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合集下载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摘要:“3+1”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

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3+1”人才培养,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从“3+1”的教学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研究“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3+1”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学体系高等院校不但承担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崇高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就业的压力,因此高校必须超越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其中“3+1”模式正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模式,即大学前3年完成专业所需的基本能力训练,后一年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是以提高学校专业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

基于校企合作的“3+1”创新教育模式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影响力,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多赢的局面。

教育必须与产业同步,高校必须与企业联合,填平鸿沟无缝对接,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3+1”人才培养模式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完成3年以专业课程学习后, 第4年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集中进行专业实训,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创建了一整套以应用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了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设计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开发了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了多家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02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人才培养模 式。
特点
强调实践应用、注重能力培养、强调综合素质、强调个性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 广,许多高校开始注重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加强了学生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一些高校也开始探索与 产业界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平和专业素养。
校企合作机制构建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等方式,为学 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
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符 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强产学研合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技术研发等方式,推动产学研合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完善
1 2 3
建Hale Waihona Puke 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督导等方 式,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完善评估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 价、企业评价等,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进 行全面评估。
加强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教学问题,并采取有效措 施进行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 量。
05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效果 评价
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就业率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的重要指标之 一。通过统计毕业生就业率,可以了解毕业生在就业市场 上的竞争力。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探索——以湖南文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为例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探索——以湖南文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为例
记 、 长为 组 长 , 校 以分 管 教 学 、 工 、 学 人事 、 就 、 招 财
务、 国资 的 副校 长 为副 组 长 , 由教 务 处 、 工部 、 学 人 事处 、 招就 处 、 务 处 、 财 国资处 、 团委 等部 门主 要负 责人 及各 教学 院 院 长参 加 的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 改革 领 导小 组 , 改革 探 索 进 行宏 观 规 划 和 指导 , 对 解决 和处理 改革 过程 中 的重 大 问题 , 同时成 立相应 工作 小组 , 以课程 建设 和 专 业 综合 改 革 为 抓手 , 面 开 全
左右。
关键 词 : 高校 ; 应用型人才 ; 培养 ; 改革
中 图 分 类 号 :6 3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4— 84 2 1 )9—02 0 17 5 8 ( 02 0 16— 4
从 20 年末 开始 , 国启 动 了《 0 8年 我 国家 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 纲要 (00— 0 0 》 2 1 22 ) 研究制定工 作 , 纲要 明确 指 出 , 等教 育 要 适 应 国家 和 区域 该 高 经济 社会 发展 需要 , 大应 用 型 、 合 型 和技 能型 扩 复
实践创 业愿 景 ; 三个课 堂 ”: “ 统筹 校 内课 程 教 学 课 堂 、 内课 外 活 动课 堂 、 外 实 践 创 新 创 业 课 堂 ; 校 校 “ 四个统 一 ” 共性 与 个性 、 论 与 实 践 、 新 与创 : 理 创
业、 专业 与就 业统 一 。
为全 面推 进应 用型人 才 培养 , 以学 生就业 为 目 标, 湖南 文理学 院 自 2 0 0 9年开始 , 立 了以党 委 书 成
紧密 结合 地方 实际 , 主动适 应 市场需 求 , 长 避短 , 扬 因势 利导 , 为地 方 经济 建 设 与社 会 发展 培 养 “ 得 用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年软 件2020, V ol. 41, No. 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871314);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1605107)作者简介: 郭文俊(1986–),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杨泽民(1974–),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张叶娥(1975–),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郭文俊,杨泽民,张叶娥(山西大同大学 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摘 要: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当对自身准确定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地方性特有资源,对接新经济形态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

在此背景下,针对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本文提出了“维持本科水平、协同校政企、发展技术特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定位于面向产业发展,积极协同校政企三方合作,共同营造应用型人才育人环境,改进育人用人理念。

