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3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3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3篇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变革,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1案例一:与老师对立,逃学上网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曾经教过的男生。

他是一个朋友的孩子——轩。

我见到他时,一个人在大街上溜达,身上背着书包,嘴里还吸着烟。

他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我,当我喊他的名字时,先是一愣,后急忙扔掉香烟,站在那呆呆得看着我。

也许是老师的身份,让他当时的表情就是诚惶诚恐。

我并没有批评他,只是嘱咐他早些回学校,因为那个时间段是学生在校上自习的时间。

第二天,他主动来到我的办公室,说出了他昨天逃课的原因。

轩本来是个不错的学生,好多老师都说他聪明,给我的印象也很好。

可在高一下半年学校重新调整了班级,轩离开了原来的班级。

新的环境让他感到很陌生,新的同学和老师让他感到很不适应,没能够很快的调整心态,融到新的集体中去。

有一天轩迟到了,新的班主任批评了他,这让他感到很不快。

第二天轩又迟到了,这次他是故意的,他不愿向老师认错,老师很生气,就请了他的家长,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轩不仅没有改正,而是选择了逃避,逃学去网吧待了一个上午。

后来就出现了开始我讲的情况。

轩对我说自己很想回到原来的班级,对原来的老师和同学很留恋。

自己非常担心在新的环境中和同学们处不好,怕被老师和同学们瞧不起,心情非常焦虑,产生了对立情绪。

案例分析:轩的行为是因为心情焦虑时间过长,自己长时间处于无缘无故又无法摆脱的紧张状态引起的。

通过和轩谈话了解到,其实到了新环境中后,他并没有和别人发生矛盾,而是自己过度担心、紧张的情绪使自己产生了焦虑心情,从而导致行为失常。

辅导态度及方法:一是理解接纳他,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

尊重他,信任他,宽容他,告诉他相信他讲的话都是实话,产生这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绪。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完整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完整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完整青少年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学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案例,对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高中生,他曾经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但近几个月来,他变得越发沉默寡言,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晚上失眠的情况。

他的成绩开始下滑,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兴趣。

分析:小明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与学业压力有关。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他们需要在这一关键时期取得好成绩以确保未来的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小明可能感到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导致他的心理健康受到了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小明重新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帮助小明排解内心的困惑和不安。

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2.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小明参加一些兴趣班或社团活动,帮助他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培养个人兴趣爱好。

这样不仅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还可以提升他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3.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小明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通过分解学习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并进行适当的休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他的学业压力。

4. 家庭支持:加强家庭成员对小明的关心和支持,让他感到温暖和被理解。

家长可以与他进行心灵沟通,关注他的情绪变化,并在需要时提供适当的援助。

5. 睡眠管理: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可以通过制定固定的睡觉时间,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放松身心,帮助小明改善睡眠问题。

总结: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关注。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综合多种方法,包括心理咨询、培养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支持和睡眠管理等。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我们才能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势在必行。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1案例简介:人际交往案例分析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

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小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

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

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原因分析: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

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解决方法: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1.认清嫉妒的危害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并贻误了自己。

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

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

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

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

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正如我们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2个案基本情况:李某, 1987年出生,广东人。

初中一年级男生。

家中排行第五。

七岁上小学,二年级以前很好学,很听话,是家人和老师的好孩子、好学生。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案例青少年学生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教师应该定期开展心理案例,对青少年心理进行辅导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案例篇1分析与诊断:男生小未,十一岁,现就读某小学五年级。

该生表现为:贪玩,学习兴趣不高,和同学关系不好。

最近,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竟欠了班上几个同学共计248元的债!经查,原来,他为了同班里几个爱玩、会玩的同学一起玩,竟然提出“玩一次,许诺给对方多少钱”,到那天为止,除去欠款,他已付出了300多元的交友代价!这是一种人际交往习得性失助感导致不正当的自我防卫机制的个案。

患者不是从自我方面去找原因,努力改变自身的毛病,而是以消极的方式来应对,借用金钱、物质外在手段以排遣人际交往不良带来的压力。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成人社会黑暗面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使然。

