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身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二、学习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身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和时进行协助指导)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分析古诗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哲理。
(2)培养对古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字词理解和朗读技巧。
2. 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材料和注释翻译。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图片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和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朗读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理解古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哲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朗读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结合注释翻译,深入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背诵。
8.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主题思想一:美好情感和哲理主题思想二:意境美和韵律美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两首古诗为例,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
3.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古诗两⾸之《村居》 教学⽬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些什么?清朝诗⼈⾼⿍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睹了⼉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留下了⼀⾸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板题,⽣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范读课⽂、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
三、⾃读课⽂、⾃学⽣字 1.利⽤拼⾳⾃读古诗,边圈画⽣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组合作,交流识字⽅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
(2)“烟”韵母是前⿐韵母。
(3)“童”可以⽤熟字相加的⽅法认记(⽴+⾥)。
(4)“散”是平⾆⾳;偏旁是反⽂旁,不是折⽂旁。
(5)“忙”书空;扩词;⽤“急忙”说话。
3.⾃读古诗,然后谈⼀谈你最喜欢这⾸诗的哪⼀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
(演⽰课件或出⽰图⽚,帮助学⽣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乐听xx同学朗诵这⾸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了解两首古诗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朝代、写作特点等;(3)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2)领悟古诗中传递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3)掌握古诗的写作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描绘;(3)对古诗背景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特点;(2)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3)设计教学活动和课堂练习。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特点;(2)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3)准备课堂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增加对古诗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语调和节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3)学生尝试理解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3)教师引导学生从关键词语和意象入手,深入剖析古诗的主题思想。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2)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检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3)学生相互批改和评价,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词和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古诗表达情感的能力。
(3)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词和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运用古诗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习古诗的情境。
2.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两首古诗的原文、翻译、图片、音乐等。
2. 生词卡片:用于教学过程中巩固生词。
3. 朗读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4. 小组讨论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两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跟读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
3. 理解古诗:(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
4. 感悟古诗:(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讨论。
5. 巩固生词:(1)学生朗读生词卡片,巩固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通用13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7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2.学习两首古诗,熟读成诵,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主要板书方案20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日当午汗滴春一粒盘中餐辛苦秋万颗饿死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课外: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解释“古诗”的意思。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二、初读指导1、板书:锄禾,领读。
解释字意。
2、老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老师用小黑板提醒: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老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
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老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人教版《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

人教版《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⑴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⑵考虑: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同学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⑶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⑴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⑵考虑: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⑶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语速适中,情感丰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学会生字词,把握古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古诗。
(2)简介古诗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自读两首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 品析古诗:(1)让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如景色、人物、情感等。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培养审美观。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古诗创作或改写。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学习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古诗主题思想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生字词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2. 课件:古诗原文、生字词解释、图片等。
3. 教学资源: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案例分析等。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古诗两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
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杨万里是南宋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24.古诗两首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
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
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
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朝 ( zhao chao )辞一日还 ( huan hai )万重 ( chong zhong )山白帝 ( ti di )城啼 ( ti di )不住2、齐读〔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A 、朝辞白帝彩云间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B 、千里江陵一日还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3、练说句意1〕互相说2〕指名说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5、小结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5篇《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一)学习古诗《雪》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1)简介作者尤袤(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二)学习古诗《江雪》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古诗两首》教案2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四、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
2.生字词卡片。
3.彩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本课的两首古诗。
(二)学习《静夜思》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2.学生自读《静夜思》,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3.老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4.学生再次朗读《静夜思》,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5.学生背诵《静夜思》。
(三)学习《春晓》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2.学生自读《春晓》,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3.老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4.学生再次朗读《春晓》,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5.学生背诵《春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老师提问学生关于《静夜思》和《春晓》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学生齐读两首古诗,巩固记忆。
(二)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静夜思》和《春晓》的意境。
2.学生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进行创作,描绘出诗句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老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课后作业1.抄写《静夜思》和《春晓》。
2.家长签字确认孩子已背诵两首古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发音不准确,需要老师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学习《春晓》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
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
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
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
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⑷ 粗略讲讲诗意。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3篇)认一认说一说幼儿教案认一认写一写大班教案反思11、能够正确认识8个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字的意思。
3、象形字的引入,促进学生对字意理解的。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音形结合,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准“关”“卧” “立”的字音。
部分学生在学习这些字之前已认识了部分汉字,因此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1.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有效认字。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动画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融入音乐,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课的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们切实感受识字是快乐的,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而不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去“炒冷饭”。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制定了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材和学生出发:(一)以教材为本1、有目的复习。
在新授课前,对这八个字中出现的声母和韵母进行复习,然后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即和这八个字有关的音节,请生进行拼读。
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后面的认字突破难点,也是渗透了借助拼音识字法。
2、发挥插图的作用。
学习生字的同时,让生可以看图,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字义,另一方面也渗透了借图识字法。
3、有目的地“动”。
在学完“出、入、立、走”之后,本课的内容应该说是进行了一大半了,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正好需要放松一下,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投入下面内容的学习,所以安排了听《中国功夫》这首歌,这不仅是发挥了音乐的放松与熏陶作用,这首歌中也蕴含了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坐、卧、立、走”,寓教于唱,何乐而不为?学完这四个字之后,又安排了“举牌子”的师生互动,在巩固字音的同时,渗透和初步强化基本行为动作的要求。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写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培养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分析古诗的结构、韵律和词语用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学生通过古诗的学习,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古诗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和注释。
2.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景物描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授:教师分别讲解两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结构和韵律。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 课堂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两首古诗的异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诗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进行示例创作。
5.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两首古诗,并尝试背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和课后访谈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教师通过学生的创作练习,评价学生对古诗中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3.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
佚名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默写《示儿》。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蓟北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比如:“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
还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
在书写时要注意右
半部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
“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来是“洛”。
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
在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
“乃”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
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
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
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和理解。
如: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读文,并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联系诗句内容理解词语。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查字典,我们又得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
“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又如:“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知道,“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告乃翁”是指告诉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3.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练习掌握。
九州同: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文中指南宋军队。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不要忘记。
北定:向北进军平定。
剑外: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四)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
边读边想
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六)作业。
1.读诗。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三)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有较具体的体会。
(四)能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体会诗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
1.指名读诗,让同学想一想诗的题目的意思。
(1)学生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说。
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们知道。
示儿:把事物让儿子知道。
因为这是诗人临终作的诗,相当于遗嘱。
(2)使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并说明自己是怎么知道题目的意思的。
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诗的内容来理解题目的含义。
2.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1)学习第一句。
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第一句诗,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可能有:“元知”、“万事空”、“但悲”、“九州同”。
②让学生看注解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词句,试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元知: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伤。
九州同:指全国的统一。
③当学生对不易理解的词语,通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诗句弄懂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即: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④教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诗人临终前感到最悲伤的不是自己的身体、家庭,而是祖国不能统一。
可见诗人具有多么强烈的爱国之情啊!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诗。
①让学生先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看注释,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向北方进军去平定。
中原:课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文中指的是陆游自己。
③说一说第二句诗的意思。
大家讨论。
南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你们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④体会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