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为例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为例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为例摘要:以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结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三个要素,进行实证分析。

独立学院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启示:立足点应紧密地结合办学特色及学校定位;开设第二课堂和整合校园文化;采用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的方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利用普通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办学,有效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是广东商学院和广州市太阳城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独立学院,成立于2006年4月。

办学7年多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而且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该学院先后荣获“广东省十佳独立学院”、“广东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等称号。

学院三届毕业生近7000名,其中本科毕业生达到2500多人,初次就业率高达98.63%,高于广东省平均就业率;毕业生分布全省各地,以珠江三角为主,为中小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

本文试以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的办学实践,结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三个要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独立学院建构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策略。

一、培养目标:高级应用型人才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民办独立学院的发展道路。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定位,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提出了“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广东中小企业及社会服务机构培养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宽口径、多方向、复合型作为一所新型高校,其成功在于从教学、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办学特色、学生管理、科研水平和建设水平等方面按照高标准创立学院品牌,具备办学起点高,教学实力强的优势,同时采取引进和外聘相结合的方式,已初步建立起以教授、副教授为龙头,以讲师、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为骨干,以博士生、硕士生为主力的师资力量。

地方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韩山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

地方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韩山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

引言
地方高师院校主要是 为培养地方 中小学 师资,满 足地方 教育的需 要而设立 的地方高等院校。长期 以来 , 国地方高师院校在培养地方中 我 小学教育 师资, 服务地方基础方面做 出 _突 出的贡献 , 『 促进 了地方 经济 的发展。近年来 ,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 , 高等教育 发生 着一 系列 大变革 ,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 向大众教育转变 , 普通 高等师 范院校也开始大量招收非师范专业学生 ,普通高师 院校 中的非师范学 生人 数急 骤 增 加 。 该 承认 的是 : 通 师 范 本 科 院 校 在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开 应 普 设 非师范专业是顺应中国高等教育适 应 国际教 育、 经济 、 科技一体 化的 趋 势的有效措施 ; 是培养能满足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 行业经 济和社 会 发 展的专业人才需要的有 效措施 ;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需要 的 重要举措 ; 是保 汪高师院校 有稳定的 专业招生规模 、 做大做强 的重要举 措; 是充分发挥 已有 的教学 资源优势 、 挖掘高师院校人 才设备潜力 、 寻 求 发展 路 的重要举措 ; 是克 服 独设置师范专业效用不高 、 功能单一 缺 陷 的重 要 举 措… 。 我 国政府茌 2 纪末提 出把 “ 新教育 , 0世 创 培养创新人 才” 作为深化 “ 科技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的主要 目标之一 ?教育 部在《 向 2 面 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中明确规定 :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 术发展前 “ 沿, 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 次创 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 。” 许多高等院校也 都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我们对创新人才内涵 的理解逐步成熟 。 作 为立足粤东 、 务粤东 、 向粤东和广东省的韩山师范学 院. 服 面 根据 自身的基础和条件 , 0 4年开始招收非师范专业生物技 术专业 以来 , 自2 0 在科学构建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上,在以下几方 面进 行 了初步探 索。 转 变 人 才培 养观 念 。 建 平 台 +科研 +技 师 的 应 用 型 创 新 人 才 构 培 养 模 式 知识经济时代 到来后 ,人们逐渐将 人才培养的重点 由知识型 向能 力型转变 。著 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就 说过 :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 “ 养创造能 力一” 人才培 养观念 的转变 , 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随之发 生变动 。 根据现代教育界的定义 , 所谓人 培养模式 , 是高等学 校在一定教 育思 想和教 育理 念指导下, 据人才培养 目标 和质量标准, 根 为大学 生 设 计 的知识 、 力 、 能 素质结构 以及实现这种结构 的方式。 大学类型相对 应, 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三种类 型: 一种 是学科 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 第 培养的人才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 和宽广 的专业 口径; 第二种是技 能型 、 技艺型人才 培养模 式, 所培养 人才的基础理论 以够用为度, 实践 动手能 力则要求较 强; 第三种是介 于两者之间的人才培 养模式, 所培 养的人才 既 有 较 宽厚 的基 础 理 论 、 宽 广 的 专 业 口径 , 较 又有 较 强 的文 践 动 于能 力 。 韩师生技专业构建 的人才培养模式则属于第三类 I : 地方 高师院校必须参 与地方建设事业 ,培养的人才要满足地方之 需, 这也是地方高师 院校存在的依据。作为一所 拥有 10多年悠久历史 0 的省属师范高校 , 韩师 向来注重 的是培 养基础型的教育类人才 , 为粤东 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教育类人才 2 0 0 4年生物技 术专业成立 以米 , 韩师 生物系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 积极进行创新人 才的教学和人 才培养模式 , 构建了平 台 +科研 +技 能式 的应用型创新人 才培养模 式:前两年是基 础性 学习阶段 , 主要学习专业基础 课和 专业课 , 着重打好学生扎实的基 础 ,为学生后续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及专业技能 的训 练树起 一个专业知 识 平 台 。 两 年 是 研 究 性 学 习 和 技 能 培 训 阶段 , 生 根 据 各 自 的专 业 兴 后 学 趣、 当地人才 的需求 及未来 的职业 面向 , 从大 三开始选择专业方 向 , 在 完成部分专业课的同时进行专业方 向( 如食品安全与检测 ) 课程的学习 ; 学 生一方面选修专业课 , 一方 面自由选择科研平 台( 如农产 品加工 与保 鲜、 天然产物提取及其农产品综合利用 、 以植物组织 培养为主的植 物生 物工程 、 应用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及粤东海产经济 动物养殖等) 与教师 参 课题 的研究 。 此外 , 学生根据 自己的兴趣 , 进行各类技能培训 , 如食品检 验工 、 公共营养师 、 内部质量审核员和茶 艺师等 , 存毕业求 职之 前 , 绝大 多数学生都能够拿到至少两个职业技能 资格证 书 , 高 学生的适应 提 能力, 也大大缩短 l奉科生岗前培训 的适应期 。 『 学生 的学有所长能够被 当地企事业单位如意录用。 二 、 化 科 学 研 究 。 养 学 生 科 研 能 力 强 培 长期 以来 , 范 院 校 的 基 本 职 能 是 向基 础 教 育 输 送 师 资 , 师 范 性 师 在 与学 术性 的问题上争论不休 , 与综合性大学相 比, 重教学 , 轻科研 , 学术 气 氛不浓 , 科研 能力 不强是 师范 院校 的一个特点 , 响了学校定位 提 影 升 和发 展 。要 培 养 非 师 范 专业 高 素 质 人 才 , 须 强 化 科 学 研 究 , 早 培 必 尽

