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春望》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人教2001课标
初中语文春望教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春望》精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这首诗。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忧虑。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朗读技巧。
2. 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3.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春望》,提问:“春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手法等方面欣赏诗歌。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春望》这首诗。
2. 写一篇关于《春望》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诗歌。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应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以及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春望上课教案
《春望》教案(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
接下来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副杜甫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说出这副图片中的爱国人物是谁?通过以上环节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走进《春望》这首诗。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正音识字,老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体会诗歌的朗诵节奏(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2、学生朗诵《春望》。
分小组交流并选代表进行朗诵,使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加深对诗歌整体的体会。
(三)教师吟诵、激发兴趣教师提问:同学们,接下来老师想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认真听听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教师示范吟诵)(四)吟诵诗歌。
1、教师讲解吟诵规则。
A(刚才老师吟诵的时候,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那同学们今天想不想学习吟诵呢?要想学习好吟诵,首先要学习遵守吟诵的规则。
就是平长仄短,入短韵长,依字行腔。
什么是平长仄短呢?就是偶数字的平声要长读,而仄声字就要短读,其中1,2声就是平声,3,4声就是仄声。
入短韵长的就是指入声字读的时候要更加短促,诗歌中压韵的字要拖长来读。
依字行腔就是指读音要准确)B、吟诵的时候还要注意运气发声,吟诵当使用腹式呼吸,以丹田气发声,因而气度平和,意蕴深广。
有彬彬君子之风。
2、教师教学吟诵,让学生学习吟诵。
A、首先老师展示出这首诗的平声和仄声。
用三角形标出这首诗的韵脚。
(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这首诗是仄起平收的五言律诗的特点,通过老师讲解知道这首诗歌中只有“感”“烽”“白”“浑”字在古音中,是不符合五律的平仄的,但是根据一、三、五不论的原则是可以通融的,并不影响这首诗成为一首教为完整的五律诗歌。
)B、教师逐句讲解(1)首先教师,讲解首联:首联以入声“国”和去声“破”相组,掀起心中强烈情感,而后句承接“城春”又压抑下去。
讲解完之后老师吟诵一遍,让学生仔细体会作者当时国破的悲伤之情。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设计《春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背诵、默写《春望》这首诗。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如“破”“深”“烽火”“抵”“搔”“浑欲”等的含义。
- 掌握律诗的格律特点,包括对仗、押韵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国破”“山河”“草木”“花鸟”“烽火”等,理解意象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 让学生对比不同的翻译版本,提高对诗歌理解的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表达效果。
- 背诵并默写全诗。
2.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忧国忧民情感的内涵,理解这种情感在诗中的具体表现。
-让学生理解律诗的格律特点,并能在阅读其他律诗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次诵读全诗,初读时要求读准字音,再读时把握节奏,三读时体会情感。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例如,在讲解诗歌的前两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先让学生自己读,可能会读得比较平淡。
然后教师进行范读,强调“破”字要重读,读出山河虽在但国家已破碎的那种沉痛之感;“深”字也要拖长音,体现出春天城中草木丛生的荒芜感。
学生模仿教师的读法进行诵读,在诵读中逐渐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意象分析法-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如“山河”“草木”“花鸟”“烽火”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以及它们在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以“花鸟”为例,在平时,花鸟是美好的象征,但在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反而让诗人落泪惊心,这是因为诗人感于时事,国家处于战乱之中,美好的事物也变得令人悲伤。
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
(2)理解《春望》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春望》。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春望》。
(2)理解《春望》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春望》。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以提问、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春望》的诗歌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春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读、背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望》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春望》。
2. 结合课内学习,课后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六、教学反思: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春望》的情况,考察其对诗歌的熟悉程度。
2. 学生对《春望》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反映出来。
3. 学生对诗人杜甫的了解,以及对其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的掌握。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杜甫草堂,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
《春望》教学设计-教案
《春望》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望》这首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和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春望》的写作背景。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春望》的诗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特点。
2.3 诗歌意象解析解析《春望》中的重要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意义。
3.2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春望》,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语气,进行背诵。
3.3 分析与讨论分小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每组选取一个意象进行分享。
3.4 诗歌解析教师对诗中的难点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义。
3.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情感的理解,讨论诗人的爱国情怀。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抄写《春望》要求学生抄写《春望》,加强记忆和理解。
4.2 写一篇关于《春望》的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春望》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背诵的表现。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抄写和写作作业的质量。
5.3 学生感受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感受。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春望》原文教材,为学生提供准确的阅读材料。
6.2 多媒体资源准备与《春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6.3 在线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文章、论坛讨论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7.2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春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
(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义。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
2. 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3. 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文背景的了解。
2. 诗中深层含义的挖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背景、内容、修辞手法等。
2. 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回答问题。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春望》。
(2)引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讲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挑选个别学生朗读诗文,点评其朗读效果。
6. 课堂小结:(2)强调诗文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7. 布置作业:(1)让学生课后背诵《春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如背诵情况、读后感质量等,给予及时的反馈。
2023最新-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3篇)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春望》教学设计篇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第25课第2篇教学设想:《春望》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国诗篇。
杜诗立足于现实,他的诗因此赢得了“诗史”的美称,《春望》所记载的正是战争给大唐国民带来沉重灾难的一段历史。
八年级的学生,对唐朝历史,特别是安使之乱,十分熟悉,对杜甫及其诗作也有所了解。
