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培养教育教学“种子选手”
基于“校企融合”的项目主题式育人新模式-杜燕
基于“校企融合”的项目主题式育人新模式密云县职业学校杜燕服务社会、行业主导、校企合作、教学体系与职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是一种复合型的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从社会需求出发,行业部门牵头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组织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共建实训车间并提供兼职教师进校执教,签订培养订单共同开展专业建设。
近年来,密云县职业学校在与企业合作办学中摸索出了服务社会、促进就业的办学新模式,展现出了在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就业情况不乐观的局势下,实现“出口畅、入口旺”的新景象。
一、背景一是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变化万千。
以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为特征的新技术装备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因此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面向未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形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职业教育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尤为重要。
三是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已从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初始阶段,进入校企共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的深度融合发展阶段,各地中职学校尽显神通,打造自己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开发等内涵建设。
四是国内行业与学校开展合作办学还有待深入探索和推广。
例如:如何将专业结构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作相应调整;如何借助校企工学研结合构建育人平台,实现教学体系与职业岗位要求零对接;如何开发基于企业行业背景的项目课程;如何有效地实施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如何实现通过诉求于真实的校企联合教学情境创设等的配合,在实践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以及项目产品的产出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个体创新、考核评价机制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达成学生的方法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等,都是在“校企融合”的育人模式改革中要亟待深入探索的问题。
学校双培养实施方案
学校双培养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决定实施双培养计划,旨在通过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学校将加强课程设置,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科教学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校还将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学校将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实习。
学校将与社会各界积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实习,学生将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校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最后,学校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更好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学校双培养实施方案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双培养实施方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成功承办
教 育 的风 采 和 教 育 教 学 改革 的 丰 硕成 果 ,同 时 也 展 示 r我 市 中 职 的高 超 技 能 和 鲜 明 的 行业 、 业 特 色 。 近 年 来 , 了切 实 学生 专 为
六 、 点 建 议 几
总之 , 能够承办此次省级技能大赛部分项 目的赛事 , 既是我 们 的荣 幸 , 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检验 , 为今后我校再次承办技能大
赛 积 累 了 丰 富 的 经验 。
简 讯
1 _ 专门机构管理。建议省上主管部门设技能大赛专门机构 , 建立大赛办公室 和专家 团队,负责协调组织技能大赛专 门对技 能大赛协调 、组织管理实现技能大赛 由阶段性工作 向常态性工
议 尽量 把赛点设 在 与 比赛 结果没 有利 害关 系 的学 校如 高职 院
过 本次技能竞赛 , 使参赛 选手能 以赛 促学 , 掌握技能 , 做合格 的
高技能人才 。希望全体参赛 院校和参赛学生本着学习 、 流 、 交 提
西北职教 4 l
高 的 曰的, 认真 参赛 , 力赛 好成绩 、 出好思 想 、 出好风 努 赛 赛
技 能 大 赛 上 再 创 佳 绩
校 “ 秀组 织 奖 ” 优 。
本届会计技能大赛的圆满举行 , 益于 省厅 领导 、 点学校 得 赛 领 导、 大赛 联络 员的高度 重视 、 关怀和指 导 , 得益 于陕西银 行 校为大赛所做 的大量 的细致入微 的 [ , 益: : 得 作 F广大参赛学校 、
合作学习课堂定位的行动研究
・
78 ・
’
张婉莉 : 合作学习课堂定位的行动研究
题 证实 线教师日常践行合作学习的频率和效果? 诸如此类问 f 组历 经反 复论证与行动尝试 , 了将合作学习作 为直接教学模式下 的一种教学策 略来处理 的合理性 题在课题组的行动研究中反复被提出、 被讨论。合作 l 学习的课堂定位最终被锁定为制约行动研究的一个 l 和有效性 。 新课程视域下的大班额合作学 习就是在 以 焦点性 、 基础性 、 核心性 的理论 问题 。 ’ 教师讲 授为主的直接教学模式 中, 贯穿小组合作学 习 二、 基于实践的 、 的合作学 习课 堂定位观 I 发展 的教学策略, 通过促发组内成员之间高质量的合作与
互动 , 实现小组的学术性 目标 和社交技能 目标 。 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将合作 I 》 学习定位为一种 学习方式 , 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 I 习能力 , 这是合作 学习 的最终 目标和实质要求 , 有助 I
学设计 繁 、 堂管理难 、 课 教学进度慢且 教学效果不 理 I 增加 了课堂管理难度 。 放得过宽 , 老师就会手足无措 ;
想等问题, 限制了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与常规 l 管得过紧, 学生合作的深度会受限。这种管理两难问 化开展 。 l 由于班额 的增大而变得更甚 。第 四, 题 社交行 为技 能
学校对口帮扶计划
学校对口帮扶计划背景学校对口帮扶计划是指在教育部门指导下,高等教育机构与基础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共同开展教育合作,提升薄弱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水平。
这一计划旨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为家庭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实施方式学校对口帮扶计划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对口学校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建立“对口”关系,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提高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水平。
实习基地向基础教育学校提供实习基地,让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实习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资源共享高等教育机构向基础教育学校免费提供教学资源、教案、教材和教具等,帮助基础教育学校提高教育水平。
奖学金赞助高等教育机构设立奖学金,向基础教育学校的优秀学生提供赞助,激励他们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目标与成果学校对口帮扶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水平,为家庭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通过实施对口帮扶计划,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水平提升基础教育学校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资源共享高等教育机构向基础教育学校免费提供教学资源、教案、教材和教具等,帮助基础教育学校提高教育水平。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基础教育学校的学生可以很好地接触到高等教育机构的优秀师生和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语学校对口帮扶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合作计划,通过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合作,可以提高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为家庭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我们期待通过这项计划,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
