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理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使学生了解袁隆平的事迹,理解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理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理想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明白理想对一个人的影响和意义。
2. 《袁隆平的“寻梦园”》这篇课文介绍了袁隆平的事迹和他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了解这位杰出科学家的贡献和精神风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理想的意义。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感受他的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理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理想的重要性,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理想对一个人有什么意义?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理想》这篇文章,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并从文章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
4. 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袁隆平的“寻梦园”》,了解袁隆平的事迹,分析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5. 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收获,明确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理解《理想》这篇文章内容和观点方面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袁隆平的“寻梦园”》的阅读和思考,评价学生对袁隆平事迹的理解和感悟。
3.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分享,评价学生对理想的认识和追求。
六、教学练习1. 根据《理想》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个人理想的短文。
2. 结合《袁隆平的“寻梦园”》,讨论袁隆平如何实现他的理想,并从中得到启示。
七、扩展阅读1. 推荐学生阅读袁隆平的传记或其他相关文献,深入了解袁隆平的人生历程和科学贡献。
2.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科学家的事迹,了解他们如何为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作出贡献。
八、课堂活动1. 组织一次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感悟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以及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袁隆平的敬仰之情。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理解文章主题,感悟追求理想的意义,学习作者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2. 《袁隆平的“寻梦园”》: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事迹,认识他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学习他执着追求梦想、为人类福祉着想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感悟追求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朗读、思考、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袁隆平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两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准备相关问题。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理想的看法,导入新课。
3. 文章讲解:分别对《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进行讲解,分析文章主题、作者观点和思想感情。
4. 案例分析:讲解袁隆平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感悟他追求梦想、为人类福祉着想的精神。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文章内容和袁隆平的事迹,探讨追求理想的意义和如何实现理想。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追求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思考、表达和写作能力。
【精品】初中语文12、袁隆平的“寻梦园”_教案3word版
12、袁隆平的“寻梦园”一、展——课堂交流、小组展示(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大家都很熟悉,现在国际上称中国出现了第五大发明,大家知道是指什么吗?它就是由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亲身感受一下他和他的成就。
(二)明确目标:1. 理解文中袁隆平的“美丽”和他的“寻梦园”。
2. 体会文章独到的构思及精巧的取材。
3. 体会人物语言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袁隆平为造福祖国人民乃至全人类而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基础反馈: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睿.智(ruì)憧憧..(chōngjǐng )淳.美(chún )蕴.(yùn )藏贫瘠.(jí)稻穗.(suì)浩瀚.(hàn )翱.翔(áo )伊.始(yī)功勋.(xūn ) zhǔn (瞩)目神采huàn(焕)发jīng(精)干 liàng(亮)丽不懈(xiè)卓.著(zhuó)闪shuò(烁)2、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词语填充完整(睿)智(幽)默活力充(沛) 功(勋)卓(著) 风华正(茂)神(采) (焕)发(义)无反(顾) (功)成名就如(幻)如真(四)学习交流:整体把握1、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内容这是一篇报道科学家先进事迹和科学成就的人物通讯。
文章由“美丽”一词作为引子以“寻梦”作为线索,写出“当代神农氏”袁隆平的童年憧憬、科研实践、辉煌成果、崇高声誉和美好心愿。
全文16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写袁隆平学农的缘起。
可分两层。
第1层(第1—3):指出袁隆平与“美丽”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2层(第4-6):倒叙出袁隆平的郊游感受和学农缘由。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农业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袁隆平的寻梦园》一文主要介绍了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课文内容包括袁隆平的童年经历、他对农业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重要突破和创新。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及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袁隆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是谁,他在农业科学领域有何成就。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袁隆平的了解,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3.3 讨论和思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的成就对农业科学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检查他们是否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4.3 思考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思考环节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分析。
五、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袁隆平的寻梦园》5.2 图片:袁隆平的图片5.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如有需要)六、教学活动6.1 观看纪录片:播放关于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袁隆平的工作和成就。
教学设计1:袁隆平的“寻梦园”
第12课《袁隆平的“寻梦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培养对崇高理想的努力追求。
2.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3.学习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和习惯。
4.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和习惯。
2.难点: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预习1.思考课后理解与探究第二题。
2.就课文不了解之处质疑。
二、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新课的前半部分,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后半部分。
