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三篇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滴水穿石的启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其启示。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3)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品质。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敢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其启示。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实验器材,如石头、水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内容。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述“滴水穿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启示。
(2)学生分享故事心得,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讲授新课:(1)讲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
(2)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滴水穿石的启示。
3.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
(2)选取代表进行发言,总结学习心得。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滴水穿石的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联系实际生活。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 观察生活中滴水穿石的例子,写在日记中,并与同学分享。
3. 选定一个学习目标,制定长期计划,持之以恒地实现目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滴水穿石”的启示,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教师需要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优秀7篇)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优秀7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1、体会反问句的用法。
2、理解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等词语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目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2、读课题二、观察奇观、初悟“启示”1、课件出示奇观图,了解奇观2、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3、初悟启示4、学习反问句三、品读名人,深悟启示1、学习李时珍的故事、感悟启示(1)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2)抽学生读李时珍的故事,其他同学画出相关词句(3)学习李时珍的故事(4)有感情的朗读李时珍的故事2、总结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4、欣赏图片再次领悟三位名人滴水穿石的精神。
四、互动生成,体悟启示1、拓展迁移,交流收集的名人资料2、归纳总结,读记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研研讨实录篇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
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4、引入漫画挖井人,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一、揭题导入普普通通的水(板书:水),平平凡凡的石(板书:石,书写较大),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板书:滴、穿;穿字长些),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
(板书:的启示)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下面就请大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小黑板:我们要铭记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大家读一读,自己体会体会。
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文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坚持和努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如何培养学生坚持和努力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例教学法:通过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坚持和努力的重要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生字词的学习。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道理,分享自己的体会。
5. 总结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课程回顾: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通用13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明白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完美的理想。
3、揣摩写作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写作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三、课时划分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粗知大意,理清思路,初步把握中心。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描红既识又写的生字,听写词语。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并将体会出的思想感情透过朗读表达出来;揣摩写作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1、老师制作电脑投影片若干张。
2、学生上课用新华字典。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一词多义的特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同。
比如说“启示”2、投影出示:启示:(1)启发提示,使人领悟。
(2)从启发提示中领悟的道理。
(1)“这一切启示我们,艺术贵在创新。
”这个句子中的“启示”是什么意思呢?(2)“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个词组中的“启示”是什么意思呢?齐读这个词组。
这个词组的意思是――从“滴水穿石”中得到启发提示,领悟了一个道理。
3、有人以这个词组为题,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文章选入我们的课本中。
你们想读吗?那我们这天就来学习这一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二)引导初读1、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跳过去。
读后说说作者从“滴水穿石”中得到启发提示,领悟到什么道理?2、从哪儿看出这个道理是受“滴水穿石”的启发提示获得的?这个道理正确吗?让我们继续读课文。
这次读书请大家自由朗读,依据拼音,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注意持续正确的读书姿势。
(三)评价初读1、投影出示有关词语。
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
(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朗读与理解。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3)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长句子和复杂句型的理解。
(2)课文中所涉及的哲学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全文。
2.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滴水能够穿石?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实例分析:(1)教师出示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启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小组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交流。
(2)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理解和体会。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故事,领会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滴水穿石的原理,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二、教学重点:1. 滴水穿石的故事及其启示。
2. 如何将滴水穿石的原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2. 学会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和计划。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滴水穿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启示。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滴水穿石的原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五、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讲解滴水穿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启示。
2. 第二部分:分析滴水穿石的原理,让学生认识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3. 第三部分:讨论如何将滴水穿石的原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滴水穿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滴水穿石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理。