学习时可把唐朝历史和诗人的遭遇作为参考。
鉴于这首诗有着婉转谐美的节奏韵律,鉴赏过程中,将以朗读为重点,以朗读带动其他环节,鉴赏诗的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国、深、溅、短、浑”等字词的意思,感受诗的语言美。
2、学习“拟人、对偶、借代、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提高感悟、鉴赏的能力。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人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重点:诗人所运用的意象和刻画的形象。
学习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传情达意。
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课堂学习:(一)激兴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下面文字)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之后,以反恐为由,先后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快十年过去了,战争还没有结束。
最近,由法国挑头,以美国为主力的“北约”,又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对利比亚进行狂轰滥炸。
你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某些国家,他们用战争换来的是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反恐战争越反越恐,恐怖袭击年年不断,反而给当地人民带来真正的恐怖;“北约”在利比亚实行禁飞区,非但没有制止那里的人道灾难,反而给非洲带来了更多的难民。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优秀3篇)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优秀3篇)春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情境品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爱国名言,人民苦难等相关内容导入二、简介背景(安史之乱)、作者杜甫三、朗读感知1、反复朗读。
要求:读准正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朗读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译读。
3、引导学生背诵。
四、研读赏析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形象,把握物境。
①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
这是一幅论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论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丛生,满目凄然。
②颔联写了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明确:写了花、鸟。
春花盛开,鸟儿和鸣,但诗人在视听上并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
③让学生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盼望得到家书,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虑忧愁,满头白头,头发稀疏得不能插簪。
2、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把握情境。
提问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感。
提问②:全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明确:国破--国家支离破碎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
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
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五、课堂小结并美读课文春望教案篇二春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八年级语文《春望》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全文。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中的含义。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其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的结构和韵律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2. 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望》的文本。
2. 与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注释。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成就。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解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春望》。
(2)选择一首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和分析。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合作等,评价其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诗歌鉴赏: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诗的结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4.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和交流,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杜甫的其他诗作: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月夜忆舍弟》、《登高》等,进一步了解其文学成就和思想情感。
初中语文教案《春望》
初中语文教案《春望》春望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涵,熟读背诵。
2、深入理解名句,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领略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涵,有感情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品味、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二、出示目标三、知人论诗四、初读感知五、复读解意六、品读悟情七、拓读识人八、课外练习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知人论诗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代,在盛唐的诗坛,矗立着两座不朽的丰碑,分别是浪漫主义的大师李白和现实主义的大师杜甫。
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从他的名诗《春望》中,去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屏幕上展示课题,板书课题)一起来看一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齐读目标)1、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
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创作背景二、初读感知,读好节奏学习诗歌,方法之一便是多读。
我们先自己把诗歌读一读,初步体会一下诗的节奏和感情。
1、自读2.多媒体播放诗歌范读(听康桥老师读,听准字音、停顿,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3.小声学读(了解了朗读技巧,我们再来感受一遍古诗,这一次,我们小声读,注意体会节奏、重音、语气)4.学生放声自由朗读。
(红学家周汝昌说:古诗“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无与伦比!”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用自己的声音来诠释古诗无与伦比的美吧!)5、个别读(哪位小组先展示一下?谁自己展示一下?)6.学生齐读。
(来,捧起书,抬头挺胸,我们全班一起读,读出诗的韵味来)7.解读标题。
《春望》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精选9篇)
•••••••••••••••••《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欢迎大家分享。
《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 篇1一、导入提到中国的古典文学,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唐诗宋词元曲。
提到唐诗,人们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两个人物,一个就是李白、一个就是杜甫。
李白生活在盛唐,诗歌潇洒飘逸,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诗歌沉郁顿挫。
有人说,读杜甫的诗就犹如读一部唐代的历史,所以,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与唐代的那一段历史有关呢?请同学们看注释一,读一读背景介绍。
二、写作背景补充: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三、学习诗歌1 、初读诗歌(1)读准字音。
同桌间相互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注意搔、胜、簪等字。
(2)读准节奏。
老师指导、回顾诗体。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七言律诗的朗读节奏通常为二二一或二一二。
组长指导大家朗读,示范读,其他同学划节奏,老师巡视检查。
(3)读懂感情。
多读几遍,看看能从诗中读到什么样的情感来?在小组内发言,要求每个人都要说,最后组织归纳答案。
2.品读诗歌老师引导大家品析诗歌(1)品析诗题:读----品从诗歌的题目可以提取哪些信息?写的是春天诗人望到的长安城的景象。
八年级语文《春望》教案
八年级语文《春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律诗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2. 诗的结构和韵律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的意境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2. 古典诗歌的欣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诗歌的意境和背景。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春望》。
3.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讲解律诗的基本特点。
4. 解读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5. 深入探讨诗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6. 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7.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春望》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春望》,理解诗中的词语和意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探讨诗的意境和主题。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5. 欣赏与感悟:学生分享自己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简要描述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请学生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的含义。
3. 请学生谈谈对诗的意境和主题的理解。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春望》教案
