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检疫技术

合集下载

生猪屠宰检疫(图文版)

生猪屠宰检疫(图文版)

第三节宰前检疫宰前检疫有别于兽医临床诊断,检疫人员对送宰畜禽应迅速做到病、健隔离和分别屠宰。

通常采用“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群体检查将屠畜禽按产地或批次分组,或以圈为单位,进行“静、动、食”三大环节的检查。

1、静态观察保持屠畜在自然安静的状况下,观察其精神状态,立、卧姿势,有无咳嗽、气喘、呻吟或独立一隅等现象。

2、动态观察保持屠畜在运动状况下,观察其有无跛行、弯腰弓背,行走打晃、气喘咳嗽等异常情况。

31、看2、听3、摸4、检主要检查有无囊尾蚴,然后检查咽喉粘膜,会厌软骨和扁桃体。

图3-2 猪颌淋巴结剖检术式图图3-3 猪咬肌剖检术式图1. 咽喉头隆起2. 下颌骨角3. 颌下腺4. 颌下淋巴结二、皮肤检验皮肤检查常在宰前就已进行,宰后则对屠畜胴体作进一步检验。

主要检验全身皮肤的完整性和颜色的变化,观察耳根、四肢内外侧、胸腹部、背部和臀部等处有无充血、出血,有无丘疹、痘疮和黄染等病变。

当发现有疑似传染病屠畜时,应立即给胴体打上标记,不得解体。

皮肤检查对于检出和控制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疾病有着重要价值。

同时应注意检验蹄部,观察蹄冠、蹄趾间无水泡溃皮等。

三、内脏检验1、心、肝、肺检验(1)心脏检验察看外菜,剪开心包摸,检查心包膜有无炎症,心包液的数量、颜色、气味等有无变化。

检查心脏的大小,质地,心外膜有无炎性渗出、创伤,心肌肉有无寄生虫等;然后,在左侧纵沟的左、右各1 ㎝处平行纵剖心脏,打开左右房室,检查心内膜有无溃疡、心内膜炎;乳头肌、腱孛有无病变,尤其应注意检查心瓣膛有无增生、心肌内有无寄生虫。

(2)肝脏检验检查肝脏的外观、体积大小、硬度、边缘的厚度及颜色等性状。

切开胆管,检查胆汁的颜色、粘稠度,有无寄生虫、结石,胆囊粘膜有无炎症。

切开肝脏,检查切面的颜色,有无隆突。

(3)肺脏检验检查肺脏的外观、体积大小、弹性、色泽等。

从会厌部开始切开回喉、气管和支气管,检查有无炎症,出血212(1脊移2(2图3-41.2.(3)髂内淋巴结和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稳髂深动脉起始部前方,额外动脉处附近。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与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与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与检疫要点1.前期准备在生猪屠宰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制定屠宰计划、评估风险等级、进行人员培训、准备必备设备等。

这些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屠宰过程的安全卫生,并对可能存在的疫情进行控制。

2.屠宰前检疫在生猪屠宰前,需要对待宰的猪进行检疫。

这一项工作通常由专业的检疫人员或兽医进行。

检疫的目的是排除有潜在传染病风险的猪,从而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检疫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食欲和行动能力,了解是否存在明显的异常。

-检查猪只皮肤的状况,观察是否有病斑、疮疖等病变。

-检查猪只的体温,异常体温可能是其中一种疾病的表现。

-检查猪只的耳朵和尾巴,观察是否存在疥癣或剪耳剪尾的情况。

-检查猪只的肛门和外生殖器,观察是否有病变或分泌物。

3.屠宰环节检疫屠宰环节是确保生猪肉安全卫生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检疫。

屠宰环节的检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确保屠宰设施的卫生状况良好,设备无污染、无生锈、能正常运转。

-检查屠宰设施内部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保证屠宰过程的适宜性。

-对每头猪只进行肉类检疫,检查是否有疾病病变、寄生虫感染等情况。

-检查猪只的肉质状态,观察其颜色、弹性、水分等,确保产品质量。

-进行瘦肉精检测,排除猪只体内是否有残留禁用药物。

4.屠宰后检疫屠宰后的检疫是为了确保生猪肉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

-对屠宰后的生猪肉进行包装和标识,确保产品能够追溯。

-对肉类进行质检,检查是否存在疾病病变、污染物等情况。

-进行微生物检测,排除肉类是否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

-对屠宰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总结: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屠宰前检疫、屠宰环节检疫和屠宰后检疫四个环节。

前期准备包括制定屠宰计划、评估风险等级、进行人员培训、准备必备设备等;屠宰前检疫主要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皮肤状况、体温等;屠宰环节检疫主要确保屠宰设施的卫生状况良好,并对每头猪只进行肉类检疫和瘦肉精检测;屠宰后检疫主要对肉类进行包装和标识,以及进行质检和微生物检测。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对屠宰场内屠宰的猪只进行检疫和审查,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以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动物入场检查:在生猪进入屠宰场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入场检查。

此时,检疫人员会细致检查猪只的身体状况、行为特点和携带情况等,以排除明显有疾病的动物。

2. 屠宰场环境卫生检查:在猪只进入屠宰场后,需要检查屠宰场的环境卫生状况,确保屠宰环境卫生达标,避免污染猪肉。

3. 麻醉和宰杀:在确保入场检查和环境卫生合格后,使用合适的麻醉方法对猪只进行麻醉,然后进行宰杀。

宰杀操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旨在快速、安全地完成。

4. 屠宰后检查:在宰杀完成后,会对猪只的各个部位进行仔细检查,以确保屠宰过程中无肉类污染和内脏病变现象。

检查内容包括内脏、肠道、结核病灶、寄生虫感染等。

5. 标记追溯:检疫人员会在猪只的耳朵上标记进行追溯,以便跟踪和溯源。

6. 肉品质量检查:经过屠宰和检查的猪肉会进行质量检查,包括颜色、气味、质地等方面。

生猪屠宰检疫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控疾病传播:屠宰场应当加强对外界病毒和细菌的防控,避免疾病在屠宰场内传播。

