特点和用途。

难点:理解蚕的生长变化规律,以及蚕丝的产生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和动手实践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蚕的生长过程。

2.准备实验材料,如蚕卵、幼虫、蛹和成虫等,让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

3.准备蚕丝制品,如丝巾、丝绸等,让学生触摸和了解蚕丝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蚕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蚕是如何变成新模样的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蚕的生长过程,重点讲解蚕的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的特点。

同时,展示蚕丝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了解蚕丝的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触摸蚕丝制品,亲身体验蚕丝的柔软和光滑。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昆虫变化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2.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交流分享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图。

2.实物材料: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

3.观察记录表:学生用于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变态发育。

2.呈现(10分钟)展示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总结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昆虫也经历了变态发育?学生举例说明,拓宽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如蝴蝶、苍蝇等,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昆虫的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蚕蛹的形态特征。

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能够比较蚕和蚕蛹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蚕的生长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蚕蛹的形态特征。

比较蚕和蚕蛹的不同之处。

2.教学难点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蚕宝宝和蚕蛹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子呢?引出课题。

2.观察蚕蛹分发蚕蛹给学生小组,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蛹的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发现。

3.比较蚕和蚕蛹引导学生回顾蚕宝宝的形态特征,与蚕蛹进行比较。

可以从外形、运动方式、食物需求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填写比较表格。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比较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播放蚕变成蛹的过程视频或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

教师结合视频内容进行讲解,解释蚕在蛹阶段内部发生的变化,如身体结构的重组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5.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蚕蛹的形态特征、蚕和蚕蛹的比较以及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蚕的生长变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觉得蚕的变化神奇吗?为什么?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蚕蛹的变化,或者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蚕的生命周期的知识。

鼓励学生思考:蚕蛹还会变成什么呢?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内容的期待。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物观察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蚕蛹和了解蚕的变化过程。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学习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并深入了解蚕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变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蚕茧、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观察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填写观察记录表,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3. 交流分享:学生分组交流观察结果,讨论家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家蚕变态发育的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蚕茧,加深对蚕发育过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的特征卵:小,圆形,黄色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成虫:翅膀,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并说明各个阶段的特征。

2. 答案要点:(1)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各阶段特征:卵:小,圆形,黄色。

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

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

成虫:翅膀,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4年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的变态》中的第二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节课将围绕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包括:蚕的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个阶段的特点及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各个阶段的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蚕蛹期与成虫期的变化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视频、实物蚕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物蚕引入,让学生观察蚕的外观,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1)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2)播放蚕的发育过程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

3. 例题讲解讲解蚕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观察蚕的实物,记录各个阶段的特点。

6. 课堂小结强调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蚕的变态发育过程1. 孵化期2. 幼虫期3. 蛹期4. 成虫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图,并标注各个阶段的特点。

2. 答案:见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而蚕蛹期与成虫期的变化关系是难点。

在讲解过程中,应着重强调蚕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特别是蛹期向成虫期转变的过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新模样》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新模样》这一章节中,深入学习蚕变态发育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解蚕四个生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探究蚕在不同阶段形态变化及生活习性;认识蚕丝绸制作过程及其在我国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解蚕变态发育过程,记住各个阶段特征。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丝绸文化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实物或图片、显微镜、丝绸制品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显微镜观察蚕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蚕发育过程。

2. 例题讲解讲解蚕四个生长阶段,分析各个阶段特征。

(1)卵:蚕发育起点,呈圆形,黄色。

(2)幼虫:蚕主要生长阶段,体型逐渐变大,蜕皮四次。

(3)蛹:蚕化为不食不动蛹,外形像小船。

(4)成虫:蚕化为成虫,具有翅膀,完成繁殖。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观察蚕各个阶段实物或图片,记录观察结果。

4. 讲解蚕丝绸制作过程介绍我国古代丝绸制作工艺,引导学生解蚕丝重要性。

5. 课堂小结强调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在我国文化中地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态发育过程2. 内容:(1)卵(2)幼虫(3)蛹(4)成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发育过程,绘制蚕四个生长阶段画图。

