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境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情境因素,优化低年段数学教学

一、数学教学情境的要义与探讨方向

数学情境是教学中含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学习热情,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改后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当作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实际使用中还存在着不少误区,比如,教学情境创设多用图片投影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偏于单调、情境功能显得狭窄。如何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的教学情境呢?笔者个人课题着重从以下方面加以探讨。

1.数学教学情境的构成要素分析。通过教学案例观摩,客观分析教学情境手段因素构成,分清其主要作用,认识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客观作用与价值。

2.低年段数学内容适宜情境梳理。全面、系统分析苏教版1—6册数学教材,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情境使用“适宜点”,从而提高教者情境手法运用的自觉性。

3.低年段数学教学情境案例类型。通过参与教研,阅读业务书刊,积累低年段案例,从情境手段运用角度分析类型特点,概括情境因素的功能与影响。

4.运用情境优化低年段数学教学。在教学案例筛选和分析中发现,情境手段优化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取决于内容信息优质化、探究方法合理化、教学表征儿童化、活动方式角色化等方面可以作为主要途径与方法。

二、数学教学情境界定与要素构成

数学教学情境是指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学习数学心理特点,创设含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教学情境,包括:以数学学科和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为根据而创设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情感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数学教学情境从构成上一般包括生活现象、活动经验、情节发展和数学知识等要素。

1.生活现象要素。在客观环境的作用下,学生易于受年龄特点影响,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所感知对象中。数学的数和形等内容广泛,呈现形式多样。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通常以原形为载体,依托情境教学的移情作用,把学生的认

知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或者图片的呈现,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在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让无意识在忘我境界中趋向课程既定的数学教学方向,使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开拓思维源泉,丰富其表象积累,有效地提高情感素养,为进行数学的创造思维提供必备的精神保障。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米”时,可以把学生带入图片中的学校操场跑道“走一圈”,体验400米的概念;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带学生观察地面装潢的图片——铺地转,体悟现实中地面面积和地砖面积的关系;在学习“单价、数量、总价”时,可以带学生到菜市场、文具店,实地接触和理解交易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

2.活动经验要素。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鲜明目的的行为活动,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单靠教师的灌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来实现。情境教学通过优化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课堂环境,把教学过程变成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情境教学中的生活经验要素,包括:一是儿童认识过的事物;二是他们经历过的活动;三是曾经遇见过的过往生活场景和情况等。这使得儿童不会感觉陌生,通过优化学生接受知识的环境,把教学过程变成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儿童的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或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整体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发挥自身已有的经验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第一步,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现红领巾、报刊亭、数学书等实物画面,让学生找到其中的角;第二步,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上角的形成;第三步,把实物图隐去,只剩下几个轮廓的图形,抽象出几何图形角;第四步,让学生观察几个不同的角的共同点,同时投影中不时闪烁各个角的顶点及角的两条边。这样,充分运用课件集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不但化静为动、抽象变直观,调用了学生的活动经验,而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

3.情节发展要素。教学情境的创设不等同于传统意义的新课引入、图片展示。教学情境不仅在讲新课前发挥唤醒学生学习意识的作用,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激发、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活动,在教学全程中产生积

极影响。比如,苏教版二下数学教材中“统计”教学时,教师积极运用教材“动物运动会”插图,创设情境。教师设计成运动会要为动物运动员准备各自合适的早点和运动礼品,这就产生让学生观察画面,分别从动物种类和运动项目两个角度,点数动物只数进行计数的需要。而且其后的“想想做做”中对不同样式和单价的茶杯统计计数和红绿黄的方块、圆片、三角形的统计计数,坚持用动物开运动会的情节串接起来。运动员运动过后,口渴了,需要用不同的茶杯喝水;运动成绩揭晓,需要发不同的形状和颜色的奖牌。这就把例题和两个课内练习题用运动会的情节串起来了,使得统计不同的对象有了合理的、顺乎自然的客观需要,便于学生理解。情节要素在其中显示了统计需要,起转换和串接统计对象的作用。

4.数学知识要素。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均能找到其原型。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对儿童具有意义的数学。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比如,苏教版三上教学一位数乘整百数的乘法口算,教材设计的是校园内,男女两位同学在操场环形跑道跑步锻炼,分别跑2圈和3圈的情境。然后提问,女同学跑多少米?男同学跑多少米?在这一教学情境中,锻炼身体的生活经验,数圈计数的活动,男女比较的情节,都是为了引导出圈数与环形跑道长度的相乘计算。数学知识实质就是2、3一位数乘400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计算。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学情境的核心要素。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情境在数学课堂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三、低年段数学教学情境运用作用与价值

小学数学适合情境教学,现行教材在这方面为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吸引主体参与、促进自我生成和推动解决问题来发挥情境作用。

1、吸引主体参与。现行数学教材中例题的出示大都以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为依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创设活动情境、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诱导他们动手、动脑,发展个性,让他们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展开讨论,尝试解答,不致游离于课堂数学学习之外。比如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直接让学生算一位数如何乘整十数,也许学生会感觉趣味不大,不会激发学习热情。教材编辑创设的是大象搬木头的情境。一头大象搬一堆(10根),共有3头大象,一共搬多少根?这里运用生活中大象的长鼻子卷木头的动物活动情节吸引学生,由一头大象搬木头,推展到3头大象搬木头,这就具有了一定的情节发展,符合儿童的认知趣味。教学情境创设引导应用问题,所交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