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语三上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
8 8
0
5
9
3
8
2
1
笔算时,算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典题精讲
课件PPT
3.学校美术节展出6张水彩画和66张蜡笔画。蜡笔 画的张数是水彩画的多少倍?
11 6 66
6 6 6
0
66÷6= 11 答:蜡笔画的张数是水彩画的11倍。
求蜡笔画的张数是水彩笔的多少倍,就是看66里面 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
40÷2=20 6÷2=3 20+3=23
探究新知
课件PPT
46÷2=__2_3__(支)
可以用竖式计算。
23
2 46 4 6 6 0
2为什么写在商 的十位上?
答:每班分得23支。
探究新知
46÷2=__2_3__(支) 可以用竖式计算。
23 2 46
4 6 6 0
竖式计算46除以2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课件PPT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学习目标
课件PPT
1.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 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进行相关 的口算。
2.培养分析、综合及简单推理的能力, 积累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的经验。
复习导入
1.口算。
课件PPT
20÷5=4 45÷9=5 30÷6=5 64÷8=8 36÷4=9 81÷9=9 2. 列式计算。 5个小朋友一共买了40支铅笔,平均每人买多少支?
典题精讲
1.口算。 4 ÷2=2 40 ÷2=20 400 ÷2=200
课件PPT
9 ÷3=3 90 ÷3=30 900 ÷3=300
计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都可以根据几除 以几推算出得数是多少。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全部教案
12.河流与湖泊【教材分析】《河流与湖泊》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的起始课,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水资源就是其中的一种。
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河流和湖泊水仅仅是地球上水资源的一种存在形式。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地球上的水资源可能有浅显的认识,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以及陆地上有不同类型的水体可能没有系统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2.简要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类型的水体,初步了解地球上水的基本状况科学探究:1.在教师引导下,能观察和比较河流与湖泊的不同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河流与湖泊形成的探究兴趣2.增强学生对河流及其周围的环境的保护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2.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点】能够描述并比较河流和湖泊的特征。
【教学难点】做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模拟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视频学生材料:彩泥、装水的塑料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课题1.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旅游吗?生回答。
我们国家有很多名山大川,河流湖泊,这几个地方大家去过吗?生回答。
这节课老师先带领大家领略一下这几处的风光,在欣赏的过程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播放视频)师:看完后,你发现了什么?生:非常美丽,都有水存在.师:大家看的非常仔细。
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地球各处,河流水与湖泊水就是水存在的一种形式。
那么,河流与湖泊到底蕴含着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河流与湖泊。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或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生活中河流与湖泊的存在,引出课题]二、交流见过的河流与湖泊,分析两者的特点,并比较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的不同1.师:说一说,你居住的地方有河流和湖泊吗?生回答:瘦西湖、高邮湖、邵伯湖、大运河、小秦淮河、凤凰岛、玉带河……2.师:你见过的河流和湖泊是什么样子的?生回答:河流一般是弯弯曲曲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湖泊的水一般比较平静,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前言本篇教案是针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
3.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尺规作图法画出简单的三角形。
教学内容1.三角形的基本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4.尺规作图法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三角形的概念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来引入三角形的概念。
比如,讲到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中具有三角形的形状,比如国旗的上角、信封的底部、山峰的形状等等。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向学生展示三角形的形状和定义,并让学生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Step 2: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尝试根据三角形的形状和边长分为哪些类别,然后再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各类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并简单讲解各类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讲解等腰三角形时,老师可以把一张红旗插到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想象旗帜上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从而更直观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Step 3:讲解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在讲解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们可以先介绍勾股定理的概念,然后通过举例向学生讲述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计算三角形的各边长、周长和面积等问题。
接着,我们可以讲解三角形的其他性质和应用,比如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利用相似三角形计算高度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基本数学知识。
