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重点(第1-4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P1 1、了解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2、了解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 3、理解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
第一节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P2 二、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 P2
1、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2、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3、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4、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1、民族融合 2、民族融合的特点 P44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
自然的过程;
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辩证统一的结
果;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四、民族消亡的条件和一般规律
1、民族消亡的时间、条件 2、民族消亡的
途径、一般规律 3、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
区别
.
第三章 小结与思考题 P47-48
首先,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 要。
其次,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 作的需要。
再次,对我们进行民族研究工作,也有重要 的指导性意义。
.
第一章 小结与思考题 P7-8
➢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 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 ➢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 请说明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请概述民族理论研究的方法 ➢ 请概况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yujinhe51@ 2013.3
.
教学计划
第一讲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讲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三讲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四讲 期中考试 第五讲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六讲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七讲 总复习 第八讲 期末考试
民族理论与政策
民族理论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其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 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5.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教学难点: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民族政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民族政策的实践意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核心概念。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政策案例,分析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主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反思自己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积极性,了解他们对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他们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反思:通过学生对作业的反思,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和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官方出版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材,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民族政策案例,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除理工类外各本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
课内36学时,2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我国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和我国的民族政策等,具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民族发展、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等方面的理论,介绍了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历史、现状,着重讲述了我国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干部政策、民族经济发展政策、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了解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增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进步,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具体政策规定。
2.采用远程教学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授课中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加强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媒体资源的使用说明本课程采用全媒体教学资源,包括文字、音像、IP、PAD、手机终端等各种不同呈现方式的资源。
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资源,录像教材、IP 课件、PAD资源、手机资源和网上动态教学资源及文本辅导等为辅助媒体资源,向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的便利。
1.文字教材本课程文字教材采取“分立式”,由基本教材、辅助教材两部分组成。
基本教材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辅助教材是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手段的辅助工具。
民族理论与政策
民族理论与政策.教案第一章:导论1.1 课程背景介绍民族理论与政策的重要性和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1.2 教学目标理解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定义、内涵和基本原则,掌握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1.3 教学内容1.3.1 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定义解释民族理论的概念,阐述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作用。
1.3.2 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介绍我国民族分布、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分析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和优势。
1.3.3 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梳理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实际成效。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理论与政策。
1.5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原则2.1 教学目标掌握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原则,理解其在我国民族政策中的重要地位。
2.2 教学内容2.2.1 民族平等原则阐述民族平等的含义、意义和实现途径。
2.2.2 民族团结原则介绍民族团结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性,分析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2.2.3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解释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目标和要求,探讨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实现路径。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原则。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民族理论与政策基本原则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系3.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民族政策体系的构成,掌握各类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
3.2 教学内容3.2.1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介绍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含义、制度安排和实施情况。
3.2.2 少数民族优惠政策阐述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3.2.3 民族教育政策分析民族教育政策的特点、目标和政策措施。
3.2.4 民族文化政策介绍民族文化政策的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实际成效。
(完整word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重点(第1-4章)(word文档良心出品)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重点及学习方法(第一章——第四章)第一章绪论1.学习重点(1)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2)民族理论研究的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2.学习要求及方法对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主要是理解和识记其中涉及到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对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主要是联系实际加以理解。
在学习时,不仅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有关部分,还可充分利用网上IP课与辅导材料中的重要概念、问题解答和自测题中的有关内容。
第二章民族1.学习重点(1)民族的概念:中外历史上呈现的各种定义(2)民族的基本特征:当代中国的六特征说(3)民族与宗教的联系(4)民族的历史类型(5)中国的民族识别:必要性,依据;实践2.学习难点关于民族的概念和民族的基本特征的不同表述3.学习要求及方法对教材所述中外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民族的概念,要能够理解其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识记马克思主义的说法。