三、正课1.质疑:画出课文中点明袁隆平“梦”的句子,想一想,他的“梦”是什么?他的“寻梦园”又是指什么?讨论并归纳:(1)儿时的袁隆平的梦是园艺场里满园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
(2)古稀之年的袁隆平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袁隆平的“寻梦园”为着崇高的理想而执著追求,不懈努力。
2.质疑:袁隆平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讨论并归纳: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解决了我国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的吃饭问题。
3.质疑:袁隆平得到了哪些荣誉?讨论并归纳:(1)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2)袁隆平先后获得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3)在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
(4)在风云市场上,以“袁隆平高科”为名的股票亮丽登场。
4.质疑:袁隆平在功成名就后,他是怎么做的?讨论并归纳: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
5.质疑:请看理解与探究第四题。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印证了“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的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绕杂交水稻而运转。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注字音。 充沛(pèi) 睿智(ruì) 贫瘠(jí) 憧憬(chōng jǐng)] 蕴藏(yùn) 瞩目(zhǔ) 浩瀚(hàn) 淳美(chún) 2、解释下列列词语 (1) 精干:精明能干。 (2) 充沛:充足而旺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精当的选材,结构上的前后照应及描写情状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睿智:英明有远见。 (4) 贫瘠:(土地)不肥沃。 (5) 享誉:在社会上取得名誉。 (6) 神采奕奕: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 (7) 憧憬:向往。 (8) 瞩目:注目。 (9) 浩瀚:广大,繁多。 (10) 亮丽:美丽而引人注目。 (11) 淳美:纯朴美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阅读课文,在课文中卷点批注。 4、就课文不了解之处质疑。 二.导语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 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誉 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 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教授 为什幺能取得这幺大的成就呢?我们来探讨一下他的成功之路。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停顿的长短和感情的把握。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圈点批注,互相质疑。小组不能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3、质疑:袁隆平小时候的理想是什幺?怎幺产生这种理想的? 讨论并归纳:袁隆平大约 6 岁时一次郊游,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 场,满园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他觉得那一切 简直太美丽了,美得他当时就想,将来一定要去学农。 4、质疑:袁隆平终生追求的是什幺?是什幺使他产生了这种追求?
幼儿园袁隆平的故事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袁隆平的故事教案(通用5篇)幼儿园袁隆平的故事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大米的来之不易,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2、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知道要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活动准备课件准备:“米饭”图片;“旧中国饥荒”组图;“袁爷爷”组图;《我不浪费粮食》动画视频;“我不浪费粮食”组图;“种水稻”组图;“珍惜粮食”组图。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米饭”,引导幼儿讨论米饭的由来。
——看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怎么来的吗?二、出示组图“旧中国饥荒”、“袁爷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
1、出示组图“旧中国饥荒”,引导幼儿感知当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图片上的人们有大米吃吗?小结:以前,因为水稻产量很低,很多人没有米饭吃,常常挨饿。
2、出示组图“袁爷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
——后来,有位厉害的老爷爷让水稻结出了很多籽粒,让人们天天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
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这就是袁隆平爷爷。
为了让人们都能够吃上米饭、吃饱米饭,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小结:袁隆平爷爷常常顶着太阳在稻田里观察水稻、研究水稻,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水稻。
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改进后,袁隆平爷爷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让水稻结出了很多籽粒,让人们都能够吃上米饭、吃饱米饭。
三、播放动画视频及组图《我不浪费粮食》、组图“种水稻”,引导幼儿了解大米的来之不易,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来之不易。
——不仅研究水稻很不容易,种植水稻、收获大米也非常辛苦。
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吧。
2、出示组图“我不浪费粮食”,引导幼儿了解大米的由来。
——种植水稻要做哪些事情呢?——水稻成熟后是怎么变成大米的呢?小结:农民要经过翻地、插秧、除虫、除草、施肥等过程,等待水稻成熟;水稻成熟后,还要进行收割、干燥、去壳才会变成白花花的大米。
3、出示组图“种水稻”,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农民的辛苦,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寻梦园
年级( 七 ) 教学案系列 编号:07-16-12 班级 ( )班 姓名:课题:袁隆平的“寻梦园”教学案主备人:隗岿然 审核: 七年级 语文组 课型:讲授课 时间:2016年 11 月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袁隆平的“美丽”和他的“寻梦园”2.体会文章独到的构思及精巧的取材;体会人物语言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袁隆平为造福祖国人民乃至全人类而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具体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难点:理解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学法指导:1. 搜索整合文中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圈点批注文中关键语句,加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3. 查阅背景资料,明确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关于作者:曲志红,《中国青年报》记者。
(二)相关知识: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育成“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
中国一九九六年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对“超级稻”的协作研究。
袁隆平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使“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个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
基于这一成果,中国在1999年宣布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
在云南试种的50亩“超级稻”,有一亩产量高达1137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如今,袁隆平身兼多职,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这位自称农民的杂交水稻专家,1930年9月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之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12、袁隆平的“寻梦园”
表达了。
五、走出文本、创作展示
1、请用最简短的方式表达自己在本节课最大的收获,越简单越好。
2、袁隆平被评为“2004感到中国年度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课后导学
六、课堂检测、巩固落实
1、听写生词
2、的梦想是怎样形成的,可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他又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哪些努力?