2. 答案:(1)卵:圆形,黄色。

(2)幼虫:体型逐渐变大,蜕皮四次。

(3)蛹:外形像小船,不食不动。

(4)成虫:具有翅膀,完成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绘制,掌握蚕发育过程,对丝绸文化有更深入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关蚕其他知识,如蚕饲养、蚕丝用途等,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3. 例题讲解透彻性4. 学生随堂练习与互动5. 作业设计针对性与答案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是本节课难点和重点。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b.学生记录观察到的蚕的变化,用画笔描绘蚕的形态。
4.例题讲解:
a.出示蚕的生命周期挂图,让学生找出各个阶段的名称。
b.分析蚕变态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特点。
5.随堂练习:
a.让学生根据观察和记录,回答关于蚕变化的问题。
b.小组讨论,分享观察蚕的发现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
1.标题:《蚕变了新模样》
2.内容: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考虑是否需要补充更多实例或生活联系,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是否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探讨是否有其他教学方法可以尝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a.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b.蚕各阶段特点:幼虫期(吃桑叶、蜕皮)、蛹期(吐丝结茧)、成虫期(破茧成蝶)
c.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学生对蚕的变态发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作业的难度应适中,既能让学生感到挑战,又不至于过于困难,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使用清晰、准确的词汇解释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语速适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语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时间分配
-确保导入、新课讲解、实践活动、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变了新模样》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变了新模样》教科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蚕是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这个过程是了解生命科学的重要窗口,也与我们生活中的丝绸制品密切相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记录,了解蚕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以及吐丝结茧的过程。
举例解释:针对区分蚕的生长阶段这一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蚕的蜕皮过程,并记录每次蜕皮后的变化,以此来加深对各个阶段的认知。对于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如蝴蝶的变态发育,来帮助学生理解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在观察与记录方面,教师可以提供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如体长、体重、蜕皮次数等。至于蚕吐丝结茧的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模型展示蚕吐丝的过程,解释蚕丝是如何从蚕的口器中产生并编织成茧的。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同学们对蚕的变态发育和吐丝结茧现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阶段,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成功引起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蚕变了新模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蚕宝宝,或者知道它们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蚕的生长变化奥秘。
2.教学难点
-区分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学生容易混淆蚕的幼虫期蜕皮次数与实际阶段的关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蚕蛹这一蚕的生命形态,通过观察和比较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了解蚕蛹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并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了解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a. 理解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b. 理解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 科学探究目标:a. 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b.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3. 科学态度目标:a. 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b.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a.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在比较研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蚕蛹和幼虫的图片、蚕茧、画纸、彩色笔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带来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蚕蛹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并探讨各个阶段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知道蚕的四个发育阶段。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关注自然界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特别是蛹期和成虫期的变化。

教学重点: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蚕的实物、显微镜、投影仪。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新课展开(1)教师出示蚕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特点,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蚕经历了哪些阶段吗?(3)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蚕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蚕的幼虫和成虫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哪个阶段的蚕。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绘制蚕的发育过程。

(2)学生相互交流、展示作品,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特点卵:小,圆形,黄色幼虫:吃桑叶,蜕皮,长大蛹:停止吃食,吐丝结茧成虫:破茧而出,交配,产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家蚕的发育过程图,并标注各阶段的特点。

2. 答案:见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章节,内容包括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蚕的形态结构特征、蚕的生长周期及蚕丝的与用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蚕的形态结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 使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周期及蚕丝的与用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蚕的形态结构特征、蚕的生长周期。

难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特征,蚕丝的与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蚕的实物或图片、显微镜、蚕丝制品。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变态发育过程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学生跟随教师的手势,模拟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3. 蚕的形态结构特征学习(10分钟)(1)教师展示蚕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形态结构特征。

4. 蚕的生长周期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蚕的生长周期,包括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绘制蚕的生长周期图。

5. 蚕丝的与用途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蚕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

(2)展示蚕丝制品,介绍蚕丝的用途,引导学生了解蚕丝的价值。

6.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1)教师针对蚕的变态发育、形态结构、生长周期等知识点,给出例题并进行讲解。