对民族的基本特征,要能够识记和理解斯大林的四特征说与当代中国的六特征说的内容,并能联系实际来认识二者之间的同异。
对民族与宗教的联系,要理解教材所述。
对民族的历史类型,要能够识记。
对中国的民族识别,要联系实际认识其必要性,理解其依据;了解其实践过程。
在学习时,不仅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有关部分,还可充分利用网上IP课与辅导材料中的重要概念、问题解答和自测题中的有关内容。
另外,应注意结合前三个学习重点,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或案例分析。
第三章民族发展1.学习重点(1)民族的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2)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3)民族的同化、分化、组合、融合与消亡2.学习难点民族的同化、分化、组合、融合与消亡3.学习要求及方法对民族的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等内容,要能够联系实际理解。
对民族的同化、分化、组合、融合与消亡,不仅要能够联系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加以理解,而且要能够清楚地辨识这些问题之间的不同。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大纲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大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除理工类外各本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
课内36学时,2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我国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和我国的民族政策等,具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民族发展、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等方面的理论,介绍了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历史、现状,着重讲述了我国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干部政策、民族经济发展政策、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了解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增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进步,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具体政策规定。
2.采用远程教学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授课中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加强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媒体资源的使用说明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应突出趣味性、直观性、便利性,资源内容具有模块化、碎片化等特点,同时非常注重用户体验。
6.手机资源智能手机终端也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在其上呈现的教学资源的主要功能与PAD终端在一定程度上有类似之处,但也有其特点。
手机终端在资源设计上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短信、电话等功能,更应是当作一个简易版掌上电脑,PAD 中的核心内容可以以APP的形式在手机中呈现。
6.网上教学资源网上教学资源是随时为学生提供的上述资源之外的动态性、补充性、参考性信息。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实施方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实施方案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理论教研部开课时间:春季学期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名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编号:130410020使用教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丁龙召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修读方式:必修周学时数:16周学分数:2学分授课对象:一年级本科(基地)班总学时数:32学时(课堂学时:22学时其他10学时)一、课程的地位、目标与任务(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地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学科,是我国民族学研究中以民族和民族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广泛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以该学科研究对象为主要内容,适用于在全国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中,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民族观、宗教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教材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交叉学科。
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是这一学科的一大特点,是集理论性、政策性和现实性、针对性于一体的学科。
自1981年以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大中专院校政治理论基础课的一门必修课,内蒙古大学率先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
二十多年来,对青年学生确立无产阶级民族观,认识和理解党的民族政策,从而自觉地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宗旨:1.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2.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3.宣传中国各民族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伟大贡献4.为使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服务5.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6.为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谐、团结进步事业服务,也就是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内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导向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问题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思考题
请简要说明我国民族概况 如何理解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讨论
3月26日下午,广东省长朱小丹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了《关于加大力度资助广东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上大 学的通知》等。
第三节 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一、民族问题关系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民族问题是人民团结的一个影响因素
民族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
二、各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民族问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民族问题是国家统一的一个影响因素 民族问题是边防巩固的一个影响因素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P6
首先,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 要。
其次,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 作的需要。
再次,对我们进行民族研究工作,也有重要 的指导性意义。
第一章 小结与思考题 P7-8
➢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 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 ➢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P1
1、了解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2、了解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 3、理解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第一节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P2 二、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 P2
第四章(内大出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列宁斯大林的贡献
列宁在指导殖民地被压迫民族 的解放斗争和领导俄国各民族 人民的革命斗争中,一方面把 各民族无产阶级平等联合的原 则运用于俄国,指出:“各民 族完全平等,一切民族的工人 应该团结和融合。”
一方面发展了各民族无产阶级
平等联合的原则,提出“全世
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
起来!”
.
7
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平等的基本方式。在马克思民族观的内容中,其核心是各民族
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坚持国. 际主义原则。
35
资产阶级民族观
资产阶级民族观是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对民族 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原 则、政策,是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在这一 领域的表现。资产阶级民族观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 和利已主义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其主要表现 是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
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民族问题又对社 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世界 上各民族不分大小,都以自己的创造力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的 贡献;民族的先进与落后不是绝对,没有天生的“优等”民族 和“劣等”民族,坚决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各民族在社 会一切领域中地位平等;在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人民联合起 来,团结奋斗,求得共同解放、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在平等 的基础上,各民族有权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处理自己的 事情,民族区域自治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实现民族
这说明,民族平等在资产阶级那里只是一个空洞的 口号,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具有极大的历史局限性。
.