教职成〔2010〕1037号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厅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举办2010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通知》(教职成〔2010〕918号)文件精神,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省直16个部门组织举办了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等13类专业38个项目的技能大赛活动。
这次技能大赛,共有2113名选手参赛,通过选手激烈角逐,经过专家客观、公正的评选,共有1460名选手获奖。
其中洛阳市铁路中等职业学校郭亚克等307名选手荣获一等奖;驻马店市高级技工学校张帅等531名选手荣获二等奖;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杨恩才等622名选手荣获三等奖;洛阳市铁路中等职业学校戚建刚等732名教师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洛阳市教育局等21个单位荣获团体奖;郑州市教育局等31个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
这次技能大赛活动,促进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制度化建设;展示了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广大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向全社会宣传了我省职业教育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以来取得的成果;推进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就业。
希望各省辖市、各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要以本次大赛活动为契机,发扬成绩,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努力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步伐,努力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突破,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附件:2010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奖名单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附件2010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奖名单一、获奖选手及优秀辅导教师名单一等奖(307 人)二等奖(531人)三等奖(622人)二、团体奖洛阳市郑州市焦作市平顶山安阳市驻马店市开封市巩义市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河南机电学校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河南省工业学校河南省商务学校河南省财经学校驻马店财经学校河南省郑州水利学校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河南省理工学校河南省化学工业学校河南辅读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林业学校三、优秀组织奖新乡市教育局商丘市教育局濮阳市教育局三门峡市教育局周口市教育局南阳市教育局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漯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许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济源市教育局中牟县教育局河南省郑州水利学校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河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河南省轻工业学校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河南省财经学校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郑州市电子信息技术学校郑州市卫生学校洛阳旅游学校开封科技工业学校洛阳铁路中等专业学校洛阳市第一职业高中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题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奖名单通知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2010年12月31日印发。
联合培养项目人才培养计划
联合培养项目人才培养计划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联合培养项目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形式。
联合培养项目是指由两个或多个高校合作开展的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从联合培养项目的定义、意义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联合培养项目的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联合培养项目是指不同高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承担学生培养任务,通过学分互认、课程共享、师资交流等方式,培养具备国际化背景的高级人才。
另一方面,联合培养项目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培养方案,培养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人才。
联合培养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联合培养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与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联合培养项目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拓展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共享课程和师资,学校可以更好地利用各自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教育培养。
此外,联合培养项目还可以促进科研合作,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科研水平。
在实施联合培养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各合作高校应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
通过统一的培养标准和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有效认可和转化。
其次,合作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能力。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联合培养项目的关键保障,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素养,还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教学能力。
再次,合作高校应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由于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进行学习和生活,他们可能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学校应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支持措施。
最后,合作高校应加强项目评估和质量监控,确保联合培养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
沐浴“体验”阳光绽放“合作”之花——沧州市花园小学“合作体验教育”实践活动掠影
支撑 , 全 面整 合优 质德 育 资源 , 深 入开 展 形式 多样 的 “ 合 作体 验教 育 ” 实 践活 动, 开启 生 态智 慧 , 使德 育充 满 了体验
的魅 力。 1 . 课 堂体 验 。 魅 力无穷 。2 0 1 1 年,
着“ 合作” 的甘甜 , 在活 动 中收获着 “ 合
作” 的喜悦 。生 态体 验 , 如 同一颗 会发
画年画、 搜集 对联 等 , 通 过不 同的形式
体 验 家 乡年俗 的特 点 。热 闹 、 喜庆 、 祥
芽 的种 子 , 播种 在师生心 间。我们 的任
务, 就 是用 心 呵护这颗 美 妙 的种 子 , 使 “ 合 作” 之 花满 园开放 !
