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航行好评课

合集下载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及分析汇总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及分析汇总

《宇宙航行》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承上启下1.环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来源是什么?(学生快速的回答出来:是中心天体提供的向心力)2.我们就此情况可以写出哪些可能的表达式?(学生写出: )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如果环绕天体是从中心天体地球上“抛出”的,它就是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所以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宇宙航行》。

2.PPT 投影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神舟五号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同时用多媒体演示“神舟九号宇宙飞船发射精彩集锦”的视频剪辑。

3.教师导入:自古以来飞天一直是全人类的梦想,人类也为此做出了不懈的追求和巨大的牺牲。

嫦娥奔月的神话,曾经是我们祖先的梦想;我国古代的万户,曾经将自己用47枚火箭捆绑,尝试飞天,不幸点火后火箭爆炸,万户为此牺牲了。

现在航天英雄杨利伟已经圆了这个中国人盼望已久的飞天之梦。

今天,伴随着一道壮美的弧线划过蓝色的天际,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牵手,使中国人入住“天宫”的梦想变为现实!面对这些激动人心的画面,你没有感慨么? m a r Tm r m r m v r Mm G ====222224πω三、观察思考,合作探究:1.适时设疑:在感慨祖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你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投影问题一:怎样才能使抛出的石头不落回地面呢?(学生活动要求:让学生开始思考及交流,虽然反应可能不一,见仁见智,但学生们的思想活跃起来很重要,此时思想和心理都自然而然的受到了深刻启发,所以对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且告诉他们,牛顿就是这么想的,是学生由于与伟人的思维相互吻合而兴奋不已,进而引出新课教学。

)2. 课件展示牛顿设想,并用动画动态演示: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抛出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运转。

3.教师追问:牛顿的设想可能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维)4.师生小结:牛顿设想的运动是完全可能的。

教案宇宙航行教学反思简短

教案宇宙航行教学反思简短

教案宇宙航行教学反思简短
在教学宇宙航行这一课程时,我认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于宇宙航行的基本概念了解不深。

在进行教学前,我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例如太空探索的历史、宇宙的组成以及航天器的类型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

宇宙航行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只是通过讲解和展示来进行教学,学生可能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原理。

因此,我计划在下次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验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此外,我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语言表达。

在上一次的教学中,我发现我在讲解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导致学生有时难以理解。

因此,我要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解释概念,并适当使用图表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最后,我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宇宙航行是一个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学科相关的领域,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来解决问题。

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相信通过这些改进,学生们将能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宇宙航行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人教版必修2《宇宙航行》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2《宇宙航行》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2《宇宙航行》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人教版必修2课程中的《宇宙航行》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人类对宇宙航行的探索和应用,包括宇宙的基本概念、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宇宙探索及应用等方面。

本课程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宇宙和太阳系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探索宇宙和太阳系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进而认识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了解宇宙中的运动规律,掌握环绕地球和绕太阳的运动方式与规律;3.了解宇宙探索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掌握宇宙探索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1. 宇宙与太阳系的概念•宇宙的基本概念•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地球的运动方式和规律2. 太空探索与应用•宇宙探索的基本方法和最新进展•太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3. 宇宙时空的奥秘•黑洞和暗物质•宇宙大爆炸理论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和黑板,向学生讲解主要理论和知识点;2.互动探究法:在讲授内容中,通过“回答”“提问”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达到知识点深入理解的目的;3.实验演示法:对于部分实验应用型的知识点,通过实验和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重点1.太阳系的组成和地球的运动方式和规律;2.宇宙探索的基本方法和最新进展;3.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理论。

六、教学难点1.宇宙探索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2.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概念及其特点和影响。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掌握情况,我采用了讲授法、互动探究法和实验演示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宇宙航行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点的串联和深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提倡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通过提问、回答、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宇宙之旅》课堂观察报告或听课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宇宙之旅》课堂观察报告或听课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宇宙之旅》课堂观察报告或听课评课记录韩老师执教的《宇宙之旅》这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

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这节课的课堂类型属于应用与设计领域,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方面独具优势,而本课教材又是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中的极好教材。

韩老师在上课伊始,首先提出这样一系列问题太空中有没有大气?如何飞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样遨游?飞行器的特征和外形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宇宙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后的一段影片,这段视频主要描绘的是神舟五号发射的前后,及对我国航天事业产生的深远意义。

