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一等奖1

合集下载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4、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准备】1、通过预习初步掌握字词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

2、品味文中优美语句,领悟其深刻含意。

3、借助于投影仪、小黑板、图片等辅助性教学用具。

【教学设想】使学生从作者在那座悬崖上学到的如何克服困难、战胜苦难的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领悟人生会有这样和那样的波折,要着眼于克服困难的那一小步,要勇于跨出那一小步,人生才能跨出一大步。

让学生积极思考一小步是成就一大步的基石,使学生从一小步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把跨出一小步作为教学的重点加以体会和领悟,帮助学生端正克服困难的态度和树立坚强的个性。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2、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刚,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样一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自由泛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投影提示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三、研读和赏析根据自由泛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回答)1、根据复述提示: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写了些什么内容?明确:本文可以分四部分,具体如下:⑴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七年级上册语文14《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等奖创新教案_1

七年级上册语文14《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等奖创新教案_1

七年级上册语文14《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等奖创新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14《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过程与方法1.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2.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获益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获得正确对待困难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能复述故事情节,能从故事中有所感触,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呢?又是怎样脱险的?为什么隔了57年,65岁的作者还要记述这段经历呢?“其中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新课学习一、成长中的“阻碍”文本中的“我”面前有重重阻碍,有无形的阻碍,也有有形的物质阻碍。

无形的阻碍既有妈妈的警告“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也有杰里这个最好的朋友的大喊“就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

”有形的阻碍,既是“我”当年病弱的身体阻碍,也有“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儿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60英尺左右”的阻碍。

文中的“我”遇到了困难,但是“我”在努力往上爬着。

“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

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

”二、探寻生命引路人(一)引路人:杰里"我们走吧!"有人附和着。

然后他们出发了,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狗。

我犹豫了。

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走一步,再走一步》省一等奖优质课改编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省一等奖优质课改编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省一等奖优质课改编教案一、简介作者悬念导入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美国的上尉飞行员,他奉命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驾驶一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纳粹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也就是说一旦被发现这飞机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能死路一条,一般人吓都要吓死,可是这位飞行员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盟军的嘉奖。

你觉得这位飞行员身上具备什么素质?明确:勇敢无畏心理强大师:没错!这些是他与生俱来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寻找答案吧!(板书: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二、预习交流整体把握师:首先我们来积累本课的字词,了解作家作品常识学生(读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灼.人(zhuó)抽噎.(yē)恍.惚(huǎng)哄.堂大笑(hōng)晕眩.(xuàn)突兀.(wù)呻.吟(shēn)参差.不齐(cī)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恍惚)(2)一吸一顿地哭泣。

(抽噎)(3)高耸,高低起伏的样子。

(突兀)(4)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哄堂大笑)(5)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参差不齐)3.文体知识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为特点,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融于一体,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本文是叙事散文。

4.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早年曾做过空军飞行员。

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

5.复述情节师:字词熟悉了,请大家默读课文,注意结合旁批。

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记叙方法。

2、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1、掌握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文章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写法。

【教学目标】多角度阅读,多方面探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和生活哲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过朗读、复述把握课文情节,设疑探讨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

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板书题目、作者)。

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

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

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到底作者小时候发生过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长大之后,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

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

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2、过程和方法:⑴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

⑵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获益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获得正确对待困难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获得正确对待困难的有益启示。

【教学难点】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课文导语:导语中说这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呢?又是怎样脱险的?为什么隔了57年,65岁的作者还要记述这段经历呢?“其中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二、整体感知1、默读:要求默读的速度为每分钟300字,慢慢加快为每分钟500字。

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读好,行吗?默读后请同学们复述课文。

复述的难点往往是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默读时要注意看清楚。

2、抢答:⑴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⑵发生在什么时候?⑶爬悬崖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⑷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3、把课文分成“冒险”、“脱险”两部分,四人小组组内试讲,全班推荐2~3人上台复述,并即使点评。