Step 4:讲解尺规作图法最后,讲解尺规作图法时,我们可以先介绍一下尺规作图法的概念和原理,再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直尺、圆规和铅笔等工具构建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手工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过程中,我们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合作活动,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探究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
学生活动
方式、内容
备 注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教师活动方式、内容
学生活动
方式、内容
备 注
二 初读指导。
1 、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⑶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布鲁斯王子的感情变化。 唉声叹气 --感动--恢复了信心--充满了信心。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⒉布鲁斯王子为什么么抗击国外劫掠军?说明了什么?重读"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 、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
3 、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备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我有一个家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让学生了解到家是一个温馨、快乐的地方。
- 学会正确书写生字“家”字。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家的美好感受和认同。
- 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家庭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描述家的特点和家人关系。
2. 示范与讲解:教师用黑板书展示“家”字的写法,并示范正确的书写方法和笔画顺序。
3. 合作练:学生分组进行搭配活动,互相练正确书写“家”字。
4. 巩固训练: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家人的名字,并用“家”字造句。
5. 综合评价:教师布置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家”字的理解和书写能力。
教学资源- 幻灯片或家庭场景图片- 黑板、粉笔- 学生练纸、作业本- 小测验题目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练和测验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 书写准确度:评估学生书写“家”字的准确度和规范程度。
第二课:小葫芦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让学生了解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 研究并掌握课文中的核心词汇和句型。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认知和感受。
- 研究和理解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音乐和展示春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引导他们谈论春天的特点。
2. 预指导: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梳理并讲解课文中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预并理解课文。
3. 阅读训练: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合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表演课文中的对话和场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5. 综合评价:教师布置练题,测试学生对课文中词汇和句型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春天的音乐- 春天的图片- 幻灯片或黑板- 学生练纸、作业本- 练题目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阅读、实践和练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 词汇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课文中核心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继续编写后续课程教案)。
SJ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 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全单元分课时)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体验计算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
3.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突出口算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计算:1. 40÷5=(),读作:()。
被除数是( ),除数是(),商是()。
2.24÷3= 45÷9= 72÷8=56÷8= 12÷4= 36÷9=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批改,结合24÷3= 说说口算方法。
3.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伴。
每人送给几个?二、自学例1。
(15分钟左右)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用小棒分一分。
(3)尝试用语言表达解答思路。
(你遇到什么问题?)(4)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口算方法,你用的是哪一种?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口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交流。
导学要点: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小棒演示算理。
重点说清60支铅笔分的时候,60是6个十,六捆小棒平均分三份。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同桌口算的方法。
(2)在用口算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4.试一试 600÷3=思路表述清楚:(1)想乘法(2)6个百除以3,得2个百,是200(3)类比推理5、自学例2。
根据题意写出算式 120÷3=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2018新苏教版三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风景这边独好
学习主题
风景这边独好
总课时数
10
主备人
涉及课文
《拉萨的天空》、《庐山的云雾》
《“东方之珠”》、《练习4》
推荐阅读
篇目枚举
总分式作文片段、关于城市别称由来的文章、贴近学生实际的景物描写的作文。
主
题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并掌握本主题下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会背诵本主题下课文中的优美片段,积累优美词句。
3.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优美片段。
出示: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的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的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2.揭示本次学习主题:风景这边独好
本次学习主题的课文是《拉萨的天空》、《庐山的云雾》《“东方之珠”》。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初读这几篇课文。
要求:
