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中华圣贤经_第七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教你决胜职场的必杀技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家的领导谋略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家的领导谋略谢庆绵一兵家和《孙子兵法》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其主要宗旨。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将兵家著作分为四类:兵权谋类——侧重于军事思想、战略策略;兵形势类——专论用兵之形势;兵阴阳类——以阴阳五行论兵,且杂以鬼神助战之说;兵技巧类——以兵器和技巧为主要内容。
兵家主要代表有孙武、吴起、孙膑、尉缭等。
他们的著作留传下来的有:《孙子兵法》、《吴起》、《孙膑兵法》、《尉缭子》等。
这些著作均是当时战争和治兵经验的总结,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包含有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战的哲理。
兵家著作中以《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影响最大,该书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孙子》作者孙武,字长卿,人称孙武子、吴孙子,春秋末期齐国人,生卒年月尚不详,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人。
据《史记》记载,公元512年,孙武从齐国出走至吴。
经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以兵法进见吴王阖闾。
他以惊世骇俗之宏论,卓越远见之谋略,使吴王为之动心,于是重用。
此后,他被任为将军,和伍子胥共同辅助吴王,“西破强楚,入郢,北威章、晋,显名诸候”。
孙武主张改革图强,亩大税轻,“士少”、“富民”,鼓励发展小农经济,以求富国强兵。
从公元前512年至公元前418年,他在吴三十年,战功显赫,使吴国崛然而起,夺取晋国的霸主地位。
《孙子兵法》今存十三篇。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兵法》残篇,其中,除与今存之十三篇同外,尚有《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见吴王》等五篇佚文。
《孙子兵法》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它在世界军事文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孙子》被尊为“历代兵家之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
宋代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
十八世纪之后,《孙子》陆续有了英、法、德、捷、俄、芬等译本。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翻译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翻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此句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作者:孙武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赣辐,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孙子说:规兵的原则,使敌举国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使之降服是次-等用兵策略;使敌全军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旅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旅而取胜是次-等用兵策略;使敌全卒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卒使之降服是次-等策略;使敌全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伍而取胜是次一等策略。
《孙子兵法》的最高战略思维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的最高战略思维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智克力,不战而胜,是《孙子兵法》战略思维的最高境界。
在孙子看来,“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还认为,“善用兵者,屈人之兵非战也,拔人之城非攻也,毁人之国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这句话讲清了孙子战略思维不战境界观的基本内涵。
从方式方法看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从目标愿景看是以全争于天下,从手段上看是伐谋伐交,五全五破。
一、愿景:不战屈人善之善者尽管实现“速胜”和“易胜”已经实属不易,而孙子对将帅提出全胜,则是更高的要求,全胜的总纲和灵魂则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必以全争于天下”。
“全胜”是理解孙子取胜之道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孙子兵法》殿堂的大门,进而通观孙子取胜之道的基本面貌。
二、目标:安国全军全争天下孙子强调:“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认为百战百胜不是最好的,因为那是“破胜”,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才是最好的。
强调“全胜”这一最高的战争境界后,孙子还进一步提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谋攻战略思维优选原则,以指导将帅追求“全胜”的目标。
“全”是思维境界。
孙子对战争的认识有一个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重战、知战、控战、胜战这几个阶段,当这几个阶段的目标实现之后,孙子的战略思维并未停滞。
而是跳出胜的框框,提出“全”的概念,即完整地将对手接收过来,增强自己的实力。
三、手段:伐谋伐交五全五破“不战”并不是消极对待战争,而是采用间接路线让对手臣服。
在让对手臣服的手段选择上,孙子提出了“伐谋伐交、五全五破”的基本思路。
孙子把“伐交”放在“伐兵”的前面,这说明,斗争手段选择上,外交斗争要放在军事斗争的前面,外交是优先选项。
孙子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并不是强调和平主义。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出自《孙子兵法》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不用实际的战争就能让对方屈服。
这句话强调了在战争中运用智慧和策略,以达成胜利的目标。
下面我们将从战争史和当今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的角度来解析这句名言的含义。
