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湘教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第1讲课时82欧洲西部两极地区

合集下载

最新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精品教案#..

最新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精品教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内容: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生活动及备注札记复习回顾旧知识,为学习新内容埋下伏笔新内容埋下伏笔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自由发言读课本P2表格快速记忆3分钟分钟快速抢答快速抢答快速抢答根据目标根据目标 自读课文自读课文读图5—1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与能力1.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能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地图的判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种地图的能力。

种地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出各地理单元说出各地理单元((特别是秦岭特别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淮河一线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生产生产((农业、工业、交通农业、工业、交通))、生活、生活((民居、服饰、饮食、旅游民居、服饰、饮食、旅游))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理单元的范围教学过程预设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中国地理,这些地理分界线你还记得吗?吗?11、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22、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级阶梯的分界线?3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哪两个区的分界线?分界线?44、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的地方?(引入新课)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你能说出哪些?你能说出哪些?二、学习新课(快速抢答)1、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气温?主要粮食作物?主要水果?耕地类型?植被类型?果?耕地类型?植被类型?2、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所属的干湿地区?熟制?主要水果?粮食作物?耕地类型?粮食作物?耕地类型?过渡:秦岭—淮河一线非常重要,你了解吗?过渡:秦岭—淮河一线非常重要,你了解吗?(展示目标)1、自读课文P3P3,划出重难点,完成活动题。

湘教版欧洲西部教案

湘教版欧洲西部教案

湘教版欧洲西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学习欧洲西部国家的名称和首都。

3.认识欧洲西部的文化和人文景观。

教学重点:1.欧洲西部国家的名称和首都。

2.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欧洲西部国家名称的记忆和发音。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PPT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将一幅欧洲地图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并讨论欧洲的地理位置。

Step 2 引入欧洲西部教师指出地图上的西部地区,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概念,并介绍欧洲西部国家的分布和特点。

Step 3 学习欧洲西部国家的名称和首都教师通过展示国旗和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欧洲西部国家的名称和首都,并让他们尝试发音。

Step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问答欧洲西部国家的名称和首都,加深记忆。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

Step 5 欧洲西部的文化和人文景观教师用图片展示欧洲西部的著名建筑和景观,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6 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帮助学生总结欧洲西部国家的名称和首都。

Step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复习并背诵欧洲西部国家的名称和首都,并准备下节课的课堂展示。

教学拓展:1.请学生用英语介绍欧洲西部国家的特点和文化。

2.带领学生做一个欧洲旅行的虚拟游戏,让他们从欧洲西部国家选择起始点,并设定游玩的路线和景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国家名称和首都,并引导他们了解欧洲西部的文化和人文景观。

