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过程及其内容共31页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 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 吟”,“须言之有物”。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 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 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 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从第四卷起改用白 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 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往北京。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陈独秀
北大文科学长
李大钊
鲁迅
北大教授
中国现代伟 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和革命家。
胡适
北大教授 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哲学博士; 实用主义哲学大 师杜威高徒。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1917年初,蔡元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 提倡学术上“兼容并 包”,聘请一批具有新 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中心。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 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 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蔡元培 宗旨:
胡 适 李 蔡 大 元 钊 培
鲁 迅
辜鸿铭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前期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深刻地揭 露了各种社会问题,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初中资料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改革文字,推广白话文;提倡文学革命;开启新史学;宣扬革命以及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下面是整理的内容供大家参阅。
其一,改革文字,推广白话文。
1917年,蔡元培、吴稚晖等共同组织了“国语研究会”,该会的宗旨在于歌颂“国语统一”、“言文一致”。
胡适亦曾在《新青年》发表了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其提出文学革命,即为对白话文推广的数篇重要文字。
在1918年,胡适又写了《建设的十百千万》,他将文学革命的目标归结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其谓:“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海外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
有了文学的国语,全然我们的国语又可算得真正国语。
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便不能发达。
”其二,提倡文学革命。
1917年1月,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所谓的“八不主义”:“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三、不用典。
四、不用套语烂调。
五、不重对偶:一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七、不摹仿古人。
八、不避俗话俗字”。
陈氏强调文学在承担社会革命方面的功能,他高举“文学革命军”的大旗,并将“文学革命急先锋”的称号许给胡适。
陈独秀且对中国传统性文学中的桐城派、文选派予以了残酷的抨击。
其三,开启新史学。
胡适在1918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开启了中国疑古派的先声。
胡适在这本书里对不会可靠史料依据的远古史,皆持质疑的态度,并刻意从老子讲起,借以否定以孔子为中心的传统经学,这种“截断众流”,历史学直接以诸子百家开篇的史学方法论,导入了一代疑古之风。
其四,宣扬革命以及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推介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人。
《新青年》陆续刊载了陈独秀的《劳动者的觉悟》、李大钊的《May Day运动史》和大量劳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及材料,这标志着《新青年》的立场,逐渐地转向了无产。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后演变为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十世纪初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救过强国之根本是改造国民性,因此决心发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要把更多人从蒙昧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
《新青年》的创立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阵地,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知识分子的先进观念首先在文学领域掀起了改革的风潮,并随之蔓延到各个领域,以燎原之势冲击着封建主义。
新文化运动主要围绕着“四提倡和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新文化运动开始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
不仅培养了许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彻底的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国民从五千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使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使中国有了脱离封建思想、勇于改革的新一代!此外,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促成了五四青年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对众多有志之士造成了启发,并改造了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埋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之栋梁。
最后,新文化运动为文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推广了白话文、促成了一批优秀报刊的面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文学的弊端,对不少文学社团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它对近代的中国,对各个社会领域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孕育了新中国的希望。
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课件资料]
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课件资料] 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第一阶段: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第二阶段: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内容: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
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中国必须建立工人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成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的运动,使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在马克思主义领导的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
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为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主
Democracy
德先 生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 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科学
Science
赛先 生
自然科学法则、科 学精神、科学方法
新文化运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 “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胡适
(3)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心
促使人们追求民主 和科学,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2.新文化运动意义
材料一:《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 新欢文迎化,运被动誉是为我“国青历年史界上之一金次针空”前和的青思年想的大“解良放师运益动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虽中然国存的在法对子东,西绝方对文是化两绝样对,否断定不和可绝调对和肯迁定就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徐志摩喜欢上了才貌双全的 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古近代第一
桩西动式摇离了婚,传打统击礼了教中思国想封的建婚统治 姻制度地。位,促进了人的觉醒。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性: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 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 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 新欢文迎化,运被动誉仍为是“我青国年历界史之上金一针次”空和前青的年思的想“大良解师放益运友动”。。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
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理论及文学译著: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史妥夫人《黑奴吁天录》、《一磅肉》(莎剧);林纾译小仲马《茶花女遗事》;鲁迅、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三、新文学社团与流派主要社团:文学研究会成员: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
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
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习称“为人生”派。
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创造社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
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
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
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
新月社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
《新文化运动》 讲义
《新文化运动》讲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它发生在 1915 年至 1923 年期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十分复杂。
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封建军阀的统治依然黑暗腐朽。
在经济方面,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他们要求在中国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思想文化方面,传统的儒家思想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而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则开始传入中国,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他们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其中,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主张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他认为,只有实现民主和科学,才能使中国摆脱愚昧落后的状态,实现现代化。
