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国学第十一册管仲相齐)
《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江苏四中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游、遇、进、死、匡”等,了解文言句式--被动句。
2、了解管仲的民本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珍惜同学情谊,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楹联:“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横批“挚交千古”。
友谊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历史上多少动人的知音故事,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友谊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是无私的关怀,宝贵的信任;是正直的忠告,热情的鼓励。
友谊是对理想的共同追求,是前进征途上的精诚合作,是困难关头的相互支持,是人生道路上的神圣承诺。
志同道合者可以成为君子之交、金兰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生死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
而这幅楹联的主角管仲,和友人鲍叔牙的故事,更是定格为成语--管鲍之交,成为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好朋友的代名词。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管仲列传》。
二、解题和作者介绍课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是管仲、晏婴二人的合传,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
课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司马迁自述写作《管晏列传》之缘由:“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作〈管晏列传〉第二。
”指出虽然管仲的奢华与晏婴的节俭形成鲜明对比,但是二人同为齐国杰出政治家,管仲辅佐桓公成就霸业,勋业彪炳,晏婴协助景公成就治世,政绩显赫,一霸一治,泽被当代,垂范后世,二人虽隔百余年,但他们都是齐人,都是名相,又都为齐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将二人合传写成《管晏列传》。
三、预习检查(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颍()上鲍()叔牙一匡()天下仓廪()召()忽齐桓()公少姬()好()恶()(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2、常欺鲍叔3、鲍叔遂进管仲4、一匡天下5、尝与鲍叔贾6、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7、知我不遭时也8、吾尝三战三走9、上服度则六亲固10俗之所否,因而去之11慎权衡12将顺其美13下令如流水之原(三)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1、齐桓公以霸2、召忽死之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4、仲既任政相齐5、南袭蔡6、管仲因而信之7、然孔子小之(四)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2、管仲既用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4、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5、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7、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8、妆成每被秋娘妒9、分财利多自与10、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四、朗读课文1、初读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意义;(2)能够把握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3)能够分析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2)学会对比分析历史人物,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提炼文本信息,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尚英雄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2)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管仲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2)如何评价管仲的功过是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作者司马迁;(2)引导学生关注《管仲列传》在《史记》中的地位;(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管仲为何能成为齐国的贤相?他的改革对齐国有何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2)引导学生关注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道德品质;(3)分组讨论,总结管仲的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析管仲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2)对比管仲与齐桓公的其他贤相,探讨管仲改革的成功之道;(3)讨论管仲的功过是非,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意识。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2)强调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后作业1. 结合《管仲列传》,分析管仲改革的成功原因;2. 对比管仲与齐桓公的其他贤相,谈谈你对管仲改革的看法;3. 写一篇关于管仲的人物评论,可以从性格、才能、贡献等方面入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_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课前(多媒体播放):《朋友》导入新课:课前大家欣赏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朋友》,当我们听到“朋友”这两个字的时候,往往会想到很多:滚滚红尘,芸芸众生,能在同一时空相遇,已是一种机缘,若能相知进而志趣相投,那便是朋友了。
从古至今,传诵着很多朋友情谊的佳话,“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说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情。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迁的《管仲列传》,体会管仲与鲍叔牙感情的真诚可贵。
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检查预习导航1、人物介绍(学生齐读)2、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查学生拿着自己的导学案通过投影仪把答案投影到黑板上,然后大家一起纠错评价。
老师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步骤。
步骤:切、译、连、誊方法:留、补、换、删、调留: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
补:文中省略的内容(主、谓、宾、介词等)换:单音节词换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换成现代汉语。
删:文中多余的虚词。
调:调整顺序,把倒装的语序调成现代汉语语序。
课堂探究:一、根据文本内容,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管仲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如何评价他?生平:贫困——经商——事纠——为囚——相齐管仲一个是由社会最基层成长起来的“高级干部”德:懂得感恩、重视友情、志向远大、孝顺隐忍能:努力发展经济,强调统治者要守法,重视道德教化,强调国家政策要顺应民心。
勤:内政和外交积极辅佐齐桓公绩: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考核等次:优秀二、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客观)主观:管仲的个人能力客观条件:1、朋友知己之情取得巨大成功首先得益于鲍叔牙的知贤、荐贤。
2、君臣知遇之恩有齐桓公这样的明主也是一个原因。
如果不是桓公而是商纣王或是楚怀王,管仲即使是“心如比干多一窍,贤如屈原胜三分”,恐怕也难有作为啊!三、第二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情的?具体表现为经商、谋事、做官、作战、还有被囚禁时候的态度。
管仲列传教案11苏教版优秀版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11苏教版优秀版教案管仲列传曾素英【教学目标】、掌握并积累文言知识。
、欣赏管鲍之交片段,体会作者对真挚友情的礼赞。
、探讨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所蕴涵的感情。