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No 5

T眦 E U A I N D C TO
独立学 院应 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冯 思敏
摘要 : 社会发展使得独立学 院应时而生 , 并具有 因生源差异而引起 的 , 同于普通 高校 , 既不 又有别 于高职院校的培养 目标和规格 等 特 点。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 才培养模 式只有符合 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 求 , 兼顾独立 学院 自身发展 的特点 , 才能培养 出既具备 一定的
基础理论和 专业技能 , 又能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 自行 更新 知识 结构 的高素质毕业 生, 独立学院从而也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空间和后
劲. 日益 走 向 完善 。
关键词 : 独立学院 人 才培养模式 初探
中 图分 类 号 : 4 G62 文 献标 识 码 : C DOI1 . 6 /. n17 — 1 1 020 . 9 :0 9 9js .62 88 . 1 . 2 3 i s 2 90
我 国民办高等 教育从上 世纪 8 年代 初恢 复起 至今 , 0 经历 近 3 年的发展 , O 已经 由社会 主义高等 教育 的有益 补充成 长为社会 主义高等教 育事业 的组成部 分 。 日益 激烈 的竞争是 E趋完 善 t 的市场经济带来 的必然结果。我们 现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 高 对 素质 复合型人才 的需要则显 得尤为迫切 。全 面提高大学生 的综 合 素质 , 培养适 应科技发展 和经济 建设 的高素质人才 , 当前 我 是 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 的热点问题。 而在 时代要求下应运而生的独立学院 , 旨在通过大众化教育 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 、 后续发展潜力及应用实践能力的专业 高 素质人才 。但是 , 独立学 院学生 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于普通高校的 学生, 这在理 论学习过程 中会造 成一 定困难 ; 而相 比高职 院校 的 学生, 他们 又不满足于仅仅学 习和掌握应用技能 。那 么 , 如何 根 据生源特点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深入人才培养模式 的探讨 , 构建 既能保证教学质量 , 又能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教学 基本规格要求 ?现从 以下 四个方面进行 探讨 。 1 准确定位 。 明确 培 养 目标 经过多年 的发展 , 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和学位管理制度渐趋 正 规。口 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前 , 必须要有 明确 的培养定位 和 目 标, 然后 , 我们 的探 索才能有 的放矢 。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首先 要 具 备 良好的做人 、 做事 、 做学问 的品质 。做 人指思想 品德 和政 治 觉悟 ; 做事指工作能力 和态度 , 包括团队合作 精神 ; 做学问指基础 科 学文化知识 , 技能水 平 , 专业素质 , 治学态度和方法等 。这三者 是 一个相互联系 、 不可分割 、 缺一不可的有机 整体 。因此 , 高校要 注意对 学生综合素质 的全面培养 , 避免高分低能 , 保持均衡发展 。 而作 为第三批本科录取的独立学院 , 或许其具体的教学 内容 和要求 与传统普通高校有所区别 , 但人才培养 的总体 目标是基本 致的。独立学 院应 以厚基 础 、 口径 、 宽 强能力 的全新标 准建 构 学生的知识体 系 , 注重科技 本领和人文素质 的相互渗 透结合 , 并 最终实现个性与综合素质 的全面发展。从这个层 面说 , 独立学院 的教育应在某种程度上 , 以培养 “ 通才” 目标 。 为 但是 , 从具体 的培养 目标上看 , 独立学院又有其独特性 , 即为 广 大用人单位输送需要 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这个特点是 由独 立 学 院 自身的资源现状和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决定 的 , 符合社会 发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以有效教学见长”,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12字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