(2)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形态结构特征:体长、体色、环节、毛发等生长周期: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蚕丝的与用途:丝腺、丝、蚕丝制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2)描述蚕的形态结构特征。

(3)画出蚕的生长周期图。

2. 答案:(1)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3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生物的生长与变化》中的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重点探讨家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生长与变化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变态发育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卵、显微镜、放大镜、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片、PPT 课件。

2. 学具:观察盒、蚕卵、放大镜、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生物是什么吗?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从卵孵化、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的变化。

(2)重点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让学生理解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异。

3. 例题讲解(5分钟)(1)展示家蚕不同发育阶段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每个阶段的名称。

(2)讲解判断依据,引导学生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观察蚕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卵孵化→ 幼虫期→ 蛹期→ 成虫期2. 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幼虫与成虫形态结构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

(2)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

2. 答案:(1)生长发育过程图见附件。

(2)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幼虫与成虫形态结构差异,如:幼虫期有蜕皮现象,成虫期具有翅膀、复眼等特征。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3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蚕的发育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形态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知道蚕的四个发育阶段。

2. 通过观察、实践,认识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及其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展示、教学课件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表、蚕卵、蚕幼虫、蚕蛹、蚕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蚕有什么不同?它们经历了哪些变化?2. 例题讲解(1)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哪四个阶段?(2)每个阶段蚕的特点是什么?(3)为什么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 随堂练习学生观察蚕卵、蚕幼虫、蚕蛹、蚕蛾的实物,完成记录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4. 讲解与讨论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讲解蚕的发育过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讨论蚕的变化原因。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发育过程(1)卵(2)幼虫(3)蛹(4)成虫2. 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一幅蚕的生长变化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蚕的发育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观察不仔细、记录不完整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比较它们的异同。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深入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蚕的生命周期、蚕的变态发育过程以及蚕丝的制作过程。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掌握生物变态发育的基本概念,并认识我国传统的蚕丝制作工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蚕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理解生物变态发育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3. 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蚕丝制作工艺,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蚕的生命周期、蚕丝制作工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蚕的生命周期,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3. 变态发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变态发育的基本概念。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意义。

5. 蚕丝制作:播放视频资料,介绍我国传统的蚕丝制作工艺,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蚕丝制作过程。

6. 例题讲解:针对蚕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进行例题讲解。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生命周期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我国传统的蚕丝制作工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蚕的生命周期。

(2)说明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意义。

(3)谈谈我国传统的蚕丝制作工艺。

2. 答案:(1)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2)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孵化后,幼虫经过4次蜕皮,进入蛹期,羽化为成虫。

意义:使蚕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的环境,提高生存率。

(3)我国传统的蚕丝制作工艺:选茧→煮茧→抽丝→织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下科学第二单元第五课时《蚕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课题蚕变了新模样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三年下学习目标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

2、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重点整理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

难点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想一想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过程?教师通过PPT帮助学生回顾。

学生任何合作并交流讨论蚕的一生经历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回顾的方式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并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讲授新课一、小结蚕的一生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那么接下来我们一步一步分解学习。

蚕的一生经历了几种形态?分别是什么?教师通过PPT帮助学生思考回答。

接下来我们根据蚕的一生,将这个表格填一下吧!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积极尝试回答,将表内内容认真填充。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学习知识,并与同学交流,提高学生沟通合作能力。

那么谁能为大家做个小总结呢?二、蚕的生命周期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会结茧变成蛹,当蛹发育成蛾时,蛾会从茧里爬出来,然后蚕蛾交配、产卵,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那么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过程?那么这个过程经历了多久呢?三、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来维持它们的生命?展示小知识:养蚕小技巧学生回答: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学生讨论并回答: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学生讨论回答:56天。

学生思考并回答:温度、湿度、光线、食物和病虫害防治。

学生认真阅读和学习。

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补充课外知识,让学生1、从蚕蚁到蚕宝宝:适宜温度:20-25℃,时间:2-3天孵化。