a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努力读通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摘录下来,等会互相交流。
b感觉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预习与刚刚初读的学习收获。
预习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自主阅读《拉萨的天空》、《庐山的云雾》、《“东方之珠”》这几篇课文,找出在阅读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上课时交流读书收获。(完成预习作业单)
风景这边独好
越发更加无比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本主题,揭示课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1.理解位值与数位的区别;2.了解个位、十位、百位的含义;3.掌握数码拼接的方法;4.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1.个位、十位、百位的含义;2.数码拼接的方法。
3.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课件;3.黑板、粉笔和橡皮;4.学生练习本。
5. 教学过程第一步:自主探究1.请学生观察以下数字:23、456、7892。
–请学生说出每一个数字的个位、十位和百位分别是什么。
–请学生思考:如果把这三个数字的个位、十位和百位按顺序排列,会得到什么数字?2.给出一个两位数并让学生说出这个数的个位和十位。
3.给出一个三位数并让学生说出这个数的个位、十位和百位。
4.给出一个数的个位和十位,让学生估算这个数大约是多少。
5.给出两个数字的个位,让学生灵活组合,看谁能组合出更多的数字。
第二步:讲解探究1.回顾第一步,每个数字的个位、十位和百位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2.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地读出这个数字。
–例如:7892,应该读作“七千八百九十二”。
3.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位值和数位的差别。
–位值:数码所处的数位所对应的数值。
–数位:数字中每一位的位置。
4.举例说明数码拼接的方法。
–例如:将个位是5的数字与十位是7的数字拼接,可以得到57这个数字。
第三步:练习应用1.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许多花朵。
请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朵花,并写出这个数字。
2.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数字7有几个位?分别是哪些位?–数字27的个位是什么?十位是什么?–将个位和十位分别是4和9的数字进行拼接,可以得到什么数字?3.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问题,如购物、算账等,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步:课堂总结1.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位值?什么是数位?–数码拼接的方法是什么?–如何读出一个数字?2.确认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设计苏教版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掌握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及验算方法。
3.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理,会合理、灵活地进行验算。
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的除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
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
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其次,让学生在小组中(或与同桌)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6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
三、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我们前面所学的除法。
2.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练习七”,第1-6题。〔板书课题:练习七〕
1.完成练习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算。
说说每组题的联系和区别。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指名学生口算。
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的运算,选两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七第3题
指名板演,计算并验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和没有余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
4.完成练习七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提醒学生验算的方法。
表扬正确率高,计算快的学生。
1.完成练习七第5题
指名学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
小结: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完成练习七第6题。
出示题目“一个网球拍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口算除法,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整除〕,并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提高除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第一单元:认识拼音教学目标1. 正确书写并熟练朗读拼音a、o、e、i、u。
2. 能辨认和书写“Aa、Oo、Ee、Ii、Uu”的字母形式。
3. 能正确朗读字母组合“an、en、in、un”的拼音,并掌握对应的笔画顺序。
教学内容1. 字母a、o、e、i、u的书写和朗读。
2. 字母组合“an、en、in、un”的拼音朗读和字母形式。
教学步骤1. 通过图片展示和口语示范,引导学生熟悉字母a、o、e、i、u的形状和发音。
2. 利用拼音卡片和教具让学生练写字母a、o、e、i、u,并进行发音训练。
3. 运用多媒体教具向学生展示字母组合“an、en、in、un”的拼音和字母形式,让学生跟读并书写。
4. 进行拼音判断练,让学生辨认和书写“Aa、Oo、Ee、Ii、Uu”的字母形式。
5. 小组活动:以字母卡片为材料,学生分组进行互动练,复已学内容。
6. 教师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并记录表现优秀者。
第二单元:认识汉字教学目标1. 辨认和书写汉字“一、二、三、人、大”的部首。
2. 能正确书写并朗读汉字“一、二、三、人、大”。
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构造和笔画顺序。
2. 汉字“一、二、三、人、大”的部首和书写。
教学步骤1. 通过图片展示和口语示范,引导学生认识汉字“一、二、三、人、大”的基本形态。
2. 利用教具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进行写字练,并进行读音训练。
3. 给学生分发练书写的纸和笔,进行自主练。
4. 利用互动教具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检查书写,并提出改进意见。
5. 教师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并记录表现优秀者。
第三单元:认识词语教学目标1. 辨认并理解词语“苹果、梨子、可乐、玩具、喜欢”的意义。
2. 能正确书写并熟练朗读词语“苹果、梨子、可乐、玩具、喜欢”。
教学内容1. 词语的构成和意义。
2. 词语“苹果、梨子、可乐、玩具、喜欢”的书写和朗读。
