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问政”能力刍议
网络问政面临的问题及长效机制建设
网络问政面临的问题及长效机制建设摘要:作为政府与公众进行沟通与对话的新形式,网络问政正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在我国的政治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当前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网民的无序参与、部分政府官员的应对失当以及一些网络问政平台“形同虚设”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网络问政的效果。
实现网络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亟需建立长效机制。
建设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是:培育网络问政的组织形式,引导网民有序参与;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加强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
关键词:网络舆情;网络问政;长效机制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社会各阶层中的日益普及,愈来愈多的网民通过博客、BBS论坛和微博客就社会公共政治事务发表看法,表达观点,甚至主动参与到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之中。
这种以网络为媒介和载体、以虚拟空间中的交流互动为主要方式、以关注和参与公共事务为核心的网络问政,是公众问事于政府和政府问计于人民的有机统一。
也就是说,网络问政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体制内的行政机关、政府部门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同时普通老百姓(网民)通过网络反映问题、提供民间智慧。
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进行互动的新途径,网络问政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崭新时代。
①一、网络问政的现实意义1.网络问政是对传统政治参与渠道的有效补充在现代国家,选举、投票等政治行为是公民参与政治的主要渠道,议会、地方自治机构等政治机构是公民进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但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制度化的政治机构与渠道往往难以充分反映公众的呼声与诉求,并不能及时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回应;事实上,协商民主在西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传统政治参与渠道在现代生活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很容易演变为多数人对少数人意见的压制与否定。
而在我国,以行政主导为特征的公共治理,有时会出现忽视民意、甚至违背民意的情况,这种制度层面政治参与渠道的狭窄,往往使得社会成员的不满情绪无从发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期,当前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同时一些问题凸显和矛盾多发,一些社会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在这个变化和发展的交织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的现代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大众化,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成为一些社会事件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也成为某些人有意识炒作甚至掌控的平台。
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信息爆炸”的时代,急迫考验着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的舆论引导、危机应对和公共管理能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果。
”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国内舆论格局下,如何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学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事关党委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
舆情应对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舆情应对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其执政能力的高低。
如何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是摆在广大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是,在一些地区,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着不懂网络、不会上网、不会看论坛甚至不会打字的情况。
办公室的电脑成了摆设,有的基层干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看待网络,对网上的涉市或涉县舆情毫不关心。
如此无视和轻视网络,等于放弃了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
一遇突发事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网络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导致谣言占领网络阵地,进而误导民众,甚至造成较大程度的社会危害。
一、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特点1、信息发布的直接性。
互联网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它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一个重要渠道,每个人都能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网民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可以立即发表意见。
新时代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
新时代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媒介已经成为了领导干部了解民意、传播政策、开展工作的重要平台。
受到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在网络媒介的运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相关的素养和技能。
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培训、学习、实践和反思等方面提出新时代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强化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在提升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过程中,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形式,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进行网络媒介素养相关的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涵盖网络媒介的基本知识、运用技巧、应对危机、舆情处置、网络舆情引导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培训,让领导干部对网络媒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其技能水平,为有效利用网络媒介提供保障。