李大钊则在新文化运动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他的著作《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以犀利的笔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通过一个“狂人”的形象,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他的杂文更是像匕首和投枪一样,直刺敌人的心脏。
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推动了文学形式的变革。
他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对白话文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课件】必修三《新文化运动》
【课件】必修三《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它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时期,民众深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觉醒,他们渴望打破旧有的封建束缚,寻求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 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
知识分子们呼吁实行民主政治,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2. 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封建道德和文学进行了批判,认为它们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
知识分子们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和独立的人格。
3. 倡导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认为白话文更加通俗易懂,有利于普及文化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
4. 提倡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对旧有的文学形式进行了改革,提倡新文学。
新文学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推动了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思想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2. 促进了文化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推动了文学的繁荣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3. 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思想武器: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自由等思想,为后来的社会变革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4.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新文化运动的启示新文化运动虽然已经过去,但它的精神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 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只有打破旧有的思想束缚,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 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 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
2.积极性
学的发展。
③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④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局限 性(前期)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偏 向。
9月15日,上海出现了一本杂志《青 年杂志》,其主编发表了一篇文章 《敬告青年》,言辞尖锐气势磅礴。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揭
开了
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
过程三: 对症下药
主要人物
文化阵地 活动基地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李大钊
兴起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
上海北京 (北京大学)
3.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两面旗帜是 (c) A.自由和平等 B.民权和民生 C.民主和科学 D.新道德和新文学
B.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4、近代中国激进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 了( D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5、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 (C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6、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过程三: 对症下药
提倡 新文学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 旧文学 反对 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新文化运动》 讲义
《新文化运动》讲义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民族尊严受损。
传统的封建制度和思想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显得腐朽不堪。
政治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外割地赔款,对内横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
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民族资本主义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发展缓慢且畸形。
思想文化方面,传统的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束缚严重,广大民众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觉醒,他们认识到中国要想摆脱困境,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兴起于 1915 年,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为标志。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
《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它宣传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等思想,对封建礼教和旧传统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这些知识分子主张以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倡导文学革命。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他们认为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只有实现民主,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新文化运动强调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
他们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和旧道德,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他们认为传统的道德观念是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必须加以打破,建立新的道德规范。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主张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共32张PPT)
一、觉醒前的中国——新文化运动背景 ①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 也.……改造中国,首先要改造 中国人的思想,提高中国人的素 质;要想光复中华昔日之辉煌, 首当其冲的,要造就一代新人。
—— 陈独秀
思考:从以上史料中,你能得出怎样 的结论?
希望:②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领 域的革新运动。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学会客观地
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主 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 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 3.学习陈独秀、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 作用,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使命感。
背景——③思想上:
(3)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进行政治制度的 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 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陈独秀
材料:“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 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 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袁世凯政府公然下令尊孔读经,倡导复古……尊孔复古逆 流的猖獗,带动了封建沉渣泛起,各种迎神拜佛、鬼怪迷信之 风复炽。到1915年前后,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已被闹得一片乌烟 瘴气。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新文化运动教学课件
二、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播 列宁领导的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逐渐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 传运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
李大钊
(1889—1933)
年
》
上年
发 表 《
月 至
我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观 》
月 , 李 大 钊 在 《 新 青
1919 9 11
内容总结
项目
内容
旗帜口号
民主与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等
主要言论阵地
《新青年》
活动堡垒
北京大学
矛头指向
孔孟之道
前期代表作品 《狂人日记》 《文学改良刍议》
后期内容
宣传马克思主义
后期代表作品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同学们再见
鲁迅
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1881.9.25 ~1936.10.19)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 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 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 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呻吟。五曰, 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 字俗语。”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
蔡元培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为什么北京大学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堡垒?