从历史上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数不胜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孙子和吴起的战争策略。
孙子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作战理论,强调了用智慧和计谋来取胜。
他提出了许多以小搏大的策略,比如“断路堑攻”,“以慢制快”,“以大制小”等。
这些策略的核心就是在不战的情况下,通过智慧和策略来使对方屈服。
在实际的作战中,这些策略被成功应用,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了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
在东亚地区,日本在19世纪末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
在当时的日本,由于西方列强的强大,日本在军事实力上明显处于劣势。
日本政府采取了“过猛反日”的政策,通过外交手段,迫使列强退出亚洲的一部分领土,从而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这个例子再次印证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也进一步印证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有效性。
在当今世界,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相反,通过外交、经济和军事手段,更多的国家可以达到其政治目标。
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大陆采取了经济封锁、外交压力等手段,迫使台湾局势朝着中国大陆的要求发展,这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体现。
在南海“九段线”、东海钓鱼岛等争端上,中国也通过经济手段、外交斡旋等手段来迫使对方屈从。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种在战争中运用智慧和策略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战争策略。
它在中国古代和现代国际关系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在今后的国际关系中,“不战而屈人之兵”仍将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是:打仗做到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军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孙子认为,战争一般以两种形态出现:一是以谋略胜敌,一是以武力攻敌。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鉴赏这是《孙子兵法》中最有名的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有人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的核心和精髓。
所谓“善之善者”,是好中之好,实际就是最好的。
孙子指出:百战百胜,不是最好的;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
为什么这样说?陈启天《孙子兵法校释》注:“百战百胜何以为非最善之善者?以须破军,甚至破国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何以为善之最善者?以能全国,且能全军也。
百战百胜之法,为伐兵攻城之武力战;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法,为伐谋伐交之外交战。
”这个注释,阐述得相当清楚。
“不战而屈人之兵”,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利益。
因此,有人称它为“最完美的战略”。
如何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呢?这里可以有多种途径:有靠正义的力量,把侵略者说得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因而下令退兵的;有靠智慧和谋略,示侵略者以种种假象,使其感到无利益可得,因而罢兵退却的;有以坚强雄厚的实力为后盾,采用威胁、利诱的办法,晓以大义和利害,使对方放下武器,自动投降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事例,在历史上可以举出很多。
春秋时期,鲁国的展喜以大义说齐孝公退兵。
郑国的商人弦高以机智的举措使秦军的偷袭作罢。
郑国的烛之武当晋、秦来伐之时,先以利害说服秦退兵,其后晋亦撤还。
郑国不战而罢退秦、晋之兵,此是又一实例。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又上演了一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历史剧。
1962年,当美国总统肯尼迪发现赫鲁晓夫秘密地把导弹运进古巴时,美国要求立即把它们撤除,并且以海军全面封锁古巴作为紧急的反应措施。
赫鲁晓夫扬言:会促使作战部队“投入行动”,具有“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思想解析
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思想解析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思想,那可是相当厉害!这一思想放在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和价值。
咱先来说说啥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简单来讲,就是不用真刀真枪地打仗,就能让敌人乖乖投降或者放弃抵抗。
这可不是啥魔法,而是一种超级智慧的战略手段。
我想起有一次,小区里两个孩子争一个玩具。
一个孩子气势汹汹,准备动手抢;另一个孩子呢,却不慌不忙,他先是笑着跟对方说:“这个玩具咱俩一起玩怎么样,轮流来,这样都能玩得开心。
”那个原本要抢的孩子一听,顿时没了脾气,愉快地答应了。
这其实就有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不动武,靠智慧解决了矛盾。
在军事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通过展示强大的实力来实现。
比如说,一个国家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对手一掂量就知道打不过,从而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这就像两个拳击手,还没上台,一个块头大、肌肉发达,另一个心里就先犯嘀咕了,可能还没打就认输了。
再比如,通过外交手段也能达到这个效果。
巧妙的外交谈判、策略性的联盟,让对方明白对抗没有好处,合作才能共赢。
就好比在国际舞台上,各国之间通过外交斡旋,避免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冲突。
这种思想在商业竞争中也特别有用。
一家公司,如果能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市场口碑,竞争对手可能就会望而却步,不敢轻易来挑战。
比如说,某家新成立的手机公司,想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他们没有选择一开始就和那些巨头们打价格战或者搞恶性竞争,而是专注于研发自己独特的技术,打造出了一款超级牛的手机,一下子吸引了大量用户。
其他公司一看这架势,原本想要打压的心思也收起来了,反而考虑合作的可能性。
在日常生活中,咱们也能运用这个思想。