我院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重新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几年来,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次规范与创新,由此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在兼顾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将所有的课程划分为3-4大模块,每个模块各包括2-3个课程类别,即课程组,每个课程组则包括若干门课程。

其突出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比例把握在50:50左右,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获得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获得更多身心健康自由发展的机会,我院大幅度增加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被掌握在40:60左右(不包括基本技能课)。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摘要: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特征,提出了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利用亲产业优势,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大课堂”;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阔视野,有效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1. 英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1947年,哈佛大学首次开设“新创企业管理”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类。

课堂教学除了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教学外,还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讲座、公司考察、自由讨论、个别辅导等。

课外活动则主要包括:(1)创业计划竞赛,指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投资的商业计划书。

(2)“合作计划”项目,指高校与公司、非盈利机构、政府机关等合作,定期参加一定阶段的工作实践。

(3)大学里的“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设备和创业辅导等。

(4)创业论坛,成功的创业家与学生座谈交流,使学生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创业经验、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可分为创业意识类、知识类、能力素质类、实务操作类,课程实施逐步深入,从入门到意识,再到技能,最后到热情。

英国政府明确提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于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而不仅仅是为即将要创建企业的学生实施教育和培训。

1987年英国政府发起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此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1)政府资助在学生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培养方面表现优异的高校。

(2)为扶持青年创业,政府提出了多种计划和基金,针对青年特点提供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引 言 、
练 . 学 计 划 中有 2 教 9门课 程 安 排 了 课 内算机 创 新人 才是 指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的 创 造 型人 才 .也 就 是 具 有 创 2门 独 立 实 验 课 程 . 2门独 立 实 验 课 程 是 : 个 新 意识 、 造性 思 维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人 才 。 新 人 才 的培 养 是 指 对 硬 件 综 合 实 验 .第 七 学 期 根 据 本专 业 3 不 同的 方 向 分 别 开设 创 创
计算机 网络 与应用方向 网 络 工 程 与 系 统 集 成 计 算机硬件与 技术方 向 嵌入式 系统 多媒体技术 与应用方 向 数字 图象处理
20 0 8年 第 1 期 2