关键词: 新工科;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 TP391;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20.01.021本文著录格式:郭文俊,杨泽民,张叶娥.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软件,2020,41(01):102 105Explor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Local Universitie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GUO Wen-jun, YANG Ze-min, ZHANG Ye-e(College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Engineering,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037009)【Abstract 】: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osition themselves accurately and actively promo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make full use of local unique resources, so a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for talents under the new economic pattern and serve the regional social economy. In this context, in view of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s for engineering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educational concept of “maintaining under-graduate level, coordinating with colleg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developing technical expertise”, In the field of applying talents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positioned to fa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ctively cooperates with the tripartite cooperation of school,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o jointly create a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concept of educating and employing talents. 【Key words 】: New engineer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talents0 引言自新工科教育理念提出以来,各类型大学均开始对现有人才培养中的工科教育模式,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开展了改革和创新。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8,24(21)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发酵工程人才培养为例邓辉陈乃富孙传伯韦传宝詹少华韩邦兴陈存武*(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六安237012)摘要:工程人才创新能力不足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是新时代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建立了“2+1+1”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依托行业优势、实施校企合作、践行服务社会的多模块立体培养模式和培养思路,是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模式,其特点是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多元化的培养平台和工程化的教师队伍。

该文以生物工程专业发酵工程人才的培养为例,阐述了皖西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同类院校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发酵工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21-0150-03我国自开办生物工程高等教育以来,在为国家培养高级发酵专业人才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在生物工程高等专业教育开办早期,我国的培养体制是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同时兼顾了“重点人才”的培养,为发酵事业的发展输送了相当一批高层次的人才。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高校扩招浪潮之后,高等院校软硬件没有及时配套,导致发酵工程教育质量下降。

根据皖西学院近几年来发酵工程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在把握高水平发酵工程培养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水平发酵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办法,即依托生物工程核心专业,注重培养大发酵方向的创新型人才。

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培养要求,把核心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设计、专业阶段设计和管理模式设计作为着力点,同时联动校企平台,实施“2+1+1”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专业基础学习和企业专业实习和1年企业顶岗见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的4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发酵工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探索了一条具可操作性较强的培养之路[1,2]。

教学型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教学型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 因此 ,传 统 本 科 是 为 “ 天 ”培 养 人 才 , 当然 不 能 明 适应 “ 今天 ”的就 业 需 求 ,也 谈 不上 满 足 市场 需 求 了 。 ( )人 才培 养模 式 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是 学 校 为 学 生 构 建 的 知 识 、能 力 、
具 体体 现在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
教学型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木
李 敏 陈兴 文 白 日霞
[ 摘 要 】 应 用 型 创 新人 才是 产 业优 化 升 级 与 发 展 的 主要 力 量 ,也 是 全 面 建 设 小康 社 会 的 中 坚 力量 。
文章 从 当前 教 学 型本 科 院 校在 人 才培 养 目标及 培 养 模 式 等 方 面存 在 的 问题 出发 ,研 究探 讨 了教 学型 本 科 院
【 任 编辑 :何 循骞】 责
科 学 ,2 0 ( 0 : 6 — 0 0 3。 1) 9 8 .
考 核 反 馈 等 方 面 进 行 一 系 列 的改 革 探 索 ,巩 固 自身 薄 弱 环 节 ,体 现 自身 特 色 ,才 能 培 养 出符 合 时 代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要求 ,才 能 将 所 学 运 用 到 工 作 和 生 活 中 , 能 实 现 自身 的 价 值 ,培 养 出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高 素 质 的 土 地 资 源管 理 高级 人 才 。
【 】张 绍 良 , 汪应 宏. 强 师 资 队 伍 建设 ,推 进 土 地 资 5 加 源管 理 专 业双 语 教 学 [ D】. 国土地 科 学 学 术论 坛 ,2 0 . 中 0 6 [ ]刘 建 华 , 高燕 . 地 资 源 管 理 专 业 实践 教 学 环 节 设 6 土 置与 体 系构 建 (1. 国地 质教 育 ,2 0 ( ) l 6 . J 中 0 5, 1 :6 一 3

民族地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究

民族地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究

民族地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究摘要:对创新实验区的工科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方案、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管理与运行机制,从而形成了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

该体系的建立为满足工科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创新实验区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实施的“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1-2]。