小组活动和课堂展示增加了学生的互动和表达机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同时,拓展活动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所学内容。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认识学习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地球仪和地图的用途1.2 经纬网和坐标系学习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学会使用坐标系确定地理位置1.3 地图的阅读和制作学习地图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了解地图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第二章:中国的地理特征2.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坐标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掌握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分布2.2 中国的地形和地貌学习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和山脉分布掌握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了解中国的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2.3 中国的气候和环境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掌握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和环境保护措施了解中国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3.1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和分布掌握中国的资源利用和保护状况了解中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3.2 中国的经济发展学习中国的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掌握中国的农业生产和技术发展了解中国的城乡发展和区域差异3.3 中国的交通与通信学习中国的交通网络和运输方式掌握中国的主要交通枢纽和通信设施了解中国的交通和通信发展趋势第四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区域发展4.1 中国的地理差异学习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和特征掌握中国的地理差异和影响因素了解中国的地理优势和挑战4.2 中国的区域发展学习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掌握中国的典型区域发展案例了解中国的区域合作和互联互通4.3 中国的城乡发展学习中国的城乡发展战略和政策掌握中国的城市化和农村发展状况了解中国的城乡差距和改善措施第五章:中国的地理文化与旅游5.1 中国的地理文化学习中国的地理文化特点和影响掌握中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与现代化5.2 中国的旅游资源与产业学习中国的旅游资源类型和特点掌握中国的旅游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中国的旅游市场营销和可持续发展5.3 中国的旅游活动与体验学习中国的旅游活动和旅游方式掌握中国的旅游安全和旅游道德了解中国的旅游体验和旅游质量第六章:亚洲6.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掌握亚洲的经纬度范围和边界了解亚洲的人口和语言特点6.2 亚洲的自然环境学习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掌握亚洲的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了解亚洲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开发6.3 亚洲的人文地理学习亚洲的宗教、文化和传统掌握亚洲的主要国家和政治体制了解亚洲的城市化和人口问题第七章:非洲7.1 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非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掌握非洲的经纬度范围和边界了解非洲的人口和语言特点7.2 非洲的自然环境学习非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掌握非洲的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了解非洲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开发7.3 非洲的人文地理学习非洲的宗教、文化和传统掌握非洲的主要国家和政治体制了解非洲的城市化和人口问题第八章:欧洲8.1 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欧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掌握欧洲的经纬度范围和边界了解欧洲的人口和语言特点8.2 欧洲的自然环境学习欧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掌握欧洲的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了解欧洲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开发8.3 欧洲的人文地理学习欧洲的宗教、文化和传统掌握欧洲的主要国家和政治体制了解欧洲的城市化和人口问题第九章:北美洲9.1 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掌握北美洲的经纬度范围和边界了解北美洲的人口和语言特点9.2 北美洲的自然环境学习北美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掌握北美洲的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了解北美洲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开发9.3 北美洲的人文地理学习北美洲的宗教、文化和传统掌握北美洲的主要国家和政治体制了解北美洲的城市化和人口问题第十章: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10.1 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掌握南美洲的经纬度范围和边界了解南美洲的人口和语言特点10.2 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掌握大洋洲的经纬度范围和边界了解大洋洲的人口和语言特点10.3 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掌握南极洲的经纬度范围和边界了解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和科研价值重点解析本教案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的十个章节,涵盖了地球与地图、中国的地理特征、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区域发展、中国的地理文化与旅游等主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案湘教版欧洲西部(1)一、课型:新授课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四、重点、难点: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五、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六、教学媒体: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

(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

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欧洲西部(三)、讲授新课地理位置展示挂图欧洲西部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轮廓、范围展示挂图欧洲西部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主要国家、首都展示挂图欧洲西部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意大利——罗马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欧洲西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欧洲西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欧洲西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来自于《湖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主要讲授欧洲西部地理的相关知识。

本章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欧洲西部的位置、面积、国家数目等基本概念•掌握欧洲西部的地形特征、水系分布及主要天气气候类型•了解欧洲西部主要的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了解欧洲西部的工业特点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安排本章的教学安排分为四节课,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课时:欧洲西部的位置和特征•教学目标:了解欧洲西部的位置、面积、国家数目等基本概念,掌握欧洲西部的地形特征、水系分布及主要天气气候类型•主要内容:欧洲西部地理位置、面积、国家数目、地形特征、水系分布、天气气候类型等相关知识•教学方法:讲授+互动问答•教学重点难点:欧洲西部的地形特征、水系分布及主要天气气候类型•课后作业:完成课本P47-P48的练习题第二课时:欧洲西部的城市和人口分布•教学目标:了解欧洲西部主要的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主要内容:欧洲西部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化进程等相关知识•教学方法:讲授+小组合作探究•教学重点难点:欧洲西部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课后作业:完成课本P49的思考题第三课时:欧洲西部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影响•教学目标:了解欧洲西部的工业特点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内容:欧洲西部的经济发展、工业特点、环境问题等相关知识•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欧洲西部的工业特点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课后作业:完成课本P51的练习题第四课时:综合讲解与知识巩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和练习,加深学生对欧洲西部地理特点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内容:对本章中的几个重点概念进行深度讲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做一个全面的回顾•教学方法:讲授+互动问答•教学重点难点:对概念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回顾•课后作业:准备期末考试相关内容,检测自己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三、教学反思本章教学重点难点在于欧洲西部的工业特点和其对环境的影响。

7.4《欧洲西部》第一课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7.4《欧洲西部》第一课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7.4《欧洲西部》第一课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7.4《欧洲西部》第一课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一、教学内容欧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国家的集中地,其联合组织“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里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畜牧业有优越的位置、地形、气候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繁荣。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2.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欧盟在本区内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图表和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通过收集、调查有关资料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重点1.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