我 校把 生 态体验 课题 研 究的 内容纳 入 学年 工作 计划 , 并确 立 了《 生 态体 验 下 互助 合作 、 快乐 成长 主题 活动 的研 究》
课题 。课题 立项 3年来 , 核 心 团队的成
员团结协 作 , 群 策群 力 , 低、 中、 高三 个 学段 分 别设 计 了 1 节 以合 作 为主 题 的 生态体 验课 , 即: 《 合 作在身 边 》 、 《 学 会 合作 学习 》 、 《 学 会合 作 , 快 乐成长 》 , 旨 在培 养学生 的合作 意识 , 指 导学生掌握 恰 当 的合作 方法 。本着 全员参与 、 全体
改观 。
有“ 五 乡一 淀” 的美称 , 它是著名 的武术 之乡、 杂技之 乡 、 金 丝小枣之 乡 、 鸭梨之 乡、 铸 造之 乡 , 还 有华 北最大 的淡 水湖 白洋淀 、 纪 晓岚 故居 、 马致远纪念馆 、 东 光县铁佛 寺等名胜 古迹 … …结合《 我爱 我的 家 乡》 校本课 程 的 内容 , 我校 开展
教育东西部协作工作
教育东西部协作工作一、背景介绍教育东西部协作工作是指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是一个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西部地区则相对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教育东西部协作工作应运而生。
这一工作旨在促进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水平。
二、发展历程1. 整合资源为了促进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合作发展,首先需要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这一过程中,各级相关部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协调作用。
相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关和措施,鼓励优质学校和师资向西部地区倾斜,并提供相应支持和奖励措施。
2. 培养师资优质师资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中,培养和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是一个关键环节。
东部地区的教育机构可以通过派遣优秀的教师到西部地区任教,同时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引进东部地区的优秀教师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3. 交流合作交流合作是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可以促进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习。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互访活动,让东部学生走进西部学校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同时也让西部学生有机会到东部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4. 资金支持为了促进东西部协作工作,相关部门还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校园环境、提升师资水平等方面。
通过资金支持,可以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发展。
三、取得成效1. 教育水平提升通过多年来不懈努力,在东西部协作工作下,中国整体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质量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 教育公平促进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推动,使得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更加公平均衡。
东部地区的学生也有机会到西部地区接受更多元化的教育,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校地合作情况介绍
校地合作情况介绍
校地合作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旨在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下是关于校地合作的简要介绍:
1. 目的和意义:校地合作旨在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校地合作,高校可以为地方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校地合作也有助于高校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高校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
2. 合作模式:校地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包括项目合作、共建平台、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
其中,项目合作是最常见的模式,高校与地方政府通过合作开展具体的项目,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共建平台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研发平台、孵化器等机构,为当地产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人才培养是指高校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和学历教育等服务,提高当地人才素质。
技术转移是指高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当地产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3. 成功案例:校地合作的成功案例很多,比如北京大学与北京市政府的合作,共同推动了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清华大学与成都市政府的合作,共同建设了成都清华科技园;浙江大学与杭州市政府的合作,共同推动了杭州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
这些案例表明,校地合作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4. 未来展望:未来,随着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不断深入,校地合作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深层次的发展趋势。
高校将更加注重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通过共建平台、技术转移等方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校地合作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高校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推动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_加强校企合作_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专访济宁市技师学院院长杨楠
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 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专访济宁市技师学院院长杨楠济宁市技师学院院长 杨楠我国于2022年11月正式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不久前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增加了20个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如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项目、健康照护项目、家政服务(整理收纳)项目等,成为本次大赛的最大亮点之一。
济宁市技师学院在本届大赛派出5名选手,分别参加了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网站技术、人工智能训练、集成电路工程技术4个项目的比赛,获得1银2优胜的好成绩,其中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的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项目获银牌、人工智能训练项目获优胜奖。
本期《职业》杂志“校长对话”栏目邀请济宁市技师学院院长杨楠,介绍该学院开展特色办学、专业建设、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经验,与读者分享。
济宁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全国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和全国首批国家级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也是山东省首批7所技工教育优质院校建设单位之一。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万人,年职业培训鉴定5万人次。
设有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等9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涵盖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40余个。
