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合集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强调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理念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理念有所不同,学术型人才培养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则将重点放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以实践为导向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和社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引入实际案例、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要求。

此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1、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

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企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支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研机构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新和科研水平提升。

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和企业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高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高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的 需要 “ 用 ” 特 点 。复 合 型 、 用 型院 校 的培 养 目标 应 该 应 的 应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涉 及 教 育理 念 的转 变 、管 理 体 制 是 造 就 一 大 批 服 务 于 生 产 、管 理 第 一 线 的 高 素 质 的 的 完 善 、 育 内容 的 更 新 等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根 本 目 教 具 有 较 强 业 务 素 质 和 技 能 的高 级 技 术 人 才 ,使 复 合 的 ,在 于 通 过 构 建 有 利 于 培 养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的 型 、 用 型 人 才 的培 养 最 终 面 向 人 才 市 场 , 服 务 于 应 并 具 有 创新 能 力和 创 新 精 神 的 复 合 型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区 域 经 济 和 地 方 经 济 的建 设 。 模 式 。高 等 教 育 肩 负 的特 殊 使 命 决定 高 等 教 育 必 须 三、 建复合型 、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构 应 坚持 教育 创新 , 化 教 育改革 , 化 教 育结 构, 理 深 优 合 配 置 教 育 资 源 , 养 学 生 对 知 识 的学 习 和 运 用 能 力 , 培 ( ) 变 思 想 、 新 观 念 一 转 更 转 变 教 育 思 想 、更 新 教 育 观 念 是 教 改 实践 的思
【 中图分类号】 G 4 60 【 文献 表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17 2 0 ) 1 0 3- 2 0 2 4 0 (0 8 1- 0 3 0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应 着 眼 于 世 界 技 术 发 展 趋 势 , 性 变 革 过 程 。 因 此 , 素 质 教 育 思 想 指 导 下 , 持 知 着 在 坚 眼 于 国 家 产 业 结 构 的未 来 变 化 ,在 现 阶 段 培 养 : 批 识 、 力 、 质 并 重 的 教 育 价 值 取 向 , 力 培 养 复 合 挺 能 素 大 国际竞争 力 、 新 能力和适 应能力较 强的复合 型 、 创 应 型 、 用 型 人 才 是 我 国高 校 改 革 的必 然 选 择 。 应 用 型 人 才 已成 为 我 国高 等 教 育 的 当务 之 急 。

"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整个 过程 中我们 要落 实让 学 生 1 、 打造 囊括教 学 、 提 升 能 力和 思想培 养 等活 动相 结合 的全新 教 新 成员 。在 以创新 为原 则的基 础上 , 在 创新 设计训l 练 中全 方位多 角度运 用所 学知 识 , 提 出具有 自 己创新 育 模 式 从 某些 方 面看 , 规模 较小 的 大学 无论 是在 学 生数 目和学 校配 套 的构思 方 案和设 计 ; 指定的 专职教 师会 参与进 来共 同解 决训l 练 项 目
【 关键词】 五位一体; 应用型;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构建


