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概况 气候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
姓名:***学号:************* 班级:园艺0901武汉农业气候分析一.武汉农业气候概况1.1.地理位置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13°41’~ 115°05’,北纬29°58’~ 31°22’。
武汉气象站位置:北纬30°38′,东经114°04′,海拔高23米。
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称武汉三镇。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
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湖泊147个,水域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强。
在中国经济地理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
河流水系由北部丘陵向南发展,注入长江。
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近代冲积层厚达30~50米,是很好的农耕地区。
1.2.农业气候特征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
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2.1.太阳辐射的年变化表一:太阳辐射月平均总量(1971—2000)(单位:万焦/平方米)图一:逐月太阳辐射直方图根据武汉1971年至2000年的累计平均气候资料(表1),逐月太阳辐射直方图(图1)显示,武汉的总太阳辐射从1月到7月是逐月上升的,7月份达到最大值(5379.1M J/m2·月),7月8月基本持平;而从8月到12月,总太阳辐射是逐月递减的,到一月份太阳直接辐射最小为(1983.9MJ/m2·月)。
由于武汉夏季中太阳高度角最大,冬季太阳高度角最小,所以在一年中,对武汉来说,直接辐射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总辐射的年变化与直接辐射的年变化基本上一致。
武汉简介
1、地理区位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
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
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中国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中心城市。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2、四季气候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
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1℃;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长达135天。
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
极端气温最高44.5℃,最低-18℃.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050~1200毫米。
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240天。
3、行政区划武汉市辖江岸(07)、江汉(08)、硚口(09)、汉阳(10)、武昌(11)、青山(12)、洪山(06)、蔡甸(03)、江夏(05)、黄陂(01)、新洲(13)、东西湖(02)、汉南(04)13个区。
前7个为中心城区。
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4、自然资源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
一是充足的水资源。
全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
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
武汉概况
【地理位置】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腹地中心、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全国特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公里,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
【历史文化】长江、汉江纵横交汇通过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
现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11个城区,东西湖、汉南2个郊区;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
全市群众自治组织3154个,其中,社区1096个,村民委员会2058个。
全市土地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7703.6平方公里,郊区面积763.51平方公里。
2002年末,武汉市户籍人口总数为768.10万人,其中,男性396.22万人,女性371.88万人;农业人口308.76万人,非农业人口459.34万人;城区人口733.70万人,郊区人口34.40万人。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05‰,死亡率4.89‰;自然增长率2.16‰。
武汉市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市共有5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9个,共5.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7%。
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2万多人),其次是土家族(1万多人);2000人以上的其他民族有4个,即满族、壮族、蒙古族、苗族;100人以上的民族有12个,即侗族、瑶族、朝鲜族、畲族、白族、土族、布依族、彝族、黎族、维吾尔族、藏族、锡伯族。
全市13个区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洪山区人数最多(1.43万人),汉南区最少(119人)。
【自然资源】(一)地质、地貌:武汉市地质结构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几乎控制全市地质构造的轮廊。
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
武汉四季
武汉四季
武汉市处于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气候四季分明,水、热、光等气候资源十分丰富。
同时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冬冷夏热显著、旱涝灾害突出。
武汉市常年平均气温为17.1℃,其中7月气温最高,为29.1℃,1月气温最低仅4.0℃,两者相差为25.1℃。
夏季平均长4个多月,35℃以上的高温日数平均每年为21天,近百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1.3℃(1934年8月10日),解放后极端最高气温为39.6℃(2003年8月1日)。
冬季长为3~4个月,极端最低气温为-18.1℃(1977年1月30日);春秋两季较短,各两个月左右,且灾害甚少,气候适宜,是旅游休闲的黄金季节。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北气流交换频繁,雨量十分丰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316毫米。