【教学重点】欣赏管鲍之交片段与探讨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所蕴涵的感情。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如果某一天你与别人合伙做生意,出钱时你七成,他三成。
中间赚了钱,他又偷偷拿走一些去用了,而在年底分红时,又要对半分。
你愿意继续同这样的人合作吗?而且这个人,打仗冲锋时,他跑在最后,撤退时,他比谁都跑得快,往往在最前面。
他出主意帮你办事,事情越办越糟。
你愿意同这个人交朋友吗?可在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人,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无比推崇他,梁启超称他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他就是管仲。
不仅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而且是哪怕吃再大的亏都愿意。
愿意吃这亏的人名叫鲍叔牙,鲍叔牙推荐他辅佐齐桓公,使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他有“春秋第一相”的美誉!今天让我们走进司马迁的《管仲列传》去领略一下管仲的风采!()管仲(前—前),名夷吾,字仲,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辅佐齐桓公,齐国的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现在让我们走进《管仲列传》去领略一下他的风彩吧!二、复习文言知识(过渡: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本文的文言知识,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一)重要字词、管仲贫困,常欺鲍叔占便宜、鲍叔遂进管仲推荐、与俗同好恶百姓、论卑而易行平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会盟纠正、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而死、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以……为小,轻视(二)文言句式、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者也表判断、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见于表被动、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岂管仲之谓乎用“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省略句齐桓公以霸省略“凭借他的辅佐”(三)重要句子翻译.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知识。
2、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讨并交流司马迁为管仲立传的缘由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浙江大学董平教授在《百家讲坛》中曾这样介绍管仲“穷困潦倒是一个不成功的商人,胆小怯懦是一个不勇敢的士兵,狂妄无能是一个不称职的官员。
”(年青时)那么他是如何一步步辅佐桓公称霸,成为一代名相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史记?管仲列传》中寻找答案。
二、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知识。
2、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
三、检测预习,展示自学成果(一)读准字音颍上人也尝与鲍叔贾不肖召忽死之与俗同好恶仓廪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提示:恶多音字的读音由词性确定,提示学生注意文本语境(二)注释中的实词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2.吾尝三战三走3.上服度则六亲固4.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5.下令如流水之原提示:预习时要关注课下注释中明确标注的文言现象,及时积极记忆。
四、研习课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料事如神,有着接触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的诸葛亮常常拿自己跟管仲、乐毅(辅佐燕昭王统帅五国联合攻破齐国,军事家)相比,那管仲有什么才能,让诸葛孔明如此佩服,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3.4段。
管仲之才(3-4段)(一)学生齐读课文有字音及断句方面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二)四人一组,探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时间3分钟(三)学生质疑,师生释疑(四)重点明确(提问的方式完成)1、管仲既任政相齐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3、富国强兵4、与俗同好恶5、故其称曰6、故论卑而易行7、贵轻重,慎权衡8、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9、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10、管仲因而信之(五)问题探讨学生再读3.4段思考:管仲相齐取得成功的原因?明确:为政思想和才能:务本求实、发展本国经济重视礼节以民为本、令顺民心外交风范:因势利导、转败为功(插入典故介绍)资料链接桓公伐蔡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
管仲列传教案
课题:《管仲列传》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学习重难点】1、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自主学习】模块一、情境引读(一)文学常识管仲,春秋初齐国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
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以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
管仲助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诸侯,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典故】桓公拜相“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
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
”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重用人才,不计私仇,拜管仲为相【典故】曹沫之约《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五年(前681),伐鲁,鲁将曹沫三战三败,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
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
”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小快”而“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
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
“诸候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注解】桓公伐蔡《史记·齐太公世家》:少姬(即蔡姬)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
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
蔡亦怒,嫁其女。
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
【注解】桓公伐燕《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北狄)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材版本:人教版2. 学科:语文3. 课时:2课时4. 年级:八年级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管仲的爱国精神、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
(2) 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历史背景的理解。
(2) 管仲的爱国精神、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查找课后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管仲的爱国精神、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管仲所处的时代背景。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教学: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管仲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管仲的爱国精神、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的认同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 参考资料:关于管仲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的资料3. 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4.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邮编联系电话一.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翻译重点语句。
