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一副挽联改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伯驹一副挽联改命运
张伯驹一副挽联改命运
张伯驹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
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诗词
学家等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陈毅是一位爱才之帅,尤其赏识张伯驹的博才多学,两人惺惺相惜,友谊日渐加深。
1957年,张伯驹被错划为“右派”,“文革”期间又被诬陷为
“现行反革命”,被送往农村,但公社拒绝了收下这个已经快70岁,不会劳动的老头,在一个雪天里,被
拒绝落户的张伯驹夫妇离开舒兰,返回北京,没有户口,没有钱粮,生活很落魄。
1972年陈毅逝世,得此噩耗,伯驹老人捶胸痛哭。
他怀着
对陈毅元帅的无限崇敬和爱戴的深情,挥泪写下了一副挽联: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
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
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
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托人转交给张茜同志。
原定陈毅追悼会主席和政治局委员一律不参加。
但后来主席还是临时改变主意,参加了追悼会。
陈毅夫人张茜一见主席,
张茜便哽咽地问:“主席,您怎么也来了?”
毛主席落泪了!“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啊,陈毅同志
是一个好同志,是个好人!”
毛泽东在灵堂里缓缓地走了一圈,他扫视着数以百计的花圈、挽联、挽幛。
倏忽间,老人家像发现了什么!他缓缓地走过去,伫立在一幅挽联下,毛主席低声吟诵:“仗剑从
云……遍树红旗。
”好出色的文笔!寥寥百余字,生动、准确地勾勒了陈毅的一生,用字讲究,语韵铿锵。
主席家沉思了片刻,备加赞赏地说:“这幅挽
联写得好啊!”
这幅挽联可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讲陈毅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艰苦奋斗、转战赣闽南北、对党衷心不二;一个是讲他在新四军的砥柱作用和他后来率华东野战军作战江北的显赫
声名;一个是讲陈毅的逝世,万民哀悼。
此联用典浑然融化,巧妙贴切至极。
上联“干城”中的“干
”,指盾牌。
干和城都比喻捍卫者。
语出《诗•周南•免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下联的“挥戈挽日”,亦作“撝戈反日
”。
语出《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
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捞之,日为之反三舍。
”后以“撝戈反日”赞扬坚强勇敢的战士,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联中将“折冲”换为“
接”字,意指陈毅同志任外交部长期间,为发展我国和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张伯驹在联中深情地追忆了陈毅同志非凡的战斗生涯和光
辉的革命业绩,赞颂了陈毅同志忠贞不渝的高尚品质,也表达了自己对陈毅同志由衷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彰显了张伯驹的才华。
毛主席国学深厚,对书法和诗词尤为爱好。
为此喜欢这方面的人才。
他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主席看后往事被深深搅动了,有着太多的话要说。
“这个张伯驹是什么人?”毛泽东问身边的周恩来。
周恩来略一迟疑,答道:“一位民主人士,是陈毅同志生前的朋友。
”
又问:“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在北京。
”周恩来转身见到了张茜,走过去说:“主席问张伯驹先生呢。
”
张茜走到了主席的身边。
“这幅挽联写得好!”毛泽东又赞了一句。
他极少这样夸奖人。
“他就是那位把传世第一的字,传世最古的卷轴画捐给国家的那个人。
”
“噢……”毛泽东猛然记起,问道:
“他的夫人,是不是叫慧素?”
毛泽东的记忆力绝佳。
虽然已过了许多年,他仍然记得这个名字。
解放不久,何香凝向他讲过慧素这个人。
毛泽东的私人藏画中,还有一幅慧素画的山水呢。
“对,就是他们!”张茜忙说:“
到现在,他们不但没工作,在北京连户口也没有呢,好惨。
陈毅活着的时候,总挂牵他们的事。
”
毛泽东点点头,看着周恩来说:“对这样的人,应当保护,给出路。
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作用。
像张伯驹这样的人,完全可以安排到中央文史馆去嘛。
他们本人,便是一部历史呢。
”
人生充满了奇遇。
一幅挽联竟然引起了毛泽东同志如此重视,实属罕见。
追悼会后,周恩来马上责成童小鹏,对张伯驹的事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十几天之后,张伯驹终于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生活中的新一页,随着春天的到来,一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