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2)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解题的步骤。
2.能够用已知条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完成简单的多步计算。
二、教学内容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根据具体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完成问题求解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求解问题的重要内容。
解题的步骤解题的步骤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最终求得问题的解答。
在这里,我们将解题的步骤分为以下四步:1.理解问题:读懂问题,明确问题的背景、条件和要求。
2.分析问题:根据问题所给的条件,确定问题所需求解的内容和方向。
3.解决问题:采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进行运算和计算,得到问题的解答。
4.检验答案:通过检验,确定求出的答案是否正确。
已知条件的应用已知条件是指在解决问题时,题目已经给出的可以利用的条件。
在数学问题中,已知条件是问题求解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可以通过已知条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
因此,善于应用已知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教学方法1.讲授2.举例3.提问4.讨论5.解答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解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能够用已知条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完成简单的多步计算。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联想,开展“数学大探险”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第二步:讲授(15分钟)①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解题的步骤。
② 已知条件的应用教师通过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并应用已知条件求解问题。
第三步:练习(30分钟)教师出一些简单多步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已知条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完成问题求解。
第四步: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完成教师留的题目。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们逐渐理解和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解题的步骤,对已知条件的应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悉用列举法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2. 掌握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列举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
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
3.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用列举法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教学难点:掌握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列举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2
⑴首先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⑵怎样想才能不遗漏、又不重复?
⑶引导学生用分步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⑷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教师精讲。
二、课堂练习
⑴想想做做2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说说你打算怎样想。
②填写表格。
⑵想想做做1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列表)
⑶想想做做3题。
用同样的方法来讨论交流解决。
三、总结
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
⑵你学会了哪些有序思考的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第2课时)》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产生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策略。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这一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或者是解决过程中容易遗忘一些关键的信息。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这一策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产生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这一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在解决过程中灵活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从问题想起,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江宁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第2课时)》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江宁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第2课时)》。
在前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解了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本课时将继续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越性,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数字和运算符号,而忽视了问题背后的实际意义。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理解问题实际意义,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越性。
2.培养学生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体会画图策略的优越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从问题出发,理解问题实际意义,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问题实际意义,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生活情境、问题呈现、画图策略等。
2.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问题和解答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20个苹果,15个香蕉,请问小明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将问题呈现在PPT上,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实际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分解法解决小学数学综合应用题;2.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解法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步骤。
教学重点1.分解法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步骤;2.分解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运用分解法解决小学数学综合应用题。
教学准备1.课件;2.教学实例;3.分组卡片;4.小组答题卡;5.教学评价表。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面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2.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并带领学生总结这些方法和策略。
展示(15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等方式呈现一个综合应用题,并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将这个问题分成难度更小的子问题;2.学生在分组卡片上记录分解过程。
讨论(15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分解过程,并互相比较找出不同方法和策略的优缺点;2.学生讨论后会在小组答题卡上写下他们的组内分解策略,教师收集学生的各种处理方法。
知识讲解(20分钟)1.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处理方法进行点评,简要介绍大家在分解过程中成功的方法;2.教师对分解法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步骤进行讲解。
练习(3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或手写题目的方式,向学生给出综合应用题;2.学生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分解,并在教师的检查下写出答案;3.学生提交小组答题卡进行统计。
检查反思(10分钟)1.教师评价每个分组的答题卡,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有什么可以改进。
教学评价1.小组答题卡;2.学生的分析和讨论;3.学生的思维导图和笔记。