五 位 一 体 的 内 涵
作用, 一 定程 度上 影 响 了创新 能 力的 培养 。要 改变 以上 的 缺 陷, 我
们 必选 摒弃过 时 的 “ 灌输 式 ” 、“ 填 鸭式 ”的 教育教 学传统 方 式, 开 由具有 丰富 经验 的教学 老师 进行 科学 具有 良 好 的政治 思想 品德 和人 格 , 具有 艰 苦创 业 、 自强 不息 、 顽 启 全新 的创新 教育 模式 时代 , 合 理的选 题 , 采用做 任务 的方 式 , 把学 生 自身 的兴 趣 , 自由 组合创 新 强 拼搏 、 甘于奉 献 、 敢于 创造 的创业 精神 ;
l 、 在 品 格 标 准 方 面
队伍, 让学 生在 创 新设 计中 综合 运 用所 学知 识 , 自 己构思 方 案和 进 整 个过 程 贯彻 创新 的 原则 , 形 成培 养学 生创 新 能力 的教 学 应 用型 人才 应 具备包 括 思想 道德 素质 、 业务 素 质 、 文 化 素质 、 身 行 设计 , 心 素 质在 内的较 高综 合 素质 , 具 有创 新 精神 、 团队 协作 精 神 和敬 业 机 制 , 达到 培养创 造性 人才 的 目的 。②营 造创 新教 育环境 。为 了使 学 生能 够在 四年 的学 习过 程 中充分 发挥其 主观 能动性 , 我 们应该 加 精神。 大 力度 孕 育学 生 的创新 思 想和 能 力 , 采 取越 早 越好 的方 式 , 即从 新 3 、 就 知 识 结 构 而 言 生 一入 学就组 织丰 富多彩 的相 关课外 活动 , 不但 可 以达到 学生对 专 具备 扎 实 、 系统 的专 业 基础 理 论 和专 业 基 本知 识 , 具备 与 专 业 性 质相 适应 的 社会 、 人文 、 自然 科学知 识 , 具备 科技 开发 的理 论与 方 业 的了解 , 而 且还 很大程 度上 可以 提高对 专业 的热 爱和兴 趣 。与 此 同时 专设 实验 室和 配 备一 部 分仪 器设 备 , 在 专 职教 师 的指 导下 , 让 法。 每 个 学生 都可 以利 用业 余 时 间充 分提 高精 湛技 能和 必须 的创新 能 4 、 就 能 力 要 求 而 言 凝结资 源开拓 包括创 新能力 与实践 能力的相 结合的 育人院 校 。 应 用型 人才 应当 具备 获 取知识 和创 造 性地 应用 知识 的 能力 , 具 力 , 有 设计 、 制作 、 分 析 和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能 力 , 具备 经 营 管理 、 组 织 交 ( 2 ) 以实 践教 学为切入 点和重点 , 充 分培养学 生各 具特色的个 性 往、 应 急应 变能 力 , 具备一 定 的科研 能 力 、 技术 思想 表达 和技 术应 用 发 展和 创 新精 神 。在打 造应 用 型人 才和 开 拓育 人为 纲领 的 教学 模 需 要有侧 重点 , 一是加 强 实践 教学 , 充 分培 养学 生各具 特色 的个 能力 ; 应 用型人 才应 当 具备 实验 、 计算 机 、 外语 等 专业技 能和 基本 工 式 , 性 发展 和创 新精神 。教 学是老 师和 同学之 间 的精彩 互动 , 假若 专职 艺 操作 技能 Ⅲ。 教师 的在课 堂上 的教 学方式 非常 具有创 造性 和引导 性 , 那 么学 生耳 5 、 就 应 具 备 的 思 想 而 言 能 够综 合 运 用 所学 专 业基 本 理论 、 基 本 知 识解 决 实 际 问题 , 将 濡 目染 , 长 期以往 , 必将 形成独 到 的创新 能力 思维 , 因此我 们得 出结 科 学研 究成 果 转化 为具 体 的实验 设计 、 工 作流 程 , 并转移 到 生产 、 流 论 , 专 职教 师 的具 有创 造 性和 引导 性 的教 课方 式 , 将 会 很大 程 度上 带动学 生 , 培养 学生的创 新能 力。 通、 社 会服务 等各 个领域 。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出适应这一需求的人才,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有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这样一种模式,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符合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视实践教学。

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形式。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应用型创新往往需要借鉴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可以设置跨学科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实际案例的教学。

通过实际案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实际案例可以来自企业、行业或社会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性和挑战性。

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核心能力,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创新实验室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竞赛、项目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六,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可以通过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杜才平/台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管理邢晓红/台州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陈昌兴/台州学院思政部教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杜才平邢晓红陈昌兴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规定为学校的培养目标,这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分级分类办学思想贯彻的必然结果。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地方本科院校应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构建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拟从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关系的视角,试图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新机制。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含义及其特征(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含义21世纪初期,学术界提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并赋予其崭新的内涵。