比如说和别人有了分歧,不是一味地争吵,而是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让对方明白你的立场和想法,从而化解矛盾。
我就碰到过这么一档子事儿,有次和朋友出去旅游,在路线规划上有了不同意见,我差点急眼了。
孙子的管理思想
孙子的管理思想孙子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传世之作《孙子兵法》中。
1.“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即不用流血牺牲而使敌人屈服。
这包括采取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等手段。
但归根到底是以谋略、以智慧去战胜敌人。
“上兵伐谋”,第一流的将帅是胜人以谋略,而不是单靠攻城掠地的武力,强调斗智胜于斗力。
强调“必以全争于天下”,力求以最小的损失获取最大的战果。
2.预测与决策关系全局。
强调“庙算”作为军事决策的重要性,以及战争与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关系,指出将帅指挥战争要审时度势,因时因地制宜,决不可凭主观意愿行事。
必须实事求是,摸清一切情况,以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来部署和指挥每一场战役,“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3.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实际情况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不能墨守成规陷入经验主义。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根据不同的敌情、我情、天时地利等各种条件,灵活用兵。
只要有这“一心”,运用各种不同战略战术的方案就会“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速战速决。
要把奇和正、虚和实巧妙地运用,欺骗敌人,调动敌人。
准确选择好主攻方向和主攻目标,以压倒敌人的优势和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展开进攻,打击敌人,赢得胜利。
4.人的因素决定胜负。
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中,孙子突出强调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上下同欲者胜”,有了共同目标,官兵团结一致就能同心协力去取得胜利。
重视军队建设,对将帅提出了严格要求,认为必须以“智、信、仁、勇、严”作为衡量将帅的标准。
了解士兵的将帅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军法如山,恩威并重,“视卒为爱子”,才能训练出一支战斗力强的军队。
5.唯民是保的战争基点。
孙子说:“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中的这句话流传是非常广的,它主张不战,不主张战,所谓不战就是要战,就是站在不战不战的立场来找出最佳的时机,然后我才战。
孙子叫人不战不战,他自己却一辈子都在打仗,我们看看他的实际行动就知道了。
如果真的这样又绕回来了,说孙子才是真正好战的,那《孙子兵法》就读出小人来了。
“兵者,诡道也”,“诡”这个字把它解释成阴谋诡计不太妥当,那有什么阴谋诡计,打仗互相猜心思,看谁猜得准,摆明就是这样的啊,双方都会想我怎么样来取胜你,另一方面你会用什么计策来对付我。
“诡”是千变万化,出其不意的意思,并不一定耍诡计,但是后来因为诡计耍多了,就把这个字解释到那上面去了,这是不太合适的。
孙子的意思是说,你能够不战就不要战,实在不行的话你才可以战,但要少战,少战就要看得很准,你才可以出手,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向来是一般将领引以为最高的策略。
其实全世界的兵书《孙子兵法》最了不起,因为它的主张有很多跟老子是一样的,就是说它是不求胜的,外国人每次读到兵书说不求胜,那要兵书干什么,它最大的态度就是以战止战,它绝不鼓励战争。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错误的,是后人妄自揣测的,《孙子兵法》从来没有出现过“百战百胜”这样的字眼,这不是中国人的思想,打仗打久了到最后是两败俱伤。
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殆”是危险的意思,就是说知己知彼,你怎么打都不会危险。
战争
不是绝不是件好事情,越少打仗才是越好。
冯未源。
孙子大智慧不动而屈人之兵,成年人世界的一种言和
孙子大智慧不动而屈人之兵,成年人世界的一种言和很多时候,我们会下意识的认为,兵法兵书就是教人如何去打仗,如何置对方之死境地的。
可是,不然。
不打仗也是一种方法、策略,同样可以实现战胜敌人,达到不战而胜的结果。
就像人生,不只黑与白,这两种色彩。
就像人生,不只对与错,这两种选择。
就像人生,不只是与非,这两种判断。
生活中很多事情,便是如此,与爱人争吵、打闹,大动干戈到甚至离婚,并非是最好的,有时退让、宽容,不失为一种选择。
(1)在孙子兵法中,孙武讲到了很多打仗作战,应对敌国获取胜利的方法,但我认为孙武更主张的是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
这点在他的谋攻篇论述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孙武提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取胜,而攻城是下策。
攻城是迫不得已时才会采取的方法。
因为大规模的战争,所消耗的不仅仅是一国的财力、物力、人力,战争开启很难准确估算,若长时间作战,势必给一个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灾难,甚至灭亡。
(2)“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意思是真正用兵原则:兵力是敌人十倍于时,就围歼他们;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猛烈进攻敌人,有多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比敌人兵力少时就摆脱敌人,不如敌人兵力强大就避免与敌争锋。
所以,弱小的军队最好不要战,如果坚持硬拼,其结果必然是被强大的敌人所消灭。
写到这,不由想起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灭国后,为了复国、雪耻,当了三年俘虏,十年如一日卧薪尝胆,最终越王勾践灭吴。
我们听这个历史故事时,看这部剧时,也许是热血沸腾,可其中的辛酸泪、国恨家仇,相信只有当局者能顿悟了。
(3)战争开始之前,是否能取得胜利?是否有相应的判断标准,这点孙武也进行了论述:“故知胜有五: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无法战胜的力量——《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战略
无法战胜的力量——《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战略2008-10-31标签:《孙子兵法》之——无法战胜的力量兵者,诡道也。
——孙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阿基米德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孙子兵法》白话文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有些对兵法理解不透彻人口口声称“诡道”是兵家的精髓,事实证明:片面理解和运用“诡道”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使人误入“鬼道”。