(二)难点1.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突破1.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也是教材的一个重点,教材由此作为切入点开始学习。

这部分可以联系学生前面已有的知识,通过提问、学生回顾、动手计算、读图查找等学习方式,进一步突出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欧盟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欧盟成员国密切联系示意图和欧盟进出口商品占世界百分比及有关资料,联系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亲身调查本地来自欧洲西部的产品来分析制造业在本区的主导地位。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掌握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的定义、划分标准以及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以及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PPT,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3.准备地图,让学生观察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地理环境的划分。

2.呈现(10分钟)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展示PPT,让学生了解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以及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说课稿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说课稿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说课稿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区域地理宏观进行介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学习分区地理作好了知识上的铺垫.2、学习目标根据课标制定下面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读图说出四大区域的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2)能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景观的差异。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其意义。

4)结合本课的学习,能谈一些对家乡环境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的讨论,体会并初步掌握结合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和观点.2)通过读图、析图、观察提高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意识。

3、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二、教法分析(说教法)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各区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所以我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

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

因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演员,所以我坚持每一堂课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结合学案导学法,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使学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教案1-图文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教案1-图文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教案1-图文《欧洲西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地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了解欧洲西部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分析旅游业的发展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欧盟在本区作用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运用地图,查找主要国家及首都。

掌握从地图获得地理信息,养成利用地图学习的习惯。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1.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

3.旅游资源的分布。

教学难点理解欧盟在本区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读图析图法、比较归纳法课前准备准备制作本节课件;关于欧盟、欧元的最新材料介绍,打印彩色欧元数份;自制欧洲西部国家分布图及打印数份主要国家名称和首都;划分学习小组;欧洲旅游胜地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古罗马斗兽场、中世纪教堂、巴特农神庙、埃菲尔铁塔。

你知道这些都是哪些国家的著名建筑吗?这是国家都位于哪个地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欧洲西部”的国家。

(板书:第四节欧洲西部)二、新课学习1、位置范围(1)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千米2,包括30多个国家。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这些国家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出示图片:欧洲西部国家和地区分布,指导学生读图,找出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乌克兰、波兰、瑞典、挪威、芬兰、希腊等。

(2)欧洲西部各国的面积均不大,且多人口很少、面积很小的“袖珍国”。

出示图片:欧洲西部国家和地区分布,指导学生读图,看谁找到的“袖珍国”多,找得快。

安道尔、卢森堡、摩纳哥、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等等。

(3)出示图片:欧洲西部国家和地区分布,提问:欧洲西部的北面、西面、南面分别濒临什么海或洋?(北面:北冰洋,西面:大西洋,南面:地中海)欧洲西部与哪些大洲相邻近?(南与非洲隔地中海相望,东南与亚洲隔黑海、土耳其海峡相望。

2024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欧洲西部》教案1

2024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欧洲西部》教案1

2024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欧洲西部》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欧洲西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等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欧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对世界各地地理差异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欧洲西部的相关内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界各地地理差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

2.欧洲西部的经济发展。

3.欧洲西部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

2.资料分析法: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等情况。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欧洲西部的地理差异。

六. 教学准备1.地图:欧洲西部地图、欧洲西部国家地图。

2.资料:欧洲西部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等相关资料。

3.课件:欧洲西部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欧洲西部的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等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欧洲西部的地理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欧洲西部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等情况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欧洲西部的发展对我国的可借鉴之处,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湘教版)word资料5页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湘教版)word资料5页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湘教版)一、教材剖析本节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了解地区”第四节“欧洲西部”,是指除原苏联以外欧洲西部。

本区虽然面积不大,但人口稠密,国家众多。

鉴于教材篇幅限制,也为了避免教材内容前后重复,本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较多地舍去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方面内容,重点选取“位置与范围”、“雄厚经济实力”、“繁荣旅游业”这三方面内容,突出欧洲西部人文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剖析这三方面内容,必然要涉及一些自然环境方面知识。

如“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太阳”时,就有必要补充:什么是峡湾、峡湾成因、极昼与极夜知识等。

