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33: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4: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4: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A. 晴天,地面辐射增强B. 晴天,大气逆辐射增强C. 晴天,地面辐射减弱D. 晴天,大气逆辐射减弱2.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⑤⑥D. ①⑤⑥3. 谚语“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原因是()A. 晴天时水汽多B. 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C. 晴天时尘埃多D. 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4. 关于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②大气受热上升后地面可形成高气压③大气运动只表现为水平运动④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F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5.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太阳辐射B.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C.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D. 地转偏向力6. 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A. 空气中的水汽多B. 太阳辐射弱C. 地面辐射弱D. 大气逆辐射弱7. 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 对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D.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8. 通常冬季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其原因是()A.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增强B. 大气吸收作用增强C. 大气反射作用增强D. 大气散射作用增强9. 读图(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风向:风从___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____。

(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在______________季出现。

10.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

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2017·牡丹江高一检测)2017年1月10日,进入采暖季后的京津地区全部处于雾霾笼罩之下,PM2。

5测量计“爆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下列说法不利于雾霾形成的是( )A.大量燃煤采暖ﻩB.多大风天气C.城市汽车拥有量大ﻩ D.天气晴朗风力微弱2.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增强ﻩB.大气对流旺盛C.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D.大气削弱作用减弱解析:第1题,大风天气利于污染物扩散,不利于雾霾的形成。

第2题,雾霾笼罩时,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增强。

答案: 1.B 2.C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代表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B.大气的反射作用——④C.大气的吸收作用—-②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③5.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第4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在图中用③表示。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1.教材第29页活动(1)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

(2)因为月球没有大气,白天月面温度升得很高,夜间月面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剧烈。

地球上因为有大气存在,在白天,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地面的气温不会过高;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使夜间地面气温不会降得过低,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2.教材第29~30页活动本“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流动的方向,帮助同学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及流动方向。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烟雾在玻璃缸内先由小洞向下,然后由装冰块的盆飘向装热水的盆,由装热水的盆向上,后又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闭合的一圈。

烟雾飘动代表了空气流动,由实验可知,地面冷热不均可引起空气环流。

3.教材第30~31页活动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相当于白天陆地受热,海洋冷却;晚上相反。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 7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

如图1);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如图2)。

读图完成1~2题。

1.图1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A.防太阳暴晒 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C.防病虫害 D.防洪、防涝2.图2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1~2.解析:第1题,覆盖防寒,即阻断寒潮、霜冻直接接触茶树叶面。

第2题,熏烟能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1.B 2.A[2019·银川高一检测]坝上草原篝火晚会是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参与晚会的游客发现,篝火火堆越大,烟气上升越高。

回答3~4题。

3.篝火火堆越大,烟气上升越高的主要原因是篝火附近( )A.风力大 B.亮度大C.气温高 D.气压高4.下图中能够反映篝火堆及其周边烟气运动情况的是( )3~4.解析:第3题,点燃篝火,人为制造了同一水平面的温度差异,会形成小型的热力环流,故C正确。

第4题,篝火堆温度高,气流上升;周边温度低,气流下沉。

近地面的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四周流向气压较低的篝火堆,高空空气则从气压较高的篝火堆上空流向气压低的篝火周边上空,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故选B。

答案:3.C 4.B右图为在我国东北地区某蔬菜大棚里所拍摄的照片。

据图回答5~6题。

5.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墙,提高棚内气温 B.北墙,增加棚内光照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 D.北墙,提高棚内湿度6.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气温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气温过低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5~6.解析:第5题,冬春季节,太阳光照条件差,正午阳光照射北墙,在北墙悬挂光亮镜面膜,可通过反射阳光增加棚内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第1册学案:2.2.1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第1册学案:2.2.1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含答案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2.能够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

3.理解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并能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力: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区域认知:能够解释不同地区太阳辐射强弱不同的原因。

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大气受热过程,说明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人地协调观:通过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增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意识。

本节要点1.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2.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3.地表冷热不均,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形式。

自主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__太阳辐射__。

2.直接热源:__地面长波辐射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__吸收__、__反射__和散射。

4.受热过程:A__太阳短波辐射__――→地面增温――→以B__地面长波辐射__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大气增温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大气增温的原因:吸收__地面长波辐射__。

2.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__大气辐射__。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__大气逆辐射__把热量传给地面,补偿__地面辐射__损失的热量。

三、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1)形式:__垂直__运动和__水平__运动。

(2)意义⎩⎪⎨⎪⎧形成大气中__热量__和__水汽__的输送形成各种天气变化2.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__冷热不均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①A 地受热,空气__膨胀上升__,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_低气压__;D 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__高气压__。