总结通过此次教学,学生掌握了分解法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步骤,能够运用此方法解决小学数学综合应用题。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让学生自由思考和探讨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理解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策略进行解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策略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认真、细心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难点:运用策略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a. 创设情境:选择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解决的环境中。
b. 明确目标:提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即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 知识梳理:系统梳理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包括列表、画图、枚举、推理等。
采用讲解与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对策略有全面认识。
a. 策略介绍:讲解各种策略的定义、特点和适用范围。
b.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c. 方法提炼:引导学生总结策略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3. 强化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题,提高其应用能力。
a. 题型设计:根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不同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
b. 难度适中:确保练习题的难度适中,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
c.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及时反馈,指出其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4. 实例解析:通过具体实例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a. 实际问题解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进行解题。
b. 小组合作: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c. 方法多样化: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创新思维。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2:反向思维。
•能够应用反向思维策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2:反向思维。
•初步应用反向思维策略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难点•程度不同的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
•特殊情况下尝试反向思维策略并不可行。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多种题目,包括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题目。
•教师需要准备一些解决问题的实例,以方便学生理解和应用。
教学流程热身活动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题目,让学生尝试用正向思维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导入新知1.教师向学生介绍反向思维策略的概念,解释在解决问题时,逆向考虑问题,可以更加简单有效地解决问题。
2.教师给出反向思维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反向思维策略的实用性。
讲授新知1.教师分别从加减乘除、面积和周长、时间等不同的考点,给学生讲授采用反向思维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反向思维策略解决问题。
练习巩固1.教师分别给学生布置多道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用反向思维策略解决。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换归纳答案,答案正确者进行表彰。
拓展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如两步解决问题、多步解决问题等。
2.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独立思考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思考问题•为什么采用反向思维策略可以更加简单有效地解决问题?•反向思维策略在解决问题中有哪些应用场景?•如何在特殊情况下合理运用反向思维策略?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解决问题的策略2:反向思维,并学会了在具体问题中应用反向思维策略的方法。
但是在运用反向思维策略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问题和策略,避免思维误区,才能使反向思维策略发挥最大作用。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教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板书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进行自我检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试错法”,能够在解决问题时应用“试错法”;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题意,正确地运用“试错法”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尝试、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试错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教学难点:在应用“试错法”时,正确地选择试错的次序和范围。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回顾上一课对“试错法”的学习和运用,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学习新课(30分钟)1.引入新概念(5分钟)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当存在一个问题时,试出所有可能的方法并尝试每个方法有时是一种很有用的策略。
2.“试错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0分钟)通过举例子和让学生试着举例来展示,模拟实践“试错法”的过程来帮助学生建立“试错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请学生在他们的笔记本上书写。
3.“试错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结合实际问题的例子,将“试错法”的思想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并邀请学生一起思考和讨论如何利用“试错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3. 练习与展示(15分钟)通过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充分运用“试错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在班级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效果。
4. 课堂小结(5分钟)让学生复述本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回顾课堂内容,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举例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问答法、举例法、合作探究法等。
这些方法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举例子和模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试错法”这个策略的思路和方法,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它。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四篇)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在经过反复的推敲后,我决定使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进行导入,从而引出“解决具体问题”的两种思维方式“从条件想起”、“从问题入手”,为新课教学做铺垫,进而揭题。
由于采取的是“教与学方式改进”的教学模式,所以学生们都进行了课前的预习。
从收上来的预习纸中,我寻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也就是整理信息的三种办法:1、画图表示;2、画线段表示;3、列表整理。
所以,在课前我就做了记录,并留心在课堂上逐一安排这些小组上台展示,并最终讨论有关列表整理的方式。
在介绍列表整理方式中,我注重让学生掌握如何填写信息、找出数量关系,并体会它的好处。
最后,在大家的讨论和我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列表整理的办法,并完成了例题的列式解答。
在这一课的教学准备和执行中,我有以下感悟:一、预习纸或预习题的下发,可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不会存在侥幸遗漏的情况;二、由于已经预习过,课堂中一些练习可提前完成,可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去进行其他的讲解。
三、由于提早预习,不少孩子的自我学习和吸收能力加强,这点可从她们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
这部分孩子特别爱说、能说、会说。
不仅专业知识得到提升,而且个人的素养也相对提高,变得自信、有条理了!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并理解和体会了团队精神!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有几点遗憾:一、出于对孩子的不信任,在课上还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她们的自学,过多的参与到她们的学习中;二、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下,需要给与学生大量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所以教学进度难以把握,有时无法按时完成教学内容;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产生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