不可否认。

但这样做的结果,给成长中的孩子埋下了痛苦的心理隐患。

他没有真心朋友,也不可能交到好朋友。

他为什么会令自己陷入失助的状态?有必要提及他的家庭生活情况:他生活在一个问题家庭,在他四岁时,父母的感情就亮起了红灯。

母亲竭力挽救,总算维持。

为了孩子,母亲委曲求全,但又处心积虑、小心提防“背叛”的父亲,对孩子,总觉有些愧疚,希望多一点补偿。

是否能从家庭寻求到慰藉,就可想而知了。

在班里,他不爱学习,作业常不能完成,又爱以各种理由搪塞,同学们早已习惯了他爱讲大话;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由于其情绪反复无常、常推卸责任;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讲信用,常说话不算话;。

不注意个人卫生,身上总有一股说不清的臭味。

同学们都不太愿意和他交朋友。

他也一度处于自卑、自弃的失助状态之中。

沦为个别霸道学生的“攻击目标”,动不动被人欺负一顿。

辅导方法与过程:基于小未身上出现的人际交往习得性失助感,眼前必须建立一次成功的经历,并让他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他在学校门口买了几条金鱼,喜滋滋地拎回家了。

(完整版)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完整版)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完整版)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本案例涉及一名15岁的青少年,名叫小明(化名)。

他是一名中学生,最近在学校表现出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问题描述
小明的老师和家长注意到,他最近的研究表现有所下降,经常缺课,并对研究失去了兴趣。

他的家人发现他越来越沉默寡言,经常抱怨身体不适,而且没有什么朋友。

对于这些变化,家长非常担心,担心小明可能正在经历一些心理困扰。

分析与解决方案
通过观察和与小明交流,发现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导致他的心理困扰:
1. 学业压力过大: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可能是造成小明失去研究兴趣和表现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议家长和老师减少他的学业负担,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2. 社交障碍:小明缺乏朋友关系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可能
是由于他的社交能力较差所致。

建议家长鼓励他参加社交活动,并
提供机会让他结识新朋友。

同时,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
帮助,帮助他改善社交技巧和建立社交网络。

3.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为小明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
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建议学校和家长安排
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活动,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
对能力。

结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和提供相关支持与解决方案,可以帮助青少年克服心理困扰,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于小明这个案例,我们建议家长、学校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共同合作,为其提供多角度的支持和帮助。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引言本文旨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进行分析。

我们将从一个个案例出发,探讨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案例一:研究压力引发的焦虑症该学生在学业上表现出色,但承受着巨大的研究压力。

这导致他产生了焦虑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和情绪波动。

他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无法应对研究压力。

此外,来自家庭和同学的期望也给他带来额外的压力。

解决方案:- 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的研究压力来源和具体困扰- 培养良好的研究惯,确保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休息时间- 建立支持系统,包括教师、家长和心理咨询师等,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和调节活动,如运动、艺术创作等案例二:社交困扰引发的抑郁症该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经常感到困难和不安。

他缺乏自信,在人际互动中感到孤立和被忽视。

这导致他逐渐出现抑郁症状,如消极情绪、自卑心理和社交回避行为。

解决方案:- 建立积极的自尊心,通过鼓励和赞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供社交技巧培训,帮助学生改善人际交往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培养合作和团队合作意识-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和处理消极情绪案例三:家庭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该学生的家庭存在问题,如亲子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等。

他的行为问题逐渐显现,如冲动爆发、不良惯养成等。

他在家庭环境中感到不安和无助,无法适应变化。

解决方案:- 进行家庭辅导,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提供咨询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家庭问题的影响,积极应对挑战- 提供学校支持体系,包括教师和学校心理辅导师等,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问题-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结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性的策略。

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联合起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解决方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情绪低落,或者对学习有抗拒心理的问题。

它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中常见的一种。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厌学问题进行分析。