顺应人心,道法自然,实力才是别人无法战胜的永恒的力量!这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时时面临着危机。
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在实践中运用、发展和创新伟大的思想,以大智慧、大战略去抓住时机,迎接挑战。
《孙子兵法》无疑最好的老师之一,本文从六个方面讨论孙子的智胜韬略,愿为我们的企业走向永久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算胜”——战略决胜未来“算胜”,是孙子的一个著名观点。
无数铁的事实证明:胸怀和智慧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显然,这里的“庙算”二字只是一种代指,形象地说明了战前的战略筹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战略方向的重要性。
方向错了,执行的越到位损失越大。
战略决策错了,会使企业投入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付诸东流,纵使人才实力再大,技术再先进,管理水平再高,也无济于事。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许多企业往往不能“重头再来”,“几十年后又是一个好汉”的例子并不多见。
一旦倒下便是毁灭。
战略决定成败。
二、“全胜”——战场与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战争说到底是为了利益,全胜才是真正的胜利。
只图一时之快,赢了面子输了里子,是有勇无谋;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利益,是缺乏智慧;为了尽快得到自己的利益,杀鸡取蛋,损害全局利益的人道德最败坏。
论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论思想
论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思想孙子的理论思想很多,但作为军事理论思想家,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胜利。
孙子之前,诸家都讲究以武致胜,从商周作战的经典记录《封神榜》来看,神道的力量往往主要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战术和战略的忽视。
所以,孙子以前,战争是胜之以兵,而孙子则在用的基础上提出用兵以道。
这无疑是中国战争理论的一次完善和创新。
孙子兵法讲究用兵以法,我认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为兵之计,一为兵之道。
兵之计就是三十六计。
二孙子思想的核心和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的兵之道。
孙子兵法中关于兵之道有很多经典论断。
《计篇》中即提出重战之道,在和平时代,保持一定强大的军事力量,显得尤为重要,但这只是开头,从人们的一般思维入手,最后孙子所提倡的却不是重战,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间孙子罗列诸多关于战争的论述只是为这一思想的铺垫。
例如他在第二篇中即开始写作战,直奔诸侯最为关心的东西,该篇说到:“兵贵胜,不贵久”,反映出孙子不认同持久战,追求以快致胜。
这与当代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持久战,似乎矛盾,但从当时抗战的局势和敌我力量分析,这又是最为有力的战争战略。
第一,敌人有绝对的强势,第二,我军熟悉地形,依靠人民,我们有长期的战争力量和战争资源,第三,大长期战有利于对国民党力量的削弱,而短期集中战争则对我军损失较大。
但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持久战给我国人民带来的损失是不小的,因为战争结束的越早,发展的时间和机遇也就越多。
所以孙子关于战争的论述也有其片面性,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在接下来的篇章里,孙子充分向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过度。
在谋攻篇中,孙子充分讲述了兵之道,在于伐敌,在于谋战。
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也就是说,战争,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战胜敌人。
伐兵攻城的例子很多,二战期间,日本的战政策略:占领中国,对战区实行三光政策,这无疑是一个比伐城更加低级的战略,岂不知没有一个民族会在屠杀中消亡,只有在屠戮中爆发。
《孙子兵法》的最高战略思维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的最高战略思维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图)中国孙子兵法城春秋时有名的军事家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提到一个著名的战略:不战而屈人之兵,原话为“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就是:衡量战争取胜的一般原则是,以能使敌国、敌军完整无损的降服于我为上策,而攻破敌国使其残缺受损,动武力击溃敌人便略逊一筹;百战百胜,虽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减弱,根本无力抵抗,才是高明之中的最高明。
孙武深得战争策略之精髓,此战略也被各路军师研究揣摩,实战应用。
历史上,不乏因气势震慑对手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死,刘琮投降。
刘备得知后南逃,数十万百姓相随,曹操派遣曹纯率领虎豹骑急追一日一夜,刘备军被击溃,损失惨重。
赵云在混乱中舍命救阿斗,来到长坂坡时已是人困马乏,无力再战。
此时张飞正在长坂桥上断后,只带了二十个骑兵,曹纯率大军来到,只看到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执蛇矛站在桥上,身边只有二十人,竟都不敢近前。
张飞厉声连喝三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音如滚滚巨雷,曹军人听了竟然两腿发抖,曹操身边夏候杰惊得肝胆碎裂,倒下马死了。
曹操以前就听关羽说起过,张飞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今日见张飞如此气慨,又担心中了孔明之计,此时见夏候杰跌于马下,便策马往西逃窜,于是诸军众将一起仓皇而逃,“冠簪尽落,披发奔逃。
”张飞这一吼可谓是惊天动地。
以一己之力,不动一兵一卒,喝退曹操百万大军。
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巧设空城计,仅凭一己之力退十五万敌军,被世人传诵至今。
(图)空城计,《三国》剧照马谡大意失街亭,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孙子兵法的职场智慧
孙⼦兵法的职场智慧孙⼦兵法的职场智慧⼀,先为不可胜。
孙⼦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翻译过来意思就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所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
职场当中也是这样,你必须要⾸先学会⾃保,然后才能胜利,要知道到职场不是⾛秀场,⽐的不是谁更突出,⽽是⽐的是谁活得更长,职场当中活的越长你的⼏乎就越⼤。