《新文化运动》 讲义
《新文化运动》讲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它发生在 1915 年至 1923 年期间,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首先,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其次,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再者,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寻求新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途径。
在新文化运动中,一大批知识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是主要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他主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他认为,只有通过思想文化的变革,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
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不主义”,对推动文学形式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鲁迅则以其犀利的笔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文学方面,白话文逐渐取代了文言文,成为主要的文学语言形式,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白话文学作品。
在教育方面,提倡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社会观念方面,倡导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新观念,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然而,新文化运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优越性。
这种极端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尽管存在局限性,但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意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在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一批接受过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人的带领下顺利而有序地进行着。
考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就可以发现,新文化运动的发动并非偶然,它是有道理有基础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兴起的一个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使新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然。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
如: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2).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痛感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社会状况依然混乱,主要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人们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
具体表现如下:政治方面:内:独裁专制外:列强侵略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文化: 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势不两立(直接原因)二、新文化运动兴起三、新文化运动内容1.前期(1915—1917):(“四提倡,四反对”)(1)思想革命:①“德先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赛先生”: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③“打倒孔家店”(儒):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如:鲁迅与《狂人日记》(2)文学革命:④胡适与白话文,“文化平民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如: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地合天乃敢与君绝(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
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②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干不了,谢谢!” )③“妻丧速归”(“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2.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3)前期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过程及其内容
2、批判了夫权主义对于妇女的摧残与毒害, 对妇女解放问题、家庭问题、婚恋问题进 行热议。 陈独秀认为,封建礼教是压迫妇女的精神枷 锁,也是妇女独立自营生活的障碍 鲁迅《我的节烈观》 吴虞《女权评议》
2018/9/30
(三)、以人为核心的文学革命 1、文体形式上,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在陈独秀的主持下,《新青年》从1918年起 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 2、文学内容的改革,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以人为核心的新文学观,进一步启迪 人们的自主人格和民主权利。
新文化运动过程以及内容
由爱PPT论坛出品
新文化运动过程及以内容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先导:20世纪初期梁启超等人提倡“新文 体”“诗界革命”。 2、序曲:辛亥革命时期,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为 主力的而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 3、直接的导火索:尊孔复古逆流。 A、袁世凯在《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 之道为修身之本。次年袁世凯又令全国学校都要 “尊孔尚孟”。从1912年,各地纷纷成立了各种 名目的尊孔复古组织。次年袁世凯又令全国学校 都要“尊孔尚孟”。
(一)、要求人权,提倡民主与科学。 1、人权。 陈独秀当时提出人权思想,有两层含义,一 是追求个性解放,要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天 赋人权;一是反对专制统治,要求政治民 主。 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 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 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2018/9/30
B、运用在政府国家机器摧残资产阶级新文化。
4、开始兴起:为了反击这股反动思潮和寻求民族复 兴的道路,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者和进步知识分子,挺身而出,发动了一场在思 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A、1914至1915年间,中华革命党东京《民国杂志》 上海《民国日报》。 B、1914年5月,《甲寅》,章士钊主笔,成为欧事 研究会的喉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阔的空间,艺术作品也能反映 运动前后;地点:北京大学。(2分)
历史。(12分)
原因: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
实行“自由思想,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
请观察右图,结合所学知 北京大学逐渐发展为新文化运动中心。(2分)
识 对油画《宽容》进行历史解 表现主题:人物构成既聚集了陈独秀、李大钊、
读。(要点应包括画面场景可 胡适、鲁迅等一大批新文化人,同时也兼容一
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 “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
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 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精神。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
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旧道德: 指以孔子为代表的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 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镜头3: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陈独秀
华老栓把人血
馒头当药为华小栓
“包好,包好!
治病,但却治不好 这样的趁热吃下。
病。悲剧在于,华 这样的人血馒头, 小栓吃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竟是革命志士的鲜 ——鲁迅《药》 血做成的。
(2010·江苏高考)“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 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 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 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胡适(1917发表于《新青年》)
小故事:干不了,谢谢!
1934年秋,胡适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又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颂扬,这时,一位魏 姓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丝毫的缺点吗?白话文 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
胡适扶扶眼镜透出沉思的目光,然后柔声细气地解释道:“不一定吧!前几天 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 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写的,也很省字。请学生们根据我这一意愿, 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秀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 旗帜,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提倡新道德、新文学和白话文。
0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 影响
提倡科学与民主
提倡科学
新文化运动强调科学的重要性, 反对迷信和盲从,提倡以科学的 方法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提倡民主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思想,反对 专制和压迫,主张人人平等和自 由。
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在 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中国的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评价与争议
积极评价
新文化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 要里程碑,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 基础。
争议与批评
新文化运动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如对 传统文化的过度批判和对西方文化的过度崇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批判封建思想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它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
重新审视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以推动文化的现代化。
对社会习俗的改革
妇女解放
新文化运动提倡妇女解放,反对性别歧视和压迫。
社会风俗改革
新文化运动呼吁改革不良社会风俗,如缠足、纳妾等,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胡适的白话文运动
总结词
胡适是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发起者,他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文学语言的现代化 。
详细描述
胡适在1917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文学语言的 实用性和普及性。他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白话文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 语言。胡适的白话文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文学语言的现代
化进程。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