二、学习先进经验,注重实践操作学习先进的网络媒介运营经验,可以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理解网络媒介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应对网络环境变化的能力。
领导干部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成功的网络媒介案例,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形成自己的网络媒介运营思路和方法。
要注重实践操作,通过自己的实际运营实践,更好地掌握网络媒介的运用技巧和方法,提升在网络媒介操作中的能力。
三、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素养领导干部需要不断学习,保持对网络媒介的关注,掌握最新的网络媒介技术和发展动态。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网络媒介研讨会、关注网络媒介的最新动态等方式,不断积累网络媒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对网络媒介的敏感度,及时应对网络媒介环境的变化。
四、多角度反思,完善运营策略领导干部在利用网络媒介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策略,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网络媒介运营方案。
通过对过去的网络媒介运营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现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不断完善网络媒介运营策略,提高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网络问政”的作用及其局限
抓住 问题 、 根求源 、 追 一问到底 , 不达 目的绝不 罢休 。 在无处不在 、 时不有 的网络监督 面前 , 无 任何违 法 、 犯 罪和不文 明行 为都逃不过人 民群 众的“ 眼金睛” 在 火 。
2 1 年 全国两会上 ,最高人 民检察 院副检察长胡 克 00 惠透露 : 今后还将借助 网络 和网民力量对不法事件进
行长期 监督 , 一旦 发现有腐败 问题将 一查到底 , 并严 惩涉 案人员 。 总之 , 网络 民主监督对纯化 官场风气 、 塑 造官员形 象 、 净化政 治生态 、 扩大人 民 民主起 到 了巨 大的推动作 用。 四、 网络问政 的局 限性及其消解 在推动“ 网络问政” 发挥积极作用 的同时 , 对其局 慧 , 这方 面 , 在 江西省 委 为我们 做 出 了表 率 , 他们 于 21 0 0年成立 了“ 问计 办” 取得 了很好 的效果 , 得研 限性也要有 清醒客观 的认识 , , 值 这样才 能促 进 “ 网络 问 究 和学 习。 总而言之 , 只有真心 真意与广 大 网民交 朋 政” 的健康发展 。 其局限 I 生主要 表现在 三个方 面 : 友, 征询 于网络 , 问计 于网民 , 直接从 网 民那里听取真 ( ) 一 网络 民意并非 民意的全部 , 需理性对待 实 的舆情 、 为政 的得失 和实实在在 的批评 , 我们 的工 民意是人 民群众共有 的意见 和愿望 , 网络是 民意 作才能做得更好 。 的一个重要 聚集地 , 民意不仅存 在于 网络上 , 但 绝不 三、 网络问政是民主监督 的利器 , 察” 问“ 于民 能把 网络所 反映的民意当做民意的全部 。据统计 , 我 据 20 0 9年 《 民 日报 》和人民 网的一项调查 显 人 示 ,7 %的网民非常关 注网络监督 , 8. 9 当遇 到社会不 良 现象时 ,9 %的网民会选择 网络 曝光 , 9. 3 这充分说 明了 网络监督 的重要 作用 。网络问政发 挥 民主监督 的功 能, 能弥补我们工 作 中的一些制度缺 陷 , 政府和 官 让 员 的言行在广大 网民的监督下 阳光运行 , 也就是通 过 国网 民的构成 呈现 出以下 特点 :一是从 年龄结 构来 看 , 国网民主要是 1 3 我 9岁 的年轻人 , 占网民总 约
新时代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
新时代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对于新时代领导干部来说,他们要善于利用网络媒介提高工作效率、拓宽交流渠道,了解民意、宣传政策、回应社会关切。
提升网络媒介素养成为新时代领导干部的迫切需求。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新时代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加强网络媒介意识新时代领导干部要认识到网络媒介的巨大威力和潜力,主动适应网络媒介的发展趋势,把握网络舆论场,进行友善互动,树立良好形象。
干部需要意识到网络媒介的普遍性和公共性,学会通过网络媒介与民众建立直接联系,主动参与网民互动,做到心中有民,言行践行。
二、学习网络媒介知识与技能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网络媒介知识的学习,了解网络媒介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熟悉网络媒介的常用工具和应用方法,如微博、微信、APP等。
还需要学习网络媒介传播策略和技巧,学会运用网络媒介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舆论引导。
三、加强网络媒介安全意识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网络媒介安全问题,如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
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提高网络媒介安全意识,学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常识,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上当受骗。
四、构建网络媒介精神文明网络媒介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在网络媒介上做出表率,树立网络媒介精神文明。
这包括严格遵守网络媒介的伦理规范,不发布低俗、虚假、攻击性的言论,用正确、积极、理性的言辞引导网络舆论,传播真实、客观、正面的信息。
五、建设网络媒介工作队伍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注重建设网络媒介工作队伍,培养一支懂技术、懂业务、懂舆情的网络媒介人才队伍。
通过选拔优秀的干部加入网络媒介工作,培养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网络媒介的覆盖率和传播力。
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提升网络媒介素养,首先要加强网络媒介意识,认识到网络媒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其次要学习网络媒介知识和技能,掌握网络媒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同时要加强网络媒介安全意识,防止网络媒介带来的安全问题;还要树立网络媒介精神文明,倡导健康、积极、正面的网络文化;最后要建设网络媒介工作队伍,培养优秀的网络媒介人才。
浅议我国网络问政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浅议我国网络问政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摘要】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以网络作为介质的互动过程,是公众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形式。