并讲解有关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实现了千年来的飞天梦。

韩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宇宙飞船的图片作品的教学部分,让学生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宇宙飞船的形状特征,从而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

同时把重点放在分解几种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结构部件上,迅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绘制草图。

由小组长做具体指挥,通过这样简单的训练,让学生养成一种在设计之前绘制草图的习惯。

课前我先制作了一个“宇宙飞船”的模型,在学生观赏后,由小组长给组员分配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韩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复述宇宙飞船的基本结构及设计原理。

在此基础上,学生分组将绘制好草图作为设计依据。

(一组学生制作一艘宇宙飞船),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制作好后,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阐释一下本小组宇宙飞船的特点与优点。

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的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必须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探究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

关于“宇宙航行”的评课

关于“宇宙航行”的评课

五、从教学效果方面分析 1、教学效果明显,课堂气氛和谐。 2、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 获。
3、时间分配的不是很合理。第一宇宙速度这部分内容占 用的时间有点过多。
六、优点与不足
(一)、优点 1、课题的引入很好。通过播放“神州七号”卫星发射的 录像,,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本节知识的浓 厚兴趣,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课堂教学能根据教学设计,基 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 3、能利用学生板演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难点:卫星的运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突出难点的方法:老师先分析了速度与半径关系,再让学 生自己推导出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张老师这节课重点突出的很好,但是难点就突破的不 是很好了,对于卫星运行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 应该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进行巩固。
三、从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分析 张老师在这节课中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比较好的完多,课堂上较好的吸引 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反映出了张老师课下做了充分 的准备。
5、张老师语言表达清晰,板书写的认真。
(二)不足之处 1、没有设计分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2、张老师在前面的探究宇宙第一速度这儿占用时间偏多 了点,应该挤出点时间,让学生做一两个练习题更好。 对于这节课我的设计是: 介绍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 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1、引课:通过观看漫画、视频,引课比较新颖。
2、概念:启发引导、学生计算、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3、研究方法:设计问题、猜想、理论分析、计算得出结 论。
4、总结规律:分析、讲授、学生板演、总结。 5、练习: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只作出了大致的思路点 拨,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练习.mp4
四、从教学基本功方面分析

河南省物理优质课《宇宙航行》说课稿

河南省物理优质课《宇宙航行》说课稿

河南省物理优质课《宇宙航行》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宇宙航行》这节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这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宇宙航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第五小节。

这节课是一节知识应用与拓展课,主要介绍了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和运行规律。

通过研究这节课,可以让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有更深入的认识,对宇宙航行有更系统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

此外,这节课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状况。

学生已经研究了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具备了解决宇宙航行问题的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和运行规律尚不清楚,对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的了解。

此外,高一学生的思维方式尚处在由初中形象思维为主向高中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容易接受表象的知识,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对易混知识的辨别能力还有所欠缺。

接下来,我们来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需要了解人造卫星由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数值,理解宇宙速度的物理意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同时,学生也需要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的原理及运行规律,会用万有引力是人造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处理天体运动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需要通过了解人造卫星由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猜想、外推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同时,通过对卫星原理及运行规律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需要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和成就,激发学生研究物理的热情和兴趣。

同时,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介绍,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宇宙航行评课

宇宙航行评课

宇宙航行观课阳谷一中魏军本堂课为高一物理必修2中6.5宇宙航行,宇宙航行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

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堂教学以视频“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导入。

“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奔月梦想,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其发射、绕地飞行、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绕月飞行每一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正好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相吻合。

于是,以“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为主要线索,设计本节课,可以使同学们的思想延伸到浩瀚的宇宙空间,顺利导出本节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1、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视听效果,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理科教学中应该渗透人文教育的精神,优化了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

2、教学中通过“动画课堂”所提供的“卫星发射”、“宇宙速度”、“不同轨道卫星”的动画模拟,将遥不可及的卫星生动活泼地展现在课堂上,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