猪肠道内脏器官和尿液是一些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在屠宰过程中需要小心处理这些物质,确保不污染猪肉。

2. 麻醉和宰杀操作:麻醉和宰杀操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猪只在屠宰过程中不受伤。

3. 检查内脏和肉质:屠宰后,对猪只的内脏和肉质进行检查,以排除疾病和污染现象。

特别是肉质方面,需要检查其颜色、气味和质地等指标,确保出品的猪肉质量符合标准。

4. 标记和追溯:屠宰后,猪只的耳朵上需要标记并做好追溯工作,以便跟踪和溯源,确保猪肉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5.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屠宰场应建立起完善的生猪屠宰检疫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责任和操作规范,加强屠宰检疫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doc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doc

生猪屠宰检疫要严把“四关”、做好“四项记录”、设立“六个岗位”、必检“十四个部位”、执行“二十三刀”。

一、严把“四关”:即动物入厂检疫关、动物待宰检疫关、同步检疫关、宰后处理关。

二、做好“四项记录”:即《河北省进屠宰厂(场、点)动物检疫情况登记表》、《河北省屠宰厂(场、点)动物待宰检疫登记表》、《河北省屠宰检疫记录》、《河北省屠宰厂(场、点)病害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登记表》。

三、设立“六个岗位”:1、入场待宰关设立宰前检疫岗:负责宰前查证验物及宰前检疫,主要核对生猪数量,查验并回收生猪入厂相关的各种检疫合格证明及畜禽标识;对待宰过程中的生猪实施群体和个体的临床检查,观察是否有临床症状。

落实生猪入厂关和待宰关。

并对检疫结果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同步检疫关设立头蹄检疫岗、内脏检疫岗、胴体检疫岗、实验室检疫岗。

(1)头蹄检疫岗:负责头蹄部位的检疫,主要剖检左、右两侧颌下淋巴结和左、右两侧咬肌,观察是否有异常和病变;视检鼻、唇、齿龈、可视黏膜及蹄部是否有异常和病变。

并对检疫结果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内脏检疫岗:负责内脏及内脏淋巴结的检疫,主要观察心脏、肺脏、脾脏的状态,剖检肠系膜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观察有无异常和病变;对检疫结果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胴体检疫岗:负责胴体外观、应检淋巴结、肌肉及肾脏的检疫,主要剖检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髂内淋巴结、股前淋巴结以及两侧深腰肌、股内侧肌,必要时剖检髂外淋巴结、腹股沟深(或髂下)淋巴结和肩胛外侧肌,观察有无异常和病变;检查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胸腹腔浆膜等外观部位有无异常和病变;查肾脏有无异常和病变,对检疫结果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实验室检验岗:负责寄生虫的实验室检验,在胴体检疫的同时取左右膈肌脚,采用肉眼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的方法,检查是否有寄生虫寄生或寄生虫钙化点。

对检疫结果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复检岗:负责全部检疫流程检疫情况进行复查,监督检查三腺摘除情况,综合判定检疫结果,填写宰后检疫记录,加施检疫标志。

生猪屠宰检疫图文版

生猪屠宰检疫图文版

生猪屠宰检疫图文版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第三节宰前检疫宰前检疫有别于兽医临床诊断,检疫人员对送宰畜禽应迅速做到病、健隔离和分别屠宰。

通常采用“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群体检查将屠畜禽按产地或批次分组,或以圈为单位,进行“静、动、食”三大环节的检查。

1、静态观察保持屠畜在自然安静的状况下,观察其精神状态,立、卧姿势,有无咳嗽、气喘、呻吟或独立一隅等现象。

2、动态观察保持屠畜在运动状况下,观察其有无跛行、弯腰弓背,行走打晃、气喘咳嗽等异常情况。

3、饮食状态观察保持屠畜在饮食、饮水状态下,观察其有无拒食、少食、采食方法异样,咀嚼吞咽有无困难。

同时应注意观察屠畜的排粪姿态及粪便色泽是否正常。

二、个体检查经群体检查被剔出的病畜禽应逐个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通常采用看、听、摸、检四种方法。

1、看观察病畜的姿态、行为、被毛有无光泽和无脱毛;皮肤、蹄、趾部、趾间有无肿胀、丘疹、水泡或溃皮、脓肿等。

检查可视粘膜是否充血、出血、郁血、贫血和黄染,并注意检查分泌物。

2、听听取病畜的叫声、咳嗽声,借助听诊器听诊心音、肺部呼吸音和胃肠蠕动音。

3、摸徒手触摸病畜的耳、角根和皮肤的温度,触摸体表淋巴结的大小、硬度、形状及有无脓肿。

按压胸部和腹部有无痛点,皮肤有无疹块、结节和肿胀等。

4、检检测体温,并对可疑患传染病的病畜进行针对性的血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

第四节宰后检验宰后检验是为了检出对人体有害或致病的肉品,以利于剔除、妥善处理。

通常采用观察胴体和内脏的病理变化,必要时结合进行实验室检查,经综合分析后确定肉品的质量。

一、头部检验猪的头部检验分两步操作,第一步检查颌下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左右下颌角下缘内侧,颌下腺的前方;在倒挂的胴体,则位于颌下腺的下方。

检验人员左手持检验钩钩住放血口左侧中部,向左拉开切口,右手持刀,从放血口向深部下方纵切,直至喉头软骨和下颌前端;然后在左右下颌角内侧向下各作一平行切口,从切口的深部即可找到颌下淋巴结。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在生猪进入屠宰场进行屠宰前,对其进行检疫和检查,以确保生猪的健康和屠宰产品的安全卫生。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1.生猪进场检疫生猪运抵屠宰场后,首先需要进行进场检疫。