为促进高校本科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提出了“坚持以新疆区域发展特殊需求为导向,高度重视工科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和应用能力,努力实现各民族工科人才教育教学质量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办学指导思想。

经过我院广大教师在少数民族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 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根据民语言学生的特点和新疆招生的实际情况,对本院工科民语言教学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并制定出适合新疆工科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修( 制) 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尊重现实,合理定位,因材施教,力求应用能力提高,结合新疆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创业意识和能力”,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民语言人才培养方案。

具体采用以下做法:①削支强干,强化实践教学,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②课程设置区别于汉语言计划,加大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比例;③预科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后,汉语学习不断线。

④高年级后(2、3年级) 开展专项创业教育,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创业和发展的经历,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创业规划设计专项比赛。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包括当前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阐述了研究意义,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即探讨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首先概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和内容。

通过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然后介绍了一些创新实践案例,并对创新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影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因素。

在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国内外比较分析、创新实践、影响因素、成果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日益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应对挑战、促进发展的关键。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逐步完善和创新探索中,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培养高素质、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需要的人才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探索符合时代需要的新模式,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创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创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1 4卷
第 2期
黄河科技 大学学报
J OURNAL OF HUANGHE S &T UNI VERST IY
21 0 2年 3月
M a . 0l r2 2
V0 _ 4 No 2 l1 .
创 新 民办 高 校应 用型 人 才培 养模 式研 究 术
付 立彬
( 河科技 学院 工学院, 黄 河南 郑州 4 06 ) 5 0 3
作者简介 : 付立彬(91 , , 17 一)男 河南潢川人 , 副教授 , 硕士 , 主要从 事民办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2 1 0 1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 究招标课题《 河南应用型创新人 才培养 问题 的研 究》 2 1 B 2 ) ( 0 1 4 1 的研 究成果之一 ;0 0年 21 度河南省 民办教 育协会课题 《 民办高校“ 本科学历教 育与职 业技能相结合” 的育人模 式研 究》 H 2 10 2 ) ( MX 00 0 0 的研 究成果之一。
收 稿 日期 :0 1 1— 0 2 1 —1 2
“ 力本 位 ” 需要 的知 识 与技 能模 块 组 合 , 能 所 教学 内
容缺 乏针 对性 和实 用性 , 职业 特征不 够 明 , 能达 未 到培 养 目标 的要求 。 同时 , 教材 的开发与 更新滞 后 ,
学校 又不 注重 与企 业 合 作 开发 及 时 反 映新 材 料 、 新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 ; 应用型人才 ; 培养模式; 创新途径
中图 分 类 号 :6 8 7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5 2 (0 2 0 -0 1 5 G 4. A 10 -4 4 2 1 )20 1 - 0
我 国 民办 高校 经过二 十 多年 的发展逐 渐 成为 高 等 教育 事业 的重要 组 成 部分 , 由于 民办 高 等 教育 但 起 步 比较 晚 , 史 比较短 , 历 又受 我 国传统 高等 教育 的 影 响 , 行 的人 才 培养 模 式 还 远 远不 能 满 足 社会 的 现 需求 。为 了适 应社 会 对 人才 的需 求 , 民办 本 科教 育 必须 改革 和创新 人 才 培 养模 式 , 区域 经 济 建设 服 为

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然而,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一、高校人才培养需改革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许多学生往往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操作。

而当他们毕业后进入社会,却发现自己的实践能力严重不足。

因此,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高校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学习不是结束所有的一切,它只是开始。

如果没有实践,学生们将会难以直接应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操作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其次,高校应更加注重多元化课程和教学方式。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不是只靠课堂上的讲解就能学会的。

学校应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多元化课程、参与社会实践和自由探究来拓宽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更看重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

因此,高校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以大学生就业为例,通过实习、模拟营销或者商业运营等相关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工作实际接触到的工作任务,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

学生应该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场景,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十分重要。

三、拓展国际视野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互惠的社会。

因此,拓展国际视野和接触国际先进科技和管理理论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校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交换学生和课程等方式来获取其他国家相关领域的经验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全球化竞争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其现状、优势、局限和发展趋势。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较少。