3、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及课后教学调查,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整合,教学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但是通过观课,我发现以下两点稍显不足:1、对于"分组探究”落实还不够到位,沒有合作交流,只是进行了分组合作,但是对于合作的效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反馈分析;2、关于宇宙占用时间略偏多了点,占用了课堂练习时间,没有进行练习的反馈,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挤出点再进行一两个课堂练习就更好。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广泛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顺其自然的进入角色,融入学习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探索研究,体验与科学家牛顿原始研究人造卫星发射原理相似的“再发现”过程,引起情感共鸣,积极主动学习。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与反思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与反思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宇宙航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第五节内容,介绍了万有引力的实践性成就,万有引力理论使人类实现“飞天”梦想。

本节课是一节知识应用与扩展的课程,所以设计时注意加大知识含量,引起学生兴趣。

同时注意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用万有引力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研究问题的习惯,避免套公式的不良习惯。

围绕第一宇宙速度的讨论,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卫星运动图景。

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利用电教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交互平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能够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及其意义。

②. 理解卫星的运行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建立起关于各种卫星的运行状况的正确图景。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探究人造卫星由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体会猜想、外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②.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提高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

③.通过对卫星运动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各种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状况的正确图景。

帮助学生养成用万有引力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①.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感受科技发展对人类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的了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②.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及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对人造地球卫星原理的理解;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难点: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人造卫星的速度、周期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启发式教学、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浩瀚的宇宙、闪烁的星空,神秘而美丽的太空一直牵引着人类无限的遐想。

高中物理_宇宙航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宇宙航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题:宇宙航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能推导第一宇宙速度;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3、知道人类航天发展史和中国航天发展史;(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激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三个宇宙速度教学难点:对三个宇宙速度的理解以及变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伏笔:在上一节课尾,就设计了一个问题留给学生们思考:“上天赐我神力,从山顶平抛一小球,速度越大,小球做怎样运动?”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牛顿的这张设想图。

2、我们都知道地球周围有许多卫星,但到底有多少呢,这里用一张地球卫星图展示给学生们,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同样是为本节课的下一步教学打下伏笔。

新课讲解:1、发射卫星:以上节课留给学生的思考题为起点,组织学生们的思考和讨论,然后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找一个学生代表发言,老师仅做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第一宇宙速度。

进而得出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并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们对三个宇宙速度所对应的卫星的运动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

2、卫星变轨:在学生们能够发射圆轨道卫星和椭圆轨道卫星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怎样实现卫星从低轨道向高轨道变轨?”在小组再次协商讨论的基础上,找一名学生代表板演讲解给大家听。

并最终从圆周运动条件上引导分析变轨的力学依据,使学生对变轨有更全面的认识。

3、比较不同轨道上的卫星: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高低轨道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周期大小关系,这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应用,也是对卫星运行规律的深入认知。

4、人类航天50年:通过学生看书和媒体播放,让学生了解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对我国航天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嫦娥一号卫星3D模拟动画:通过对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过程讲解和媒体模拟演示,使学生相对完整地卫星发射和深空探测有所了解,学以致用。

宇宙航行好评课

宇宙航行好评课

卫星挣脱地球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的物体还受到太阳的引力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如果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物体 就摆脱了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 宇宙空间去。我们把这个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
卫星挣脱太阳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阅读教材并回答:三种宇宙速度(发射速度)
解: 因

M g G R2
2 g月 M 月 R地 1 16 16 2 g地 M 地 R月 81 1 81
又因 v

v月卫 v地卫
gR
g月 R月 16 1 2 g地 R地 81 4 9
2 2 v月卫 v地卫 7.9km / s 1.76 km / s 9 9 2R 又因 T v
4、距地面高度一定 (h=3.6×107m), 环绕速度大小一定。
why?
即轨道平面一定,高度一定,运动快慢一定
1、为什么必须在赤道平面上?
因为:(1)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 同步必须自西向东转; (2)万有引力提供做向心力,圆 心就是地心.
O
w
所以:同步卫星轨道平面必定在赤道平面上.
2、为什么高度一定?
如果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大 于7.9km/s,而小于11.2km/s,它绕地球运动的 轨迹是椭圆。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当物体的速度大于或等于11.2km/s时,卫星 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我们 把这个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 度的物体还受到太阳的引力。
①赤道轨道,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 卫星始终处于赤道上方; ②极地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 平面垂直,卫星通过两极上空; ③一般轨道,卫星轨道和赤道成 一定角度。

