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至九章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第一章的名词解释

第一章的名词解释

第一章的名词解释1.节水农业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可用水资源时,采取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业技术以及节水管理技术和措施等,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为中心的一种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2.节水灌溉技术指工程节水技术,它是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中的核心,主要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部分。

3.开源就是利用多种水资源作为灌溉水源,除一般的地表和地下水引、蓄、提工程以外,还应包括开发回归水、劣质水和雨水利用。

4.节流就是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灌溉用水。

5.节水管理技术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水要求和可能的水源条件,在节约用水的原则下,及时、适时地满足作物对水分第二章的名词解释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杜绝或减少渠道输水损失的各种工程技术和方法。

它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2.土料防渗是在渠床表面建立一层压实的土料防渗层,通常采用素土、粘砂混合土、灰土、三合土、四合土等土料。

3.砌石防渗是指用浆砌料石、块石、卵石、石板、以及干砌卵石挂淤进行防渗。

4.膜料防渗是指用塑料薄膜、沥青玻璃纤维布油毡等作防渗层,再在其上设置保护层的防渗方法。

第三章的名词解释1.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是以管道代替渠道,即减少了土渠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又便于灌溉用水管理。

2.沿程水头损失由于水在观众流动过程中为克服与管壁的摩擦阻力而消耗损失的水头,它是随着流动的长度而增加的。

3.局部水头损失因管道内部形状改变(如用弯头改变疏水方向,用三通进行分流等),迫使水流也因此改变流动外形造成的损失。

4.出水口是指把地下管道系统的水引出地面直接灌溉农田,它不连接地面移动软管。

5.给水栓与地面移动软管连接的出水口通常称为给水栓。

6.给水装置给水装置是低压管道输水系统的田间灌水装置。

通常所说的给水装置是指给水栓或出水口。

第四章名词解释1.畦灌是在平整过的土地上用田埂将其分隔成一系列狭长的地块——畦田,水从输水垅沟或直接从毛沟引入畦田后,即形成薄水层沿畦田坡度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湿润土壤。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和苏木精结合的称嗜碱性,呈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和伊红结合的称嗜酸性,呈红色。

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反应,是组织化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显示多糖和粘多糖。

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第二章细胞第三章上皮组织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

在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其内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

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

其功能是能快速、定向和有节律地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缝隙连接:又叫通讯连接。

呈斑状,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柱状颗粒,每个颗粒由6个亚单位围成,中央有小管。

相邻颗粒对接,小管相通。

缝隙连接的功能是传递化学信息。

连接复合体: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连接同时出现,则称连接复合体。

基膜:是介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

PAS反应呈阳性。

电镜下基膜分为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和网板(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具支持、连接作用及半透膜性质。

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浆细胞:形态:光镜——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电镜——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丰富。

功能: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考的可能性不大)分子筛:是由透明质酸借蛋白质与其他糖胺多糖结合而构成有许多微小空隙的网状结构。

小于空隙的水、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空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则不能通过,构成局部可限制性扩散的防御屏障,可防止细菌蔓延。

第五章软骨和骨骨单位:位于骨密质的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域,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为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以中央管为轴心,10-20层骨单位骨板呈同心圆环绕;内含组织液、血管和神经,并有骨小管相互通连等。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羧基与另一个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由许多氨基酸借助肽键连接 肽键中的C-N 键具有部分不能旋转,因此,肽键中的C 、O 、N、H 四个原子处于一个平是指构成蛋称pH 值溶液荷相等的兼性离子,即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等于零,此时溶液的PH 值称为该蛋白的等电位。

双螺旋解开,变成无规则的线团,此种作用称核酸的DNA 在适链又可重新通过氨键连接,形成原来的双螺旋结构,并恢复其原有的理化性DNA 的复性。

DNA ,DNA ,一条RNA ,只是它们有大部分互补的碱基顺序,也可以复此过程称杂交。

DNA变性时,A 260 DNA 热变性时,通常将%时的温度叫融解温度,DNA 链中,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

辅基,与酶蛋白的结合比较牢固,不易于酶的必需基团空间结构,直接参与了将作用物转变为产物的反应过程,这个区域较酶的活性理化性质及免疫学丧失,但可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将抑制去抑制剂,故酶活力难以恢复。

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缺氧条是指由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又叫Cori 循环。