对于如何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

针对我国高校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数据,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深入了解。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具有以下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强化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应用型企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也存在以下局限: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实践教学资源有限: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充分锻炼实践能力。

完善师资培训体系:通过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增加实践教学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现状、优势、局限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日趋重要,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研究和发展。

本文在探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借以发现问题,并结合鲁东大学法学院实际,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就业法学院应用人才1 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中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专业人才。

目前,全国各类在校大学生已接近4000余万人,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近700万,不仅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要求高校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就业。

本人对部分高校文科学生培养过程作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普通高校对文科学生的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高校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尚不系统和全面,在多年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措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借鉴和整合。

(2)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高校在文科教育中,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和行政管理学等应用文科的分裂使学生出现偏科的特点,基础文科培养的学生虽具有较为深厚的基础,但对政治学、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等几乎不涉猎;而应用文科培养的学生虽视野比较开阔,但多实际才干,人文基础又不免薄弱。

(3)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实际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兼具“教书、育人”两种职能,但目前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知识考核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育人”的功能。

如果学生人文科学缺失,就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独立自主意识等方面与社会要求差距拉大,出现许多在校的优秀大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工作要求的现象。

2 鲁东大学法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如何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目前 , 高 校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不 以 专 业设 置是高 校主 动适应 社会需 求 、 能力培养、 社 会 岗位 需 求 为 中心 , 仍过 分 强 经 济 需 求 的 关 键 举 措 , 应 注 重 所 设 专 业 与 的 重 点放 在 学 科 的 完 善 上 , 造 成 学 习 内容 应 , 优化专业结构 ; 对新 兴 专 业 应 配备 易 侧 重 于 知 识 的 灌 容 应 跟 上 科 技 及 社 会 发 展 的 步 伐 , 使 学 生 营 实 体 作 为 教 学 实 习 基 地 , 培 养 符 合 社 会 输, 而摒 弃 了学 生 本 位 的教 育 教 学 理 念 。 在 能 够 学 以 致 用 , 培养社 会所需人才 。 与经济发展需要 的人才 。 产 学 研 合 作 也 加 教与学关系中 ,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 严 重影 2 提 供 更 多 学 生 未 . 3注 重教 学形 式设 计 , 进行教 学 方法 改革 强 了 学 校 与 社 会 的 联 系 , 响 了学 生 的学 习 积 极 性 与 主 动性 。 传 统 的 教 学 形 式 对 学 生 采 用 全 程 灌 输 来 就 业 机 会 , 从 而形 成 了科 学 的 高 校 应 用
朗的就业前景 奠定了坚实基础 。
2 . 4 校 内外 产学 研合 作培 养方 式
企业 、 高 等 学 校 和 科 研 院 所 之 间 的 产
1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 2 . 2根 据社 会及 时代 发展 需要 . 合 理进行 专 学 研 合 作 模 式 , 企业 为 技 术 需 求 方 , 科 研 院 的 问 题 业 设 置 、课 程 设 置 所或 高等学校 为技术供给 方。 该 模 式 有 效
的师资及软 硬件环境 资源 , 并 逐 步 提 高 其 促 进 教 学 与 科 研 相 结 合 , 促 进 科 研 成 果 转 化为 生 产 力 。 高校 主 动进 行 市 场 定 位 , 以经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摘要: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创新办学理念,科学构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五三一一”人才培养思想的探索是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人才为目标,有利于解决现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新机制与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自主办学实践,必然伴随着学校定位及学生培养质量等诸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能否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需要独立学院从很多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

但就当前独立学院的现状来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于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实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优化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展自身优势,最终形成办学特色,从而提高独立学院的竞争力。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经过多年的办学探索,我国独立学院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的还形成了显现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将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办学模式概括为“五三一一”。

主要内涵包括:一是制定培养计划,二是培养目标,三是培养方法,四是有力措施,五是培养目标;“一个中心”——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为中心,“一个关键”——关键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实用、够用等特点。