检疫人员需要对生猪的身体状况、行为举止、毛色等进行全面观察和检查。

主要包括生猪的精神状态、步态是否正常、有无呼吸困难等。

同时也需要对生猪的耳标进行核对,确保生猪的来源和身份信息正确无误。

经过进场检疫后,符合要求的生猪需要进行隔离检疫。

这个环节是为了防止疫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检疫人员需要将生猪单独隔离,并进行定期观察和检测。

一旦发现生猪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警并进行处理。

3.生猪体检在隔离检疫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生猪进行体检。

检疫人员需要对生猪的体温、呼吸、心率、皮肤、粘膜等进行仔细检查。

同时也需要对生猪进行血液检测、粪便检测等实验室检测。

确保生猪没有携带疾病并且身体健康。

4.生猪屠宰前检疫在生猪进行屠宰前,需要进行最后一次的检疫。

确保生猪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保证屠宰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1.疫病防控生猪屠宰检疫的核心在于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检疫人员需要对生猪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观察,确保生猪没有携带疫病。

遇到有疫病症状的生猪需要及时隔离和处理,防止疾病的传播。

2.检疫人员素质检疫工作需要严谨和细致,检疫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需要有较高的工作责任感和职业操守。

确保检疫工作的准确和可靠。

3.检疫设备和工具在生猪屠宰检疫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设备和工具。

比如体温计、心率仪、血液分析仪等。

这些设备需要保持干净和消毒,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4.疫苗接种和防治生猪在进场前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保证生猪没有携带疾病。

同时也需要对生猪进行定期的防治工作,确保生猪的健康。

5.合理的检疫流程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需要合理设计。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生猪屠宰检疫是确保猪肉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疫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在猪肉行业中,各种流行疫病都可能对生猪产生影响,因此进行全面的检疫工作对确保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介绍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和检疫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要点。

一、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1. 检疫前准备:在生猪屠宰前,需要对生猪进行初步检查和准备工作。

检查生猪的外貌和行为,确认是否有明显的异常情况,如疾病症状等。

并对生猪进行麻醉和固定,以方便后续的检疫工作。

2. 体检和标本采集:经过初步准备后,需要对生猪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检查生猪的体温、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指标,并仔细观察生猪的皮肤、毛发、眼睛、鼻孔、口腔等部位,检查是否有异常症状。

根据需要采集相应的标本,如血液、尿液、粪便等,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病理学分析。

3. 实验室检测和诊断:采集的标本需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和诊断,对病原体和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确认生猪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

必要时,进行病理剖检,以确定猪只的疾病类型、病变部位和范围。

4. 检疫结果处理:根据实验室检测和诊断的结果,对生猪的检疫结果进行判定和处理。

如果确认生猪患有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和处理,以防止疾病传播和扩散。

5. 检疫合格标识:对通过检疫的生猪进行合格标识,确认其符合屠宰标准,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屠宰和后续加工。

二、生猪屠宰检疫的要点1. 诊断能力与技术要求:为了进行有效的生猪屠宰检疫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诊断能力和技术要求。

对生猪进行体检和标本采集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疫设施与装备要求:在进行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时,需要配备相应的检疫设施和装备,如实验室、诊断设备、标本采集工具等,以支持检疫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需要保证检疫场所的清洁和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3. 检验标准与操作规程:进行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操作规程,如《猪屠宰检疫操作规程》等,确保检疫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化,提高检疫效率和准确性。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生猪屠宰检疫是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国家对畜禽产品实施的一项重要监管措施。

生猪屠宰检疫的目的是通过对生猪进行检疫、监管和检测,确保生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疾病传播和食品安全问题。

(一)入场检疫1. 生猪进入屠宰场后,首先需要进行入场检疫。

检疫人员对生猪进行外观检查,检查生猪的体温、呼吸、精神状态和行为举动,以及是否有明显的疾病症状和异常情况。

还需检查生猪的检疫证明、运输证明等相关文件。

2. 对于没有明显异常的生猪,入场检疫可以通过。

对于有异常情况的生猪,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并酌情处理,不合格的生猪需要进行隔离或者退回。

(二)屠宰前准备1. 入场检疫合格的生猪,需要进行屠宰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定点屠宰场的登记、称重、储存、分类等工作。

2. 需要对屠宰场的环境和设施进行检查和清洁消毒,确保屠宰场的卫生安全,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三)屠宰检疫1. 屠宰前,对生猪再次进行检疫。

检疫人员对生猪进行细致的观察,检查生猪的皮肤、毛发、眼睛、鼻子、口腔、耳朵、乳房、生殖器等部位,以及内部器官和腔体。

(四)宰前检验1. 屠宰前,需要对屠宰生猪进行宰前检验。

检验员对生猪的皮肤、肉色、肌肉质地、肿瘤、脓肿、肿胀、水肿、出血、异色、肠道杂物等进行检查。

(五)屠宰处理1. 进行屠宰处理。

屠宰刀具需要进行消毒并定时更换,避免屠宰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的可能。

2. 需要对屠宰后的猪肉进行处理,包括清洗、消毒、包装等工序,确保屠宰后的猪肉卫生安全。

(一)检查生猪的外观和行为状态1. 注意观察生猪的体温、呼吸、精神状态和行为举动,以及是否有异常情况。

(二)检查生猪的身体状况2. 对生猪的内部器官和腔体进行检查。

(三)检验生猪的肉品质和卫生状况(四)确保屠宰场的卫生安全。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对屠宰场进场的生猪进行检疫和监督,确保生猪的健康和安全。


下是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1. 准备工作:
- 检疫人员需佩戴好检疫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 检疫人员应检查自身是否有任何传染病或感染病的症状。

- 准备好检疫记录表、标签等必要的工具。

2. 进场检查:
- 检疫人员到达屠宰场后,首先对进场的生猪进行检查。

- 检查生猪的外观,包括毛色、体型和行动是否正常。

- 注意观察生猪是否有任何异常现象,如呼吸困难、腹泻等。

- 检查生猪的耳标是否齐全,并与记录表上的信息核对。

3. 检疫处理:
- 对于外观正常、无异常现象的生猪,可以继续进行屠宰处理。

- 对于有异常现象的生猪,如呼吸困难、腹泻等,应立即进行隔离,并通知兽医进行
进一步检查。

- 对于有明显传染病的生猪,如猪瘟、口蹄疫等,应立即进行隔离,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处置。