其中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4~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7成。
武汉市7月降水量最多,为224.7毫米,12月份降水最少,仅为29.7毫米。
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7%和2%。
常年暴雨渍涝灾害比较频繁,暴雨日数每年平均约5天,最多达12天(1991年)。
武汉市季风性气候特点比较显著,是我国气候灾害比较频发地区之一,有持续时间较长的旱、涝、连阴雨,也有突发性的冰雹、龙卷风和雷暴雷击等。
对农业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冬季寒潮,春季低温阴雨,初夏暴雨洪涝,盛夏高温伏旱以及秋季连阴雨等。
武汉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武汉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武汉是一个南方城市,属于我国的中部城市,在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现在是在华中地区比较发达的城市,但在历史上是属于北方的,武汉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呢?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武汉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区。
武汉和其他大城市并列为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其地位十分重要。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都是以南方城市为主建立,同时也包括北方城市。
在这几个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地域特征,其中在武汉和重庆两个城市之中并不是很接近,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沟通交流,那么武汉到底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呢?这要从武汉的地理位置说起,湖北位于我国中东部中心,位于长江中游,东临黄海,西接蒙古国,南与江西相连,北与河南接壤。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1、湖北地处我国中东部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也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历史上曾经涌现出了许多著名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伟大人物,其中有很多都是来自于河北等地区。
我们的湖北地区是一个不太出名的地区,其所在的区域大多为平原,没有河流,也没有其他的河流,所以这里人口稀少。
因此这里非常适合人们生活。
同时这里还是我国的水陆交通枢纽所在,许多军事工业都被分布于这里。
而且此地距离长江两岸大约有1500公里到2000公里左右,是比较容易获得发展的地区之一。
同时此地也形成了独特的环境和气候: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量相对较少;日照充足、风速小、温差小;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候温和干燥季节少;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四季分明,寒暑错落变化大;土壤肥力较高或含有矿物质较多等特点。
2、湖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地处长江中游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我国中东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部和南部分别是珠江三角洲和珠江中游地区,中部和西部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地区,处于华北和华东之间,是我国中日友好往来与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虽然安徽与湖南是邻国,但由于受到湖北和湖南人民影响严重、相互影响甚深,因此湖北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受欢迎的省份之一。
武汉概况
武汉概况武汉,简称汉,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常住人口858万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为112万(2007年8月),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
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
华中地区的最大都市,中国大陆七大中心城市之一,邮政编码:430000,区号:027。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在清代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故武汉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武汉也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武汉得名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
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
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
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
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
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概况 气候
武汉气候背景湖北武汉武汉- 武汉市年内的气候变化较大。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7月进入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37-39度,但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29-30度,加上湿度往往较大,常令人感到闷热难受。
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度,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会异常达到接近30度或超过。
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迅速下降。
12月底到次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3度,天气好时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0度以下,比较阴冷。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武汉概况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相汇,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使这座中国腹地的特大中心城市自古有着“江城”的美誉。
全市现辖13 个区、3 个国家级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总面积8494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8 万人。
