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教案光的反射教案
《光的反射》教案(最新3篇)
![《光的反射》教案(最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a9710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c.png)
《光的反射》教案(最新3篇)《光的反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
习题训练是欧姆定律的延续和具体化。
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中的难点。
特别需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
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欧姆定律公式。
设计方案引入新课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
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一)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光的反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光的反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9314c03186bceb19e8bb68.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光的反射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2.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初中光学内容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前提条件,因此,本节课内容在光学中处于基础地位。
对于光的反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规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光的反射规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四、学情分析本节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
其中光的反射规律是本节的核心,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阵地。
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过程,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
本节的主要物理知识蕴含于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研究方法的习得也与探究过程密不可分。
因此,本节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指导、帮助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高质量地完成有关探究活动。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2节 光的反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2节 光的反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4ec151964bcf84b9d57b49.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2.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3. 知道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实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首先,通过一个激光照射靶心的小游戏,进行情景带入,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何照射在平面镜的激光能够照射到屏幕中心的靶子。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入光的反射概念。
设计意图:1、通过独特的游戏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引入课题;2、让学生直观感受光的反射现象。
二、新授课内容:(一)演示:光的反射现象利用激光笔与自制教具显现光的反射光路,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光路图,认识与光的反射有关的相关术语设计意图:1、利用实验,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光的反射现象,直观形象;2、为下一阶段进行光的反射科学探究进行科学猜想提供依据(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提出问题在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反射现象时完成法线、反射角、入射角等专有名词的介绍,学生汇报的现象与发现的规律实际就是学生最初猜想,由于学生在汇报中认识很模糊,可以借助于一些实例来表示,加强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实验过程中学生只能通过光斑感受,学生发现的现象是比较粗略,是真正意义上的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进一步设计精确实验验证。
2、器材选择与方案设计猜想是否正确,能否用激光笔与平面镜验证我们的猜想?如果不行我们还需选择什么器材,小组讨论实验装置并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1、其实实验设计思路很多,易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与评价从而优化设计方案。
2、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易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3、进行实验、收集信息:通过同学们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使学生在充分自主探究中得到实验数据。
设计意图:1、此实验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学生能否调整好器材将光路在硬纸板上清晰的显示,才能够很好的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2、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分工同时进行,将进一步提高探究的效率。
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35887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c.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反射现象2. 光的反射定律3. 反射镜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反射镜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内涵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射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现象。
1.2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反射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
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反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反射定律。
2.3 教师讲解反射定律的内涵,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
3. 反射镜的应用3.1 教师展示反射镜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反射镜的应用。
3.2 学生分组讨论反射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4.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4.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5. 布置作业5.1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巩固反射定律的知识。
5.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理解和反射定律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学生的反馈。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准备。
八、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光学原理的讲座,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光的反射。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5篇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480fc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7.png)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高唐县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第四章光现象第二节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学生分析这节课之前,学生已探究过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且老师让学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对有关光的现象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和光路可逆现象。
最后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本节课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会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生活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分析和处理教学重点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延伸把物理融入到实际生活,让物理走向社会教具激光手电,平面镜、自制光源、实验报告一份、自制反射仪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引入课题新课学习光的反射规律猜想3分钟4分钟3分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要送给大胆聪明的学生,大家看到讲台上有礼物吗?老师把它藏在讲台的后面,谁能利用讲台上提供的仪器让班上的同学都看到礼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教案(精品套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教案(精品套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985c87312b3169a551a423.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副板)光→人眼(光的接收器)直接发光的物体→光源备注: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按照课本的排列是先实验后讲概念,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不妥的。
间接发光的物体→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学生很快答出:因为光的反射。
讲授新课二、进行新课1、光的反射现象。
播放精美图片,得出结论:所有我们看到的物体表面都能反射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介绍常见的光的反射现象2、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a 、入射光线AOB .b 、入射点O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c 、反射光线OB 。