②B 、F 地冷却,空气__收缩下沉__,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__高气压__;C 、E 处空气密度减小,形__低气压__。

2.3.1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同步练习(解析版)

2.3.1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基础篇】一、单选题(2020·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高一期末)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

这样可以使()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4.我国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③弱D.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④弱【答案】1.C 2.B 3.C 4.C【解析】1.结合图示分析和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判断,图中①②为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部分、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但是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温度升高,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故选B。

3.图中①表示大气的反射作用,②表示大气的吸收作用,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

CO2能吸收地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进而减弱大气的保温作用,C正确;对①②④基本没有影响,A、B、D错误。

故选C。

4.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①弱),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③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大。

故选C。

(2020·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高一月考)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A.纬度相当B.距海远近相同C.海拔相当D.大气透明度相近6.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④③大小有关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7.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A.①⑤B.④⑥C.②⑦D.③⑧【答案】5.A 6.C 7.D【解析】5.本题考查太阳辐射量的相关知识。

高中地理必修一 练透习题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 练透习题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课时2大气热力环流(2023·天津北辰区期中)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感。

下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后,切大葱或洋葱处()A.空气受热上升B.空气遇冷下沉C.空气遇冷上升D.空气受热下沉2.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映上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各序号气压相等的是()A.④和⑤B.①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⑤4.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气压低于乙地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甲地空气受热下沉D.乙地易形成阴雨天气(2023·四川南充月考)在下面两图中,图甲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图乙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

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图甲描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海洋气温曲线C.曲线①所示昼夜温差小D.曲线②所示昼夜温差大6.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A.17时~次日7时B.17时~次日5时C.7时~当日17时D.5时~次日17时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温度减去郊区温度所得数值。

下图为“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一年中,北京热岛强度()A.春季夜间最强B.夏季日变化幅度最小C.秋季正午最强D.冬季日变化幅度最大8.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热力环流是()9.下列措施不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是()A.扩大城市水面面积B.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C.大量建设城市道路D.营造绿色通风系统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

据此完成10~11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题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基础过关』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A.①B.②C.③D.④3.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1.B 2.D 3.C解析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判断出①表示太阳辐射“暖”地面;②表示地面辐射“暖”大气;③表示大气以逆辐射形式“还”大地;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白天多云时,云层的反射作用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多云的夜晚,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减少地面损失的热量,使温度不至于太低。

下列左图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示意图,右图为太阳辐射略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一刻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读数与瓶外的相比()A.变大B.变小C.相同D.变化不定5.右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6.右图中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答案 4.A 5.D 6.C解析透明玻璃瓶起到保温作用,温度会升高;全球变暖说明大气逆辐射加强;大气的热量来源于地面辐射,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8.由甲图推断,乙图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A.18时~次日7时B.8时~当日16时C.16时~次日8时D.6时~次日18时答案7.B8.B解析第7题,由于海洋比热容大,增温慢,降温也慢,故海洋的气温日变化幅度小。

2023年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3年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②代表地面辐射B.①所代表的辐射波长大于③C.①所代表的辐射能量大于③D.④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B )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3.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D )A.减弱①B.增强②C.改变③的辐射方向D.增强④[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故A错误;①代表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③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①的辐射波长较③短,故B错误;④代表大气逆辐射,天气的阴晴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故D错误;①太阳辐射较③地面辐射温度高,辐射能量①强于③,故C正确。

第2题,多云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白天多云时气温较低,白天多云时,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不变,故A错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气温低是因为地面辐射③弱,故C错误;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故D错误;由图可知阴天太阳辐射①被大气削弱较多,②就会减弱,从而影响温度,即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所以B正确。

第3题,人造烟雾是为了增加云雾量,从而增加大气逆辐射,实现保温作用,预防霜冻,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④,故D正确。

下图中a、b为陆地上某地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读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a、b温度变化曲线和下面四幅图对应正确的是( B )A.a—①B.a—②C.b—③D.b—④5.下面四幅图中等温面和等压面对应正确的有( C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 第4题,由材料知:“a、b为陆地上某地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所以③、④排除,C、D错误。

由图示知:a曲线气温日变化小,表示昼阴夜阴,原因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故A错误,B正确;b曲线气温日变化大,表示昼晴夜晴,原因是白天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晚上晴天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5: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5: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A.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D. 大气的保温作用强2. 2017年“十一”长假期间,李丽同学随父母来海滨旅游。