1.制定培养计划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前期为了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本科重点大学的培养待遇,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上复制了重点大学的培养计划,这种不顾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重复照搬严重影响了学院的教学质量。

为了突出独立学院自身的特色,我院专门出台了自己的培养计划。

主要依据考虑到我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整体素质还是比较好的,学习的潜在能力也很大,对他们加强必要的引导、个性关注很重要。

在学院的专职教师中,年轻教师的比例较大,他们和学生的年龄差距相对小些,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比较方便。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 6 20 G 4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7 3 (0 2 0 0 0 10 — 86 2 1 )7— O4—0 2
应用 型本科 院校作 为地方工科 院校的重要 组成部分 , 承 担着培养应用 型人才 的重任 , 如何 转变 过去 高职 、 高专 的培 养模 式 , 尽快融入应用型本科 教 育理念 , 制定 满 足区域发 展 需求 、 具有一定专业素养 和创新精 神 的高层次 、 用型人 才 应 培养模式是应用 型本 科 院校 的 当务 之急 J 。黑龙 江工 程 学院在应用型人才 培养 的道 路走 出了特色 , 在人才培 养方面 取得了一定成 果 , 形成了 目标多元化 、 体系开放化 、 案弹性 方
方案设计上采用顶层设 计 , 梳理通识教育 、 专业教育 、 综合教
育的教育平台 , 构建模块化课程 , 活组合 , 人才 培养方案 灵 使
具有灵活性 、 开放性 、 自主性。 4 .过程动态化 。动态化 的 教学过 程 , 力争学生 培养 的

统一与多样相结合 、 求学生 发展 的个 性与共性 相协调 , 力 使 学生成为大学学 习 、 活 的主人 , 学生 志趣 发现 、 生 为 潜力 发 挥、 个性 发展创造条件 , 发挥学生 自身特 长、 重视学生人文素
养在一个标准化的体系 内进行 。

人才培养理 念
1 .目标多元化。多元化 的培养 目标是 培养应用 型本科 人才的根本 , 学校作为应 用型本 科 院校 , 担负着 服务 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 培养 能够适 合 区域经 济社会 发展 、 适应 专业知识综合 、 创新工程技术进步 的应用型 、 复合 型、 创新型
— —
4 — —
交互式 、 式教学法。 同时 , 研讨 引入 企业 技术 专家开 展理 论

民办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创新研究

民办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创新研究

民办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民办本科高校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旨在探讨民办本科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模式创新研究,以此为引领,推动民办本科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和发展。

二、民办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状1. 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及其优势民办本科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其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相对于公办本科高校,民办本科高校具有灵活机制、快速反应、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灵活性和优势,可以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各大高校的重点。

民办本科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三、民办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创新研究1. 实施产学研深度合作民办本科高校可以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等单位实施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通过合作办学、科研合作、实习实训、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推行项目化教学在课程设计方面,民办本科高校可以推行项目化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 建立双导师制民办本科高校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即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

企业导师可以提供实践经验和行业前沿信息,学校导师可以提供学术理论和指导性的指导,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民办本科高校可以推行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使学生更具竞争力。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速 发展 。应 用 型人 才需要 具 有较 强 的实践 和动 手
质的要求就明显不 同。但是 , 在 目前的高校应用型 人才培养过程 中, 层次性 比较模糊 , 在理论知识转化 为实践的教学 中, 高校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尤 其是在教学 中学生不能牢 固掌握基础知识 的情况 下, 知识面 的扩展 和 向深度挺进都存 在一定难度。
在 实践环 节采 取 的是 “ 放养” 模式 , 造 成 了学 生不 能
学过程中, 可以体现出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教学特色。 学校 自 有 的教学基地可 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 、 教师
提高和社会服务的作用 。在教学基地中教师可以带 领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实践之 中, 在教学的第二平 台上促进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并充分发 挥实践教学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教师可以带领学 生直接完成一些项 目, 学习方 式和实际 岗位衔接可 以促进在教学过程 中弹性处理 , 实现在产学研方面
才的培养过程 中, 需要 不断地积极推 进才可 以取得一 定效果 。
关键词 : 人才 ; 应用型人才 ; 人 才培养模 式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1 5 8 O ( 2 O 1 4 ) o 2 —0 1 0 3 —o 2
的前提和保障 ,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 高等教育需要
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 运用
段 。我国高等教育 已经越来越贴近社会需求 , 更加
注重对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 后危机时代 , 我 国企业进入 了转化升级 的关键
时期 , 企业 发展 过 程 中 对人 才 的需 求 结 构 也 已经 发
生 了明显变化 , 正在从对 总量 的需求转变到对人才 质量和素质 的要求上来 。随着这一转变 , 高等教育 的教学模式也必然需要从知识教育导 向向社会需求 导向进行转变。许多高校在发展过程 中已经深切认 识到了这一问题 , 在培养人才层次上趋 向于应用 型 人才 的培养 。