收蚁:小蚕会象蚂蚁一样从卵壳内钻出来,用很轻的手势,把它收引到嫩叶上。

注意事项:蚕卵孵化期间需透气避光保存。

2、喂养蚕宝宝: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是: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生活环境:塑料或木质的平板盒子,注意事项:桑叶要新鲜的,也可以每次采集一塑料袋,分次每天用几张,其余的洒点水装在冰箱里保鲜。

采来的叶子会有一定的灰尘,可以洗净后晾干,一定要晾干,不然小蚕或大蚕吃了会拉肚子的。

3、蚕宝宝吐丝结茧:蜕皮: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幼虫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

结茧:4次蜕皮后再过7-8天,不再吃桑叶,身体开始发亮,则开始寻找适当的位置开始结茧。

注意事项:在养蚕盒内放些可以支撑的东西,帮助蚕宝宝做茧。

4、关于蚕屎:蚕的粪便,黑色的颗粒,中医可以入药,还是植物很好的养料。

蚕屎又名蚕砂,有治湿、疗瘙痒、去火、通过课外内容丰满已学知识,使知识更加实用,也能够让学生记忆深刻。

祛风湿、聪耳明目之功效。

很多老人将其晒干,做成枕头给刚出生的孩子枕着睡觉。

5、蚕宝宝破茧而出:在茧子中进行最后一次(第五次)脱皮,成为蛹。

再过大约7-10天后,蛹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

注意事项:身体胖呼呼的是蚕宝宝的妈妈,瘦瘦的是蚕宝宝的爸爸。

让蚕宝宝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到了第二天,就可以看到很多的蚕卵,如果保护得好,到第二年春天这些蚕卵就可以再次孵化。

6、注意事项:蚕对香味特别敏感,不能用香水、蚊香、空气净化剂、香味化妆品等。

绝对禁止用任何类型的杀虫剂!那么谁能总结一下哪些因素能够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学生主动回答: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从卵里出来的是蚕是蚕的,蚕蛾是蚕的。

2.蚕的一生经历了、、、四种形态。

3.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

二、选择题1.蚕只在()阶段吃食物A.卵期B.幼虫期C.蛹期D.成虫期2.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天A.20B.56C.783.影响蚕的生存的因素有()A.食物B.气温C.疾病D.以上都是课堂小结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学生分享收获老师表扬激趣板书蚕的生长变化一、蚕的形态变化:蚕卵——蚕——蛹——蚕蛾二、蚕的生命周期: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老师在学生归纳是板书,提高学生认知度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认识蚕的生活习性,知道蚕的生长变化,了解蚕的生命周期,从而激发学生的养蚕乐趣,开展科学探究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教育、教学理念向具体的教学行为转化。

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启发其积极思考所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多地积极投入、亲身体验和主动探究。

教师在课堂内进行必要指导、归纳和总结,在讲解和指导时,注意语言的正确、生动和精炼。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过程的整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技术的能力。

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注意与生命科学传统的直观教学结合,如使用实物、课件、标本、照片、图片等,使教学手段更好为教学内容服务。

三年下科学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课题蚕变了新模样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

2.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3.蚕蛹被蚕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4.蚕茧是由一根丝形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其他丝织品。

重点从不同的方面观察蚕蛹的外形特点。

难点对蚕茧的形状、大小、颜色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图片:(出示两张蚕吐丝的图片)思考: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吐丝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吗?小结:蚕蛹。

追问:那你们知道蚕蛹是什么样子吗?蚕茧又是做什么用的呢?导入主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蚕另外的样子——《蚕变了新模样》。

由图片导入,吸引学生兴趣,思维发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做铺垫。

讲授新课(一)观察蚕蛹1.出示一张被蚕包裹的蚕蛹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思考: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我们怎样知道?问题大家说小结:(1)可以拿起蚕茧放在耳朵边听,如果蚕蛹是活的,里边会发出细微的声音。

(2)看蚕蛹头上的“感温板”,如果感温板是白色的即是活的。

如果是黑色的既是死的。

如果是黄色的就是已经感温了如果是红色的就是马上就要出蛾了。

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感温板及要观察的部新课讲解结合图片素材。

采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蚕蛹的外形特点,明白蚕蛹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图片展示相辅助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蚕位。