14
历史经验也证明:
当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并成为新的民族压 迫者,对其他民族奉行民族压迫政策时, “民族平等”就完全成为资产阶级掩盖阶级 矛盾,保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劳动人民和 被压迫民族的工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标准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编码:〔〕承担单位:马列教研部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2月5日〕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年12月11日〕批准〔〕批准日期〔2022年12月11日〕(一)课程性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是国家规定在民族地区及民族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
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基本理论及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我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自觉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1、基本理念《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理论性和政策性很强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课程理念。
2、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以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道路为线索,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为主线,讲授马克思主义民族基本理论,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提升“四个认同”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
(三)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后续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教学,通过学生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掌握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二)分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民族和世界民族的基本状况。
(2)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知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成果。
(3)理解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发展道路。
2、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2)自觉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3)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民族观。
3、价值目标(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案 2
授课班级:建工1301-1304、监理1301—1302、造价1301-1304、矿产1301、地质1301、建电1301、建设1301、建消1301、建装1301、房估1301。
授课日期:2014-9-15---2014-9-20.
授课学时:2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课题:第一章中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本次课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述、讲解、讲演的方式,向学生描绘情况、叙述事实、论述原理和阐明规律,并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案例教学:在讲授的过程中,穿插实例介绍与分析、课堂小讨论、课堂小实训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课堂讨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社会热点问题以及身边熟悉的事件进
课后评注:。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PPT课件
yujinhe51@ 2013.3
.
1
教学计划
第一讲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讲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三讲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四讲 期中考试 第五讲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六讲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七讲 总复习 第八讲 期末考试
.
2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P1
1、了解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2、了解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 3、理解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
3
第一节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P2 二、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 P2
1、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2、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3、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4、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
7
第二章 民族
学习目标:P9
1、了解正确的民族定义 2、了解民族基本特征 3、理解中国的民族识别
.
8
第一节 民族概念
一、西方民族概念的表述 二、中国民族概念的表述 三、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民族概念的表述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 P11
.
9
第二节 民族基本特征 P13
一、民族的一般特征 P13 其一,共同历史渊源。其二,共同生产方式。其三,共 同语言。其四,共同文化。其五,共同风俗习惯。其六, 共同心理认同。
二、民族识别的依据 P20 1、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一个依据 2、历史依据 3、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另一个依据 4、就近认同
三、民族识别实践 P22 1、第一阶段(1950-1954年 2、第二阶段(19541965年 3、第三阶段(1978-1987年)4、恢复、更改民族成 分 P24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大纲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17100000613中文名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英文名称:Ethnic Theory and Ethnic Policy适用专业:各专业(除民族学)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开课时间:第2学期总学时:32总学分:2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民族高等院校的特色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介绍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讲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探讨民族的一般特征、民族发展的规律、民族问题及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知识。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预修课程(编号):无并修课程(编号):无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了解民族理论的前沿研究和民族政策的发展创新,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观察当代民族问题,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二)教学要求正确理解掌握该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参与课堂讨论,完成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
(三)教学方法以课程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以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1 中国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2 中国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 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学习这一理论的意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中国民族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民族理论的特点。
第1章民族的一般特征(2学时)1.1 民族的特征1.2 民族与宗教1.3 中国的民族识别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民族的内涵;民族与宗教的联系与区别。
第2 章民族发展的规律(2学时)2.1 民族的产生2.2 民族的发展2.3 民族的消亡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民族的发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复习重点