教学步骤1. 通过图片展示和口语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认知词语“苹果、梨子、可乐、玩具、喜欢”的意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加和减教案
徐州市荆山小学刘付友怎样算的?也听一听别的同学有没有好的口算方法。
为了让同学听的明白,说的时候,可以按照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的思路去说。
2、反馈:指名交流口算方法,看看哪组的口算方法多?(教师肯定学生的任何一种口算方法,只要合理即可)片四38-25=_____(出示方法)方法一:个位上8-5=3,十位上3-2=1,合起来是13;方法二:先算30-20=10,再算8-5=3 ,最后算10+3=13;方法三:先算38-20=18 ,再算18-5=13;方法四:先算38-5=33 ,再算33-20=13;同学们,你们的口算方法和上面这几种有相同的吗,这些口算方法都有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拆数,前两种算法就是把减数和被减数拆成四部分,用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减十位上的数,再把两次结果合起来;后面两种算法是把减数拆成20和5,从38里面分两次减。
用这些方法都可以使口算变得又对又快,这些算法你掌握了吗?片5 3、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二题,44-25= 该怎样口算呢?想一想,把你的算法和同学交流一下。
口算44-25=_____(出示方法)方法一:先算30-20=10 再算14-5=9最后算9+10=19•方法二:先算44-5=39 再算39-20=19•方法三:先算44-20=24 再算24-5=19•提问:用你喜欢的方法再说说44-25的口算过程•师:这里的几种算法和上面的几种算法类似,也是用拆数的方法口算的。
注意,运用第一种方法,需要把被减数拆成几十和十几,与减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分别相减再相加。
片六4、提问: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比较一下。
38-25=13 44-25=19小组讨论交流,并指名学生说说。
5、讨论小结:两个算式都是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一道算式是不退位减,第二道算式退位减。
在口算时都可以用拆数的方法进行口算。
四、运用拓展。
片7“想想做做”第1题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得数,并选择其中一组算式,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加减法的概念和符号2.具备基本数学计算能力3.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学加减法的符号和方法2.教学难点:应用数学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归纳、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1.加法的概念和符号2.减法的概念和符号3.实际问题的加减法解决方法2.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并通过相关的琐碎的比较,成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1.加法的概念和符号2.减法的概念和符号3.实际问题的加减法解决方法(3)练习1.练习12.练习2(4)体现解决实际问题1.收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2.教师为学生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5)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情景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情景体验中快速掌握加减法知识。
4. 教学评价本节课将通过小组讨论,批评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
如果有发现学生的某些地方不足,路线会及时提供帮助。
四、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回家完成作业:加法、减法练习题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师教案2.学生教材3.学生练习本六、教学后记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基础,教学过程中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知识,保证学生的数学基础扎实,方便以后的学习。
苏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采山谣》一、导学要求1、单元总要求本单元用“歌谣”串联一些民歌、民间音乐和童谣,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用演唱歌曲形式,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民族音乐;用感受二胡独奏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二胡和河北吹歌,喜欢它们的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
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学到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
2、具体要求1、在“视、听、唱、动”的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之后的乐趣,从而表达对秋天喜爱之情。
2、演唱《溜溜山歌》,欣赏二胡独奏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河北吹歌《打枣》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表现形式,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歌词,创编画面,创作游戏,尝试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二、导学内容唱:《树叶儿飘飘》、《秋天红艳艳》、《溜溜山歌》。
听:《八月桂花遍地开》、《采山谣》、《打枣》。
动:音乐游戏“夸秋天”、露一手“绘画创作”。
拓展:收集树叶、分角色配乐朗诵歌词。
三、导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2、滑音的演唱速度不宜过快,吐字咬字要清楚。
3、尝试结合美术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4、在聆听中感受歌曲、表现歌曲、创编歌曲。
四、音乐材料分析1、《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曲调优美,具有描述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
曲调以切分节奏描绘“飘飘”的动态,用模进表现树叶荡高后飘落,然后节奏均匀地盘旋运动,归于主音,歌曲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关怀,感人至深。
2、《秋天红艳艳》是一首舒展优美的日本歌曲。
二四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情绪紧扣主题“红艳艳”。
通过节奏、调式结构的变化,曲调显得清新而富有活力。
舒展的节奏、小调的色彩,表现了人们对秋色的赞叹,将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
结束句“到处都是红艳艳”又回到大调式,使其在结构上收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3、《溜溜山歌》是一首安徽民歌,因歌词多次出现称词“溜溜”而得名。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本文无明显格式错误和有问题段落。
倍速8倍智能升级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将能理解、掌握并正确地进行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同时,学生还将通过探索算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分析、类推、归纳的能力。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分为复导入和研究新课两部分。
在复导入环节,老师通过口答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