Q 我们了解到,今年是学院建校65周年,多年来,学院聚焦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连续两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称号,集团化办学经验在全国推广。
请问学院在集团化办学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A为着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精准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指示精神,在济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10月,由学院发起,首批联合129家企业、19所技工院校、3所职业培训机构,组建了山东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
新教育种子选手培训计划
新教育种子选手培训计划摘要新教育种子选手培训计划是一项旨在培养教育领域优秀人才的计划。
通过该计划,我们希望能够选拔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教育热情的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培训计划的背景、目标、内容及实施方案。
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变革,培养素质过硬、具有创新思维和领导力的教育人才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制定了新教育种子选手培训计划,旨在培养更多的教育新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标本培训计划的目标是: -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人才; - 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领导力; - 推动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内容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理解教育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探讨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学习国内外优秀教育案例。
2.教学设计与评价–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教学评价的技巧与方法。
3.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提升领导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4.创新教育实践–参与教育创新项目,实践教育理念;–发展创新教育方法,推动教育改革。
实施方案培训计划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包括讲座、研讨会、实践项目等多种形式。
培训时间为半年,期间将安排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全程跟进学员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实时评估和反馈。
培训结束后,将对学员进行考核,并颁发结业证书。
结语新教育种子选手培训计划旨在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育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期待着通过这项培训计划,为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种子选手,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以上为新教育种子选手培训计划的详细内容,请各位同仁仔细阅读并按计划执行。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及模式探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及模式探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农林学科在现代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教融合是指将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教学经验的回馈,实现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双向互动和共同发展。
而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和科研上,更是涉及到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农林学科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要点包括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科交流和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
通过科教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机制和模式,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索适合当前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具体方法和路径,为农林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通过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来解决。
通过这样的探索和实践,可以推动农林学科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中,将介绍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背景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文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安排顺序。
目的部分将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解决的问题和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意义和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要点两个方面。
在2.1节中,将重点阐述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重要性和意义,探讨农林学科科教融合对于培养具备新农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作用。
在2.2节中,将详细介绍农林学科科教融合的要点,包括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等。
2017年度药学院工作总结
2017年药学院工作总结自2016年我院推进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以来,全体教职工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践两学一做,同心协力,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服务江北新区健康产业发展为宗旨,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示范带动作用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示范校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一、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特色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为了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药学专业急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本校根据不同学生的就业特点,积极推进平台+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强与多家企业合作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一个药学平台,三种就业方向的培养模式,例如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药学服务方向和药品生产技术方向,在2017年分方向工作顺利开展,药学培养方案稳步实施。
为了进一步了解GMP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掌握药品管理先进理念,加强国内外GMP工作的交流,促进药企与院校之前的融合,我院承办了“中美GMP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论坛”会议,江苏30余家制药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
南京同仁堂药业老药工来我院指导学生如何手工制作水丸、大蜜丸等,并现场展示了手工制作水丸的操作。
二、以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建设为统领,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路径为基础,重点开展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统领,加强重点专业群的特色亮点建设,学院为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采用平台+方向的培养模式,将药学专业分为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学服务和药品生产技术三个方向。