案例:小明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他在学习上逐渐出现了厌学的问题。

他经常缺课,上课时无精打采,做作业时拖延时间,考试成绩也大幅下滑。

他的父母非常担心他的学习情况,希望能找到问题的原因并解决。

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初三是升学的关键时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小明可能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导致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他可能觉得学习无法达到自己和父母的期望,从而心理逃避。

2. 对学科内容不感兴趣:某些学科内容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无聊或者难以理解,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对于小明来说,他可能对一些理科或语文等学科没有兴趣,从而导致了他的厌学情绪。

3. 缺乏目标和动力: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问题。

对于小明来说,他可能没有为自己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且缺乏动力去追求这些目标。

他可能觉得学习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奖励,从而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4. 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也有很大影响。

如果小明在家里面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或者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关爱,他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

解决方法:1. 提供支持和理解: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理解,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可以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担忧,并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建议和帮助。

2. 培养学习兴趣:可以尝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发现学习也可以是一种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 设定明确的目标: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定期进行反馈和检查。

目标可以是短期的,如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也可以是长期的,如朝着高考的目标努力。

4. 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如通过讲解实际应用,提供实例等,来增加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兴趣和理解,从而减少厌学情绪的产生。

未成年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未成年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未成年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引言:心理辅导是一种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对于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未成年心理辅导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辅导未成年人解决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

背景:该案例涉及一个15岁的少女小明(化名)。

小明在学校中表现出极度内向和社交困难,并经常因此感到孤独和自卑。

她的父母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师的帮助,以期能够帮助小明克服这些挑战。

主体:了解受访者的背景与需求首先,在展开任何形式的心理辅导之前,重要的是与受访者建立信任关系。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的情况,心理咨询师与她进行了几次面谈。

通过对话,咨询师获得了以下信息:小明在早期曾遭受过同龄人欺负而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并缺乏自信、紧张、社交技巧相对不足等等。

制定合适的目标心理辅导师需要将小明和她的父母一同聚集在一起,讨论并确定治疗的目标。

这可以是增加小明对自己的自信,提高她处理社交场景的技能,改善与同伴关系等等。

使用合适的心理辅导方法针对小明所面临的问题,心理辅导师采用了以下几种常见而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方式,并替换成积极、合理且现实的思维模式,来改变小明对自我的看法和评价。

咨询师鼓励小明朝着正面方向发展,并通过多次与同龄人互动锻炼社交技巧。

2. 情感焦点疗法:情感焦点疗法注重于识别和管理情绪,教育小明表达情感并学习控制情绪。

学会正确地表达和共享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有助于建立更健康、稳定和深入的人际关系。

3. 解决问题疗法:解决问题疗法旨在帮助学生应对困境并解决问题。

咨询师鼓励小明主动面对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将促使她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跟进与评估心理辅导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关注与跟进。

在每次辅导会话之后,咨询师都会记录下小明在社交场景中的表现,并与她和父母进行反馈。

这有助于评估辅导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结论:通过以上心理辅导方法和有效跟进措施,小明逐渐展现了积极变化。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案例介绍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

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

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

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

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

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

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

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

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

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案例介绍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备受关注。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群体,常常面临各种困扰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两个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真实案例,探讨他们的问题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案例一:社交焦虑症小明,一个十六岁的高中生,一直以来都感到自卑和不自信。

他总是担心自己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会出糗,害怕别人的评价和嘲笑。

因此,他经常回避社交活动,选择独自呆在家里玩游戏或看电视剧。

这让他与同龄人的交往几乎为零。

小明的社交焦虑症主要起因于他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和担心。

他认为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很重要,害怕受到拒绝和伤害。

此外,他过去可能有一些不愉快的社交经历,导致他对社交产生负面情绪。

为了帮助小明克服社交焦虑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明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负面想法。

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和负反馈解构,他可以逐渐培养自信和积极的社交态度。

2.逐渐暴露:引导小明逐步面对他的恐惧,逐渐参与社交活动。

创造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环境,让他有机会实践社交技巧和提高自信。

3.心理支持:与家长和老师密切合作,为小明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

在他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倾听他的困扰,给予正面的鼓励和支持。

案例二:抑郁症小红,一个十五岁的初中生,最近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低落和兴趣缺乏。

