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习题 普陀补习班

合集下载

2016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习题普陀补习班

2016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习题普陀补习班

普陀补习班高三历史世界现代化相关联系1、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4分)广义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在各个方面所发生的一种深刻变化,它既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又是不同国家和地区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

——何传启:《21世纪末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1)材料中的“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转变”分别是指什么?(2分)(2)简要叙述18世纪以来的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2分)(1)农耕经济向工业经济、君主专制向民主法治。

(2分)(2)(10-12分)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也是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

亦是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现代化在西欧率先启动。

18世纪以来,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率先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

第二阶段,现代化在欧美扩展。

从18世纪后期开始,工业革命推动着现代化进程在欧美(法国、美国)逐次扩展。

第三阶段,现代化在全球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俄国等,北美和东亚的美国与日本先后实现了现代化。

第四阶段,现代化的自我更新和多样化模式出现。

20世纪以来,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过程展开了多次重大经济政策的调整,进行自我更新,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同时,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人类选择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获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得、多样化的现代化模式。

2、改造世界的世纪(14分)有学者认为19世纪是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

请运用史实阐述这一观点。

(14分)工业化浪潮推动了现代化的世界进程,加速了世界整体化进程。

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现代工厂诞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企业与垄断资本的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16年秋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练习岳麓版必修1

2016年秋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练习岳麓版必修1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这表明戴高乐意识到( )A.必须消除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B.必须启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C.必须确立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D.必须抗衡美国,提高欧洲地位解析:二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受到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

尤其是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和北约控制欧洲,使戴高乐意识到联合抗衡美国的重要性,B项1952年已开始。

A、C两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2.二战后日本经济很快发展起来,1956-1972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其原因不包括(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日本的民主化改革C.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D.利用国家政权发展经济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为扶持、控制西欧,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而实施的欧洲复兴计划,故选A。

答案:A3.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20世纪60年代由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建立的国际政治集团B.其目的是为了谋求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发展C.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制约作用解析: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组织,不只限于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也有欧洲国家,如南斯拉夫。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就是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

因此A项错误。

答案:A4.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

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解析:“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属于新兴力量的崛起,有力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B5.二战后,对两极格局构成冲击的因素包括( )①欧洲的联合②日本的崛起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④中国的振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2016年高考历史复习题:第12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十月革命至二战经典提升卷 含答案

2016年高考历史复习题:第12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十月革命至二战经典提升卷 含答案

第12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十月革命至二战经典提升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2015·浙江文综,21)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

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2.(2015·浙江文综,22)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

……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

”最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列宁格勒战役3.(2015·课标全国Ⅰ,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4.(2015·山东文综,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5.(2015·四川文综,11)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

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

”在此,朗之万()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6.(2014·课标全国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7.(2015·浙江金华十校调研)“传统国际法历来把‘诉诸战争权’看作是主权国家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利,巴黎公约则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测试模块4《世界现代篇》第1步专题11课时提升(人教版)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测试模块4《世界现代篇》第1步专题11课时提升(人教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广东六校联考)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解析:选A。

据“需要先进工人进行大规模的‘十字军讨伐’……的地点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图表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了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根据第二个图表“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期使得农民生活困难,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农民急需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故选A项。

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2.(2015·贵阳三模)“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

”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解析:选B。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市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与题中“商业正是……‘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集体农庄制度是斯大林时期实行的,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工业发展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5·广东惠州三模)“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

”这说明苏联(俄)当时正在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B。

松江最好的高考暑假补习班 新王牌 实用教案

 松江最好的高考暑假补习班 新王牌 实用教案

现代世界的进程——经济一、选择题1、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

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2、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3、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

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4、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

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

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5、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6、“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

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A.开元盛世 B.戊戌变法 C.康乾盛世 D.清末新政7、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A.商业繁盛的地区B.盛产煤炭的地区C.邻近河流的地区D.电力充足的地区8、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

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市化 D.电气化9、“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2016年中考真题:专题24-战后世界格局与世界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历史)(含答案)

2016年中考真题:专题24-战后世界格局与世界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历史)(含答案)