建 电

2 1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张 瑜
(上 海 工 程 技 术 大 学 计 算机 系 上 海 2 12 ) 060
【 摘 要 】 随 着 计 算 机 和 通 信技 术 的 蓬 勃 发 展 , 算 机 应 用人 才 的 需 求 日益 增 加 ,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术 专 业是 各 应 用型 : 计 计 大 学普 遍 开 设 的 热 门专 业 之 一 。如 何 找 准 自 己的 市 场 定 位 , 出特 色 , 养 出 受社 会 欢 迎 的 创 a z  ̄ , 应 用 型 大 学 计 算 机 办 培 .-是 专业 人 才培 养 面 临的 一 个 重要 课 题 。本 文 就 应 用 型 大 学 计 算机 专 业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作 了探 索 与 实践 。 【 键 词 】 培 养 模 式 ; 新 思 维 ; 新 能 力 关 : 创 创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 新 能 力 、 新 素 质 的教 育 , 培 养 学 生 不 墨 计 算 机 网络 综 合 实 验 、 入 式 系 统 综 合 实验 和多 媒体 系 统 实 验 。 创 创 是 嵌 守 成 规 。 于 思 考 、 于探 索 的 精 神 ; 养 学 生 掌 握 坚 实 的 基 本 善 勇 培 这 些 实 验教 学 做 到每 个 实 验 均 有 明 确 的要 求 和 目的 .有相 有 每 知 识 、 本技 能 , 基 宽广 的知 识 面 , 强 的 实 践 和 应 用 能力 ; 养 学 应 的 实 验 指 导 书 . 详 细 的 考 核 措 施 和充 分 的技 能交 流 。 门课 较 培 构 培 生 的 责任 心 、 取 心 和 自信 心 。随 着 经 济 发 展 的 全球 化 、 络 化 程 的实 验 内容 相 互 衔 接 , 成 一 个 整 体 , 养 了学 生 的 动 手 能力 进 网 解 和 和信 息 化 . 会 对 人 才 素 质 的 要 求越 来越 高 。 索应 用 型 大 学 和 培 养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力 。 社 探 如 何培 养 具 有 创 新精 神和 实 践 能力 的 人 才 .从 而 提 高 国家 的 综 42课 程 设 计 . 本 专 业 课 程 设 计 是 利 用 所 学 的专 业 理 论 知 识 分 析 问 题 . 创 合 竞争 力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2 人 才培 养 定 位 造 性 地 设计 小 的 应 用 系 统 的 能力 开 设 的 课 程设 计 课 程有 : 向 面 我 校 是一 所 以工 程技 术 为 主 , 济 管 理 、 术 设 计 等 多 学 科 对 象 程 序设 计课 程设 计 、 法 与 数 据 结 构 课 程设 计 、 据库 原 理 经 艺 算 数 互 相 渗 透 : 科教 育为 主 , 究 生 教 育 、 等 职 业 教 育 和 继 续 教 课 程 设 计 。 本 研 高 育 协调 发 展 的地 方 高 等学 校 培 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的 43 作 教 育 .合 高 素 质 、 用 型 人 才 为 学 校 主 要 办 学 特 色 。 社 会 发展 需 要 各 种 应 产 学 合 作 教 育 是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 创新 2 o 级 开 从 O5 层 次 的人 才 , 应 地 , 育 体 制 也 分 为 各 种 层 次 『 。各 层 次 的 人 始 我 校 计 算 机 科 学 与技 术 专业 所 有 学 生 都 参 加 每 年暑 期 为期 6 相 教 l 1 才 都有 质 量 高 低 之分 . 须 不 断 创 造 培 养模 式 . 能 培 养 符 合 社 周 工 作 学期 的 合 作 教 育 。 校 积 极 创 新合 作 教 育 模式 , 总结 合 必 才 我 在 会 需求 的高 质 量 人才 。 因此 , 校计 算 机 科 学 与技 术 专 业 人 才 培 作 教 育 实 践 经 验 的 基 础上 努 力 实 现 三 个 创 新 .即 通过 加 强 理 论 我 创 将 养 定 位 在工 程应 用 型. 确 立 三 个 专 业 方 向 : 算 机 网 络 与 应 用 研 究 和 实 践 探 索 , 新 合 作 教 育 的 实 践 模 式 : 合 作教 育 与 就 业 并 计 方向、 计算 机硬 件 与 应 用 方 向 、 媒 体 技 术 与 应 用 方 向 。 这 三 个 指 导 、 学 改 革 、 学 生 创 新 实 践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 新 合 作 教 育 多 教 大 创 方 向在 课 程 设 置 上 的 主要 区别 是 特 色选 修 课 的 不 同 。 不 同 方 向 运 作 模 式 。 通过 建立 合 作 教 育 的质 量 保 证 体 系 . 现 合 全 员 、 实 全 程 控 制 , 立 评 估 指 标 体 系 , 新 合 作 教 育评 估 模 式 。 『] 建 创 2 的 专业 特 色 选 修课 如表 l 示 。 所

面向企业生物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贺州学院为例

面向企业生物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贺州学院为例

程 体 系 、 学 计 划 、 学 环 节 等 方 面 , 同 小 异 ( 数 教 教 大 多
学 校 课 程 体 系 差 异 不 足 1 O ) 其 专 业 定 位 和 培 养 ,
目前 大 多 数 高 校 通 过 和 企 业 的 对 接 , 渐 认 识 逐 到 培 养应 用 型人 才 的最 为 重要 和 必要 的途 径 就 是进
目标 不 够 明 确 [ 。 要 解 决 以 上 问题 , 须 进 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 必
行 校 企合 作 , 而 要 达 到 培 养 目标 并 不 容 易 实 现 。 然
因 为 , 阶 段 生 物 工 程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面 临 的 主 要 问 现
题 有 :
对 人才 技术 技 能 有 各 种 不 同 的要 求 , 是 当前 大 多 但 数 地方 院 校执 行 的是 统 一 模 式 的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无 法 一一 满足 各 种企 业 需求 , 而造 成供 需 矛盾 。 从
利 合 作 协 定 ) 界 排 名 第 六 , PC 专 利 前 十 位 中 世 是 T
21 0 2年 3月 第 3期
高教 论 坛
M a .2 2. O. r O1 N 3
H i he uc to g r Ed a i n For m u
面 向企业生 物工程应 用型创新 人才培 养模 式初探
以贺 州 学 院为 例
吴 桂 容
( 州学 院 贺 化学 与生物 工 程 系 , 西 贺州 5 2 0 ) 广 4 8 0
提 高 。在 理论 还 有 实 践 课 程 教 学 中 , 师 均 扮 演 最 教 主 要 的 角 色 , 此 是 人 才 质 量 培 养 过 程 中 影 响 作 用 因 最 大 的 因素 , 时 授课 教 师 的业 务 和 能 力 水 平 就 决 同 定 的 不实 施 效 果 和课 程走 向 [ 3 ]。 目 前 相 当 部 分 教 师 只具 备 理论 知 识 , 乏 企业 生 产 经历 , 企 业 生产 缺 与 相 脱节 , 生 所学 知识 缺 少实 用性 和 针对 性 。 学 4 目前 生 物 工 程 、 物 技 术 2个 专 业 之 间 在 课 . 生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应用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应用型大学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应用型大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初探。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应用型大学的课程设置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以满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要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挂钩,紧密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应注重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综合型的人才。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应用型大学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除了传统的实习和校内实验,应用型大学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实训和创新实验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了解相关行业的实际情况,提高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导师制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应用型大学可以通过导师制度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关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导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密切接触和互动,了解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热爱和潜力,并进行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导师还可以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衡量标准。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评价体系应该以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论文,还应引入综合评价和项目评估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实践和创新方面的表现。