她变得话少,并且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她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包括她以前热爱的活动和爱好。

她经常感到无助和自责,甚至产生了自杀的想法。

小红的抑郁症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包括生理原因、家庭环境、学业压力等。

她可能受到了过度的期望和批评,导致她对自我价值产生负面的认知。

为了帮助小红摆脱抑郁症,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专业治疗: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他们可以通过个别或家庭治疗来解决小红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药物支持(如果需要的话)。

2.建立支持系统:与家长、老师和朋友分享小红的问题,让他们了解她的困难,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理解。

3.积极参与兴趣:帮助小红重新找回她以前的兴趣和爱好。

青少年心理健康忽视 案例

青少年心理健康忽视 案例

青少年心理健康忽视案例
青少年心理健康忽视案例:
在2022年10月14日,江西上饶15岁学生胡鑫宇离奇失踪案牵动了许多人的心。

经过长达106天的搜救,2023年2月2日,胡某宇事件新闻发布会在江西铅山县召开,官方通报显示胡某宇系自缢死亡。

胡鑫宇的悲剧背后,凸显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通报显示,胡某宇性格内向温和、孤独,在意他人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绪宣泄渠道,常有避世想法。

此外,胡某宇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等睡眠问题,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内疚自责、痛苦、无力无助无望感、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进食出现异常,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

这一案例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家长和学校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保护,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关注和努力,才能有效地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3篇教育案例研究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我们可把中国古代举一反三的实践思想视作教育案例研究法的一种雏形。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1案例介绍:王某,女,17岁,住校。

各科成绩较好,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喜欢画画、舞蹈、运动,有较好的艺术天赋,身材容貌较好,感情细腻,给人一种充满青春活力、漂亮文静的感觉。

父亲在某公司任中层干部,母亲为一般工人,家庭条件不错。

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过后不久,原来各方面不错的她,出现了迟到、旷课,甚至夜不归宿的现象,据观察,以及同学反映,王某中午、晚上、周末经常和别班某男生在一起,上街、上网、看电影,变得特别爱打扮。

赵某的这一系列行为,成了同学们议论关注的焦点,任课老师对此也有了许多意见。

后来,还从她的初中同班同学那里了解到她在初中时就曾经与男生交往甚密,被老师多次教育过。

案例分析:该生的行为是因身材和心理发育,以及客观环境等影响,性意识的萌芽而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情绪体验,有意识地爱慕异性,这种早恋现象是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心理的需要,陷入恋爱关系的青少年,十分敏感,生怕被家长,老师和同学知道,所以,往往是私下偷偷地接触和往来。

由于早恋带有幼稚性、盲目性、朦胧性和幻想性,加上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在浪漫的接触中忘了时间,以至造成夜不归宿。

辅导方法:1、个别会谈。

教师经常与王某个别进行轻松谈心。

一般从关心王某的生活入手,真诚赞美她的优点和长处,教师也主动谈自己的经历,以朋友的身份答应她谈话内容绝对保密,让她放心。

这样王某逐渐敞开心扉,主动讲出自己的烦恼,家长及以前学校的老师同学不理解她,总认为她有越轨行为。

家长对她要求很严,周末和假期外出玩,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回家稍晚些就会受罚。

她觉得自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她不喜欢回家。

教师在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况后,和她一起认真分析,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定出计划,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改变自己。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案例分析案例1:时间:2005年12月的一天下午第一节课地点:教室事件:上课不久,教室靠后的一个男生给暖气放气,老师说教室里现在也不冷,你给暖气放气声音挺大的,影响不影响大家学习呀?“嘘嘘嘘”学生嘴里发出厌烦的声音用手向老师挥了挥说“上课吧”。

