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现代肛肠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肠科学复习资料(严禁变成txt带入考场!)

第一章:中医肛肠科名词解释

第二章:肛肠学历史相关问答

第三章:肛肠学解剖相关问答

第四章:肛肠科学诊治相关问答

第五章:痔的相关问答

第六章:肛裂的相关问答

第七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相关问答

第八章:肛瘘相关问答

第九章:肛门直肠脱垂相关问答

第一章:中医肛肠科名词解释

01.会阴:

1)广义: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部的全部软组织结构。边界由骨及韧带组成,前为持股联合,后为尾骨尖,两侧由前至后依次由耻骨下支,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围成的菱形之中。

2)狭义:男性从阴囊根部至肛门;女性从阴道前庭至肛门

02.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上接直肠,下止于肛门缘,是直肠壶腹下端至肛门之间的部分,长约3~4cm,前壁较后壁稍短。其两侧为坐骨直肠窝;前方男性有尿道和前列腺,女性有阴道;后方为尾骨。

1)解剖肛管:从肛门缘到齿线,长约2~3cm。(皮肤肛管)

2)外科肛管:从肛门缘到肛直环上缘平面,长约4cm。(括约肌性肛管)

03.四线:

1)肛门皮肤线:即肛门缘,是消化道最低的界限

2)肛门白线:位于肛缘与齿线之间,距肛缘上方1cm

3)齿线:梳状线,由肛瓣的游离缘,连合而成,上为直肠,发生于内胚层,下为肛管,发生于外胚层,距肛缘上方2-3cm,80%的肛肠疾病源于此

4)肛管直肠线:肛直上缘的水平线距肛缘上方1.5cm

04.三带:

1)柱带:肛直线至齿线的环状区域,因括约肌收缩,粘膜形成皱壁呈柱状。

2)痔带:齿线至白线

3)皮带:白线至肛门缘、

05.肛管其他解剖标志:

1)肛瓣:

肛柱的下端相互之间借半月形的黏膜襞相连,这些半月形的粘膜皱襞即肛瓣

2)肛柱:

齿线上方,又名直肠柱,是直肠下端垂直的黏膜皱襞,长约1-2cm

3)肛窦:

又称肛隐窝,是由相邻的两个肛柱与肛瓣围成的袋状小窝,口上底下,象一个漏斗,深约3-5mm,底部有肛腺的开口。大便干燥肛窦容易受损伤并且窝内易存积粪渣,而引起肛窦隐窝炎。发

生感染容易向肛腺蔓延引起脓肿,肛窦炎可能是继发一切肛周疾病的祸根。

4)肛乳头:

发生在肛柱基底部上端,沿齿线排列,呈锥形的小乳头状隆起,其基底红尖端灰白,大小长短不一,短的可0.1cm。长的可达数cm。系纤维结缔组织,内含微细淋巴管,表面覆盖以皮肤,但多数人缺如。

5)肛腺

位于齿线附近皮肤或黏膜下的腺体,借肛腺导管开口于肛窦。肛腺和肛窦别认为是感染入侵肛周阻滞的门户,95%的肛周脓肿和肛瘘源于肛腺感染

06.直肠壶腹:

从直肠乙状结肠部至直肠穿过盆底处,即外科肛管平面以上的直肠腔径显著扩大,约5~11cm,称为直肠壶腹。

07.肛管直肠角:

约在直肠肛管交界处,有耻骨直肠肌呈U形地将其拉向前上方,从而使直肠和肛管的轴线形成一个90度的夹角,此角称为肛管直肠角。耻骨直肠肌收缩排便角增大使粪得以排,收缩减小角度以阻止粪便排出。

08.直肠瓣:

又称ouston瓣,直肠腔内有三条半月形的黏膜皱襞。一般由黏膜、环肌、纵肌共同构成。数目多少不等,多为三个;左、右前、左后分布。(上距肛门11.1cm、中9.6,下7.9)

09.肛管直肠环:

是肛管与直肠连接处括约肌群的总称,包括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深部、浅部、联合纵肌、内括约肌等,其中以耻骨直肠肌为主。

对维持肛门节制功能有重要作用。如术中切断肛直环,可能导致失禁

10.痔:

1)内痔:肛管血管垫发生的病理变化或异常移位。好发于膀胱截石位3,7,11点。

2)外痔:直肠下静脉属支在齿状线远侧表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

3)混合痔:内痔静脉丛和相应部位的外痔静脉丛互相融合。

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脱出、肛门不适、疼痛、肛门不适、肛门坠胀、潮湿瘙痒

西医学认识:肛垫下移学说、静脉曲张学说、诱发(职业,饮食,疾病如久蹲、久坐、长期负重、饮食不节、遗传等)

11.肛垫:

位于肛柱区,为齿状线上方1.5cm-2cm的环形带,上界为管直肠线,下界为齿线。正常肛垫富含血管类似勃起组织,协助括约肌维持肛门自制。

12.肛裂:

指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或形成梭形溃疡。临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肛裂的部位大多发生在肛管后侧,少数在前侧,两侧极为少见,单发或多发,发生于前侧者男多于女

中医学称之为脉痔、钩肠痔、裂肛痔

好发于青壮年,主要女性多于男性,你懂的

13.直肠阴道瘘:

直肠与阴道相通的一种异常瘘道,常见于婴幼儿,中医谓之交肠病。

14.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痈):

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软组织因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表现为肛门会阴部红肿热痛,并伴发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属中医肛门痈疽范畴。

男性多于女性,2:1-8:1

15.肛瘘:

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一般由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

其特征为瘘管内口多位于肛窦内,管道穿过肛门直肠周围组织,外口位于肛周皮肤,经常有脓性分泌物由外口流出…

男性多于女性,5:1-6:1

16.肛管直肠脱垂:

是指肛管、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位置下垂,脱出肛门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便时或增加腹压、负重、劳累后肛管、直肠等组织器官脱出肛外。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多见老小妇弱病残

17.肛门直肠狭窄:

凡是肛门、肛管、直肠腔道变窄,以至发生大便变细,变扁,大便困难,肛门直肠坠胀,甚至发生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者。

第二章:肛肠学历史相关问答

1.最早出现“痔”“瘘”的病名出自哪里?

答:“痔”字最早在夏商时期即有甲骨文记载。但《三海经》最早提出其病名

2.《内经》对痔的病因的描述是?

答:“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3.古代现代肛肠科名字比较:

答:回肠(大肠)、广肠(直肠)、朐痒(肛门痒)、巢者(肛门瘘管)、人洲出(脱肛)。

4.首创肛瘘“挂线疗法”?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引用《永类铃方》:“余患此疾一十七年,…后遇江右李春山,只用莞根煮线,挂破大肠,七十余日方获全功…上用草探孔,引线系肠外…”

第三章:肛肠学解剖相关问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