明确:复述要求“响亮流利、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明确:同学用这样的句式复述“我讲述的部分是……我的讲述完了,谢谢大家”、“我的点评完了,谢谢。

”三、研读主旨1、探究主旨:作者由这次历险,获得了什么启示?(读最后一节)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提示:龟兔赛跑、夸父逐日……2、总结归纳:居里夫人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一等奖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一等奖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一等奖说课稿1、《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首先谈谈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初中门生要掌握阅读的三种方法:即能用平凡话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养成默读风俗,有肯定的速率;能较纯熟地运用略读和欣赏的方法,扩大阅读范畴,拓展本身的视野。

初中门生应具有在通读课文的底子上,理清思绪,明白重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文句在语言情况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本身的心得,能提出本身的见解和疑问,并能运用互助的方法,配合探究疑困难目;欣赏文学作品,能有本身的情绪体验,开端意会作品的内在,从中得到对天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开辟。

《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回忆“我”童年时代一次遇险、脱险的经过,蕴涵着深远的生活哲理。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特别是穿插在其中的心理描写,用了相当的笔墨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恐惧以及怎样一步一步战胜怯懦找到成功的感觉。

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思考人生、感悟人生,读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人生感受,这样的感受还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价值取向及生活的准则、为人处事的原则,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1、识记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和心理描写的作用,学习。

唤起学生对困难的认识,从而能勇敢地面对困难。

3、教学重、难点分析在通过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能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把握文章的心理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为能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想采用“情境体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方法“体验感受、探究思考、对话交流、读写结合”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22年版)》总目标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第四单元的单元目标是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在默读中厘清作者的思路。

以课程为标准为纲,单元目标为经,以默读、情境任务为主线贯穿课堂,通过设计的四项任务合成的学习任务群以拍电影中的四个关键性的策略来实现,形成一以贯之的学习任务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自读、自悟,在品味体验中,充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这样学生既能有效地走进文本,又能提高学习的乐趣,发展思维,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练习默读,勾画关键语句,学会多角度梳理文章脉络。

2.学会在默读中勾画出心理描写的语句、有助于理解课文主旨的关键句,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品评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

3.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人生智慧,结合自己的体验,思考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重点】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品评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1.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品评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

2.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人生智慧,结合自己的体验,思考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新学期学校摄影社团招新啦!同学们需要带着自己拍摄的视频报名,优秀作品有机会登上学校的公众号宣传,期待同学的精彩表现。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活动一:请你来做导演1. 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

掌握灌、峭、嘲、纳、翼、遥、攀等7个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评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论理及其详略安排。

2.教学难点:记叙文中如何以实寓虚,即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我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坚毅精神。

三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提示1、2、3。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

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世界也就有了弱者与强者。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身体瘦弱、胆小怯弱的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学习后对我们同学一定有所启迪。

二、学习字词。

(幻灯)注音:训诫(jiè)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啜泣(chuò)着眼(zhuó)纳罕(nà)(hǎn)解释:训诫嶙峋纳罕小心翼翼啜泣三、听课文录音一遍,完成下列作业:(1)把经历的事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启示几个部分在课文中标出记号。

(2)概括这件事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本文记叙了的事,说明了的道理。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根据这三项作业,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如下:(一)、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二)、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三)、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四)、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四、自读课文一遍。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在师生问好后,我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以此导入新课。

我讲道:“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由于在早朝读的时候我让他们读过这篇课文,因此我的话音刚落下来,就有学生抢答,“他是莫顿.亨特。

”“爬山”“爬悬崖……”我想学生们对课文可能还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我接着说:“对,他就是莫顿亨特,那么他小时候到底经历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下面请大家先仔细朗读课文,然后请大家代替他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在学生读完后,复述前,我还问学生:“你们说复述这个故事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有学生说:“这篇文章是记叙文,所以我们应该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说得很好,那么,从详略来看呢?”我接着问。