案例2:时间:2005年12月的一天晚自习地点:教室事件:大多数学生正在安静的上晚自习教室后面有三个学生在后面吃瓜籽学生,值班老师说了三次,仍有一个学生还在吃,我把他叫了出来,问他:“老师说了三次你怎么还吃呀,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个学生说:“我吃完了就不吃了,”案例3:时间:2005年上半年地点:校内事件:有一个学生知识渊博,学习很好,但是他上课特别随便,和同学关系也不好,课余时间经常去网吧玩,最后自己不想念了,家长和老师怎么劝也不行,就是不念了。

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现在有一些学生到底是怎么了呢?为什么会表现出自卑、自私、自负、逆反、忧郁、疑虑、嫉妒的心理,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经常表现出不良的思想和心理。

(一)、有的学生无责任心。

班上有几个学生,每天都在犯着各种各样的错误。

从常规管理上的迟到早退旷课,到抽烟打架,到上课就睡觉或者看些卡通书,考试也不当回事,甚至于题都懒的答。

分析其具有如此心理行为的原因,撇开其他因素不看,不难发现,最为重要的便是无责任心,是“不为”而非“不能”。

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学习责任,对学习就视同儿戏;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道德责任,对纪律和义务就视若无物;同样还是因为没有责任心,所以他们不顾及其他人的存在和感受,丁点小事就能采取一种极为极端的手段。

归结产生这种无责任心“不为”心理行为的根源,则或是因为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或因为家长的溺爱放纵,或由于经受了挫折打击,或由于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有畏难心理。

有一个学生字写得较差,我让她多练练,她却说:“我我这个字,练不好啦。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背景、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旨在加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案例一:学习焦虑的小明小明是一个初中生,自从升入初中后,他逐渐表现出明显的学习焦虑症状。

他总是感到压力巨大,害怕考试失败,过度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种焦虑状态严重影响了小明的学习动力和生活质量。

背景分析:小明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家人对他的期望值较高,经常要求他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小明所处的学校环境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相互比较成绩,这加重了小明的学习焦虑。

原因分析:小明的学习焦虑有多方面原因导致。

首先,家庭的高期望和过度保护使得小明对学业的压力倍增。

其次,学校环境的竞争加剧了他的焦虑感。

此外,小明可能存在自身对于自己能力的怀疑,对自己的不自信也加重了他的焦虑情绪。

解决方法:针对小明的学习焦虑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帮助。

对于家庭来说,家长应适度调整自己的期望,鼓励小明努力而不是只关注成绩。

同时,家庭应提供良好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和小明的交流,了解他的困惑和压力,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缓解焦虑。

此外,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也是解决学习焦虑的有效途径。

最重要的是,学生本身也需要调整对待学习的态度,树立积极的心态,并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其他乐趣,放松紧绷的心情。

案例二:自卑与沉默的小红小红是一个中学生,她总是显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同学交流和参与集体活动,整天低着头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

她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都持怀疑态度,这给她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背景分析:小红在对外界的认知和接触上相对较少,她很少参与社交活动,一直处于孤独的状态。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范文七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范文七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范文七篇【篇一】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教学目标:1、懂得调控自已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持续用心、向上的情绪状态。

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构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潜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已的情绪。

3、了解儿童时期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学会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排解不良情,在自己喜怒哀乐时,不忘关心他人。

教学准备:一些反映不同情绪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暖身活动:(5分钟)大风吹,小风吹,台风吹:活动程序: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先由一人站在团体中说:“大风吹。

”,旁人问:“吹什么?”,如果那人说:“吹穿红衣服的人。

”,那么所有穿红衣服人就务必离开位子重新寻找位子。

没有位子的人就着站到中间继续进行活动。

如果说:“小风吹。

”就反着进行。

如果说:“台风吹。

”则所有人都需要离开位子重新寻找。

二、主题活动:(30—35分钟)(一)正常的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反应导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些事情会让我们产生高兴或不高兴的情绪,这些情绪正常吗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呢大家看图片想一想:出示图片:小明和小红的情绪表现。