宇宙航行评课稿范文

宇宙航行评课稿范文

宇宙航行评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那是相当明确,就像火箭发射的目标——直奔月球一样精准。

老师一开始就清楚地给学生们展示了这堂课要学习的几个关键知识点,从宇宙速度的概念到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学生们一下子就知道自己要朝着哪个方向前进了。

而且在整堂课结束的时候,回头一看,每个目标都稳稳地达成了,这就好比飞船按照预定轨道顺利抵达空间站一样。

二、教学内容。

1. 丰富且有条理。

教学内容那叫一个丰富啊,就像宇宙中的繁星一样。

从牛顿的设想开始讲起,就像打开了宇宙航行的历史大门,带着学生们一步一步走进这个神奇的领域。

老师先详细讲解了第一宇宙速度是怎么推导出来的,那推导过程,就像是在搭建通往太空的阶梯,一步一步,逻辑特别清晰。

然后又讲到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每个速度的意义、计算方式以及它们在宇宙探索中的作用,都被老师梳理得井井有条。

在讲人造卫星的时候,从卫星的运动规律到卫星的发射,感觉老师就像一个宇宙知识的宝库,源源不断地往外掏宝贝,而且这些宝贝还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学生们能轻松地找到并吸收。

2. 贴近生活与前沿。

老师特别善于把抽象的宇宙航行知识和生活实际以及科技前沿联系起来。

比如说,讲卫星的时候提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卫星电视、导航系统,一下子就让学生们觉得这些离自己好近啊,就像身边的小伙伴一样亲切。

还讲到了现在各国的宇宙探索计划,像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之类的,这就像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宇宙的窗户,让他们看到宇宙航行这个领域是多么的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

这就好比在宇宙中发现了一颗新的宜居星球,充满了惊喜和期待。

三、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

老师的启发式教学用得那叫一个妙啊。

在讲解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中,老师并没有直接把公式和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像一个智慧的领航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

比如问学生“如果要让物体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这就像给学生们一个谜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宇宙航行评课稿范文

宇宙航行评课稿范文

宇宙航行评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明确且有吸引力。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像宇宙中的灯塔一样,清晰又明亮。

老师一上来就点明了这堂课要带着同学们了解宇宙航行的基础知识,什么是人造卫星啦,卫星发射的原理啦等等。

这些目标就像在同学们面前摆了一堆宇宙宝藏,一下子就勾起了大家的探索欲。

而且这些目标既符合课程标准,又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相契合,就像是给每个学生都量身定制了一套探索宇宙的小地图。

二、教学内容丰富且有条理。

老师讲的内容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像宇宙中的繁星一样多而有序。

从牛顿的想象说起,一个苹果引发的宇宙思考,这就像一个神秘的故事开场,让学生们的小脑袋瓜一下就被吸进了宇宙的奇妙世界里。

然后再逐步深入到人造卫星的原理,什么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啦,这部分讲得特别细致,就像用放大镜在观察宇宙的奥秘一样。

老师通过各种有趣的例子和动画演示,把那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像身边的玩具一样好理解。

而且啊,老师还把不同轨道卫星的特点、应用等都讲得清清楚楚,就像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本宇宙航行的百科全书,让大家可以在知识的宇宙里畅游。

整个内容的安排就像火箭发射一样层层推进,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们能稳稳地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步走向宇宙的深处。

三、教学方法多样且生动。

说到教学方法,那老师可真是个教学方法的“魔法师”。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精彩的多媒体演示,那些卫星绕着地球转的动画,逼真得就像真的在宇宙中一样。

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而是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看到那些难以想象的物理过程。

老师还时不时地抛出几个小问题,像在知识的海洋里投下几个小诱饵,让学生们主动地去思考、去讨论。

小组讨论的时候,同学们就像一群小宇航员在商量探索宇宙的计划,那场面可热闹了。

而且老师还特别会引导,当学生们的回答有点跑偏的时候,老师就像一个熟练的领航员,轻轻地把大家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还有那简单的物理小实验,虽然器材不复杂,但是效果却非常惊人,就像在课堂上点亮了一颗又一颗知识的小星星。

宇宙航行评课稿范文

宇宙航行评课稿范文

宇宙航行评课稿范文一、教学内容。

1. 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这堂课就像一个知识的宝藏,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那是相当有水平。