4. 屠宰过程监督:
- 检疫人员对屠宰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屠宰操作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 监督屠宰场是否有足够的卫生设施和设备,如洗手设备、消毒设备等。

- 检查屠宰工具是否清洁卫生,并定期更换、消毒。

- 监督屠宰过程中是否有任何违规行为,如交叉污染、混淆屠宰等。

5. 检疫记录:
- 检疫人员需记录每一头生猪的信息,包括耳标号、屠宰日期等。

- 将正常的生猪标上合格标签,并进行编号。

- 对于异常的生猪,应在记录表上注明,并详细描述异常症状。

- 检疫人员需定期整理和归档检疫记录,以备查证。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

和宰后 同步检疫 。屠宰检疫对防止动物疫病 的传播 ,保证人民肉 3 宰后检 疫 食 品卫 生 安 全 和保 护 畜牧 业 的健 康 发展 起 着 重要 的作 用 。农 业 生猪宰后 实行 同步检疫 ,对同一头猪的头 、蹄 、内脏 、胴 部2 0 1 0 年颁 布实 施 的 《 生 猪屠 宰 检疫 规 程 》为 官方 兽 医搞 好 生猪 体等统一编号,以便查对。宰后检疫项 目很多 ,病变表现多种多 屠宰检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兽医知识结 样 ,有 些检 疫 项 目是针 对 疫 病 的常 见病 变 ,有 些是 针 对某 些 具体 合起来 ,在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抓住操作要 点,做到判断快速准 疫 病 设计 的 。检疫 时 ,首 先应 该 多 搜集 常见 病 变来 判 定 生猪 的病 健 ,更要 在特 定部 位寻 找有 无特 征性 病变 ,从 而判 定疫 病性 质 。 确 ,处理 及 时得 当 ,则 需要 有 丰富 的经 验和技 巧 。 3 . 1 头 蹄及体 表检查 3 . 1 I 1 一般 检查 视 检体表 的完整性 、颜色 ,检 查有 无本 规程 规 1 . 1 查 证验 物 查验入场生猪的 《 动物检疫合格证 明》;核查生猪数量与佩 定 疫病 引起 的皮 肤病 变 、关节 肿大 等 。 3 . 1 . 2 重 点传 染病 检 查 观 察 吻 突 、齿 龈 和蹄 部 有 无 水疱 、溃 戴耳标情况 ,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询问运输途中生猪的健康状
2 宰前 检 查
2 . 1 群 体 检 查 和 个 体 检 查 的 方 法
3 . 3 . 2 淋 巴结检 查 剖 开腹 部底 壁皮下 、后肢 内侧 、腹 股沟 皮下 环 附 近 的两 侧腹 股 沟浅 淋 巴结 ,检查 有无 淤 血 、水 肿 、 出血 、坏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对生猪在屠宰前进行的检查和检疫工作。

检疫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防止疫病传播。

本文将介绍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和要点。

一、检疫流程1. 接收生猪:生猪到达屠宰场后,必须先进行接收检查。

接收检查的目的是确认生猪是否具备屠宰条件,是否存在明显的疾病症状。

2. 检疫检查:在接收合格后,生猪需要进行检疫检查。

检疫人员会对生猪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检查,包括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方面的观察,以及对皮肤、粪便、呕吐物等进行检查。

还会对特定疾病进行检测,如猪瘟热、猪蓝耳病等。

如果发现疫病或可疑病例,将暂停该批生猪的屠宰。

3. 屠宰:通过检疫检查合格的生猪将进行屠宰。

屠宰过程中,屠宰场需要严格按照卫生标准进行操作,保证生猪肉制品的卫生安全。

4. 审查和验收:屠宰完成后,对屠宰车间、设备和卫生条件进行审查和验收。

只有通过验收的生猪肉制品才能出售和流通。

5. 封存管制:封存检疫合格的生猪肉制品,将其进行标识并进行管制,确保只有经过检疫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

二、检疫要点1. 疫情查明:疫情查明是保证生猪屠宰检疫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接收生猪的时候,必须查明生猪的来源,确保生猪未受到疫病的感染。

2. 体检观察:在检疫检查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体检观察,包括对生猪的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观察。

如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3. 环境卫生:屠宰场必须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包括屠宰车间、设备和周围环境。

屠宰场应该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疫病传播。

4. 实验室检测:对特定疫病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保生猪不患有疫病。

特定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应有专门的实验室进行,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生猪屠宰检疫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生猪进行检查和检疫,可以防止疫病的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

检疫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检疫流程进行操作,并注意疫情查明、体检观察、环境卫生、实验室检测和封存管制等要点,以确保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生猪屠宰检疫是为了防止非洲猪瘟等动物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传染性,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下是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常用的非洲猪瘟检疫技术。

1. 临床检查:屠宰前对待宰猪进行临床观察,包括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皮肤状况等方面的检查,对可能存在非洲猪瘟的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

2. 实验室检测:采集猪的血液或组织样本,通过实验室检测,如PCR(聚合酶链反应)或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技术,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和数量。

这些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为疫情的控制和防止疫情传播提供重要依据。

3. 屠宰环境检查:在屠宰车间和屠宰设备上进行环境检查,包括对车间内外环境、设备等的清洁情况、消毒措施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检查,以确保屠宰过程中不会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4. 隔离和检疫措施:对疑似或已经感染非洲猪瘟的猪进行隔离,禁止其进入屠宰车间和屠宰设备,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对屠宰车间和屠宰设备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毒,确保屠宰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5. 屠宰检疫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为确保检疫工作的质量,需要对屠宰检疫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等动物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对屠宰检疫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遵守检疫规程和操作规范,提高检疫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的生猪屠宰检疫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非洲猪瘟等动物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高致病性和高传染性,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加强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建立健全的检疫体系,对于保障养猪业的发展和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至关重要。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生猪屠宰检疫是针对屠宰场内活体猪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下面是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1.进场检查:疫区内的猪只在运输到屠宰场之前,需要进行进场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疫区内是否有疫情报告、病死猪处理制度是否完善、车辆、人员是否做好防护等。