肌肉糖酵解产生乳酸入血,再至肝合成肝糖原,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到肌肉,再酵解成乳酸,此反应循环进行,叫乳酸循是指由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 第五章 脂类代谢是脂类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连同合成及吸收的磷脂,胆固醇,加上载体蛋白等形成乳糜微粒(CM ),CM 入血后,因其直径大,因其血浆混浊,但数小时后便有澄清,这种现象称为脂肪的廓清。

这是因为CM 在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脂蛋白脂肪酶(LPL )的催化下,使CM 中的甘油三酯逐步水解, CM 颗粒逐渐变小。

人们称LPL逐步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以供其他组织利用,此过程称为脂脂肪酸在肝脏可分解并生成酮只能将酮体经血循环运至肝外组织利用。

在糖尿病等病理情况下,体内大量幼用脂肪,酮体的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量时,可引起酮症。

此时血中酮体升高,是指体内需要而又不能目前认为必需脂肪酸有三种,即亚油酸,亚麻酸及脂类是脂肪与类脂的总类脂:是一类物理性质与脂肪相似的物质,主要有磷脂、糖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等,是细胞的膜结构重要组分。

公共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公共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公共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第⼀章:公共管理导论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2,新公共管理简答论述:1,公共管理的性质2,公共管理学的性质3,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超级重点)4,新公共管理的特征、要点5,现时代对公共管理的挑战(超级重点)第⼆章:公共管理者的⾓⾊与知能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者简答论述:1,公共管理者的特殊⾓⾊2,公共管理者的技能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4,⾯向未来具有前瞻⼒的公共管理者第三章:公共部门的⾓⾊名词解释:1,公共部门2,政府失灵简答论述:1,从经济⾓度说明公共部门存在的意义2,政府治理⼯具的类型及其选择3,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超级重点)4,政府失灵的类型及其原因(超级重点)5,公共物品、服务的提供⽅式第四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名词解释:1,战略管理简答论述: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正⾯效果及问题第五章:公共政策的设计、执⾏和评估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公共政策的类型2,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来源3,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4,影响政策执⾏⼒的因素5,政策评估的⼀般标准第六章:公共组织理论名词解释:1,公共组织:狭义和⼴义2,学习型组织3,组织学习简答论述:1,传统科层组织的特点、弊端及其失效的原因(超级重点)2,公共组织的特性3,弹性化组织及其类型4,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第七章:公共组织中的领导名词解释:1,领导2,转换型领导简答论述:1,领导的影响⽅式2,领导⽅式的两种划分3,领导权⼒的类型4,转换型领导的构成要素5,转换型领导的特质第⼋章:公务⼈⼒资源管理名词解释:1,⼈⼒资源管理2,⼯作⽣活质量简答论述:1,公共部门⼈⼒资源管理的战略⽬标(超级重点)2,现代公务⼈⼒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超级重点)第九章: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2,设计计划预算制度3,政府会计简答论述:1,政府预算的功能2,⼏种预算制度的优缺点3,公共预算的原则,包括传统强调民主政治监督的原则以及提升⾏政绩效的预算原则4,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5,政府采购的⼀般原则6,政府采购的⽅式第⼗章: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化政府名词解释:1,电⼦化政府2,管理信息系统3,决策⽀持系统简答论述:1,中国电⼦化政府存在的发展、问题与前景(超级重点)第⼗⼀章: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名词解释:1,绩效管理2,标杆管理简答论述:1,绩效管理的三个基本功能活动2,公共部门服务的绩效标准3,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的限制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成功的条件第⼗⼆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名词解释:1,⾮营利组织2,全⾯质量管理3,⽬标管理简答论述:1,民营化的类型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优点、限制3,⾮营利组织的功能4,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5,政府全⾯质量管理的推⾏步骤6,顾客导向带来的公共管理形态变⾰第⼗三章: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简答论述:1,⾏政责任的内涵2,维持公共管理责任的困难3,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内容4,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实现途径5,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作⽤和途径第⼗四章: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名词解释:1,政府再造2,企业型政府3,公共企业家简答论述:1,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特征2,公共企业家的基本特征3,中国政府再造的缺陷4,中国政府再造的战略选择(超级重点)。

灌溉排水--名词解释

灌溉排水--名词解释

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名词解释管悬着水。

力(或土壤基质势)为纵坐标,以土壤含水量为横坐标,这样的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组成植株体的水分只占总需水量中很微小的一部分,将此部分忽略不计,认为作物需水量就等于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即所谓的“蒸发蒸腾量”。