2.交流讨论:出示蚕北茧包裹的图片让学生思考。

思考: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呢?小结:因为蛹不会动,没反抗能力,如果没把自己包住,会被鸟之类的东西吃掉,或者被雨淋死。

把自己包住是为了保护自己。

提示:让学生思考蚕茧的作用。

3.小组合作用剪子把蚕蛹从蚕茧中取出来。

注意:在剪蚕茧取蚕蛹的时候要小心,别剪到了蚕蛹。

拓展延伸蚕蛹的形成刚开始,蛹是白色且柔软的,不久就会慢慢变色,最后变成褐色并且变硬。

提示:出示蛹的变化过程的图片及蛹变化的过程的几种形态,帮助学生理解。

结论: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外一种形态。

过渡:我们对蚕蛹了解一些,那么蛹的外形和特点到底有哪些变化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实践探究。

4. 实践探究蛹的观察记录蛹。

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了解蚕蛹的形成过程。

知道蚕是蛹的幼虫。

通过观察蛹,让学生理解蛹的特点及外形。

借鉴课本给的表格,提示:出示观察蛹的几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下面逐项引导学生观察。

(1)观察下面蚕蛹和蚕的外形,说说它们的外形都是什么样的并比较不同?蛹:体形粗短,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很小,身体缩短,为深褐色。

蚕:体形长圆筒形,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很小,身体青白色。

(2)观察下面蚕蛹,看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能找到眼睛和足。

身上的环节还在。

出示蛹的头部图片和蛹的环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会动。

长出了触角和两对翅膀。

出示蛹的头部图片,把蛹进化成触角和翅膀的部位指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交流讨论: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感知蛹在动呢?☆用手轻轻的触摸它;☆用手电照;☆发出声音。

利用表格中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蛹的特点及外形。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5次蜕的皮。

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

小结:蛹是蚕的幼虫阶段向成虫阶段的过渡。

(5)观察下面的蚕蛹,你还有什么发现?腹足和尾足消失,腹部两侧仍有发达的气门等。

提示:出示腹节两侧气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认知。

(6)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蛹还会变化。

因为前边它发育成了两对翅膀,猜想它会变成蚕蛾。

通过我们的观察,下面我们一起把“蛹的观察记录”完善一下。

追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所有的蚕都可以变成蚕蛹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小结:不是。

一些体质不好的蚕无法完成蜕变而会死在茧中。

过渡:交流讨论思考:蚕茧除了保护蚕蛹之外,还可以做什么通过观察讨论,完善表格,使学生系统的了解蛹的外形及特点。

交流讨论。

用呢?小结:蚕茧可以做成蚕丝,然后织成我们常用的丝绸。

(二)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蚕茧的外形特点呢?形状:椭圆形。

大小:大小不同,约在3-4cm之间。

颜色:有白色、红色等颜色。

提示:在总结的后边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过渡:蚕茧怎样抽成蚕丝呢?一个蚕茧的蚕丝有多长?应该怎样测量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测一测。

1.怎样抽丝剥茧(1)去掉蚕茧上的乱丝。

(2)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浸泡。

(3)用毛刷或其他工具找到蚕丝的头,然后用准备好的工具把抽出来的丝线缠起来。

为了测量蚕丝的长度可以选用有刻度的线轴缠蚕丝。

出示春茧和夏秋茧的茧丝的长度:思考:通过春茧茧丝长度和重量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结论:春茧比夏秋茧的茧丝长,重量大,说明春茧比夏秋茧的茧的个头要大。

认识茧的外形及特点。

了解茧怎样变成蚕丝。

了解春茧和夏秋茧茧丝的长度及重量。

交流讨论拓展知识,发散思维,了解中国2.知识拓展(1)中国的丝绸文化中国历代制作的用桑蚕丝作原料的织物。

它富有光泽,手感滑爽,轻柔适体,是高级服饰用料。

中国是用桑蚕丝织绸最早的国家,自古即以“丝国”闻名于世。

(2)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