网络问政在理论上主要借鉴了当代西方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经过我国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展现出活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认真研究网络问政发展问题将促进其进一步成熟,进而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府治理、社会发展等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网络问政;网络参与;民主监督;舆论引导一、引言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就成为人类的重要沟通工具之一,在这之后,互联网与政治的沟通也越来越紧密,这种沟通也慢慢成为广大网民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在公布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在2012年底已经达到5.64亿人,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42.1%。
一方面,从媒体发展的角度来讲,网络与政治的融合是一种必然,互联网既是一种传播方式,也是一种彻底改变民主进程的工具。
这种媒体的互动性鼓励更多的公民参与公众舆论表达、政府治理和决策。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媒体不断发展,公民意识也在不断成长,由此而汇聚的网络民意也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执政者也开始对网络民意日益重视。
网络问政这样一个新事物,慢慢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通过几年的成长,终于由隐性走向显性。
目前网络问政的主要方式是论坛,留言板,短信互动平台,博客,微博等等。
二、目前我国的网络问政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网络问政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凸显了很多问题。
比如网络问政为政府提供了了解民意的新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官民双方的意见交流,政府通过网络可以快速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又比如网络问政这一新生事物不断督促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这将会使得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增强了官民互信;还有网络作为舆论和多元思潮的集散地,政府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大有作为,正确引导舆论方向,服务民生;最后,网络问政使得政府工作总在民众监督之下,这有助于官员的自查自省,有助于反腐工作的推进。
提升领导干部网络空间治理能力
提升领导干部网络空间治理能力作者:陈浙闽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第1期《中国党政干部论坛》:重视利用、发展、治理互联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的迅猛发展,对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作为网络空间治理的主体,领导干部应该如何提升网络治理能力?陈浙闽(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我们党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把网络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必杀技”、基本功,提升网络素养,锤炼过硬本领。
一是要有学习谋划能力。
学而知不足,也能补不足。
较之一些传统领域,互联网对很多领导干部而言,还是新生事物,远远不够熟稔和掌握。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学网、懂网、用网。
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深学细研,为全党作出了榜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相关内容进行的集体学习就多达5次。
正是有基于深刻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党中央把握规律、洞悉未来,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谋划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我们要切实增强互联网时代执政所必需的互联网思维,深刻理解和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洞察网络发展趋势,既要学网、亲网,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更要善于治网、用网,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推动网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举措。
二是要有发展推动能力。
网络信息化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快,这主要得益于创新创业的氛围和政策扶持的环境,形成了百花齐放、千帆竞发的态势和格局。
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化也面临投资主体多元、技术参差不齐、功能强弱不一等小散乱弱的现象。
要加大对信息化发展的宏观指导和规范引导,避免互联网企业野蛮生长、恶性竞争,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领导干部要提高网络执政能力论文
领导干部要提高网络执政能力摘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党的执政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提高网络执政能力是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增强网络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以完成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网络执政;网络舆情;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040-03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
①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而且网民数量还在不断地迅速增长。
网络受众范围广、传播力度大,网络舆情形成迅速,网络舆论影响巨大。
网络已经渗入到中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凝聚民智的重要渠道。
网络化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学习网络知识,增强网络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以完成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网络执政能力是执政者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网络执政能力,是指执政者运用网络科学研判舆情、正确引导舆论、及时处置网民意见和要求,开展网络监督,以及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等方面的能力[1]。
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网络执政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熟练运用各种网络技术的能力网络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对人类社会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巨大。
了解网络、登录网络、使用网络,是具有现代意识、跟上时代潮流的一个重要体现。