樊华等学者认为,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相对于研究型、技能型创新人才而言的,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执行者,是具备将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能力的人才。

[1]它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它具备应用型人才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既拥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又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

总之,既能在创新中应用,又能在应用中创新,这就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显著特征。

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需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保证和支撑,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蓝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和手段。

顾明远先生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是指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所有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组织形式,包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教材,以及全部教学要求等各个要素的总和。

[2]其实,顾老先生这一定义完全可以解释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含义,因为任何一种应用型人才都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简言之,所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摘要: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能在创新中应用,又能在应用中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应用型人才作为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其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应用型人才,顾名思义,是指那些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人才。

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显得束手无策。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迅速适应社会的需求,导致了人才与市场的脱节。

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更加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当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

例如,在工程领域,培养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在医学领域,培养能够熟练进行临床诊疗和疾病预防的医学人才。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课程体系应当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的融合。

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

例如,可以开设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应当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小组讨论教学法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数智化时代“三融合”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数智化时代“三融合”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数智化时代“三融合”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正处于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期。

在这个过程中,会计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构建一种适应数智化时代需求的“三融合”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三融合”是指将会计学科与信息技术、管理学等多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一种具有高度实用性、创新性和适应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会计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具备良好的管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分析数智化时代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以及当前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三融合”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1. 数智化时代对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会计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个数智化时代,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会计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字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以便能够熟练运用各类数据处理工具,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信息。

会计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跨界整合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作,以满足企业多元化的业务需求。

会计从业者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便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会计服务。

在数智化时代,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数据分析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当前会计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挑战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传统的会计学本科课程体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注重培 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 好的实践指导。
促进产学研合作
教师需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项 目,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社会评价与认可度
04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的实施
教学组织与管理
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根据行业需求和学校定位,制定具有针对性 的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和创新能力。
优化课程结构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 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实施学分制管理
推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安排 学习进度,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新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 当前、行业的 合作,共同推进实践教学和产 学研一体化。
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需 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
对策建议
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能力。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综合运用考试、作品评价、项目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 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重视学生反馈
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 教学质量。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评价,将企业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以更好地满足 行业需求。
05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的成效与反思
提升就业竞争力
通过培养创新人才,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 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挑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需要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实现产教融合,将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培养更多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采用一些新的教育模式,依据产业需求,配合教育目标,制定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计划与标准。

具体做法是,将相关产业领域与高校紧密结合,产业界提出具体应用型人才需求后,学院进行课程设计,以此为依据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实践任务以及毕业需求,使学生能迅速融入企业并掌握企业实际应用需求。

另外,在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工程实践活动等形式,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实际生产环境和实际应用需求,从而迅速接近企业的业务流程,并了解企业实际工作的过程与经验。

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创新与研究,这样才能够确保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水平。

高校应当重视对行业发展趋向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以及行业趋势预测。

通过这些方法,高校能够全面了解产业发展的趋势,适时调整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并根据行业趋势变化,及时更新课程体系,从而保证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高校需要针对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和标准,借助实践的机会和途径,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和了解,努力为产业培养更多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构建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

构建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
中 图分 类号 : G 6 4 0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6 3 4 1 ( 2 0 1 3 ) 0 4— 0 0 6 3— 0 2
随着经济社 会快 速发展 , 社会需 要更 多 的创 业型 人才 , 因此 国家对高 等教 育提 出 了新 要求 。同时 , 行业 、 企 业更 多
2 0 1 3年 7月 第2 6卷 第 4期
黑 龙 江 生 态 工 程 职 业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1 . 5 专 业设 置 依 据 不 同
学术型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是依据知识 的分类 , 强调学科
教育为主 ; 应用 型高等 教育专 业设 置是依 据产业 分类 、 行业
要求应用 型高等教育 院校 的人才培 养方 案 紧紧结合 市场 需
求, 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 , 按照行业标 准、 企 业 标 准 和 职 业
究; 应用型高等教育是 以解决生产管理 服务一 线的现 实问题
为主 , 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1 5 作者 简介 : 陈茂松 ( 1 9 7 7一) , 男, 江 苏 泗 洪人 , 助 教 。 研
究方向: 教 育研 究 。
齐齐 哈尔工程 学 院与齐齐 哈尔市北 京现代瑞 宝宏通 汽
特色 的应用 型高等教育 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
1 应用型高等教育与学术型高等教 育的区别 1 . 1 培养 目标不 同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及其特的认识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是相对于专门学术研究型人才提出的。