自测题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C.实用性 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围、容,主要应包括(ABDE)。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的目的是树立科学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事业的“三个自信”,以便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共圆民族和谐发展、神州和平崛起、华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结合民族社会与学生思想实际,讲清楚以“十二条”为权威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进一步认清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形成的“十二条”体系逻辑,排除各种错误观念干扰,使同学们在对“十二条”的习研演练过程中切实优化民族观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本课程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权威标志是2005年的中央12条。
在全国民族院校统编教材《中国民族理论新编》里,中央12条依次对应该教材的12章。
整个体系的结构大致如图:在我校的精品课程特色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里,则按这12条的顺序以四大板块36个要目多面呈现。
这四大板块分别是:“焦点指月谈”、“诸和三棱镜”、“乡土万花筒”和“建导情趣园”。
每一个板块都分别以“十二和”的概念对应设立十二个专题的要目:豫和、顺和、永和、肃和、雍和、寿和、太和、舒、昭和、休和、正和、承和。
这36个要目从不同视角展示的四个“十二和”,构成始终以十二条为核心的情趣建导内容体系。
整个教学内容的体系逻辑还是还以十二条的内在逻辑划分为四个模块。
即: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原理;国务视角的民族问题核心事理;民族重大关系领域问题对策;民族自身发展领域问题对策。
三、模块教学目标与任务第一模块——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原理:这一模块的教学任务是弄通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原理,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明确四个“不可”:不可混淆两个民族概念,不可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史观,不可失察社会主义民族大趋势,不可忘记苏联在民族原理方面的教训。
从而增强抵御两种不同方向的干扰因素的能力,在本源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自信。
第二模块——国务视角的民族问题核心事理:这一模块的教学任务是明确党和国家管理事务、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事理。
第一讲 绪论、第一章
中国最早的茶马互市
中俄互市贸易旅游区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会盟是指民族政权双方通过缔结合约的 方式来解决民族矛盾,处理民族关系。 会盟——对盟约双方的经济都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以社会成员的身份相互交往,发生各 种关系,这些都不属于民族关系。只有为我们以民族成员 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交往和联系的关系才属 于民族关系。 在私有制社会中,历代统治者实质上都是实行民族剥削和 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间均无真正的平等可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废除了各民族内部原 有的私有制度与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制度,从根本上消灭 了产生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胡锦涛同志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 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 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范畴,是指 各民族之间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思想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及其表现。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 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见在经济上是依存和 互补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可以概括为战争与和 平的两种形态。 战争是私有制下结局民族矛盾的重要方式之 一,但战争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利于民族的发展, 最终遭受灾难的还是各民族人民,因此,通过和 平方式来解决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就成为 历史上各族人民经过选择而经常采取的处理民族 关系的一种主要方式。
绪论
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 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
从内容上看
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 的某一方面而作出的具体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重点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第四章)
第一章绪论
1.学习重点
(1)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民族理论研究的方法
(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2.学习要求及方法
对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主要是理解和识记其中涉及到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对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主要是联系实际加以理解。
在学习时,不仅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有关部分,还可充分利用网上IP课与辅导材料中的重要概念、问题解答和自测题中的有关内容。
第二章民族
1.学习重点
(1)民族的概念:中外历史上呈现的各种定义
(2)民族的基本特征:当代中国的六特征说
(3)民族与宗教的联系
(4)民族的历史类型
(5)中国的民族识别:必要性,依据;实践
2.学习难点
关于民族的概念和民族的基本特征的不同表述
3.学习要求及方法
对教材所述中外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民族的概念,要能够理解其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识记马克思主义的说法。
对民族的基本特征,要能够识记和理解斯大林的四特征说与当代中国的六特征说的内容,并能联系实际来认识二者之间的同异。
对民族与宗教的联系,要理解教材所述。
对民族的历史类型,要能够识记。
对中国的民族识别,要联系实际认识其必要性,理解其依据;了解其实践过程。
在学习时,不仅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有关部分,还可充分利用网上IP课与辅导材料中的重要概念、问题解答和自测题中的有关内容。
另外,应注意结合前三个学习重点,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或案例分析。
第三章民族发展
1.学习重点
(1)民族的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
(2)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
(3)民族的同化、分化、组合、融合与消亡
2.学习难点
民族的同化、分化、组合、融合与消亡
3.学习要求及方法
对民族的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等内容,要能够联系实际理解。
对民族的同化、分化、组合、融合与消亡,不仅要能够联系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加以理解,而且要能够清楚地辨识这些问题之间的不同。
在学习时,不仅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有关部分,还可充分利用网上IP课与辅导材料中的重要概念、问题解答和自测题中的有关内容。
另外,应注意结合学习重点,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或案例分析。
第四章民族关系
1.学习重点
(1)民族关系的含义、基本表现形式、基本性质、基本内容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确立
(2)民族关系特点:核心问题、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3)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影响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发展趋势、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2.学习难点
(1)民族关系的含义、基本性质、基本内容
(2)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3)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
3.学习要求及方法
对上述本章学习重点的所有内容,均要求能够理解,特别是对民族关系的含义、基本性质、基本内容、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等内容,需要联系实际深刻理解。
在学习时,不仅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有关部分,还可充分利用网上IP课与辅导材料中的重要概念、问题解答和自测题中的有关内容。
另外,应注意结合学习难点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或案例分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