既涵盖了宇宙航行的基础知识,像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这些概念,又没有浅尝辄止。

老师深入地讲解了这些速度是怎么推导出来的,那公式在黑板上一写,再加上详细的推导过程,就像带着学生们一层一层地揭开宇宙速度神秘的面纱。

这就好比是给学生们一把把钥匙,让他们能打开宇宙知识宝库的大门。

而且啊,老师还巧妙地把这些知识和实际的航天工程联系起来,提到了神舟飞船、嫦娥探月这些我国伟大的航天成就。

这一下子就把那些看似遥远的宇宙知识拉到了学生们的眼前,让他们觉得这知识不只是书本上的枯燥数字和理论,而是实实在在推动人类探索宇宙的强大力量。

2. 内容的趣味性。

咱都知道宇宙这事儿本身就很神秘很吸引人,但要是讲不好也容易变得干巴巴的。

这位老师啊,就像是个宇宙故事大王。

在讲万有引力定律与宇宙航行的关系时,穿插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小故事,什么苹果砸脑袋啊,虽然是个老故事了,但经老师一讲,就特别有趣味性。

还有在介绍卫星运行轨道的时候,老师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卫星就像一个被地球用无形的绳子(万有引力)牵着的小球,地球就像个大力士在不停地甩这个小球,让它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

这个比喻一出来,学生们都笑得可开心了,同时也把这个抽象的概念理解得透透的。

这就像在知识的大餐里加了一把趣味的调料,让学生们吃得津津有味。

二、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

老师在这堂课里用启发式教学那可是用到了极致。

比如说在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时候,老师没有直接把公式和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问题:“如果要让一个物体绕着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然后引导学生们回顾之前学过的圆周运动知识和万有引力知识。

就像一个优秀的导游,不是直接告诉游客景点是什么样的,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和引导,让游客自己去发现景点的美。

学生们就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自己推导出了第一宇宙速度的公式和数值。

评课样式

评课样式

评徐荣广老师《宇宙航行》
上课教师:徐荣广
上课时间:2011年3月16日
上课班级:高一(18)
上课内容:《宇宙航行》
听课教师:张军陈浩波张俊胜孙建文陆微等
点评人:陈浩波
评课内容:
徐荣广老师在高一开设了一节区教研公开课,谈点感受:
1、以视频”嫦娥奔月”引入,一下抓住了学生,并有效渗透了情感教育,达到引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2、从嫦娥发射到理论推导三大宇宙速度,过渡自然流畅,过程环环相扣。

3、本节课内容较多,需要有效调控,详略得当,这一点徐老师也做到了,使得课堂效率得到保证。

欢迎其他听课教师跟帖评课。

宇宙航行评课稿

宇宙航行评课稿

宇宙航行评课稿
本节属于航天部分的重要知识,介绍万有引力的实践性成就,要求学生知道万有引力理论使人类实现“飞天梦想”;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3.理解卫星的环绕速度和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建立起关于各种卫星的运行状况的正确图景;4.感受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教师在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推理能力;2.通过对卫星绕行星运动的研究,养成用万有引力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研究问题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3.通过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比较多媒体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推导及合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是1.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2.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难点是1.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2.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周期的比较。