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了知识而寻求知识,对真理的追求是其驱动力,在其所属的学科专业领域内追求精、深、专的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知识做出批判性思考,检验知识的真伪;应用型人才则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在知识被运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他们应该有更宽广或者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有用性,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却不一定需要非常精深的理论知识。

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能够把科学原理转化为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的“工程型”人才:另外一类是在生产工作第一线从事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能够把“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换为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技术型或技能型人才。

两种类型的人才在知识的类型、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区别,培养机构也有所分工,后者主要由高职高专所培养,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以构建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

本文所论述的应用型人才,则主要指第一种类型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特征是:从知识结构上来讲,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又要注重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为学生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

从非智力因素上来讲,有热爱祖国的激情、勇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合作与团队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责任感。

从能力结构上来讲,强调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处理多学科课题的意识和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相应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培养目标的适用性、培养过程的整合性、知识的综合性等。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方面仍然存在误区,注重在单一学科领域中培养人才,使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适应性较差而且培养目标未能充分关注国家和区域经济、市场需求学生就业情况以及就业后适应度等。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据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围绕“提升内涵上层次,服务地方促发展”实践载体,紧密联系实际,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梳理调研思路、高质量确立调研题目、高要求抓好调研过程、高水平撰写调研报告”的调研要求,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研课题,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背景与意义1.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大众化高等教育主要培养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进人“大众化教育”阶段。

“大众化教育”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数量增长和高校规模的扩张,它涉及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个是培养规格的变化,即由“精英教育”主要培养研究型高端人才向“大众化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

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对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变革,由注重知识传授和理论创新为特征的精英化教育向以能力为主、应用为本的大众化教育转变,突出对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也从计划经济时代确立的“以知识为本,以应试为特征、以分数为指标”转变为新时代确立的“以能力为本,以适应为特征、以胜任为指标”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质量标准。

也就是说人才培养质量不再以学校的考试分数为关键指标,而是以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评价与认可程度为标准。

在大众化教育时代,更多的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本科生就业去向发生转变广大企事业单位迫切需要上手快、应用能力强的人才。

本科生的就业由原来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机关单位转变为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一线岗位。

岗位性质由原来的主要从事研究、管理和教学向主要从事技术应用和技术开发。

用人单位不仅看重学业成绩分,更加强调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不仅看重毕业生的智商,更看毕业生的情商、对事业和岗位的态度和责任。

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应用型技术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热门话题。

培养一批能够精通这些技术,懂得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各个高校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面,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高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教育理念转变:从传统的“知识论”到“能力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求教育理念转变。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追求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点,评价方式也被局限于考试成绩。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应该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去动手尝试,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跨学科应用,这是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2、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重点要求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以三创人才培养为例,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计应该贴近现实需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可以通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开展项目研究、实验室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专业技能的应用,保证学生在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使理论学习和现实应用紧密联系起来。

3、评价方式创新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评价方式也需要有所改变。

传统的考试只能考察学生的记忆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评价方式不应仅仅停留于传统的考试成绩,应该引入实习、实践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学生的技能指导,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实现“以实践为主导”的评价方式。