2. 讲解故事:详细讲解滴水穿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坚持与毅力。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滴水穿石的启示,以及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这一原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八、教学资源:1. 滴水穿石的图片或视频。
2. 关于滴水穿石的故事材料。
3. 学生心得体会的评价标准。
九、教学拓展:1. 邀请成功人士分享他们持之以恒的经历,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如长期坚持一项兴趣爱好或完成一项任务。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滴水穿石的启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个层面都能得到提升。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教学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滴水穿石的启示》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引导学生认识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讲述“滴水穿石”的故事。
解释成语“滴水穿石”的含义。
1.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口述故事引导学生听讲。
讨论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成语背后的启示。
1.4 教学步骤:1.4.1 教师讲述“滴水穿石”的故事。
1.4.2 学生分享对成语“滴水穿石”的理解。
1.4.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1.4.4 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说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作用。
第二章:目标设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设定明确的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目标对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设定明确的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目标具体化、量化。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目标设定的方法。
实践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制定一个目标。
2.4 教学步骤:2.4.1 教师讲解如何设定明确的目标。
2.4.2 学生分组,每组共同制定一个目标。
2.4.3 各组分享自己制定的目标,讨论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行性。
第三章:时间管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管理对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讲解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休息时间。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管理的方法。
实践法:学生通过制定时间表,实践时间管理。
3.4 教学步骤:3.4.1 教师讲解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3.4.2 学生制定自己的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休息时间。
3.4.3 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管理经验,讨论时间管理的效果。
第四章:克服困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克服困难,面对挑战。
引导学生认识到克服困难对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案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其启示。
2.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滴水穿石”造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如何将“滴水穿石”的启示应用到学习生活中。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精神。
2. 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其启示。
2. 学生学会运用成语“滴水穿石”造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滴水穿石”的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生如何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资料,关于“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实例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重点内容。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成语及其含义。
2.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
2. 新课内容:教师详细讲解“滴水穿石”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坚持到底,克服困难。
3.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学会将“滴水穿石”的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将“滴水穿石”的启示应用到学习生活中,以及自己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坚持不懈。
5.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运用成语“滴水穿石”造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滴水穿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思考深度和交流能力。
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持之以恒”、“启示”等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认识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滴水穿石”的寓意。
2. 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滴水穿石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本。
2. 相关滴水穿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相关滴水穿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提问:你们听说过“滴水穿石”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3)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启示。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滴水穿石的精神如何在生活中体现。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滴水穿石的寓意及启示。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给家长讲述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故事。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出示其他相关的成语或故事,如“锲而不舍”、“愚公移山”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类似故事或成语,互相交流学习。
七、评价反馈:1.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滴水穿石的启示》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背后的故事。
2. 激发学生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的认同。
教学重点:1. 理解“滴水穿石”的含义。
2. 感受滴水穿石精神的伟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2. 如何激发学生坚持追求目标的内在动力。
教学准备:1. 相关故事素材。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讲解“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滴水穿石的故事或经历。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滴水能穿石?讨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4.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
5. 教师总结,强调滴水穿石精神在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目标设定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目标和追求。
2. 引导学生学会将目标细化为可实施的步骤。
教学重点:1. 学会设定清晰、具体的目标。
2. 学会将目标细化为可执行的步骤。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2. 如何将目标细化为具体可行的步骤。
教学准备:1. 相关案例素材。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想实现什么目标?我的兴趣和激情在哪里?2. 学生分享自己的目标和兴趣,互相启发和借鉴。
3. 教师教授如何将目标细化为具体可执行的步骤,如时间管理、任务分配等。
4. 学生分组讨论,将小组成员的目标和步骤进行整合,形成共同行动计划。
5. 教师总结,强调设定目标和步骤的重要性,以及滴水穿石精神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章:持续行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持续行动的习惯。
2.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和监控。
教学重点:1. 学会自我激励。
2. 学会自我监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自我激励的方法。
2. 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监控。
教学准备:1. 相关案例素材。
2024年《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2024年《滴水穿石的启示》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其背后的启示。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领悟坚持与毅力的价值。