2016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版精品解析汇编(第2期)专题24战后世界格局与世界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1.(2016年海南卷)某同学正在制作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示意图,图中空格处应填写的演变趋势是()A .集团化B .区域化C .全球化D .多极化【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2016年河南卷)从1990-2007年,全球经济从22.8万亿美元增长至53.3万亿美元,全球贸易增长了133%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得益于【】A .美苏两极格局瓦解B .多极化趋势发展C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D .经济全球化加速【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3.(2016年西宁卷)右图所示“?”处应该填入()20世纪世界格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北约—华约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苏联解体A.单极世界格局B.冷战对峙格局C.全球化趋势D.多极化趋势【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4.(2016邵阳卷)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内容不包括()A.封锁与遏制B.稳定资本主义C.遏制共产主义D.发动战争【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5.(2016年泰州卷)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历史,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A.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D.苏联的解体【答案】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6.(2016年潍坊卷)丘吉尔描述了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种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预示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A.全球化趋势加强B.两极对峙格局C.多极化格局形成D.一超多强格局【答案】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7.(2016年潍坊卷)从查理曼帝国到哈布斯王朝,从拿破仑到希特勒,都企图通过军事和战争手段实现统一欧洲的梦想,到头来他们都失败了,这证明欧洲一体化必须坚持()A.继续奉行杜鲁门主义B.实行贸易保护手段C.建立统一的宗教信仰D.和平与发展的道路【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8.(2016年雅安卷)新全球史》中写道:“1962年,整个世界战栗了,等待着超级大国的对抗可能会带来的世界末日。

人类与社会课后作业辅导5

人类与社会课后作业辅导5

第九章现代化、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一、填空题1. 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最早是在西欧的英国启动的。

2. 按照现代化变革因素的来源,可将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两种类型。

3.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

4.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按照一体化目标由低向高可将其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等组织形式。

6. 关贸总协定是世界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准国际贸易体系,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调节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7. 2001年11月,在阿联酋的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同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

8.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首次给知识经济以明确的定义。

9.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其出现将引起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经济结构、管理理论、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10.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和劳动力、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本和资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变成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以及隐藏在高新技术背后的知识创新和有用信息的及时获取。

11.为了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全面启动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它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等,是一个由与上述创新系统相联系的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

二、选择题1.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现代化,它的起点是(A)A. 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B. 立宪运动 D.辛亥革命2. 确定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奠定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主地位的是(B)A.马歇尔计划B.主权国家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巴黎统筹委员会3.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化生产和经营的载体和组织者是(D)A.国际贸易组织B.主权国家C. 地区经济集团组织D.跨国公司4. 在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C)A.东南亚国家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D. 欧洲联盟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5. 不属于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职能的是(C)A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原则B 组织多边贸易谈判C决定跨国公司经营发展的重大问题D 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三、名词解释1.内源的现代化:P248内源的现代化主要是由自身社会发展的创新因素,导致了自发的自上而下的渐进性的社会变革,经过漫长的社会变革道路,使社会发展进入现代化。

世界现代化练习卷(答案)

世界现代化练习卷(答案)

《世界现代化进程》练习卷 2011.8.1一、选择题:(60分)1.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拜占庭帝国即为东罗马帝国,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信息“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

”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从时间限制“1707~1754”可以排除D,因为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A、B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

故选C项。

3.一般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查理一世迫于苏格兰起义的压力,为筹集军费而召开“长期议会”。

其理由是A.议会提出进一步限制王权与国王决裂B.国王筹集军费的要求遭到议会拒绝C.议会通过了关于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D.议会期间爆发了议会与王室的武装冲突解析:第四分册教材第5课有相关内容。

限制王权是议会与国王的矛盾焦点,国王要求为军备尔加税,议会趁机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两者不欢而散后,冲突升级。

4.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

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A.伏尔泰B.杰弗逊C.圣西门D.卢梭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与当时法国著名学者伏尔泰毕生的交往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弗里德里希从青年时代起就仰慕伏尔泰的启蒙学说,从1736 年起与他通信长达42 年,直到1778 年伏尔泰故去。

课时作业6:单元提升练(十一)

课时作业6:单元提升练(十一)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5·广东湛江二模)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不得不重建。

”当时,世界重建的经济基础是()A.雅尔塔体系的建立B.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答案D2.(2016·安徽合肥质检)《冷战1945~1991》中写道:“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