这就需要我们在职场当中做事谨慎⼩⼼,不要给别⼈留下什么把柄,也不要乱说话,你需要做的就是听从领导的吩咐,上⾯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样做不会有功但是绝对不会有错,职场当中很多⼈都喜欢表现⾃⼰的聪明,但是却不知道在表现聪明的同时也在犯错误,很多时候⼏乎功劳和错误是⼀样多,这种功劳⽴下来⼜有什么⽤呢,你要知道你犯的错误将永远是你的把柄,说不定在什么关键时刻就拿出来敲打你,不听话就收拾你。
由此可见职场当中你需要学会防守,这个就像踢⾜球⼀样,只有⼰⽅防守的严密,不给对⼿任何⼀个机会的同时,你再去进攻对⼿,只要有机会你就进球,最后的胜利⼀定是你。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孙⼦兵法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翻译过来就是善于防御的⼈,隐蔽⾃⼰的军队如同深藏在地下;善于进攻的⼈,如同神兵⾃九天⽽降,攻敌措⼿不及。
职场当中也是这样,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当要做的时候就快⼑斩乱⿇,迅速的解决战⽃不⼼慈⼿软,要知道⼀时的⼼慈⼿软可能会给⾃⼰带来⽆尽的痛苦,我们经常说对敌⼈仁慈就是对⾃⼰残忍,对敌⼈如果仁慈的话,该出⼿时没出⼿,等敌⼈缓个劲来就可能会反攻倒算,农夫和蛇的故事相信绝⼤多数的⼈都听说过,农夫救了蛇,蛇不思报恩反⽽咬死农夫,恩将仇报,社会上这种⼈⽐⽐皆是,所以当你抓住机会之时,⼀定要⽤最快的速度消灭对⼿,你给对⼿⼀点⽣存空间,也许你给对⼿⼀点时间,换回来的就是对⼿的反扑,从⽽将你推向绝路,在历史上有名的勾践和阖闾就是⼀个很经典的这个故事,阖闾饶了勾践,勾践隐忍⼗年最后将吴国灭亡,阖闾也遭到杀害。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意思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意思语出《谋攻》篇:“孙子曰:凡是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它是孙武战争“全胜”观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追求不战而胜的战略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产生于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
面对诸侯争霸、战争频仍的局面,一些诸侯国从争取与国的目的出发,联合中小诸侯,造成政治或战略上的优势,用避免直接交战的方式迫使敌国退让或屈服。
《孙子》一书对此做了全面论述,并将非直接交战作为谋求战略全胜的最高目标。
《孙子》之后,历代兵家对这一思想做了多方面阐发。
《六韬》说:“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六韬・龙韬・军势》),并提出“全胜不斗,大兵无创”(《六韬・武韬・发启》)的主张。
后世兵家将这一观点发展为“不战而胜”的思想,主张通过政治、外交等多种手段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丰富了这一思想所包含的内容。
基本内容是:①以“全胜”为达成战争目的的最高目标。
《孙子》认为:“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孙子・谋攻》)也就是说,武力并非是实现预定目标的唯一途径,最好的方法是采用非暴力手段达成预期目的,而条件是要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
不战而胜为“全”,战而胜之为“破”,无论国、军、旅、卒、伍,“全”是第一位的,“破”是必要的辅助手段。
在力量对比上要“以镒称铢”,形成绝对优势,使敌慑于巨大的威力而屈服,这才是上策。
②以伐谋、伐交为达成目的的重要手段。
《孙子》说,要以“全”争于天下,做到兵不顿而利可全,法在谋攻。
谋攻的上策是破坏敌人的计谋,通过外交手段争取有利的态势,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同前)的主张。
把伐兵、攻城作为下策和不得已的选择。
同时,伐谋、伐交、伐兵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伐谋者,攻敌之心,使不能谋也;伐交者,绝敌之援,使不能合也;伐兵者,合刃于立尸之场,不得已而用之也”(《武经总要・制度三・叙战上》)。
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谋略
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谋略孙子曰: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的确,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商场,机遇一旦来临,我们必须想尽办法及时并牢牢地抓住它,要学会当机立断,而不是在机遇面前徘徊,在想着自己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在想着抓到机遇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这样,不仅会被我们的竞争对手抢占先机,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会在这场战争中被淘汰。
企业的经营谋略必须在机遇来临之前计划好。
这样,在遇到机遇的时候才不会觉得措手不及。
但是,拥有机遇并不意味着这场战争的冠军者就是你,在这其中,还需要有企业家的头脑,也就是说企业家在这场竞争中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智谋。
企业家在抓住机遇后,在与竞争者展开激烈的竞争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利用敌人的资源,从而保护自己的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不损失自己资源的情况下战胜竞争对手。
众所周知,今年在世界汽车行业中出现了一起“蛇吞象”的现象。
2010年3月28日,没有豪华背景的吉利汽车“迎娶”了已有80余年历史的沃尔沃轿车。
这成为中国汽车企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
这一事件让不少企业家,甚至沃尔沃轿车公司内部的人员都大吃一惊。
沃尔沃轿车的历史跟宝马、奔驰一样,是世界三大名车之一,在全球汽车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人类汽车安全技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现在我们用的安全弹,气囊,净化空气的排放,散热催化都是沃尔沃发明的。
包括现在发明的城市安全系统,还有安全玻璃,沃尔沃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强大的安全性能也是沃尔沃备受广大顾客青睐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沃尔沃轿车既是汽车行业的佼佼者,也是汽车技术方面的佼佼者。
《孙子兵法》第五讲: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第五讲: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人对智力推崇的传统自古就有,《孙子兵法》就是典型的例子。
《孙子兵法》的《谋攻篇》讲的就是用头脑取胜,而不是用蛮力取胜。
为什么要用头脑取胜?难道仅仅是因为崇尚智力美学吗?当然不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两条:第一,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用头脑获胜和用武力获胜的成本相比,有时候是天壤之别,甚至是千倍万倍的差别。