d 、法线:过O 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 。
e 、入射角∠i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f 、反射角∠r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提问:引入入射角∠i 及反射角∠r 的意义是什么呢?3、探究光的反射的规律。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即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①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
②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③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
④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 两侧的角i 和学生讨论:认为入射角∠i 及反射角∠r 是表示光线传播方向的;r。
(3)分析和论证。
由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r等于入射角i;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4)光路的可逆性。
用实验演示光在径向时光路的可逆,再用一块板挡在两个学生之间,使彼此能看到对方的眼睛,由于学生有此经验,用一块镜子就能解决,然后通过作图说明光路的可逆性。
即: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小实验:用手电或太阳光照在镜面上反射,照到学生的脸上,他们会感到刺眼;而照在白纸上时,光线则比较柔和。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37022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0.png)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教案1.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生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生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回去研究。
二、新课内容1.光的反射。
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2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下面我们调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去做?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光源、一个平面镜、一个可折转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铁架台,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3光的反射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3光的反射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28d0b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01.png)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理解反射现象的本质,能够运用反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反射角度与入射角度关系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和折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反射现象的本质和反射定律的应用。
2.安排小组实验任务,如测量反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耐心、细心、关爱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会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我会设置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4.2光的反射(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4.2光的反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c5579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d.png)
第2节光的反射【2022年版课标要求】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教法与学法】教法: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学法:观察实验,总结思考,练习应用【课前准备】平面镜、激光笔、附有量角器的白色硬纸板【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国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现象:“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墙内的人能看到墙外的人的活动,他是利用了什么光学知识?二、探究新知(一)光的反射教师活动:联系生活,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发光的物体?学生回答——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例如:蜡烛、日光灯、电视等。
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学生讨论、回答——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教师总结,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存在光的反射现象,不同表面,光的反射情况不同,光的反射有没有规律呢?教师演示: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照在室内的墙上。
学生:观察现象。
(墙上有一明亮的光斑)教师说明: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展示图片:让学生加深对反射现象的印象。
(二)光的反射定律1.认识反射现象的物理术语教师演示:把一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平面镜的O点。
学生观察现象,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描述看到的现象。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说明与光的反射有关的几个物理术语。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AO——入射光线,OB——反射光线,ON——法线(虚线),O——入射(反射)点;i——入射角,r——反射角。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师活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我们必须明确实验探究的问题:(PPT展示)(1)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391fb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4.png)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光的反射篇一一、设计说明1.本节课的难点是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所以本节课首先为突出这一点而精心设计了一套演示实验器材,便于学生猜想,并引导学生实验。
另外还有大量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等──实验是最丰富的语言,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主要实验设计如下:实验内容实验类型主要器材主要目的说明射击比赛1全体学生参与激光手电、靶子。
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引出下个实验射击比赛2(反射后击中目标)全体学生参与比上面多一块平面镜引出光的反射研究光的反射定律1全体学生参与可折叠的纸板,平面镜及激光手电,量角器精确研究“两角相等”及共面问题“找眼睛”全体学生参与直立的一块较大的平面镜。
引出“光路可逆”体会通过反射看到眼睛是相互的射击白纸与平面镜学生参与演示激光手电、白纸和平面镜通过光斑的亮暗引出两种反射幻灯片分别投射到白布和平面镜上演示幻灯机,盖有白布的大平面镜充当银幕。
比较两种反射2.谁都明白,人在竞争中最富激情,本节课就利用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现象范围里展开竞争来充分调动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光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节课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将生活中的物理随手拾来像“光污染”、“黑板反光”等,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实验”。
二、主要创新点1.实验教具的创新自然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
自制的光的反射实验模型装置如图。
中间的空心塑料管长约0.4米,直径约1.5厘米(另两根与它尺寸相同),下用铁丝圈作底座支撑,使之竖直悬起;左右两根安装在长方体木块上,其倾斜角度可通过连接处灵活方便地调节,喷成红色,并可附上箭头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其中一根的上方管口插入一个市面常见的激光棒,可使激光从管中通过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
演示实验时,从一根管口射出的激光,经下方平面镜反射后,通过调节另一根管,使反射的激光再从中射出,于是,三根管便分别代表了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反射现象可形象化,具体化。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2《光的反射》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2《光的反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1801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4.png)
课题名 4.2光的反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理解光反射的定律。
认识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科学思维通过对比观察,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科学探究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开发小发明、小制作活动,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激光笔、平面镜、纸板、量角器。
教学过一、新课导入程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进入我们的眼睛,而不发光的物体也能被我们看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反射现象和定律.二、新课教学(一)光的反射实验探究光的反射的规律提出问题:光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ϒ,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2.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
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关于光的反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析论证:经过入射点O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与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ϒ叫做反射角。