2.入场检查:进场检查合格的猪只需要再进行一次入场检查,主要检查项包括体温、健康状况、耳号是否与证件一致等。

3.隔离观察:猪只入场后,需要在隔离区进行观察,观察期间对猪只进行健康状况监测、体温测量等。

4.屠宰前检查:进入屠宰环节之前,对隔离观察期内猪只进行最后一次检查,主要包括体温、体质、身体是否有异常等。

5.屠宰: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检查合格后,可以进行屠宰,屠宰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条件、环境温度、屠宰工具的清洁度等。

6.检疫取样:在屠宰过程中,需要对猪只进行检疫取样,取样部位包括腹腔淋巴结、肾上腺、肝脏等。

取样之后,需要送往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

7.屠宰检查:屠宰结束后,需要进行屠宰检查,主要检查项包括猪肉细菌总数、沙门氏菌、副溶血性链球菌等。

8.合格证明:经过检疫检查合格的猪只,可以获得相应的合格证明,作为放行和销售的依据。

1.健康检查:对猪只进行健康状况的检查,包括体温、活动度、呼吸是否正常、毛色是否鲜亮等。

2.疫情检查:进场前、入场时、屠宰前等环节,需要对猪只来自疫区,或疫区内是否有疫情报告等情况进行检查。

3.耳号核对:入场时、屠宰前对耳号与证件是否一致进行核对,防止猪只流向混杂。

5.屠宰环境卫生:屠宰场内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包括保持通风、干净,清洁宰杀设备等。

6.检疫取样规范:取样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部位,保持取样器具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7.检疫报告及记录:对检疫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检疫样品编号、检测结果、合格数量等。

8.对不合格猪只的处理:对于检测不合格的猪只,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将其投放市场。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摘要:近几年市场对生猪产品需求越来越高,公众越来越重视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为保证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对生猪及生猪产品的检疫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文章详细论述了生猪屠宰检疫技术,旨在可为行业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更好的为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助力。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疫技术;前言:为保证流入市场的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严格按照生猪定点屠宰的检疫流程全方位检疫十分必要。

只有严格按照生猪定点屠宰的检疫流程操作,才能及时发现生猪传染病和不符合要求的生猪产品,有效地对不合格生猪及生猪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动物疾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也可以让市民买着放心、吃着舒心,促进我国经济良好发展。

1生猪屠宰前检疫技术1.1验收检验首先,活猪在进人屠宰场后,相关检疫人员应向输送人要求出具原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开出的检疫合格证明和车辆消毒,对活猪数量及耳标进行严格检查,询问运输人员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有发病情况和处置方式以及处置情况。

逐个观察生猪的健康状况,包括皮肤、精神和排泄物等,检查是否有异常状况的个体,如有可疑症状个体,将可疑病猪赶入隔离圈,病猪和伤残猪送往急宰车间处理,健康猪则赶人待宰圈。

可疑病猪在经过正常饮食和充分休息后,恢复正常的可赶人待宰圈,症状仍不缓解或加重的应送往急宰车间。

伤残猪屠宰后:无异常情况可正常销售。

对于病猪应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如果是传染病应立刻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场所消毒,并对同一批次的活猪进行隔离观察以及诊断;非传染病病猪应送往急宰车间进行解剖,根据脏器组织情况和实验室化验结果相结合确诊病因以及患病程度,患病程度较低的经处理后可进入市场,患病程度严重的应做无害化处理。

1.2待宰检验活猪在待宰圈期间要进行静养,检疫人员应注意观察其运动状况和饮水情况,检查是否有病猪漏检。

同时对活猪重点进行瘦肉精、非洲猪瘟和猪口蹄疫检测。

常见的瘦肉精主要有盐酸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这两种物质在进人动物体内后吸收极快,并且会累积在动物体内,其中大部分会随着动物尿液排出,因此在宰前检疫过程中应通过活猪尿液对瘦肉精进行检测。

定点屠宰场生猪的检疫技术

定点屠宰场生猪的检疫技术

畜牧兽医XUMUSHOUYI定点屠宰场生猪的检疫技术屈 波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高品质猪肉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加,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通过开展生猪屠宰检疫,能够及时发现群体中存在的不合理猪肉制品,并采取措施将其妥善处理,确保日常饮食安全。

本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就定点屠宰场生猪检疫技术进行了论述。

1 生猪屠宰前的检疫生猪在屠宰之前,通过开展屠宰前检疫,能够及时发现患病猪,并及时将患病猪从猪群中踢出,避免在屠宰过程中混入了患病猪,避免对猪造成污染,导致疫病传播。

1.1 生猪入场检疫生猪进入定点屠宰场之前,应该对生猪进行全面的检疫,这个过程的检疫主要是指对生猪饲养地出具的出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进行全面检查和收缴。

对于从外地向本地流通的生猪,应该收缴非疫区证明和备案单,并对进入屠宰场的生猪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要严格审核生猪数量,对运输过程中生猪的健康情况全面把握。

查看猪群是否存在检疫免疫耳标,针对某些存在可疑现象的猪,将其单独隔离饲养,明确致病菌类型之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剩余的生猪,转入隔离观察圈舍,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

1.2 进入养殖场的登记环节完成生猪入场前的检疫工作之后,由屠宰场的检疫人员填写生猪进场登记查验单据,并将收缴的各类原始凭证,进行妥善处理,严格归档,以备日后检查所需。