……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为实现“安全保障”,美国1945—1991年在经济上采取的举措是()①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②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③推行马歇尔计划④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1945年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①正确;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是1947年,故②正确;推行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故③正确;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是1994年,不在题干时间范围内,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3.(2016·河南濮阳质检)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A.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经济组织,其成员国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故A项正确;题干数据并没有对成员国进行分类,B、C项无从反映,故B、C项错误;D项“最主要支柱”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A4.(2015·福建泉州二模)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援助的概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25 世界多极化趋势巩固提升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25 世界多极化趋势巩固提升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6某某学业水平考试)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下列组织与之相关的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东盟D.欧共体,使得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故选D项。

2.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1 100多年中,它们一共发生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这种“政治智慧”是( )A.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共同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D.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C项正确。

3.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联邦德国D.日本,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崛起的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故选D项。

4.下图为华君武先生所作的政治讽刺漫画《美国重新武装日本》,对该漫画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美日勾结企图共同瓜分中国B.美国改变对日政策扶持日本C.美国支持日本成为政治大国D.美国削弱日本维护自己霸权1949年新中国成立及图片中美国重新武装日本可知,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开始扶持日本,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

5.(2017年6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关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B.它以欧洲国家为主体C.它体现了第三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D.它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故选A项。

不结盟运动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不是区域性经济集团,C项错误;美苏“冷战”结束的标志是苏联解体,D项错误。

6.一位西方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

世界近现代史测试题上

世界近现代史测试题上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测试题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交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扩大了经济和文化往来,世界逐步联为一体。

回答第1—5题:1.首先与欧洲建立了全洲性联系的是:A.亚洲 B 非洲 C.美洲 D.大洋洲2.十五和十六世纪的联系纽带主要是:A.殖民掠夺和殖民统治 B.贸易往来 C.文化知识 D.宗教3.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客观上冲击了当地的旧制度,引起了当地一系列新变化。

这些不包括: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政治上形成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政体 D.西方社会学说逐步流行4.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相互联系的纽带主要是:A.殖民掠夺和殖民统治 B.贸易往来 C.文化知识 D.生产方式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于:A 十八世纪末 B.十九世纪初 C,十九世纪中期 D.十九世纪末二十世初●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中,各国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有较大的不同,产生的影响较大的不同。

回答第6—10题:6.主要有利用农民的土地政策是:A.美国《宅地法》 B.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土地政策C.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 D.俄国农奴制改革时的土地政策7.下列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时的土地政策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是: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C.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土地政策 D.美国内战时期的土地政策8.革命或改革后实行的土地政策,一点也不考虑农民利益的国家是:A.法国 B.英国 C,俄国 D.日本9.依靠政府的政策,大力推进农业资本主义化的国家是:A.法国 B.俄国 C.英国 D.日本10.下列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中,均使大量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有:①俄国②日本 ③法国④美国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成长,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

高三第9单元现代化的世界进程(华师大版)

高三第9单元现代化的世界进程(华师大版)

第九单元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一、考试要求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 C工业革命与第一个工业社会的到来 D 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法国进入工业社会 A德国统一与现代化 C俄国的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 C 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扩展美国的崛起 D日本“脱亚入欧” D 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从自由放任到国家调控 D“滞涨”型危机与政策调整 A新经济与新问题 C 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 C战后苏联的变革 A苏联解体与俄罗斯转轨 C 发展中的新兴大国印度 A南非 A巴西 A相关考点工业社会的来临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C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C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D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现代工厂制度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美、德、俄、日的崛起《宅地法》《解放宣言》;南北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C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A俄国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C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输出对殖民扩张的影响 C“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B“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罗斯福新政国家调控经济 C社会保障措施 D【单元导读】●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重大飞跃和人类从分散地域性向整体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

●现代化的进程是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16世纪后,西欧地区的历史运动(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等)为资本主义兴起和工业文明诞生准备了条件。

17——18世纪,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此后工业革命推动的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北美和东亚逐次扩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如法、德、俄等,北美、东亚的美国和日本先后实现了工业化。

这些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各具特色,并通过殖民主义方式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现代世界体系。

【优化方案】2016届大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专题十三 20世纪上半期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第37课时

【优化方案】2016届大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专题十三 20世纪上半期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第37课时

课后达标检测37第37课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模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湖南益阳箴言中学模拟)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A. 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解析:选C。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表格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临时政府的更迭非常频繁,在半年的时间里更换了四个,这说明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故C项正确;A、B、D三项从表格信息不能得出,故排除。