课堂讨论:1、小明落选后的不高兴与小红听到要去春游的消息后告别高兴,是正常的情绪吗?2、他们为什么都被老师批评了呢?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心理体验吗?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后抽代表汇报。

小结:正常的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反应,是合理的。

但任何过度(超出正常范围)的情绪,都会给活动:看关于中国女排与古巴的比赛的录像,讨论:对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中国的观众与古巴的观众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呢?总结出: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同样一件事,会因所持的人生态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

要想用心地对待生活,就应改变自己的观念,使自己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通过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写作,教师学会反观自己的教育生活,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篇1案例介绍:莫某,男,16岁,成绩较好,中等智商,性格内向,中等身材。

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结结巴巴,总是担心回答不对大家会笑话。

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甚至与同桌都很少交流,人际关系欠佳,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案例分析:该生父母在牧业上,小学、初中时都主要和祖父母居住,但与祖父母之间的交流很少,放学后他经常一人独自呆在房间里。

缺乏大人的关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

于是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对同学冷淡,不多理睬,伙伴们也不敢与他接触,所以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方法:1、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3、写观察日记:让他每天写一篇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且读给同学或老师听,增强他的胆量。

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

如由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开展活动。

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5、引导阅读:让他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篇写下读后感,写完后,每天自己对着墙壁大声读两次,既充实了知识,也可以改变心理状态。

6、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

7、与家长联系:针对其父母常年在外的情况,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及时把他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并提出要求;尽量给孩子多打电话,让其祖父母多与刘某谈心,间隙性的带出去玩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网络高度发达,因此现在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于他们主观上对事物的认知还存在着片面性和模糊性.再加上外界环境影响,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或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可能是对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还可能对他人、甚至社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这就需要我们大家、还有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教育机构的正确指引,才能尽量减少这样悲剧的发生。

青少年由于涉世不深,心理还很不成熟,比较容易走歪路,那出现的这些过激行为肯定是有一些原因的,下面我想通过一些案例来阐述一下我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应对。

案例一:青少年抗逆能力相对比较单薄,心理脆弱,承受力差。

2010年6月,西部农村中学的一名初中生,因与同学打架,被派出所训诚后想不通,企图服农药自杀,幸而被家长及时发现抢救,才幸免悲剧发生。

青少年特有的天真和幼稚,使他们对复杂的现实生活缺乏应有认识,一旦遇到风险和挫折,心理防线容易崩溃、产生失落感。

心理上的脆弱,导致了行为上的盲目。

可能随此有了一些比较过激的做法,因此,还需要教育者因势利导,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动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循序渐进,谆谆教诲;而且不应该操之过急,否则就可能事倍功半。

案例二:在社会物质化的基调熏染下,现在的青少年大多存在自
私狭隘,虚荣心强的状况。

2008年5月,江西某中学高三的一名学生,因上学时与同班一名学生打架,没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被对方纠集外校的三名学生殴打致死,悲剧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发生了⋯⋯随着升学竞争日趋激烈,中学生学习压力不断加大,形成认识上的封闭与狭隘,缺乏包容和开放意识,只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只想比别人强,不想比别人弱;对强于自己的人,心存嫉妒;对得罪过自己的人,伺机报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因此,对于学生间出现的矛盾,还需要教育者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仔细观察,及时化解,消除积怨,将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升级、恶性循环。

案例三:青少年交往不慎,出于“义气”心理作祟可能产生过激行为。

2009年9月5日下午放学后,女生田某回家刚到一巷道内.被同校女生张某用校服将头蒙住.于是先后有六位学生(两男四女)共同参与到群殴之中,直到田某休克,几人才罢手,后来田某被送往医院治疗,花去医药费4500元。

派出所介入调查时,王某竞大包大揽,包庇同伙,说事情是他一人所为,与其他人无关。

原因是田某在背后说了她的坏话,才动了打架的念头。

青春期的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往往对自我能力估计过高,强烈要求独立自主,心理有了问题,不愿与教师和家长交流,因而产生孤独感。

渴望被人理解,又不理解别人;希望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定的地位,又找不到更好的方式。