1.2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采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1.3 教学内容讲述“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解释成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滴水能够穿石?滴水穿石给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1.4 教学活动播放“滴水穿石”的故事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分组讨论滴水穿石的启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章:案例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寻找答案。
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内容提供几个滴水穿石的实例,如:学习、运动、艺术等方面的例子。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共同特点,总结滴水穿石的启示。
2.4 教学活动呈现案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分组讨论。
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滴水穿石启示,并在班上分享。
第三章:实践体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滴水穿石的过程,培养坚持与毅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2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实践过程中的启示。
3.3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滴水穿石的实践环节,如:用滴水的方式在软木板上刻字。
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过程中的变化,总结滴水穿石的启示。
3.4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滴水穿石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观察、思考,并在活动结束后分享感受与启示。
第四章:反思与总结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反思,巩固对滴水穿石启示的理解。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总结的能力。
4.2 教学方法采用反思教学法,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
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总结与分享的能力。
4.3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滴水穿石的启示。
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滴水穿石的故事,明白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明白只有努力付出,才能收获成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滴水穿石的道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滴水穿石的动画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滴水能穿石?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2)教师讲解滴水穿石的道理,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启示。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练习。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
(2)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滴水穿石启示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拓展作业,分析学生对滴水穿石启示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动画短片、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勤奋、坚持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滴水穿石”的原理。
2. 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滴水穿石”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滴水穿石”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2)让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意思。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阐述的“滴水穿石”的原理。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明白字词的含义。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设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提到的“滴水穿石”的例子。
(2)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滴水穿石”原理的理解。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滴水穿石”的启示。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滴水穿石”原理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
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4、引入漫画“挖井人”,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一、揭题导入普普通通的水(板书:水),平平凡凡的石(板书:石,书写较大),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板书:滴、穿;穿字长些),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
(板书:的启示)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下面就请大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小黑板:我们要铭记……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大家读一读,自己体会体会。
2、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3、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二、初识奇观,浅悟“启示”。
让我们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大家细读第一节,思考水滴为何能够穿石?1、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读第一节,很有感情。
2、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谁来说说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够穿石?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的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一大奇观。
3、你再读读这部分,看能不能让大家听出来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
4、停,打断一下,老师感觉水滴着滴着停了,你再读一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觉。
5、谁听出来了,滴水是如何穿石的,6、哪些词语表现了水滴的品格?因为水滴接连不断的滴,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水滴靠的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
7、的确,功到自然成。
大家能不能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先自己自由读这部分,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看你的同桌有没有与你相同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经过剖析一种自然现象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3、教育学生办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
学会受一件事物的启发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创造条件)情境,导出课题(课件出示:水滴击石的实验。
)由这个实验,你想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一现象?知道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吗?【评析: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创造条件)一种情境,很快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埋下了伏笔,刺激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1、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且对不睬解的词语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或查找工具书来处理。
2、交流报告请示,重点读好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刚开始理解课文深刻内涵。
【评析:经过“读——画——议”的方式使学生能很快地排除学习中的障碍,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也增强了参与意识,变更了学习积极性。
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三、阅读课文,理清层次1、快速读文,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学生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
哪个自然段是写实实在在的自然现象?哪个自然段是列举的实例?哪个自然段是写作者的体会和要阐明的道理?(生交流报告请示,师结束语。
)【评析:默读是理清层次的方法,在交流的整个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
】四、细读课文,积累内化1、学生品读读第1~2自然段。
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滴水为什么能穿石?作者因此想到了什么?尝试把反问句改成报告句。
重点研究:“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成为本日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引导学生画出表现3位名人“坚持不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先读再议,谈出本身的读后体会,并且也可以交流本身知道的部分成功人士的类似案例。