核心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在圆周运动条件下的综合应用。

徐老师重点把握,难点突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021.4《宇宙航行》点评

2021.4《宇宙航行》点评

亮点三:关注实际学情 加强展示交流互动
亮点四:创设科技情景 渗透科技强国的责任担当
自从1957年苏联将人 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送 入太空之后,人类便 开启了探寻浩瀚宇宙 的新纪元。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 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 人造卫星“东方红一 号”顺利升空,预示 着我国真正迈入了这 一领域。经过这么多 年的发展和进步,如 今我国共计发射了 200余颗卫星。
在恰当情景或问题的引领下,适时给出任务,水到渠成的效果才 符合学生认知。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对建议:由“问题” 变为真实需求
阴老师
把问题变为真实需求, 凸显解决问题的过程。 把结论变成问题,开始 就引入,变计算为理论
探究。
建议:由“问题” 变为真实需求
郭老师:
真实问题——不 是仅对知识设问 ,要把情景和知 识融合后在设问
对郭伟栋老师课堂的点评
亮点一:创设北斗情景,引入真实问题
亮点二:采用学案导学,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引领,进阶学习, 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
亮点二:采用学案导学,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亮点三:关注实际学情,整体调控课堂
关注学生的学 习进程,能提 高驾驭课堂的
效果。
亮点四: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的进阶
亮点一:设置驱动性问题,搭建思维台阶
亮点二:采用学案导学,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亮点三:加强自主展示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展示的过 程,容易暴露 其思维的过程
亮点四:注重情感教育 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科德育——从 学科教学走向学 科教育,价值观 教育要比知识更
重要。
亮点四:注重情感教育 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
核心素养下观摩课的点评 《宇宙航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蒂托
• 2001年4月30日,第一 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 托(中)快乐地进入国 际空间站,开始了他为 期一周的太空观光生活。 太空旅游的开辟使得普 通人也能够像宇航员一 样畅游星际之间。
第 5节 宇 宙 航 行
我国的航天成就 1970年4月24日我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 工程正式启动 2007年10月24日嫦娥 一号月球探测器发射 成功
学科网
GMm R2

mv R
2Leabharlann vGM R
6.67101 15.89102 4 6.4106
m/s
7.9km / s
(若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9.8m/s2,R=6400km)
方法二:在地面附近,重力提供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v gR 9.8 6.4 106 m / s 7.9km / s
4、距地面高度一定 (h=3.6×107m), 环绕速度大小一定。
why?
即轨道平面一定,高度一定,运动快慢一定
1、为什么必须在赤道平面上?
因为:(1)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 同步必须自西向东转; (2)万有引力提供做向心力,圆 心就是地心.
O
w
所以:同步卫星轨道平面必定在赤道平面上.
2、为什么高度一定?
V
GM
r
GM
ω
T
r3
4π2r3 GM
由⑴、⑵、⑶式可以看出卫 星的环绕速度随高度增大而减 小,角速度随高度增大而减小, 周期随高度增大而增大。在周 期、角速度、线速度和轨道半 径四个物理量中,一个量发生 变化时,另外三个量一定 同时变化。
故:
r
V发 V 运
牢记: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是近地 卫星的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是所有人 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最大运行速度.

T月卫 R月 v地卫 1 9 9 T地卫 R地 v月卫 4 2 8
T月卫
9 84 min 94 .5 min 8
小结:
一、人造卫星 二、宇宙速度
v 1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
GM R
gR
(对任何天体都适用)
对地球(1)v1=7.9km/s 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和 最大环绕速度。若7.9km/s<v<11.2km/s 卫星绕地球 做椭圆运动。 2、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 2=11.2km/s 是卫星 挣脱地球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 =16.7km/s是卫星挣 脱太阳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三、同步卫星(通讯卫星)
五、人造卫星的超重和失重
四、梦想成真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少校 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载人飞 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人类进 入太空的梦想。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 11号将人类送上了月球。
梦想成真:
谁为人类迈向太空提供科学思想 19世纪中叶俄罗斯学者齐奥尔科夫斯基(喷气 推进的多级火箭)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何时何地发射成功 1957年10月4日苏联
学科网
M
F引
R
设地球和卫星的质 量分别为M和m,卫星到 地心的距离为r,求卫星 运动的线速度v? m
r
由F引=F向得到
2
Mm v G 2 m r r
v
GM r
当r=R时即近地卫星 ,
1.第一宇宙速度
对于靠近地面的卫星,可以认为此时的r近似 等于地球半径R,把r用地球半径R代入,可以求出
方法一:万有引力提供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第一艘载人飞船何时何地发射成功 1961年4月12日 苏联 加加林 东方一号载人飞船 人类何时登上月球 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美国 阿波罗11号升空,19日进入月球 道,20日下午4时17分着陆,10时56分阿姆斯特朗踏上月面
对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而言, 却是巨大飞跃
人类遨游太空回顾
2 GMm m4 2r GMT F Fn 2 r 3 2 4 2 r T
h r R 3.6 10 m 3.6 10 km
7 4
同步卫星
想一想:哪一个是同步卫星?
思考:如何利用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讯?
近地卫星、同 步卫星、月球 三者比较
月球
h=3.8×108m r≈3.8×108m v=1km/s T=27天 近 地 卫 星
gR M G