了解网络知识、运用网络技术,使用网民乐意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与群众进行网络交流,是现代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
让官员走进电视——电视问政刍议
电视 问 政 不 仅 是 电视 艺 术 的 创 新 , 收 言 、网络 跟贴 等 多种互 动形 式实 现对 色 。 “ We b 2 . 0虽 然打 开 了更 多 的发 言 视手 段的 创新 , 更 是 官员 形象 的创新 , 话 。2 0 0 8年 1 2月 , 安徽 卫 视《 对 话江 渠道 ,但是 如 果线 下边缘 性话 语仅 能
I 采 编 经 纬
实 践 与 创 新 {
策 落实 中的漏洞和猫腻 。
让 官员 走 进 电视
电视 问政 刍议
口 李 斌
电视 问政 走 红原 因
电视 问政 的走 红有 深 层原 因。首 先 是社 会离 心要 素 的增加 .加 剧 了社 会 系统失衡 的风险 。媒 介融合 时代 , 层 出不 穷的新 媒体 技术 突破 了信 息传 播 的技术 壁垒 ,促 成 受众思 想 的进一 步 解放, 价 值取 向 日益 多元化 。媒介 融合 促 使媒 体之 间 的竞争 目益 加剧 ,大众
传 媒为 在激 烈 的竞争 中获 取优 势会 更
何 为 电视 问政 ?即通 过 电视 传播 政 出现较 晚 。真 正 意义 的 电视 问政 始 多地挖 掘这 些赚 取 眼球 的社会 故事 以 手段 , 让 政府 主 动对接 百姓 , 促进 社会 于 2 0 0 2年郑 『 J 1 、 l 电视 台 《 周 末面对 面》 吸 引受众 。 ” ②频 繁地接触 这些 负面信 热点 问题解 决 . 有 人称 之 为“ 时政 访谈 节 目, 每 周一 期 , 邀请 专家 、 学者 、 市 民 息 容 易造成 受众 对社 会环 境认 知 的偏
社会 管理 方式 的 创新 .文化 交流 模式 淮》 邀请 政 府 官 员 、 企业精英、 专 家学 发 出微 弱 的声音 。在线上 被 重新边 缘 的创新 , 并最终增 进社会 的和谐 。 者及 三十 年改 革开放 中有影 响 的人物 化 , 那 We b 2 . 0依 然 只能是 精 英公 共空
新时代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
新时代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媒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传播观点的重要平台。
尤其在新时代,网络媒介的作用更加突出,对领导干部的素养要求也更加严格。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加强网络媒介意识,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新时代领导干部需要深刻认识到网络媒介的重要性,以及在网络媒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他们要计划自己的网络媒介形象,并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关注和分析,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
领导干部应该通过多样化的网络媒介平台,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避免受到一些谣言和不实信息的误导。
这需要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信息辨别能力,能够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真实、有价值的内容,避免被不良信息所影响。
二、注重网络媒介形象,树立正面形象领导干部在网络媒介中的形象非常重要。
他们作为组织的代表和形象的代言人,需要注重自己在网络媒介中的形象建设。
领导干部要运用好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媒介平台,积极传播正能量,树立正面形象。
通过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方向等方式,展现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通过互联网传播正面信息,增加自己的正面形象,增强自己在网络媒介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三、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工作的创新在新时代,网络媒介工作需要不断创新,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领导干部应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工作的创新,鼓励相关部门和人员不断尝试新的传播模式和手段,提高网络媒介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领导干部可以借助新技术、新媒介,推动网络媒介工作的转型升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领导干部的公共形象建设和工作宣传。
四、加强网络媒介能力培训,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网络媒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领导干部需要具备较强的网络媒介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
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媒介能力培训,为领导干部提供必要的能力培训和技术支持。
领导干部可以参加相关的网络媒介技术培训课程,学习如何应对网络危机、舆论危机等,提高自己的危机应对能力。
提升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应对能力专题辅导主持词
提升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应对能力专题辅导主持词同志们:大家安静。
随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新媒体发展迅猛,网络舆情频发已成常态,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和主阵地。
提升网络舆论素养,提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加强和改进社会舆情引导是新时期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摆在各级干部面前的紧迫任务。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省舆情监测中心舆情分析师X老师,X老师具有丰富的部委机关、国有企业金融信息报道经验和相关舆情咨询服务经验,曾为保监会、公安部、广州、深圳、湖北等地区和单位进行舆情处置技能和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方面的培训。
今天X老师将围绕“如何做好网络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工作”为大家进行专题辅导,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X老师的到来!参加今天学习的有:县委中心组全体成员、各乡镇党委书记;居民办党工委书记;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驻代条管单位负责人和县网宣中心、政法系统干部共计200余人。
请大家严格遵守纪律,关闭手机或把手机调到震动状态,不准拍照、录音、录像和网络上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下面,请X老师为我们进行专题授课,大家欢迎!刚才,X老师结合大量真实案例,从领导干部如何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舆情监测与分析研判工作流程、新形势下舆论场发展形式与特点、网络舆情处置步骤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精辟分析,报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为我们带来一场非常精彩的讲座,不仅让我们对新媒体背景下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有了深入认识,同时对网络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方法手段有了全面的了解。