为确立药学专业群适应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药学专业改革,课程改革,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药学院与江苏益丰大药房签订合作协议,每年1万元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共同合作开发的企业培训选修课程《药店工作专业知识》,旨在为每一位药学专业的学生介绍职业的相关情况和专业知识,为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奠定了课程基础。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策略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策略
种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材料科学、材料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主要从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科学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程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
(三)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
(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协调合作,有效完成团队项目。
(一)强化基础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打牢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鼓励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工程案例的解决,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三)搭建科研平台:给学生提供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加强实习实训: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培养策略包括强化基础课程教学、鼓励实践教学、搭建科研平台、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和加强实习实训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坚持“五育”并举培育高质量师范人才
坚持“五育”并举培育高质量师范人才作者:李瑞来源:《云南教育·视界(时政)》2024年第02期我国高等教育深受“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
“五育”融合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师范院校优师计划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对抓好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优秀教师队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学生培养为例,深入探讨师范院校坚持“五育”并举,培养高质量师范人才的实践模式。
一、以“德”立人,实施“德育铸魂”计划师范院校的德育培养聚焦以“德”立人,通过实施“德育铸魂”计划,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才能具备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的德育培养模式主要包括:课堂教育模式,即通过专门的思想政治课向学生传授国家法律法规、品德修养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社会实践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社会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校园文化建设模式,通过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德育导师制模式,通过学业指导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个性化的德育指导,导师可以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情感支持和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德育课程融入模式,这种模式将德育内容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接受道德熏陶。
云南师范大学优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中德育的培养主要以“德育+X”模式深入开展,形成“德育+课堂”“德育+活动”“德育+社会实践”的“以点带面”的网状教育实践模式。
二、以“智”启人,实施“智育固本”计划云南师范大学智育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四大类:传统教育模式,主要以学科知识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通过讲授知识、布置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
这种模式适用于大中小学任意教育阶段。
深化合作促发展劳动育人谱新篇
深化合作促发展劳动育人谱新篇
作者: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4期
3月28日下午,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了劳动教育基地揭牌及合作单位签约授牌仪式。
“广东省教育厅劳动教育基地”的揭牌,标志着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在劳动教育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承担了新的责任和使命。
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罗少敏表示,学校将以劳动教育基地为平台,以实践活动为抓手,以“三全育人”为目标,与合作学校携手共进,共同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動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据学校副校长梁华英介绍,学校将基地命名为“耘康”劳动教育基地,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场地充足、教学设施完善、师资配备雄厚,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将其打造为学校劳动教育的靓丽品牌。
在热烈的氛围中,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为劳动教育基地揭牌,并举行签约学校授牌仪式。
中海康城小学郑建聪校长与东圃小学范云平校长表示,成为“耘康”劳动教育基地的合作伙伴,标志着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稳步推进各类实践课程的构建,用劳动点亮儿童生命的底色。
劳动教育基地的成功建设是劳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充分运行、有效落地的积极成果。
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结合大健康产业特点,推动劳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平台。
学校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切实发挥好省级劳动教育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来源: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通讯员:赵介乔,审核:黄喜如)。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包括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包括(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包括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包括5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为了每一次的感想能够及时记录下来,应该书写完整的心得体会。
2021年协同育人项目名单
2021年协同育人项目名单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协同育人项目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2021年,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协同育人项目,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2021年被广泛关注的协同育人项目。
1. 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实践项目许多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践项目,以提供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机会。
这些项目涵盖了各个领域,例如工程、设计、市场营销等。
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社区服务计划社区服务计划是一种协同育人的重要方式。