普通本科经管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普通本科经管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 中图分类号】G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o 4 5 o 一 9 8 8 9 ( 2 0 1 3 ) 1 1 C 一
0 09 7-0 3
样 式和运行方式 。 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 学 院从 2 0 0 4年开始 , 先后 5次对 广西 , 主 要 是对南宁 、 北海 、 钦州 、 防城港等广 西北 部 湾经 济 区地 域的企 事业单 位 和私人 企 业 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 , 了解在 中国一 东
的语言和知识 性课 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求干什 么” ,从 而成为有广 泛适 用性 的应 用型人才 。因此 , 广西师范学 院经济管理 学院精心构建 了“ 理论教学一案 例教学一 模 拟实验一专业实 习实训 ” 四位耦 合互动 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即将理 论教学 、 案 例教学 、 模拟 实验 、 专业实 习相结合 , 培养 创 新型 、 应用 型人 才。理论教学 方面主要 突 出学生理论素养 的培养 , 通过加 强基础 理论、 基本 概念 的讲授 , 体现厚 基础 的要 求 ,为 提升实践 能力 和创新 能力 奠定 基 础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讨 论 , 理 论联 系 实际 , 在 问题分 析 中深 化理论 , 提升 创
力 和综合 素质状 况 以及 对学 校教学 和人
才 培养模 式 的改革意 见。在 调研 的基础
来, 广 西师范学 院经济管理 学院基 于经 济 管理 类专业实践性 强的特点 , 树立全 面素 质观 , 面向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经济 管 理类 人才 的需求 , 以“ 宽 口径 、 厚 基础 、 高 素质 、 强 能力 ” 为 总体 指 导思 想 , 拓 宽基 础, 培 养人 才 的主动适 应性 , 体 现创新 教 育、 素质教 育和 终身教 育理 念 ; 融教 师和 学 生能力 素养 、专业 知识 素养 培养 为一 体, 相互 协 调 、 综合 提高 ; 突出 “ 课 程结构 显重 点 , 课 程设 置多维 度” 的课 程体 系定 位, 注 重知 识 内容 的基础 性 、 系统 性 与先 进性 以及创新 实践运用能力 的提升 , 从理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物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结合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现状分析,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设置与实践案例分析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经验总结来分享相关经验与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1.2 研究意义物联网工程是应用型大学的新兴专业之一,其涉及到多个学科交叉,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探索和实践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创新创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要求。

通过研究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专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现状分析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适应物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现状进行分析:1. 人才需求: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于具备物联网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
台和学科基 础课平 台”等取 向。人才 培养方案 的 内在逻 辑
“ 整体养 成 、 识教育 与专业应用教 育相结合 ” “ 通 、因材施 教 ,
分流 培养 , 体现学 生个性发展 ” “ 出学 生实践 能力与创新 、突 能力 培养 ” 的原 则 , 积极 推行 “ P ” 通识教 育+ GC( 专业 教育+
养成 、 教育与专业应用教育相结合 ”“ 通识 ,因材施教 , 分流培
养 , 现学生个 性发展 ” “ 出学生 实践能力 与创新能力 培 体 ,突
养” “ 和 知识 、 结构 和课 程模块 体 系优化 ” 的原 则 , 面修 订 全
2 1 年公共 课 的开课 计划 。在此 以数学 、 00 物理 、 思政 三大类 公共课的开课 计划为例 ( 1 表 3 。 表 一 )
二、 以创 新 能力培 养 为基调 , 大应 用型 学科 专业 建 加 设 力度 。 化人 才培 养方 案 优
优化 人才培 养方案 ,首先体 现在人才 培养总体 目标 的 定位 与突破上 ,诸如 “ 高素质 、 能力 、 强 具有创新 精神 ” 已成 为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的总体 目 。人才 培养方 案必须 以创 标 新 能力培养 为基调 ;其次体 现在人才 培养方案 的具体设计 上 , 如“ 诸 厚基础 、 口径 、 宽 按照学科大类构建公共基础课平
安徽 新华 学院始 创建 于 2 0 年 ,0 5 升格为本 科 院 0 0 20 年 校 ,0 8年底 获得学 士学 位授予权 , 为安徽省第 一家升本 20 成
容、 课程体系 、 实践环节 、 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 的大胆 改革和创新 , 积极探索 “ 通识教育+ 专业 教育+ 职业生
略规划 的框架下 , 教育 主管部 门 、 高校及社会 相关 邀请 兄弟