让我们再次对X老师的精彩辅导表示感谢!同志们,做好互联网舆情处置、加强舆论引导工作不仅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敏锐捕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提升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应对能力专题辅导”。
本次辅导旨在加强领导干部在网络舆情处置应对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带来的挑战,提高政府和社会的治理水平。
浅论领导干部网络在线交流的特点与对策
、
网络 政治的兴起与领 导干部 的积极 参与
1网络成 为 了参政议 政施政 的新平 台 -
互联 网作为信 息时代 的主要标志 。深刻 的改变 了人
们 的生 活方式 , 深刻改 变了政治生态 环境 , 民主政治 更 为
第 4 号 专 函要 求进一 步发挥政府 网站 的信息公 开 、 动 o 互 交 流的作用 .文件 明确指 出 :对 公众关 注 的社 会 热点 问 “ 题 。 主动在 政府 网站 予 以 回应 , 要 发布 权威 信息 , 清事 讲 实真相 、 有关政策措施 以及处理结果 等 。 提倡地方 和部 门 负责同志到政府 网站 接受在线访谈 [。” 级政府 门户 网 6 各 】 站纷纷开设 在线交 流的栏 目,进一步扩 大 了参 于交流 的
进程 。它成为 了一个无障碍 的信息交流渠道 。 使人类社 会 迅速 进人 自由表达 的“ 自媒 体 ” 时代 。成为 了民意 、 民声 、
民智 汇 聚 的超 容量 平 台 , 为了 民主 、 成 民权 、 民情 的重要
桥梁 和通道 。 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 中心 发布的 < 2 第 8次 中 国互联 网 络发 展状 况 统计 报 告 》 示 [。 至 2 1 年 6 显 1截 】 01 月 , 国 网民规模 达 48 我 . 5亿 , 互联 网普 及率 为 3 . , 6 % 高 2
于世 界平均水平 。网民规模 、 宽带网 民数等多项指标 稳居 世界 第一 。 网络世界形 成了庞大的“ 在 新意见 阶层 ”他 们 . 关 注新 闻时事 、 凭借互联 网“ 所有 人对所 有人 的传 播 ” 优 势 , 中 国社 会 发展 中的种 种问题 畅所 欲言 , 对 表达 意 见 , 能 在极短 时间 内凝 聚共识 , 至可 以诱发各 种行动 , 而 甚 进
网络问政的形式及优缺点(利用网络问政创新政府部门执政方式之二)
⽹络问政的形式及优缺点(利⽤⽹络问政创新政府部门执政⽅式之⼆)⼆、⽹络问政的形式及优缺点(⼀)留⾔板。
典型的是⾛过第五个年头的⼈民⽹“地⽅领导留⾔板”,已经得到了48位省委书记、省长的公开回复,18个省份以书⾯⽂件的形式确保规范化、制度化地办理留⾔。
其形式是通过⽹络进⾏“⼀问⼀答、或者⼀问多答”,应该说是⽹络问政的雏形。
其不⾜是在互动性差、传播范围⼩,对问题没有深层次的探讨和揭⽰,问题和答复影响⾯不⼤。
优点是可控性⾼。
(⼆)论坛。
ZZIC在中原⽹“中原论坛”、商都⽹“商都论坛”开通“绿城快递”⼦版块,收集、整理⼤家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并对已经受理的问题,集中在此版块反馈。
其特点是注重了与⽹民的互动,对⼀个问题和话题,往往能引起⼴泛的讨论,有深度的剖析。
但局限性是传播不够迅速和⼴泛,除⼏个影响较⼤的论坛之外,有时只能在很⼩范围讨论。
⽽且管理起来⽐较难,特别是“⼈⾁搜索”已经触及法律层⾯的事情。
(三)“⽹络问政”综合平台。
近期被很多部门采⽤,如北⽅⽹的“政民零距离”、胶东在线的“⽹上民声”、奥⼀⽹的“⽹络问政”等平台,以及郑州市⼈民政府门户⽹站ZZIC。
其综合了留⾔板和论坛的优势,既有问答、⼜有评论,注重解决问题便捷、可控,⽐较适合政府部门,(四)博客。
2005年是博客元年。
《半⽉谈》曾对某省政府官员博客进⾏观察,结果发现这些博客的点击率差距⾮常⼤,最多的近8万⼈次,最少的只有⼏⼗⼈次。
特别是2011年两会期间,⼤量与会代表、媒体记者在各⼤⽹站开设博客,将提案、议案、建议写到博客中,⼀些代表委员博客的点击量⼀天就达⼗多万,掀起了博客问政的新热潮。
但其注重了对问题深度剖析,主观性较强。
(五)微博。
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中国⽹民更给它起了个昵称“围脖”,以140字左右的⽂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009年8⽉份中国最⼤的门户⽹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站中第⼀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站,微博正式进⼊中⽂上⽹主流⼈群视野。
网络问政调研报告
网络问政调研报告网络问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网络问政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问政效果和满足公众需求。
二、调研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了一定量的样本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分析1. 网络问政的发展现状根据数据统计,网络问政平台的数量不断增加,问政问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具体表现为政府部门建立了与群众互动的问政平台,不仅提高了政府对问题的了解度,也增加了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机会。
同时,政府还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解答。
2. 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尽管网络问政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政府部门的网络问政平台运行不够规范,回复速度慢,甚至有一些问题被忽略,导致群众的不满情绪增加。
其次,由于网络问政平台的开放性,一些投机者也纷纷加入其中,发布虚假信息,扰乱网络问政的秩序。
最后,由于部分政府官员对网络问政的价值认识不足,导致他们缺乏主动解答问题的动力,无法很好的满足公众需求。
四、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网络问政平台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的互动平台,公众可以在此表达诉求,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问政获得一手的民意信息。
因此,网络问政对政府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和回应来了解民众对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调整政策方向和改进政策的执行。
五、改进建议针对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和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完善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加强技术支持和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回复速度,确保平台正常运行。
2. 加强网络问政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政府官员对网络问政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其主动解答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 强化网络问政平台的监管,加大对虚假信息和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维护网络问政的秩序与公信力。
4. 根据问政问题的特点和公众需求,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进一步完善问政机制,提高问政的质量和效果。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
、