《春望》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古诗,领略诗人深沉的忧国思家情怀;2、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3、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在教法上,主要是通过讲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的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诵读和讨论来学习这首诗歌,来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杜甫: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
“诗圣”。
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风:沉郁顿挫。
他的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叛变,次年六月攻破潼关,长安沦陷。
七月,肃宗继位。
八月,诗人从家中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
《春望》这首诗写于757年,诗人触景伤怀。
二、初读古诗,感受诗歌大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三、再读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1.首联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交流点拨】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丛生。
描绘了一幅安史之乱后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这首诗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表现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的心情。
3. 试从抒情方式和表达情感上评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的妙处。
八年级春望教学设计(优秀8篇)
八年级春望教学设计(优秀8篇)杜甫《春望》教案篇一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课后听取了各位老师的听课意见和建议,自己也认真分析了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于永正先生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
对于一篇课文,只有通过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才能探其精微,对文章的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都要细加揣摩,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听了很多的课,以及自己上了很多节课后,我深深地意识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特别是最近,钻研教材似乎是深入到了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我想每位教师都在考虑着如何去钻研教材,我也不例外。
可对于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去钻研教材,心中的疑惑也还有很多。
我在准备教学古诗《春望》时,为了备好这节课,我查阅了很多教学书籍,阅读了大量诗人的生平事迹的材料,还在《唐诗鉴赏辞典》中查找了《春望》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深入研究了这首诗的相关分析文章,更深刻地理解了诗人因“国破”而见花落泪,闻鸟心惊的心情,被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所感动。
我想,这是我能够上好这节课的首要因素,我想要让学生们被杜甫的这首诗,被杜甫的伟大情怀所感动,那么我首先被他所征服,所感动是很重要的,读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都落泪了,我要将这种情感带入我的课堂只中去,用我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师生共同感悟。
课前,我们都有一种渴求感。
希望尽快进入课堂,希望学生好好和你配合,渴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可你如果不钻研教材,不钻研你的学生,学生想到的,你没有想到,你又怎么能和你的共同研读文本呢?所以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并根据教学的特定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再组织、再创造。
才能有效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才能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增强能力。
有几个学生的发言让我难忘。
“泪”字激起的共鸣最多。
学生们说此字颇奇,说人心中悲痛,至多说到“ 泪流满面”已是极度夸张了,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泪水呢?这样的泪水究竟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不仅是泪多如倾盆之雨,更是心中有万千激愤,泪来的突然而猛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感悟到了诗人的悲愤,有的说感悟到了诗人的思亲,还有的说是诗人面对此情此景无限伤感的泪水,不同的孩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这每一次的感悟都会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诗人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翻译、分析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讨论话题:“《春望》中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意象、意境的理解,形成共识。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8.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杜甫的图片、简介和相关故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新课学习营造氛围。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4.小组合作,搜集与杜甫相关的历史资料、诗歌评论等,整理成一份200字左右的资料汇编,与同学们分享。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享信息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5.家长参与,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阅读《春望》,并讨论诗歌中的家国情怀,将讨论过程和感悟写下来,不少于100字。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2.结合《春望》的表现手法,尝试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现代诗,不少于8行,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春望》教师课堂教案(10篇)
《春望》教师课堂教案(10篇)《春望》教师课堂教案 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其中所蕴涵的诗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培养读诗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难点】1、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2、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加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歌的意境。
2、问题探索法。
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
3、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从《诗经》到现在,诗歌一刻也没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从小我们就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可以说,诗歌是伴着我们成长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抽背),领略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另一种风格:杜甫《春望》。
二、学习《春望》(一)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
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长安。
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
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八年级语文《春望》教案
八年级语文《春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全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3)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了解唐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的乐观精神。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2. 分析诗的结构特点,掌握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望》的原文和相关注释、译文。
2. 学生准备:预习《春望》,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春望》,提问学生对“春望”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的结构特点和艺术特色。
(2)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思考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创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春望》。
(2)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春望》教学设计
背景:
1.知识点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2.录制工具和方法。
微课使用PPT软件制作.
3.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通过读诗歌,赏诗歌,去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微课中还通过文字材料助读和方法点拨,配以视频朗读,声画结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学会通过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结合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作者,学会正确朗读诗歌,品读诗歌。
2.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生活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品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会将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的结合,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微课学习的内容是:《春望》。
二、听读,初步感知。
三、了解作者,展示背景
(一)关于杜甫:
杜甫是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产生的伟大诗人。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的安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己的不幸遭遇,都交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中。
后人评杜诗为“诗史”,称杜甫为“诗圣”。
(二)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
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春望》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四、理解、赏析诗歌:
第一联
第二联
第三联
第四联
五、总结:《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其感情基调沉郁忧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