应用型本科“40”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40”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为了保障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人才培养质量,在新疆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围绕“4+0”本科教育与高职院校联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要求,加大力度建设适于“4+0”试点项目要求的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设置代培养学生交流项目以及专业实验室建设。

通过一系列举措为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人才培养创造了优质资源,确保四年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举措进行了积极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1-0058-02应用型本科“4+0”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①米红林1,2,周振鑫1,李杰3,纳曼·麦麦提1(1.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新疆喀什844008;2.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1418;3.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140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许多高校进行了积极尝试[1-4],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基础条件极大改善、试点探索模式多样[5,6],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现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7],为适应新疆区域对专门人才的需要,满足新疆道路交通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和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以培养面向土木工程道桥、桥梁工程建设一线,能适应现代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部门从事技术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道桥工程师”为目标,喀什大学成为自治区首批五所院校之一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联合办学“4+0”模式试点。

2016年9月进行了第一次招生,目前学生已完成四个学期的学习,教学按照培养计划顺利进行,为了对跨学校、跨区域进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支持和保障,自治区教育厅进行了资金投入,支持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进行一系列软、硬件的建设,确保“4+0”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培养能够保质保量完成预定培养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摘要: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创新办学理念,科学构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五三一一”人才培养思想的探索是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人才为目标,有利于解决现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新机制与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自主办学实践,必然伴随着学校定位及学生培养质量等诸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能否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需要独立学院从很多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

但就当前独立学院的现状来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于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实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优化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展自身优势,最终形成办学特色,从而提高独立学院的竞争力。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经过多年的办学探索,我国独立学院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的还形成了显现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将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办学模式概括为“五三一一”。

主要内涵包括:一是制定培养计划,二是培养目标,三是培养方法,四是有力措施,五是培养目标;“一个中心”——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为中心,“一个关键”——关键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实用、够用等特点。

1.制定培养计划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前期为了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本科重点大学的培养待遇,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上复制了重点大学的培养计划,这种不顾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重复照搬严重影响了学院的教学质量。

为了突出独立学院自身的特色,我院专门出台了自己的培养计划。

主要依据考虑到我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整体素质还是比较好的,学习的潜在能力也很大,对他们加强必要的引导、个性关注很重要。

在学院的专职教师中,年轻教师的比例较大,他们和学生的年龄差距相对小些,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比较方便。

新工科背景下“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新工科背景下“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902021年5月总第361期ISSN1672-1438CN11-4994/T 新工科背景下“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苏 芳 王晨升 李 渊 王明明山西大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山西大同 037003摘 要:为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山西大同大学与中国重汽大同齿轮厂签订协议,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解该模式的有效性,以2017年和2018年参加实践学习的学生为样本,展开深入调查,重点关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调查结果显示,“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但学生总体满意度较高,取得了丰厚的实践学习成果,证明了以实践为根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

关键词:新工科;“3+1”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作者简介:苏芳,工学硕士,讲师;王晨升,工学硕士,副教授;李渊,工学博士,讲师;王明明,工学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2017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基于山西煤炭经济转型的机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编号:GH-17056);山西大同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对口升学机械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及考核方式研究”(编号:XJG20172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随着当前区域特色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具体化、精细化,因此亟须高校快速推进人才培养适应性调整,以满足当前人才需求。

新工科和“双一流”政策的出台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目标、要求和方向[1]。

为快速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要求,山西大同大学积极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基于区域优势,与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和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单位开展广泛深入的人才培养合作,快速推进我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 6 20 G 4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7 3 (0 2 0 0 0 10 — 86 2 1 )7— O4—0 2
应用 型本科 院校作 为地方工科 院校的重要 组成部分 , 承 担着培养应用 型人才 的重任 , 如何 转变 过去 高职 、 高专 的培 养模 式 , 尽快融入应用型本科 教 育理念 , 制定 满 足区域发 展 需求 、 具有一定专业素养 和创新精 神 的高层次 、 用型人 才 应 培养模式是应用 型本 科 院校 的 当务 之急 J 。黑龙 江工 程 学院在应用型人才 培养 的道 路走 出了特色 , 在人才培 养方面 取得了一定成 果 , 形成了 目标多元化 、 体系开放化 、 案弹性 方
方案设计上采用顶层设 计 , 梳理通识教育 、 专业教育 、 综合教
育的教育平台 , 构建模块化课程 , 活组合 , 人才 培养方案 灵 使
具有灵活性 、 开放性 、 自主性。 4 .过程动态化 。动态化 的 教学过 程 , 力争学生 培养 的

统一与多样相结合 、 求学生 发展 的个 性与共性 相协调 , 力 使 学生成为大学学 习 、 活 的主人 , 学生 志趣 发现 、 生 为 潜力 发 挥、 个性 发展创造条件 , 发挥学生 自身特 长、 重视学生人文素
养在一个标准化的体系 内进行 。