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环境保护、社区清洁、义务教育等。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计划,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并学会为他人着想。
3. 跨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是指将多个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一个项目中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
这种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城市的规划方案来综合运用地理、数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4. 国际交流项目国际交流项目是一种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教育体系。
这种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意识。
例如,学生可以参加国际学生交流营,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
5. 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可以让学生深入研究某个领域的问题,并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
这种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科学结论。
6. 艺术创作项目艺术创作项目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创作,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7. 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科技思维和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地合作,培养教育教学“种子选手”
2 013年5月,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和成都师范学院达成协议,决定通过“校地合作”平台联合举办“成都市温江区‘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育工程”(下面简称“三名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具有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双魅力”骨干校长和教师,旨在为温江区培养教育教学“种子选手”。
这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高端培训项目,是深度加强校地合作,推动温江区高品质师资队伍建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又一重要举措。
当年5月10日,首届“三名工程”在成都师范学院正式启动,遴选出65位学员,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培训。
项目实施一年来,有力地推进了温江区中小学(中职、幼儿园)的内涵发展,为温江区教育发展储备了一批专家型后备人才,为温江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竞争力的增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三名工程”的实际操作
“三名工程”力图通过两年的培育研修,强化师德修养,提升教育理念,厚实专业素养,完善人文素养,提高教学技能,升华教学艺术,培育和造就具有教育创新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优秀中小学(中职、幼儿园)名师、名班主任、名
校长,使“三名”人员达到成都市特级校长(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以及全国优秀教师的评审条件,使其成为温江教育的领头雁。
1.实行“双导师制”。
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专家,在全省范围内遴选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作为指导专家。
“教育理论专家1名+特级校长1名”指导最多3名校长;“教育理论专家1名+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1名”指导最多5名教师(班主任)。
2.现状评估与规划。
对“三名”学员个人及所在学校或所担任学科或班主任工作进行现状评估,基于存在的问题,结合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以及优秀班主任的目标要求,确立2年发展规划和个人2年课题规划。
3.集中研修。
分年度集中研修,每年两次,每次一周,目的在于基础素质提升。
4.观摩学习。
针对拟解决的问题,组织“三名”学员到国内知名(特色)中小学(中职、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到相关高校进行专题访问学习(由指导专家实地指导)。
巡诊优秀学校,完善发展规划。
5.经验交流。
专题讲座专家、见习指导专家参与成都师范学院承担的中小学(中职、幼儿园)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或班主任以及干训等培训项目,分享经验,在互动反思中成长。
6.阶段总结与反思。
在专家、管理部门等协同下进行中期评估。
评估后,集中提升研修一周。
阶段结束集中总结研修3-5天。
提炼并撰写研修成果。
7.成果固化。
每人至少主持市级及以上课题1项,公开发表省级论文(研究报告)2篇,部分人员出版个人著作或论文集或校本教材1部。
初步形成学校发展特色或个人教学(班主任工作)风格。
以上整个参培过程贯穿自主研修(完成相应学习、研究任务)、导师引领(定期与不定期指导相结合)、同伴互助(面对面小组交流与网络交流相结合)。
二、实施“三名工程”的成效
校地合作近一年来,成都师范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温江区紧密合作,有效助推了温江中小学(中职、幼儿园)教育发展,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一是提高了教育创新能力。
成都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针对温江区中小学(中职、幼儿园)教育发展现状,积极开展项目研究。
“三名工程”目前已立项并实施7个省级科研项目,15个市级、区级项目,撰写发表文章40余篇、3部著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5项。
二是提升了师资水平,储备了一批专家级人才。
一年来,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逐渐成长起来,专业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带动了学校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依托成都
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三名工程”学员外出学术交流、考察、学习达90余人次。
三是促进了学校文化发展。
“三名工程”学员依托成都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得到了来自全国的一流专家
一对一的指导和训练,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工作等方面成效显著,学员已成为自己所在学校改革发展、文化建设、课程开发的生力军。
四是发挥专家优势,解决了一批学校教育发展的难题。
专家跟踪指导,主动与学员学校对接。
从2013年10月开始,校地双方积极推动专家“一周一校”对接工作,实地解决学员发展难题,学员进入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三、实施“三名工程”的展望
实施“三名工程”,是温江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科学化的路径选择,在未来的实施中,还将伴随实践,不断深入、完善,走向成熟与灿烂。
一是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地合作“温江模式”。
为校地双方在教育领域携手并肩、精诚合作开启新的篇章。
二是以项目推动的方式合作实用可行。
充分发挥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研究、教师人才培养的优势,深化教育专项合作。
制订了深化教育合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几年校地合作的合作内容和工作重点。
三是制定校地合作长期纲要,“准确定位、转型升级、强化特色、提高质量”,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校地务实合作,大力开展基础教育合作,着力加强区域文化合作,共同推进温江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是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是校地合作取得成效与持续
发展的根本保证。
2013年4月,成都师范学院与温江区合作之初,就把机制创新摆在了重要位置,制订了《“三名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合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内容、机构设置、保障措施等。
校地合作机制的建立,确保了校地合作工作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
邓达系成都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世刚系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肖红系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教师培训研究中心主任责任编辑冀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