分析论证: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reflection)。
人教版八上物理4.2《光的反射》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上物理4.2《光的反射》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c0301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e.png)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内涵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光的反射现象的本质理解,反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光的反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与光的反射相关的日常生活实例,如镜子、水面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的反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2.问题导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系列与光的反射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光的反射现象,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包括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反射面的特点等。
2.通过图示、动画等方式展示光的反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3.结合实例,解释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如镜子、眼镜、太阳能电池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为什么镜子能成像等。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分析。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的学习策略。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全面地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686b4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f.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教案一. 教材分析《光的反射》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现象,包括反射定律和反射镜的应用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反射的本质,掌握反射定律,并能够运用反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对光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光的反射定律和反射镜的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反射现象,掌握反射定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反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射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2.反射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反射定律和反射镜的工作原理。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反射现象,巩固反射定律。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反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反射定律和反射镜的图文解释。
2.实验器材:反光镜、光源、实验桌等。
3.生活案例: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反射现象作为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反射现象的图片,如镜子、水面、光滑的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呈现(10分钟)讲解反射定律的内容,包括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以及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
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反射定律。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反射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提问学生关于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反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5.拓展(10分钟)讲解反射镜的应用,如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等,让学生了解反射镜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23546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4.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反射现象2. 光的反射定律3. 反射镜的应用4. 实验:制作反射镜5. 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反射镜的制作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光的反射现象。
2. 理论讲解:介绍光的反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反射现象的本质。
3. 实验演示:进行反射镜的制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反射现象。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反射镜的应用及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意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巩固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反射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平面镜、玻璃板、角度计、激光笔、反射卡片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辅助材料:反射现象图片、视频等。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光的反射定律。
2. 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反射镜的制作及应用。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反射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如何制作反射镜,并解释反射镜的原理。
5. 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反射镜,并观察反射现象。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巩固学生对反射镜的制作及应用的理解。
八、课堂练习1.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解释为什么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2光的反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4.2光的反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95e76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c.png)
课题:
科目位:
一、教材分析
《4.2光的反射》是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光的反射的原理、反射定律以及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题型三:反射类型的判断
题目:判断下列情况中,光线射到物体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
答案:
(1)光线射到光滑的金属表面上,反射光线仍然平行,这是镜面反射。
(2)光线射到粗糙的纸张表面上,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这是漫反射。
4. 题型四:光的反射应用的案例分析
题目: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光的反射原理是如何应用的。
本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光的反射的原理,掌握反射定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同时,本章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光的反射,学生将能够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理解光的反射的原理和反射定律,形成科学思维,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同时,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对科学学习充满兴趣和好奇心。
八、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光的反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观点明确性以及与小组成员的合作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光的反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bb677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16.png)
8.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研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图片,如镜子、水面倒影、反光衣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
8.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研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如镜子、反光衣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反射定律。
-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反射定律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正确区分入射角、反射角等概念。