度为12cm,表面阻力为70s/m,反射率为0.23,非常类似于表面开阔、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遮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

通常把一段时间作物的蒸发蒸腾量ET C与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量ET0之比称为作物系数。

用于关联实际作物耗水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因子。

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方案。

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m3/hm2或mm 表示。

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针对水资源紧与用水效率低下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灌溉技术。

灌水量不能完全满足作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需水量的灌溉。

将有限的水科学合理(非足额)安排在对产量影响比较大,并能产生较高经济价值的水分临界期供水。

非充分灌溉不以追求传统的单产最高为目标,而是求得高效用水条件下的净效益最大或费用目标最小。

l00hm2计)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q d又称灌水模数。

常把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

第二章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名词解释或田间土壤的形式。

输水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和溶于水中的化肥以较小的流量均匀而又经常地、缓慢地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地表下土壤。

洒装置(即喷头)喷射到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水滴,象天然降雨一样降落到地面,主要借毛细管力和重力作用渗入土壤灌溉作物的灌水方法。

mm/h表示。

6.灌水均匀度:应用灌水方法、灌水技术实施灌水后,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或者田间灌溉水---下渗---湿润作物的计划湿润土层深度---的均匀程度。

名词解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名词解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章、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在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总和。

2、潜在人力资源:指处在储备状态。

正在培养成长逐步具备劳动能力的。

或虽具在劳动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从事社会劳动的。

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动员投入社会经济生活的人口总和.3、人力资源的质量是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

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它一般体现在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劳动的积极性上.它们往往可以用健康卫生指标、教育状况、劳动者的技术等级状况、劳动态度指标来衡量。

4、人力资源管理:指对人力资源的生产、开发、配置、使用等诸环节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5、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指战略为导向.通过动态协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确保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并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第二章、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开发: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制度建设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

2、组织开发:指通过组织这个中介对组织中的成员进行开发的一种形式与活动。

3、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指组织为了一定的组织目标,通过培训、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等多种形式,促进员工与组织共同成长,提高组织绩效,进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第三章、名词解释1、潜能是人的潜在能力指一个人身上现在没有表现出来、将来可能会有的潜在力量。

2、职业计划是指个体确立职业目标并采取行动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

3、自我实现人:人的需要有很多种,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许多层次,从最基本的需要出发,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4、复杂人假设:人们的需要与潜在欲望是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年龄与发展的变迁,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随着所处境遇及人际关系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名词解释1、信息: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符号化: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意义)转换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

4、符号解读: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阐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

5、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6、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双方都从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8、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9、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简答论述1、分别从社会学、符号学、传播学三个传统来界定传播的概念2、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3、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5、简述社会传播的系统性6、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7、传播学的任务8、简述马恩的精神交往理论与美国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9、简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10、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11、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具有什么作用?请用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与互动加以说明。

管理学名词解释部分

管理学名词解释部分

管理学第一章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以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2、效率:所谓效率指用最少的资源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即“正确地做事”。

3、效果:是指决定适当目标的能力,即“做正确的事”。

4、技术技能:是指能够运用特定的程序、方法、技巧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5、人际技能:是指与其他人能够一起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

也可以说是一个人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并能够在他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能力。

6、概念技能: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概念性技能主要表现为创新与变革能力、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