重点交流:“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最后取得成功的吗?”这句话,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艰难波折,为有具备“滴水穿石”的精神最后才气取得成功。
3、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
⑴想一想本段是运用什么方法阐明“滴水穿石”的精神?(相比法。
)⑵把揭示中心的句子背诵下来。
4、老师小结。
【评析:本环节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
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提供给学生阐述感悟的平台,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对学生这一发展主体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具体落实。
】五、回顾整体,迁移结果1、联系课文内容联合本身的实际谈谈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
2、本身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一种自然现象,借此阐明一个道理,写一篇随感。
【评析: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
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
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
)发展和创新本领的培养。
本节课老师能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搭建了刺激引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的交流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本领,学生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的整个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
】板书设计: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实现理想持之以恒篇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理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等词语意思。
学习写随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搜集材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重点: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什么样的启示。
难点:学习写作方法(受一件事物启发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石块、水瓶(做滴水穿石的实验用)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做滴水击石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水滴不停的滴落,结果会怎样?你从这个实验能联想到什么?二、新课(一)自主探究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说说课文哪分写的是实在的自然现象?哪部分是为说明道理而例举的事例?哪部分是作者的感受和要说明的道理?(二)合作学习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围绕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这一问题圈画有关词句。
(2)组织交流阅读感受①指名回答:滴水为什么能穿石?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文字A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B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②让学生朗读这两端文字,说说那个词语最吸引你?让你感受了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点击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接连不断”等词语的意思。
③小水滴不管外面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总是对着一个目标,滴啊、滴啊永不停歇,这就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出示滴水石穿的动画,让我们怀着敬佩的感情再读这两段话,引导学生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④看这小小的水滴,多么令人佩服,作者看到这一现象会联想到什么呢?全班齐读。
让学生变换句子的说法。
指导读好反问句。
1、 2、学习第三自然段(1)学生自读3自然段,明确作者举了那些人的例子?(出示第三自然段中例举名人事例的文字),三人中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永一个词就是——古今中外。
(2)选择三个事例中你最敬佩的人的事例来读出你的敬佩之情,再说说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他们“滴水穿石”的精神。
(结合学生回答,点击词语“坚持不懈”“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并说说怎样理解词语的含义)。
(3)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值得我们总结一下(出示文字:你看,古今中外所有……)(4)学生自己练读文字,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的再指名读说说对“滴水穿石精神”和“滴水顽石”的理解?(5)小组比赛读第三自然段3、学习第四自然段作者从正面例举了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
其实文中还有一个反面的例证,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节写了什么?例举了一个什么事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明确,从正反两方面例证,增强课文说服力。
(2)说说作者受到了怎样的启示?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
(3)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这句话。
三、巩固延伸1、读了这篇课文,你领悟了什么道理,作者在说明道理的方法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2、你还知道哪些能说明滴水穿石精神的事例?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五、布置作业利用读书,上网等渠道搜集能证明滴水穿石道理的事例。
篇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思想,以文化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摄影照片。
(出示水滴)见过吗?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水滴。
(晶莹剔透)呵,这是水滴给你最初的感觉!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水滴有关的课文。
学完课文后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认为小水滴仅仅是晶莹剔透,还会有很多赞叹的词来送给它。
齐读课题。
二、读词语昨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看看这些词你都会读吗?——出示词语三、学启示师:普普通通的水,平平凡凡的石,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
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下面就请大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生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大家读一读,自己体会体会。
——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2、学习一二段A、师: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哪些段落给我们介绍了滴水穿石的现象呢?(1、2)师: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请看这样一段话:出示:“在这块的石头的上方……奇观”接连不断,让你感受了什么?(滴了多久?几百年吗?几千年?几万年?仅仅是几万年吗?几万万年甚至更久)省略号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让你又感受到什么?(时间长了水滴的力量惊人)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够把石头滴穿呢?几百年过去了——(引读)几千年过去了——(引读)几万年过去了——(引读)这就叫——锲而不舍、日雕月琢B、滴水穿石成就了太极洞内这一大奇观,但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在生活中,雨水同样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从高空落下来,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却没有把石块滴穿呢?课文中哪段话讲到了雨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出示: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大得多。
)——为什么没有滴穿?不是写小水滴吗?作者干吗要写雨水呢?雨水这段似乎和课文没有关系,那可以删除吗?(这是对比反衬的手法。
通过将水滴和雨水的对比更加有力的证明了小水滴的持之以恒,目标专一。
)难怪书上这样说——出示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做不成呢?”你听懂了吗?它其实就是告诉你——(指名改陈述句)用书中的两个词概括一下,滴水穿石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其实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
让我们再读一读需要我们铭记的启示,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理解。
——再读启示。
到这里我们看作者的目的好像已经达到了,该讲的好像已经都讲了?看来文章应该这样来改写,你们看行吗?为什么不行呢?学生交流(不能删除事例,用事实讲话更有说服力)是的,用事实讲话是这种文章常用的办法。
3、学习事例师: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给我们举了三位具有水滴精神的名人故事,他们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三段,各用一句话概括一个故事。
1、李时珍二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写成本草纲目。
2、爱迪生毕生孜孜以求于电学实验研究,竟有一千多项发明。
3、齐白石数十年如一日,天天挥毫作画、不教一日闲过,终于使画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