❖ 2.欣赏管仲的人格魅力,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 3.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 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重点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二.导入新课美文诵读:仁者知其礼,贤者晓其能。
曾经的贫困书生,而后的一国之相。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是他的誓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他的理念;南伐楚、蔡,北征山戎,是他辉煌的业绩。
感恩鲍叔,辅助桓公,顺应百姓,他使齐国一匡天下,他使桓公九合诸侯。
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他就是——管仲!【过渡语】仁者,贤者的说法很笼统,但是诸葛亮我们一定熟悉,诸葛亮出仕之前,躬耕南阳之际最仰慕的两个人就是管仲、乐毅。
下面让我们学习《管仲列传》。
三.检查预习(一).了解管仲。
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
春秋初齐国政治家。
齐桓公即位后,经鲍叔牙推荐,被任为上卿,以主持政务,被尊为“仲父”。
管仲使齐国日渐富强,助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诸侯,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他有“春秋第一相”的美誉。
(二).自主学习过程1、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流畅朗读。
2、对照注释分段疏通文意,标出重点词语、句式。
结合点评理解每段内容。
3、思考问题(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我们从《管仲列传》中可以窥探到司马迁怎样的感情?4、为下列红色字体注音颍上(yǐng)鲍叔(bào)匡正(kuāng)仓廪(lǐn)桓公(huán)商贾(gǔ)不肖(xiào)召忽(shào)【过渡语】管仲“春秋第一相”的美誉当然来源于他的政绩,那么文中的那几个段落描写了他的政绩呢?(三)、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段(1-2):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2、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3、教学方法:阐述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4、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步骤。
5、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材、教具等教学资源。
6、教学评价:说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1、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提高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2 教学难点对文中一些复杂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管仲这一历史人物。
3、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文言字词、句式和文章内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管仲的人物形象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3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引出管仲这一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文学常识介绍简要介绍《史记》的作者、体裁、地位等,以及管仲所处的时代背景。
43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教师范读,纠正学生读音,强调朗读节奏。
44 字词讲解结合课文注释,讲解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如实词“相”“霸”“匡”等,虚词“而”“以”“于”等。
分析文中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45 疏通文意学生分组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翻译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6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管仲的语句,分析其人物形象特点。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3、体会司马迁对管仲的评价和情感态度。
4、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管仲的治国策略和成功原因。
2、难点(1)分析司马迁的写人艺术和叙事技巧。
(2)探讨管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讲解法:讲解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管仲的人物形象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点拨法: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千古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详,它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之口。
管仲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他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传奇一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司马迁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齐国在管仲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大增,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的治国思想和策略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司马迁在《史记》中为管仲立传,高度赞扬了他的功绩。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3、学生听读,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文言知识讲解1、实词(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交往(2)鲍叔终善遇之遇:对待(3)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占便宜(4)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已而:不久(5)管仲囚焉囚:被囚禁(6)鲍叔遂进管仲进:推荐(7)九合诸侯合:会盟(8)一匡天下匡:纠正2、虚词(1)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尝:曾经(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于:被(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表转折(4)管仲既用既:已经3、句式(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2)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判断句(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判断句(五)文本分析1、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1)提问: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中,哪些事情体现了鲍叔牙对管仲的理解和支持?(2)学生思考并回答。
管仲列传教案(第二课时)
管仲列传【知识目标】1.积累“匡、相、修、将、救”等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水平目标】1.掌握基本文言字、词、句;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2.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情感目标】1.感悟传记主人公的人格品质对后世的影响。
2. 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教学重点】1.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1.探究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习方法】诵读法、串讲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通读全文,并结合书中注释及参考资料,理解文章大意。