7、X理论:核心观点是认为人是“经济人”,对人的管理是用强制和惩罚的方法。

基本观点:(1)一般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2)多数人缺乏进取心。

(3)一般人干的工作都是物质和安全的需要,人工作是为了钱。

(4)人具有欺软怕硬、畏惧强者的弱点。

8、Y理论:核心观点是认识“自我实现人”。

主要论点:(1)人愿意为工作、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

(2)人具有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愿望。

(3)人具有独创性,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合理性。

(4)人是愿意负责的,愿意对工作、对他人负责任。

9、超Y理论:1970年,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希提出。

该理论认为X理论和Y理论反映的是人性的两种极端情况,不能说Y理论一定优于X理论。

不同的人需求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会有不同的需求。

核心观点是人是“复杂人”。

基本观点:(1)人们是抱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和需求加入组织的。

这种愿望和要求可分为不同类型。

有的人愿意在正规化的、有严格规章制度中的组织工作,但不愿意参与决策和承担责任。

而有的人却愿意有更多的自治权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

传染与免疫名词解释1感染2条件致病菌3毒力4外毒素

传染与免疫名词解释1感染2条件致病菌3毒力4外毒素

第九章传染与免疫一、名词解释1.感染2.条件致病菌3.毒力4.外毒素5.内毒素6.非特异性免疫7.特异性免疫8.抗原9.抗体10.超敏反应11.凝集反应12.沉淀反应13.人工自动免疫14.人工被动免疫;15.免疫16.病原微生物17.疾病(disease)18.传染(infection)19.侵袭力20.类毒素21.抗毒素22.非特异免疫23.特异性免疫24.炎症25.免疫原性26.免疫反应性27.完全抗原28.不完全抗原二、填空题1.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于补体成分(),自()至()依次激活的途径称()。

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

2.由酵母多糖、LPS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物从()和()因子开始的补体激活途径称()。

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攻膜复合体是()。

3.由急性期蛋白与病原体结合从()和()开始的补体激活途径称()。

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攻膜复合体是()。

4.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

5.周围免疫器官包括()、()、和()。

6.粒细胞包括()、()和()。

7.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具有(),而没有()的抗原称为半抗原。

8.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

按照其存在方式又分为()和()两种。

9.()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不产生记忆细胞、只有(),没有()。

10.T细胞在识别抗原的同时也识别自身()。

11.病原体一般感染途径有()、()、()、()和()。

12.病原菌或病原体的侵袭力由()、()和()三方面组成。

13.病原菌主要通过()、()、()等的作用在宿主内繁殖与扩散。

14.病毒感染的特点为()和(),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其后果可分为()、()、()三种类型。

15.真菌的致病方式有()、()、()和()。

16.阻挡微生物入侵的有效生理屏障有()、()和()。

17.生理上的屏障结构有()和()。

18.正常休液和组织中抵抗病原体的成份有()、()和()等。

正常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正常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正常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系统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整理第一章运动系统1.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所形成的切面。

若沿人体前后正中线方向将人体切为左、右完全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则称为正中矢状面。

2.骺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所留有的一线状痕迹,成为骺线。

3.红骨髓:位于骨松质间隙内,有造血功能,呈红色,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

4.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5.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平对第 2 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6. 翼点:位于颅外侧颞窝区,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呈“ H形”,为薄弱区,内有脑膜中 A 前支通过。

骨折已引起颅内血肿。

7.骨盆:由骶骨、尾骨以及左右髋骨借关节和韧带连接而成,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保护盆腔脏器,在女性是胎儿分娩出的产道8.椎间盘:相邻两椎体之间的连接。

最上一个在C2、C3 之间,最下一个在 L5 与骶骨之间。

由纤维环和髓核之间。

有连接椎体、承受压力、吸收震惊、减缓冲击和有利于脊柱运动的作用。

9.腱鞘:套在长腱四周的鞘管,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手指掌侧、和足趾跖侧。

有约束肌腱、减少摩擦作用。

腱鞘损伤后,局部疼痛,临床上成为腱鞘炎。

10.弓状线(半环线):在脐下 4~5cm 以下,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弓形。

11.盆骨界线:盆骨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分界线,可分为上方的大盆骨和下方的小盆骨。

12.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13.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14.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

15.关节腔: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

运营管理》重点题名词解释

运营管理》重点题名词解释

运营管理》重点题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运营活动:是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

2.运营系统:是指使“投入→变换→产出”的运营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的总称。

XXX1.运营管理的目标和基本问题。

1)目标: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具有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2)基本问题:①产出要素管理;②资源要素管理;③环境要素管理。

论述题1.试述运营管理的基本问题。

一)产出要素管理:(1)质量;(2)时间;(3)成本;(4)服务。

二)资源要素管理:(1)设施设备管理;(2)物料管理;(3)人员管理;(4)信息管理。

(三)环境要素管理:(1)“产出”的角度;(2)“投入”的角度。

2.试述现代运营管理的新特征。

1)现代运营管理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大;(2)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变化,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3)信息技术已成为运营系统控制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4)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全球运营”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5)跨企业的集成管理——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简答题不需要展开,论述题每点要适当展开。

)第二章运营战略决策名词解释1.生产进出策略:是指根据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肯定在其整个寿命周期的哪一阶段进入和退出该产品的生产。