-计算题:要求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计算特定情况下的反射光线方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分析题:让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如汽车观后镜、潜望镜等,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2.设计一项小研究,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镜子或其他反射物体,记录并分析反射光线的特点,以及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具备了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光的传播、物体颜色等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但在光的反射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反射现象的认识还较为表面,对反射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尚不深入。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34eb1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4.png)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光的反射》一节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光的反射现象,通过探究知道并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结合当前新课标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准备中,应注重学生自主获取并探究知识过程的策划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中学物理课本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氦氖激光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课件二、教学过程:教师在组织教学前先制作好一个课件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师]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生]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生]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师]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师]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学习光的反射.二、新课教学(课件展示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这节课要学到什么)(一)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师生共同活动得: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师]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幻灯片演示]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紧接着对光的反射规律进入探究阶段.[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演示课件)(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4.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①将一张16 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OA、OA1、OA2.②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OA、OA1、OA2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③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④再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和入射角(i)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角i 角r第一次甲乙丙⑤使光线分别沿OB、OB1、OB2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3.分析和论证(1)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3)从步骤4的①-④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从步骤4的⑤可看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幻灯片展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上述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出示幻灯片][例1]画出下列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解:①过入射点画出与反射面的垂直线ON即法线.如图乙所示.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丙所示)(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演示实验3]让氦氖激光的平行光射入平面镜.[现象]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师]这种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如图甲所示.[演示实验4]让氖氦激光的平行光射入毛玻璃片上.[现象]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师]我们把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如图乙所示.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说明:(课件展示)(1)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讲完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后,为了加深理解,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了?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解答:(1)这是因为光射到黑板和粉笔字上都要发生光的反射.黑板上“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这两部分反射光同时射入眼睛时,由于“反光”部分耀眼的反射光比漫反射的光强,对眼睛的刺激强烈,所以黑板“反光”时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2)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是: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反光材料.[想想做做]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想想看,并解释为什么.说明:这个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认真做一下,以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本题的答案为:因为镜面很光滑,垂直入射到镜面的光被垂直反射回去,射到其他方向的光极少,从侧面看去,基本没有光线射入眼中,所以平面镜看起来比较暗.而白纸表面粗糙.入射到白纸上的光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到各个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白纸比较亮.三、知识小结(先让学生总结后课件展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2.光的反射定律.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5.漫反射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课内探究3、我的新发现:
做一做: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会是什么
情况呢?
学生操作:
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画一画:试着画出光路图
实验证明:举出光的反射的实例
你通过平面镜看到一个人的同时,他也会看到你
做一做: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线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
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线也会向法线
靠拢
做一做: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到与法线重合(即入射光线
与界面垂直)时,反射光线沿哪个方向射出?
学生操作:
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思考:此时入射角多大?反射角多大?
【学点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做一做:请你用激光灯照射镜面和纸面,观察光斑的明亮
程度?
分析讨论:因为镜面反射把光线按某一方向反射,其他方
向没有光线,所以旁边看去较暗;凸凹不平的表面把光线
向各个方向反射,所以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所以较亮。
1、镜面反射:
2、漫反射:
3、议一议:
(1)黑板面为什么做的凹凸不平?
(2)为什么黑板用久了,很容易反光而导致某一方向的同
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3)为保护眼睛,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提出问题
动手操作
引导思考
启迪思维
提出问题
启迪思维
小试身手反馈提高【当堂达标】
1、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角将向法线方向;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为。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C.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是平行光束
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3、如图,画出下列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4、如图,根据画出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能力提升】
1.光射到两种物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居法线的一侧
B.光在反射时,有时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D.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2.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的反射的是()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3.以下能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现象是( )
A.树荫下的光斑
B.海市蜃楼
C.岸边的树在湖边的倒影
收获平台4.根据图所给出的条件,分别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平面镜的位置。
5、如图所示,灯罩可使灯泡射向上方的光向着下方照射,这是应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地面上出现了桌子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
的。
6.一条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与镜面的
夹角是15°,则反射角是______度.如
果入射光线方向不变,使平面镜顺时针
转动15°,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
角是______度.
【我的收获】
【分层作业】
必做题:课后练习第1题和第4题
选做题:课后练习第2题和第3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身,其中光的反射定律是本节的核心,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阵地。
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过程,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