1.3 屠宰前的检疫生猪再进行屠宰之前,对生猪进行检疫,主要包括了群体性观察和个体性检查两种。

群体性观察,主要是对整个进入屠宰场的猪群在隔离期间的静态状况、动态情况、进食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的观察记录,并在猪群中存在可疑情况的生猪剔除,然后对剩余的生猪群进行个体检查。

在对生猪进行个体检查过程中,主要采用临床诊断方法作为衡量标准。

首先,视诊。

通过得出个体的行动、外观、精神状态、呼吸频率、排泄物、眼结膜、口腔黏膜、鼻腔黏膜、出血情况进行检查,判断生猪是否存在患病情况;其次,闻气味。

通过闻猪个体呼出的气味,咳嗽声叫声,来判断生猪是否存在患病情况;再次,触诊。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已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品之一。

而猪肉的质量安全也是消费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为了确保屠宰后的猪肉安全卫生,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屠宰场对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进行了严格规定。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一、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1. 送检程序生猪到达屠宰场后,首先需要进行送检程序。

送检程序是指生猪运抵屠宰场后,由生猪交易的双方卖方与买方将生猪无害性证明以及相关检验或检测数据报送到检验检疫机构进行检验和审核,经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屠宰。

2. 检验程序送检程序合格后,接下来就是检验程序。

检验程序是指在屠宰前对生猪进行各项检验,确保生猪的安全卫生,化验检测项目有: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疫霉病等。

对生猪进行检验,检验员会进行外观检查、体温测定、血液检测、组织检疫等相关项目的检测。

3. 屠宰程序经过检验合格后,生猪进入屠宰程序。

屠宰程序中,需要对生猪进行宰前净化、麻醉、杀伤等过程。

确保生猪在屠宰过程中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且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

4. 检测程序屠宰之后,还需要进行检测程序。

检测程序主要是对屠宰后的猪肉进行各项检测,检测项目包括:肉质检测、菌落总数检测、病原菌检测等。

确保屠宰后的猪肉符合卫生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5. 包装程序检测合格后,猪肉会进行包装程序。

包装程序是指将经过屠宰后的猪肉进行分割、真空包装等程序,以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以上就是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可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1. 生猪检验标准生猪检验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不同地区可能有相应的生猪检验标准,但基本的要求大同小异,主要是对生猪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确保不患有传染病。

2. 屠宰环节要求屠宰环节要求屠宰刀具要保持锋利,确保杀伤效果,减少猪肉受到伤害。

同时在屠宰过程要注意卫生,保持操作场所清洁。

另外需要对屠宰场的卫生条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达到卫生标准。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在生猪屠宰、加工过程中,对猪只进行检疫,排除有病、有害生物质的肉类,确保肉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下详细介绍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一、流程1.猪只检疫进行猪屠宰前的检疫是屠宰检疫的第一步。

检查猪只体表是否有皮肤病、传染病等,猪只鼻眼是否呼吸不畅等。

如果发现不良现象,需要将不合格猪只隔离,确保不被混进正常屠宰流程中。

2.猪只宰杀猪只宰杀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屠宰卫生法规,使用质量合格的刀具及设备。

同时,屠宰人员需要保持卫生,确保不会传染病菌到猪肉上。

猪只宰杀后需要进行血液清洗,将血液、内脏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

在屠宰过程中,需要对猪肉进行检疫。

包括检查猪肉外观是否正常、是否有病变、疤痕、脓肿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对瘦肉、眼肉和其他部位进行检查。

对肝、心、肺、肾等内脏器官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肉类质量不合格,需要立即隔离,切割后的问題需要清理干净。

4.检疫证明通过检查,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之后需要发放检疫证明。

证明包括证明材料、符合要求的相关数据信息,可以是电子证明,也可以是实体证明,并在证明上加盖检疫站公章。

二、检疫要点需要进行健康、干净、卫生的饲养,不允许使用生长激素和抗生素等药物。

生猪在饲养期间,需要进行疫苗预防,定期打疫苗,保证猪只免疫力水平。

猪只运输过程中需要进行病虫消毒。

运输时间应短,运输过程要减少震动和挤压,尽量保证猪只运输过程中的舒适度。

3.人员卫生在生猪屠宰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配戴清洁、整洁的工作服,戴上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肉类裹尘、污染的风险降至最小。

4.肉品质量检查猪肉后,应及时分离不合格的部分,肉品应有证明材料的附着标记,标记明显,肉品应储运到指定地点并及时销毁,以免对消费者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5. 检测技术当疫情高发时,需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加强检测力度,增强相关技术设备配备,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检测速度的快速性。

生猪屠宰检疫同步监管系统是国家屠宰检疫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的过程。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最新年文档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最新年文档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生猪屠宰检疫是由官方兽医对待宰的生猪实施的宰前检疫和宰后同步检疫。

屠宰检疫对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保证人民肉食品卫生安全和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部2010 年颁布实施的《生猪屠宰检疫规程》为官方兽医搞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兽医知识结合起来,在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抓住操作要点,做到判断快速准确,处理及时得当,则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入场监督查验1、查证验物对送宰的生猪应检查其是否佩戴耳标及核查生猪数量,并查验入场生猪《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验证耳标,并询问生猪在运输途中有无发病及死亡情况,对证物不符,手续不全的一律严禁入场。

2、临床检查对生猪群体的精神状态、排泄物及呼吸状态等进行检查,发现疑似染疫病猪,要进行隔离观察,并按个体临床检查要求作进步检查。

3、消毒工作消毒的主要目的是将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消灭,并减少生猪体表携带的病原体继续蔓延。

通常屠宰场应做好以下消毒工作:①对运输车辆出入口消毒池进行消毒。

②生猪卸车前进行消毒。

③生猪卸车后对空车进行消毒。

4、盐酸克伦特罗等“瘦肉精”抽样检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抽样检查,生猪必须经“瘦肉精” 抽样检测,待检测合格后再进入待宰间进行屠宰。