2.研究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重复地做某一产品时,做单位产品所需的工夫会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然后才趋于稳定。

XXX1.研究曲线在制定运营战略中的应用。

1)可以用来帮助企业较精确地估计对生产运营能力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能力计划;(2)可以用来帮助企业制定产品的成本计划以及价格策略;(3)研究效应对于制定竞争策略也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2.提高纵向集成度的益处。

1)各环节之间的交易成本有可能降低;(2)能够降低供应风险;(3)有利于赢得和长期保持顾客;(4)有利于协调整个供应链上的运营计划和实施控制,降低库存水平;(5)有助于提高竞争壁垒。

护理学基础题库名词解释参考题

护理学基础题库名词解释参考题

护理学基础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2、护理学:是一门生命科学,是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第二章护士的素质及其行为规范一、名词解释题1、nursing:这一词来自拉丁语,其原意为抚育、保护、照顾。

2、素质:原本是心理学上一个专门术语,是指人的一种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素质广义的解释分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先天的自然性的一面,是指人在某些方面的与生俱来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天生的感知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功能上的一系列特点而言;后天的社会性的一面是主要的,是指通过不断的培养、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磨练而获得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

3、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必须谨慎不苟,为重要的道德修养之一。

4、体态语言:指人类运用自己身体的姿势、形态、手势、面部表情和眼睛运动等表达意思、交流感情,如稳重、端庄、立、坐、行等。

第三章护理理论一、名词解释题1、压力:是个体对任何需求作出菲特异性反应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持续贯穿于人的一生。

2、适应:是生物促使自己能更适合生存的一个过程,是应付行为的最终目标,是所有生物的特征。

3、代偿性适应:指当外界对人体的需求增加或改变时,在人体内所作的反应。

4、感觉适应:即人体对固定情况的连续刺激引起的感觉适应。

5、社会适应:指调整个人的行为举止,以符合社会规范、社会习惯,应对家庭与各种团体的压力。

6、文化适应:指调整个人的行为、举止,以符合文化的观念、理想、传统和各项规定。

7、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人类为了生存、生长和发展,必须满足其基本需要,当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他即处于平稳状态。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归纳为5个层次,即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

8、个案护理:由一名护士专门护理一个病人,实施专人负责的个体化护理。

适用于危重病人或临床教学的需要。

第一章名词解释

第一章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经济人(economic agent):指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已无利的事。

它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

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

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

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制”,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2.稀缺(scarcity):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管理学必记名词解释

管理学必记名词解释

2021 年专插本管理学必须掌握的名词解释(不保证全部会出)第一章(重点)1.学习型组织(名词解释):是指具有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2.核心资源(名词解释):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3.核心能力(名词解释):是指组织中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第二章1.伦理道德(名词解释)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功利主义道德观(名词解释)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就是善的。

3.权利至上道德观(名词解释)这种观点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4.公平公正道德观(名词解释)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才是善的。

5.社会契约道德观(名词解释)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第四章(不是重点)1. 信息(名词解释)数据经过加工就成了信息2.数据(名词解释)记录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第五章(重点)1.决策(名词解释)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战略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

由高层决策者提出。

战术决策:以战略决策规定的目标为决策标准来解决某一问题所作出的决策,目的是实现战略决策。

业务决策:又称日常决策,是企业内部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决策。

3.确定型决策:决策面对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风险型决策:决策面对的问题虽然是不确定的,但我们知道它的概率分布,这种决策称为风险型决策。

第六章1.战略性计划(名词解释):是指应用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法学体系]:是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习惯法:习惯经国家机关依法认可具有法律效力后,即成为习惯法。

理论法学:指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法学分支学科,如法理学,法律思想史 .应用法学:通常是指在社会中实际运用的法学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法学和国内法学以及关于法律的制定,解释和实施的学问 .第一章法的概念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有关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以及产品、劳动、服务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准则和标准。

当这些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后,就成为技术法规技术法规:一般是指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以及产品,劳动,服务质量要求方面的准则和标准,技术规范如被法律确认,就成为技术法规,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 行为模式] :是从大量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作为行为的理论抽象、基本框架或标准。

①可以这样行为→授权性法律规范(鼓励性规范、容许性规范)②应该这样行为→命令性法律规范(“令行”法律设定了积极的、行为的义务;)③不应该这样行为→禁止性法律规范(“禁止”法律设定了消极的、不行为的义务;)[ 法律后果] :一般是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某种结果。