就是好的学生越来越棒,而后进生则学得云里雾里,成绩越来越差。
当然我们有小组长辅导的机智,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值得我们老师去探讨;四、这种模式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但是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如何能更好的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我们所应该探讨的。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从问题想起的策略,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对于简单的问题解决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情境图、实例、动画等,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如画笔、卡片等,方便学生操作和展示。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学场地,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选取学生解答进行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策略。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 两步计算问题的解决策略-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解决步骤。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两步计算问题的解决策略。
2. 新课导入(15分钟)-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解决步骤。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合作学习(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 课堂练习(15分钟)-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
- 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交流、讨论和合作能力。
- 成果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两步计算问题解决策略的掌握程度。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在解决问题时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2.了解分类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掌握通过画图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分类思想和画图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逆向思维、分类思想和画图的应用;2.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分类思想和画图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利用题目“一块蛋糕被切成了6块,你和朋友要平分这块蛋糕,请问怎么切才能平分呢?”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导入1.引出本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
2.引入本节课的三个主要内容:逆向思维、分类思想和画图的应用。
3. 学习(1)逆向思维的应用通过练习题目“小明身高1.6米,比班里其他同学要高6厘米,请问身高最矮的同学身高为多少?”讲解逆向思维的应用方法,指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倒推解答实际问题。
(2)分类思想的应用通过练习题目“小红鞋子的价格比小明贵50元,小刚鞋子的价格比小明便宜30元,请问这3个人的鞋子各多少钱?”讲解分类思想的应用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区分不同类型的物品或情况,进而解答实际问题。
(3)画图解答的应用通过练习题目“小刚家离学校2公里,他骑车一个小时就可以到学校,那他的车速是多少?”讲解画图解答的应用方法,指导学生通过画图解决实际问题,并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拓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尝试更有挑战性的题目,如“一个瓶子可以装3.5升牛奶,那么10个瓶子可以装多少升牛奶?”等等。
5. 总结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逆向思维、分类思想和画图解答的应用方法,并通过练习题目锻炼了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练习题目,或要求学生自主寻找问题并解答。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和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他们可能买什么?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
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②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3)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汇报交流。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策略——从问题想起(2)》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策略——从问题想起(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策略——从问题想起(2)》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和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分析、思考、尝试等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从问题想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运算和问题解决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会缺乏条理清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问题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问题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从问题想起,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思路,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目。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课题相关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问题解决的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问题想起的解决问题策略。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体会列表整理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列表整理数据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需要选择合适解题策略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体会列表整理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解题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2)。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小明和小华比赛跳绳,小明每分钟跳绳次数为:60、70、80、90、100,小华每分钟跳绳次数为:70、80、85、90、95。
请问谁跳绳的总次数多?多多少?(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
(4)教师引导,总结列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点评,强调列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4. 拓展提高:(1)出示拓展题:小明和小华比赛跑步,小明每分钟跑的距离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500米,小华每分钟跑的距离为:120米、240米、360米、480米、600米。
请问谁跑的总距离多?多多少?(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体会列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体会了列表整理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根据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来解决?五、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的策略(2)2. 列表整理数据- 小明:60、70、80、90、100- 小华:70、80、85、90、953. 跳绳总次数比较- 小明:350次- 小华:420次4. 跑步总距离比较- 小明:1500米- 小华:1800米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体会了列表整理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数学苏教版3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2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2教学内容苏教三年级数学上册P71~7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和画线段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会用列表以及线段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以及线段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列表或画线段整理、分析数量信息,并列式解决问题,体会这两种分析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并能运用该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解决问题,并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感受“策略”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曹操质疑大象有多重?称大象,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杀掉大象。