是对 公权 力监督 的 失灵 ,导 致 的对公权 力 的不信任 。 我国虽 然建 立 了一 系列 的监督 制度 ,但不 可否 认 ,很 多监 督并没 有起 到应 有 的作 用 ,监督不 力 、监督 不到位 的情 形任 然大量 存在 ,再加 上很 多公共 信息 的不公 开 、行政执 法 的不透 明 ,从 而导致 了公 众对公 权 力 的不 信任 。面 对转型 时期 大量存 在 并不 断激化 的社会 矛盾 ,加上 对权 力机关 的不 满和不 信任 ,使得 公 民更原 因借助 网络这 一 工具和 平 台来 “ 表情 达意 ”。 二 是大 量 网民的存 在和积 极参 与 ,为 网络 舆情 的形成 提供 了可 能。目前 ,我国网民总数已有4 亿多,居世界第一,而且数量还在 迅猛增 长 ,增长 空间很 大 。互联 网已影 响并参 与到 社会 生活 的方方 面面 ,很多 时候 ,用网络 来表达 意愿 已成 为人 们 的首选 。 三 是行 政 、执 法 的失误 和瑕疵 ,加 上缺 乏相应 的意识 ,没 有把 网络舆 情消 除在 萌芽状 态 。需要特 别指 出 的是 ,个 别税务 管理 员在 处理 问题 时 ,缺 乏谋略 ,不 讲究 方法 ,有 时会 忽 略当事人 的合 法权 益 和合 理诉 求 ,使 得在 行政执 法过 程 中出现 了一些 失误 和瑕疵 ,再 加 上没 有应 对 网络 舆情 的完善 制度 ,缺 少相应 的意识 ,就 使得个 别 事件被 “ 有心 人 ”在网上 快速放 大和 炒作 。 四是公 民权 利意识 和维 权意识 的提 高 ,使 得公 民在 面对不 公和 自身权 利被 损害 时 ,不 再是 “ 麻木 不仁 ”和选 择 “ 息事 宁人 ” ,而 是 通过 种种途 径和 手段 维护 和争取 自己的权益 ,而 网络 的特点 加上 对公权 力 的不信任 。使 得公 民通过 网络 来维 护权 益和反对 不公 变得 理所 当然 ,成 为其 首选 。 三、和 谐应对 网络舆 情 的对策和 方法 胡 锦涛 总 书记 在人 民 日报 社考 察 工作 时明确指 出 “ 互联 网已成 为思 想文化 信息 的集散 地 和社会舆 论 的放大器 ,我们要 充分 认识 以 互联 网为代 表 的新兴媒 体 的社会 影响 力” 。 目前 ,借助 网络 媒体 反 映社会 中存 在 的某 些 问题 ,已成 为人们 参与社 会政 治生 活的重 要方 式 ,这 也造 成 了少数不 了解 实情 ,或是 别有 用心者 ,利 用这一 渠道 发布 不实言 论 ,甚 至是 有害信 息 。极 易产生 负面 影响 。地 方政 府作 为社会 政治 生活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必 然也要 受到 网络舆情 的 影响和 制约 。这就 需要我 们按 照 网络 时代 的需 要 ,提 高思 想认识 、改进工 作 方法 ,顺应 民意 民声 ,切实提 高 网络 舆情应 对能 力。 政府舆 情能 力建设 是 一个持久 战 ,是 网络 时代 的必 然要 求 ,是 塑造 网络 时代新政 府 的关键 要素 。如何 做好舆 情 的应对 ,利 用舆情 宣传必 须两 手抓 两手都 要硬 。通过 良好 的机 制建 立 ,在舆 情部 门 的 工作下 ,政府 必然 可以在 网络 时代促 进 良好 的社会 发展 。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网络舆情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网络舆情侯法加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它以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力和独特的互动性、流动性,加剧了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一般问题热点化的趋势,从而使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因此,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科学化解舆论危机,努力使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和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绿色空间,已是当前各党政干部面临的现实课题和紧迫任务。
网络是把“双刃剑”,引导有方,就能为我所用;引导不当,就会深受其害。
网络时代,任何人对网络舆情都躲不开,绕不过。
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唯有勇于直面、积极应对、有效引导,才能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和化解网上舆情危机。
一要重视而不无视。
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一个多维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舆论成为民意的“晴雨表”。
比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
”党政领导干部无视或轻视网络,等于自断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自阻整合民意人心的通道,自毁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
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把握网络的发展趋势,认识网络的深刻影响,正视网络的严峻挑战,把网络作为日益强势的新兴媒体来对待,把关注网络舆情当做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把引导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高度重视网络建设,主动掌握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发挥网络作用,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二要上网而不弃网。
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大众主要信息源。
在现代社会,上网已成为一种学习方式,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正如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所说,领导干部懂不懂网、上不上网、用不用网,是其是否具有现代意识、能否跟上时代潮流的一个重要体现。
不上网,无法及时了解发展形势,成为瞎子;无法听到网民心声,成为聋子;无法掌握话语权,成为哑巴。
各级党政干部要把懂网作为一门必修课,把用网作为一门基本功,坚持每天“上网看看”、“在线聊聊”、“网上蹲点”,通过网络来了解世界、掌握资讯,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
党员干部如何做好“网络理政”
党员干部如何做好“网络理政”作者:赵志磊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24期【摘要】“网络理政”是政府运用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社会治理的一种举措,是我国政府旨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主动作为。
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网络理政”的重要性,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化,以更加平等的意识和专业的素养来对待网络民意,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党员干部网络理政【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网络问政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有产物,是以网络为依托实现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一种产生于虚拟世界的互动沟通。
在这一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广大民众借此向政府部门反映自己的问题和诉求,政府也可以借助这一媒介降低行政成本,做到问需于民。
“网络问政”体现了广大民众在这种双向互动中的主动性,政府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被动方进行问题的甄别和处理。
因此,为了提升政府在虚拟社会治理中的主动性,有必要实现从“网络问政”到“网络理政”的深化,实现政府的治理自觉。