①肯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承认这种行为合法、有效并加以保护以至奖励。

②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法的概括性(一般性):法律规范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规定,即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使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它意味着同样情况同样适用,也就是通常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二章法的价值——正义与利益法的评价准则:它是法的价值一个方面,它是指在不同类价值之间或同类价值之间发生的矛盾时,法根据什麽标准来对它们进行评价。

第三章法律作用[ 法的作用] :又称法的功能,泛指法对个人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

它与法的本质,目的和特征密切联系 .法的强制作用:指制裁,惩罚违法犯罪的行为,这种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法的社会作用:是从法的本质和目的这一角度出发来分析的,是指维护有利于特定人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这种本质和目的不是很容易认识,要通过对大量现象的研究才得以认识。

九章律名词解释

九章律名词解释

九章律名词解释
九章律是古代中国乐律的一个分类系统,共分为九个章节,每个章
节包含若干种不同的律名。

以下是九章律的每个章节的词义解释:
1. 本章:指的是基本的五声音阶,包括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2. 外延章:指的是在本章五声音阶的基础上通过变化音程形成的音
阶变化,包括终(商上音)、宫(商上音变化)、室(宫上音)等。

3. 大角章:指的是以角音为主音的音阶,包括角(角下音)、尺(角下音变化)、徵(角下音升)、羽(徵下音)等。

4. 小角章:指的是以角音为主音的变体音阶,包括宫调中的间音强音,如尺(角下音变化)、徵(角下音升)等。

5. 大徵章:指的是以徵音为主音的音阶,包括徵(徵下音)、羽(徵下音变化)等。

6. 小徵章:指的是以徵音为主音的变体音阶,包括终(商上音)等。

7. 大商章:指的是以商音为主音的音阶,包括商(商下音)等。

8. 小商章:指的是以商音为主音的变体音阶,包括宫(商上音变化)等。

9. 外律章:指的是以外来音阶为主的音阶,包括勾、翟等。

九章 的名词解释

九章 的名词解释

九章的名词解释九章,作为一个名词,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可以涵盖多个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解释九章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应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名词。

一、九章法术首先,我们可以谈论的是九章在古代法术中的应用。

据传,九章法术源于古代中国,是一种神秘而有强大力量的法术体系。

这个名词中的“章”指的是法术的章节,而“九”则代表了九种基本法术。

这些法术包括但不限于咒语、符咒和印法等,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功效。

九章法术在古代被广泛使用,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与自然力量互动的强大工具。

二、九章算术九章也在古代的算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算术体系,其名称来源于九种基本运算法则。

这九种基本运算分别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平方、开方、乘方、求根和运算顺序。

九章算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工程和科学计算中。

在古代,九章算术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中国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九章课堂在当代教育领域,九章也可以指代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即“九章课堂”。

九章课堂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教学模式,旨在提供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这种模式通过智能化的学习平台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特点进行学习,同时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

九章课堂的出现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和自主的学习体验。

四、九章文化除了以上几个领域外,九章还可以涵盖更广泛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章被视为一个吉祥的数字和象征,与吉祥、繁荣和幸福等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古代的梦境解释中,九章也被解读为好事即将发生的预兆。

九章还出现在文学、诗歌和戏剧作品中,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繁荣的景象。

九章文化的传承不仅在中国,也在其他东亚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九章这个名词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商品:是指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2.商品整体概念:是指由商品的实质性、实体性和服务性三方面构成的统一体或系统。

3.商品的效用:是指商品能满足买主需求的某种使用价值或功能。

它是商品的核心部分,是消费者追求的核心利益,是满足消费需求的中心内容。

4.商品的品质:主要指商品理化性质、技术经济性能、使用寿命等因素,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要素之一。

5.商品式样:主要指商品的结构原理、造型是否先进,花色是否新颖,它是决定商品吸引顾客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6.商品特点:是指某商品与同类或同种商品比较,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优良特征。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竞争能力的强弱。

7.商品包装:是商品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强化产品的特征和风格,并具有保护商品、方便购买、促进销售的功能。

8.商品商标:不同厂家的产品是由商标加以区别的,它是企业的一种无形的资源。

9.商品保证:属于产品售后服务的重要内容,指生产经营者对工业配套产品、实施三包的产品,以及有关使用安全、卫生产品等的质量特征实施的售后服务活动。

10.商品维修:维修是保证商品使用寿命的一种必要措施。

当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企业采取上门维修服务或定点维修的形式,保证消费者的正常使用。