当她面朝大海,长发在海风吹拂下向后飘起时,切实感受到惬意舒畅的心情。

结合“北半球海滨地区海陆环流图(甲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乙图)”,如果李丽头发向后飘起仅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可能发生在乙图中的哪个时间段()A. 16时至次日8时B. 8时至16时C. 18时至次日6时D. 6时至18时3. 月球昼夜温差大于地球,主要原因是()A. 月球公转周期小B. 月球体积小C. 月球上没有大气D. 月球上没有太阳辐射4. 正确表示太阳、大气、地面三者之间热量传递过程的是()A. 太阳﹣地面﹣大气B. 太阳﹣大气﹣地面C. 地面﹣大气﹣太阳D. 大气﹣太阳﹣地面5. 夏天使,城市比农村更加酷热,原因是()A. 集聚效应B. 阳伞效应C. 热岛效应D. 雨岛效应6. 在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A. 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B. 烟雾能将地面辐射散射回地面C. 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 烟雾能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加热增温读下图,完成下题。

7. 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压a地低于b地B. 气温a地低于b地C. a地空气受热下降D. b地空气冷却下降8. 甲处有大面积绿地,绿地对空气的作用是()A. 净化、增温B. 净化、增湿C. 增温、增湿D. 增温、减湿9. 在江阴,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大气的吸收强烈B. 云层的反射强烈C. 大气的散射强烈D. 地面反射强烈10. 该图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B. 丁地气压高于甲地C. 乙地气压高于丙地D. 空气的运动顺序:先是①和③,再是②和④如下图是“某地气温随高度和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高中地理 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2014·鹤岗高一检测)2013年10月22日、23日,鹤岗市经历了严重的雾霾天气。

大气能见度很低,对鹤岗市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回答1、2题。

1.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雾霾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2.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解析】1选C,2选D。

第1题,雾霾天气时大气中云雾增多,增加了大气的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第2题,大雾形成需要有水汽、污染物、凝结核。

初冬时节,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温度低,故昼夜温差大,晚上地面热量散失快,凌晨时水汽易凝结成雾,而且该季节沙尘天气多发,增加了大气污染物与凝结核。

由于以上原因,使深秋初冬时节成为大雾多发期。

【方法技巧】简图法记忆大气的受热过程(2014·沈阳高一检测)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AB.BC.CD.D4.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AB.BC.CD.D【解析】3选D,4选C。

第3题,A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是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是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D是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

第4题,结合上题的分析,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它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5.(2013·烟台高一检测)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B.热力环流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解析】选D。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三章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三章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限时15分钟分值30分战报得分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2.空气运动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3.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高的地区高空形成高压区。

(√)4.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低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高压区。

(×)5.一般地,沿海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白天大于夜晚。

(√)二、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B.不同地区之间近地面存在冷热差异C.同一等压面上存在气压差异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存在差异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中,气压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1选B,2选B。

第1题,热力环流是由不同地区间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

由于冷热不均,垂直方向上产生大气运动,不同地区同一高度上的气压差异又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

因此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地区之间近地面存在冷热差异。

第2题,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②地空气下沉,而①地空气上升,所以②地比①地气压高。

读“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A.①B.②C.③D.④4.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A.大气受热过程B.水循环C.热力环流D.全球变暖【解析】3选B,4选C。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由于热水和冰块使得该地受热不均,冰块的近地面,烟受冷下沉,热水处,烟受热上升,高空中,烟从热水上空流向冰块上空,近地面由冰块流向热水。

第4题,本实验演示的是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的空气运动,属于热力环流。

读某地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a、b、c、d四点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A.P a<P bB.P a=P cC.P b=P dD.P d<P c6.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比较(P为气压,T为气温),正确的是()①P甲<P乙②P甲>P乙③T甲<T乙④T甲>T乙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5选C,6选D。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 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一、选择题读图,达成 1~3 题。

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2.白日多云时,气温比晴日低,是因为()A.①B.②C.③D.④3.初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1.B 2.D 3.C读“大气受热过程表示图”,回答 4~5 题。

4.焚烧柴草防守霜冻的做法,有益于()A.加强①B.加强②C.加强③D.加强④5.白日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由是()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拥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加强了大气逆辐射答案: 4.D 5.B6.温室效应加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加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加强C.对太阳辐射的汲取加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加强答案: B读“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惹起的等压面变化情况表示图”,达成7~8题。

7.图中气压最低的点是 ()A.①B.②C.③D.④8.下边四幅热力环流表示图与甲乙间大气运动状态符合的是()答案: 7.B 8.B9.造成新疆地域“早穿皮袄午穿纱”现象的原由是 ()A.白日大气的削弱作用弱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C.白日大气的汲取作用强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答案: A以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表示图”。