屠宰场卸猪时间段规定为每天8: 00〜19: 00,有利于确保足够的检测时间和肉品的及时上市。

通常选择金标快速检测方法对待宰生猪按不低于5%的比例进行筛查,筛查呈阳性样本进一步用ELISA 检测法进行复检,要求22:00前完成检测工作,确保生猪在24:00屠宰前全部检测完毕。

5、宰前检疫结果处理1)准宰:生猪检测合格后应开具准宰通知书。

2)急宰:对患一般性传染病的生猪、普通病患生猪等无碍肉食卫生要求的,可立即签发急宰证明书进行急宰,销毁病猪病变部位,并高温处理其他部分。

3)缓宰:对普通病或一般性传染病的病猪,有治愈希望的情况下应予以缓宰。

4)禁宰:若检测出有急性烈性传染病、危害性大的病猪应禁宰,并将有同一类型传染病的病猪及时销毁,并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处理。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1. 简介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是在生猪屠宰过程中,为了确保生猪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

2. 检疫操作程序2.1 检疫前准备工作在进行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确定检疫场所:检疫场所必须符合卫生标准,设有相应的检疫设施和设备。

•确认检疫人员:检疫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准备检疫工具和设备:如体温计、注射器等。

2.2 检疫操作流程生猪屠宰检疫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动物入场检疫:生猪到达屠宰场时,首先进行入场检疫,检查猪只的体温、外观和行为等指标,排除疾病或异常情况。

2.手术宰杀前检疫:在手术宰杀前,对生猪进行再次检疫,包括检查猪只的呼吸、心跳等生理指标,确保安全宰杀。

3.屠宰后检疫:宰杀完成后,对猪只进行屠宰后检疫,包括检查内脏器官、肉品表面等,排除潜在疾病。

4.检疫记录和报告:对每一头猪只的检疫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疾病检测结果和处理措施等。

2.3 检疫技术要求在进行生猪屠宰检疫时,需要遵循以下技术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检疫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猪只的健康状况。

•使用合格的工具和设备:使用准确可靠的体温计、注射器等工具和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遵循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疫操作,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卫生防护措施:检疫人员必须遵循卫生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合理使用药品:对于检测出疾病的猪只,需要按照规定使用药品进行治疗,保证猪只的健康和肉品的安全性。

3. 检疫操作的意义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的意义在于保证生猪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通过严格执行检疫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疾病,确保生猪产品的卫生安全。

4. 总结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是保障生猪产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对屠宰场的生猪进行检疫,以确保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控。

下面将介绍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1. 登记检疫:生猪进入屠宰场时,需要进行登记检疫。

登记检疫包括查验动物健康证明、识别标志、耳标、品种、数量等信息,以及进行身体外观的检查。

2. 隔离检疫:在登记检疫后,生猪需要进行隔离检疫。

隔离检疫是为了排除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猪瘟等重大疫病。

隔离检疫时间一般为14天,期间需要对生猪进行体温监测和身体状况观察。

3. 检疫审批:隔离检疫合格后,生猪可以进行屠宰。

在屠宰前,需要进行检疫审批,包括查验隔离检疫记录、疫病防控措施、生猪运输记录等,确保生猪符合相关检疫要求。

4. 屠宰过程监控:屠宰过程需要安装摄像头进行监控,以确保屠宰过程符合卫生要求。

监控视频需要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验。

5. 检疫查验:屠宰后,需要对生猪进行检疫查验。

检疫查验包括对内脏器官、淋巴结等进行观察,排除疾病。

还需要对肉品进行抽检,检测是否有病原体、残留药物等。

6. 核查合格:经过检疫查验,如果生猪和肉品符合相关卫生要求,则核查合格,可以投入市场销售。

1. 健康证明:生猪进入屠宰场时,需要呈交动物健康证明,证明生猪有无传染性疾病,如猪瘟、猪流感等。

2. 隔离检疫:对进场的生猪进行隔离检疫,一方面确保生猪没有传染病,另一方面防止已感染病原体的生猪传播给其他生猪。

3. 消毒杀菌:屠宰场要定期对车辆、设备、场地等进行消毒杀菌,以预防病原体传播。

消毒杀菌要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操作。

4. 屠宰卫生控制:屠宰场需要建立完善的卫生控制措施,包括对生猪在屠宰前进行脱毛、清洗、消毒等处理,对屠宰场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5. 检疫记载:对登记检疫、隔离检疫等环节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生猪的来源、检疫员的姓名、检疫时间、体温记录等,以备查验。

生猪屠宰检疫是确保屠宰场生猪和肉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严格的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保障食品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
作者:
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年第09期
1生猪屠宰检疫现状
1.1屠宰场建设位置不合理
生猪屠宰场为了方便运输和经营,大部分会建在靠近公路沿线、河流和集市的附近位置,这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

并且,屠宰场中的屠宰室、冷冻室、消毒检疫室等功能区域建设与屠宰量不匹配,有些屠宰场甚至没有无害化处理设备,生豬屠宰后随意放置,生猪品质和卫生很难得到保障,对生猪屠宰检疫工作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1.2生猪进场缺少严格把关
按照生猪屠宰检疫有关规定,生猪屠宰检疫第一责任人是生猪屠宰场,所以,屠宰场要在生猪进场环节进行把关,聘请兽医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屠宰场并没有在进场环节对生猪进行严格把关,经常出现检疫合格证上的耳标数字与生猪耳朵上的实际耳标数字不一致的情况。

1.3生猪检疫技术落后
目前,很多屠宰场在生猪屠宰后,仍然使用传统的检疫方法,仅利用简易工具对生猪进行简单解剖,用肉眼观察腹股沟淋巴结及肌肉,然后结合经验进行判断。

但因为生猪在长途运输中容易发生挤压、挫伤等问题,生猪腹沟股淋巴结等部位容易出现炎症,影响检疫结果。

此外,由于生猪检疫人员缺乏专业的检疫知识,在检疫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错检和漏检的情况,导致感染疫病的猪肉混在健康猪肉中一起流入市场,加大疫病传播风险,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生猪屠宰检疫人员在发现疑似感染疫病的生猪后,应该在实验室进一步检测,但是由于检测时间限制,生猪急于出场,实验室检测时间较短。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屠宰场自行购入显微镜、检测试剂盒等检测仪器设备。