在研究新课环节中,老师先教授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即将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或者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
接着,老师教授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即将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或者用被除数百位数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最后,老师教授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并通过教材例2的展示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口算。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口算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将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细心,进一步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1.在小组内讨论如何用小棒分别表示46÷2,并计算每人分得多少根小棒。
2.探讨其他的计算方法,例如用试一试中的例子(40÷2=20,6÷2=3,20+3=23)来计算46÷2.3.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
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然后将2写在商的十位上。
接着算2乘2得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所以暂时不写。
将被除数个位上的6写下来继续除,向下进行计算。
4.展示教材第51页的试一试题目“246÷2=”,让学生尝试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在全班交流中讨论答案和算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范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范文教案范文:主题:加法口诀年级:小学三年级教材: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背诵1-10的加法口诀。
2.能够运用加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和乐趣。
教学重点:1.能够背诵1-10的加法口诀。
2.培养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和乐趣。
教学准备:1.“加法口诀”教学媒体或手工制作的教具。
2.小黑板、粉笔。
3.练习册。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加法口诀,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快地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大家准备好了吗?”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加法口诀(1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1=2,并要求学生背诵“1加1等于2”,然后逐步教授2+1、3+1、4+1……一直到10+1,并让学生跟读。
注意手指的使用,可以用手指表示数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接着,教师重头开始,写出2+2=4,让学生跟读。
同样地,逐步教授2+3、2+4、2+5……一直到2+10,并要求学生跟读。
教师可以用手指指导学生点数。
依次类推,教师继续讲解其他的加法口诀,直到10+10。
3.运用加法口诀进行计算(2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册,布置加法口诀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口诀计算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说:“请用加法口诀计算4+3等于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给予肯定或纠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练习题设计成游戏形式,让学生互相竞争。
例如,教师可以说:“现在,我给大家出一个挑战题,谁先答对,谁就是本堂课的小小加法达人!请用加法口诀计算6+7等于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和奖励。
4.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学生需要善于运用加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加法口诀,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5.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用加法口诀进行计算,并做好记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教案标题:认识百以内的两位数教学目标:1. 认识百以内的两位数,如10、11、12、13、 (99)2. 掌握用十位、个位数字表示两位数的方法。
3. 能够读出给出的两位数。
教学重点:1. 认识百以内的两位数。
2. 用十位、个位数字表示两位数的方法。
3. 能够快速读出给出的两位数。
教学资源:教材、小黑板、百位、十位、个位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10、15、20等十位和个位由相同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帮助学生读出这些数。
2. 让学生观察,回答十位和个位数字的变化情况。
例如,个位数字不变,在个位数字的右边添上0来表示十位数字。
十位数字变成1,在十位数字的右边添上0来表示个位数字。
3.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认识百以内的两位数的组成方法。
Step 2:学习新知1. 出示某个两位数的百位、十位、个位数字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组成这个两位数。
2. 让学生观察、讨论两位数的十位、个位数字和百位数字的关系。
3. 学生用卡片和小黑板上的数字卡片相配对,完成一些两位数的拼图活动。
Step 3:巩固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己组成一些两位数,然后读出给出的两位数。
2. 教师出示一些百以内的两位数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这些数。
Step 4:拓展探究1. 让学生自己找一些百以内的两位数进行观察,总结规律。
2. 让学生举一些百以内两位数的例子,让其他同学根据卡片数字来组成这些数。
Step 5:小结回顾1. 学生回答课堂小结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进行知识巩固和强化练习。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册上的习题。
Step 7:课堂展示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在教室,并对正确答案进行纠正和讲解。
Step 8:课堂总结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并对学生答疑解惑。
Step 9: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布置的练习册上的习题。
2. 设计一道关于认识百以内的两位数的小题目,写在作业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后
记
4
课
题
12
卧薪尝胆
课时
3
授课日期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教 学 目 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卧薪尝胆”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会用“建议”造句。 生字卡片 把课文读熟,自学生字词。 教 学 过 第一课时 程