武汉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
上百座大小山峦遍布三镇,近两百个湖泊座落其间,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大城市之首。
其中东湖水域面积33 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城市文明历史可追溯到3500 年前的盘龙城。
这是长江流域发掘出的最古老的城池,被学者认为是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
3500 年间,因水运发达,物产丰富,这里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由军事中心进而发展为区域性政治商贸中心,武汉也因此拥有融汇多元文化的优势和特质。
辛亥革命的首义文化铸就了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
武汉2024年全年天气情况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024年武汉的天气情况表明该年的温度较为温暖,气候湿润,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冷。
以下是2024年武汉全年天气情况的详细描述。
一月:2024年的一月,武汉的平均气温为5°C-9°C之间。
这个月的天气大部分时间都比较寒冷,有时候会伴有小雪或者雨夹雪。
气温低,需要穿上厚衣物来保暖。
二月:二月份的天气情况和一月相似,整个月的气温在5°C左右,有时候会有寒冷的北风吹来,给人一种寒意。
需注意保暖。
三月:随着春天的到来,三月份的武汉天气逐渐变暖。
平均气温在8°C-14°C之间。
偶尔会有阵雨,但总体来说,这个月的天气宜人,适合出游和户外活动。
四月:四月份武汉气温开始回升,平均气温在14°C-21°C之间。
白天天气较为温暖,植物开始萌发。
但是夜晚的气温仍然较低,注意保暖。
五月:五月份,武汉的温度继续上升。
平均气温在18°C-25°C之间。
天气晴朗,湿度逐渐增加,夏季的气息开始显现。
六月:温度进一步上升,平均气温在23°C-30°C之间。
气温逐渐升高,天气炎热潮湿,是武汉夏季的特点。
七月:七月份是武汉夏季最炎热的时候。
平均气温在26°C-34°C之间,高温多在35°C以上。
天气炎热,需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
八月:八月份的武汉天气仍然炎热,平均气温在25°C-34°C之间。
气温高,湿度大,八月份通常是梅雨季节,经常会有大雨和雷电。
九月:九月份武汉天气开始逐渐转凉,平均气温在21°C-29°C之间。
白天天气依然较为炎热,但夜晚温度下降,适合户外活动。
十月:十月份气温进一步下降,平均气温在16°C-24°C之间。
天气较为凉爽宜人,是旅游的好时光。
十一月:十一月的武汉天气比较凉爽,平均气温在10°C-17°C之间。
湖北武汉气象参数
湖北武汉气象参数湖北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城市之一、武汉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约为17℃左右,降水量较多,四季分明。
下面将介绍武汉的气温、降水量和季节特点等气象参数。
1.气温:武汉的气温在不同季节有着显著的变化。
春季(3月至5月),气温逐渐回暖,白天最高气温一般在20℃左右,晚上最低气温在10℃左右。
夏季(6月至8月)是武汉的旺季,气温较高,白天最高气温可达到35℃以上,晚上最低气温在25℃左右。
秋季(9月至11月)气温逐渐回凉,白天最高气温约为25℃左右,晚上最低气温在15℃左右。
冬季(12月至2月)寒冷干燥,气温较低,白天最高气温一般在10℃左右,晚上最低气温在0℃以下。
2.降水量:武汉的降水量相对较高,全年降水量约为1200毫米左右。
降水主要分布在春季和夏季,其中夏季降水最多,多以雷雨形式出现,有时会伴有湖泊、河流的暴雨洪水。
秋季和冬季降水量相对较少,多为小雨或零星的阵雨。
3.季节特点:春季(3月至5月)是武汉的花季,气温回暖,各种花卉开始盛开,尤其是樱花、桃花等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夏季(6月至8月)是武汉的旅游旺季,气温较高,适合水上活动和夜游长江。
秋季(9月至11月)气温凉爽宜人,是旅游的最佳季节之一,此时武汉周边的山水风景更加迷人。
冬季(12月至2月)寒冷干燥,气温较低,但是武汉有着丰富的冬季文化活动,如冰雪节、灯会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另外,武汉的空气质量也是一个关注的问题。
由于市区水域众多、草木繁茂,武汉的湿度相对较高,加之工业和车辆排放等因素,空气质量时常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冬季,由于取暖用煤等原因,PM2.5的浓度较高,呼吸道疾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总的来说,武汉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根据不同季节的气温和降水量,可以选择不同的服装和旅游活动。
同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关注空气质量和健康。
湖北武汉的气候特点及在建筑施工中的不利影响和应对措施
湖北武汉的气候特点及在建筑施工中的不利影响和应对措施气候情况;MMMI-KX5A-4I7H-I4VI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9月平均气温最高,28.7℃。
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
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1204.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为317.4毫米,降水一般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
武汉活动积温为"5150℃,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暑期进入盛夏,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37-39,比有些城市要低,但是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29-30,为什么给人感觉闷热呢?武汉水系发达,经过白天的水气蒸发,导致空气湿度大,所以给人很不舒服闷热的感觉,一般到夏天在没有空调比较难入睡。
到了九月,气温也可能达到38左右,但是最低气温不再很高,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会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会异常达到接近30或超过。
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十分厉害,超过10度的降温很常见,从12月底到来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3度,天气好时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0度以下,极端低温是-18.1℃,武汉大部分家庭是没有安装暖气的,因此家中觉得比较阴冷。
三月后进入初春,气温回升很快,最高气温可以到达20多度,但是低温还是比较低,三月到四月一定要小心倒春寒——常常一夜之间气温下降15到20,大雪纷飞。
水文情况:武汉地区降水充沛,河流纵横,湖泊密布,为典型的场区流水地貌、湖泊地貌,场区地貌浅部土层渗透性弱,大气降水部分流出场区,少量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武汉市情
武汉市情20091.城市概况武汉,简称“汉”,又称“江城”,我国特大城市之一,是湖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全国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电信的重要枢纽。
[地理]武汉地外东经113。
41’ -115。
05’,北纬29。
58’ -31。