第二,这是最人道的选择,避免了面对面真刀真枪的厮杀,可以让许多人的生命得以保全。
因此,这种方式受到了孙子极大的推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晏子春秋》记载过一个故事。
齐景公的时候,晋国的国君晋平公想去伐齐。
出兵之前,晋平公派一个叫范昭的人到齐国去探探虚实。
范昭来到齐国以后,齐景公设宴招待他。
饮酒的时候,范昭故意提出非分的要求,要使用齐景公的酒樽喝酒。
齐景公就让人用自己的酒樽为范昭添了一樽酒。
喝完以后,旁边的晏子立刻让人把酒樽撤下去,更换了新酒樽。
范昭的表演还没有结束,他假装喝醉了酒,让乐师给他奏一段成周之乐,他要即兴跳一段舞。
成周之乐是天子之乐,在这样的场合下奏天子之乐,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
结果乐师并没有屈从范昭的无理要求,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
因为当时的晋国实力非常强大,远在齐国之上,所以,范昭走了以后,齐景公很担心晋国会发兵报复,言语之间,有些抱怨晏子和乐师。
晏子却说:这个范昭不是个不知礼节的粗人,他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试探我们君臣。
我和乐师的拒绝,是让他知道我们齐国是恪守礼节的国家,并没有可乘之机。
范昭回到晋国以后,果然对晋平公说:齐国还没到可以征伐的地步。
我想试试齐国国君的底线,却被晏子识破;我想冒犯他的礼节,却被乐师给拒绝。
所以,现在讨伐齐国,并不是合适的机会。
孔子听说后,曾经感叹说:“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謂也,可謂折冲矣!而太师其与焉!”意思是,不过在吃饭喝酒之间,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争的胜负,说的就是晏子,而弹琴的太师其中也有功劳。
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墨子超高情商的说话之道
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墨子超高情商的说话之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孙武所撰写的兵书《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在谋攻篇里,孙武记载了,在战争中,怎样的胜利才是最高明的策略?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第三章谋攻篇译文:衡量战争取胜的一般原则是,以能使敌国完整无损的降服于我为上策,而攻破敌国使其残缺受损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军(12500人为一军)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而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军,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旅(500人为一旅)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旅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卒(100人为一卒)官兵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卒兵众就差一等了;能使敌人一伍(5人为一伍)士卒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伍士卒就差一等了。
所以百战百胜,虽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是高明之中的最高明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来,孙武认为,最高明的策略,是不交战,敌人就屈服了。
哪怕百战百胜,都不算最佳,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有战争,就有伤亡,而没有任何伤亡的战争,这才能被称为“善之善者也”。
公输般不为钱杀人的道义那么,在历史上,有没有人做到了孙武说的“不战而胜”呢?战国时期,墨子为了阻止楚惠王进攻宋国,就践行了这一理念。
公输般不为钱杀人的道义楚惠王在位的时候,公输般(鲁班)从鲁国来到楚国,为楚国制造战船上使用的器械钩拒,打败了越国。
墨子听说公输般为楚国设计制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
墨子听说后,急忙从齐国赶来,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的都城郢。
公输般见他风尘仆仆而来,问道您来找我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墨子说: “北方有个人侮辱了我,我想让您替我杀了他! ”公输般听了满脸不高兴。
《孙子兵法》及译文,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兵法》及译⽂,不战⽽屈⼈之兵孙⼦兵法始计第⼀原⽂孙⼦⽈:兵者,国之⼤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索其情。
⼀⽈道,⼆⽈天,三⽈地,四⽈将,五⽈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下,远近、险易、⼴狭、死⽣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七计,⽽索其情。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兵众孰强?⼠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之不能,⽤⽽⽰之不⽤,近⽽⽰之远,远⽽⽰之近。
利⽽诱之,乱⽽取之,实⽽备之,强⽽避之,怒⽽挠之,卑⽽骄之,佚⽽劳之,亲⽽离之,攻其⽆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况于⽆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孙⼦说:战争是⼀个国家的头等⼤事,关系到军民的⽣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五个⽅⾯的分析,七种情况的⽐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是道,⼆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众⽬标相同,意志统⼀,可以同⽣共死,⽽不会惧怕危险。
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地势的⾼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阔、狭窄,是⽣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将,指将领⾜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
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通过对双⽅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较,从⽽来预测战争胜负。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原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因此,虽百战百胜,终不免有伤亡,不算是好中最好的.若不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原文:“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译文:战事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从来不曾有过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百战百胜固然好,但不是好中之好;不经过战争而使敌人屈服,才称得上好中之好。