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冲究竟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板书:策略)二、教授新课1、教学例1。
师:大家都知道猴子喜欢吃桃子,现在小猴正在帮妈妈摘桃子呢,我们大家一起看看小猴摘桃子的情况吧。
(出示课件)师:小猴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了5个,那么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生1:我们要从题目中找出有用的解题信息,把不用的信息删去。
师:恩,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好的找出有用的信息呢?生2:我们可以列表格,通过填表格的方式,把不用的信息删去。
生3:小猴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摘了35个,第三天摘了40个……2、小结:师:现在我们解决了“小猴摘桃”这个问题。
你们学会了什么方法?3、教学例2。
师:同学们都学得很好,现在国庆节要到了,大家都要布置教室,现在别的班的小朋友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吧。
(出示课件)师: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
红花有多少朵?你们怎么接打这个问题?生1:要求红花的朵数,必须先求出黄花的朵数。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2)》教案_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7-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依据问题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了解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准确解答。
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水平,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能够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过去超市或者商店购物的经历吗?(商店购物情景模拟)小明和爸爸是运动爱好者,他们带来300元一起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让我们随他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从屏幕上你知道了有哪些运动服饰,它们价格分别是多少呢?(生:一身运动服饰有130元和148元两种;运动鞋一双85元,108元两种;帽子一顶16元,24元两种。
)师:像同学们知道了这些服饰的价格就是我们知道的条件,小明要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有哪些可能呢?每种选择一共需要多少钱呢?(一身130元运动服的和一双85元的鞋子,一身148元的运动服和一双108元的鞋子;一身130元运动服的和一双108元的鞋子;一身148元的运动服和一双85元的鞋子;)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运动服运动鞋(1) 130 + 85 =215(元)(2) 130 + 108 =238(元)(3) 148 + 85 =233(元)(4) 148 + 108 =256(元)师:看来这题有四种方法呀,为什么有这么多方法呀?(条件多)刚才我们是从条件想起,有这么多可能。
对了,这题还有问题(出示问题)什么问题?谁来读?(最多剩下多少钱?)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理解问题意思师: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word版优质教案
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咱们身上穿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你有自己去买过吗?今天,我们就去商场看看。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2的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画线段图。
提出问题: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追问: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引导: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
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①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
(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48元裤子②上衣价钱的线段该怎么表示?画多长呢?(学生讨论)引导: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要画这样的3份。
(指名板演)48元裤子上衣?元(3)列式解答。
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是怎么列式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可能回答:①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
②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48,1+3=4;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
2.想一想: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1)提问:你能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学生讨论,说出数量关系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上衣比裤子多用多少元引导思考:在这个数量关系里,哪一个量是直接告诉我们的?(裤子48元)要先求的是哪一部分?(上衣的价钱)和上面一题相比,什么不变?(已知条件)什么变了?(所求问题)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
前进学校史爱东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身上穿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你有自己去买过吗?今天,我们就去商场看看。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2的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画线段图。
提出问题: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追问: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引导: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
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①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
(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
48元
裤子
②上衣价钱的线段该怎么表示?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引导: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要画这样的3份。
(指名板演)
48元
裤子
上衣
(3)列式解答。
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是怎么列式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①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
②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48,1+3=4;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
2.想一想: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
(1)提问:你能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讨论,说出数量关系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上衣比裤子多用多少元
引导思考:在这个数量关系里,哪一个量是直接告诉我们的?(裤子48元)要先求的是哪一部分?(上衣的价钱)和上面一题相比,什么不变?(已知条件)什么变了?(所求问题)问题改了,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能指出所求问题是哪一部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48元
裤子
元
元
上衣
(2)追问:现在你能解答这道题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反馈回答,教师板书。
3.比较: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解答的过程呢?(学生讨论)
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相同点:(1)已知条件相同,问题不同。
(2)都可以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3)题中的数量关系不同,解题的方法也不同。
(4)上衣的格不知道,都要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读线段图,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各可以先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阅读小芸和小力的话,并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独立填表,完成后可以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巡视,适时进行引导。
3.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指名说说所求的问题是么,数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再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独立计算。
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