3、我认为: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精妙的裁剪所突出的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导学案设计
激趣明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理解袁隆平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丽”和他的“寻梦园”。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文本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3.学习文章精妙的裁剪所突出的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
课前导学
一、课前须知、积累知识
1、文体知识介绍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报道更详细生动的报道人物和事件的新闻体裁,是报刊,广播,电视中常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具有真实性,形象性,评论性等特点.按照报道的内容来分通讯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小故事等几种
1991年5月,湖南省政府郑重推荐袁隆平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候选人,但这年新增的34位生物学部委员中,却没有袁隆平的名字。次年,湖南省政府再次申报推荐,袁隆平依然名落孙山。1995年,经湖南省政府再次推荐,袁隆平终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为袁隆平抱不平。处在漩涡中的袁隆平却神情淡定:“我研究杂交水稻不是为了当院士,而是为了老百姓有饭吃。”
二、自学思考、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请在书中将值得留心的重点词语划下,查阅工具书,并认真规范地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睿智()憧憬()淳美()蕴藏()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教学目标]1. 体会文中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
2. 搜集袁隆平农业研究事业的有关信息。
3. 学习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具体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难点:理解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学法指导]1. 搜索整合文中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圈点批注文中关键语句,加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3. 查阅背景资料,明确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大家都很熟悉,现在国际上称中国出现了第五大发明,大家知道是指什么吗?它就是由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亲身感受一下他和他的成就。
整体感知:⑴快速阅读文章,勾画关键语句,搜集文中信息。
⑵思考:读了文章以后,你认为袁隆平是个怎样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袁隆平是个杰出的科学家,他研究的杂交水稻每年增产谷物3500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40年来他在此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是个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人,他为了寻找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顶着烈日,检查了14000个稻穗。
袁隆平是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他出生在北京,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命,选择了艰苦陌生的农学。
研读与赏析:梦想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美好的梦想往往能使人们为之付出终身的努力,并且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光荣。
一个中学生要以什么为光荣,该如何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新一代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是一次梦想与荣誉的美好展示,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文章一开始就借笔者的口提出了一个读者们关注的问题:“像袁隆平这样一个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拥有优越生活条件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义无反顾地走上艰苦而陌生的农学研究之路?”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了课文的始终,带着它去研读课文,才能够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理想》[教学目标]1. 领悟该诗中多样修辞方式灵活运用的妙处,尤其是其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2. 对圈点批注法的进一步巩固。
[学习重难点]1. 通过学习本文,树立理想抱负,培养对理想的坚持和不懈追求的精神。
2. 对写作中多样修辞方式灵活运用要有深入的了解。
3. 对理想的内涵有更思辨性的认识。
[学习内容]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本诗同样如此。
其具有的简短而澎湃的语言,包孕着丰富的意蕴,而的结构,也给读者提供了再创造的想象空间,所以,在明确了“坚持理想、追求理想”的主要内涵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阅读,而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对于我们个性阅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与之对应的是,虽然我们还不具有成熟的价值,但相对单纯的童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容易对“理想”产生联想和思考,也容易与产生强烈共鸣。
其次,该诗的同一个本体“理想”,却能用丰富的喻体群来表达,喻体不同的属性与本体属性的对应联系,都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而其他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更展示出了作者卓越的表达能力。
那么,对修辞方法的分析中,注意思考作者是怎样根据自己主旨表达的需要来选择修辞方式的。
最后,本诗在意蕴的表达方面,具有思辨性,这点突出表现在对理想代价的描述中。
“理想如XX,照耀着人类的精神世界,播种希望,传播光明,亘古不变。
”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理想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两千多年前,反秦陈胜,曾在田间耕种时说出了自己的宏伟抱负,却遭周围人的嘲笑,视之为痴人梦话,不由昂XX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创造了历史巅峰的豪气冲天,曾用野心的表达式阐明着自己的理想抱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士兵”;而一九三六年的毛泽,站在雪山之顶,意气风发,一首《沁园春·雪》成“千古绝唱”,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丽诗句,铿锵地表达着自己的理想。
真正的理想,能激发自己的生命活力,开启自己的动力源泉。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袁隆平和他的寻梦园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成就和对农业的贡献。
引入寻梦园的概念和它在袁隆平心中的意义。
1.3 教学活动:播放袁隆平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他的成就。
引导学生思考寻梦园对袁隆平的意义。
第二章:袁隆平生平简介2.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
认识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研究的贡献。
2.2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
讲述袁隆平先生如何开始杂交水稻研究。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查找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资料,并进行分享。
引导学生讨论袁隆平先生的成就和影响。
第三章: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开发3.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开发技术。
认识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的重要意义。
3.2 教学内容:介绍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点。
讲述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开发过程。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杂交水稻实验,观察其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杂交水稻的优势和对农业的贡献。
第四章:寻梦园的建立与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寻梦园的建立背景和发展历程。