22’,在平面直角坐标上,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位于我国大陆腹地,是我国经济地理的中心。
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与湖北省内荆州、宜昌、十堰、襄樊、孝感、黄石等地级市相距300公里左右;与长沙、郑州、南昌、洛阳、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等特大城市相距1200公里左右,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过渡地区。
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全市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间,大部分在50以下。
[自然]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雨量丰沛,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主要集中在6至8月。
水资源方面,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及生态环境,境内江河湖泊众多,被称为“百湖之市”。
水域面积达21.87万公顷,江(河)湖水面占全市总面积的25.6%,居全国大城市之首,正常年景,地下水净储量128亿立方米,地表水7145亿立方米。
土壤资源方面,共有8个土类、17个亚类、323个土种;矿产资源方面,武汉现已发现33种矿点,矿点达154处,拥有全国最大膨润土、石膏、玄武岩基地。
动植物方面,武汉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植物种类共有106科、607属、1066种;鱼类共有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粮食作物共有240多个品种,50多种经济作物。
武汉市概况
武汉,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第一环节:武汉别名:别名有:大武汉,武汉三镇,江城武汉,赌城武汉,百年武汉等 1、大武汉:面积大,地域面积8494 (出租车绕城3小时),人口1002万,地理位置特殊,湖北省是九省通衢,湖北地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约占祖国的2%,,全国排名16位,人口900多万,约排全国第6位,湖北北接河南,南连湖南,西接重庆,东靠安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线穿城而过,故武汉是南来北往行人必经之路,外来流动人口多,车辆多,所以武汉一到上下班高峰就全城堵车,不仅堵车,武汉的城市大交通公交车还异常的拥挤,有一次南京人武汉人在一起吹牛,南京人说,你知道南京多堵吗,我老婆都挤流产了,武汉人不屑的说,你那算什么,我老婆都挤怀孕了。
2、中国的父亲河长江在流经武汉境内时与其最大的直流汉江狭路相逢,将武汉分成了三大陆地。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
汉水的出水口及长江以北叫做汉口,汉水发源于陕西,以前陕西人顺水而下来武汉做生意的时候叫下水,就是下到汉水的分水口。
三镇各司其职。
武昌是高薪技术开发区及政治文化中心,省委省政府都坐落于此,武昌高校林立,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都位于武昌,汉阳则是工业区,东风二汽及大型电子设备厂都在汉阳3、自古以来武汉三镇是分居而立互不干政的,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将武汉三镇合并称“武汉三镇统一政权,因此,严格的说,武汉建城历史不到一百年,又有百年武汉之说4、江城武汉的得名源于大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武汉黄鹤楼的时候写了一首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的美称则是出于此,也因此,梅花成为了武汉市花(市树水杉,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曾一度认为灭绝了,后1945年在利川发现,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同时学习水杉刚毅向上的精神武汉人民将水杉作为市树),武汉境内早期有大小湖泊水域1000多处,解放后经济的发展已经建城的需要武汉水域面积不断缩小,现在只有300多处,除了最大的长江和汉江外,还有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有人曾预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强,目前东湖也作为武汉旅游的一张城市名片,火炉武汉是说武汉夏天天气炎热,湖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冷夏热,武汉处于长江和汉江冲击形成的江汉平原,一片平地,市内最高的山不到800米,周围却有大巴山,神农架,武当山,大别山,桐柏山等群山怀抱,将武汉紧紧裹在手心,武汉就像一只木盆的盆地,周围的山则是盆沿,一到夏日,白天烈日炎炎,加上水域面积广泛,水蒸气都蒸发到了空中挥散不开,因此武汉的夏天显得特别闷热,90年代的夏天您要是来武汉会看到这样一个景象:竹排躺椅街上摆,男女老少睡成排,人多,车多,交通拥堵,天气炎热等一系列的因素决定了武汉人热情奔放开朗的性格特征。
武汉地理介绍
武汉地理介绍武汉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本文将从武汉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以及著名的九省通衢等方面来介绍武汉的地理情况。
一、地理位置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地理坐标纬度为30°22′N,经度为114°17′E。
三面环水,北依长江,东临汉水,与江西、安徽接壤,濒临鄂西山地。
其区位优势使得武汉成为了交通枢纽和重要的中转站,不仅连接着华中地区各省市,也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
二、气候特点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气温高达30摄氏度以上,冬季气温可下降至0摄氏度以下,昼夜温差较大。
武汉年降水量较多,主要集中在夏季,而春、秋季相对较旱。
三、地形地貌武汉地势较为平坦,以长江为界,分为三镇。
武昌位于长江南岸,是武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汉阳位于长江北岸,是武汉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工业发达。
汉口位于长江两岸,是武汉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此外,武汉还有诸多湖泊,如东湖、西湖等,丰富了城市的自然景观。
四、九省通衢武汉地处三省交界,与湖南、江西、安徽等八个省份毗邻,因此被称之为“九省通衢”。
这使得武汉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了中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九省通衢也使得武汉成为了一座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
总结:就地理位置而言,武汉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三面环水,地理优势明显。
气候上,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地形地貌上,武汉地势平坦,长江、汉江等水系贯穿其中,城市风景秀丽。
九省通衢的地理特点使得武汉在多个领域具备了独特的优势,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
武汉概况
武汉概括武汉(Wǔhàn)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
因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故而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地被俗称武汉三镇。