对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掌握知识衔接与补充知识尺度。

二、设计思路本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图等资料说明欧盟在本区内作用以及欧洲西部在世界经济地位及其经济状况;运用图表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与生活影响;举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优势”等。

让学生感受欧洲西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掌握该地区工业中心多且分布密集、地区差异明显高水平农业、发达对外贸易、繁荣旅游业等概况,了解形成原因,扩展眼界,增加地理知识,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图说明欧洲西部地区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地理环境特征。

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与政治领域重要地位与作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与资料或课下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欧洲西部丰富旅游资源与繁荣旅游业。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剖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差异,说明制造业在欧洲西部工业中主导地位。

读图说明欧洲西部工业特征。

剖析欧洲传统畜牧业发展条件,明确独特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地区农牧业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剖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湘教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 第1讲 课时82 欧洲西部 两极地区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湘教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 第1讲 课时82 欧洲西部 两极地区
气候干燥
年平均降水为30~50毫米,低于撒哈拉沙 漠。 被称为“白色沙漠”
➢ 极地高气压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 气温低,升华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少; 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强。
1 南极地区
烈风
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 风速可达100米/秒,被称为“世 界风库”
➢ 受极地东风带控制,冰雪表 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
南极点考察站的一再新建说明什么? 冰盖的移动
2 北极地区
经纬度位置:66.5°N以北
高纬度地区 跨经度最广(360°)
海陆位置:包括北冰洋、欧亚大
陆 、北美大陆、格陵 兰岛一部分。
2 北极地区
交通、战略位置重要
2 北极地区
因纽特人是北极的土著居民,住冰屋,以狩猪和捕鱼为生,而南极没有常住人口。
(2)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海岸线曲折,
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西
(3)大气环流:盛行西风常年控制,带来暖
湿气流,形成降水;
(4)地形:多平原,同时山脉多东西走向, 洋
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5)洋流:北大西洋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
三、欧洲西部的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不利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阴雨天气, 日照少,所以光照条件不足,不 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2)有利影响 少日照多阴雨的气候条件,有利 于多汁牧草生长,并可种植精饲料作物,为乳畜业发展提供充足、优质饲草料, 形成了世界除大城市周边以外的最广阔的乳畜业分布区。
丰富的矿产资源 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无数的海洋生物 科学家进行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极地 科考
到目前为止,已有20 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 建立了150多个科学 考察实验站。
科学考察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学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学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学教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了解时区的划分,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学会简单的区时换算。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法:通过观察亚洲和欧洲的地图,让学生了解两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时区划分。

2. 对比分析法:比较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亚洲和欧洲的地图。

2. 时区划分表格。

3. 与亚洲和欧洲相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哪个吗?学生回答:亚洲。

2. 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二、亚洲地理位置及特点(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亚洲地图,观察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讲解亚洲的时区划分,介绍北京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3. 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如气候、地形、人口、经济发展等。

三、欧洲地理位置及特点(10分钟)1. 展示欧洲地图,让学生观察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讲解欧洲的时区划分,介绍区时和时区换算。

3. 分析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如气候、地形、人口、经济发展等。

四、亚洲与欧洲的比较(10分钟)1. 让学生对比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点,找出两洲的异同。

2. 讨论亚洲和欧洲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国际关系等方面的联系和差异。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时区划分。

2. 强调学生热爱亚洲,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八年级地理全册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全册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全册教案湘教版第一章:地理基础知识1.1 经纬网教学目标:了解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

学会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教学内容:经纬网的定义和构成。

经纬度的划分和度量。

经纬网在地理定位和导航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经纬网的概念,展示图片或地图。

2. 讲解经纬度的划分和度量方法。

3. 示例演示如何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4. 学生练习使用经纬网确定给定地点的位置。

1.2 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学会解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定义和方向。

地球公转的定义和方向。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

教学活动:1. 引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展示图片或模型。

2.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3. 解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

4. 学生观察地球模型或地图,理解地球运动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地理2.1 地形和地势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学会描述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和地势变化。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平原、山地等。

中国的地势变化,如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教学活动:1. 引入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概念,展示图片或地图。

2. 讲解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和地势变化。

3. 学生观察地图,描述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2.2 气候和降水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