11.商品运送:指根据商品特点或顾客提出的要求,采取送货上门的服务措施。

12.商品安装:是企业向用户提供现场技术服务的重要内容,包括承担安装、调试、指导正确使用等。

13.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实现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的科学。

14.社会调查法:具有双向沟通的重要作用,在实际调查中既可以将生产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又可以将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生产者。

15.现场实验法:就是通过一些专家,或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群,凭人体感官的直觉,对商品的质量及其与商品质量有关的方面做出评价的研究方法。

16.分析实验法:这是一种在实验室内或一定试验场所,运用一定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对商品的成分、构造、性能等进行理化鉴定的方法。

17.技术指标法:是一种在分析实验的基础上,对一系列同类商品,根据国内或国际生产力发展水平,确定质量技术指标,供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鉴定商品质量的方法。

18.对比分析法:是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商品资料收集积累,加以分析比较,从而找出提高商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扩展商品功能的新途径。

第二章1.商品质量(狭义):是指产品质量,通常称为商品品质。

它是指产品与其规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

2.营养成分:是指食品中所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及水分等。

3.可消化率:是指商品在食用后,可能消化吸收的百分率。

它反映了食品中营养成分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程度。

4.发热量:是指商品的营养成分经人体消化吸收后在人体内产生的热量。

它是反映食品营养价值最基本的综合性指标。

5.适应性:是指某种商品满足其主要用途所必须具备的性能。

它是构成这种商品使用价值的基本条件。

6.安全、卫生性:是指商品在使用时,有关保护人身安全和人体健康所需要的各种性质。

7.耐用性:是指商品在使用时,抵抗各种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性能。

8.造型结构合理性:主要是指商品的形状、大小、部件装配及花纹色彩等,要求式样大方新颖、造型美观、色彩适宜、装潢适时,具有艺术感和时代风格。

9.质量保证:是指对产品用户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包括: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保证提供优质商品、文明销售和优良的售后服务等。

由于这一系列工作的重要作用,被国内外称为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

10.质量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生产活动中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其内容: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测定并与商品技术标准对比,如在质量上出现误差,则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调整生产工序,以保证质量。

这一系列的工作伴随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

是质量保证的基础。

11.全面质量管理(TQC):就是要发动企业各部门及全体职工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个因素,建立从设计、制造及使用服务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用经济方法生产出满足消费者(或用户)要求的商品。

第三章1.商品分类:为了一定的目的,满足某种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特征),将商品集合总体逐级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大类、中类、小类、组别、品目,及至品种、花色、规格等。

这种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逐次划分的过程称为商品分类。

2.商品分类标志:是指商品本身共有的并能用以区别某类(或某种)商品与其他类(或种)商品的本质特征。

3.商品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信息的商品标识。

第四章1.商品标准:是对商品的质量以及与质量相关的各个方面所做的统一规定。

2.商品标准化: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和协调,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全部活动过程。

3.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4.行业标准:是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由专业标准化主管机构或专业标准化组织批准发布的在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

5.地方标准:是指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由地方制定批准发布,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

6.企业标准:是指由企业制定发布,在该企业范围统一使用的标准。

7.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上权威组织制定,并为国际上承认和通用的标准。

主要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和发布的标准。

8.等同采用:是指技术内容与国际标准完全相同,没有或仅有编辑性修改,编写方法完全相对应。

9.等效采用:是指技术内容与国际标准只有小的差异,编写上也不完全相同。

10.非等效采用:是指技术内容与国际标准有重大差异的采用形式。

11.产品质量监督:是由国家及省、市、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机构,依据产品标准,对产品质量所进行的测试、检查与评定。

其目的是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维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

12.产品质量认证:是指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13.产品质量标志:是证明产品符合某一标准或达到某一水平的一种符号或标记,是对经过认证的产品的一种表示形式。

第五章1.商品鉴定:是鉴别和评定商品质量的综合性工作。

具体是指通过对商品的鉴别评定,分析商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及其对质量的影响,确定商品检验方法和质量要求,评价其真伪或是质量优劣的过程。