读图,达成 10~11 题。

10.表示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11.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域对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假如因为() A.大气汲取①辐射少B.大气汲取②辐射少C.地面汲取③辐射少D.地面汲取④辐射少答案: 10.B11.B12.在热力环流图中,四周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④ >③>②>①B.③ >②>①>④C.② >① >④>③D.④ >①>②>③答案: D13.下边的四种热力环流表示图中,错误的选项是()答案: C二、综合题14.读下边“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表示图”,回答以下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9: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9: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基础巩固]下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图中( )A.b增强B.d增强C.e增强D.c增强2.图中b的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北回归线附近是因为( )A.赤道地区的阴雨天气比北回归线附近多B.赤道上b经过的大气路程比北回归线附近长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比北回归线附近小D.赤道上的白昼时间比北回归线附近长下表为我国2016年10月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及该日天气状况,读表回答3~4题。

A.太阳辐射弱B.大气削弱作用强C.大气保温作用弱D.大气反射作用弱4.该日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大,主要原因是北京地区( )A.纬度高B.白昼短C.大气吸收能力强D.天气晴朗下图为某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气压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6.图中气温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7.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8.读高空等压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情况。

(2)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情况。

(3)图中A、D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气流下沉的是________。

(4)图中A、B、C、D四地的气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

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A.两者均增大B.两者均减小C.前者减小,后者增大D.前者增大,后者减小2.比较①②两地热力状况,可知( )A.A1>A2B.B1>B2C.C1<C2D.D1>D2下图为吉林省东部山区P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

人教版2019年高中地理必修一《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同步作业与测评解析卷

人教版2019年高中地理必修一《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同步作业与测评解析卷

人教版2019年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作业与测评《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对应学生用书P17考点题号大气受热过程1、2、3、4、5、12热力环流与等压面6、7、8、9、10、11、1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b、c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箭头从地面指向大气),c表示大气逆辐射(箭头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大气吸收a辐射少B.大气吸收b辐射少C.大气吸收c辐射少D.大气吸收d辐射少答案B解析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大。

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散失多,大气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少,温度较低。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右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

根据右图和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答案C解析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5.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增强地面保温答案C解析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练习题及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练习题及答案

高空地面热力环流练习题1.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2.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 )3.图中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A .a 点比c 点的气压高B .c 点比d 点的气压低C .c 点比d 点的气温高D .d 点比b 点的气压高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2),回答4 ~ 5题。

4.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D > C > A > BB .A > B > D > CC .C >D > A > BD .C >D > B > A5.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①向高纬凸出 ②向低纬凸出③向北凸出 ④向南凸出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6.图中C 、D 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 .C 地气温高于乙地B .C 地多为晴朗天气C .D 地盛行下沉气流 D .D 地温度小于甲地7.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 、A 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B .D 、B 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C 、D 之间的风速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温:甲>乙>丁>丙B .海拔:丙>丁>甲>乙C .密度:乙>甲>丁>丙D .气压:甲>乙>丙>丁9.此时,图中M 地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2019·盐城一模)图Ⅰ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Ⅱ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12、右图中曲线表示某时刻近地面的等压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正午时刻,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B.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林地气压高于裸地C.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D.林地湿度较大,主要是有来自水库的湿润气流13.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下图中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基础巩固]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和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主要表现在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调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减弱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2.胶东的一些果农秋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下图为吉林省东部山区P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2018年1月中上旬某日,人们在清晨发现整个小村弥漫在浓密的烟尘之中。

下列关于这种现象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燃煤取暖释放的烟尘较多B.村民做早饭释放大量烟尘C.谷地地形易形成逆温现象,烟尘不易扩散D.此时盛行山风,山坡易形成地形雨,多云雾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②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图分别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6.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间瓢泼大雨,白天阳光灿烂”是其独特的气候风景。

据此回答7~8题。

7.拉萨每年日照总时数平均多达3005小时,成为“日光城”。

其原因有( )①地势高,日照时间长②白天晴天多③空气密度较小,大气透明度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8.拉萨的降雨80%集中在夜晚的主要条件是( )A.临近河流,夜晚水汽较白昼充足B.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气流C.地处高原,夜晚气温远比白昼低D.大气稀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9.滨海地区的风随昼夜更替而风向转换,形成海陆风。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白天的大气运动示意图。

(2)由图2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________(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该季节________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

(3)分析海风对滨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能力提升]研究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对于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上海市新的城市规划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进行植树造林。

读图,回答1~3题。

1.根据城市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上海市今后的造林重点区应在( )A.农村B.近郊C.郊区D.市区2.上海市造林重点区对上海市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B.保持水土C.降低噪声D.净化空气3.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低、气压高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高、气压高下面图甲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乙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m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