2.(2015·泸州高三诊断)《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文中“本政府”是指()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解析:选D。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

依据材料中“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排除A项;依据材料中“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可知指退出一战实现和平,二月革命后政府仍参加一战,故排除B项和C项。

3.(2015·江苏扬州中学高三质检)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解析:选C。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相关史实。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梯级演练9-4走向整体的世界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梯级演练9-4走向整体的世界

1.(2012·高考海南卷)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车等新型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在郊区居住也不会对工作带来不便,A项正确。

答案:A2.(2011·高考海南卷)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解析:从题干时间“19世纪90年代”和材料信息来看,A项不符合当时实际状况。

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是推动生产集中的主要工业部门,能源革新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它并不能成为主要动力,排除B项。

生产集中能推动工业发展,但不能根本改变轻重工业比例,D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德国出现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知生产的集中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这正好符合生产关系变革(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故C项正确。

答案:C3.(2014·高考海南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

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课时作业10: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时作业10: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选择题1.(2016·陕西咸阳期末)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发展B.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D.制止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解析从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根本目的)是“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的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A2.(2016·河北石家庄期末)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

”他认为法德合作()A.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B.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C.标志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D.奠定了西欧联合的基础解析题中的“日耳曼”和“高卢”分别指德国和法国,因为自普法战争后法德存在百年的世仇,法德和解成为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

答案D3.(2016·广东汕头期末)某学生制作了“欧洲联合三步曲”的表格,其中有两处没有完成,请你帮他完成()A. 欧洲共同体加强政治联合B.欧洲共同体加强思想联合C.“北约”加强政治联合D.“北约”加强军事联合解析“北约”是美国主导成立的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政治集团,排除C、D两项。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故选A项。

答案A4.(2016·云南昆明期末)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解析二战后美苏对峙,美国“扶蒋反共”失败后,被迫扶植日本,使日本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陀补习班高三历史世界现代化相关联系1、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4分)广义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在各个方面所发生的一种深刻变化,它既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又是不同国家和地区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

——何传启:《21世纪末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1)材料中的“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转变”分别是指什么?(2分)(2)简要叙述18世纪以来的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2分)(1)农耕经济向工业经济、君主专制向民主法治。

(2分)(2)(10-12分)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也是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

亦是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现代化在西欧率先启动。

18世纪以来,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率先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

第二阶段,现代化在欧美扩展。

从18世纪后期开始,工业革命推动着现代化进程在欧美(法国、美国)逐次扩展。

第三阶段,现代化在全球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俄国等,北美和东亚的美国与日本先后实现了现代化。

第四阶段,现代化的自我更新和多样化模式出现。

20世纪以来,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过程展开了多次重大经济政策的调整,进行自我更新,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同时,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人类选择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获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得、多样化的现代化模式。

2、改造世界的世纪(14分)有学者认为19世纪是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

请运用史实阐述这一观点。

(14分)工业化浪潮推动了现代化的世界进程,加速了世界整体化进程。

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现代工厂诞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企业与垄断资本的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资本主义主要国家相继通过改革或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各国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思潮由空想走向科学,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国际格局: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为主导和中心的现代世界体系。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1分)材料一:英、法、德、美四国工业生产在全世界的比重(以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为100%)材料二:1914年世界六大殖民列强拥有的殖民地土地和人口材料三:问题:(1)归纳材料一的基本特征。

(2分)(2)材料三的“大餐桌”和所分享的“美食”分别比喻什么?并给漫画配上主题。

(3分)(3)迟到者中扑向西班牙、扑向俄国、扑向英国的分别是哪一国家?(3分)(4)简要说明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3分)1)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英法工业生产在全世界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美德在不断上升,并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2分)(2)“大餐桌”指地球。

“美食”指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主题: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3分)(3)扑向西班牙的是美国;扑向俄国的是日本;扑向英国的是德国。

(3分)(4)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分)4、(13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果你同意以上观点,那么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5分)(2)第三、四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制约因素有哪些?(4分)(3)该学者认为,第六阶段的模式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关键在于“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

(4分)(1)(共5分)第一阶段史实: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

(每答对一点给1分,满分不超过3分)第二阶段史实: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权力分立等。