人才培养理 念
1 .目标多元化。多元化 的培养 目标是 培养应用 型本科 人才的根本 , 学校作为应 用型本 科 院校 , 担负着 服务 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 培养 能够适 合 区域经 济社会 发展 、 适应 专业知识综合 、 创新工程技术进步 的应用型 、 复合 型、 创新型
— —
4 — —
交互式 、 式教学法。 同时 , 研讨 引入 企业 技术 专家开 展理 论

以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为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为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为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紧跟时代变革的步伐,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各个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个大背景下,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为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备受关注。

一、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的地位与作用学科竞赛是高等教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法,它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而创新创业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方面,学科竞赛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专业知识,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的技能。

在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并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深化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学生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

学科竞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学科竞赛对于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创新创业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

1. 以学科竞赛为引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学科竞赛作为学生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思维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可以通过设置学科竞赛项目或开设相关课程,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物理竞赛等学科竞赛,让他们在比赛中更好地学习和实践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 理念 , 几年来 ,工商管理 学 院通过 各 种教 学 活 动使 广 大 师生 充分 认 识 到 了创 新 的价 值 , 高 了大 家对 近 提 培 养创 新人 才重要 性 的认识 。 同时 , 明确 了工 商管 理类 专业 的办学 定位 和 特色 发 展方 向 , 培养 高 素 质 、 为 具 有 创新 精神 和较 强实践 能力 的应用 型人 才 ; 科 目标是形 成 以涉农 、 学 近农 等工 商类学 科 为主体 , 以管理 、 文 人
观念 到制 度 、 软件环 境 到硬件 条件进行 全方 位 、 从 多角度 的综 合建设 。
3 当前 创 新 型 人 才培 养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 1 培养 目标 模糊 空洞 , 程体 系设计 不 尽合理 。高 等教 育 的人 才 培养 应 当 以素质 培养 为 中心 , 质培 课 素 养要 以创新 精神 和实践 能力 为核 心 。与此相适 应 , 理论课 程 体 系要科 学 完 整 , 践 课程 体 系要 全 面 系统 , 实 但 是 , 国传统 教 育模式 历来 就是 以知识传 授 为最高 目标 , 不 注重获 取 知识 能力 的培养 , 程 体 系设 计 忽视 我 而 课 选 修课 的地 位 和实践环 节 , 忽视创 新思维 培养 和创 新能力 开发 的状 况很 明显 。 () 2 学生 的 主体性 和个体 性没 有得 到尊重 。创新 是 “ 思 ” 我 的过 程 , 也是 “ 思 ” 我 的结 果 。我思 就 是 自我 对 环境 的所 予进 行新 的组合 , 而使主体 的个 性和 独特 性在 对 象上 得 以显 现 。所 以创新 是 贯 注着 人 的 主体 从 精 神 的 自由 自觉 的活动 。我 思是 一个 主动 的过程 , 以创 新是 个体 主动地 追求 的结果 。但是 , 所 目前教学 目标 的规 约性严 格 限定 了课 堂教 学 目标 , 钳制 了课 堂教 学 丰富 的动 态生 成 性 。如 , 重 知识 的积 淀 , 视 对探 索 注 忽 的渴 望 ; 注重 知识 的记 忆与理 解 , 忽视质 疑与批 判 ; 注重 学会 成 果 , 忽视 会学 的收 获 、 学 的体 验 。这 种 学 习 乐 内容 的强制性 、 知活 动 的受 动性 、 认 思维 过程 的依赖 性 、 堂交 流 的单 向性 使学 生缺失 了应有 的学 习过 程 , 课 即

我国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我国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注重 基 本 理 论 、 识 、 法 的 实 际 运 用 , 能 在 实 践 中发 展 创 知 方 并
本技能 、 基本方 法及相关 知识 , 具有从 事本 专业 实际 工作 和 研究工作 的初步能力 ; 守法律 、 遵 法规 , 守学生行 为规范 和 遵 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 具有 良好 的政 治素质 和思想 品德。依据
我 国本 科 高 校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初 探 冰
张 锡 侯
( 河科 技 学 院 民 办 教 育 研 究 所 , 南 郑 州 4 00 ) 黄 河 5 0 6

要 : 国本 科 高校 人 才 培 养 基 本 可 分 为 两 大 粪 : 类 为 专 才 , 称 专 门 人 才 , 我 一 也 包括 学 术 型 专 ? 人 才 与 应 用 型 专 门 人 才 ; ‘ - j
实践 能 力 的教 育 教 学模 式 。