网络理政指的是政府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将广大民众反映的问题或自己发现的问题纳入政府工作,形成特定的政策来加以解决,进而推进政府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过程。
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在“网络理政”的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目前具体的方式有网络“两会”、网络信访、网络调查、网络听证、网络论坛、政府领导留言板、政务博客、政务微博等。
就其内容来说,网络空间作为一个民意集散地,诸如住房、保障、社会治理、公平正义等问题,在网络空间都有较多反映,都是政府网络理政的重要内容。
“网络理政”旨在回应社会诉求、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国家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网络成为政治互动的重要场域和媒介。
但是,虚拟世界的网络舆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真假难辨、恶意编造、议题繁杂、成本较低、影响力巨大等特征。
领导干部在这一虚拟世界治理中,同时扮演着信息接收者、舆情主导者和被监督者的三重角色,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网络理政的高效优质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问政”能力刍议[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问政”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问政形式。
文章对“网络问政”的内涵与特点、现状分析、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又好又快地提高干部的“网络问政”能力。
[关键词]网络问政;领导干部;网络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实现党的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胡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开启了“网络问政”元年。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议政、问政方式,创新了民主形式,使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络上,形成民间舆论的强大磁场,成为了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关注网络民意,“网络问政”已悄然成为“时尚”。
一、网络问政的内涵及其特点所谓“网络问政”是指领导干部和群众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网络问政的主体是公民,问政的对象是政府及领导干部,问政的内容包括公民向政府提出各种诉求、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等等,问政的过程意味着公民对政府领导干部的监督、批评和约束。
此外,“网络问政”同时还包括政府问政于民,政府就一些重点工程和重大决策向网民征求意见。
“网络问政”突出的特色是“问”字,“问”隐含了答,展现了一种动态对话和互动过程。
这是一种领导干部与网民双向互动的形式:一是网民通过网络渠道对公共政策、领导干部作风等方面提出质疑、建议及评议;一是领导干部借助网络平台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汇集民智的过程和行为。
“网络问政”有以下特点:一是双向性。
“网络问政”的主体是双向的,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网民。
网民既可以向政府提建议,政府也可以向网民求计策。
二是平等性。
在网络上,政府与网民是平等的关系,只要法律许可,任何一个参与主体都可以对自己关心的事务发表见解。
三是丰富性。
“网络问政”的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方式和诉求内容。
四是直通性。
网络上的各种民意和诉求可以直通各级政府领导,政府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能在网上公布。
五是互动性。
网络问政过程中,领导干部与普通网民双方可就共同关心的事务相互探讨和互动交流。
①二、目前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拥有互联网的普及,党和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网络问政”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种网络到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止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已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
互联网普及率攀升到31.8%。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网络问政”提供物质技术条件。
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覆盖之广、辐射力之强、渗透性之深,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现已成为最大的中文和多语种新闻网站之一,每天页面访问量达1亿人次左右。
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政府网等网站也被国人和世界广泛关注。
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媒体,论坛、微博、博客、邮件、BBS、网游等已经成为大众所认可和广泛使用的传播和表达途径。
2009年7月,人民网发起的网络问政大型调查显示,53%的被调查者听说过“网络问政”这一词汇并且理解“网络问政”的含义。
据当前正在进行的“关于广东省网络问政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4.4%的人参与过网络问政,62.4%的人对网络问政持赞成态度。
网络问政蓬勃发展,逐渐走人寻常百姓家。
②三、网络问政给领导干部带来的挑战(一)“小事搞大,大事搞炸”的事件和现象“小事搞大,大事搞炸”的事件和现象,之前避而不显的“小事”,现在会摆脱时间限制在一夜之间进行全景式扩散,典型反映了微时代的特征。
人民论坛最近开展了关于当代中国官员是否具有网络恐惧症的问卷调查,其中,69%的受调查者认为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而59%的受调查者认为这种恐惧是因为担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现象被曝光而影响前途。
另外, 领导干部也会担心生活细节因为网络而曝光。
比如, 因一包烟和一块表而下了台的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说过“网络真是太厉害了,一语道破了他的心声。
”③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建设处于关键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各种利益纠结在一起,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网络的作用及其危害性,既要深入了解“网络民意”,又要诚恳地向网络问政,学会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引导和利用好“网络民意”(二)网络双刃剑的挑战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 网络本身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网民在虚拟世界里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意愿,网络逐渐成为中国公众和政府进行沟通的新方式, 实现了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新渠道。