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高于②地B.③地气压低于④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下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

读图,回答6~8题。

6.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点④地表温度⑤云量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7.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8.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A.西欧平原,3、4月份B.撒哈拉沙漠,7、8月份C.青藏高原,5、6月份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

古人通过对每个节气的天气、物候现象的观察来把握季节的变迁,并以此来指导农事活动。

我国秋季的主要节气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日期8月7日8月23日9月8日9月23日10月8日10月23日“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开始。

此时,华北地区夜间始现白霜。

呈现出“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凉”的肃杀景象。

(2)简述“秋分”至“霜降”期间华北地区的气温特点。

晚秋时节气温波动大,空气温度常会突然下降,使地表温度骤然降到0℃以下,农作物因此受到损害,造成霜冻灾害。

在霜冻来临前,农民通过在田地间燃烧柴草、牛粪等制造大量烟雾,以此防御霜冻,称为“烟熏法”。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有关知识解释“烟熏法”防御霜冻的原理,并说出此方法带来的其他影响。

——★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2『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

第2题,秋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显然不是为了减弱地面辐射,地膜也不会吸收太阳辐射,但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而且还可以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农产品质量。

『答案』1.A 2.C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整个小村弥漫在浓密的烟尘之中,表示空气流通不畅,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出现了逆温现象。

第4题,在山谷地形中,白天谷地的气压高于山坡上的气压,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答案』3.C 4.D5~6『解析』第5题,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

第6题,只留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小墙面的长度等均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穿堂风的形成主要是屋前屋后的温差形成的热力环流,房屋的朝向不影响穿堂风的形成;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

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形成。

『答案』5.C 6.D7~8『解析』第7题,拉萨年日照时数高的主要原因有海拔高,昼长时间比同纬度较低海拔地区要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降水较少,晴日多,且降水多在夜晚。

所以D项正确。

第8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谷地与周围坡地(高原面上)昼夜会出现“山谷风”这一热力环流。

夜晚,谷地空气上升,空气降温,水汽凝结降水,所以拉萨的降雨80%集中在夜晚,B项正确。

『答案』7.D 8.B9.『解析』(1)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其高空形成高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空气作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压,其高空形成低压,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即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高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2)由图2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最少的季节是冬季,每月只有3天左右,主要是因为该季节冬季风势力强盛,“掩盖”了海陆风。

(3)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或降低温度);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湿润空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答案』(1)(2)冬季冬季(3)海风从海洋上吹来,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或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能力提升1~3『解析』第1题,根据城市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造林重点区应该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内的郊区。

近郊适宜发展花卉业等,不适合大面积造林。

第2题,增加绿化面积能起到减少污染,净化空气的作用。

第3题,市区人为释放热比较多,比郊区气温高、气压低。

『答案』1.C 2.D 3.A4~5『解析』第4题,在垂直方向上,总是高空的气压低,近地面的气压高。

读图可知,M地气压差大,N地气压差小,这只有在近地面M地气压高于N地、M地高空气压低于N地高空气压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因而,近地面M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N地受低压控制,气流上升。

从而判断,①地气压高于②地,③地气压高于④地,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高,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低。

第5题,由上题可知,b是下沉气流,d是上升气流。

由于不知道该区域所处的半球,无法判断a、c的具体风向。

『答案』4.A 5.D6~8『解析』第6题,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①对。

气候类型反映一地多年的气候特征,不能体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弱,②错。

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③对。

地表温度不影响太阳辐射,④错。

云量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⑤对,故选C。

第7题,根据能量补给来源,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图中曲线甲温度仅低于太阳辐射,是地表温度。

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

夜晚地面支出大于收入,地面净辐射强度为负值,对应乙曲线。

丙表示近地面大气温度。

因此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乙、丙、甲,故选B。

第8题,图中太阳辐射总量最大时的地方时为12时,世界时对应6时,该地经度约为90°E,不可能在西欧平原、撒哈拉沙漠,A、B错。

丙表示近地面大气温度,该日最低气温大于0℃,准噶尔盆地在10、11月份的气温小于0℃,D错,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青藏高原的5、6月份,C对。

『答案』6.C 7.B 8.C9.『答案』(1)秋分前,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秋分时各地均昼夜等长;秋分后,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整个秋季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

(2)气温逐渐降低,最低气温可达0℃以下,气温日较差大。

(3)原理:“烟熏法”产生的烟雾可增加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热量损失减少,提高了地面温度。

烟雾本身具有一定的热量,提高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减少了霜冻危害。

影响:增加大气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