1、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专业技能,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近年来,随着各地高校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谈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谈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生是由社会发展背景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所决
过剩 , 不是绝对的过剩 , 而是相对 的过剩 , 因在 原 于高校培养的大量的理论型人才过剩 ,而应用型 人才却是急需。 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主力军 , 理应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 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 应用型人才 ,以此来很好的解决人才供需的结构 性矛盾。 三、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墙薯 模式建设 I 的策略 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 关于人才培养模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背■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基本建设的首要与核心 l求 , 就必须要明确 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 在人
进入 2 世纪后 , 1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 层次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 已由精英教育走 向大 众化教育 , 在办学理念 、 办学类型 、 办学特色等方 面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2 世纪 9 年代末 , O 0 国家 通过整合 、 共建将一批办学条件较好的地方性专 科学校 , 升格为本科院校 。 这些新建本科院校为了 和老牌院校错位竞争 , 开拓发展的空间 , 通常把人 才培养 目 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 ,习惯上称这种人 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 人 才培养模式。 0 0 2 21年 月 2 5日, 黑龙江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高票通过了齐 齐哈尔市政府上报黑龙江省政府的 《 关于齐齐哈
谈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
I ・ 嫱 / 日

世 — 1 ~ 天
黑龙江 刘英明
摘要本 提 了 建 科 校 用 人 培 模 建 的 略即 高 :文 出 新 本 院 应 型 才 养 式 设 策 ,以 起 基 完 目 培 以高标准的考核 机制评 资 伍 进 才 养以 水 的 训 点 培 人 引 人 培 ,高 质 师 队 促 人 培 ,高 平 实 地 养 标 领 才 养以 素 的 价人 才培 养。 的善 才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创新能力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高校培养,企业培养和社会培养。

其中,高校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高校培养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科学研究人员,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高校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注重实践。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应对社会的需求。

因此,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

其次,高校人才培养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从事研究和创新打下基础。

2. 企业培养企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主体,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企业需要有创新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因此,企业也需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首先,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养。

这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培训课程或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来实现。

另外,企业可以在招聘时注重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其次,企业可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企业与高校合作,可以为企业引入一些新的想法和技术,同时为高校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机会。

这种合作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和高校的创新能力。

3. 社会培养由于社会上的变化和创新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个人的创新能力也需要不断地提高。

社会培养可以帮助个人在这个方面进行改进。

社会培养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

继续教育是为广大社会人士提供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的机会。

通过参加继续教育课程,人们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以下三个因素是关键的:1. 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文化,具有以下特点:鼓励创新精神和行为,为创新提供支持和资源,允许错误和失败,提供开放和协作的环境。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课件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课件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互联网+教育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为学生提 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01
互联网+实践
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 践机会和场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02
03
互联网+创业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创业实 践,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帮 助学生实现创业目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01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和
教学水平。
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
02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展教
师的视野和知识面。
引进优秀人才
03
积极引进具有企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推行案例教学
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 引言 •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 •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措施 •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案例分析
01
引言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 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 断增加,这类人才能够快速 适应岗位需求,为企业和社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鼓 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理论、创业案例分析、创新思维 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构建符合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训。

校企合作:需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学术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质量保障机制: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加强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五实”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五实”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五实”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五实”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

该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培养、学以致用和综合素质提升。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实育人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法。

第一实: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五实模式强调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设立实验室、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场所,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与实践训练,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实践性实习,让学生进入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以致用,锻炼实践能力。

第二实:实用能力培养实用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五实模式强调通过实际应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实用课程,如实用英语、实用数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用项目,如社会调研、社区服务等,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三实: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素质,五实模式强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校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实际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开展实践性项目,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实践和巩固知识。

第四实:实训与实习实训与实习是五实模式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性的实训和实习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行业需求,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校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训场所,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接触真实问题,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五实:素质提升素质提升是五实模式的终极目标,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综合素质课程,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文化、艺术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构建一种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

本文将探讨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解决社会问题。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对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呢?首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培养模式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培养模式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开放思维、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因此,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实践。

培养模式应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

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具备
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创新。

因此,培养模式应该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的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应注重实际问题导向的培养。

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培养模式应该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实践教学、项目实训和实际案例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因此,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思维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实际问题导向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