同时,网络的这种特性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了心理压力又无处宣泄的人来说, 网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释放压力出口。
例如一些人在网上不负责任地发表措辞偏激、披露隐私的不良言论、甚至宣扬暴力、色情、迷信、赌博等有害内容。
此外,网络的虚拟性给政府管理和控制舆论的传播增加了难度,在网络传播条件下,传统的以新闻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党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有所削弱。
因此, 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络的消极影响是执政党和各级政府面临的新挑战。
④(三)在“网络问政”时代,党的传统执政方式、人民对党的政治信仰面临新情况新挑战网络政治导致了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化,使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合。
一是党员的思想意识受到极大的冲击。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党员接受的是纷纷复杂的思想和观念,各种意识和政治思想理念发生剧烈的角逐和衍化,党的政策一旦不被理解和接受,就很难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二是各种社会团体大量产生,每个社会公民每天都接触到大量的社会信息。
有一小部分人因共同的想法而形成自己的利益团体和政治派别。
这些团体和派别很可能在网络的放大作用下在社会激起强大声浪,对党的执政地位带来巨大挑战。
⑤四、提高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能力的对策在“网络问政”热潮的背景下,虽然大部分党政领导认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但也有一小部分党政领导没意识到它的运用对党的执政方式产生了影响。
迄今为止,虽然我们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有了利用互联网的主客观条件。
但还有一些党政领导对网络不熟悉,也有一些党政领导用被动和敷衍的心态对待“网络问政”的兴起,甚至视网络为洪水猛兽。
领导干部要有提高利用互联网的自觉性,提高驾驭能力;适应互联网政治,要有新的思维,创新工作模式。
⑥(一)提高领导干部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网络媒体的发展给经济活动模式带来了改变,改变了人们对公共领域的思考。
一个有政治头脑、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领导干部,不但要经常下基层调研,而且要到互联网上去调研,经常参与互联网上的各种讨论,通过举办网上新闻发布会,与网民进行在线聊天,开设博客,通过网络互动,集中民智,掌握实情、才能听到真话,虚心听取和收集互联网上的民意,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⑦为此,2009年,龚维斌教授在做客人民网“人们议事厅”说:“网络问政”考验官员的执政能力,“问政”的官员要有一个敏锐的社会观察力、洞察力,能够对社会网情、舆情做一个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
领导干部重视网络和网络民意,是自信的表现,是领导干部能力提高和作风改进的体现。
(二)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对于网络的宣传与引导,正确疏导网络舆论互联网的出现,对党和政府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网络媒体加强宣传的能力。
要善于借助网络媒体进行宣传。
网络世界尽管是虚拟的世界,但网络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用得上的载体。
网络世界无国界、地界的隔离,人人都是网民,人人都可拥有。
党和政府虽然有自己强大的新闻宣传阵地和新闻宣传队伍,但面对网络时代,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队伍要主动向互联网进军,用党和政府的工作去充实互联网,用党和政府的声音去主导互联网、影响互联网,做到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做好正面宣传,做好舆论监督,做好决策调查,做好形象塑造。
主动引导网络媒体做好突发事件的宣传。
突发事件不仅是广大网民关注的热点,也是网络媒体传播的热点。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网上的宣传往往“先入为主”、“先声夺人”,使得传统新闻媒体的宣传陷入了被动。
网上的宣传容易改头换面、以假乱真,使新闻的宣传性大打折扣,甚至一些政治谎言和假新闻在网上混淆视听,以达到别有用心的政治目的。
因此,党和政府一定要主动引导网络媒体,做好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即要在第一时间内,通过新闻发布,把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主动提供给记者。
把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主动告诉记者。
同时,领导干部平时要养成与网络媒体的记者打交道习惯,通过横向沟通,把换位思维传递给记者。
⑧(三)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把网络问政转化为生产力网络问政,为寻常百姓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提供了快捷的通道。
网络是一种工具,网络问政的意义不在于问政本身,而在于对民意结果的运用,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贡献的智慧能够被运用到工作的实践中。
现实生活中,各级政府官员有许多具体、细致性的工作要做,不可能把所用的上班时间用在上网,但网络问政不应该是一时兴起。
人民希望看到的,是能让领导干部上网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一个常态机制,是能让官员和网民随时通畅、有效沟通与互动的稳定渠道,是能够让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机对接的工作方式,从而把网络优势转化为执政的生产力。
五、结语随着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的不断重视和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网络问政已成为连接政府与寻常百姓的桥梁。
网络问政实现网上听取民意,网下解决问题。
通过在网络中发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转到现实工作渠道加以研究解决,“网络问政”的成效将不断显现。
领导干部应该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开展好网络问政。
提高执政能力, 争做现代型先进领导干部。
[注释]①黄明哲,王云燕,有效提升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能力的思考[J].求是,2010,12.②刘克运,杨宪福.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问政能力[J].济宁论坛(内部资料),2011.2.③李拔萃. 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网络问政[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5.④樊金山.网络问政及其发展态势探微[J].前沿,2010.17.⑤孙尉.高度重视网络在政党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6.⑥沈宝祥.领导干部要适应“互联网政治”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7.6.4.⑦周香勤. 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网络问政能力[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⑧涂赞洁.增强网络意识,提高领导能力[J].当代江西,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