2.商品识别:指的是通过对商品自然属性的认识而对商品种类、品种、规格、性能等方面进行区分的过程。

3.商品检验:是指利用工具或仪器,按照规定的方法,对照商品的标准检查、评价商品是否合乎规格、要求的过程。

4.商品分析: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商品的成分、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5.感官鉴定法:是借助人体正常的感觉器官,结合平时积累的实践经验对商品进行鉴定的方法。

6.理化鉴定法:是采用各种试剂、仪器和器械来鉴定商品质量的方法。

7.物理鉴定法:是根据物理学原理,利用各种仪器或器械,通过对商品的物理性质及机械性质的鉴定,来确定商品的质量的方法。

8.物理量鉴定法:也称度量衡鉴定法,它是运用各种度量衡器具对商品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重量、比重、密度、容量、比容、粒度、粗细度等所进行的测量。

9.机械性能鉴定法:是用机械设备测定商品机械性能的鉴定方法。

包括强度、硬度、弹性、脆性、伸长率、耐磨性、透气性、透水性等项目的鉴定,多用于工业品和材料的品质评价。

10.光学鉴定法:是利用各种光学仪器来鉴定商品色泽、成分、结构和性质的一类方法。

11.热学鉴定法:是指通过对商品的加热或降温处理来鉴定商品是否发生破损、性能是否发生变化以及物态变化时的温度等,并以此来判断商品质量的方法。

12.电性能鉴定法:是指利用各种仪器、仪表设备对商品电性能指标如绝缘电阻,耐电压性能等进行测试,从而确定商品质量的方法。

13.化学分析法:是根据商品试样,对加入的某种化学试剂所产生的化学反应结果,确定商品化学成分的种类、含量的一种方法。

14.定性分析法:是测定商品化学成分种类的一种方法。

它是根据化学反应结果所呈现的特殊颜色或生成的沉淀、气体,来确定商品化学成分的种类。

15.定量分析法:是测定商品化学成分含量的一种方法。

它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组成成分作出量度的分析。

16.重量分析法:是根据一定量的试样,利用相应的化学反应,使被测的成分析出或转化为难溶的沉淀物,再将沉淀物经过滤出、洗涤、干燥或灼烧后,准确地称其重量,即计算出试样中某成分的含量。

17.容量(或滴定)分析: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加到被测溶液中,直到两物质的化学计量点,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成分含量的方法。

18.随机抽样:即群体中的每一个体,都有同样被抽取的机会(概率),抽样都完全用偶然的方法抽取,事先并不考虑或选择应抽取哪一个样品。

19.简单随机抽样:是在同一批同类商品中不加挑选地抽取若干作为样品,做到对批中全部商品完全随机化、任何商品都有被抽出的机会。

20.直接抽样法:由鉴定人员在现场不加选择地抽取。

21.抽签法:先将商品编号,然后将号码写在纸上,做成纸签,折叠好并混匀后随机抽取。

22.随机数表发:是将数字随机组合编写而成的系列数字表格,可以根据应用数字范围多少自制。

抽样前,先将待抽样商品逐一编号,编号的次序与方法不受任何限制,然后用铅笔尖在随机数表中任意指定一点,从所指数开始向任意方向数去,依次选取与待抽商品个(件)数相等的号码个数,按选取的号码,对码抽样。

23.分层随机抽样:是先将一批同类商品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每部分中随机抽取若干样品。

24.分段随机抽样:是先随机抽取几个小部分(大包装),然后再从所抽取的每个小部分(大包装)中进一步随机抽取若干商品(小包装),最后将抽出的商品合并作为样品。

25.规律性随机抽样:是按一定规律,从整批待抽商品中抽样,即先对整批商品按顺序编号,并随机决定某一号码作为抽样的基础号码,然后将逢该号码的商品抽出作为样品。

26.商品品级:是表示商品质量优劣的等级,它是商品适于某种用途的主要标志,是商品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27.百分记分法:是将各项指标的状况规定在一定的分数,重要的指标分数权最大,次要的指标分数权小。

多用于食品品级的划分和评定。

28.限定记分法:是将商品的各种疵点规定为一定的分数,以疵点分数的总和来确定商品的品级。

商品疵点越多,则分数总和越高,其品级也就越低。

29.限定法:是在商品可能产生疵点的范围内规定各类商品每个品级限定疵点的种类和数量,不能出现的疵点和决定成品为废品的疵点限度等。

第六章1.无机物:在化学界一般把单质及不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无机物(碳的氧化物、金属碳化物、碳酸盐等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