这段话反映了孙武战争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孙武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能自保而全胜”,百战百胜实难做到,即使全胜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己方也要受到很大损失,若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取得胜利,即“不战而屈人之兵”才算上策。
所以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两国相争,最高的是斗谋略而使对方屈服,其次是通过外交斗争面取胜,再次是交战而取胜,最下者为攻城取胜。
孙子的这一战略思想,很值得学习。
孙子(28)不战而屈靠是实力
孙子(28)不战而屈靠是实力孙子(28)不战而屈人之兵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看来,人和地是一样都是国家财富,大国不能光有地,更重要的是有人。
古代各国为了得民,采取的政策是非常多,获得民众,就有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实力,有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实力才能良性循环,越来越强。
所以我们今天看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高低如何是看这个国家人口增长的情况,假如水平高,人们愿意生孩子,人口就曾增长状态,假如水平不行,人口就会因为社会总财富的不足,而导致矛盾,发起战争,从而人口大降。
所以中国中原的战争越是有思想远见的,越是要存国,存民。
刘邦打下秦王朝,约法三章,还军霸上。
没有对秦民损伤一丝一毫。
项羽呢,烧杀抢,大火三个月不熄。
所以刘邦能胜项羽不光是会打仗,战略上也是胜了好几个档次。
刘项斗争,大秦就是刘邦的力量源泉。
国共战争时期也是一样,老蒋的部队攻进解放区常常会抢和杀,而共产党的军队却正好相返,秋毫无犯。
这主是全国和破国的区别,战争的胜负是很多东西决定的,孙子反对胜者滥杀,滥抢,要取之有道。
古代取人之国是要攻城的,而攻城的代价非常大,孙子这里讲,最好是不打,把城围起来,围到敌人绝望,最后投降,因为一打,伤敌一千,自损800,也不合算。
长平之战,白起就是引赵刮的赵军于一个山沟,然后就围着他们,直到他们没有吃的,饿到没有力气,40万大军投降。
这就是智将的打法,用最小的伤亡换取胜利。
孙子兵法讲这些,全是战略的层面,战未开始,把战争造成的对已方最大的损害减少到最低。
红军在江西的时候,一开始就是这种打法,敌人多,就分散开打,敌人少就集中消灭他们,他们来我们就后退,他们停下来就不停扰乱他们,他们后退就追击。
总之战争的第一原则就是尽量保存已方的实力,在保存已方实力的最大化的基础上获得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
后人尊其为孙子、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
著有《孙子兵法》一书。
孙子当年晋见吴王,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
吴王看后,赞不绝口。
从此,孙子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安邦治国。
对于孙子的历史功绩,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写道:“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当今社会,商场酷似战场,身在职场,已如战士,面对“枪林弹雨”冲锋也好,陷入“徒手格斗”险境也罢,学几手职场“必杀技”十分有必要。
蓄力、蓄技,发力、防守,对手攻击的“招数”不得不知一二,击败对手的“策略”不能不晓二三。
既然是模拟打仗,最实用的“攻守”学问,莫过于流行古今中外的《孙子兵法》了。
第三十八节退兵之计——职场竞争从结果入手,迅速拉开与对手的距离“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孙子·军争》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在职场,要与对手拉开距离,首先要确立职业规划。
人在职场,有时候会感到职场枯燥乏味?缺乏前进动力,感到没有积极性了?感到没有“奔头了”?整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想跳槽吧,却没有好的机会?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方向目标的缺失。
每天只能“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于是就在“东”和“西”的碰壁和反弹中,人生变得“有点找不着北了”。
那么,当别人方向明确,看得很远的时候,你就要比别人看得更远才行,这样才能够把握成功的机会。
这也叫视界决定未来。
先行一步,胜人一筹。
面对日趋激烈的职场竞争,要不断有所追求和创新,不能总是拘泥于传统的思想模式和方法下,要变被动为主动,力争做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赢得一些主动权。
不能只把眼光盯在自己的业务上,要有全局观念,把自己的想法放到上一级甚至更高的一级去进行定位,使自己的思维始终跟着全局重点工作移、跟着中心工作转。
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特别是对于那些普遍被人认为的难点,要努力深入研究并找出破解难点的工作方法。
时刻想着超越竞争对手。
如那则寓言故事:“兔子没有意识到乌龟的竞争力时,它们会放慢脚步,时而嬉戏,时而睡个懒觉,望着乌龟那慢吞吞的吃力样子,觉得有些好笑。
可是,当它们玩好了、休息够了之后,一觉醒来,才发现自己和乌龟竟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被乌龟赶超了。
于是,兔子不再低估乌龟这个竞争对手,自己也不敢轻易怠慢了。
这时,对于乌龟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
由于兔子原有的基础好,稍微发力就可以达到赛跑目的。
乌龟却背负着沉重的壳甲,仿佛压在巨石下。
但是,虽然兔子有着良好的基础,却还是经常在浮躁中被打败了,因为骄傲让它们始终塌实不下来,有了成就只会高兴得跳跃,或躺下来睡觉。
不像乌龟那么勤恳,把进步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乌龟虽然有些举步为艰,但它贵在不肯放弃。
”针对那些“上有‘老前辈’,下有‘小字辈’”的职场人员,虽然不是身肩重任,却从不敢掉以轻心。
他们在经历了职场的风风雨雨后,以出色的成就走到今天,似乎兼备了乌龟的塌实稳重,坚强而有韧性的精神;而兔子们的灵活,体力充沛精力无限,却也傲气频生的轻敌毛病,总是让龟输给兔的剧情循环上演。
经常回头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思路对不对,非常必要,超前想、抢先干、出手快,不断创新思路,不出复制品,不打马后炮,是职场生存的法宝。
只有真正做到意识上超前、能力上提高、作风上过硬,在工作岗位上才会持久,在职业发展中才能“先人一步、胜人一筹”。
视对手为“学长”和“镜子”。
在公司里做事,一般都是从底层开始摸爬滚打,从小职员一路杀到部门主管、经理之类的职位,再努力就可以成为中层管理者。