但是很多屠宰场根本没有配备这些检测仪器和设备,导致生猪屠宰检疫不规范,出场的生猪肉制品也没有安全保障。

1.4检疫人员不足,检疫不全面
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定,要对屠宰生猪进行同步检疫。

在生猪屠宰后,要对同一头猪的各个器官、部位进行编号和检疫,聘请兽医对屠宰场检疫结果进行复查,确保猪肉检疫合格。

此外,在对猪肉进行疫病检疫的同时还要进行瘦肉精监测。

但是为了节约成本,大部分屠宰场工
作人员非常少,根本无法完成整套检疫流程,因此,很容易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出现漏检或检疫不全面的现象。

2生猪屠宰检疫技术要点
2.1进场检查
进场检查是生猪屠宰检疫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要检查生猪检疫合格证,同时还要核实这些生猪是否来自疫区。

在检查检疫合格证时,要检查证明有效期、开具证明机构、兽医签名、生猪有无佩戴耳标等,此外还要检查各种证件是否齐全,在没有问题后才能让生猪进入屠宰场。

另外,检疫人员也要按照检疫合格证核对好生猪数量,检查好是否物证相符。

2.2屠宰前检疫
在生猪屠宰前,检疫人员要查看生猪进食情况,检查有无食欲不振或暴食情况,确保生猪在进食时没有出现呕吐和吞咽困难的状况。

此外,还要注意生猪在活动时有无出现跛行、拒起的情况。

在生猪休息或停止走动时,观察生猪的精神状态、坐卧姿势和呼吸状况,当发现生猪出现呻吟、离群、气喘等症状时,要立刻进行隔离检查。

最后,在对生猪进行单个检查时,要注意生猪的神态和咀嚼情况,当发现便秘或拉肚子的情况时,生猪很有可能是感染了疫病,一定要进行隔离检查。

2.3屠宰后检验
第一,猪头检验技术要点。

在生猪放完血后,检疫工作人员要对猪头颌下的淋巴结解剖检验,检查是否有炭疽;在猪头切下后,要划开猪的咬肌,检查里面是否有囊虫,若有囊虫,就要做好标注,让复检人员来处理。

第二,生猪皮肤检验技术要点。

在处理宰后生猪腿毛流程中,要对生猪皮肤表面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有无充血、出血坏死等病变现象。

一些常见病会在生猪皮肤上表现出来,例如皮肤有点状出血说明生猪可能感染猪瘟,出现斑块则可能感染猪丹毒。

所以,检疫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生猪皮肤状况判断是否有疫病。

第三,生猪内脏检验技术要点。

检验生猪内脏器官时,要先把生猪肚子剖开,然后按照内脏取出的顺序进行检验。

具体检验要点是:检疫人员要对猪内脏器官的颜色和形态进行观察,同时还可以借助专门的解剖用具将猪的心室与心房切开,观察是否有虎斑心。

另外,在观察猪的内脏器官时,还要注意有无出现溃疡的现象。

3完善生猪屠宰检疫技术的措施
3.1完善屠宰场检疫基础设施
要规范生猪屠宰检疫技术,提高检疫质量,就必须完善好屠宰场生猪检疫设施。

由于生猪疫病种类繁多,症状也比较复杂,单靠人工检疫很可能会出现误检,所以,必须要借助专门的检疫仪器和设备进行监测。

生猪屠宰场应尽快完善相关检疫设施,并改进现有的生猪检疫技术,借助先进的生猪检疫设备对生猪进行全面疫病监测,提高检验准确率,保障生猪肉制品的卫生安全。

3.2加强检疫队伍建设,提高检疫人员素质
检疫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了生猪检疫结果,为了提高检疫质量,必须强化检疫队伍建设,对相关检疫人员进行培训。

检疫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动物检疫法律规定,提高法律意识。

提高检疫人员思想觉悟,严格规范检疫工作流程。

与此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丰富理论知识,并进行严格的实操训练,以提高检疫工作的准确性,避免疫病生猪肉进入市场,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3.3明确检疫责任
为保障检疫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生猪屠宰检疫各项流程的监控和管理,提高生猪屠宰场的主体责任意识。

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要求生猪屠宰场记录好生猪进场情况,并详细登记好病猪处理流程,明确每一头生猪来源和去向。

此外,生猪屠宰场还需做好生猪进场检疫登记,严禁来源不明的生猪进到屠宰场中,政府可以派遣兽医到屠宰场对检疫流程进行监督管理。

3.4完善生猪检疫信息网络化管理
按照有关生猪检疫规定,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生猪屠宰检疫进行信息网络化管理,建立猪肉产品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并与检验检测信息系统、执法系统、屠宰场质量管理系统等进行对接,完善肉制品来源追溯体系,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企业或部门,清晰掌握屠宰场生猪来源、检疫、出售等详细信息,提高生猪屠宰检疫情况和猪肉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3.5规范检疫程序
按照有关生猪检疫规定,生猪必须在进屠宰场前6 h完成各项检疫申报,然后经过兽医受理和确认检疫合格后才能进入屠宰场。

因此,必须要对检疫程序加强监管,具体监管措施如下:第一,常驻屠宰场的兽医必须按照生猪进场记录,对当天屠宰的生猪进行数量核实,还要检查各种检疫票证是否齐全。

第二,对生猪进行随机样本抽取,检验生猪样本是否健康,同时还要监测尿液中是否有瘦肉精,检查合格后,兽医要开具准许屠宰的通知书。

第三,在监管过
程中,若发现屠宰场没有按照规定处理病死猪,那么要对屠宰场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对于情节恶劣的还可以移交给司法机关。

(1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覃婉婷;2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韦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