学会解释中国的降水分布和气候影响因素。

中国的气候特点,如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等。

中国的降水分布和气候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中国的气候和降水概念,展示图片或地图。

2. 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和降水分布。

3. 学生观察地图,解释中国的气候和降水特点。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3.1 水资源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学会分析中国水资源的供需问题和保护措施。

教学内容: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如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中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如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

欧洲西部湘教版教案

欧洲西部湘教版教案

欧洲西部湘教版教案教案标题:欧洲西部湘教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2. 学习欧洲西部湘教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欧洲西部湘教版教材中涉及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景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欧洲西部地区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欧洲西部地区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国家和主要城市等。

2. 介绍欧洲西部地区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如罗马帝国、法国大革命等。

3. 介绍欧洲西部地区的文化特点,如音乐、艺术、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三、教材学习(30分钟)1. 以欧洲西部湘教版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为基础,进行教材内容的学习和讲解。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本,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3. 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四、互动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如制作欧洲西部地区的海报、演讲比赛等。

2. 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活动,加深对欧洲西部地区的了解和记忆。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知识、思维和合作能力方面的收获。

2.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更多细节。

2. 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国际会议或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研究,如制作欧洲西部地区的展板、写作报告等。

教案评价:该教案以欧洲西部湘教版教材为基础,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互动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综合素养。

同时,教案还提供了扩展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深入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教案湘教版

第二章了解地区第四节欧洲西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

2.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3.学会运用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我当国际导游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记住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和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2.通过运用统计图分析说明欧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增强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以小组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训练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1.欧洲西部位置和范围。

2.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难点1.理解欧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思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通过学生回顾自己旅游、读图填图、旅游线路设计、学生互评、小组竞赛等系列活动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四、教学方法读图法发现法小组活动讲授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课件、欧洲西部的政区空白图(附件1)、“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活动”资料(附件2)七、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学生活动一:谈一谈自己曾去过的旅游地点、自己喜欢的旅游项目。

)今天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且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旅游地—欧洲西部。

活动二:欣赏欧洲西部美景图片欧洲西部拥有丰富旅游资源。

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风景优美;中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是人们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峡湾,引人入胜;这个地区有不少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是欧洲三大著名的旅游国。

过渡:我们外出旅游,先要了解旅游地的位置。

欧洲西部教案第一课时(湘教版)

欧洲西部教案第一课时(湘教版)

欧洲西部教案第一课时(湘教版)课题 欧洲西部教案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 课时 1教 学 目 标 1、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河流特征,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重点 欧洲气候和地形 难点 欧洲气候 教法 讨论、交流、互动教具地图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激 情 导 入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称为“袖珍国”、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

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简单交流。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和 探 究一、自主学习阶段:先看课本后独立完成黑板上板书的自学提纲里的问题(题目如下)1、在世界中的位置:欧洲西部位于哪个半球?请说出判断理由。

2、海陆位置:欧洲西部西和北临什么洋?南隔什么海与非洲相望?3、纬度位置:大致在什么之间?图中位于“冰岛”北部的虚线是 (A 北回归线、B 北极圈)。

推断:a .欧洲西部三面临海,气候受什么因素影响较大?大部分为什么气候?b .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只有一小部分属于什么带?4欧盟是一个什么组织,目前共有多少个成员国?欧盟建立的作用有哪些?1、观察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的特点是什么?2、欧洲西部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山脉主要有哪些?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查阅“欧洲西部地形”图;分组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峡。

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

相互交流。

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

对照图册查找欧盟成员国的名称。

学 生 自 主 学 习6海洋性显著的气候:这种地形分布特点有利于海洋____________ 深入大陆内部,终年温和多雨,形成典型的___________气候。

湘教版欧洲西部教案

湘教版欧洲西部教案

湘教版欧洲西部教案教案标题:湘教版欧洲西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2. 学习欧洲西部各国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3. 培养学生对欧洲西部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4. 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欧洲西部地区的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学生对欧洲西部的了解和认知程度。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家和主要城市。

2. 介绍欧洲西部的文化特点,比如语言、宗教、饮食等。

3. 介绍欧洲西部的历史背景,包括古罗马帝国、文艺复兴等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欧洲西部国家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选定国家的信息,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