(2)(共4分)经济:封建经济基础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2分)政治:政权的专制性强;政局动荡,战争频繁。

(1分)外交:受列强控制,国际地位弱,缺乏民族独立发展的条件。

(1分)(3)(共4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经营者和工人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济活力;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促进了沿海地区快速发展。

(每答对一点给1分,满分不超过4分)5、文明的渐进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进文明的发展。

请以15世纪到19世纪的英国为例,叙述各方面因素的互动所推进的英国现代化过程。

(14分)15世纪下半叶,英国形成君主专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2分)新航路的开辟,使欧亚主要商业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客观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使人们思想解放,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2分)17世纪上半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相当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2分)17世纪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中世纪神学理论,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2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政局长期稳定,为工业革命的进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分)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也产生了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等问题,推动政府进行社会立法,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2分)(本题在回答时,要体现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因素之间的互动作用。

)6、多样的工业化有位经济学家指出:“如果根据发动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工业化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由个人或私人发动的“演进型”工业化,如英国、法国和美国;第二是由政府发动的“革命型”工业化,如苏联;第三是由政府和私人共同发动的混合型工业化,如德国、日本等。

”——胡鞍钢《中国政治经济史论》问题:(13分)(1)三种类型中最早获得成功的类型和国家是哪个?为何成功?(9分)(2)19世纪的日本是如何发动“混合型工业化”的?(4分)(1)第一种,英国(1分)政治制度是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政体,整个社会有一个良好政治环境经济政策护航:重商主义,保护私人产权,鼓励技术创新,形成私人企业制度农业革命基础:国内圈地运动完成农业革命,还为工业提供廉价劳力;科学技术支撑:棉纺织技术和熟练工人队伍能源、资源保障:煤炭资源开发;海上霸权建立使海外殖民市场空前扩大,殖民地的资源和利润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能够说明每个角度即可得分)(8分)(2)国家:引进西方生产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建立了较为发达的纺织业、造船业、军事工业、机器制造业,强制推行义务教育,扶植高等教育个人:废除关卡、行会,允许人民自由择业,鼓励工商、嘉奖贸易,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农民自由选种作物。

(每个角度说清楚就可得分)(4分)7、文明的演进从历史来讲,现代化的涵义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

在此引领下,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演进,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对此进行了讨论后作了如下专题的阐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 “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

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

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

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

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主题二 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拿破仑法典》现藏于某博物馆,以下为其中的摘录:主题三 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某同学建立个人历史博物馆,收集有如下两张图片: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1953—1957年生产的解放牌汽车 主题四 中国现代的政治文明某博物馆陈列有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

方案①是以玉壁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

方案②是改进后的图样,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图案。

方案①方案②(1)依据主题一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4分)(2)概括主题二中条款的原则,并指出该文件的思想来源。

(4分)(3)主题三两幅图片反映的经济模式有何不同目的?其共同手段是什么?(3分)(4)结合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主题四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3分)(1)①可以说明西周中期土地可以合法交换,②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

③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的文字,④可用于研究西周时期的手工技术。

(每项1分)(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分)罗马法(1分)和启蒙思想。

(1分)(3)中国是服务于重工业的发展(或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1分)美国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或缓解经济危机)。

(1分)都是国家调控干预经济。

(1分)(4)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1分)1949年开国大典,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1分)加入天安门图案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1分)8、和魂洋才(13分)明治维新,是在“东西方”格局里日本的国家定位转型。

在“西化”动力的推动下,日本以“和魂洋才”为指导思想,战胜“中体西用”的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请以“和魂洋才”为主题,叙述这一过程。

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习俗等至少三个方面,通过具体史实说明日本全方位大力学习西方,进行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6分)如在政治上采取“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等措施,重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并在1885年实行内阁制,1889年颁布第一部宪法,走上建设现代制度的道路,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能够结合“和魂洋才”的指导思想,通过具体史实说明在明治维新中保留了封建残余及其产生的影响。

(3分)如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在军队中宣扬“武士道”精神,以提高军队战斗力。

这些既使日本在19世纪90年代,基本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实现了“脱亚入欧”的目标。

同时又为日本走向军国道路,大力对外侵略扩张埋下了伏笔。

由此,在19世纪末,通过甲午战争,工业化的日本战胜了仍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强国。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