这种既叛逆又孤独的心理促使他们在同龄人中寻求理解和帮助,但由于阅历浅,认知片面,是非观念差,与同学有了隔阂不是通过正常途径解
决,而是采用极端手段。

这就容易被人利用,受人蒙蔽,稀里糊涂地就加入了违纪的团伙,犯了错误还相互包庇。

对此需要家校密切配合。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地把他们的思想行为引导到健康有益的轨道上来。

案例四:由于青少年处在青春期,难免躁动不安,情绪冲动,缺乏理智。

学生张某,一天下午放学看到本班同学和外班李某在打架,他上去把两人拉开。

李某不满,于是打了张某。

第二天,张某对他哥说了自己被打一事。

第三天中午张某的大哥带着三位“弟兄”来到学校门口,对李某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被治安室的人员发现制止,事情才得以了结。

处于青春过渡期的青少年,情绪情感波动性大,极不稳定,外界刺激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应,为了表现自我,会置周围的人和事于不顾;行为带有冲动性,好感情用事,当个人的想法受到限制时,就会滋生挫折感,进而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往往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和不计后果,简单粗暴地向对方实施攻击行为,或借助外力进行报复。

对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自觉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学校要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强化内部管理,消除不安定因素,杜绝社会闲散人员到校滋事。

案例五:青少年控制力差,逆反心强。

期末考试,学生马某刚答了不到20分钟就要上厕所,被监考老师拒绝后很不高兴。

过了一会儿,该生又对监考老师说:“老师,我答完了,要交卷。

”老师说:“你再检查检查,还没有到交卷时候。

”该学生很不满老师的回答,就开始嗑瓜子。

随后有三个同学也嗑起瓜子。

正在答卷的另一个同学有些反感,
说了一句:“真讨厌。

”交卷后刚出校门,四个嗑瓜子的学生对那个说“真讨厌”的学生就是一顿拳脚。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态不稳,控制力差,存在着强烈的逆反心理,易产生对立情绪,只想让别人适应自己,而自己却不愿去主动适应别人。

当自我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感觉到尊严受到了蔑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就开始不讲原则地和别人对抗。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借助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自律育、诚信教育,通过耐心疏导,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

案例六:处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并且好奇心极强,这样就可能导致同龄人间的不和和攀比。

学生李某和张某是同桌,李某家里比较富裕,因此他就很爱在家境不是很好的张某面前炫耀他的衣服是某某名牌的,而且老是以此来挖苦张某。

又一次张某竟然穿着这个名牌的服饰出现在了教室,这让李某长久以来的优越感消失不在。

这让他很纳闷,张某家里怎么可能会给他买这么贵的衣服,好奇心上来的他,就决定要好好查查。

最后他发现这身衣服原来是李某自己攒钱买的仿冒品,出于要吸引关注的目的,他将这件事情在班里炒得沸沸扬扬,而且逢人便揭张某的短,这让张某很下不来台,感觉到非常气愤。

就在某一下课的路上张某在一个偏僻的路段拦住了李某,并用刀捅伤了李某,好在被及时送往医院才保住了性命。

青少年时期的男女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并且很容易产生攀比的现象,很可能问题出现在同龄人之间,这就需要教育者的教导,和同学们之间的相互理解,还有父母也需要教导子女不要在外面显摆。

而且
在感觉到自尊受到冲击,形象被别人污蔑时,他们会有强烈的报复心理,这样的话,就可能会发生社会各界都不愿意见到的惨剧了。

针对这样的事情,学校应该加强同一性管理,让学生们在学校穿一样的校服,住一样的宿舍,统一伙食,这样对减少青少年之间的攀比现状会有很大帮助
其实青少年问题纷繁复杂,其原因也有很多,我在这肯定也不可能详尽其实,只能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解决的办法论述一下而已。

不过青少年问题的确很值得父母、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这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兴盛的基石,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向上的面貌,所以这就需要父母们和教育事业工作者,还有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协作,来共同解决青少年问题!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