3. 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小组。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欧洲西部地区的共同特点和差异。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疑惑,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五、扩展活动(15分钟)1. 带领学生进行虚拟旅游,利用互联网资源展示欧洲西部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写一篇游记或制作一份PPT分享给全班。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欧洲西部国家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份关于该国的报告。

2.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资源进行独立研究,包括图书、互联网、采访等。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2. 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能力;3. 评估学生的报告内容和展示能力。

教案扩展:1. 邀请来自欧洲西部国家的留学生或专家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欧洲文化展览或相关活动;3.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虚拟实境体验,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欧洲西部的风土人情。

七年级地理下册4欧洲西部省一等奖教案新版湘教版5

七年级地理下册4欧洲西部省一等奖教案新版湘教版5

《欧洲西部》◆ 教材剖析本节课内容是各具特点地域中的第五节欧洲西部,本部分主要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 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域:二是,天气与农业。

在本册中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既能熟如欧洲西部是一个因家众多、人口浓密、经齐发达的地域,又能成为下节课介绍其工业、旅行业及欧盟组织的切入点,同时,能为学生形成全世界一体化的看法打下基础。

◆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欧洲西部的地点和范围。

2、认识欧洲西部发达的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

3、认识欧洲西部繁华的旅行业。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读图剖析、小组活动,培育学生从地图中获守信息,养成利用地图学习的习惯。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经过学习欧洲西部的地理地点与发达的经济家产,使学生建立就地取材发展经济的意识和看法。

◆ 教课重难点【教课重点】1、欧洲西部雄厚的经济实力。

2、欧洲旅行业发展的有益条件。

【教课难点】1、发达的乳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立就地取材的看法。

2、 3、四时的形成。

◆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 教课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现图片:荷兰郁金香微风车、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希腊巴特农神庙发问:你知道这些是哪些国家的景观吗?这些国家位于哪个地域?(学生回答)过渡:这些国家都位于欧洲西部。

今日,我们就一同去欧洲西部看看。

二、新课学习(一)地点与范围( 1)地理地点纬度地点: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大多半位于40° N~70° N,地处北温带和北寒带。

海陆地点: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二)面积与国家欧洲西部面积约 500 万千米 2,包含 30 多个国家。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这些国家大多半属于发达国家。

此中最大的是法国,最小的是梵蒂冈。

阅读:欧洲结盟欧洲结盟( EU)简称“欧盟” ,是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国际组织。

欧盟的宗旨是经过成立无内部界限的空间,增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成立最后推行一致钱币的经济钱币结盟,促使成员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82欧洲西部两极地区考点1欧洲西部(1)经纬网:在上图中标注经纬线的度数。

答案(2)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斯堪的纳维亚山脉B.比利牛斯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D.勃朗峰E.亚平宁山脉F.西欧平原G .波德平原H.东欧平原I.冰岛J.爱尔兰岛K.大不列颠岛L.斯堪的纳维亚半岛M.伊比利亚半岛N.亚平宁半岛O.巴尔干半岛P.小亚细亚半岛Q.波罗的海R.北海S.比斯开湾T.地中海U.英吉利海峡V.直布罗陀海峡①多瑙河②莱茵河1.欧洲西部区域特征认知角度特征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海洋性突出。

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东西渐变明显,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小,年温差逐渐增大,大陆性增强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水汽的深入植被大部分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北部分布有亚寒带针叶林;南部地中海沿岸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水文河网密布,水量大,长河少,水流平稳(缓慢),水能蕴藏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小,航运价值大,水运发达;湖泊多分布于西北部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南北两侧人文地理特征人口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人种并存;人口密度较大,但分布不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老龄化严重产业农牧业: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工业地位: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制造业为主城市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交通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均较发达,莱茵河有欧洲“黄金水道”之称2.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原因分析(1)纬度位置: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纬35°~60°之间,属温带。

(2)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3)大气环流:盛行西风常年控制该区,多气旋活动,从北大西洋暖流上空经过,可带来暖湿气流,形成降水。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4)洋流: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欧洲西部,对沿岸地区起到增加湿度和提高冬季气温的作用,使欧洲西部成为同纬度冬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5)地形:欧洲西部、中部为平原区,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温和湿润的气流深入内陆。