2、分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复述其中的事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自然导入:二、揭示学习任务• 1.学习积累文言知识。
• 2.总结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 3.探究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意(同座交流,代表发言)1、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分段疏通文意,标出重点字句,结合点评理解每段内容。
第三段:1:相:出任国相。
2:俗:指百姓。
3;国君。
一说居上位者。
服:行,施行。
度:节度。
或特指礼度、制度。
六亲:《管子牧民》有“六亲五法”一节,刘向注云:“‘以家为家’,一亲也。
‘以乡为乡’,二亲也。
‘以国为国’,三亲也。
‘以天下为天下’,四亲也。
‘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五亲也。
‘如月如日,唯君之节’,六亲也;天地日月,取其耀临,言人君亲下,当如天地日月之无私也。
”由此可知,这里所谓“六亲”,非指一般意义的六亲,即非《正义》所云外祖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子,亦非王弼所云父、母、兄、弟、妻、子,或其他各种指谓。
固:安固,稳固。
4:《管子牧民四维》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管仲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言词汇,了解言句式,提高言阅读能力。
2、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3、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重点:积累言词汇,了解言句式,提高言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司马迁为管仲列传的目的及所蕴藏的人才观对于今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导引:1 学生演示:“()之交”2 揭示题《史记•管仲列传》。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
二、阅读全,学生整体感知全。
(朗读默读)三、结合前预习,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教师点拨。
(讲解法)词类活用•1富国强兵使动:使……富使……强•2管仲既任政相齐:名作动做宰相•3管仲因而信之:使动使……守信用•4然孔子小之:意动以……为小,轻视•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意动以……为羞耻意动以……为耻•6贵轻重:以……为贵特殊句式•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倒装句•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岂管仲之谓乎?•分财利多自与。
•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国学启蒙管仲教案
国学启蒙管仲教案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在当代社会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教育价值。
国学启蒙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和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众多国学经典中,管仲教育案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品格和智慧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介绍管仲教育案的来源、内容和实施方式,以期对国学启蒙教育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以其才智和卓越的治理才能被誉为“春秋时期第一相”。
管仲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管仲教育案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心智的教育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当代教育实践。
管仲教育案主要包括“三行”和“九流”两个方面。
“三行”是指学行、行行、天行。
学行要求学生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行行要求学生行为端正,遵守道德规范。
天行要求学生能够顺应天命,肩负起社会责任。
“九流”是指九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包括贤人、仁人、勇人、康人、厉人、简人、愚人、佞人、贱人。
管仲认为,每一种人才都有其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应该在教育中给予适当的培养和引导。
在实施管仲教育案时,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全面普及。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经典著作、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国学的优秀传统。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开展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再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最后,要提倡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采取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培养。
通过实施管仲教育案,可以达到多方面的教育目标。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其次,学生在实践活动和讨论中,不仅能够培养创新思维,还能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管仲列传教案(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2、学习管鲍真诚的交往,正确认识文中提及鲍叔牙的作用;3、辩证看待管仲的为人。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串联、讨论探究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
教学重点:“见……于”式被动句,意念被动句,“贫、游、穷、事、以、仕、不肖、死、张、之、因而、修、信”等词。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文中提及鲍叔牙的作用;辩证看待管仲的为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
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
在滚滚滔滔的历史长河里,许多英雄人物就像那洁白的浪花一样,虽然转瞬即逝,但他们盛开过;更像那斜挂青山之上的一抹夕阳,虽然停留得短暂,但他们灿烂过。
是非功过且留给后人评说,因为他们毕竟精彩了自己的人生,精彩了那段历史。
管仲是司马迁通过《史记》为我们呈现的一个“英雄”形象。
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通过学案(见后面“附录”)上的“管仲简介”简单了解了这位人物。
那管仲具体怎样,我们今天一起走进《管仲列传》。
二、明确目标。
带着这些目标我们把全文齐读一遍可以吗?三、齐读课文。
四、字词句预习检查并强调。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已而(随即,不久)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既(已经;……以后)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凭借,后省略“之”)霸*九合诸侯,一匡(纠正,使归入正统)天下*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结合76页相关知识强调被动句),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才,无能)(《红楼梦》中贬贾宝玉的《西江月》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召忽死(为动词,为……而死)之(陶渊明《咏荆轲》中“君子死知己,提剑上燕京”)*四维(本义为系物的大绳,“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后比喻准绳、纲纪。
)不张(引申为“宣扬”),国乃灭亡*俗之所欲,因而(顺着来;顺势来)予之*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趁机来)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修复;恢复)召公之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生默读,老师巡视。
2.生汇报
3.小结:说得真好,在国内,管仲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故而万民归顺,一心向国;对外,齐国奉公,仗义,守信用。让各诸侯国奉为霸主。于是:诸侯由是归齐。诸侯由是归齐?诸侯由是归齐!