学生中有人补充说:“应该重点复述我是怎样在爸爸的指点下走下悬崖的,还应该重点描述一下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的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的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4、《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③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复述课文内容,体味人生的哲理。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设计初步感知①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国共产党同的目标。

《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一下这首诗歌,从诗中找出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过渡)《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

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

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

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并且边听边思考问题。

④屏幕投影思考题a、诗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b、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回答,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 (1)

着眼于那最初 的一小步,走 了这一步再走 下一步
脱险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 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 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三、文本延伸
问题一:“我” 遇到了哪些困难?
问题二:“我” 是怎么克服这些 困难的?
问题三:由此 “我” 得到了怎 样的经验呢?
四、课堂小结
◆ 一个人在旅途中,不可能坦 坦荡荡,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 感受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 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 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 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 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 下。
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伏在岩石上,
上不去下不来)
脱险的过程:
1
A、杰利带来了我的父亲。(听见)
B、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安慰我。(我哭着说)
C、父亲教我把左脚踏到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上。 (我顿时有了信心)
D、父亲教我把右脚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 (我的信心大增)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投入了
文本品味
2、从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 理 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在这一 事件中心理上的变化。
信心丧尽→信心萌发→信心大增
文本品味
信心丧尽 信心萌发
走 一 步 (详)
再走一步 (略)
信心大增
文本品味
3、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 一 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提示:遇 险→脱 险
遇险
启示
莫顿·亨特
8、谁叫来了“我”的父亲? “杰利”
9、 “我”是怎样脱险的? 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爬下悬崖。
(二)思考与讨论
1、1——6小节讲了什么? 去冒险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概括情节内容。

2.精读文段,品析生动描写3.背读文段,积累语言素材。

4.把握主旨,理解题目含义。

二、教学过程1.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2.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3.默读课文,概括梳理。

学习默读,一句话概述课文内容。

文章通过记叙一件小事,领悟到一个大的人生道理,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4.精读文段,美点品析(1)朗读文段,理清情感变化。

(2)思考讨论,品析多种描写。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变化。

(4)分角色读,简评人物形象。

5.背读文段,把握主旨题目由简评人物,引出作者写作目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题目含义,领悟文章主旨。

6.拓展练习,语言表达用“走一步,再走一步”说一段话,谈自己以往的'经验或将来的理想。

结语三、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信心萌发毫无信心信心大增极度恐惧困难巨大成就感2、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全解【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训诫:告诫,教导。

耸sǒng立:高高地直立。

峭壁:陡直的山崖。

颤chǎn抖:哆嗦,发抖。

嶙lín峋xún:文中指人瘦削。

凝níng视:聚精会神地看。

啜chu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hǎn:诧异,惊奇。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头晕目眩xuàn:头发晕,眼睛发花。

小心翼翼yì:原来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

文中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

2、相关知识:关于《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

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一等奖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一等奖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一等奖《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获得正确面对困难的有益启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或难读字的字音;学习运用下列常用词语。

字音闷热(mēn)玩弹子游戏(dàn) 不能动弹(tán) 全身颤抖(chàn)着眼(zhuó) 卜卜乱跳(bo bo) 连攀带扒(bā)啜泣(chuò) 瘦骨嶙峋(lín xún)常用词语训诫迂回凝视啜泣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3.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获益的学习方式。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寓理于事、文字浅显、故事性强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自己小时候爬悬崖历险一事的叙述,告诉读者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

阅读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如何对待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种学习和影响是无法外加的,它必须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感悟、内化才能起作用。

本案例设计试图从以下两点着手,以期达到上述目的:1、学生体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不管是学生自读还是课堂讨论,都强调学生情感体验的主动参与。

2、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

只有独立学习,主动体验,主动发现,学到的才有可能成为自己一辈子受用的东西。

这篇文章适合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只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体悟得更深刻些。