以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为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为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为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紧跟时代变革的步伐,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各个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个大背景下,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为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备受关注。

一、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的地位与作用学科竞赛是高等教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法,它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而创新创业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方面,学科竞赛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专业知识,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的技能。

在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并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深化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学生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

学科竞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学科竞赛对于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创新创业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

1. 以学科竞赛为引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学科竞赛作为学生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思维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可以通过设置学科竞赛项目或开设相关课程,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物理竞赛等学科竞赛,让他们在比赛中更好地学习和实践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维普资讯
画京 客 戳鹭
26 1 第 期 0年2 6 0 月
地 方 高校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创 新 模 式 的研 究 与 实 践
廖惜春 黄清容
( 邑大 学信 息学 院 广 东江 门 五

592 ) 200
要: 地方高校 坚持 注重工程 素质教 育, 贯彻 “ 原理 、 工程 、 工艺和管理” 四位一体 的教 学理念 , 以 及应 用型人 才培养创新模 式的研 究与 实践的初步体验与收获 。 出并 实施 了采用“ 提 课题 + 课程 +实验 +成果 +报告” 综合评分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 使理论教 学、 实践教 学和 实际应
人才。
( )由于历史等原因 , 2 传统的实验体系以各 门
课 程 为线 , 以原理性 、 证性 实验 为点进 行 , 乏生 验 缺 机 、 力和 系统性 , 缺乏实 用性 , 生往 往只是 为 活 更 学

11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组 织有 博士 硕 士参 加 、 术 造 诣 高 、 学 有较 强 科
培养 和造 就 了一批 学 生满意 、 企业 满 意和学校 满意 的毕业 生 。对本 科 生 实施 技 术 应 用 能力 的培 养 和
训练, 同时结合侨乡地方性大学 的特点 , 积极进行 教学 内容 和教学 方式 的改革 探索 与实 践 , 得 了一 取
些初 步成 果 。 1确 定人 才培 养宗 旨 . 几年 来 , 我校根 据 “ 向基层 、 面 服务社 会 ” 的人
( )研究现有专业基础课程 、 1 专业课程和相关 实验教学与当地 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关系 , 理顺本 学科实验教学体系与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 和相关 专业理论课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的交织关系, 根据 地 方高 校 的特 点 , 变 理 论课 程 的 “ 式 推 导 ” 改 公 式 教学和实践教学独立 于实际应用之外 的模式 , 以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探讨并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这一趋势。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这个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制约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纷纷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随着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社会中重要的竞争力,高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越来
越受到重视。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学生具备应用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文将探究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挑战。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重重要性。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
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践环节。

而应用型创
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中最为重要
的竞争力之一。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掌握从问题发现到解决方案的全过程,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
新意识。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仍然存在。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追求知识的灌输。

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变这
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行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科成绩,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要改进评价体系,更好地评价学生的
综合能力。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更好地与产业结合。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贴合市
场需求,因此高校需要与企业深入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调整培养方向
和内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且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
很少有单打独斗的情况,而是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任务。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与他人协同合作,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
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挑战,需要改进教
学模式、评价体系,并且与产业更好地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只有克服这些挑战,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
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