g行 R行 16 1 故 g地 R地 6400 400

v行环
v
gR
1 1 g行 R行 g地 R行 1016000 20m / s 200 400
即此卫星的环绕速度为20m/s
5.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于 约为月球半径的4倍,在地球上发射近地卫星的环绕 速度为7.9km/s,周期为84min,那么在月球上发射一 颗近地 卫星的环绕速度多大?它的周期多大?
4.1990年3月,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 的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将 其看作球形,直径为32km,它的密度和地 球密度相近。若在此小行星上发射一颗卫 星环绕 其表面附近运转。求此卫星的环绕 速度。(地球半径取6400km)
解: 因

Mm mg G 2 R2
M 3g V 4GR
2、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线速度,根据
v GM 可知 ,卫星越高轨道半径越大, r
卫星运行速度(环绕速度)就越小,近 地卫星可认为v发=v

,其它较高卫星的v发>v运.
(二)卫星的环绕速度、角速度、周期和轨道半径的关系
1、线速度随轨道半径的关系: GM GMm mV2 r r V 2 r 可见:卫星绕行轨道半径越大,绕行速度越小。 2、角速度随轨道半径的关系: GM GMm 2 r3 mω r ω 2 r 可见:卫星绕行的角速度随轨道半径增大而减小。 3、周期随轨道半径的关系: 2 r3 4π 2 GMm T m 4π 2 r GM T r2 可见:卫星绕行的周期随轨道半径增大而增大。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 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 费俊龙聂海胜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号 翟志刚刘伯明 景海鹏
知识梳理:
v 1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
二、宇宙速度
GM R
gR
(对任何天体都适用)
对地球(1)v1=7.9km/s 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 度和最大环绕速度。若7.9km/s<v<11.2km/s 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 2、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 2=11.2km/s 是 卫星挣脱地球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 =16.7km/s是 卫星挣脱太阳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就不再是圆,而是椭圆,发射速度越大,椭圆轨道越“扁”。
各种各样的卫星……
二、卫 星 的 轨 道
二、卫星的轨道

西
赤道平面
F F


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是地球的引力提供 向心力,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方向指向地心,而做圆 周运动的向心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所以卫星圆周运 动的圆心和地球的地心重合。这样就存在三类人造地 球卫星轨道:
我们把近地卫星的发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对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
v1
GM R

gR
1.上式对其它天体也适用,R为天体半径, M为
天 体质量, g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度,G为引力 常量. 2.v1为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又是卫星进入 轨道后最大环绕速度(也叫运行速度).

发射速度 指被发射物体离开发射装置时的速度 运行速度 指卫星在稳定的轨道上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
万有引力提供做向心力
2 GMT Mm 4 3 h R G m ( R h ) 得 : 2 2 由: ( R h) 2 T 4
2
把T=86400s,M=5.98x1024kg,R=6.37x106m得h=3.58x107m
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
(1)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T=24h),角速度与地球自 转角速度也相同 (2)只能在赤道平面内绕地球 转动 (3)距地面高度一定
①赤道轨道,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 卫星始终处于赤道上方; ②极地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 平面垂直,卫星通过两极上空; ③一般轨道,卫星轨道和赤道成 一定角度。
二、卫星的轨道
1. 轨道中心
地心
万有引力 提供向心力 2. ________ 越小 , 越大,V _____ 3. r越大,T _____ 越小 ,a _______ 越小 ω _____
第三宇宙速度:物体挣脱太阳引力,飞出太
阳系的速度. (逃逸速度)
V = 16.7 km/s V = 7.9km/s V = 11.2 km/s
第二宇宙速度:物体克服地球引力,永远脱离地球的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地表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
11.2 km/s >V > 7.9 km/s
度. (不同天体有各自的第一宇宙速度。如果卫星的发 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将落回地面。)
zxxk
n
地球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
有相同周期的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又叫通讯卫 星。
三、地球同步卫星(通讯卫星)
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指与地球自转同步,相 对于地面静止的人造卫星.
特点: 1、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2、角速度 ,周期(T=24h)与地球相同,是一个恒量. 3、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平行
第五节 宇宙航行
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