武汉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县、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市的洪湖市及仙桃市(省辖县级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汉川市及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蝴蝶形状。
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故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
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之一,中国中部地区(华中)的最大都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万,其中城镇人口537万。
武汉全境面积达8494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4.6%。
七个城市辖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外环以内面积1171.70平方公里,武汉三环线(中环线)内的城区面积684平方公里。
截至2009年底建成区面积为475平方公里。
十三个辖区中黄陂区面积最大为2261平方公里,江汉区面积最小为33平方公里,城区中洪山区面积最大达502平方公里。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
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气候背景湖北武汉武汉-武汉市年内的气候变化较大。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7月进入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37-39 度,但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29-30度,加上湿度往往较大,常令人感到闷热难受。
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度,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会异常达到接近30度或超过。
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迅速下降。
12月底到次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3度,天气好时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0度以下,比较阴冷。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武汉概况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相汇,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使这座中国腹地的特大中心城市自古有着“江城”的美誉。
全市现辖13 个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8万人。
武汉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
上百座大小山峦遍布三镇,近两百个湖泊座落其间,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大城市之首。
其中东湖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城市文明历史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
这是长江流域发掘出的最古老的城池,被学者认为是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
3500 年间,因水运发达,物产丰富,这里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由军事中心进而发展为区域性政治商贸中心,武汉也因此拥有融汇多元文化的优势和特质。
辛亥革命的首义文化铸就了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
九省通衢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
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
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
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第二航站楼投入使用后,它将迈入全国四大枢纽机场的行列。
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
工业基地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
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
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
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
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
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以及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武汉制造”知名品牌正在涌现。
商贸金融中心武汉一直是长江中游的商贸金融中心,历史上流传着“货到汉口活”的说法。
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上个世纪初,汉口一度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中国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今天,这座商家必争之地仍然商贾云集,千街熙攘。
目前,全市拥有商业网点12万余个,有3家商业企业跻身全国连锁经营企业30强行列,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
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美国“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商业巨头相继进入武汉,推动了武汉商业贸易发展。
武汉金融、证卷交易同样活跃,中国人民银行和一批国有商业银行在武汉建立了区域性的机构,法国兴业银行在汉设立了分行,10多家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武汉设立了办事机构。
科教基地武汉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
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2所普通高校,70万在校大学生。
成人高校在校学生近12万人。
各类科研机构106所,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在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47名。
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武汉•中国光谷”所在地武汉东湖地区是我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在光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微电子技术和新型材料等领域,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开放先导武汉是国家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市之一。