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伯牙子期的《知音》;有了蔺相如廉颇的《将相和》有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莫逆之交,刎颈之交,生死之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乃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愿你们的人生,也能得一知你,懂你,守望相助的好友。以大智慧观人——择友,以诚待人——好好呵护你们的友谊。有了知己,你的人生一定会更加幸福。下课!谢谢同学们!
5.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能自己读了吗?现在就自由练读课文吧。可以对照老师帮大家划分的节奏练习哦。
6.谁愿意来读一读?通过这些遍的朗读,你们读懂了什么呢?
三.小组学习,理解课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了这么多遍,也好像读懂了文章的意思。其实呀,读古文光靠猜,可不能做到正确理解呀!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文的意思呢?(指生回答)
教学准备
CAI教学课件 课前适当布置学生预习(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基础和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激趣导入
古人说:“以铜为鉴,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本学期我们的《国学》讲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说起诸葛亮,同学们一定对他非常了解,他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宰相,就是他让刘备统领下的蜀国以三足鼎立之势与曹操,孙权抗衡。而大家知道吗?诸葛亮有一位偶像,他曾经说过,要做像管仲一样的宰相。那么,管仲是什么人?他又怎么能取得诸葛展延伸,感知友情
齐桓公终于成就了一番霸业,管仲也到了垂暮之年。这时候,很多人都直夸他治国有方,是一代名相。可是管仲却这样说:“……”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鲍叔牙就没有我管仲!”鲍叔牙又是谁,他怎么就让管仲心存感激到这种程度呢?请打开书35页,这里就写了管鲍之交的故事,大家快速地浏览一遍吧!
读了故事,大家已经对管鲍之交有了了解,一百多年后,孔子也这样说:“益者三友”大家说说,鲍叔牙对于管仲是怎样的朋友?
这就是管仲,就是他让本来连年战乱,在海滨不足挂齿的齐国仅仅六年时间便成为诸侯之首,让他辅佐的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之首。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赏析课文
1.听老师朗读课文,为不会读的字注音。
2.跟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3.跟老师合作读课文,注意读准节奏。
4.在课文中,有一句很长,我们来练习练习。注意把握节奏。
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网络啦,工具书啦,图书馆里的历史书都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古文的好帮手。还有我们国学书上的注释和译文,也是离我们最近的好帮手呢!借助帮手,小组学习吧。
1.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2.指生说说理解,学生补充或教师补充。
过渡:孩子们真是底蕴深厚,轻轻松松利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正确地理解了课文。可是,读着读着,是不是发现又产生了一些问题呢?这就对了,“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第7课 管仲相齐
诸侯由是归齐
民本 信
国内 外交 义
强国 公
教学后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断句,熟练朗读课文。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为政的才能。
难点:学会利用注释和译文理解课文,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学情分析
对于本届六年级学生来说,因为从五年级开始才初步接触国学,没有《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庄子》等古文阅读的坚实基础,加上学生的语文功底参差不齐。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和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考虑学生因素适当降低难度,用划分好节奏的文章,适时质疑等方式帮助学生尽快理解课文并进行一定的知识拓展和迁移。教学内容较饱满,教学节奏应适当把握和加快。
单元名称:贤哲智慧
课题
第7课管仲相齐
教学目标
1.了解春秋霸主之首的齐桓公以及一代名相管仲。
2.正确断句,熟练朗读课文,背诵“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依据注释和译文大致理解文章大意,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为政的才能。
3.通过阅读古文,对历史故事产生阅读兴趣,从而产生阅读《史记》等名著的愿望。
当然,除了“益友”肯定也有“损友”。于是乎就有了“损者三友”只要你高兴,在你面前只说好话的人为一损;当面夸你背后害你的人为二损;满口大话,没有真本事的人为三损!于是乎,杜甫就有了感叹。齐读《贫交行》。关于友情,老师还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没有伯乐,千里马就只能是马厩里那匹时刻嘶吼一声的普通良驹;没有鲍叔牙,管仲有可能已成为齐桓公为报一箭之仇的刀下亡魂;于是古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吾死而无憾!
这么多的问题,课堂上可不能一一解答,我们一起来挑选一个大家最想知道的问题共同研究,其它的问题,我们就留到课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
四.问题导读,品读课文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知道了管仲相齐的结果是“诸侯由是归齐。”可是以齐国一个“区区之国在海滨”怎么能让“诸侯由是归齐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找找诸侯由是归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