才长 于学术研 究和理 论创新 ; 应用 型人才长 于新 知识在实践 中应用 ; 复合型人才既能理论创新 , 会将 新知识用 于实践 。 又 从另一个侧 面来看 , 学术 型人 才在学 术研 究 中, 要通 过成果
的应用来验证理论 的町信度 和可行 性 , 要注重 实践应 用 ; 也
我国本科 高校承担 着人 才培养 、 学研 究 、 科 社会 服务 三
项 基 本 职 能 , 才 培 养 是 它 最 基 本 的 职 能 。 19 人 9 8年 颁 布 的
用型专 门人才 的培 养 , 是系统 传授 某一 门学科 专业 知识 , 培 养具有一定专 门的技能技巧 、 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 的专 门
维普资讯
第1 0卷 第 4期
V0 . O No 4 11 .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探讨并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这一趋势。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这个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制约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纷纷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探索
程” ,它 是 我省深 入贯 彻 国家和 省 中长 期教 育 改革 和
张子礼/ 山 东 理 工 大 学 法学 院教 授 李 哲 王
玲/ 山东 理 工 大 学 法 学 院 副教 授
教 育 广 角
2 0 1 3 年第 1 5 期 ~ 当代 } 1 学
在 我校被 列为 山东省 应用 型特色 名校 之后 , 法学 专业成 为我校 名校 建设 工程 的重点 支持 专业 , 为应对


对 应用 型人 才培 养的理 解
选拔 方 式 、 教 育 内容 和 学科 专 业 设 置 、 教 学管 理 方 式
在 精英 阶段 , “ 知 识就 是 力量 ” 是高 等教 育 质量观
等方 面 的全 方位 变革 。 若从 大 众化阶 段 “ 量” 的指标 来 的典 型特征 , 教 育 的任 务 主要 围绕 着高 等教 育 大 众 化 的 门槛 , 但 若 从 深 度 、 广度 和学科 理论 知 识 的系统 性和 完整 性来 衡量
幽代教育料学 2 0 1 3 年第1 5 期
教 育广 角
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 的创 新研 究
与 实践探 索米
● 张 子礼 李 哲 王 玲
摘 要: 高等教 育进入 大众化 时代 , 知识 本位 的培 养模 式演 变 为能力本 位 的培养 模 式 , 而要提 高学 生的应 用能 力 , 必须深入 和 强化 实践环 节 的教 学质 量 , 不 同的学科 专业 需要 针对 自身的特点拓展 实践教
学环 节。 以法学专业 为例 , 强化 学 生法律 实务技 能培养 , 提 高学生运 用 法学与其他 学科 知识 方法解 决 实 际法律 问题 的能力 。 是 法学 专业应 用型人 才培 养的发展 趋势 。 关键 词 : 应 用型人 才培 养 ; 实践 ; 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创新指的是:把原有的进行重组、引进从而产生全新的效益。

创新是不断进步的核心,是社会前进的力量。

当代大学教育的革新应当围绕这个重要方向进行研究。

1.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注意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创新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本质内容。

从社会层面来讲,具备丰富的拓展性与创造力,为社会发展拓展新面貌,并且提供创造性贡献的人才,称之为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1)充足的文化知识与诚挚的人文精神;(2)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强壮的体魄:(3)勇于探索的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源源不断的好奇心;(4)较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与敏捷性;(5)多种多样的实践经验,团结协作的意识;(6)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夯实的创新思维。

第二,由于创新人才培养模是,它的开展方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需要借助教学团队和管理的力量进行,同时培养目的、传授方式、教育氛围、学科结构、课程模式等都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

该培养模式应当实行多方位、多渠道的全面建设。

2.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
应用型大学目前实施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获得一定的成果,真实的反映出教育改革的目的,培养了许多社会主义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并没有达到人力资源大国的目标、缩短院校差异化的教学特点。

2.1重培养目标一般性,轻目标差异性
应用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两个弊端,一方面是,普遍存在复制各大传统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成学术型;另一方面,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的为范本,培养目标定位成技术型。

2.2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实践应用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总课时、教学周期、单一学科课时以及必修课程学时在世界众多大学中都是排名第一,学生所修学分也比几大部分的大学高,同样的这些问题也存在于应用型大学。

许多的应用型大学虽反映出应用
型人才培养目的,但是其方案中仍旧根据传统大学的人才培养需求,在课程的开设上,存在过分细、全、专等问题,将知识的传授设置为教学的重点,从而忽略了专业的实践应用,最后学生都出现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的现象。

3.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途径
3.1抓紧创设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应用型大学应当力求地方政府与校外企业的支持,大力发展校政企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机构。

由于大学院校缺乏教学能力与资金,因此政府应当抓紧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机构与体系,以此弥补高校的缺陷。

同时政府还可以对应用型实行优惠政策,例如:资金补助、降低税收、校舍用房等,鼓励应用型大学学生多多实践。

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以促进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

校外企业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院校学生担任实践培训的导师,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培训与指导。

3.2拓展视野,吸收国外的教学经验
应用型大学应当多参考国外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研究、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等进行研究,提升我国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知识课程要对重理论轻应用的模式进行革新,重点培养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抛弃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创建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教学重点的宏观教学模式,始终以课内外相结合为教学载体。

将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创新人才培养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经验以此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期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与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社会发展急需应用型创新人才。

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改革实行的目的与主题,进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02):34-36
[2]储著斌.独立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05):140-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