三、教学过程设计整个教学按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方式策划。

学习活动分三个环节。

(一)学生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想,提出疑难问题。

自读目标呈现:①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②初步体验“我”小时候历险经过,感受对待困难的态度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2
14
3、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 怎么做?
参考观点:四个孩子的做法不是很得当。 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 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 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 这种做法很不应该,是在拿别人的生命开 玩笑。
2020/12/2
走一步, 再—走—一·亨特步
第二课时
2020/12/2
1
第一关 字词听写
jiè sŏng yū níng
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chuò
啜泣
nàhǎn lín xún
纳罕 瘦骨嶙峋
jīng
xuàn yì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2020/12/2
2
第二关 抢答环节
1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费城。
2继而:信心萌发 这似乎能办得到
2020/12/2
3随后:信心大增
我顿时有了信心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4最后:巨大的成就感
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
7
心理变化
“我”体弱多病,胆 小
悬崖信高心度 丧尽
伏笔
信心萌发
走一步 (详)
信心大增
再走一步 (略)
2020/12/2
8
语言评析
• 1.文中冒险、脱险部分的两个“啜泣”(14 段和22段中)是否一样?
2020/12/2
13
2、你如何评价“我”的好朋友杰利? 如果你是杰利会怎么做 ?
杰利角度;如果我是杰利,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 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利帮 “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 所以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 了。我想,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为这么点 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他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 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 “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 杰利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不一样。表面都是哭泣,其实截然不同: 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 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 的感激,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 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 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2020/12/2
9
2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
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 探”字能否改成“踩”字?为什么?
• 不能。“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 “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 我的胆怯和小心,而“踩”就表现不 出这种心理。
2020/12/2
10
3.如何理解“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 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 环境描写。渲染了夜晚来临、天色 越来越暗的氛围,烘托了“我”身 处绝境而又无人救助时紧张、害怕 的心情,推动了情节发展。
15
在人生的道路上,
不管面对怎样的险
பைடு நூலகம்
阻,只要把大困难
分解为小困难,一
个一个认真地解决,
终将战胜巨大的困
难,赢得最后的胜
利。
2020/12/2
16
多角度阅读是这堂课学习的重点。 以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学着运 用它,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读出文章的 新意,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提高我 们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展我们的思 维空间。
2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2020/12/2
3
3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利。
4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约20米高;约七米。
2020/12/2
4
第三关 文题回顾
一是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的话;
二是一个 道理:把大困难化整为零逐个突 破,最终战胜困难。
18
写作特点
1.选材典型,以小见大 2.记叙周密,巧设伏笔 3 .善用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2020/12/2
19
冒险
启示
2020/12/2
莫顿·亨特
着眼于那最初 的一小步,走 了这一步再走 下一步
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母亲角度;天下的母亲有时疼爱儿女到了溺爱的地步。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的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常懦弱。如果 杰利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经 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 利玩。
2020/12/2
17
探究升华
• 一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的一生少不了经受 挫折与磨难,但也正是在战胜困难的经历 中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正像 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让我们面对困难,鼓起勇气,大声地对自 己说一遍:“走一步,再走一步”。
2020/12/2
2020/12/2
5
1、重点品读“冒险”环节并 体会其人物心理活动。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 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 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 度、有创意的阅读
2020/12/2
6
局部品味
“我”爬下悬崖时心理变化的过 程。
1最初:毫无信心 我下不去 我会掉下去 我会摔死的
2020/12/2
11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谈自 己画蛋的体会,他说:“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 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另一则材料。
我国宋代伟大诗人苏轼也谈过类似的体会,他仔细 观察过庐山,然后作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无论绘画还是观景, 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样,才能发现事物、景物 的不同特点,画画,才能画出新意;观景,才能观 出新意。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 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
2020/12/2
12
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 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父亲角度;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上石架把儿子 抱下来,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 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 话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 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