3.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不利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阴雨天气,日照少,所以光照条件不足,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2)有利影响少日照、多阴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并可种植精饲料作物,为乳畜业发展提供充足、优质饲草料,形成了世界除大城市周边以外的最广阔的乳畜业分布区。

4.西欧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欧洲西部以莱茵河为主干道,各河之间有运河沟通,形成发达的内河航运网,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分析如下:考向1通过“古遗迹”考查“区域认知”伊比利亚半岛(如下图)海岸线较平直,半岛中东部的高原山地发现了许多未受侵蚀的史前壁(岩)画,壁(岩)画一部分在露天的岩石上,更多在洞窟中。

半岛西南部有沿海低地平原,人口分布较多,南部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峡最窄处宽约13千米,最浅处水深301米,最深处水深1 181米。

半岛南部海域分布有世界著名渔场M。

据此完成1~2题。

1.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地区大量史前壁(岩)画至今保存完好,推测其自然原因()A.四周高,中间低,流水侵蚀作用弱B.地形封闭,地势崎岖,受外界干扰少C.地处内陆,干旱少雨,风力侵蚀作用弱D.山地阻挡,降水少,流水、风力侵蚀作用弱2.M渔场为世界著名渔场,夏季利于渔船外出捕捞,原因可能是()A.夏季盛行下沉气流,能见度高,风浪小B.寒暖流交汇处,夏季饵料丰富,鱼类多C.夏季气温高,出海凉快,便于渔民乘凉D.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营养物质多答案解析第1题,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半岛内陆,周围高山环绕,降水少,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弱,西侧山地削弱西风,使得风力侵蚀作用弱,由于流水、风力侵蚀作用都弱,使得壁画至今保存完好,D正确;A、C选项表述不全面;地形封闭,地势崎岖,受外界干扰少,属于人为原因,B错误。

第2题,图中M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能见度高,风力小,风浪小,利于渔船外出捕捞,A正确,D错误;M地有加纳利寒流流经,没有寒暖流交汇,B错误;M地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常常晒伤,不便于渔民乘凉,C错误。

考向2通过“农业区位”考查“综合思维”3.(2023·天津北辰区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爱尔兰岛河网密布,环境冷湿。

(1)分析爱尔兰岛环境冷湿的主要成因。

(6分)历史上爱尔兰农牧业发达,其天然生态草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0%,90%的奶制品用于出口,多数被作为奶粉原料。

乳畜业在该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工业化不断推进,当地乳畜业生产已实现高度自动化。

(2)简述爱尔兰乳畜业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

(8分)答案(1)该岛屿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常年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光照弱;河流多,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生产和冷藏保鲜技术先进;海陆交通便捷,临近西欧、北美,优质乳制品市场需求量大;乳畜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工业产业基础好等。

考点2两极地区1.读“南极地区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横贯南极山脉B.南极半岛C.文森山D.罗斯海E.威德尔海F.德雷克海峡①中山站②长城站③大西洋④印度洋⑤太平洋⑥南美洲⑦非洲⑧马达加斯加岛⑨澳大利亚大陆2.读“北极地区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北美洲B.欧洲C.亚洲D.太平洋E.大西洋F.格陵兰岛G.白令海峡1.两极地区区域特征南极地区北极地区纬度位置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地表状况绝大部分为陆地60%以上为海洋昼夜状况3~9月为极夜,9月~次年3月为极昼,极夜时间长于极昼3~9月为极昼,9月~次年3月为极夜,极昼时间长于极夜气候类型及特征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严寒程度高于北极地区)、干燥、烈风为主要特征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矿产资源煤、铁等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各种金属矿等生物资源动物主要有企鹅、鲸、磷虾等植物有苔藓、地衣等,动物主要是北极熊、驯鹿等2.影响南极气候的因素(1)从纬度位置看:纬度位置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线长,大气对其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候严寒,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日的冰雪大陆。

(2)从海拔看: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3)从地表状况看:南极洲被巨厚冰层覆盖,冰雪一方面可以反射大部分太阳辐射,同时使地势增高,又进一步使气温降低。