认识寻梦园在袁隆平心中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介绍寻梦园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讲述寻梦园对袁隆平的意义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查找寻梦园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享。
引导学生讨论寻梦园对袁隆平的启示和影响。
第五章:袁隆平的精神品质5.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精神品质。
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先生的优秀品质。
5.2 教学内容:讲述袁隆平先生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习袁隆平先生的品质。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袁隆平先生的优秀品质。
引导学生分享学习袁隆平先生品质的心得。
第六章: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6.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要求。
掌握杂交水稻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6.2 教学内容:讲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等。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让学生了解并感悟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以及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现代农业科技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理想》:本文讲述了袁隆平爷爷追求杂交水稻理想的过程,以及他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追求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2. 《袁隆平的“寻梦园”》:本文介绍了袁隆平爷爷创建的“寻梦园”,以及他在园区内开展的各种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袁隆平爷爷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袁隆平爷爷追求杂交水稻理想的过程,以及他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到追求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追求理想,如何实现理想等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为例,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感悟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想,并讨论如何实现理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
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追求理想的意义。
3. 教师讲解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努力。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想并讨论如何实现理想。
5.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追求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7.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课后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课袁隆平的“寻梦园”课件鄂教
发明了“三系法”杂交水稻,成 功解决了籼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问
题。
社会公益事业贡献
01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 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做 出了重要贡献。
02
发起并成立了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励基金会,奖励为农业科技做出 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03
杂交水稻的产生与发展
杂交水稻的产生背景
粮食需求增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课袁隆平的“寻梦园”课件 鄂教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单元导语 • 袁隆平的生平与贡献 • 杂交水稻的产生与发展 • 袁隆平的创新之路 • 袁隆平的精神世界 • 总结评价
01
单元导语
教是一个以袁隆平院士的思想和成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生平、科研成就、精神品质以及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
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袁隆平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他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 ,勇于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中,他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出了将不同品种的优点进行 杂交的思路,实现了水稻育种的突破。
面向世界,开放交流
袁隆平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他积极与国内外的专家学 者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水稻育种的研究。
1930年出生于北京 ,祖籍江西,是家 中唯一的孩子。
1960年前后,开始 从事杂交水稻的研 究工作。
1980年当选为中国 科学院学部委员。
农业科研贡献
提出并实施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 略,将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以 上,解决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
创建了超级杂交稻的技术体系, 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和进行学术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和经验,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完美版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教学目标]1. 体会文中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
2. 搜集袁隆平农业研究事业的有关信息。
3. 学习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具体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难点:理解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学法指导]1. 搜索整合文中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圈点批注文中关键语句,加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3. 阅读背景资料,明确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其精神。
操作过程:一、导入: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段是要大家齐读的,我找这段颁奖词,是因为它文质兼美,极精粹,极具概括力。
老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学生1: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因为他已经功成名就了,却没有坐享其成,没有在光环的照耀下飘飘然,而是还在田间地头努力。
学生2:他是一朴实无华的人。
学生3:他是一个有着执着追求且不懈努力的人。
你看,他有梦想,并且为此奋斗了一生。
老师:说的真好,他就是一个生命不息,追梦不止的人。
学生4:他还是一个有勇气的、不盲从的科学家。
从“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这句可以看出。
老师:科学家是睿智的,就在于他们勤思考,重事实,优秀的科学家绝对注重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
……虽然袁隆平没有来到我们身边,但是我感觉我们走近了袁隆平。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曲志宏的《袁隆平的“寻梦园”》,感受他的执著与热忱。
二、默读课文并赏析老师:袁隆平的袁氏语录有这样一句话:“梦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有伟大梦想才有伟大追求。
人类许多奇迹往往是从梦想开始的。
”1、质疑:找出课文中点明袁隆平“梦”的句子,标上序号。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让学生理解并感悟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2. 《袁隆平的“寻梦园”》: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感受他为实现“禾下乘凉梦”的努力和奉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悟追求理想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营养,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袁隆平的事迹为例,启发学生思考。