武汉坚持“开放先导”战略,一大批枢纽性、功能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同时,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对外来企业实行“一条龙”联合办公制度、市长对话会制度、受理投诉制度、投资环境责任制度等等,投资环境日益改善。
2005年,外商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额19.89亿美元,增长65.6 %,实际利用外资17.47亿美元,增长14.5 %。
世界500强企业已有60家在汉投资,另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汉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地区性、区域性总部达到100余家。
2003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之规定,现将2003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如下:一、环境质量现状(一)水环境1、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功能区类别,以国家标准规定的24项监测指标评价,我市主要地表水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1)河流全市10条主要河流符合水质标准类别如下:水质符合III类标准的有6条河流:长江武汉段、金水河、倒水、举水、沙河, 汉江武汉段除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他指标均达标;水质符合W类标准的有2条河流:滠水、东荆河;水质符合V类标准的有1条河流:青山港;水质未达到V类标准的有1条河流:府河。
(2)湖泊全市51个主要湖泊符合水质标准类别如下:水质符合II类标准的有1个湖泊:梁子湖;水质符合III类标准的有5个湖泊:斧头湖、鲁湖、木兰湖、汤逊湖、道观河水库;水质符合W类标准的有10个湖泊:青菱湖、严东湖、后官湖、涨渡湖、柴泊湖、后湖、野湖、五加湖、车墩湖、马子湖;水质符合V类标准的有1个湖泊:北湖;其它湖泊中:东湖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龙阳湖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严西湖除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东西湖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金银湖除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三角湖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磷、总氮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墨水湖、月湖、紫阳湖除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南太子湖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
其它小型湖泊主要是总磷、总氮等指标超标。
(3)湖泊水质的营养状态按照《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51个湖泊水质营养状态的评价结果为:中营养程度的湖泊22个,富营养程度的湖泊29个。
2、污染物排放和处理2003年,全市废水排放量72026.2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34577.27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8.01%;生活污水37449万吨,占废水排放量的51.99%,生活污水排放量仍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
排放的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六价铭2.97吨,氨氮1734.86吨,化学需氧量42115.34吨。
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42%,与上年持平。
工业重复用水率66.97%,与上年持平。
重点污染企业拥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315台(套),正常运行率100%。
2003年我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1.2%。
3、饮用水源水质2003年,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91%,比上年上升1. 7个百分点。
(二)空气质量1、城区环境空气质量2003年全市空气质量状况优良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67.4%,比上年增加6.03 个百分点;空气污染指数(API)年平均值由上年的98下降为91,属良好。
城区5个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2003年城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值为0.119毫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0.019毫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0.01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日平均值分别为0.042毫克/立方米、0.049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城区降尘月平均值为13.09吨/平方公里,比上年下降0.86吨/平方公里。
2003年,城区酸雨样品出现频率为30.1%,较上年增加8.4个百分点,城区降水PH年均值为4.98。
2、污染物排放及处理2003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374.93亿标立方米,较上年增加140.02 亿标立方米,其中,燃烧过程排放的废气1110.33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过程排放的废气1264.60亿标立方米。
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83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1.11万吨,比上年减少0.52万吨,二氧化硫去除率19.97%。
全市烟尘排放总量5.75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5.63万吨,比上年减少0.28万吨,工业烟尘去除率96.17%。
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1.89万吨,比上年减少0.34 万吨,工业粉尘去除率97.74%。
全市重点污染企业拥有工业废气处理设施962 台(套),其中脱硫效率达到40%以上的脱硫设施有13台(套)。
3、汽车尾气排放情况2003年,全市汽车年检达标率89.65%,汽车路(抽)检达标率83.20%。
(三)声环境1、区域环境噪声2003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1分贝(A),与上年持平。
声源构成:生活噪声源占70.48%,交通噪声源占12.4%,工业噪声源占6.2%,其他噪声源占10.95%。
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8分贝(A)、0.9分贝(A),生活噪声、其他噪声分别比上年上升了4.28分贝(A)、0.45分贝(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