(4)从气压状况看:南极大陆被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地表相对平坦,风速较大。

考向1通过“北极航道”考查“综合思维”(2023·吉林长春模拟)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冰川逐渐融化,“西北航道”备受关注。

下图为“北极附近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北航道的开通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B.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具有相同的科学研究价值C.北极地区具有南极地区所没有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D.北极地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强2.影响M岛上500 mm年等降水量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海拔C.洋流D.极地东风带3.M岛上人口主要分布在()A.北部沿海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岛屿内部地区D.西南沿海地区答案解析第1题,北冰洋西北航道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A对;南、北两极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其科研价值也存在一定差异;南极地区富含煤、铁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两极地区生态系统均较脆弱,B、C、D错。

第2题,图中M岛西南部有一流向高纬的洋流,应是暖流性质,沿岸降水多,年等降水量线走向与洋流流向一致,是受洋流影响形成,C对。

第3题,结合前面分析,M岛西南部受暖流影响,降水较多,气温较高,比较适合人类生存,所以人口主要分布在该岛西南沿海地区,D对。

考向2通过“南极科考”考查“区域认知”南极作为极限环境的代表,在人类到达那里时,如何立足成为南极探险、考察的难题。

早期,南极探险队采用居住帐篷、雪屋、木屋的生存方式。

科考站大都建在南极大陆沿海,只有少数建在内陆。

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下面左图示意作为历史保护遗迹的“探索小屋”,右图为“中国南极泰山站效果图”。

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早期的科考建筑木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易拼装,干法施工,工期短B.坚固耐用,且易于维护C.降雪量较大,不易发生火灾D.保温隔热,节能效果好5.南极科考站大多建在南极大陆沿海的最主要原因是()A.昼长利于考察B.风力小C.房屋地基稳定D.方便物资补给6.关于南极泰山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避免建筑被积雪掩埋②保证主体建筑“红灯笼”形象的完整性③大大减少人工除雪工作④采用混凝土浇筑,坚固耐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为了科考安全顺利进行,建筑应具有修建便利、坚固耐用、易于维护等特点。

木屋由科考队所带木板进行建设,易拼装,干法施工,工期短,A正确;建成后的木屋坚固耐用,一旦损坏,只需更换相应木板,易于维护,B正确;南极地区终年受极地高压带控制,降水量少,C错误;木材具有保温隔热的特点,木屋内可达到一定程度的保温抗寒效果,减少部分能源供暖消耗,节能效果好,D正确。

第5题,南极沿海比内陆纬度低,夏半年的昼长比内陆短,A错误;南极大陆沿海距海近,海陆热力差异大,有明显的气压差,加上海面摩擦力小,风力大,B错误;南极大陆沿海纬度低,气温较内陆高,尤其夏半年冰盖可能融化,因此房屋地基会受影响,C错误;南极科考主要依靠海运补给物质,南极大陆沿海距海近,交通便利,便于物资补给,D正确。

第6题,南极泰山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为烈风吹卷积雪提供通道,减少建筑附近积雪,避免积雪掩埋建筑,大大减少人工除雪工作,①③正确;采用底部架空方式,形似红灯笼的灯穗,能够保证主体建筑“红灯笼”形象的完整性,②正确;泰山站采用快速、易建造的装配化钢结构体系,④错误。

故选A。

课时精练波罗的海形成于末次冰期结束后,是世界上盐度最小的海域。

波罗的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从北纬54°起向东北伸展,到近北极圈的地方为止,长1 600多千米,平均宽度190千米,呈三岔形。

西部以厄勒海峡等数个狭窄的水道与北海相通。

下图为“波罗的海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波罗的海狭长弯曲,其决定因素是()A.冰川作用B.地势起伏C.河流侵蚀D.海浪侵蚀2.推测波罗的海海区盐度()A.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表层高、底层低B.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表层高、底层低C.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底层高、表层低D.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底层高、表层低3.波罗的海的表层海水环流呈逆时针方向,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极地高压②副极地低压③盛行西风④极地东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1题,冰川作用使海岸线曲折、复杂;河流侵蚀陆地,挟带的泥沙大部分在入海口处堆积;海浪侵蚀分布在海岸附近;而整个海域狭长弯曲,只有内力作用导致的地势起伏才能决定其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