3. 运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理想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想》,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3. 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感悟,引导学生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 阅读《袁隆平的“寻梦园”》,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感受他为实现理想的努力和奉献。
5. 案例分析:以袁隆平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创新精神。
9.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升。
10.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袁隆平的“寻梦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科学创新的魅力。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度,观察他们是否能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汲取灵感。
3. 评估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是否能将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提出实现理想的计划。
七、教学资源:1. 《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的文本材料。
2. 关于袁隆平生平的影像资料或传记。
3. 作文纸和评分标准。
4. 小组讨论指南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隆平的"寻梦园"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中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
2. 搜集袁隆平农业研究事业的有关信息。
3. 学习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和习惯。
2、难点: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目标
二、指导自学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注字音。
充沛(pèi)睿智(ruì)贫瘠(jí)憧憬(chōng jǐng)]
蕴藏(yùn)瞩目(zhǔ)浩瀚(hàn)淳美(chún)
2、解释下列列词语
(1)精干:精明能干。
(2)充沛:充足而旺盛。
(3)睿智:英明有远见。
(4)贫瘠:(土地)不肥沃。
(5)享誉:在社会上取得名誉。
(6)神采奕奕: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
(7)憧憬:向往。
(8)瞩目:注目。
(9)浩瀚:广大,繁多。
(10)亮丽:美丽而引人注目。
(11)淳美:纯朴美丽。
3、阅读课文,在课文中卷点批注。
4、就课文不了解之处质疑。
三、自学探究
袁隆平其人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教授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们来探讨一下他的成功之路。
1、朗读课文。
要求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停顿的长短和感情的把握。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圈点批注,互相质疑。
小组不能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四、师生互动
1、质疑:袁隆平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怎么产生这种理想的?
讨论并归纳:袁隆平大约6岁时一次郊游,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他觉得那一切简直太美丽了,美得他当时就想,将来一定要去学农。
2、质疑:袁隆平终生追求的是什么?是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追求?
讨论并归纳:当他第一次到了农村,看到了农村的落后和贫瘠,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从那时起,他就把“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3、质疑:袁隆平说:“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
”请从课文中找出表现袁隆平“痴”的事例,谈谈你对“痴”的理解。
讨论并归纳:
(1)当他第一次来到农村,看到现实中农村的落后和贫瘠,他没有就此退缩,而是更坚定了他的理想。
(2)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的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3)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水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40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4)“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后,新千年伊始,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有了新的进展,继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篇章。
(5)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他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认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这种“痴”,是科学家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
五、归纳升华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小就树立了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并且在40多年来不断努力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要学习他这种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六、活学活用,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揭示目标
二、指导自学
1、思考课后理解与探究第二题。
2、就课文不了解之处质疑。
三、自学探究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新课的前半部分,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后半部分。
四、师生互动
1、质疑:画出课文中点明袁隆平“梦”的句子,想一想,他的“梦”是什么?他的“寻梦园”又是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
(1)儿时的袁隆平的梦是园艺场里满园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
(2)古稀之年的袁隆平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袁隆平的“寻梦园”为着崇高的理想而执著追求,不懈努力。
2、质疑:袁隆平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
讨论并归纳: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解决了我国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的吃饭问题。
3、质疑:袁隆平得到了哪些荣誉?
讨论并归纳:
(1)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2)袁隆平先后获得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3)在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
(4)在风云市场上,以“袁隆平高科”为名的股票亮丽登场。
4、质疑:袁隆平在功成名就后,他是怎么做的?
讨论并归纳: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
5、质疑:请看理解与探究第四题。
五、归纳升华
第(一)段印证了“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的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绕杂交水稻而运转。
”
第(二)段印证了。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值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解决了我国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的吃饭问题。
”
第(三)段可以作为“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的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的佐证。
教师小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伟大贡献来自他的“梦”,这就是他的童年憧憬,这就是他的终生追求。
为了实现这个梦,袁隆平以他40年来的不懈努力,创造了杂交水稻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六、活学活用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二、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