3
三、综合训练 。 1、品读四字词语,理解积累 百折不回 勇往直前 永不言败 滴水穿石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哪些道理? 3、同学们,布鲁斯终于成功了,你想对布鲁斯说些什么? 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老师送同学们三句名人名言。 ①有志者,事竟成。——范晔 ②不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钱学森 ③不怕失败第七次,因为还有第八次。——陈老师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2课时。 板书设计: 第八次 七战七败,失去信心 蜘蛛织网,受到启发 我也要干第八次 重整旗鼓,抵抗成功
2
的心情怎样?想些什么? 理解“几乎”。 7、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1) 默读。 (2) 思考: A 布鲁斯王子在磨房里看到了什么?B 布鲁斯 王子看到后有什么表现? (3)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非常艰辛。又从哪几句可 以看出蜘蛛织网很专心、很执着,没有被困难吓倒? (4)出示三句话反复朗读体会 [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直到第八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5)A、为什么说“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而不 说“网破了,丝断了”? B、这段中还有那句话也是这样准确、有序、不可颠倒呢? C、从“终于”这个词看出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6)讨论:看到这些,布鲁斯王子有什么表现? (7)王子为什么感动?从哪儿看出王子的感动? ①学生自由读屏幕上的话。 ②谁来演一演布鲁斯“感动极了”的样子?师生合作:老师 读学生演。 ③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 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④请你想象一下: 当时鲁斯王子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 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 8、老师读课文,学生站起来一起表演。 9.出示凯旋而归、 充满自豪的布鲁斯形象和相关文字:布鲁 斯的第八次抵抗终于成功了。 (1)学生齐读屏幕上的一句话。 (2)布鲁斯第八次成功“不容易”,从哪儿看出? (3)谁能把“不容易”的味儿给读出来,读一读最后一个 自然段?
1
“经过”、“结果” 6、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容易写错的字和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生仔细观察,指名说 3、指导写好“磨 侵 抵”。 4、学生描红。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要求学生熟读课文,重点读蜘蛛结网的部分。 3、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组织听写。 侵略 信心 抵抗 灰心 伤员 打仗 失败 磨房
课
题
11
第八次
课时
2
授课日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目标 3、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并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4、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挂图、投影。 1、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不添字,不漏字。 2、读课文,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教 学 过 第一课时 程
二、精读课文第一小节。 1、从哪里看出布鲁斯是个热爱祖国的人? 2、“英勇地抗击”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三、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布鲁斯对什么几乎失去了信心?“这场战争”指哪场战 争?从书上找出相关句子来读读。 2、布鲁斯和他的军队这么英勇的抗击外国侵略军,为什么 对这场战争他还要失去信心? 3、指图:这就是布鲁斯几乎失去信心的样子,谁来读课文 中有关句子? 4、看图听读,思考:布鲁斯王子为什么“唉声叹气”、 “几 乎失去信心” 5、指名表演 “唉声叹气”?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也会“唉声 叹气”? 6、布鲁斯王子的遭遇我们很同情,同学们想想此时此刻他
旁 注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 2、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 “卧” 、 “薪” 、 “尝”的意思? 3、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 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 二 初读指导。 1、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3、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 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 4 出示生字:吴 勾 践 示 谋 臣 免 患 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旁 注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第八次》这个故事发生在欧洲的苏格兰,朗读之前,先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地名。 2、带问题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 (3) 把课文读通顺, 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信心 失败 抵抗 战斗 招集 动员 侵略 成功 打仗 受伤 并且 磨房 (2)注意读准生字的正确读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仔细听听是否有错 误,纠正错误读音。 (4)分小组分节练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5)齐读课文。 4、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5、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
5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 , “践”是“足” 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 “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 5、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 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4)用钢笔描红。 三 作业 1 练习写生字。 2 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吴国 谋臣 后患 免除 勾践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 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 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 句子。 (1)指名读: “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 、 “薪” 、 “尝” 、 “胆”四个字的 词语。 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通过 “白天” 、 “晚上” 、 “每顿饭前” 理解“时刻不忘” 。 ②理解“总要” ,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