不管你身处哪个级别,你总是情愿或不情愿的被动站在PK台上,与一个或若干个对手出手过招,在心中,如何定位对手强弱,是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韩剧《大长今》里,长今和今英本来是情如姐妹的朋友,可宫廷游戏把她们的命运置身在PK台上,在有你没我的规则下,今英背叛了长今。
今天在职场我们不希望与对手的关系恶化,无数的事实也证明,处心积虑的人通常都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今英最后也是输了事业也输了人(闽大人)。
但这两个女人的智慧也有我们可圈可点的地方,一开始,今英的实力在长今之上,虚心的长今处处留心,如照镜子般学习这位学姐的长处,这样的情况很适用于职场菜鸟向学长“偷师”,如果等到你们的实力接近,到了实际利益可能发生冲突的那一天,他(她)是会严密设防、不会展示给你看的。
在兵书上,这招叫敌为我用,适用于任何一个年代,永不过时。
这是决胜职场竞争的实践课,谁然还在初级阶段。
技多不压身,适时发挥出一技之长。
特长可以增加职场竞争力。
在双休日,小李经常去艺术馆学习。
她有一对一的指导老师,为其制定学习计划,这些都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提高她的K歌水平。
艺术培训的辛苦程度往往不亚于上班跑业务。
而跑业务挣钱,学习还要交学费。
这么辛苦还坚持,无非是强势白领阶层推崇的一技之长本领。
个人爱好,除了唱歌以外,也可以弹钢琴、古筝、跳舞等等,可谓十八般武艺,每一样都有其所长。
对大多数白领来说,学这些并非只为满足一时兴趣,更多的人是为职场应酬需要。
投资是为了增加个人魅力,从而提高职场竞争实力。
小李的亡羊补牢想法同样是来自职场竞争,同事的一首歌“唱走”自己苦心经营的业务。
小李的同事小周以前是一家私立幼儿园的老师,有很好的文艺天赋。
一次,一家公司了解到小李销售的设备后,对产品和价格都比较满意,一行3人前来考察。
公司对此很重视,特地安排了两人与小李一同接待。
其中一人便是小周。
当晚请客户吃过饭,一行6人去唱歌“联络感情”。
小李平时很少唱歌,所以对客户发出的合唱邀请只好婉拒,顾客坚持邀请。
见状,同事小周自告奋勇替她解了围,与客人合唱了一首《敖包相会》。
纯正的高音博得了满堂喝彩,客人玩得十分尽兴。
正在小李为业务有望感到高兴时,公司通知她,客户来电话了,同意签合同,但指定让小周去。
虽然不妥,但公司只能尊重客户意思。
按规定,谁签的合同,业绩就算谁的,就这样,小李到手的业务飞到同事手中。
小李说,小周为人厚道,不是背后耍手段的人,当时唱歌,也的确是出于帮她。
这事,让她心有触动:看来,仅仅做好本职工作,还远远不够,要想干得出色,有时候功夫还需要在业务之外,有所表现。
这种“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进步,必须弥补自己的短板。
于是乎,有些人受这个理论的启发,在积极弥补自己“短板”的同时,往往又忽略了对“长板”的重视!我们知道,在职场弥补“短板”,是用来规避意外的。
在职场上,要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主要是找到够发挥自己长处的工作。
有些适合别人的工作,未必适合自己。
适合的才是最终结论,其它都是枝节。
当然,如果能通过不断学习,增高自己的短板,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如圣贤们所说“天道酬勤”“技多不压身”,道理正在于此。
第三十九节速战速决——在没被领导定型之前展示自己最大的才能“兵闻拙速,速战速决”——孙子用兵贵在速胜,不宜久拖不决,这是孙子指导战争的基本思想。
这涉及到战略问题,进攻方要尽量速战速决;也涉及到战术问题,兵贵神速,以出其不意战胜敌人。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核心在“奇”字,关键却是“创”字。
就是利用对方惯性思维的弱点,捕捉对方的思想空隙,突破人们思维的常规、常法和常识,反常用兵,出奇制胜。
职场高手经常运用“出其不意”的谋略,并在“奇”字上绞尽脑汁去创造,在创新上大作文章。
世界上最大的饮料公司——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董事长葛施达,正是一个具有出奇经营思想的人。
人们评论他:善以“超常识”的想法实施“超常识”的经营手法。
1981年他一上任时,便出人意料地做了两件事:一是把可口可乐的业务扩展到中国大陆,开始在北京制造及销售可口可乐,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另一件事是在美国收购了一家与饮料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化公司——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这两件事,都是令人注目而且令人惊愕不已的创举。
尤其是收购电影公司,他的解释是:“一定要使每一个观众在看歌伦比亚影片的时候喝可口可乐。
”充满了浪漫色彩。
在葛施达走马上任之前,美国企业界许多人,便已预料到思想开明、富于挑战的他,将会使可口可乐公司比原来的经营,做得更为积极,但是谁都没有料到他超常识的经营手法,竟然把收购扩大到电影业。
葛施达解释:”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插手经营一向诡谲多变、风险巨大的电影业?我的答复十分简单:我们不将哥伦比亚看成一家电影公司,我们认为它从事的是娱乐事业。
”由于葛施达一连串出奇的策略,又一次使该公司跨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中,随后呈现出的是一片蓬勃生机。
作为可口可乐公司的顶级领导,在他的“领导”(市场)还没来得及给他的经营思想定位之前,他就已用一连串行动大刀阔斧的行动展示了自己掌控市场的才能。
出乎意料很重要。
“最高明的行动,是别人没有意料到的行动;最高明的策略,是别人一时还了解不到的策略。
市场上需要某种服务或产品,别人尚未想到前你先想到了;别人尚未看到你先看到了;别人看不上眼的事,你能抓住不放,并有所创新;别人尚未行动前,你捷足先登。
”所有这些,借用孙武的话说就是:“善战者,胜于易胜者。
”这样做,在经营活动中,就能收到以奇制胜的效果。
你在老板眼里,就会与众不同。
反之,人见你见,人能你能,胜人就难了。
这个道理在《孙子兵法·形篇》中有很精避的见解。
孙武说:“见胜不过众人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就是说,预见胜利超不过一般人的洞察力,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这就像能举秋毫算不得力大,能看见太阳和月亮算不得眼明,能听到雷声算不得耳聪一样。
古时候所谓善战者,他取得胜利,既显不出智谋的名声,也看不出勇武的战功。
“此计用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就是要不断创新,出奇制胜。
以智取胜。
”大凡在战法上所说的“出奇制胜”,都是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在市场竞争中,人有我有之时,往往大家一哄而起。
因此,产品在最好销、最有利可图的时候,往往争相仿效生产,实际上市场已是到了走下坡路的临界点。
所以,棋高一著的人,往往不会跟着去抢风头,赶时髦,他会抓住人们还没考虑到、还没想到的地方,避实击虚,瞄准市场上的弱点——潜在需求,去开发出新的适销产品,创造出新的经营“招式”来。
这样的人才往往都会被企业高层青睐、重用。
创新是核心竞争力?是“不可复制”的能力!世界上每一个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得长久,都有其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人才队伍。
打造一支别人无法复制的人才团队,更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
同样的道理,个人要想在职场上决胜千里,唯有不断创新、拼搏,才能确保你在职场海洋里乘风破浪,成就“职业梦想”,达到理想彼岸。
我们在职业发展中,要培养两种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